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湖州市縣域經濟發展的

湖州市縣域經濟發展的

發布時間:2021-02-21 15:38:19

⑴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中心是個什麼單位,是什麼性質,隸屬於哪裡

簡介
黨中央根據新形勢科學發展的需要成立了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關於科技創新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縣域經濟向縱深化發展。經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批准成立的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隸屬國務院科教辦公室主管事業單位)批准文號【國科教2009第08099號文】;中國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工作委員會經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報請主管單位備案,批准成立於2013年6月22日,為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於2013年7月8日批復支持成立,批准文號【中央農字2013第070822號文】;經「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與中國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工作委員會報請主管單位備案,批復文號見【中央農字2013第070822號、國科教2009第08099號、中科發2014第082019號文】批准成立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縣域經濟發展工作委員會於2014年8月28日正式成立,簡稱: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工作委員會;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縣域經濟發展工作委員會配套機構為中保基業(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主管與指導單位: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
國務院科技教育領導小組
中國科技創新與戰略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科技創新發展工作委員會
委員會宗旨:實施《中國「2861」工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⑵ 如何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黨的十六大第一次使用了\"縣域\"這個概念,而且提出了\"壯大縣域經濟\"的號召,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縣域經濟的問題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關注,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中內在聯系最為緊密的經濟整體,也是政府職能和作用在經濟中充分顯現的區域經濟。2004年陝西省省委、省政府為了加快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做出了《關於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決定》,並從2005年開始,開展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考核工作。但從目前看,我市縣域經濟發展還很不平衡,縣域經濟相對滯後,因此,面對新世紀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時機,認清和確立政府在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戰略及其切入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縣域經濟的內涵
要發展壯大縣域經濟,首先要正確認識縣域經濟的內涵,探索縣域經濟的發展規律。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在長期的歷史演變與發展中,中國縣域經濟形成了農村性、地域性、層次性、綜合性和差異性等基本特點。
二、完善政府體系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 政府要不斷完善現行財政體制
在財政體制方面,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不斷調整和完善現行財政體制。實施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調動縣域發展經濟、培植財源的積極性,實現增強市級財力與壯大縣區財政的目標,以促進縣域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積極完善縣域經濟金融政策支持體系,加大對縣域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
一是在縣域經濟金融扶持政策上要有新舉措。首先是採取寬松的財政政策引導,其次是政府要充分認識到中小企業在實現就業目標中的作用,將中小企業的發展納入經濟發展規劃之中。成立專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研究適合不同區域的發展思路,探索新的融資方式。第三是大力發展各類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貸款保險機構和其它中介機構。企業與擔保公司簽訂協議,並參加保險,從而分散風險。第四是實施有區別的區域性貨幣政策。銀行在制定宏觀貨幣政策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各個縣域經濟的巨大差異性。要充分利用存款准備金、再貸款、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對區域經濟進行資金調節。
(三)縣級政府部門在發展縣域經濟中要合理定位
縣級政府的合理定位,對縣域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所謂政府的合理定位是相對於目前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存在的\"越位\"、\"錯位\"和\"缺位\"而言的,就是政府要逐步轉變職能,從直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代行企業和市場職能,轉向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建立和維護市場秩序,為微觀經濟主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
當前,這種轉變需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是推進縣鄉管理體制改革。大力精減縣鄉政府人員,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二是減輕企業和農民負擔。清理對企業和農民的不合理收費,切實創造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三是塑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使投資者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關繫到能否充分利用區外生產要素來發展縣域經濟,比實施名目繁多的優惠政策和稅收減免政策更為重要。四是高度重視市場體系建設。要實現城鄉聯動,必須重視市場體系建設,建立農業和農村經濟與城市大市場之間的暢通聯系。有了市場體系,還要積極培育農村流通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總之,要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角色真正界定到規劃、協調、服務、監督和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上來。
