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會計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環境的關系
一、會計信息對經濟環境的影響
會計信息對經濟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企業和社會兩個方面:
1、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實現經營目標,離不開由經濟信息形成的經濟信息系統。並通過整、有效的企業經濟信息系統,實現企業商品與資金的相互轉換。
2、會計信息是企業的命脈。在會計信息的協助下,企業能夠及時獲取市場信息,並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在第一時間調整企業的發展規劃。會計信息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企業的會計信息還能為企業的財務決策和經營決策的制定做出貢獻。從社會的角度而言,會計信息能夠對社會資源起到引導作用。投資者通過使用會計信息,能對企業有更為深入和准確的認識,從而對投資決策進行指導。在實際工作當中,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范圍較廣。
二、會計有助於加強企業經濟活動的管理
從宏觀方面來說,通過合理運用會計手段,國家能夠實現對國民經濟的運行情況的全面掌握,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國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
因此現代會計能夠為國民經濟的運行起到預警的作用。同時會計規范還能對經濟主體的行為進行約束,為國民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經濟秩序。
從微觀方面來說,現代會計有助於企業明確產權,從而區分經濟主體在各項經濟活動中的關系與責任。然而在具體經濟管理工作當中,現代會計的表現是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必要的經濟信息,實現企業經營效益的提高。決策是企業管理者最為關注的問題。
三、會計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會計是企業開展管理的重要環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內部結構的多元化也越來越明顯。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會計的管理職能,對企業內部開展有效地監督和控制,實現企業健康發展
四、會計對經濟秩序的影響
在新時期下,會計發展對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會計已經成為穩定經濟秩序的必要保障。然而經濟秩序混亂的現象無法完全規避,此時就要通過充分發揮會計職能,將市場混亂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降到最低。
(1)對會計專業與社會經濟發展關聯性的認識擴展閱讀
會計基本特徵
有以下五個基本特徵:
1、會計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
2、會計是一種經濟信息系統。
3、會計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
4、會計具有核算和監督的基本職能。
5、會計採用一系列專門的方法。
會計方法一般包括: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分析方法,會計檢查方法。
㈡ 怎樣理解經濟環境對會計產生和發展的決定性作用
您好,經濟環境是影響會計產生和發展的諸多社會環境中的一種主要因素。可從以下幾個版方面加以理解:首先,權會計的產生與人類進行經濟活動的管理有著直接關系,它是適應人類對經濟活動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其次,在會計的發展過程中,經濟環境對會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一個國家的經濟體制決定了政府對會計的干預程度;二是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高低決定了會計的發展水平。
㈢ 會計理論的研究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經紀人假設和分工理論。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觀點是「自由放任」,這專是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特徵屬。主張由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調節私人經濟,主張國家充當「守夜人」的角色。成為19 世紀早期和中期自由市場經濟學的同義詞。自由放任主義反對政。
㈣ 怎樣理解會計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會計主要是通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發揮作用。
信息使用者可以分為內部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兩大類。內部信息使用者主要指企業內部的管理者,外部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股東、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供應商和銷售商以及政府。他們的職責和目標不同,在利用會計信息方面也各有側重。
