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改革全面經濟發展

改革全面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21 15:54:08

⑴ 怎樣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可以促進經濟發展

第一,改革開放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回顧35年改革開放歷程,我們深深體會到,沒有改革開放,我們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沒有改革開放,我國不知還要在封閉半封閉和停滯不前的狀態下徘徊多久。深深體會到,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色,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時代旗幟,是中國人民最為自信和自豪的偉大創舉。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時代要求進一步深化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呼喚進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眾期待進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決不能停頓,更不能倒退。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並自覺順應人民願望和時代要求,反復強調必須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堅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進。這必將開啟我國新一輪改革浪潮,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在未來7到8年的時間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在原有基礎上實現新的全面提升,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實現全面提升,涉及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的調整,涉及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涉及收入分配製度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創新,涉及城鄉區域發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的構建,涉及黨的建設制度的改革,這些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繼續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勢頭,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當前,我國發展面臨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如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問題,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問題,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問題,社會矛盾多發易發問題,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問題等等。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攻克體制機制上的頑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旺盛活力。

⑵ 為什麼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最大國情決定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在講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時,也要講改革的辯證法,要抓住改革的重點、找到改革的牽引力。

之所以說要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因為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

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當下社會反映強烈的醫療、教育、住房、社保等問題,都與經濟不發達這個最大的國情有關。

改革是為了使人們過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從實際出發,要牢記中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2)改革全面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人民網北京2018年9月26日電

今日,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聯合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等國家高端智庫共同研究編寫的《十八大以來經濟體制改革進展報告》在京發布。

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數以千計的改革項目、舉措陸續推出,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

主要經濟和社會領域的體制框架基本成型,開放型經濟水平全面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各個領域不斷發展。

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加強改革總結作為改革落實的關鍵環節,日益為各界重視並已形成各方共識。

⑶ 怎樣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發展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中國將會煥專發新的生機和活力,也將屬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新的空間和機遇。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歡迎和鼓勵境外企業來華投資興業,與中國企業一起發展進步,不斷取得豐碩成果。13億中國人民將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闊步前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⑷ 中國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具體包括哪些方面

一、是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
統計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間,中國的年均增長9.67%,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3%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與此同時,中國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國外匯儲備從未超過十億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萬億美元。對外貿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通過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大大提高了中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二00一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截止到去年,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貿總額位居全球第三。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進入了小康水平
以收入和住房這兩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項目為例,從1978年到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積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30年間,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從2.5億下降到2148萬,絕對貧困發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國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的國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個適應經濟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而不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目前,中國基本成為一個市場經濟國家的共識開始形成。很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相繼承認樂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表明,我國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已經基本確立。

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鎖定了中國的發展道路
開放是什麼?開放就是自主、自發地接受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則,並以此克服自身傳統的特殊規則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推進國民福利的增加和國家的富強。而真正的對外開放,不僅要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還要學習西方發展市場經濟的經驗,學習西方文明,進行制度變革。從這個意義上說,開放的重要性有時要遠大於改革。中國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他們中的許多人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之才。通過相互學習,使人們的思想更加解放,視野更加開闊,開放意識和創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後,我們已義無返顧地回歸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個主權國家的承諾和信用鎖定中國改革發展的道路。

中國改革開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脫離實際,對中國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和物質經濟條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們講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大的實際就是中國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30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可以說,能認識到中國處於初級階段這個事實,標志著我們的發展終於走上了實事求是和尊重客觀規律的道路

⑸ 全面深化改革內容有哪些

全面深化改革主要表現以下三個方面:
1.完善政治體制,破除體制內弊端,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版基本點。因此,政權治體制的與時俱進和對體制內不健康、不合理現象的清除顯得尤為重要,是國家民族、社會進步的基石。如果說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並系統論述了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是對政治體制的完善,那麼狠抓貪腐,「八項規定」和「六條禁令」的推行則是對體制內弊端的革除。
2.革新經濟體制,完善經濟體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項。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全球經濟競爭加劇,對我們的經濟發展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經濟體制機制的改革之路刻不容緩。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只有經濟體制改革成功了,市場好了,經濟發展了,才能為其他的改革打好基礎,鋪平道路。
3.加強民生建設,知民情順民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所有改革的最終目的都是滿足廣大人民的根本需求,維護百姓的根本利益。人居環境、教育住房、養老保障、醫療衛生、食品安全是當前和百姓生活聯系最緊密,廣大人民群眾關注度最高的民生工程。