三、安康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及切入點
(一)政府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
我市的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基本定位應該是:
1、實施民營主體戰略,使縣域經濟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這是因為,我市的縣域多為欠發達地區,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較低層次,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活力不足、後勁不足、投資不足,缺少一種廣泛的群眾性經濟的蓬勃發展。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在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上尋求新的突破,使縣域經濟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實施民營主體戰略,就是要喚醒廣大群眾強烈的發展意識和市場主體意識,鼓勵個人去尋求就業,去辦企業、搞實業,創造財富,增加收入,加快民間資本的積累。一個縣域,人人能自謀出路,人人能自食其力,人人能為社會創造財富,就會形成大大小小的經濟生長點,形成縣域經濟的\"星火燎原\"。
2、實施產業升級戰略.促進縣域經濟協調持續發展。我市現在也有一些自己的產業和企業,無疑它是進一步發展的根基,但這些產業和企業都存在結構不合理、層次水平低、農業不優、工業不強、特色少和服務滯後等問題。這些是制約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症結所在。實踐證明;單一的經濟結構是支撐不了區域經濟的,也支撐不了地方財政。這就要求我們要適時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加快發展二、三產業。縣域經濟是典型的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經濟,因此,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包含領域大、內容多,包含管理升級、質量升級、市場升級、科技升級和服務升級,應盡快使社會經濟主體實現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有機結合於一體的局面。
3、實施人才開發戰略,發揮人才資本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現代經濟增長表明,人才資本對經濟的推動作用較之其它因素越來越大。現在,我市人才遠離經濟建設的主戰場,滯留在行政機關、事業單位,使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造成人才資源的巨大浪費。我市縣域大多一缺資金二缺人才,但最主要的是缺具有現代市場意識、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激勵固有的人才潛能,就要大膽放活政策、放活機關幹部、放活科技人才、放活生產要素,留住已有人才、用好優秀人才,激活潛在的人才隊伍,做到充分調動全社會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他們投身到經濟建設中來。
(二)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
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戰略的有效落實,要通過全方位的具體措施方能實現。因此,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是:
1、全面開放招商引資,精心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加快開發步伐。全力招商引資,是加快資源轉換、搶先發展的現實選擇。我們招商要以引進興辦民營企業為主,同時不放棄爭取上級部門的資金和項目。要把優惠政策用好、用活、用出效果。當然,招商引資離不開載體建設,建設各類工業園區和各類企業科技園區是較好途徑。對園區的管理,堅持給予優惠,堅持重點發展高新技術項目,堅持內外客商平等准入等原則,並要全方位優化經濟環境,靠好的環境激活企業投資辦廠的熱情,使整個縣城經濟宏觀放開、微觀搞活。在引資中,要把各項政策落實到位,要強化效率觀念,從減掉一批\"公章\"入手,對政策之外的事例,要採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辦法,根據投資者要求和可能制定相應措施,力爭創造良好的環境,讓投資者滿意,讓投資者願意來、留得住。特別是政府機關要以承諾制和公示制支持投資業主合法經營,保護投資者權益。
2、以主動務實的態度,全面參與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是一個長期戰略,是一次全方位、多領域的綜合開發。在西部開發中,誰工作主動務實,誰就能搶占開發先機;誰擁有好項目,誰就能爭取到更多的支持。參與西部開發,我們各縣區必須主動出擊,集中力量抓好項目建設和項目爭取工作。從我市縣域自身的實際出發,形成項目開發、儲備、實施等一系列運行機制。立足於我市縣域的實際,要突出抓好生態建設、水利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結構調整和科技普及五個重點,盡快篩選出一批生態、交通、水利、城市基礎建設、農業開發和農牧副漁產品加工等重點項目。與此同時,強化項目責任制,確定和制定項目落實策略,廣泛搜集信息,摸清市場取向。另外,還要加大對自身人文、環境、政策、資源的宣傳力度,為參與西部大開發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來更多的投資者和開發者。
3、著力調整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實現新突破。我市現今至以後較長時間內的任務,是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發展特色種植業、做大林牧業、培育龍頭經濟組織和企業。
4、圍繞商貿搞活,加大市場建設力度,加快市場化進程。我市縣域要按照市場興產業、強經濟、促發展的思路,著力培育發展專業市場和特色市場,構築以縣鎮、建制鎮和基地區為依託的專業市場、特色市場和要素市場體系。當前,我市縣域市場建設要以啟動民間資金為主,運用政策引導、民間建設、自我管理的方式,不斷探索市場建設新機制,按照政府推動、市場運作、業主經營的辦法,做到產權、體制、機制一步到位。
5、適度超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進程。當前,我市縣域基礎設施落後是較突出的問題。要加大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基礎設施建設既是推動經濟的動力因素,又是經濟開放招商引資的環境基礎;既是引來外地人開發資源的\"平台\",又是當地人走出落後封閉了解精彩世界的\"窗口\"。因此,努力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村村用電低價,是不可等待拖延的事情。
6、立足現有條件,全面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創新人手,培育帶動縣域經濟的\"小巨人\"和主導產業,再造發展新優勢。一方面,城鎮工商企業的機制完善,要在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健全內部運行機制,完善法人治理機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涉農企業和城市公用事業,也應及早准備,抓緊改革,使之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選擇那些在縣域經濟中產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的產業產品,千方百計做強做大,積極努力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相關產業聯合發展,使之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的\"小巨人\"。把市場機制引入農村經濟發展各環節,發揮市場機制推動微觀經濟發展不竭動力源泉的作用