一會計信息是股東了解企業經營狀況、評價企業經營業績的重要依據。
股東是企業的投資者,也是企業最終利益的擁有者,企業經營成敗與股東所獲得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
股東將資金投入企業後,就成為企業的所有者,他們需要聘請有關人員來組織管理企業的財產,這些人就成為企業的經營管理者。
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條件下,特別是股份公司的出現,使得企業管理者的經營管理權與股東的所有權相分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主要由管理者經營,並定期向股東報告企業的經營情況和業績,而股東最關心的是企業能否持續經營、財產是否能夠保值和增值、公司是否盈利、能否向投資者分配收益等。股東要想全面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方面的信息,保護自身的利益,就需要通過企業管理者提供的財務信息,一方面對企業管理者的經營業績作出評價,另一方面對是否繼續持有該公司股份作出決定。因此,股東是企業會計信息的最主要使用者之一。
股東持有公司的股份達到一定比例後,就可以成為公司董事會成員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活動,這時,他們就會以企業管理者的身份成為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同時也是會計信息的內部使用者。
二會計信息是潛在的投資者了解企業發展狀況,作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間的並購活動日益頻繁。企業在作出並購決策前,需要對被並購方現有的規模、盈利能力、風險狀況、發展趨勢等作出全面的評價,以決定是否投資或並購該企業。
如果是個人投資者,在投資購買公司股票時,則需要掌握公司的財務狀況、收益情況、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對被投資企業的投資風險和收益進行評估,從而決定是否進行投資。
因此,會計所提供的財務信息是潛在的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三會計信息是債權人評價其債權的安全程度,作出持有或收回債權決策的重要依據。
這里的債權人通常是指為企業提供貸款的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
通過企業提供的會計資料和信息,債權人可以了解企業信貸資金的運營情況,了解企業是否遵守信貸紀律,評價企業的獲利能力、償債能力、預測企業的發展前景,以此作為判斷投資決策的前提和重要依據,用以保障信貸資金的安全和效益。
四會計信息是供應商和銷售商評價企業經營風險、作出相應決策的重要依據。
供應商和銷售商是企業的往來客戶,也是企業價值形成鏈條中重要的環節。
當供應商將其產品供應給企業時,他需要通過該企業的財務信息,了解該企業是否有能力及時償付貨款,以決定是否繼續為該公司供應貨物。
銷售商也需要了解公司的財務信息,以決定是否需要維持與該公司的銷售關系,是否採用預付貨款、銷售折扣、折扣比例等政策。
在通常情況下,供應商和銷售商很難了解企業的內部信息,只有通過公開的財務信息等資料來評價企業是否存在經營風險、財務風險,以決定是否與該企業保持業務聯系。(但很多公開的財務信息都是不真實的。)
五會計是政府有關部門指導和監管企業、調控宏觀經濟的重要依據。
政府有關部門,如企業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和稅務部門等,都是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
企業主管部門根據企業提供的會計資料和信息,可以掌握企業經營計劃的完成情況,了解企業對國家義務和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可以考核企業經營的合法、合規性,指導和監管企業正常發展,從而維護國家、社會公眾和企業等多方的利益。
財政部門根據企業報送的財務資料,可以了解企業預算的執行情況,了解國家的財政預算執行情況,並為國家財政部門提供數據支持。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也是稅務部門審核企業納稅金額的重要依據。
同時,會計提供的資料和信息也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各個會計主體提供的會計信息經過逐級匯總提煉之後的資料,可以從宏觀上反映國民經濟發展變化的狀況,國家可以據此預測國民經濟的發展趨勢,正確進行國民經濟的宏觀控制,保證國民經濟平衡發展。而且,會計信息是溝通各管理層次和各個經濟環節的中心系統,國際經濟管理部門藉助這一中心系統,將有關宏觀管理的政策、指令、任務、要求傳達落實到基層各單位,這對於提高宏觀經濟效益和微觀經濟效益都有重大意義。此外,會計信息對合理組織國民經濟生產、促進商品合理流通,從宏觀角度對人、財、物等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利用,加強產供銷的有效銜接,加速科學技術的發展等方面也都有重要作用。
六會計信息是企業內部管理者作出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
企業管理人員在作出某項經營決策時,往往需要企業有關部門提供相應的決策依據和數據支持,以保證決策的科學性。
如企業要作出是否增加某種產品的生產決策時,除了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外,還必須通過會計部門掌握該產品目前的庫存量,是否能滿足市場供應,生產該產品所需的設備、原料、人工等條件是否滿足需要,每件產品的成本是多少,可以獲得多少利潤,企業目前是否有足夠的資金用於增加投資等情況,在此基礎上,才能作出是否增加生產的決策。
又如,企業在作出是否向銀行貸款、貸款金額是多少的決策時,需要會計部門提供企業目前資金狀況的詳細報告,了解企業有多少流動資金、有多少負債、是否具有償債能力、需要多少資金才可滿足生產和經營的需要等。
