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慶涪陵地區經濟發展怎麼樣
還不錯吧.以重慶區縣來講的話 涪陵 算不錯了.
Ⅱ 萬州,涪陵這兩個地方,哪個發展得更好
涪陵作為曾經的地級市所在地,當然無論是在經濟、行政地位、投資、建設等等方面比普通的區縣稍微好些,各有各的評判
Ⅲ 重慶市長壽區和重慶市涪陵區哪邊經濟實力強
肯定是涪陵區好,2018年涪陵GDP1076億,長壽597億!2018年涪陵人均GDP9.27萬元,長壽7.16萬元!工業更不用說了,涪陵工業排名區縣第一!你說誰強?
Ⅳ 涪陵哪些鄉鎮經濟好
珍溪,清溪,藺市,南沱,龍潭,義和
Ⅳ 涪陵這個城市怎麼樣和永川比起哪個比較繁華些
永川更好。涪陵山高路不平,爬坡上坎,生活不方便。
Ⅵ 求涪陵政策,加快涪陵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
12月21日,重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加快涪陵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這是涪陵人民在元旦前夕收到的一份特殊的禮物。為貫徹落實該《決定》,27日上午,涪陵區委區政府召開全區工作會議,傳達了該《決定》的精神實質。
涪陵區委書記張鳴表示,該《決定》的出台對涪陵的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它將提升涪陵的經濟社會地位,賦予涪陵新的歷史使命和意義,在今後10年的時間內,將為重慶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該《決定》也將為涪陵帶來重大的發展項目和政策支持,對涪陵的領導幹部要求也更高,要"將一天當做兩天用,五年幹完十年事"來迎接新的使命和機遇。
四個定位 凸顯涪陵重要地位
《決定》要求涪陵充分發揮重慶市重要經濟增長極的戰略帶動作用、重要工業基地核心骨幹作用、國家中心城市重要腹地的戰略後援作用、以及在"一圈兩翼"發展格局中的戰略支點作用。
一條主線 展望未來美好前景
力爭到2015年,城市人口達到80萬人左右,城區面積達到70平方公里,地區生產總值占重慶市比重達到7%以上,人均GDP超過8萬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到2020年,城市人口達到100萬人左右,城區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地區生產總值占重慶市比重到10%左右,人均GDP超過16萬元,基本建成城鄉統籌發展的現代化大城市。
八項任務 經濟社會工作落到實處
打造江南萬億工業走廊核心區
立足臨港優勢和產業基礎,著實落實"326"工業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科技含量,促進產業高新化、集群化、品牌化發展。2015年工業總產值突破2000億元,建成江南萬億工業走廊的核心支撐。
打造百萬人口現代化宜居城市
圍繞建設百平方公里、百萬人口現代化大城市,構建老城新區功能互補、相得益彰的組團式發展新格局,著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質。提速開發李渡現代新城,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合理布局交通、教育、行政、商務、休閑、文化、居住等城市功能,力爭2015年形成30平方公里、30萬以上人口的城市規模。 建設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
推進城鄉規劃權覆蓋,城鄉建設大統籌,城鄉經濟同發展,公共服務均衡化,形成大城市、小城市、一般鎮和新農村聯動發展新格局,力爭到2015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到2.5:1以內。
建設渝東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大通道
消除交通"瓶頸"制約,完善交通網路,到2020年實現鐵路半小時到重慶主城、1小時到周邊地級城市,高速公路半小時到重慶主城、2小時到周邊地級城市,5000噸級以上單船、萬噸級船隊常年可抵達,建成渝東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大通道。
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支持建設涪陵保稅倉庫,在條件成熟時將涪陵港打造為兩路寸灘保稅港區C區,實施啟運港退稅。申請國家批准成為出口船舶製造基地,探索發展內陸加工貿易和服務外包業。
力爭到2015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比2010年翻兩番。幫助涪陵積極參與各種大型招商及經貿活動,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品牌,不斷擴大引資規模,到2015年累計引進內資外資突破1000億元。
培育壯大現代服務經濟體系
加快聚集銀行、保險、金融租賃、小額貸款等各類金融機構,建設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