⑹ 怎樣理解全面深化改革與促進經濟發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製度,促進共同富裕,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⑺ 如何理解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這是中央在全面總結改革開放經驗、准確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考慮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基礎上作出的科學判斷和重要決策.
(一)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是立足基本國情、增強綜合國力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以巨大的政治勇氣,銳意推進改革開放.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地,經濟體制改革始終是全面推進改革的「突破口」和「重頭戲」,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取得重大進展,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些年,我國之所以能夠經受住國際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低迷的沖擊,戰勝嚴重自然災害,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堅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重要原因.同時,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國內外環境都在發生極為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盡管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0%左右,發展中面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新的挑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決定了我們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本質上是統一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二)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是適應形勢變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低速增長,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科技革命孕育突破,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多變.從國內看,我國發展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許多有利條件.同時,我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疊加階段,面臨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嚴峻考驗,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一些領域的潛在風險仍然較大,原有的經濟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產生這些矛盾和問題有多方面原因,但關鍵在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體制機制障礙還比較多.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前提和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堅定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多的智慧,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提供製度保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三)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是引領其他領域改革、推進五位一體建設的客觀要求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一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決定了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先導,發揮其牽引作用,為全面深化改革創造條件、提供動力.牽住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可以有力促進其他領域深層次矛盾的化解,促進其他領域改革的協同深化.同時,改革發展到了一定階段,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也迫切需要統籌推進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其他領域的改革,實現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相互協調、相互支撐.我們必須堅持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重點,協同推進其他各方面改革,努力營造各領域改革互動並進的良好局面,形成強大改革合力,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⑻ 為什麼說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

12日,備受國內外矚目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圓滿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會議提出的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等重大理論觀點,成為各界的聚焦點之一。

全會吹響了怎樣的新的改革號角?為什麼說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如何抓好重點,使新歷史起點上的改革更富有成效?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趙振華教授。

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論

解放新論:本次全會提出 「全面深化改革」、 「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等重要和關鍵論斷。這些論斷背後,體現著哪些新的改革理念?

趙振華:全面深化改革中 「全面」主要是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即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過去我們更多強調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如今改革范疇從經濟領域擴大到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環境、黨的建設諸多領域,改革的面更寬了、內容更豐富了。 「深化」主要是指在35年不斷推進改革的基礎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繼續向前發展,就需要深化改革,要涉及重大利益關系的調整、要推進政府自身改革、要涉及土地戶籍制度等難度更大的改革、要有更加健全系統細致的改革制度等,要啃 「硬骨頭」。

「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論。其中有幾個含義:

一是每項改革都處在一個大系統中,其中每個子系統之間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這就要求彼此之間要協同。二是不同領域的改革起點不同。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起步早,文化體制改革才剛剛啟動、社會體制改革起步可能更晚。但不能說這是有的領先、有的滯後,而是由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和改革的穩妥性決定的,起步早的要予以肯定,起步晚的要逐步摸索,並逐漸使不同領域的改革之間更加強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三是不同階段改革針對的主要矛盾不同。每個時期都有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要能夠正確看待主要矛盾的變化,同時要更好地解決矛盾,也需要強調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最大國情決定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

解放新論: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我們都知道,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等諸多改革,也是不可或缺的改革領域,為什麼經濟體制改革的分量依然如此之重呢?

趙振華:在講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時,也要講改革的辯證法,要抓住改革的重點、找到改革的牽引力。之所以說要把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因為我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不能因為現在社會摩擦增多了、社會矛盾突出了,就把社會改革作為重點;也不能因為生態環境問題突出了,以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替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腐敗問題嚴重了,但是不能以反腐倡廉為中心。相反,當下社會反映強烈的醫療、教育、住房、社保等問題,都與經濟不發達這個最大的國情有關。改革是為了使人們過上更美好幸福的生活,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從實際出發,要牢記中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解放新論:在談到經濟體制改革時,全會提出,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您怎麼認識這個問題?

