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方經濟學全球石油價格暴跌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隨著當前油價下跌,這對於中國經濟有三點直接利好:
首先可以為陷入資源飢渴的中國經濟削減成本,
其次意味著中國作為最大買方在國際市場有了更多話語權,甚至對天然氣等其他資源的國家合作也有正面影響,
最後從國內角度而言,石油價格下降意味著通脹壓力進一步釋放。
目前國內CPI已經達到五年最低點,為未來貨幣政策等經濟領域政策留出了更多空間。
B. 說明國際油價下跌對我國經濟社會發轉會帶來哪些影響
基本上來講每個行業都需要用大量的汽油所以當油價漲每個行業的成本都增加了,成本增加就轉嫁給了消費者,物價也就自然漲了這樣CPI自然也就漲了,CPI反映的是民生物資的漲跌,所以當民生物資漲瞭然後大家手裡的閑錢就少了,也因為物價漲大家對其他東西的需求也會降低,所以最後一句話就是原油價格上漲對我國經濟的最大影響是讓經濟蕭條^_^2004年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1一5月份,原油生產7147.83萬噸,同比增長1.8%;原油進口4976.0l萬噸,同比增長37.6%;原油出口255.5萬噸,同比下降31.9%;國內原油表觀消費量為11868.3萬噸,同比增長1-5.7%;原油進口依存度為41.9%,同比提高6.7個百分點。6月份,國際原油平均價格?布倫特現貨?為35.6美元/桶,同比提高30.6%。紐約原油期貨最高達到42.33美元/桶,創下紐約商品交易所1983年開始原油期貨交易21年以來的最高價格。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攀升,我國原油需求增加,進口快速增長,對我國經濟將會產生什麼影響呢?一、當前國際石油需求變化的總體判斷?一?短期內國際石油供求關系總體寬松,但對我國石油消費增長需高度關注短期內,總供給能夠滿足總需求,不會出現石油供應大面積短缺的局面。據2002年統計,全球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1427億噸,探明儲量增加;世界十大石油消費國年消費量為35.2億噸,世界十大石油生產國家年產量為35.9億噸,供需基本平衡,略有剩餘。但是,對我國石油需求增加和進口石油快速增長應該給予高度關注。1995年我國石油消費1.58億噸,居世界第三位,2002年我國石油消費2.46億噸,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全球原油貿易量為20億噸,我國原油進口0.9億噸,佔世界的4.5%,占我國原油消費總量的34%。我國石油消耗在逐年遞增的同時,我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也在逐步提高。到2010年,中國的石油需求將達3.2億噸,屆時石油進口量將達1.6億噸,石油需求在較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盡管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但在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比重上卻達不到0.1%。中國需要採取積極策略,從國際價格的被動承受者變為積極影響者。?二?全球石油價格將維持高價位當前驅動國際油價持續在高位徘徊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世界經濟復甦,石油需求增加。美國能源部情報局發表的2004~2005年世界石油預測報告顯示,世界石油需求將大幅度增長,世界石油需求在2003年增長1.8%以後,2004~2005年的增幅可能超過2%。國際能源機構?1EA?曾預測,2004年世界石油需求將增加100萬桶/日,而3月11日又把需求增加量調高到165萬桶/日,達7990萬桶/日。其次是OPEC繼續採取限產保價政策。特別是美元匯率走低,為減少損失,會繼續提高油價。盡管6月初OPEC部長級會議宣布分別於7月和8月增加200萬桶和50萬桶的原油產量,但實際增量有限,因為此前歐佩克國家石油產量實際已大量超產。隨著美元匯率的繼續疲軟,歐佩克國家提高油價的決心將更加堅定。第三是探明可採石油儲量不足。石油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商品,也是非再生資源。專家分析,低成本的大油田現在基本上都已被發現,世界石油產量將在2015年以前達到頂峰,在石油產量遞減之後,石油供不應求即會出現。