支持國開行等銀行在條件成熟時到涪陵設立分支機構,在條件成熟時創辦1加總部設在涪陵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加快建成區域性商貿中心,著力打造南門山、李渡2個"百億級商圈",培育中國榨菜暨醬腌菜調味品市場等10個年交易額10億元的專業市場以及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
同時,建設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體育強區、文化高地、優化提升旅遊產業。
打造渝東地區科技人才高地
建設科技強區,新創國家、市級工程中心等技術機構10個以上,建設國家級科技孵化器、中科院成果轉移中心和涪陵科技館,設立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和科技融資擔保資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到2015年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5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年,到2020年區外來涪陵就讀學生佔全國基礎教育階段學生人數的30%,建成區域性教育服務中心,提高教育吸引力和輻射力。
打造和諧穩定新庫區
推進實施三峽後續規劃重點項目,著力解決移民安穩致富、庫區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地址災害防治等突出問題。
以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為抓手,以移民培訓實訓基地為載體,促進移民培訓就業一體化。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建立完善民生工作長效機制,形成民生工作制度化、常態化。
後續報道和其他文件請留郵箱,傳給你,。
Ⅶ 重慶長壽區和涪陵區的經濟發展前景哪個好
網友,我認為長壽的經濟發展前景更好。理由如下:
1,長壽具有得天獨內厚的地理位置和人口容。
2,長壽經開區領跑重慶市幾大國家級開發區(兩江新區除外)之首
3,長壽城市發展日益紅火,雖沒有涪陵的濱江城市,但其城市面積與熱鬧程度上,長壽更占優勢。
3,長壽街道工業走廊工程,使得長壽全面發展。「三地一中心」的戰略得到貫徹落實。長壽幾大農業園區,發展如火如荼。
4,長壽目前開通的渝利鐵路,貫穿中國東西部。正在建設的鄭渝鐵路(在長壽北,長壽湖停靠)是國家中長期規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京哈線,京廣線北京至鄭州段,鄭渝線,渝昆線,昆明至泰國的東南亞線組成一條橫貫中國東北,華北,關中,大西南,東南亞的高鐵大動脈)
5,長壽河網密布,山川相潦。長壽湖,五華山。長壽沙田柚,巴寡婦清的故事,龍溪河運荔枝等古老文化。
6,涪陵相對來說它的潛力在於國內,而長壽在國際。這就是最大差距。
Ⅷ 重慶市涪陵區和永川區哪個經濟好
我是永川人,但是涪陵的確經濟好些,2017上半年涪陵的GDP是456.11億,永川的GDP是285.5億
Ⅸ 重慶涪陵和南川哪個更發達
南川的教學肯定比不過涪陵,畢竟涪陵有大學,但是我的見解是這樣的,因為你不夠內發達所以你才靠學校來促容進其發展,合川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修了幾所三本院校,經濟增長夠快了。南川的小煤礦和氧化鋁都是拿得出手的,工業比較發達些,所以兩個地方各有各的好,看你想知道哪個方面的發達了!南川的環境還可以。
Ⅹ 誰知道重慶市的涪陵啊,它的經濟發展很快,有什麼經驗可供參考
「八五」以來,特別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以來,涪陵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迅速增長,經濟結構得到改善,人民獲得較大實惠。1999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3 34億元,較1992年增長182.7% ,年均遞增16O% ;工農業總產值62.15億元,較1992年增長216.8% ,年均遞增17.9% ,其中工業總產值52.73億元,較1992年增長274.8% ,年均遞增20.8% ;財政收人9.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35億元,分別較1992年增長540.1% 稈J76.8% ,年均遞增30.4%和25.0%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1999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7元,農民人均純收八1789元,分別較1992年增長190.3% 和238.8% ,年均遞增16.4% 和19.O% 。結合涪陵近些年經濟發展的實踐,我們體會,加快區縣經濟發展,應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科學合理地確定經濟發展的戰略定位。這是事關區縣經濟發展方向的戰略問題。