再如,企業要對年度經營業績進行評價,以決定對職工的獎懲時,需要會計部門提供本年度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主要經濟指標的計劃完成情況,以及內部經濟責任的落實情況和人力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情況等。
因此,會計提供的資料和信息是企業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前提。
㈤ 怎樣理解會計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會計與經濟發展兩者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經濟發展決定會計的生產、發展與形式,會計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經濟水平的進一步發展。只有經濟發展與會計發展兩者保持協調、一致性,才能促進兩者的共同發展。經濟發展與會計的協調性,是會計界以及各國政府都需要迫切解決的重要問題。
首先,經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出現,會計的出現,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生產經營的需要,滿足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符合人類歷史進步的客觀規律。
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會計的出現,這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的宏觀經濟發展和監管需要全面可靠的會計信息支持。
企業的內部管理和外部經營需要會計信息的支持。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會計監督的作用日益突出新時期,維護經濟秩序是會計發展的重要職能。
(5)對會計專業與社會經濟發展關聯性的認識擴展閱讀: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總部經濟」是指某區域由於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企業將總部在該區域集群布局,將生產製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其它地區,而使企業價值鏈與區域資源實現最優空間耦合,以及由此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企業按照總部經濟的模式進行空間布局,把總部布局在發達的中心城市,而將生產加工基地布局在欠發達地區,由此使企業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取得中心城市的戰略資源和欠發達地區的常規資源,實現兩個不同區域優勢資源在同一個企業的集中配置。
不但能夠使企業資源配置綜合成本降低,而且使得總部所在的中心城市密集的人才、信息、技術資源得到最充分的效能釋放,同時使得加工基地所在的欠發達地區密集的製造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即經濟發展不能以危害環境為代價,可持續發展要求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不應影響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可持續性意味著維持乃至全人類福利的自然資源基礎,使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㈥ 談談對會計相關行業的認識和發展趨勢分析
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行業,在經貿交往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2018年中注協有執業會員(注冊會計師)106798人,非執業會員143812人,個人會員超過25萬人,達到250610人。
2018年全國共有會計師事務所9005家;其中普華永道收入第一,瑞華注冊會計師最多。
注冊會計師數量不斷增長
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行業,在經貿交往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關繫到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
近年來,隨著會計制度的日益完善,社會對於會計人員的高度重視與嚴格的職業訴求,會計這個行業的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注冊會計師數量不斷增長。
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數據,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注協有執業會員(注冊會計師)106798人,非執業會員143812人(其中國外及港澳台地區非執業會員601人),個人會員超過25萬人,達到250610人。
2019年第一季度,中注協凈增個人會員5502人。其中,新入會登記的非執業會員4811人,注冊會計師轉為非執業會員458人,取消登記(轉為執業會員)389人,取消資格10人。非執業會員總計比2018年第四季度末凈增加4870人。全國注冊會計師新批1325人,撤銷、注銷693人。注冊會計師(執業會員)比2018年第四季度末凈增加632人。
截至2019年3月31日,中注協非執業會員有148682人,注冊會計師(執業會員)107430人。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發展模式與競爭戰略分析報告》。