迄今為止,人類每天用油約8000萬桶,1年約300億桶。現在已探明可開採的石油儲量為1萬億桶,預計還有未探明的、開采困難大、成本高的石油儲量1萬億桶。未來開采新的石油資源將更加困難。第四是石油投機推動油價上漲。在供求關系沒有發生重大變動的情況下,油市動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場投機造成的。美元匯率對國際主要貨幣走低,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國際游資在石油期貨上的投機,使油價保持在較高水平。油市背後的期貨投機常常是操縱油價漲落的黑手。石油期貨交易量目前約為現貨交易的好幾倍,據估計,在石油期貨市場上,真正的需求方只佔交易總量的三成,其餘均為套利者。第五是政治因素的影響。當前海灣地區和一些產油國國內局勢動盪,包括伊拉克在內的國際主要產油國政局至今動盪不安,恐怖活動接連在世界各地發生,使主要產油國原油生產面臨隨時受阻的風險,從而嚴重影響國際原油市場的穩定。專家分析,從總體和長期來看,油價下降將是短暫的,走高攀升是長期趨勢。從近期來看,被扭曲的石油價格經過市場的調節和各方力量的較量後將會緩慢回落,但是,回落的空間將十分有限,預計將在每桶28~33美元之間上下波動。二、全球石油供應變化基本情況分析一是世界油氣資源潛力巨大,但分布不均,存在許多機會。綜合各權威機構的分析預測,2002年世界油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分別為1427億噸和155.78萬億方米,當前石油剩餘可采儲量至少可持續供應39年以上,天然氣可供應61年以上。從國家分布來看,整個歐佩克國家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119億噸,佔世界的78.2%,儲采比高達82年。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伊朗、委內瑞拉高居世界石油資源國的前六位。這6個國家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佔世界的70.2%。二是20年內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地區不平衡加劇。主要是世界石油消費中心在移動,亞洲消費量劇增。1982年世界石油消費量為28億噸,2002年增至35億噸,20年間增長了7億噸,年均增長1.5%。其中北美、歐洲和亞太三大地區2002年石油消費量為29.82億噸,佔世界消費量的84.6%。獨聯體各國經濟出現滑坡,石油消費量劇降,從1990年的4.2億噸,降至2000年的1.73億噸,下降60%。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石油需求劇增,從而帶動整個地區石油消費由1985年的5億噸增至2002年的9.92億噸,增長了4.92億噸,約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費增長量的67%。1992年以來,亞太地區的石油消費量已超過歐洲,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區,與北美、歐洲一起呈現三足鼎立之勢。2002年前七大石油消費國中有四個國家在亞太地區,其中中國排第二,日本排第三,韓國排第六,印度排第七。三是世界石油資源的爭奪將更加激烈,爭奪的熱點地區在中東、裏海、西非等地區。由於裏海、西非等地區石油儲量有較多的發現,處於石油生產的上升期,而且相對中東地區局勢相對平穩。裏海地區又靠近歐、亞兩個消費市場,因此,國際石油公司對上述兩個地區增加了投資,加大了勘探開發的力度。尤其是俄羅斯期望通過石油、天然氣等能源武器,保持大國的地位,裏海地區是前蘇聯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俄羅斯也會加快該地區開發和能源的合作。可以預測,中東北非地區仍然是石油主要供應地區;中亞裏海、西非地區石油供應將處於上升時期,作為非歐佩克的俄羅斯在石油市場將舉足輕重;中南美石油供應國的地位將下降。四是世界中長期油價將在波動中逐步有所上升。歐佩克的預測根據其油價目標並按2000年美元價值,預測油價在2010年前將保持25美元/桶的水平,之後逐漸升至30美元/桶。三、油價變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油價的大幅上漲對發達國家經濟影響較大,因為石油在其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大,單位油耗高,其經濟嚴重依賴石油。