⑶ 浙江湖州長興的經濟怎麼樣

近年來,浙江省長興縣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強縣、富民、穩定」三位一體的執政理念,立足優勢、突出特色、開拓創新,實現了縣域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長興縣先後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國家衛生縣城和全國文化先進縣行列。

今年上半年,長興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07億元,同比增長15.2%,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10.83億元,同比增長22.5%,經濟總體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為「十一五」時期的發展開了一個好局。

10月8日長興縣迎來連續第五年舉辦的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又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長洽會」開幕前夕,記者專門采訪了長興縣代縣長章根明,他就長興縣域經濟的發展談了自己的想法。

立足優勢 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檔次

眾所周知,縣域經濟雖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經濟體系,但不能搞成「大而全」式的「經濟大拼盤」,要在特色的基礎上形成「特色產業集群經濟」。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要素稟賦,要有其他地區所沒有的比較競爭優勢。章根明指出,就長興而言,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長興地處「長三角」中心腹地,區位優勢和交通條件得天獨厚。長興是襟帶蘇、浙、皖三省的門戶,自古就有「三省通衢」的美稱。三條高速公路、兩條國道、三條鐵路和一條黃金水道穿境而過,縱橫交錯,與「長三角」主要城市均在2小時最佳交通圈內。浦東、虹橋、蕭山、碌口四大國際機場,位於上海、寧波、乍浦的三大國際港口更拉近了長興與世界的距離。

其次,長興東鄰太湖、西倚天目,自然、人文資源獨特,旅遊產業開發潛力巨大。這里有世界稀有的「金釘子」地質遺跡;有全球罕見的古銀杏長廊和揚子鱷保護區;茶聖陸羽在此寫就了傳世之作《茶經》……

第三,長興擁有豐富的物產資源,名特優新產品眾多。這里有聞名海內外的「太湖四珍」:銀魚、白殼蝦、鱭魚、大閘蟹;有久負盛名的「長興四寶」:銀杏、吊瓜、板栗、青梅;有令世人稱絕的「品茗三絕」:紫筍茶、紫砂壺、金沙泉。

依託自身比較優勢,大力培育和發展區域特色產業,長興構築起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長興初步形成了電子電源、新型材料、家居服飾、機械製造、食品醫葯、特色化工6大優勢產業,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著名的建材基地和紡織品生產基地。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長興還成為全國新能源之鄉和新型建材之鄉,其中僅助動車用蓄電池產量就佔到了全國的50%以上。

大膽探索 構建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

縣域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的開放型經濟。縣域經濟由於受資金、技術、人才、市場等因素制約,需要借外力促發展。章根明告訴記者,為解決縣域經濟發展中創業主體不足、競爭力不強等問題,長興縣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全面提高了對外開放水平。

一抓環境。環境就是生產力和競爭力。惟有把縣域經濟發展的環境建好了,以誠信、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基礎設施作保證,才能形成環境磁場效應,牢牢吸引外來企業在長興投資興業。近年來,長興的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完善,初步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經濟開發區、商貿區、文教區和住宅區。城區已有多家星級酒店,並擁有一流的長興大劇院、體育館、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其綜合配套條件處於中國縣級城市的前列。長興經濟開發區已連續3年名列浙江省「十強開發區」,已有來自美國、義大利、法國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企業進區落戶。