趙振華:全會在談到經濟體制改革時的一個新論斷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 「決定性作用」而不是之前提得比較多的 「基礎性作用」。既要分析市場機制的健全和完善上,討論決定性與基礎性的區別,但從更深層次還需要分析為什麼過去市場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討論如何才能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而這個關鍵點就在政府的改革上,或者說在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繫上。

全會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經濟體制改革,而我認為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則應當是政府改革。目前市場中確實暴露出很多問題,譬如假冒偽劣產品出現、市場主體缺乏活力等,但問題深層次的根源還是在政府。例如,出現假冒偽劣產品,有企業的問題,但也說明政府監管不到位;市場主體缺乏活力,根子也在政府管了不該管的事,我們對於市場的管理在很多領域還是強調事前監管,以政府審批來斷定某個經濟領域企業可不可以進入,這樣市場競爭就會削弱,企業活力就會不夠。由此可見,經濟領域出現的很多問題,固然有市場不健全的原因,但主要的體制機制障礙還在政府這里。

未來政府改革的本質,就是把適用於計劃經濟的政府管理方式和職能轉變為適應於市場經濟的政府管理方式職能。一要堅定推進市場化改革解決好政府的 「越位」問題,把市場能做的交給市場做。二要解決好政府的 「缺位」問題。從這個角度看,未來改革,政府的職能很可能不是減少了,而是增加了;政府監管的難度不是下降了,而是提升了。過去對於市場的管理,採取的辦法是不讓進入,這種管理相對容易;而當今在很多經濟領域中,放低准入門檻之後,政府監管的水準就必須大幅度提高,這個難度更大。但是,當市場真正在資源配置方面起到決定性作用時,資源真正由市場機制調節,政府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時,整個經濟的活力就上升。

總的來說,更好地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就要推進政府改革,政府職能要實現從過去對經濟進行計劃,轉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從過去直接干預微觀經濟,到調控市場的轉變等,真正解決好政府的 「越位」問題和 「缺位」問題,建設一個高效的服務型的廉潔的政府。

經濟改革為走好中國道路服務

解放新論: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今年以來,對於政府如何干預市場,我國也有不少舉措,如很多學者就提出政府對經濟的監管要從事前監管變為事後監管等,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也在嘗試「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沿著十八大到此次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脈絡,這些是不是說明我們對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對政府如何更好地干預經濟的理解在深化?

趙振華:確實如此。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重要概念,我們對發展商品經濟所需要的價格放開、市場競爭、企業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問題開始了全面的探索、實踐。直至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這個期間,我們一直在進行對社會主義如何發展經濟的探索,對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認識在不斷深化。此次三中全會再度強調經濟體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中的重要性,並明確對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以及市場的定位提出重要論斷,體現出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放眼世界,過去和現在有很多國家都在探索社會主義,但社會主義沒有固定的模式。我們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的道路,這條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與傳統的封閉僵化的道路不一樣,與改旗異幟的邪路也不一樣。而要走好這條道路,需要根本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社會制度等的支撐。不斷加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是切實更好地發揮這個支撐作用的重要方面。

⑼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什麼

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幹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對於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的認識,從「基礎性」到「決定性」,同時提出「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反映了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對於全面深化改革和未來中國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9)改革全面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市場經濟,理所當然地也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既要按照市場經濟的共性要求,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完善的生產體系和自動發揮作用的市場機制;也要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任何否定市場作用或否定政府作用的認識既不符合國際慣例,也不符合我國國情。問題不在於要不要發揮市場或政府作用,而在於如何發揮好市場和政府作用。

兩者的關系是,政府發揮作用要建立在尊重市場、尊重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在市場可以很好發揮作用的領域應該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而市場作用的發揮要接受規劃、政策的引導,趨利避害,符合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總的原則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閱讀全文

與改革全面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