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資經濟的對我國經濟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吸收和利用外資的規模巨大。特別是1993年後,連續9年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吸收外資的國家,2002年以來我國吸收外資更是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外資的大量流入,為我國帶來了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我國長期存在的「技術缺口」和「管理缺口」,促進了我國技術水平和經濟水平的提高。
從總體看,外資對我國經濟既有積極作用,也有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 1.形成對某些行業和市場的壟斷 造成大量民族品牌流失。一是外商在我國幼稚產業搶先建立大企業。二是外商在我國某些盈利率高、市場前景廣闊的支柱產業和戰略產業實行壟斷。外商憑借其品牌產品的質量和服務優勢,加之我國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與我國內資企業進行激烈競爭,將我國一些民族品牌產品淘汰出局,或是通過合資收購中方的名牌商標,導致中方的名牌產品在市場上銷聲匿跡。 2.削弱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在與跨國公司的競爭中,我國企業明顯處於劣勢。我國企業研發投入不足,企業R&D費用只佔銷售收入的0.39%,即使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經費也只佔銷售收入的0.6%。我國許多企業還陷入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的怪圈。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通過實施本地化戰略,低價競銷,打垮內資企業;遏制合資企業開發新產品或新技術,與內資企業爭奪人才,導致內資企業和國內相關單位自主研發力量受到削弱。 3.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通過不正當經營或轉移定價,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外商在與國有企業進行合資或對國有企業進行並購的過程中,往往低估國有資產,特別是漏估國有企業的品牌、商譽等無形資產,從而使國有資產蒙受損失。而且許多外資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偷、漏、逃、騙稅問題。特別是不少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在跨國公司內部轉移價格方式偷逃稅款,給我國每年造成大量稅收損失。 4.加劇資源短缺,惡化生態環境 在我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中,有一部分是屬於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這給我國資源消耗和環境破壞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大。外商在華設立這些高物耗、高能耗和高污染企業,實際上是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某些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產業轉移到我國,不僅加劇我國資源短缺狀況,惡化我國的生態和社會環境,而且也嚴重危害企業職工和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不利於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5.加劇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的地區分布具有明顯的非均衡特徵。截止2004年,我國東部地區累計批準的外商直接投資項目總和、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和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分別為全國的82.43%、86.78%和86.25%;中部地區分別為11.04%、 7.69%和9.16%;西部地區分別為6.53%、5.53%和4.59%。這種非均衡格局的出現,加劇了我國東西部地區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而且也促使西部、中部地區的一些人才和資金向東部地區「倒流」。 6.產業同構現象比較嚴重 許多地方政府在引資中出現重復引資問題。以長三角為例,據統計資料顯示,在長三角區域內15個城市的「十五」計劃中,12個城市把電子通信業列為支柱產業,11個城市把汽車零配件製造業列為支柱產業,8個城市把石化工業列為支柱產業。區域內各城市之間存在著「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體系,重復建設、「產業趨同」現象比較嚴重。這樣的產業結構嚴重製約了長三角區域經濟的發展,使其難以發揮整體競爭優勢。
⑵ 大量引入外資對本國的經濟有什麼不利影響
這要分情況來說
如果引入的是長期投資,那對本國經濟肯定是有好處的,正如內你所說的
但是如果是短期投容資,所謂的「熱錢」,那就成了本國經濟里的炸彈。因為這些熱錢進來,一般都投資到股票市場或者房地產,造成泡沫,假設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會迅速撤走,引起金融危機,從而導致經濟衰退
⑶ 求大神分析鄭州地鐵對鄭州經濟發展的影響
政治知識分析一下~理論上地鐵的開通提升了城市形象,帶動招商引資的發展;方便市民出行,賺了點兒;將來建成地鐵網,可以大力帶動交通業發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呲不出來了……
⑷ 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對我國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
外資對我國經濟既有積極作用,也有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
(一)積極影響
1.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財政收入增加。我國的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相對短缺,外商直接投資滿足了我國經濟建設對資金的大量需求。外商直接投資不僅增加了我國的資本存量,而且間接推動了我國企業擴大投資規模,從而明顯增大整個社會的資本規模。同時,也促進我國財政收入的增加。