經過兩次石油危機的洗禮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發達國家抗油價上漲的能力大大提高。目前高能耗傳統工業在發達國家經濟結構中的比例下降,單位GDP油耗大幅減少,防範石油危機的能力大幅提高。而不發達國家正處在工業化時期,節能和替代能源發展慢,單位GDP油耗較高,經濟增長對高效優質的石油依存度較高,且防範石油危機的能力較弱,高油價對其經濟的沖擊也比較大。在歷史上的兩次石油危機中,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受沖擊的程度大於不發達國家。但在2000年世界油價漲到將近40美元/桶的高價時,發達國家經濟受影響程度卻明顯減小。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卻深受其害:債務危機、政府危機、社會危機、動亂等各種政治經濟社會問題不斷爆發,油價的大幅上漲對加速加深這些問題的爆發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2000年世界一些權威機構估算,油價上漲10美元/桶,並在這個價位上保持一年,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率的影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發達國家的3倍。我國1993年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介乎自給自足型國家與消費國之間。由於目前我國石油凈進口量只佔國內石油消費的一部分,因此,到目前為止我國仍可劃為基本自給自足型國家。油價的變化對類似我國?既是石油生產國,又有一定量的石油進口?的國民經濟的影響可用下圖粗略的表示。從國民經濟的三個因素消費、出口和投資看,油價上升將使其消費和投資減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國民經濟受到不利影響。相反,如果油價下降?但不是太低,因如果太低,將使其石油工業受到嚴重影響,因而影響國民經濟?,將有利於國民經濟發展。有關專家對我國1993~2000年的GDP、石油進口數量和價格波動進行了綜合分析,分析結果認為:油價每上漲1%並持續一年時間,將使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平均降低0.01個百分點;1999年國際油價上漲10.38%,影響我國GDP增長率約為0.07個百分點;2000年國際油價上漲64%,影響我國GDP增長率0.7個百分點,按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8.8萬億人民幣計算,相當於損失600億元人民幣以上。從經濟發展來看,高油價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是不利的,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石油漲價10美元/桶,亞洲經濟增長速度下降0.8%。從進口方面來看,油價高,石油進口越多,外匯支出越大,我國每年進口石油約用匯350億美元,是我國外貿逆差主要因素。從出口方面來看,石油價格越高,下游產品生產成本增加,出口產品競爭力下降,出口受到很大影響。從交通運輸來看,石油價格越高,成品油價格上升,運輸成本增加,推動生產資料及消費品價格走高。總之,石油價格上升對我國國民經濟總體是不利的,但在當前影響不是很大。若對石油依存度繼續提高,影響會越來越大。
C. 原油價格下降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1、拉動經濟增長
油價走低最顯而易見的好處是原油進口成本下降。由於美國石油產量增長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2014年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而總體石油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將直接降低我國石油進口成本和石油化工行業成本,並通過產業鏈傳遞,降低我國經濟整體運行成本。油價下跌還將對中國消費經濟的增長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進國內經濟繁榮。美銀美林估計,油價每下降10%,中國GDP增速將提高約0.15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油價下降可能使今年中國的GDP增速提高0.4至0.7個百分點,2016年則提高0.5至0.9個百分點。同時,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國際油價大幅度走低給中國經濟更大的自我調整空間,降低了轉型升級成本。
