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央要在中部建一批經濟特區,有菏澤嗎
有。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中提到:推進對外開放平台創新升級。支持淮安打造台資集聚高地,推進蘇滁現代產業園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推進淮安綜合保稅區建設,支持其他符合條件的地區按程序申報設立綜合保稅區。
提升連雲港徐圩、贛榆、灌河港區和鹽城濱海、射陽、響水港區對外開放水平。支持信陽、駐馬店、漯河、淮安、蚌埠、菏澤、臨沂、阜陽等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
依託合肥、徐州、淮安、鹽城、菏澤、臨沂、阜陽等機場和淮安港、蚌埠港、淮南港、淮濱港、漯河港、周口港、固始港、霍邱港、菏澤港、鳳陽港等內河港口,建設內河、空港物流園區。推進徐州國際郵件互換局和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等建設。
(1)淮河生態經濟帶國家發展戰略擴展閱讀
「四軸」:
依託新(沂)長(興)鐵路、京滬高速公路、京杭運河以及在建的連淮揚鎮高鐵、規劃建設的京滬高鐵二通道,建設臨沂—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揚州—泰州發展軸;依託京廣線,建設漯河—駐馬店—信陽發展軸;
依託京九線,建設菏澤—商丘—亳州—阜陽—六安發展軸;依託京滬鐵路與高鐵,建設濟寧—棗庄—徐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滁州發展軸。依託四條發展軸,向南對接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皖江城市帶;向北對接京津冀地區、中原城市群。著力吸引人口、產業聚集,輻射帶動蘇北、皖北、豫東、魯南、鄂東北等區域發展。
⑵ 如何評價淮安這座城市
作為一個淮安人,在常州生活了15年了,感覺這里不好,感覺這里有一點落後
⑶ 十三五規劃中環境保護篇章的內容律
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綱要」提出了今後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作為目標之一首次提出,具體包括以下內容: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根據「綱要」,「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設置了「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和「資源環境」等四大主要指標,又在此基礎上分為25個具體指標。「綱要」提出,到2020年,萬元GDP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23%,單位GDP能源消耗較2015年降低1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15年降低18%,非化石能源佔一次消費能源比重要達到15%。森林覆蓋率達到23.04%,森林蓄積量達到165億立方米。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以上,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較2015年下降18%。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達70%,劣Ⅴ類水體比例小於5%。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較2015年減少10%、10%、15%、15%。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目標,「綱要」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其中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綱要」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具有內在聯系的集合體,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必須貫穿於「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綠色發展貫穿於「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綱要」長達6.6萬字,共分為20篇,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在「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中,無不體現著綠色發展理念。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綱要」指出要圍繞環境治理制定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在構建發展新體制方面,「綱要」提出,要加快構建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建立健全生態環境性權益交易制度和平台。開征環境保護稅。在推進農業現代化方面,「綱要」提出,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並要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實施化肥農葯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重點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在「優化現代產業體系」篇章中,「綱要」提出要促進製造業朝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要綜合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在提升新興產業支撐作用方面,提出要支持綠色低碳等領域的產業發展壯大;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行動中,提出要發展儲能與分布式能源,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鼓勵城市公交和出租汽車使用新能源汽車。在「構築現代基礎設施網路」篇章中,「綱要」提出拓展基礎設施建設空間,加快完善安全高效、智能綠色、互聯互通的現代基礎設施網路,更好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國家能源安全涉及到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綱要」提出通過深入推進能源革命,著力推動能源生產利用方式變革,優化能源供給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也同樣體現出了綠色發展的理念。「綱要」提出在加快城市群建設發展過程中,要建立健全城市群發展協調機制,推動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等協調聯動,實現城市群一體化高效發展。