應當根據本地的自然、地理、資源條件和經濟基礎等實際情況,客觀分析、准確判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在科學論證、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確定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涪陵居庫區 濱長江、扼烏江,區位較好,自古以來就是烏江流域最大的物資集散地,是重慶主城區通往渝東地區的交通咽喉;資源比較豐富,經濟發展有一定基礎,並且有相對集中的人, 優勢:過去是涪陵地區、涪陵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未來是重慶市規劃的渝中地區的大城市和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又有三峽移民遷建等歷史性機遇,發展的潛力較大。新區成立後召開的「三會」,全面認真分析了涪陵的區情,在反復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涪陵發展總的戰略定位:力爭通過5年或者更長一段時間的努力,把涪陵建設成為全市增長快、效益好、結構優、活力強的新興工業基地,成為烏江流域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和區域經濟中心,成為三峽庫區經濟發達、環境優美、功能完善、人民富裕、城鄉共榮的中等城市。三年的發展實踐表明,我們的這個定位是准確的,通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並且已經在全區廣大幹群中形成了共識:
(二)選擇一條符合實際、富有特色的發展路子。經濟結構趨同,發展路子單一,缺乏自身
持色,是目前區縣經濟發展中一個帶共性的問題。1992年,我們在落實小平同志南巡談話精神、啟動涪陵經濟發展之時,對選擇什麼樣的發展路子,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是借鑒「蘇南模式」,重點發展鄉鎮企業?借鑒「溫州模式」,重點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或者利用涪陵原有的基礎,重點發展國有工業?在發展國有工業的過程中,是把重點擺在新鋪攤子,實行外延擴大再生產,還是重點盤活原有資產,走內涵擴大再生產的道路?我們經過充分討論,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認為涪陵國有工業有基礎、有潛力,是我們的一大優勢,是加快發展的希望所在。因此,我們選擇了一條以盤活存量、調整結構為主,通過內涵擴大再生產搞活國有工業,以工業經濟的振興來帶動、促進和支撐全區國民經濟發展的路子。事實證明,這一決策是正確的。目前,工業經濟已經成為涪陵經濟最重要的支撐,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工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已由1992年的27.6% 提高到了1999年的41.4% ,財政總收入的80% 以上是由工業提供的。同時,工業的發展.改善了經濟結構,拉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城市建設和社會進步,全區三次產業結構已由1992年的21.6:33.6:44.8調整到了1999年的14.6:50.5:34.9。
(三)堅定不移地實施重點發展戰略。近些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重基層、打基礎、抓重點、求實效」的工作方法,著力於強化基礎,重點突破,收到了明顯成
效。
一是大力加強能源、交通、通訊、城市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經濟發展基礎。新建了龍橋、石板水電廠。新增裝機17.1萬千瓦,全區水火電總裝機已達
38.5萬千瓦,從根本上改變了涪陵用電難的局面。到去年末,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容量達l2.7萬門,擁有固定電話用戶7.1萬戶,無線尋呼4萬戶, 行動電話2.7萬戶。新建、改造了涪豐、涪白、涪墊、涪南、涪藺等骨幹公路,涪長高速公路將於年底通車,渝懷鐵路涪陵段也即將開工建設。先後建設了涪陵長江大橋、烏江大橋,興建、改造了興華路、四環路等城市道路。新建了涪陵廣場、體育館、二水廠等市政公用設施,拉通了天然氣復線,使涪陵
城市基礎條件明顯改觀,城市建成區面積由1992年的lO平方公里擴大到了1999年的l3.69平方公里,城市居住人
口由l7萬人增加到了23.91萬人。基礎條件的改善,對於擴大開放,加快涪陵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支撐和促進作
用。
二是大力實施重點企業發展戰略。加快重點企業的發展。1992年以前,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涪陵工業經濟較為落後,企業規模小。行業、產品結構趨同,技術水平
低,設備陳舊,產品老化,市場競爭力弱。從1993年起,我們把工業經濟擺到了國民經濟發展戰略支撐地位來抓,提出了實施重點發展戰略。通過抓大帶小、扶優扶強,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的發展思路。按照這一思路,集中力量分階段實施重點發展戰略,即「八五」期間選擇11戶