2、推進能源領域改革
國際油價下跌會降低整體能源成本和支持能源改革。實際上,我國能源體制和能源價格改革挑戰不是技術問題,主要改革障礙是能源成本,以及如何滿足能源需求。由於歷史原因,我國能源價格長期受到管制,政府運用成本加成原則來制定能源價格,公眾也因此習慣了相對較低的能源價格,對價格上漲非常敏感。作為發展中國家,受到支付能力和人們的支付意願限制,能源價格改革進程比較緩慢。國際油價持續在低位運行,將大大降低油價成本對中國能源價格改革的制約,為推進能源市場化改革、理順相關價格體系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境。事實上,中國政府已決定讓市場發揮更重要作用,中國能源價格改革正呈加速之勢。
D. 國際油價大跌對我國經濟有何影響
國際油價的暴漲或暴跌都是一把「雙刃劍」,低油價下,我國可以加快原油進口,增加我國石油戰略儲備,降低通膨壓力並增加居民消費能力;但也會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一定的阻礙。
一、油價低的利好
1、提高石油的戰略儲備
從中國整體能源安全形度分析,油價下跌有利於中國油企大舉「囤油」,提高石油戰略儲備能力。
2、國民經濟運行的宏觀層面
油價下跌還有助於降低中國通脹壓力,提升中國國際收支能力,加快GDP增速。由於汽油和柴油等油品價格本身就是消費者價格指數和生產者物價指數的組成部分,油價下跌會直接影響到這些價格指數。從國際收支來看,油價下跌使石油凈出口國的收入再分配轉移到石油凈進口國。
3、居民消費層面
油價下跌會提高消費者購買力,由此帶來需求增長。我國原油消費中的60%依賴進口,油價的下跌具有「成本紅利」效應。最直觀的感受來源於交通出行成本的降低,計程車司機與私家車車主受益明顯,公共交通開支也隨之下降。油價的下跌也使得運輸成本下降,國內的航空燃油費也將取消。
二、對能源產業結構是壞消息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會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一定的阻礙,一些本該淘汰的高耗能企業會因油價等成本降低而「苟延殘喘」、喪失轉型動力。
以天然氣市場為例,由於油價不斷下跌,我國天然氣價格與替代能源相比在工業、車用領域的經濟性能越來越低,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在液化天然氣價格比管道天然氣價格更低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紛紛改用液化天然氣甚至液化石油氣、水煤氣等相對污染環境的燃料。
(4)油價大跌對全球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2020年油價暴跌的起因
今年以來,國際原油本就因全球疫情影響而出現大幅下跌,美國WTI原油跌幅達32%,布倫特原油跌幅達31%。
而3月9日的大跌要從「歐佩克+」會議說起。第8屆歐佩克和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在一片爭執中結束,沒有達成任何減產協議,布倫特原油再次失守50美元/桶重要關口,日內跌幅達9.33%。
3月4日凌晨,「歐佩克+」聯合技術委員會建議減產60萬-100萬桶/日,減產量不及疫情對原油需求造成的損失量,布倫特原油從53.3美元/桶跌到51.6美元/桶。到了18點08分,沙特推動「歐佩克+」同意減產超過100萬桶/日,布倫特原油從51.8美元/桶漲到近期高點53.0美元/桶。
3月5日凌晨,俄羅斯提議「歐佩克+」在二季度維持當前減產規模,俄羅斯死不減產的態度表露無遺,打擊市場對減產的信心,油價從53美元/桶跌到51美元/桶。隨後,歐佩克緊急救場,19點06分,歐佩克部長同意減產150萬桶/日,油價小幅回升,但漲幅不大。
整個劇情的高潮出現在3月6日晚間,俄羅斯表示只同意延長現有的減產協議,不會再進行額外減產,布倫特原油短線下挫0.6美元/桶,日跌幅擴大至逾3%。等到23點06分,「歐佩克+」會議結束,沒有達成協議。油價失去減產的支撐,進入自由落體階段,布倫特原油跌至45美元/桶。
主要產油國的談判失敗,不但未能達成減產協議,反而打起了價格戰,這才導致原油瘋跌。在減產會議結束後,俄羅斯表示,自4月1日起,各國可以不受限制地按意願產油,也就是說,從2020年4月份開始,產油國將不受任何減產協議的束縛,想產多少就產多少。