如何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綠色」是必不可少的內容。「綱要」提出,科學規劃村鎮建設等空間布局,要開展生態文明示範村鎮建設行動和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建設新型城鎮和美麗宜居鄉村,需要有重大工程來支撐。「綱要」列出了推進新型城鎮化要開展的重大工程,其中就包括了建設綠色、森林城市和海綿城市。在建設綠色、森林城市方面,提出要推廣綠色建築,普及綠色交通,推廣分布式能源等新型能源供應體系,加快推進公共交通電動化,開展綠色新生活行動,實施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在建設美麗鄉村方面,提出要對13萬個行政村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實現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方面,綠色發展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綱要」提出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中,除了「要素有序自由流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之外,還明確提出要「主體功能約束有效」、「資源環境可承載」。針對不同區域,綠色發展的理念也不盡相同,如在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方面,「綱要」提出,要「依託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地區,提高資源就地加工轉化比重。加強水資源科學開發和高效利用。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提升生態安全屏障功能」;在推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方面,「綱要」提出,要支持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方面,「綱要」提出,要「有序承接產業轉移」,並要「加強水環境保護和治理,推進鄱陽湖、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和漢江、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在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方面,「綱要」提出,要加快推動產業升級,引領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並要在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等方面走在前列。「綱要」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而「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成為其中的重要內容,無論是構建區域生態環境監測網路、預警體系和協調聯動機制,還是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以及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都離不開京津冀三地的全面合作。「綱要」對「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部署中,提出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放在首要位置,推動長江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建設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綱要」對加強海洋資源環境保護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提出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實施陸源污染物達標排海和排污總量控制制度,建立海洋資源環境承載力預警機制。■濃墨重彩闡述「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是「綱要」提出今後5年發展的目標之一,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綱要」專門列出「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篇進行闡述,這一篇章篇幅近6000字,占整個「綱要」全文字數的近1/10,可謂是濃墨重彩。「綱要」明確提出,在「十三五」期間,要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重點,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圍繞「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綱要」分別從「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等7個方面進行了安排部署。在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方面,「綱要」提出,要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調整優化空間結構,推動形成以「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市化戰略格局、以「七區二十三帶」為主體的農業戰略格局、以「兩屏三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以及可持續的海洋空間開發格局。在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方面,「綱要」提出,要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提高資源利用綜合效益。在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方面,「綱要」提出,要創新環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強化排污者主體責任,形成全社會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在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方面,「綱要」提出,要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推進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全面提升各類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在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綱要」提出,要堅持減緩與適應並重,主動控制碳排放,落實減排承諾,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貢獻。在健全生態安全保障機制方面,「綱要」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生態風險防控體系,提升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對能力,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在發展綠色環保產業方面,「綱要」提出,要培育服務主體,推廣節能環保產品,支持技術裝備和服務模式創新,完善政策機制,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圍繞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環境治理保護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綱要」規劃了一批重點工程。