2.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在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過程中,外商直接投資起到了一定作用。據資料顯示,外資中的近70%投向第二產業,近30%投向第三產業,投向第一產業的比重尚不足2%。這大體符合我國現階段調整產業結構的客觀要求,從而促進了我國第二、三產業(特別是第二產業中的製造業和第三產業中的房地產業)的發展。
3.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
4.提升我國產業的技術水平。外商直接投資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我國技術水平的提高。改革開放以來,外商直接投資給我國帶來不少較為先進和適用的技術,促進了我國產品技術的升級換代。通過與外商的合資與合作,我國許多產品的技術水平也有明顯提升。從間接效應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通過示範作用,促使我國企業或通過技術貿易的形式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或通過自主創新來採用較為先進的技術。
5.增加就業總量。
6.推動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國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特別是通過吸收歐盟、美、日等發達國家大型跨國公司的投資,借鑒先進的管理方式和制度,推動了我國企業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動了我國國有企業改制和健全公司治理結構。
(二)消極影響
1.形成對某些行業和市場的壟斷,造成大量民族品牌流失。一是外商在我國幼稚產業搶先建立大企業。二是外商在我國某些盈利率高、市場前景廣闊的支柱產業和戰略產業實行壟斷。外商憑借其品牌產品的質量和服務優勢,加之我國的勞動力低成本優勢,與我國內資企業進行激烈競爭,將我國一些民族品牌產品淘汰出局,或是通過合資收購中方的名牌商標,導致中方的名牌產品在市場上銷聲匿跡。
2.削弱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在與跨國公司的競爭中,我國企業明顯處於劣勢。我國企業研發投入不足,企業R&D費用只佔銷售收入的0.39%,即使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經費也只佔銷售收入的0.6%。我國許多企業還陷入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的怪圈。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通過實施本地化戰略,低價競銷,打垮內資企業;遏制合資企業開發新產品或新技術,與內資企業爭奪人才,導致內資企業和國內相關單位自主研發力量受到削弱。
3.通過不正當經營或轉移定價,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外商在與國有企業進行合資或對國有企業進行並購的過程中,往往低估國有資產,特別是漏估國有企業的品牌、商譽等無形資產,從而使國有資產蒙受損失。而且許多外資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偷、漏、逃、騙稅問題。特別是不少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在跨國公司內部轉移價格方式偷逃稅款,給我國每年造成大量稅收損失。
4.加劇資源短缺,惡化生態環境。在我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中,有一部分是屬於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這給我國資源消耗和環境破壞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大。外商在華設立這些高物耗、高能耗和高污染企業,實際上是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某些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產業轉移到我國,不僅加劇我國資源短缺狀況,惡化我國的生態和社會環境,而且也嚴重危害企業職工和附近居民的身體健康,不利於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5.加劇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的地區分布具有明顯的非均衡特徵。這種非均衡格局的出現,加劇了我國東西部地區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而且也促使西部、中部地區的一些人才和資金向東部地區「倒流」。
6.產業同構現象比較嚴重。許多地方政府在引資中出現重復引資問題。區域內各城市之間存在著「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體系,重復建設、「產業趨同」現象比較嚴重。
價格轉移問題。跨國公司普遍實行全球化經營戰略,利用其全球網路,轉移價格或者利潤是跨國公司的普遍現象。對此,政府可以採取適當措施加以防止。
技術轉移問題。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根本動機是追求利潤,技術的轉移和採用,主要基於市場競爭狀況,這里的競爭不僅僅是外資企業與國內企業的競爭,更多的表現為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事實上,跨國公司已經逐步向我國轉移先進技術。因為中國市場國際化、國內競爭國際化,使得跨國公司必須向中國轉移新技術;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也迫使跨國公司向中國轉移新技術,如手機產業。一個完全、開放、競爭的市場,有利於跨國公司面向國內研究開發和轉移新技術。技術轉移問題本質是跨國公司的微觀行為,我們不能要求跨國公司使用、轉移何種技術,不能因為跨國公司使用了落後的技術或不轉移技術而將其看作是跨國公司的負面效應。
跨國公司存在的限制性商業措施,濫用市場壟斷力量,出現一些反競爭行為,這是一個世界范圍內有待解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制定《反壟斷法》是一個有效方法。
引資成本過高。現在各級地方政府為了提升吸引外資的競爭力,過度給予外商優惠措施,導致大量土地浪費,投資密度不高,稅收減免過多,甚至降低環境保護標准,導致引資成本過高,這種狀況不是外資企業的問題,而是地方政府無序競爭的結果。
環境污染問題。有些跨國公司利用發展中國家競爭吸引政策的機會,將污染嚴重的產業轉移到東道國,並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降低環保標准。但研究表明,跨國公司的環保標准普遍高於國內企業。而且,東道國政府完全有能力控制類似問題。
⑸ 引進外資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作用意義請大俠回答啊!