㈦ 會計對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一)會計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的作用 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計算與計量,會計則採用專業方法,將各種物質量統一以價值量的形式予以科學的分類、匯總、計算並採用公認的方式為使用者提出報告。國民經濟的發展總量、資源的消耗量、利用率以及其他各項經濟指標的計算,都離不開會計人員在一線的辛勤工作。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 (二)會計的管理監督職能 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兩者也是相輔相成的,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工作基礎,而會計監督是會計核算的保證和目的。兩者必須結合起來發揮作用,才能正確、及時、完整地反映經濟活動,有效地控制經濟過程,提高經濟效益。如果沒有可靠的、完整的會計核算資料,會計監督就沒有客觀依據。反之只有會計核算沒有會計監督,會計核算也就沒有意義。 (1)沒有辦法監督。社會風氣不理想,會計根本無法守住自己的這片凈土,在實際工作中來自各方面,特別是企業內部的壓力,使得會計人員無法完全按照正常的程序進行會計監督,領導會計,長官報表的問題在許多單位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 (2)沒有力量監督。關鍵時得不到領導全力支持, 操作中得不到群眾的廣泛理解和積極配合,在會計業務的過程中不能完全依據國家的相關法律、制度進行有效的監督。許多單位的行政負責人大多是非經濟管理專業出生,對會計工作、會計制度方面的知識甚少,許多不合規定或不合法的業務也強壓財務人員去辦理,出了問題也總是以自己不懂財務為借口,而把責任推給會計人員。 (3)沒有精力監督。會計工作辛苦繁雜,待遇不高,行使職能缺乏基本保障。於是,頂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頂不住,成了我國會計監督職能作用狀況比較准確和生動形象的描述。 (4)沒有能力監督:私有經濟的企業主,以及產權分離後的公有經濟的經營者,他們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為了自己的某些特定目的也不允許會計人員能真正行使監督的職權和發揮監督作用。《會計法》將會計監督這樣一個神聖的工作職責賦予了會計人員,但會計監督長期以來卻未能在會計工作實踐中得到真正的落實,未能安家落戶於會計工作實務之中。人們因此對此作了多方面的思考和分析,但未能形成共識,更沒有做出令人滿意的解釋。會計理論界的一些人士也對會計到底有無監督職能產生了懷疑,也認為會計監督這一職能是不是財務會計本身固有的,而是財務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在自身無法進行經濟監督的情況下賦予會計人員的,這也是至今在理論界都沒有解決的問題。由於這樣的客觀存在,使會計人員的一些職能得不到正常發揮,同時也影響了會計實踐的發展。 (三)會計在經濟預測中的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管理的現代化,會計的職能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一些新的職能不斷出現。一般認為,除了會計核算、監督兩個基本職能之外,還有分析經濟情況、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等各種職能控制。隨著管理對會計要求的提高,會計核算不僅僅包括對經濟活動的事後核算,還應包括事前核算和事中核算。事前核算的主要形式是進行經濟預測,參與決策;而事中核算的主要形式則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中,通過核算和監督相結合的方法,對經濟活動進行控制,使之按計劃和預定的目標進行。 國家歷來對會計工作都相當重視,要求每一個作為企業家的廠長、經理,除懂得學好必須的經濟理論外,還需要具備一些財務會計方面的知識,即:各項財務制度、經濟法律、商品的流轉、核算,通曉資金、費用、利潤情況,企業計劃,預算、統計知識。運用計劃、統計的數據,分析內部、外部情況,進行組織指揮工作。因此,一個標準的企業家,既要具備生產知識,更應較多地懂得財務知識,有經濟頭腦,熟悉本企業的成本,資金利潤等項經濟指標,隨時掌握產、供、銷各個環節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在經營工作中抓住主要矛盾,解決關鍵問題,開拓新路子,取得新成績。 特別是當前,企業轉型變型的形勢下,對經營知識的素養尤為重要。因此,會計人員除做好日常的業務工作外,還應擔負著為經營者和管理者做好經濟參謀的工作,讓管理者和經營者能真正關心財務人員,支持會計工作,這樣才能使會計工作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核算、管理及經濟參謀的作用
㈧ 會計專業對社會帶來哪些問題
會計舞弊對社會影響對社會影響很大,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企業自身的影響,在經營活動中,企業的內部管理人員要依據會計信息作出有關的判斷和決策,會計舞弊會導致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判斷和決策失誤,使企業遭受經濟損失.
二是企業的債權人,他們要通過財務報表掌握其貸款的安全性,判斷企業能否如期償還貸款本金和利息,決定是否貸給企業的決策.會計舞弊會產生虛假的財務信息會使他們的利益受到危害.
三是政府及有關部門 他們要通過財務會計信息了解企業所承擔的義務,了解企業應納多少稅?是否依法納稅?未來的納稅前景如何?證券交易管理部門要了解企業公開的財務信息是否充分?是否會誤導投資者的決策?投資者是否理解公司公開的財務信息.
