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 2017 年上半年中國 GDP 增速為 6.9
2017年工作報告有哪些值得關注5日公布的工作報告明確了2017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並強內調要在容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報告稱,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符合經濟規律和客觀實際,有利於引導和穩定預期、調整結構,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相銜接。「雖然相較於去年6.5%至7%的區間目標有所下移,但6.5%左右是個比較合理的目標值。」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原所長賈康說。同日公布的發展計劃報告稱,2016年我國經濟總量超過74萬億元,今年預期6.5%左右的增量,超過2016年6.7%的增量,同世界主要國家相比也是很高的速度。在2016年已經實現6.7%增長的基礎上,今後4年,只要年均增長6.5%左右,就可以實現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6.5%左右的經濟增速,關鍵是為了保就業,也有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預期。」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白重恩說,明年我國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仍然復雜多變,要穩經濟、穩就業,在穩的基礎上更加註重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
② 2017上半年21省超過或持平全國經濟增速
據報道,截至7月24日有22省份已發布GDP等數據,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一共有21省超過或回持平全國經濟增答速。
希望國家經濟繼續快速穩定發展,早日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
③ 2017年上半年我國GDP總量同比增長多少
7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經濟「半年報」,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38149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
希望我國能夠發展地越來越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④ 2017年上半年新動能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7月17日,2017年上半年全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公布後,各省份密集曬出各自的經濟「半年報」。截至7月23日,共有19個省(區、市)公布了數據。
從19個省(區、市)的數據中可以看出,以高新技術、分享經濟等為代表的新動能開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目前,各地經濟新動能具有以下幾個特徵:一是速度快,二是總量小,三是碎片化,四是還沒有形成持續發展趨勢。未來在政府制度創新、市場機制驅動和企業積極參與等有利因素推動下,經濟動能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並由碎片化逐步轉化為集群化,最後形成穩固發展新潮流。
⑤ 2017上半年經濟形勢怎麼樣
會更糟糕。
從目前國內的經濟措施分析。
首先4W億拉動內需,想法上就有問題。百姓是已經內沒有錢了容,如何來內需。現在應該吸引實體經濟的投資才是解決就業的根本。4W億搞基礎建設拉動內需最終只是造成重復建設,浪費財政而已。
⑥ 2017上半年省會城市GDP排行榜哪家強
從上半年經濟總量看,廣州以9891.48億元居26省會城市之首,成都以6111.4億元位列第二。
隨著中國經濟從工業化時代向後工業化時代轉型,多數特大城市的產業結構正在迅速從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
在這一轉型進程中,作為地區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交通中心的省會城市,優勢凸顯,在近年來的區域經濟版圖中越來越耀眼。
從實際增速排名上看,上半年增速最快省會城市多居於西部。
第一名是貴陽,增速為11.6%,
第二名為西寧和昆明,為9.6%,
前三名均為西部城市,
第四名為南昌,
第五名為福州,
從第六到第十名分別是南寧、長沙、合肥、銀川、濟南。即實際增速前十名中,西部佔了一半,中部佔了3個,東部有2個。
上半年實際增速最慢的5個省會城市是呼和浩特、太原、哈爾濱、蘭州、沈陽,除了蘭州,其餘4個城市均為華北和東北城市。
發展中的國家,發展中的中國。
⑦ 2017年上半年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截至7月23日,抄共有19個省(區、市)公布了數據。從19個省(區、市)的數據中可以看出,服務業正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服務業比重提高是一個國家現代化向前推進的重要標志過去長期以工業、製造業為主體,高消耗產業佔比較大,而服務業的增長使得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得到緩解。
在此,祝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
⑧ 2017年上半年北京GDP同比增速低於全國增速
7月日,2017年上半年全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公布後,各省份密集曬出各自的經濟「半年報」。截至7月23日,共有19個省(區、市)公布了數據。數據顯示,除了北京外,其他省(區、市)上半年GDP同比增速均高於或與全國增速持平。
從GDP增速來看,中西部地區增速明顯高於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加大了發展力度,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獲得向西開放的機遇,培育出新的動能。中西部加速發展,使中國地區的總體差距縮小,表明區域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在增強。」
⑨ 201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是6.9%,當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動力來自哪裡
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動力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的消費增長點成為經濟增長動力。近年來,我國採取了一系列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政策效果已經開始顯現。信息消費、養老消費、健康消費,以及新型電子產品、智能家電、節能汽車等熱點商品消費等新消費新業態和消費熱點方興未艾。
二是產業結構升級加快成為經濟發展新載體。產業發展是經濟發展的最主要承載之一,推動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換是實現我國經濟優化升級的主攻方向。近年來國家實施了創新驅動戰略和一系列振興新興產業、促進產業升級的支持政策,積極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換,我國經濟正在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工業內部結構也不斷優化,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加快,結構優化出現升級現象。
三是新的區域發展格局打開國內發展新空間。中國的區域發展條件差異特徵突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是實現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全方位深化改革開放,充分挖掘區域潛力,也能夠為經濟發展釋放出更為長期、持久的動力。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全新的區域戰略構想和戰略舉措,為傳統區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賦予了全新的內涵,形成了我國區域發展的新戰略,打開了國內發展的新空間。
四是創新驅動成為經濟發展新戰略。當今世界,發達國家如美國、德國的科技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對外技術依存度低於20%。相比之下,30多年來我國主要依靠要素驅動、投資驅動推動了經濟高增長。但也應該看到,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積累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有持續創新的系列成果,有總量穩居世界第一的科技隊伍,有4200萬工程技術人才。通過幾代科技人員的艱苦奮斗,我國科技整體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行者」甚至「領跑者」轉變。
五是新型城鎮化走出經濟發展新路徑。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引擎。國家近年作出了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新要求。「四化」同步必將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城鎮化發展與產業支撐、就業轉移和人口集聚相統一,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等配置,形成一共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六是全面深化改革釋放改革新紅利。30多年的改革開放,破除了阻礙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釋放了巨大的改革紅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改革仍將釋放新的紅利。
七是對外開放格局呈現新局面。隨著全球一體化不斷加強和綜合國力不斷上升,我國開辟了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一是「走出去」開辟了對外開放的新局面。金融危機之後,不少國家面臨資金匱乏,在一些領域對我國放開了投資的限制,我國對外開放領域正在消除部分「玻璃門」、「彈簧門」,是多元、全方位開放格局正在形成。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正在統籌推進,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