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布局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布局

發布時間:2021-02-22 11:50:02

㈠ 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的重大意義

答案A 今年是2008年,再過半個世紀也就是到了21世紀的中葉,按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三步走戰略部署,那時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㈡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在新世紀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

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在新世紀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布局擴展閱讀: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出發,將十二大提出的經濟發展戰略部署作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規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部署。

具體為: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本(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第一步目標、第二目標已實現。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㈢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布局是什麼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布局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建議》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

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

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3)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布局擴展閱讀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直是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過去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沉著有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㈣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創新,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抓手,有利於新常態下增長動力的轉換,也有助於應對技術脫鉤風險;開放,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內在要求,也是後發趕超走向繁榮的必由之路;分配,是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內容,既可釋放消費潛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又可努力避免收入差距過大帶來的民粹主義思潮和社會不穩;法治,是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訴求,是「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制度保障,是國家治理成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亦是把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的題中之義。

一、「踢掉梯子」後的創新發展

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1841)曾提出著名的「梯子理論」,即把貿易保護形象地比作登高用的「梯子」,以此來分析先發國家主要是英國貿易政策的轉變。他指出:「這本來是一個極尋常的巧妙手法,一個人當他已攀上了高峰以後,就會把他逐漸攀高時所使用的那個梯子一腳踢開,免得別人跟著他上來。」如果將「梯子理論」用於理解當前中美之間的經貿沖突與技術脫鉤背後的動因,也非常貼切——已經攀上高峰的美國要「踢掉梯子」。

「十四五」時期的創新發展或許面臨的就是美國(將要)「踢掉梯子」後的挑戰,中國需要更多依靠自己的力量。盡管這些年我國創新發展取得顯著進步,但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創新發展還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短板,面臨著諸多問題:(1)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業對基礎研究重視不夠,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底層基礎技術、基礎工藝能力不足。(2)核心技術被卡脖子。工業母機、高端晶元、基礎軟硬體、開發平台、基本演算法、基礎元器件、基礎材料等瓶頸仍然突出,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這在本輪中美貿易戰中體現得最為明顯。(3)中國技術研發聚焦產業發展瓶頸和需求不夠,以全球視野謀劃科技開放合作還不夠,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4)中國科技管理體制還不能完全適應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需要,科技體制改革許多重大決策落實還沒有形成合力,科技創新政策與經濟、產業政策的統籌銜接還不夠,全社會鼓勵創新、包容創新的機制和環境有待優化。

基於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十四五」期間中國全面推進創新發展的政策重點應包括以下五方面相互關聯的內容。

㈤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及其特點是什麼

即指國家關於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的、總體的、長期的部署和謀劃。包括戰略目標、戰略步驟、戰略重點等等。其主要特點:一是根本性,即它所決定的是經濟發生子中的根本性而非次要性或細小的問題。二是全局性,即它所要解決的是全局性而不是個別性和局部性的問題。三是長期性,即它所要實現的是長期而不是短期內的任務。

㈥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布局

指導方針是總體要求和行動指南,必須貫徹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切實把指導方針落到實處,貫徹好新發展理念。要立足國情、聚力發展,著力辦好自己的事。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要穩中求進、務求實效,協調推進各方面工作。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在國際經濟政治格局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對於我們這么大的經濟體量而言,一定意義上講穩就是進。



(6)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布局擴展閱讀:

《建議》已經全會審議通過,國務院將據此制定「十四五」規劃綱要。要把指導方針真正體現到「十四五」規劃綱要制定中,從主要指標設置到重點任務謀劃,從重大工程確定到重大政策提出,都要鮮明體現《建議》提出的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制定出一個符合我國實際、順應人民期盼、引領未來發展的好綱要。在制定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空間規劃以及地方規劃時,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切實增強大局意識和系統觀念。