二抓宣傳。長興是太湖旁邊的一顆璀璨明珠,但是有許多人知道太湖,不知道長興,這說明長興在這方面的宣傳力度還不夠大。通過「長洽會」這個平台,長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自身形象,並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客商來長興投資興業,有力地促進了長興的對外開放和合作交流。同時,國內外各大媒體紛紛聚焦長興、宣傳長興,提升了長興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今年的「長洽會」期間,由人民日報社和日本經濟新聞社共同主辦的第十一次中日經濟討論會也在長興舉行。今年的「長洽會」遵循「精彩、大氣、務實、親民」的原則,藉助第十一次中日經濟討論會,可以進一步打響「長洽會」品牌,讓長興更好地走向世界,讓世界更好地了解長興。

三抓接軌。發展縣域經濟要跳出本身的地域,將縣域經濟與區域經濟融合,要主動融入區域經濟,主動參與區域內的產業分工、產業協作,在區域范圍內獲取、組織和配置資源。長興現已成為上海的物流副中心,分擔上海物流中轉的壓力。未來幾年,「長三角」地區將建多條城際軌道,以上海、南京和杭州為中心的1小時—2小時快速交通圈有望形成,同時,將於今年年底動工的杭州—南京輕軌也將經過長興,這些都將使長興更緊密地與「長三角」其他城市相連,更好地融入、參與「長三角」的區域經濟發展。

此外,長興縣今後還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大探索的力度:一是調整產業結構,著重發展新型綠色的能源產業和新型環保的建材產業;二是提高人才素質;三是資源節約利用,在當前資源日益緊缺的形勢下,做好土地、資金、資源的集約文章尤為重要,長興要不斷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四是提高執政能力,應不斷改進工作作風,理清工作的思路,建設服務型政府。

⑷ 影響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認為,縣域經濟發展,必須結合本地實際。這是一個原則。在這里只能給出幾個專思考的方向。屬
1、區域定位。在省市經濟中的區域位置,與鄰縣的關系,如競爭與合作等等。2、產業定位。在產業鏈中,能發展什麼產業。3、計劃或規劃中的定位。即在省市規劃中,咱們縣佔有什麼地位,能起到什麼作用。4、根據上述定位,確定發展方向、發展目標、重點領域、確立產業系列、縣內經濟布局、確立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等。5、分析支撐發展的有利條件和限制制約及不利條件。6、有針對性地提出發展措施,包括改革措施。7、我認為還應注意對可控力與不可控力的判斷。有些東西是可以預見或可以控制的,但有些東西是不好預見和控制的,對此也要有所考慮,並提出應對措施。在此基礎上,還可根據縣里的具體情況,增加新的內容。

⑸ 過去的湖州是

湖州市政府把「湖蘇滬高鐵」作為一號工程的背後有著湖州的無奈,趕超發展的現實面是不斷的被趕超。被嘉興趕超、被蕪湖趕超、被宿遷趕超。很多湖州人覺得湖州錯過了發展機會,而我則認為湖州不適應浙江省以前的發展模式。縣域經濟、民營經濟,草寇為王的時代湖州經濟依賴的是民國時代就建立起來的「四大絲綢廠」湖州的工業比義烏、溫州要好。年輕人可以進入這些工廠或者相關上下游企業獲得一份不錯是收入,年輕人缺少創業的動力和勇氣,這讓湖州錯過了民營經濟起步的那個「草寇時代」.
1992年萬里來訪湖州輕工企業,使得湖州的國營輕工企業達到鼎盛,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這些國營大廠和民營企業競爭就不具備優勢,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龐大的福利體系加速了他們的死亡,本世紀初浙江民營經濟發展最快的時候湖州則在處理這些國營企業的轉型。如今可以說夾雜著貪腐、利益勾結的那次轉型是失敗的,那次轉型簡單而粗暴,把本來湖州具有優勢的技工人才變成了失業人員,給社會的穩定造成了負面的影響。改革這么多國營企業花了十多年,一直到前兩年天昌徹底關停、黃萌被判無期。才用時間止住了這次轉型帶給湖州經濟的痛。
湖州人開始抬頭看外面的時候發現我們2003年被嘉興趕超後已經被甩開了1500億的GDP,我們本來具有優勢的工業,如今變成了弱勢,我們把自己逼到了起跑線上而對手已經先跑了一圈。有時至今日很多人都在檢討那次改革,這對湖州來說已經沒有必要了。不管是不得已還是不願意,半推半就湖州走上了市場化經濟的道路,這是一件好事。