⑷ 淮河生態經濟帶開發(江蘇)有限公司怎麼樣
淮河生態經濟帶開發(江蘇)有限公司是2017-05-18在江蘇省淮安市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內),注冊容地址位於淮安市淮海東路1號豐惠廣場3611、3612室。
淮河生態經濟帶開發(江蘇)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800MA1P19RH2C,企業法人庄亞洲,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淮河生態經濟帶開發(江蘇)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淮河生態經濟帶開發、投資與資產管理;港口及航運設施工程建築;倉儲、水上運輸;新能源技術研發。(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淮河生態經濟帶開發(江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⑸ 長三角一體化具體指哪些內容
1 助推長江三角洲市場體系一體化
一是建立健全統一的市場標准化體系。把標准化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積極推進農業、工業、服務業、建築業與對外貿易等多個領域標准化體系建設與發展與發展,引導企業深人開展「尋標、對標、提標、達標」活動。加快培育標准化服務機構,支持各級各類標准化科研機構、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及歸口單位、標准化出版發行機構等。加強標准化服務能力建設與發展。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標准化服務機構建設與發展。引導有能力的社會組織提供標准化服務。
二是主動探索「基層出題、領導答題」的工作模式。改革推進上同頻。
匯總基層落實過程中的種種難題,打破不同部門之間「一畝三分地」的界限,主動作為,積極推進,努力做到「幫忙不添亂、介人不陷人」。不同層級的政府部門務必加強上下聯動,密切溝通聯系,建立常態化改革服務機制。政策制定上配套。堅持先立後破,發揮立法對各項改革舉措的先行保障與引領推動作用,把成功的工作經驗、工作模式以條例的形成固定下來,甚至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實施。
三是嚴格環境准人,共建環境治理協調新機制。制定流域統籌、區域統一的行業污染物排放績效約束,嚴格行業資源環境准人,分區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機制與退出機制。在國家層面建立強有力地推進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的環境管理協調機構,健全跨區域與跨部門協同、多種污染物與多種環境要素協同治理機制。
建設與發展環境信息共享平台,實現全域監測數據實時共享,強化跨部門、跨區域、跨流域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建設與發展,健全長江三角洲污染防治協作長效機制。在環太湖、沿海、長江口、環澱山湖、蘇南丘陵、新安江等跨界地區,健全與完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對在區域環境保護中因承擔生態功能而影響經濟發展的地區,通過設立專項基金予以合理的經濟補償。
⑹ 潢川縣的戰略定位及產業布局
國家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2013—2020年)》和《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戰略規劃》,並進入國家戰略研究層面。成功申報為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縣。潢川民用機場項目納入國家規劃。 京九客運專線阜陽至九江段即阜九客運專線已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寧西高鐵六安至潢川段、衡潢鐵路正在論證。
區域中心城市。優化城區空間結構,依託一河(潢河)兩路(京九大道、工業大道),推進開發區、產業聚集區、城市拓展區「三區」充分融合。推進「潢光一體化」,沿京九大道往南、潢河往上游,規劃建設城市新區,充分彰顯水城花鄉城市個性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特色產業基地。提升「鱉、鴨、花、豬」等傳統特色產業,把畜禽肉類綜合加工、優質糧油精深加工、水產品加工、飲料製造等四大產業培育成上規模、具特色、有品牌的區域特色產業,加快發展新型建材、木材加工、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積極培育生物醫葯、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新興產業,使潢川在「十二五」時期發展成為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並舉的特色產業基地。
商貿物流集散地。立足潢川商貿優勢,加快物流產業發展,建設物流園區。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優勢,優化提升各類專業市場,建設世博時代廣場為代表的中心商務區,完善城鄉商貿網路,增強輻射能力,把潢川建成區域商貿集散地。
和諧宜居地。以提高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為著力點,加快推進城鎮化。堅持綠色發展,培育低碳經濟,在國家生態建設示範區基礎上,持續促進生態與發展的有機結合,生態與生活的有機結合,全力打造和諧、生態、宜居城市。 潢光一體化規劃統籌潢光產業布局,加快推進潢川產業集聚區、潢川經濟技術開發區、光山(官渡河)產業集聚區建設,重點做好王崗高科技示範園、十里紡織工業園、食品工業集聚區等園區建設,著力發展現代物流業、食品加工、花卉產業、特色養殖等產業,逐步實現兩縣的產業對接。
食品加工區:位於城區西部潢川產業集聚區內,規劃面積10.6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畜禽加工、水產加工和生物醫葯產業,配套發展電子製造、紡織服裝等產業,形成鏈條相對完善的食品加工產業集群。