大哥分數醬少問醬多問題,
1 什麼事外資?
外資是指你國家以外的資本商家。版
2 為什麼要引進外權資?
能增加那城市的經濟,因為一般較大的財團都會提供上千個就業機會。
3條件?
要看你國家的政策。
4 引起外資的作用
最是要發展經濟嘍。
5負面問題
一般上很少,除非向日本醬笨,讓美軍可以在國土建基地,害得每年都有女性被強奸。(不關你問題,存脆是本人的看法〕
6政府採取措施和社會的措施!
就好像深圳醬,減多多稅吸引外資。
⑹ 引進外資企業對中國和本地經濟帶來了哪些影響
首先,在實踐中,引進外企時,以市場換技術,加強了兩國思想交流。第內二,企業需要工人容,擴大了就業。第三,由於新企業進入市場,增加該市場競爭性,市場價格降低,替代品需求減少,互補品需求增加。第四,壟斷競爭市場上,消費者面臨更多的選擇。
總結,引進外企後,技術擴散,擴大就業,增加市場競爭,增加物品多樣性。
樓主,純手打,望採納
⑺ 吸引外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個國家的建設需要很多錢,中國的快速發展,外資的作用不可小看。當然外商在其中專撈的好處也屬很大。有一種觀點是說中國沒有所謂的流動性過剩問題。在中國內陸基礎設施的極度潰乏,到處都需要建設,需要資金,怎麼會過剩?所以對於外資的利用是非常必要的。
⑻ 外資湧入我國,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何影響
從總體來看,外資的大量湧入對我國經濟既有積極作用,也有不容忽視的消極影響。
1.積極影響
1.1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和財政收入增加。
1.2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1.3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
1.4提升我國產業的技術水平。
1.5增加就業總量。
1.6推動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消極影響
2.1形成對某些行業和市場的壟斷,造成大量民族品牌流失。
2.2削弱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2.3通過不正當經營或轉移定價,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2.4加劇資源短缺,惡化生態環境。
2.5加劇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2.6產業同構現象比較嚴重。
⑼ 外國投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利弊
好老的命題哦,我們前年上課老師就讓做過這題目了.看著
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引資大國.
一、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1.國內就業矛盾暫緩。對於勞動密集型和非技術的資金密集型產業來說,尋找廉價的勞動力是節約成本、提高利潤的核心問題。中國人口眾多,相對於西方國家來說, 勞動力的平均價格較低。因此,世界名牌企業在設立跨國分公司時,都會考慮該因素在企業擴張規劃中的地位。倚重勞動力的企業可能會傾向在中國建廠, 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力,降低成本。同時,外商直接投資設廠的舉措也給中國帶來好處—— 增加國內的就業崗位,適時解決部分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並且緩解當前沉重的就業壓力造成的混亂,從而保證社會的穩定。
2.產生「技術外溢」效應。技術外溢是指外商直接投資在東道國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副產品,包括工藝溢出,人力資源流動效應等,它由技術知識本身類似公共產品的特殊性質,即非競爭性和多樣化的排他性決定。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外溢效應提高本國企業的技術水平,是當今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趨勢,也是我國「以市場換技術」引資政策的重要依據之一。是否會產生外溢效應,主要取決於兩方面: 一是跨國公司的投資方
式,二是東道國企業的學習創新能力。垂直型的投資是外商利用比較優勢原則在各個國家間合理安排生產工序,這種方式是技術外溢的主要渠道。在它所支配的生產鏈條中,中間產品的進口就會增加。民族企業通過不斷學習與探索,熟悉競爭規則,加強創新力度,將中間技術的正面效果廣泛地應用與傳播,促進最終產品的完成,擴大製成品的出口,從而不斷縮小與外企的差距,逐漸與之抗衡。這就是所謂的「干中學」效應。
3.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在中國逐漸