沙特面臨這種尷尬局面,3月7日大幅降低售往亞洲、歐洲和美國的原油官價,折扣幅度創20年以來最大,以吸引國外煉油廠購買沙特原油。並且,沙特計劃4月份增產30萬桶到1000萬桶/日,後期最高可增產至1200萬桶/日。
E. 油價下降對經濟影響
油價的變化毫無疑問會在石油凈進口國和石油凈出口國間出現分配效應。全球油價的數據固然重要但是這無法表達國家之間的非對稱影響。一句話,當油價下跌時,石油凈進口國是贏家。原因有實際收入增加和最終商品生產成本的下降。石油凈出口國會受到負面影響因為實際收入下降和石油生產利潤的下降。但是對於石油凈出口國的GDP的影響取決於其對於石油出口的依賴程度。
中國是石油凈進口國並且因為能源強度可以從油價下跌中獲得相對較大的收益。油價下降會造成中國實際產出增加,CPI下降。通脹下降了,央行貨幣政策的可以有更多的操作空間。
中國的原油進口在2018年12月1日達9,261.414千桶/日,相較於2017年12月1日的8,425.684千桶/日有所增長。2019年的中國還從國際上進口了約5億噸石油(進口量全球最高)。因此油價下跌將減少中國支出。
但是當石油進口國嚴重依賴石油出口國時,其從油價下跌中獲得的收益可能會更少。因為貿易雙方會受到對方經濟不景氣時產生的負面溢出影響。而經濟日報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原油和石油對外依存度雙破70%。希望能源結構可以被優化。
總得來說,油價下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正面的。
F. 國際油價持續下跌 將對全球產生哪些影響
首先,除非國際油價跌穿美元,否則不應倉促下調成品油價格;相反,應抓住機會進一步理順資源價格機制,降低中國製造對石油的依賴,因為油價下跌將減輕國內通脹壓力,也將緩解成品油價格市場化的壓力。一方面,在6月份成品油價格上調之後,國內外成品油價格仍有每噸1500-2000元的價差,也就是說,多數人補貼少數人的不公平現狀並未根本改變;另一方面,目前中國原油進口依存度已逼近50%,且有進一步上升勢頭,從全球能源的供給能力來看,大規模的原油進口是難以持續的。因此,如果在有限的油價下跌通道內,不能完成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改變當前高耗能、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當國際油價再次上漲時,中國經濟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其次,順應時機,加快燃油稅改革。燃油稅之所以遲遲無法推出,一個屢試不爽的借口就是國際油價太高,而現在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無疑為燃油稅的推出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筆者衷心希望,這次機會不要再被白白錯過,否則燃油稅很有可能變得遙遙無期。
最後,戰略石油儲備應加緊進行。隨著人民幣匯率的快速升值,中國1.8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平均每天都要蒸發掉200-300億美元,與其坐等這些美元平白消失,不如買進石油作為戰略儲備。若能在30美元每桶的廉價油時代大量采購固然理想,然而,目前看已不大現實,能在油價回調的當下買入也不失為理性,如果一味要等最低點的話,恐怕風險太大。而加入作為主要石油消費國組織的國際能源署(IEA)則是中國建設戰略石油儲備的重要一步,這有助於增強中國與其他能源消費國之間進行政策協調的能力,並提升中國戰略石油儲備的信息搜集和管理水平。IEA近日已公開表示,歡迎中國和印度這兩個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原油消費國成為該機構第一批發展中成員。
無論如何,油價下跌留給中國作出宏觀戰略調整的時機可能不會太長。如果不能抓住機遇及早作出決斷,將錯失良機。
在稍微懂得經濟學的人看來,油價上漲對股市構成利好。這種說法缺乏最基本的經濟學常識,發布此類言論的所謂專家學者,既不負責任,也很無知,更缺乏做人起碼的良知。眾所周知,石油是工業的血液,作為基礎能源,無論基於什麼樣的原因,價格高啟,只會增加整個商業社會的運轉成本,對絕大多數行業中的微觀實體經濟將構成實質性利空。因為生產成本上升,造成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實屬必然。所以說,油價上漲,對股市而言,將構成長期的實質性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