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稅改經濟影響

稅改經濟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23 07:07:09

1. 企業所得稅減免對經濟的影響

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備案表
納稅人名稱(章)
稅務登記證號碼
納稅人編碼
備案項版目起止年度
年度至
年度
聯系人權
聯系電話
辦公電話:
行動電話:
備案項目
經辦人簽名:



法定代表人簽名:



稅務機關意見(章)



說明:1、本表一式兩份,稅務機關告知納稅人後,納稅人、稅務機關各存一份。
2、稅務機關不予備案登記的,納稅人可按規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2. 稅收主要影響經濟的哪些方面

稅收的宏觀經濟效應:
組織財政收入
稅收是政府憑借國家強制力參與社會分配、集中一部分剩餘產品(不論貨幣形式或者是實物形式)的一種分配形式。組織國家財政收入是稅收原生的最基本職能。
調節社會經濟
政府憑借國家強制力參與社會分配,必然會改變社會各集團及其成員在國民收入分配中佔有的份額,減少了他們可支配的收入,但是這種減少不是均等的,這種利益得失將影響納稅人的經濟活動能力和行為,進而對社會經濟結構產生影響。政府正好利用這種影響,有目的地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引導,從而合理調整社會經濟結構。
監督管理社會經濟活動
國家在徵收取得收入過程中,必然要建立在日常深入細致的稅務管理基礎上,具體掌握稅源,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監督納稅人依法納稅,並同違反稅收法令的行為進行斗爭,從而監督社會經濟活動方向,維護社會生活秩序。
稅收的作用就是稅收職能在一定經濟條件下,具體表現出來的效果。稅收的作用具體表現為能夠體現公平稅負,促進平等競爭;調節經濟總量,保持經濟穩定;體現產業政策,促進結構調整;合理調節分配,促進共同富裕;維護國家權益,促進對外開放等。
稅收是以實現國家公共財政職能為目的,基於政治權力和法律規定,由政府專門機構向居民和非居民就其財產或特定行為實施強制、非罰與不直接償還的金錢或實物課征,是國家最主要的一種財政收入形式。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種多樣,如稅收、發行貨幣、發行國債、收費、罰沒等等,而稅收則由政府徵收,取自於民、用之於民。稅收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徵。稅收三性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3. 個人所得稅改革的經濟意義

個人所得稅改革的經濟意義如下:

一、將個人經常發生的主要所得項目納入綜合征稅范圍。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4項所得納入綜合征稅范圍,實行了按月或按次分項預繳、按年匯總計算、多退少補的征管模式。

政治意義:

完善了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模式。一方面合理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准,將基本減除費用標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0元,另一方面設立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

優化調整了個人所得稅稅率結構。以現行工薪所得3%-45%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擴大3%、10%、20%三檔較低稅率的級距,25%稅率級距相應縮小,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保持不變。

哲學意義:

推進了個人所得稅配套改革。推進部門共治共管和聯合懲戒,完善自然人稅收管理法律支撐。

(3)稅改經濟影響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改革帶來的影響:

1、改革個稅對樓市是重大利好由於住房按揭貸款利息支出「免稅」,相當於變相降低了貸款成本,一旦落實,對於樓市而言無疑是重磅級利好。對於無房者而言,要想成為這項政策的受益者,他們首先就要消費購房,

這無疑會刺激相關的需求;對於有房者而言,他們可以直接享受減免個稅的優惠,從而拿出更多資金用於消費,比如購車、旅遊、休閑以及娛樂生活。目前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偏高,適當減稅有助於拉動內需,

但減稅的方向應該直接與拉動消費掛鉤,房貸利息抵稅無疑符合這一目標。除了利好樓市,在目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房貸利息免稅有助於刺激居民消費,提高經濟活躍度。

2、受益人群還是富人為主政策首先利好的是一二線經濟發達城市,這是因為這類型城市的中產階層數量較多,較高的人均收入能從減稅中獲得更大的受益。

從產品類型來看,改善型產品受益程度更大,這是因為他們的客戶群往往月供金額較高,其次為首次置業型剛需產品和豪宅。

3、利用稅收福利在申請房貸的時候,向銀行爭取更低的首付,提高貸款額度,這樣,雖然還貸利息多,但抵扣稅款的額度也會更多,延長還貸期,盡量不要提前還款,很長時間內都有貸款利息可以抵扣稅款,這樣一直能享受到稅收福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個人所得稅改革