現代物流區:位於城區東部潢川經濟開發區內,總面積5.9平方公里。以火車站物流園區、民營工業園與潢川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依託,重點發展糧油加工、倉儲、石油、糧食、建材、物流配送等產業,形成現代物流集聚區。在集聚區北部輔助發展糧油加工、綠色飲料、新型建材等工業。
中心商務商業區:位於中心城區,包括城南區和城北區兩部分,主要為城市的行政辦公、居住、商務商業區,重點發展商貿、餐飲、住宿、文化、教育、醫療、金融、房地產等服務業。
文化休閑旅遊區:從京九大道到潢川站高速路口兩側為重點,以卜塔集、白店為主的南部地區,充分挖掘人文、山水和花木等旅遊資源,規劃建設文化休閑娛樂設施,重點發展歷史文化、旅遊、觀光、餐飲、娛樂等休閑業,形成花木生產、交易和休閑娛樂集聚區。
現代高效農業區:城區東部和北部的廣大鄉鎮,形成現代高效農業區,重點發展優質水稻、優質小麥、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花木等現代高效農業。
張集羽飾工業園區:以張集鄉張集村為中心,利用3-5年時間規劃建設羽飾產業園,積極開發羽毛加工業及絲線、模具、粘膠、包裝等相關產業,拉長產業鏈條,建成全國最大的羽毛工藝品加工基地。
⑺ 淮河經濟帶的核心之一:淮安
「淮安地處淮河下游,從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人口集聚程度來看,淮安內應當是淮河生容態經濟走廊最大的中心城市。」鄭新立認為,在三核發展戰略中,最重要的一核是淮安,淮安可形成輻射周邊2000萬人口的國際化中心城市,而這對於推動蘇北的跨越發展和國際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鄭新立認為,在淮河生態經濟走廊中,淮安將來可以發展成為「五大中心」:通江達海的現代物流中心、以現代煤鹽化工為主的新材料基地、包括精密電子設備製造在內的先進製造業中心、綠色食品工業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這『五大中心』發展起來以後,淮安不僅可以輻射帶動蘇北地區的發展,還能夠帶動整個淮河流域的發展。所以,淮安將來不應該是一個內陸城市,而應該是一個濱海的大城市。」
⑻ 皖北的發展定位
皖北地區是安徽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是安徽省北上和西進的重要通道。2008年底,安徽省委、省政府立足於皖北的人口、資源、基礎設施、幹部情況等現狀,出台了《關於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縣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將皖北振興納入事關全省發展大局的層面提及。新老十條、宿州會議紀要、園區合作共建、幹部人才支持、建設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區等一系列舉措密集出台。2012年底,皖北五市一縣一區正式入圍中原經濟區。在政策的帶動及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疊加優勢開始顯現。2014年,國務院文件《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到沿江五個城市群的發展規劃和戰略定位,其中首次明確了安徽作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2016年,皖北地區淮河生態經濟帶進入十三五規劃。 皖北各市定位宿州打造煤電化產業、輕紡、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基地,加快融入淮海經濟圈,建設成為蘇魯豫皖四省交匯區域新興中心城市。蚌埠鞏固提升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光伏、生物、精細化工、裝備製造基地和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建設成為帶動皖北地區崛起重要增長極,皖北中心城市。 阜陽強化鞏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打造新興能源和煤化工產業基地、農副產品加工基地、經濟商貿物流中心和旅遊中心,建設成為帶動皖北、黃淮地區發展的重要城市,皖西北中心城市。 淮南推進合淮同城化,打造全國重要能源基地、全省重要的煤電化和礦山機械製造基地,建設成為依山傍水、生態優美的淮河流域重要現代化城市。淮北打造煤電化、礦山機械裝備製造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建設山水生態園林式城市。亳州打造現代中葯產業基地、農副產品加工及勞動密集型產業基地、養生文化旅遊基地,建設成為輻射皖豫交匯區域的新興中心城市。
⑼ 淮河經濟帶的體制保障和政策建議
其一,將淮河經濟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將之定位為東中部協調發展示範區,納入國家區域發展總體布局。重點在生態文明建設、城鄉一體化和現代農業等方面率先進行體制機制探索。建議在國務院設立跨部門的淮河流域發展領導小組,由國務院主要領導任組長,各職能部委、涉淮省份領導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作為辦事機構,擬定流域發展戰略、規劃和重大政策,協調有關重大問題。
其二,盡快啟動一批重大建設項目。全流域重點工程:堤防加固、黃金水道建設工程、沿淮高速公路、沿淮鐵路、濱海萬噸樞紐港、干支流船閘改造工程等。
其三,實施淮河經濟帶發展支持政策。財稅政策,明確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國家投入為主,沿淮各省給予一定財力支持。建議中央財政設立淮河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淮河航道疏通工程、沿淮地區基礎設施、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建設。
金融政策,允許沿淮各地市聯合,通過政府資金引導,吸引社會資金加入,在淮安成立股份制的淮河銀行、淮河產業投資基金等融資平台。
產業政策,引導中央及省屬企業來淮河流域投資。鼓勵沿海地區勞動、資源密集型企業向該地轉移。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加大對流域企業申報項目的扶持力度,在科技創新、技改補貼等政策扶持上適當降低對沿淮企業的要求。
土地政策,推行征地制度改革,實現土地集約經營。建議國家在淮安、蚌埠建立土地流轉示範基地,探索如何在耕地不減少的情況下推進城鎮化,並將兩地設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示範區」。
其他政策,廣泛吸引民營企業和社會資金參與開發建設。可用特許經營權方式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淮河工程建設。允許企業承攬湖泊和航道清淤工程,允許新造島嶼和耕地在一定年限內由企業經營,以補償其投資。
其四,以對內對外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國家應通過差別化政策和重大項目安排,鼓勵沿淮地區全方位、多層次地承接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和國際產業轉移。支持符合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申報建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