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得好,能夠促內進經濟建容設的發展;另一方面,經濟建設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保障。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正確對待二者關系:在經濟建設中,不能忽視環境保護;但也不能一味追求生態建設,而忽視經濟建設。
其中體現的政龔禒奪溉懿防額獅帆餞治原理有: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全面地看待問題;要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
㈡ 如何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㈢ 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基礎,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專建設列入了經濟社屬會發展的戰略布局,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體現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有利於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本文主要針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展開論述,並簡要分析了解決環境污染的一些措施。
先行起步的發達國家為了發展經濟,將其成本嫁禍於生態環境,隨著環境污染程度日趨嚴重,其邊際負效用也在不斷增加,使得人類正常的生產活動受到嚴重干擾。難道經濟發展一定要以生態環境的嚴重污染為代價嗎?
哲學上說,存在即合理。這句話表示一個因果關系,即此時的結果昭示著之前的因;這里的「合理」指的是符合自然的根本規律。所以,即使有「生態環境的污染與經濟發展時常綁定在一起」這個「存在」,但事實上這並不存在合理性。
環境污染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在某種程度上,人們必須承認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是存在矛盾的,經濟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而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也要求人們必須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展經濟。否則,在歷史的長河中,在可持續發展被破滅的情況下,人類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㈣ 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打造「水凈地綠天藍」和諧宜人新無錫,是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新要求,環保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環保優先為方針,以創建國家生態市為載體,以創新環保體制機制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為宗旨,率先把無錫建成具有時代特徵、區域特點、無錫特色的國家生態城市,在「一當好、三爭創」活動中作出新貢獻。
一、貫徹環保優先方針,努力實現「三個轉變」。圍繞市委、市政府「兩個確保」總體目標,把環境保護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使環境容量成為區域布局的重要依據,環境管理成為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環境標准成為市場准入的重要條件,環境成本成為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因素。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努力實現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並重,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全面提升環保工作水平。
二、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行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的不同發展模式,構築「一體兩翼」和「三沿」的發展格局,推動農村「三集中」,加快市區企業「出城進園」、鄉鎮企業向工業集中區集聚和「五小企業」淘汰步伐。推進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循環經濟示範區和生態工業、農業園區建設,依法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ISO14000環境認證。
三、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努力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認真落實國家和省下達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任務,按照行政區域和流域污染控制相結合,排污總量、環境容量、環境質量和治污項目相統一的原則,強力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清潔能源區建設。持續深入開展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建立環境安全應急體系,提高對環境突發事件和環境災害的預防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嚴格實行環境准入制度,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
四、扎實推進重點工程,著力改善環境質量。要把加強水污染治理,保障飲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加強水資源保護和水環境治理,加大科技攻關,重點治理太湖出入湖河道和蘇南運河氨氮污染,加快長江取水工程建設和清水、尾水通道建設,切實加強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控,建立飲用水源安全預警系統。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加強城市低空大氣污染治理,加快集中供熱和能源改造工程,強化對建築、拆遷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現場的揚塵污染防治,加快淘汰尾氣污染超標的機動車輛。切實解決餐飲娛樂行業及建築施工的煙塵、雜訊等污染擾民問題。
完善城市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理等工程建設,全面推行廢棄物的分類管理和無害化處理。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㈤ 論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論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從科學發展觀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依存、相輔相成,是客觀經濟規律和生態平衡的辯證統一。科學發展觀堅持的就是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魚和熊掌不得兼得」。
如果以污染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無異於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經濟發展依賴環境為基礎。環境問題產生於經濟發展中,也必然在經濟發展中得到解決。
(5)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相對於經濟增長而言,是發展經濟學核心概念。經濟發展指包括質量與數量在內的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不僅是數量的增長。
隨著生產社會化、知識功能化與社會經濟化,經濟結構已經復雜化,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逐步趨同,GDP增長已經不能真實反映經濟增長,即使經濟增長也離不開經濟發展,當今時代經濟增長只有抽象的意義;
用GDP來計算經濟增長、衡量經濟發展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經濟發展是價值的發展不是金錢的增長,是效益的發展不是效率的增長,是全面的發展不是片面的增長,是辨證的發展不是線性的增長。
「經濟發展」概念把發展經濟學和增長經濟學區別開來,把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統一起來,把經濟學定位為發展經濟學,使發展經濟學成為一門科學。