四是社會公眾等其他單位 財務信息通過提供企業發展前景和活動范圍的信息,可以對公眾有所幫助.如企業職工要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獲利情況是否能夠保障企業持續經營營和為職工提供穩定的就業,企業的工資福利待遇是否變動,是否與企業的獲利情況掛鉤.
會計舞弊提供虛假的財務信息會給以上各單位或個人都帶來危害.
關於社會責任會計對我國經濟推動作用的研究
眾所周知,企業的目標就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企業在追求自身最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外部效應,引發了環境污染、資源耗竭、產品質量下降、員工的社會保障不到位等一系列問題。因此,企業在注重自身發展的同時,更要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會計作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也由此發展起來,並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社會責任會計的研究與實踐對構建和諧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社會責任會計的起源
(一)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社會責任會計的提出
1924年,美國的謝爾頓提出了「公司的社會責任」的概念。世界銀行把企業的社會責任(CSR)定義為:企業與關鍵利益相關者的關系、價值觀、遵紀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區和環境有關的政策和實踐的集合。它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者的生活質量而貢獻於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企業在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潤的同時,還應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顧及其他社會利益,一般而言,這些社會利益包括:環境利益、職工利益、消費者利益、債權人利益、當地社區利益、中小競爭者利益、社會弱者利益和整個社會利益等內容。
(二)社會責任會計產生的現實淵源
田昆儒指出,社會責任會計產生的現實依據主要體現在環境與資源問題、社會與公眾問題、經濟運行問題和相關法規問題。環境與資源問題方面,隨著科技進步、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物質產品的極大豐富,一些諸如生態平衡、環境污染、城市建設、能源危機、文化教育等社會問題接踵而至。其中,環境問題是引發社會責任會計的直接原因。
另外,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提出也呼喚社會責任會計的產生。目前,企業自身雖然取得了發展,但這種發展卻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如生態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環境遭到嚴重污染、員工的權益得不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受到嚴重侵害等。這顯然與可持續發展戰略背道而馳,且制約我國經濟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模式下,企業必須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履行保護環境、消除污染等社會責任,將企業的經營目標與社會目標統一起來。這樣.作為核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對社會的損害、貢獻和從中得到的收益等情況的社會責任會計應運而生。社會責任會計能較好地調節微觀與宏觀、長期與短期利益之間的關系,且突破了傳統會計在面臨可持續發展時的諸多實務障礙。因此,社會責任會計的產生主要是由於人們對日益遭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的重視以及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建立。並在此基礎之上,逐漸擴展到了對社會誠信、企業道德、勞動者權益保護方面的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經濟運行過程中,協調企業與社會的關系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更是促進了社會責任會計的產生。
(三)社會責任會計產生的理論淵源
會計是受產權主體之託而存在和發展的,受託責任的涵義包括資源受託和社會受託。由於受託責任的不同,現代會計的職能也向著不同的類型和方向發展。產權主體的多元化、復雜化決定了現代會計的多樣性、復雜性。企業經營離不開社會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支持。權利和義務既是雙向的,又是對等的。社會為企業發展創造了條件,企業也應對社會和自然給予回報。這種責任委託雖然沒有以契約的形式出現,然而它的嚴肅性卻不容忽視。社會責任實質上也是一種產權責任,也需要計量和確認。這種受託責任的擴展就是社會責任會計產生的會計學基礎。
根據上述分析,現行社會責任會計所核算的內容應該進一步拓展,除核算收益方面的責任、人力資源方面的責任、對所在地區的責任、改善生態環境的責任、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的責任、對政府的責任外,還要核算企業創造的社會福利分配中的公正程度。另外,目前的社會責任會計還只研究了社會的經濟效益(基本屬於物質層面),而沒有考慮對社會中個人的精神層面的影響。
雖然企業對社會影響的精神層面要比經濟(物質)層面的影響更難計量,但社會責任會計絕不能因此而忽視這一方面影響的計量與核算,應該在這一方面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㈨ 淺談會計與經濟發展間的關系
一、社會經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產生和發展
(一)經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產生