融入世界市場的過程中,外商投資帶來的開發項目和方案,也促動著國內新興產業的崛起,為其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新興產業主要指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以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這兩塊外商格外青睞的沃土發展最為迅猛。近幾年,金融領域創新突出,其中的金融工程就是新興產品的代表。中國加入WTO 後,實現逐步開放市場的承諾,外國銀行大量進駐,他們帶來全新的金融理念和金融產品,為國內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也佔領一部分市場份額。我國的國內同行企業為了避免在激烈的競爭中慘遭淘汰,也開始引進和
自行開發新興的金融產品,促成了金融工程的興起與發展。同時,中外合資開發新項目的比例增加。這種模式提供了國內人員與外國技術人員頻繁交流的平台,學習和切磋的機會增加,進一步促進了外溢效應的產生。
二、引進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弊端
1.國內資源浪費嚴重,生態失衡。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是吸引外商的重要因素,但是國內並沒有如願形成完善的最終產品市場。外商垂直型的投資多為進料加工,這就使在華的貿易演變為加工貿易形式,也就是說,在華的生產線只是加工鏈條。外商耗費我國的資源進行沒有節制的生產與開發,而最終的成品又可以在我國廣闊的市場上大量銷售,既避免了在本國生產造成的資源耗減和環境污染,又獲得不菲的利潤,可謂一舉兩得。而我國則是以犧牲大量的和環境的破壞為代價換來所謂的發展,是為外人服務的發展,也是最不利的發展。另外,外商直接投資支持大量出口,出口貿易的不斷增加,資源以實物形式存在於進口國, 這種外流效應,不但減少了我國居民和企業對資源的利用機會, 而且便利了進口國的發展,浪費的同時又構造了經濟發展的競爭威脅。
2.經濟發展模式出現偏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拉美的一些國家走上了外資主導型的開放道路,依靠廉價勞動力和提供優惠政策等吸引大量外資進入,引資規模失控, 資本流入和流出不平衡,形成對外資的過度依賴。外資的進入的確令拉美國家的)GDP在短期內高速增長,但當全球產業風向轉變,跨國公司紛紛抽出投資,轉投其他國家後,這些國家迅速出現經濟衰退和動盪,甚長期一蹶不振。但這種以犧牲本國經濟為代價來實現短期階段性而非長久性的高速發展,所謂拉美化現象並非只是拉美國家獨有。由於中國企業依賴外商提供技術,自我創新能力不強,處在被動的角色,國內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
的配套能力很低。因此,在技術外溢效應不明顯且依靠外資嚴重的情況下,國內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外源經濟崇拜」和「內源經濟歧視」。以我廣東為例,一方面外源型經濟地區的發展快速推動著GDP增長,一方面內源型經濟主體卻難以分享GDP增長繁榮帶來的「紅利」。另外,由於對外資引進的監管還不十分規范,一些不法外商打著投資的幌子進行投機活動,嚴重影了我國經濟的正常發展。尤其是近幾年,國際社會預期人民幣走勢上升之風強勁,大量資金流入國內,這其中就存在數量不少的「熱錢」。這些游資,待人民幣升值大賺一筆後迅速抽逃,使我國經濟不僅受益減少,而且也會加劇不穩
定性。這種偏差的模式會導致經濟的畸形發展,潛藏著矛盾和危機。
3.導致「繁榮而不富裕」的怪圈。近來,中國始終以較高的!"# 增長速度迅猛發展, 出現繁花似錦的經濟形勢。也因此,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中,仍然保持飛速經濟增長的中國被譽為神話的創造者。而這其中的一部分功勞則要歸功於外商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外資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但是我國的GNI(國民總收入)水平並沒有取得與GDP 的同步高速發展。也就是說,在我國較高的GDP下,居民的收入並沒有達到同等的富裕水平。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怪圈」。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首先要了解,GDP的核算包括了在一國長期經營發展的外資企業所創造的社會財富。而我國較
高的GDP水平,很大程度是依賴外資達到的。外資企業良好的經營效益拉動GDP增長的同時,由發展形成的大量利潤也由外商佔有。在此情況下的國民總收入自然不會與GDP 完成共同的步調一致的增長,GNI小於經濟發展創造的財富,就出現了我國國家繁榮,人民不富裕的怪現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出現.