㈥ 經濟發展和環境生態關系
正確認識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
一、發展經濟必須保護環境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的子孫後代也要在這里生活。我們發展經濟破壞了環境,有些破壞是無法彌補的。我國是具有悠久歷史和文明的大國,在發展經濟過程中更應該重視環境保護,為子孫後代留下美好的生活空間,不能犧牲後代人的生存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發展經濟必須保護環境是自然規律的要求。
經濟發展過程中,如果自然環境受到了嚴重損害,那麼我們將受到自然的嚴厲懲罰。世界各地因為環境破壞而受到重大損失的例子很多,洛杉磯光污染事件,倫敦煙霧事件,我國北方沙塵暴肆掠,尼羅河洪水泛濫等。
自然規律是無情的,誰侵犯了它誰將受到它的報復。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發展經濟過程中保護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解決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矛盾的根本出路在於科學的發展。
我們講的發展,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也就是要科學發展。我們不能為了發展而發展,不能為了發展而自毀家園。發展,歸根結底是以人為本,如果經濟的增長,換來的是人的生活空間被逼迫得越來越污濁狹小,這樣的發展是害人。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破壞環境也就是遏制發展。科學的發展則可為環境的改善和美化創造條件,使之更加適宜於人的需要。當前的關鍵是,如何在二者之間找到平衡點。這就要根據各地的地理和環境特色,發展與之相適宜的產業。
(6)環境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擴展閱讀:
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起來,在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之間找個一個最恰當的平衡點。
一、全面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健全環境友好的決策和制度體系。
堅持以人為本,從維護群眾的環境權益,改善環境質量出發,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制定有關法律法規和發展戰略、規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要研究綜合環境與發展的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將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損失和環境效益納入經濟發展的評價體系;
推行領導幹部任期環境保護政績考核,克服單純追求GDP的傾向。做到發展經濟時,生態環境也得到保護,符合環境友好型的要求。
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發展循環經濟,就是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轉變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
建設以節水、節地、節能、節材、節約其他資源和保護環境為主要內容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按照「減量化、再使用、資源化」的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環境為核心,努力實現產業生態化;
積極推行清潔生產,以生態化改造工業園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積極利用經濟手段、運用市場機制,鼓勵各行各業節約資源、降低污染排放;繼續推廣各類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安陽市應該加快產業升級,利用自身的優勢,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做到可持續發展。
㈦ 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有什麼關系
一、改善人居環境不僅僅是改善市民的住房條件。
要充分發揮環境保護的文明發展與協調穩定功能,以人為本,下決心解決老百姓廣泛關注,影響環境質量和日常環境生活質量的突出環境問題。強化飲用水源的環保嚴管措施,保證飲用水安全。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水源地,確保生態環境改善。大力改善區域環境,創建綠色環保文明社區,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二、強化環境意識,樹立生態理念。
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環境價值理念,實現以環境換取經濟增長向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轉變。綠水青山意味著優美的人居環境、清潔的水源和清新的空氣,可以大大減少因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大大減輕因污染治理和生態恢復所需付出的巨大代價,大大緩解生態環境問題引發的各種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要充分認識環境保護與科學發展的高度一致性,正確處理環境與建設的關系,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環境保護,教育為本」,要大力普及環保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環境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普及科學知識,在全社會形成了解國情、珍愛環境、保護生態、節約資源、造福後代的共識,大力倡導生態工業、生態農業、以及生態環境境,倡導正確的生活方式。
三、把環境保護作為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解決經濟高速增長與生態環境日益惡化這一矛盾,根本出路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用綠色核算體系來重新審視和把握經濟發展的途徑,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推動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建立循環生產的新模式,徹底改變傳統單向線性模式和「先污染後治理」為特徵的末端治理模式。推行清潔生產,不斷運用綜合性的預防戰略,努力改進產品設計,改變生產工藝,減少對人體和環境的污染。要從企業內部循環的角度,大力發展生態工藝,推行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生態工業鏈園區,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市場和資源回收產業,優化產品結構。
四、把環境保護作為決策的重要一環節,從源頭落實環保基本國策。
環保從源頭抓起,最重要的是各級政府、各級管理部門、各級領導要依法承擔起改善環境質量和環境管理的責任,牢牢樹立科學發展觀念,轉變把環境因素置於決策之外的決策模式,實行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同時,必須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當前,要根據實際環境承載能力,進一步明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區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發展導向明確、開發秩序規范、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相協調的科學區域開發新格局。要著力合理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盡快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
總之,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貫徹落實好環保優先政策,走科學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的發展之路,才能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由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兩難」向兩者協調發展的「雙贏」的轉變,才能真正做到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