會計的歷史源遠流長,其歷史起點可追溯到人類的史前時期。會計起源於生產實踐,最初表現為人類對經濟活動的計量與記錄行為,如結繩記事等。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會計的內容和形式也不斷地變化和逐步完善起來。會計經歷了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不斷完善的發展過程。特別是現代會計的產生,14、15世紀,隨著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出現了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和廣泛採用復式記帳法,從而為現代會計的形成奠定了基礎。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迅速提高,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企業為了加強內部經營管理,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對會計提出了不僅要事後算賬,事中控制,更要做到事前預測和決策,與此同時促進了管理會計體系的產生與發展。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是會計發展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從此,現代會計形成了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大分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社會化的發展,企業在重視內部管理的同時,對企業外部環境的研究越來越重視,由此,戰略管理會計應運而生。戰略管理會計的產生對提高企業競爭能力和持續健康發展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社會現代化生產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會計電算化和會計信息系統等電子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使會計信息的搜集、分類、賬務處理等操作程序更加便利,極大地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實現了會計科學的根本變革。所以說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經濟的發展是會計發展的基本前提。
(二)經濟發展影響會計的發展
經濟發展環境是指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水平、物價變動水平、金融、證券市場發育及完善程度等具體因素的總和。它是影響會計發展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經濟體制產生不同的會計理論。一個國家處於何種經濟體制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配套的會計模式。所以說,經濟體制的變革勢必導致會計的變革。
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對會計實踐和理論研究以及規范體系等影響很大。從會計發展史來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活動和會計實務就越復雜,會計的發展不僅越來越重要,而且要求其發展水平也越來越高。所以說,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會計的認識就越加科學,會計各方面的工作就越完善。
物價變動也會影響會計的發展。在經濟持續通貨膨脹時期,歷史成本計量的局限性表現在:財務報表資料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能保證企業固定資產的更新。
金融、證券市場處於初期階段時,對會計資料信息的披露要求較低,服務對象主要是政府及其有關服務部門。金融、證券市場成熟完善後,則對會計信息的披露要求較高,服務對象是廣大投資者和債權人。
總之,經濟發展環境決定會計的產生與發展,經濟發展的趨勢決定了我們進行會計理論研究與實際工作的目標。
二、會計促進經濟發展
會計工作通過核算職能為經濟管理提供信息、資料;通過監督職能對經濟活動直接進行管理促使經濟更好地向前發展。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會計工作又通過所提供經濟管理所需的會計信息,參與經濟決策,預測經濟前景等來提高經濟效益,使國民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一)會計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
從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會計的發展,不僅與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有關,而且與經濟形態的更替有關;而會計工作的不斷完善有進一步反作用於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快速發展。從會計發展的歷史進程看,每一次新舊經濟形態的更替,都能促進經濟水平的提高,進而帶動會計向前發展。與此同時,會計信息對於調節社會經濟運作、管理國民經濟、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眾利益、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等方面有起到了不可替代作用。
(二)會計工作職能,能動的為促進經濟發展服務
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是會計最基本職能。會計核算就是對大量的經濟業務通過記錄、計算、歸類、整理和匯總,並通過記賬、算賬、報賬等程序,全面、完整、綜合地反映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並為經濟管理提供有用的資料信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對會計工作要求不斷提高,會計核算不僅僅包括對經濟活動的事後核算分析,還應包括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事前預測的主要形式是進行經濟預測,參與決策;而事中控制的主要形式則是在計劃執行過程中,通過核算和監督相結合的方法,對經濟活動進行控制,使之按計劃和預定的目標進行。
會計監督是指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經授權,按照特定主體的相關規章制度運用專門的程序和方法,對特定主體內部經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綜合監督和督促,以確保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為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決策服務,從而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會計監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主要檢查企業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其監督的內容主要包括:檢查企業未來的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可行性;通過審查分析會計核算資料,糾正偏差使企業經濟活動沿著既定目標進行;通過評價經濟活動成果向企業決策者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核算資料信息等內容。通過會計監督達到維護國家財經法規和改善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電子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傳統會計的職能有了新的擴展。一般認為,除了會計核算監督兩個基本職能之外,還有預測、決策、控制、分析等擴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