找准切入點和著力點,把指導方針的各項要求貫徹到相關規劃中去,形成定位準確、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國家規劃體系。要健全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制,完善規劃實施監測評估機制,確保黨中央關於「十四五」發展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㈦ 1在新世界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1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2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什麼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3把中國特色主義社會事業總體布局的內容寫入黨章,有什麼重大意義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任務,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擴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這體現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黨章總綱第九自然段在闡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和現階段奮斗目標時,增寫了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內容,並在總綱第十四至十七自然段,分別論述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這樣修改,有利於全面反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布局、目標、任務更加明確,有利於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更好地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時,黨章總綱第九自然段還增寫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內容。這就清楚地表明,我們所強調的發展,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努力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4新《黨章》在黨的組織制度方面做出了哪幾項新規定
第二章對黨的組織制度作出了3項新規定。一是第十條第四款增寫了黨的各級組織要按規定實行黨務公開的內容。黨的十六屆四中、六中全會都明確提出要推進黨務公開,各級黨組織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成功經驗,受到廣大黨員幹部普遍歡迎。在黨章中增寫這方面的規定,有利於進一步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組織工作的透明度,使黨員更好地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增強黨的團結和活力。二是第十一條增寫了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實行任期制的內容。主要考慮是,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都對黨的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發揮代表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地對黨的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發揮代表作用的途徑和形式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在黨章中明確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實行任期制的條件已經成熟,可以為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創造條件。將來根據這項規定製定具體實施意見,明確黨的各級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代表的職責和權利。三是第十三條增寫了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的內容。中央決定實行巡視制度以來,取得顯著成效。把巡視制度寫入黨章,有利於加強黨內監督,促進反腐倡廉工作。
5新《黨章》對黨的基層組織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一是把第二十九條第一款「社會團體、社會中介組織」改用社會組織來表述。主要考慮是,用社會組織的概念來替代社會團體、社會中介組織的概念,可以涵蓋包括新社會組織在內的所有社會組織。作這樣的修改,有利於加大在新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力度,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增強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二是第二十九條第二款關於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和支部委員會選舉辦法的規定,增寫了提出委員候選人要廣泛徵求黨員和群眾的意見的內容。把第三十條中關於「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選出的書記、副書記,應報上級黨組織批准」修改為「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的書記、副書記選舉產生後,應報上級黨組織批准」。主要考慮是,黨的十六大提出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直接選舉范圍的要求後,不少地方開展了由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直接選舉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的試點,實踐效果很好。作這樣的修改,有利於在基層黨組織選舉中普遍實行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候選人提名的民主,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領導班子建設;有利於給直接選舉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等擴大黨內基層民主的探索留出空間。三是第三十一條第二款增寫了組織黨員學習科學發展觀和學習法律知識的內容,把第三十一條第三款「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督」修改為「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這體現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黨的基層組織提出的新要求,運用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功經驗,有利於進一步激發黨員的內在動力。四是第三十一條第三款增寫了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的內容。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各類人員在產業之間轉移和地區之間流動日益頻繁,其中有不少是共產黨員。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是新形勢下黨員管理的新課題,也是基層黨組織的一項重要任務。作這樣的規定,有利於黨員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基層黨組織落實各自責任、形成管理合力。

㈧ 現階段我國提出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布局是什麼

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戰略。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區域 發展不平衡的國家。不僅東、中、西三大地帶之間,而且同一地帶的不同省市區之間,甚至同一省區的不同地域之間,都存在較大的發展差距。縮小差距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也是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黨中央陸續制定的各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基本出發點。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強調繼續支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同時,明確提出了「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的新思路。這種新思路對於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有著關鍵性的作用,是對我國縮小地區差距戰略的重大創新與完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新中國成立以來,處理不同區域的發展關系一直是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主線。「十一五」規劃正式把「堅持實施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確定為我國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黨的十七大報告再次重申了這一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非均衡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但這種調整並不是向計劃經濟時期實行的均衡發展戰略的回歸,而是體現了充分發揮各地區的發展優勢和潛力,促進區域間共同發展和統籌互動的非均衡協調發展的思路。國土開發格局戰略 區域協調發展所講的協調,不僅僅指要形成區域差距縮小和區域協調互動的發展格局,而且也要求各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必須與自身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因此,根據各地區的自身條件和特點,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規范空間開發秩序,形成合理的國土開發格局,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建設的核心目標,就是扭轉長期以來我國國土整治工作不力、區域開發秩序混亂、區域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峻的現象。黨的十七大報告確認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所提出的形成主體功能區的基本思路,明確提出要「加強國土規劃,按照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完善區域政策,調整經濟布局」。這一區域開發戰略思路是對我國區域開發模式的重大調整。區域一體化戰略 這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范疇。一個國家內部的區域一體化主要是指開展跨行政區劃的經濟協作、經濟聯合以及經濟帶和經濟圈建設等。在傳統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級地方政府都追求本地區相對均衡和自成體系的發展,致使條塊分割嚴重、區際產業聯系薄弱。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區域分工正在不斷深化。但不容諱言的是,地區封鎖和地方保護在一些領域還比較嚴重,區域分工仍處於不合理、不經濟狀態。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為我國推進區域一體化指明了方向。特殊地區和貧困地區扶持戰略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視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等特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對民族地區一直給予特殊照顧。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家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也將不斷提高。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著手解決貧困地區的問題。經過不懈努力,許多貧困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資源枯竭地區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新型貧困地區,經濟轉型異常困難,也需要國家給予大力扶持。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加大對各類特殊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確定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中國特色城鎮化戰略 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與城鎮空間分布格局,對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確定了「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等城市,積極發展小城市」的城鎮體系建設總方針。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和「十一五」規劃調整了我國以往控制大城市規模的城鎮化戰略,提出了堅持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思路。十七大報告確認了上述城鎮化戰略思想,提出「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這種城鎮化戰略思想准確地把握了我國城鎮化建設存在的問題,科學地提出了我國城鎮化的發展方向。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政策保障措施一個合理、有效的戰略體系不僅需要有明確、科學的戰略目標,而且必須有一系列的實施手段,即政策支撐體系。在當前各級地方政府財力差別巨大的情況下,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是要以財政體制改革為前提的。主體功能區建設包括以下主要內容:為了長遠利益和國家整體利益,限制或禁止生態嚴重脆弱區、生態價值較高地區、具有特殊生態與人文價值地區等的開發活動;經濟發展潛力較大並且綜合承載力較高的地區,要盡快發展成為吸納人口遷移和經濟建設的重點地帶;開發密度高且綜合承載力開始減弱的地區,則應該在適度控制規模擴張的基礎上走優化發展道路。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地區所付出的犧牲必須得到必要的補償。為此,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確定為當前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的一個基本方針。此外,黨的十七大報告所提出的「重大項目布局要充分考慮支持中西部發展」,也是全面落實中國特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體系的重要政策保障措施。總之,中國特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精神解決區域發展問題的集中體現。它緊緊把握住了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始終貫穿著區域發展這一主題;緊緊把握住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凸顯了以人為本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緊緊把握住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堅持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區域發展思路。