⑹ 如何發展縣域經濟

一、在微觀層面上,應立足於縣域實際,放大特色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加快培育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首先,要整合利用縣域內資源優勢,做好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盡管縣域經濟發展具有較大的不對稱性,但在資源利用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優勢。就縣域個體而言,可圍繞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宏觀方針政策,充分「盤點」縣域內的礦產資源、工業資源、農業資源、生態資源以及文化旅遊資源,圍繞高效益綜合開發利用,進行大力度的整合,以工業化為主導,以城鎮化為支撐,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形成從資源利用到產業發展、從城鎮開發到民生改善等完整的規劃體系,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新型產業基地,努力實現居民增收、財政增長、後勁增強的「三增」目標。通過不懈的努力,即使欠發達的縣市也能夠闖出一片新的天地。
其次,要深化合作,聚集項目,依靠項目帶動產業優化升級。發展縣域經濟必須突破過去單純圍繞本地需求謀發展的局限,積極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的分工協作;要始終堅持以特色資源聚集項目、以良好環境吸引項目,全方位接軌域外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地招大引強,形成資金、技術、企業和人才向縣域流動的凹地效應。要著力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園區工業、現代農業、旅遊產業,進一步膨脹縣域主導產業規模,培育知名品牌,拉長產業鏈條,加速產業集聚,增強縣域自我發展能力,在區域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
最後,要堅持全民創業,興起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熱潮。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的最大特色。在縣域經濟實力普遍較弱、政府投資相對乏力的形勢下,必須進一步激發各類民間主體創新創業的熱情,讓民營經濟成為壯大縣域經濟的主戰場,成為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力量。要進一步放寬准入門檻,堅持縣鄉村齊頭並進、一、二、三產業全面放開,為民營經濟徹底松綁、放行,讓更多的群眾加入到民營經濟行列中來。同時,要從解決民營經濟「融資難」入手,在建設完善金融擔保、技術服務、創業培訓三個體繫上下工夫,使更多的民營企業膨脹崛起,形成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企業航母」優勢。針對當前影響全球的金融危機,更應該採取積極措施,制定合理的扶持計劃,引導民營經濟變挑戰為機遇,積極調整經營戰略,加快推進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勇於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不斷增強在復雜考驗中生存發展的綜合實力。
二、在宏觀層面上,應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快打造強縣引領、中縣角逐、弱縣超越,縣域經濟互動發展、良性競爭的格局
三、在發展機制上,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協調這一基本要求,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寬松和諧的環境
(一)以生產發展為首要任務,全面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大力發展以設施農業、裝備農業、高新農業為主要特徵的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業產出率和規模效益。縣域之間和縣域內要注重對市場需求和農業發展方向的把握,積極推進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養,引進推廣應用先進農業技術和適用技術,發展品質優良、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優勢農產品,力爭形成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產業帶、產業區。同時,按照產業化發展方向,積極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和專業化合作經濟組織,依靠近農工業的蓬勃發展,為工業化發展和農民的轉移就業、增加收入開辟更大的空間,為工業反哺農業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礎。
(二)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為目標,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一般認為,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可拉動GDP增長1.5個百分點。加快縣域城鎮化進程,首要的是搞好城鄉一體化的規劃,打破城鄉界限和區域限制,統籌城鄉空間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使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覆蓋縣域內每一寸土地,科學地引導城鎮化建設。要充分發揮主城區的核心拉動和鄉鎮的主體作用,形成主城區—中心鎮—農村新社區—新村莊梯次分明的規劃體系,加強鄉鎮駐地開發建設,加快建設一批優勢明顯、獨具特色的示範鄉鎮,形成輻射拉動作用,引導農民逐步向城鎮集中。要堅持高效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在農民自願的基礎上,按照「城鄉互動,以點帶面,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積極探索村並城、村並鎮、村並區、村並企、小村並大村等發展模式,科學規劃建設農村居住、供排水、通訊、交通、防災、供電等基礎設施,為農村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創造良好條件。
(三)以實現城鄉和諧發展為根本,全方位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隨著這幾年黨對「三農」工作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群眾收入逐年增加、生活逐步改善、精神文化活動日益豐富的良好局面,但城鄉之間享受公共服務的差距依然很大。因此,各級政府在加快經濟發展、城鎮建設的同時,要切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進一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扎實推進失地農民養老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縮小城鄉差別,使廣大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與城市居民同台共舞,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共同加快現代化進程
採納哦