企業實施「過億超千」活動,「九五」期間選擇l4戶企業實施「5135」工程。「十五」期間,我們將重點實施「三個一」工程,即:集中力量抓l0戶重中之重的工業企業。重點工業企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100億元,凈利潤達到1O億元;創國內知名品牌lO個。對重點企業在資金投入、項目安排、能源調度、財稅政策、領導精力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使重點企業實現了超常規發展,從而拉動和促進了全區工業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1999年,重點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5.65億元,佔全部工業產值的67.6% ;實現增加值l9.4l億元,占工業增加值的729% ;實現利稅l2.42億元,其中利潤5.1億元,經濟效益
綜合指數達162% 。已有3戶重點企業上市發行股票,有8戶重點企業進入全市工業50強。
(四)堅持發展硬道理。敢於和善於搶
抓機遇。機遇轉瞬即逝,就看我們善不善於抓,能不能抓住,抓住了就能夠上一個台階,抓不住就會落後於人。回顧近幾年涪陵經濟的發展歷程,主要得益於我們抓住了兩次大的機遇:一是小平同志南巡談話帶來的大發展機遇。小平同志南巡談話後,我們組織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掀起解放思想的熱潮,使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深入人心,促進涪陵經濟發展步入了「快車道」。二是三峽工程移民遷建和對口支援帶來的開放開發、結構調整機遇。利
用這一機遇,我們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大力招商引資,結合實施移民遷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速進行企業兼並重組、嫁接改造,實施低成本擴張。使涪陵煙廠、太極集團、涪陵建陶、娃哈哈分公司、化工公司、三愛海陵、東升鋁業等一批有份量的企業迅速成長壯大。在這個過程中,機遇意識得到較好體現和強化。比如,我們充分利用國家對移民遷建企業的聯營專貸政策,爭取聯營專貸l4.75億元,占整個庫區的40.56% 。利用遷建企業進
口設備免稅的政策。引進了一批設備.高起點實施企業技術改造,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五)按照既定思路和目標一如既往
抓落實。發展的戰略思路、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一經確定,只要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就應當長期堅持.一屆接著一屆干,扭住發展不放鬆。l992年以來,涪陵黨委、
政府領導換了幾屆, 行政體制兩次大調整,但由於大家對涪陵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和奮斗目標認識統一,圍繞既定的思路和目標一致努力,全區經濟發展沒有因為行政體制和領導班子成員的調整受到大的影響,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比如,對於扶持重點企業發展,我們連續幾屆班子常抓不懈。並根據形勢的發展賦予重點戰略新的內涵,終於有了今天的收獲。對於涪陵城區移民遷建、防護工程這樣的重大工程項目,我們從設想、論證、爭取項目到開工建設,前期經費投入上千萬元,前後歷時8年,傾注了幾屆班子的心血。
(六)努力營造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小氣候」。良好的發展環境是加快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區縣經濟發展的環境必然要受到大環境的制約和影響,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完全不能有所作為,因為大環境是由小環境構成的,我們應當而且能夠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經濟發展的小環境。在「軟環境」建設上。我們主要抓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強對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
級領導幹部的教育和引導。牢固樹立市場經濟的觀念和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觀念,統一思想認識,大膽開拓創新.始終咬定目標不放鬆,堅持發展不動搖。二是優化政策環境。在招商引資、重點企業發展、企業兼並重組、重獎優秀企業經營管理者等方面制定和落實了系列優惠政策,降費減負,扶持發展,形成了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三是轉變作風,優質服務。堅持「重點企業無小事」、「外來企業無小事」的原則,強化各級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嚴格檢查督促,暢通政令.提高效率,強化服務。嚴格實行目標管理.把全區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情況同各級各部門幹部的獎懲掛起鉤來,促使人人關心和支持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