㈨ 我國為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戰略布局的全面形成,採取了哪些重大舉措

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戰略。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區域
發展不平衡的國家。不僅東、中、西三大地帶之間,而且同一地帶的不同省市區之間,甚至同一省區的不同地域之間,都存在較大的發展差距。縮小差距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關鍵環節,也是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黨中央陸續制定的各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基本出發點。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強調繼續支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的同時,明確提出了「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的新思路。這種新思路對於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有著關鍵性的作用,是對我國縮小地區差距戰略的重大創新與完善。

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新中國成立以來,處理不同區域的發展關系一直是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主線。「十一五」規劃正式把「堅持實施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確定為我國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黨的十七大報告再次重申了這一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非均衡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但這種調整並不是向計劃經濟時期實行的均衡發展戰略的回歸,而是體現了充分發揮各地區的發展優勢和潛力,促進區域間共同發展和統籌互動的非均衡協調發展的思路。

國土開發格局戰略

區域協調發展所講的協調,不僅僅指要形成區域差距縮小和區域協調互動的發展格局,而且也要求各個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必須與自身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因此,根據各地區的自身條件和特點,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規范空間開發秩序,形成合理的國土開發格局,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建設的核心目標,就是扭轉長期以來我國國土整治工作不力、區域開發秩序混亂、區域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峻的現象。黨的十七大報告確認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所提出的形成主體功能區的基本思路,明確提出要「加強國土規劃,按照形成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完善區域政策,調整經濟布局」。這一區域開發戰略思路是對我國區域開發模式的重大調整。

區域一體化戰略

這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范疇。一個國家內部的區域一體化主要是指開展跨行政區劃的經濟協作、經濟聯合以及經濟帶和經濟圈建設等。在傳統市場經濟體制下,各級地方政府都追求本地區相對均衡和自成體系的發展,致使條塊分割嚴重、區際產業聯系薄弱。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區域分工正在不斷深化。但不容諱言的是,地區封鎖和地方保護在一些領域還比較嚴重,區域分工仍處於不合理、不經濟狀態。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為我國推進區域一體化指明了方向。

特殊地區和貧困地區扶持戰略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視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等特殊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對民族地區一直給予特殊照顧。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家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也將不斷提高。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著手解決貧困地區的問題。經過不懈努力,許多貧困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資源枯竭地區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新型貧困地區,經濟轉型異常困難,也需要國家給予大力扶持。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加大對各類特殊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確定為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中國特色城鎮化戰略

形成合理的城鎮體系與城鎮空間分布格局,對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確定了「控制大城市規模,合理發展中等城市,積極發展小城市」的城鎮體系建設總方針。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的建議》和「十一五」規劃調整了我國以往控制大城市規模的城鎮化戰略,提出了堅持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思路。十七大報告確認了上述城鎮化戰略思想,提出「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這種城鎮化戰略思想准確地把握了我國城鎮化建設存在的問題,科學地提出了我國城鎮化的發展方向。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政策保障措施

一個合理、有效的戰略體系不僅需要有明確、科學的戰略目標,而且必須有一系列的實施手段,即政策支撐體系。在當前各級地方政府財力差別巨大的情況下,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是要以財政體制改革為前提的。主體功能區建設包括以下主要內容:為了長遠利益和國家整體利益,限制或禁止生態嚴重脆弱區、生態價值較高地區、具有特殊生態與人文價值地區等的開發活動;經濟發展潛力較大並且綜合承載力較高的地區,要盡快發展成為吸納人口遷移和經濟建設的重點地帶;開發密度高且綜合承載力開始減弱的地區,則應該在適度控制規模擴張的基礎上走優化發展道路。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地區所付出的犧牲必須得到必要的補償。為此,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完善公共財政體系」,確定為當前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的一個基本方針。此外,黨的十七大報告所提出的「重大項目布局要充分考慮支持中西部發展」,也是全面落實中國特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體系的重要政策保障措施。

總之,中國特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體系,是黨中央、國務院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精神解決區域發展問題的集中體現。它緊緊把握住了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始終貫穿著區域發展這一主題;緊緊把握住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凸顯了以人為本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緊緊把握住了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堅持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區域發展思路。

閱讀全文

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布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