不好意思計量經濟學還沒學明年才學.數據有是有太早了,是2003年的,要不??
⑽ 試論外商投資對我國社會經濟有哪些影響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外商直接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涉及的行業和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從而對我國經濟建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但由於政策和投資環境的影響,FDI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也存在不利影響。本文在分析其利弊的基礎上給出了一些政策建議。外商直接投資(FDI).是指一國的投資者將資本用於它國的生產或經營。並掌握一定經營控制權的投資行為FDI作為一種外部資源.對促進東道國經濟增長效應的大小取決於該國產業的內部結構。我國對外開放以來.FDI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作出了積極貢獻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問題。所以研究FDI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並引導外資的合理投向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穩定快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FI)I在我國的發展歷程與現狀FDI在我國發展分為幾個階段.它們分別是:起步階段(19791986年)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的數額不大.但呈現平穩上升趨勢。這主要是由於我國引進外資的重點是對外借款.即外商間接投資,這期間我國外商直接投資項目累計為7819個.年均項目數為977.38個: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為191.59億美元,年均規模為8.24億美元。穩步發展階段(1987~1991年)隨著環境的迅速改善,外商對華直接投資進入了穩步發展時期按1981~1991年FDI流人量排名.中國已超過巴西名列發展中國家受資國第三位這一時期.外商直接投資合同金額和實際金額都繼續保持遞增的態勢。持續快速發展階段(1992~1996年)自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以來,外商對華開始了大規模、系統化直接投資的階段1992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為192.2億美元.而且外商直接投資首次取代對外借款成為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的首要來源1993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金額突破25億美元.1994年突破3億美元.1995年突破35億美元.1996年已達417.25億美元。調整階段(1997年至21年)這一階段.我國引進外資工作面臨著極為嚴峻的挑戰,外商對華直接投資流人量銳減.主要原因之一是受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歐美資本都轉向了預期投資收益相對更高、更保險的發達國家及亞洲以外的區域「人世」後的新階段(21年至今)22年我國共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527.4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吸收FDI最多的國家。目前,世界5強企業有4多家已在華直接投資。1979年一27年1月.全國共批准外商投資企業597797個.合同外資14349.92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697.72億美元。外資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增強.已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二、FI)I對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積極作用目前.我國正在進入一個產業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新階段。九十年代以後,隨著短缺型經濟結束.市場競爭加強,深層次的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產業升級外商直接投資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向合理化、高度化方向演進我國對外開放的實踐表明.利用外商直接投資作為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發展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轉貼於看準網三、FI)I在影響我國產業結構升級中產生的問題(一)擴大了產業結構偏差。目前,外商對我國的直接投資集中於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部門.對第三產業的投資比重偏低,對第一產業的投資規模很小.加劇了我國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在第二產業內部.一方面外資主要投資於規模小、見效快風險小的輕工業和一般加工組裝企業.對重工業的投入相對薄弱.導致我國輕重工業發展不協調.不利於對產業結構升級空間的拓展:另一方面,外資工業高度集中於製造業。而在製造業中又主要集中在加工工業.加快了我國工業結構高加工度化的進程。在第三產業結構中,外資過多地流向商業、房地產、金融保險業等利潤較高的產業,而流向通訊、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部門和科教文衛部門較少.對這些部門的產出比重變化還沒有起明顯作用(二)形成壟斷,降低市場效率。隨著我國引進外商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國內市場結構變化速度加快.外商投資企業的壟斷現象開始在部分行業中顯示出來。隨著國內體制改革不斷推進,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環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華獨資經營的環境明顯改善.不再依賴中方投資者與其合作以求適應傳統計劃經濟的許多特點。(三)對我國的民族工業帶來壓力和阻力以市場控制為目的的FDI.對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會構成抑制的一面.表現在外商控股控市.對我國民族工業構成威脅。我國企業尤其是大量國有企業因機制障礙越來越難以適應競爭加劇的市場環境.從而受到外資的排擠。最終退出市場。四、改善FI)I加快我國產業結構升級的政策建議對FDI的引進和利用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有著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著一定風險。所以在充分發揮外商直接投資積極促進作用的同時.必須採取必要措施消除其不利影響.使其結構的變動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