⑺ 縣域經濟發展研究的內容提要

李旭同志的抄《縣域經襲濟發展研究》一書付梓出版了,這是領導幹部理論學習園地和縣域經濟研究園地的一件喜事。縣域經濟,指的是以行政縣(包括縣級市、旗)為區域范圍,以縣一級獨立財政為標志,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不同層次經濟要素間的聯系為基本結構,通過雙向反饋的人力流、物資流、資本流和信息流而發揮整體功能的區域性經濟系統。縣域經濟作為一種中觀經濟,不僅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而且也是國民經濟最基本的生態經濟和運行單元。對於執政黨而言,縣域經濟又是黨和國家政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它關系著國計民生全局,也關系著黨的科學執政基礎。因此,我們黨在十六大報告中和十六屆三中全會公報中都明確提出和強調要「壯大縣域經濟。

⑻ 如何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一)堅持綠色發展
部分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快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亮點。相對於大城市,縣域具有生態文明建設的優勢,貫穿生態綠色、集約發展的理念,促進工業生態化轉型成為這部分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突出特色發展
就具有地域特色和資源優勢明顯的縣域而言,其經濟發展應該依託本地優勢資源,找準定位,突出特色。以低污染、高就業、高附加值、產業集群化、本地資源優化作為這部分縣域產業選擇發展的標准,優先發展農業、旅遊休閑度假、文化產業、本地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形成特色經濟。
(三)實現「產城一體化」發展
隨著大城市空間載體不斷飽和與生產要素成本上漲,大城市周邊區縣因區位和生產成本優勢,成為分擔大城市功能和承接產業轉移的首選地。這部分縣域的發展需要通過與大城市主城區進行統一規劃,功能上統籌分配,實現「產」與「城」融合,形成合理分布、功能互補的發展格局。

⑼ 縣域經濟的發展狀況

縣域經濟是指在縣級行政區劃的地域內統籌安排和優化經濟社會資源而形成的開放的、功能完備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區域經濟。也就是說,首先,縣域經濟屬於區域經濟范疇,是一種行政區劃型區域經濟,它以縣城為中心,鄉鎮(尤其是建制鎮)為紐帶,廣大農村為腹地,城鄉兼容。其次,縣域經濟有一個較完整的市場調控主體,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並有一定的能動性,且具有地域特色,這種地域特色與其地理區位、歷史人文、特定資源相關聯。然後,縣域經濟以市場為導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在更大的區域內進行資源配置,獲取競爭優勢,具有開放性。最後,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是功能完備的綜合性經濟體系,其活動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分配各環節,一、二、三產業各部門,注重發揮比較優勢,突出重點產業。
黨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縣域」這個概念,而且發出了「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壯大縣域經濟」的號召,十六屆三中全會又進一步強調「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縣域經濟的問題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並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關注,種種跡象和現實表明,中國走向縣域經濟時代已經是大勢所趨。
回良玉指出,發展縣域經濟要著重做好六個領域的工作。包括:著力建設現代農業,拓寬農民的就業和增收渠道;著力培育特色支柱產業;加快小城鎮發展,嘗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投入基礎設施的改善;加快縣域金融改革,緩解農民和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大力改善縣域投資環境;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等。回良玉還表示,要擴大大中城市的產業向縣域轉移的規模,打破行政界限,逐步形成縣域經濟專業化生產和社會化分工的格局。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說:「中國的縣域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對農業的發展,對農村的繁榮,農民的富裕發揮了重要作用,對實現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湖州市縣域經濟發展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