4. 增值稅轉型的經濟影響

盡管消費型增值稅是我國增值稅類型選擇的最終目標,但其並非盡善盡美,因此我們應客觀評價,並抑制其負面影響,使其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1、刺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增長。
科學技術通過物化為生產工具的途徑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工具是構成固定資產的主要內容。在現代社會中,新技術和設備在經濟增長中所佔的比重日漸上升,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傳統工業上,還要不斷利用科學技術開辟新技術產業,才能推動經濟增長。多年來,我國實行生產型增值稅,對固定資產的價值不允許扣除,使資本有機構成高的產業稅金負擔額高於資本有機構成低的產業,抑制了企業用於高新技術的投資,使原本落後的基礎產業發展更加滯後,整體發展水平低,這是與社會產業結構的發展相悖的。社會的發展水平要使產業結構從一種低水平狀態上升到高水平狀態,具體體現為生產要素勞動密集型產業占優勢比重逐漸向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占優勢比重演進。允許抵扣固定資產價值,可以減輕高新技術產業稅負,克服重復征稅,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投資利潤率,縮短投資回收期限,從客觀上刺激高新技術產業的資金投入,實現設備和技術升級。
2、降低稅負,推動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
我國現有的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大多是在1953年至上世紀70年代末社會主義工業化初始階段建立,經過幾十年的積累逐步發展起來的。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這些企業的投資規模、流向和生產計劃的制定,是按照國家指令性計劃進行的。從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對國有企業實行利改稅、承包制、租賃制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但同時給企業帶來的是企業行為短期化,少數經營管理者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無視固定資產的運行狀況進行掠奪性生產經營,更談不上固定資產再投資。目前一些國有大中型企業,仍然是設備老化,技術落後,產品性能差,生產規模小,能源原材料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中低檔產品的市場不斷丟失。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加大投資,推廣應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進行全面的更新改造。生產型增值稅對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使進行創新的企業在本來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更加雪上加霜。採用消費型增值稅,可以抵扣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調動企業進行技術更新和改造的積極性,將新的技術和設備快速運用到生產過程中,增大技術含量,促進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使擴大內需的戰略方針得以落實,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3、緩解物價不斷下降的局面。
物價下降並非好事。在現實生活中「谷賤傷農」的說法同樣適用於生產資料的生產部門。消費型增值稅允許抵扣購進固定資產,在高新技術產業建立的同時,一些傳統的產業部門,也在進行技術改造、更新設備、降低成本。投資數額的增多,大量先進機器設備進入生產過程,使社會購買力提高,擴大了投資中所需商品的需求,緩解了物價下降和產品銷售困難的局面。
4、實現出口徹底退稅,增強國際競爭力。
按照國際慣例,出口產品採用零稅率,使本國商品以不含稅價格進入國際市場,增強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這是國際上通行的一種獎勵出口的重要措施。我國出口產品對其所繳納的增值稅也採用退稅制。由於我國在增值稅計算中不抵扣固定資產價值部分,所以在退稅金額中也就不包括為生產該產品而外購的固定資產已繳納的稅金,這樣採用同樣稅率的國內商品徵收的增值稅金額就會比國外同類商品所負擔的增值稅金額高,增大商品的內在價值,使我國的出口產品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劣勢。
消費型增值稅遵循終點退稅原則,能夠實現徹底退稅,提高商品的內在使用價值,降低內在價值,商品價格能夠真實、准確地反映本國的生產狀況,增強國際競爭力。
5、解決重復征稅問題。
生產型增值稅不允許扣除當期購進固定資產,使一部分稅款作為固定資產價值的一部分分期轉移到新產品價值中,成為產品價格的組成部分,帶來重復征稅。尤其是基礎產業投資大、產出大、抵扣小、稅負重,消費型增值稅允許扣除當期購進固定資產,實行終點征稅,避免了重復征稅。
6、實現內外資企業的公平原則。
按照有關規定,內資企業購進固定資產不允許抵扣,但外資企業購進設備類固定資產可享受退稅或免徵的優惠條件,從客觀上形成內資企業在使用生產型增值稅,而外資企業在使用消費型增值稅,內外資企業並沒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進行公平競爭。消費型增值稅的使用,無論外資企業還是內資企業均加以抵扣購進固定資產部分,享有同樣的稅收政策,形成公平的競爭環境。
7、符合國際慣例。
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了稅收的國際化。在稅收國際化進程中,要求區域內稅收制度與國際接軌,融入到世界經濟有機整體之中。目前在徵收增值稅的100多個國家中,採用非消費型增值稅的僅占 10%左右,實行生產型增值稅的只有中國等個別國家。如果我國繼續實行生產型增值稅,將會妨礙中外企業間的正常交流。消費型增值稅的國際性選擇同樣適用於我國增值稅的改革。 1、使稅收收入在短期內急劇減少。
國家財政收入的90%來自於稅收,近幾年增值稅在稅收總收入中所佔比重一直穩定在50%左右。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後,以折舊部分進入生產經營成本的固定資產連同增值稅稅額就會從原來增值稅稅基中退出,由此導致增值稅稅基減少,並相應減少增值稅收入。當年減少的增值稅收入額為當年計入生產經營成本的折舊總額 x17%.根據1998年統計數字,我國固定資產增量為3945. 48億元,按6%綜合折舊率計算當年計提折舊236.73億元,影響增值稅收入減少40.24億元。
2.加大資金需求和勞動就業壓力。
我國目前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佔多數,消費型增值稅的採用,擴大了固定資產的需求,導致資金需求量增大。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由於其資本有機構成高,所需生產人員減少,造成社會就業壓力大,同時對就業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技能要求的提高,使一部分人就業機會可選擇性減小。
雖然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在短期內會減少財政收入,但由於投資加大、技術進步、現代稅收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稅務機關的交叉稽核和審計更為有效,稅款流失減少,在總量上財政收入增長仍能得到保證。雖然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就業壓力增大,但在一定時期,投資總量增大,生產規模擴大,就業機會也在增多。並且,由於整個社會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也會使就業總量增大。 在新的形勢下,生產型增值稅的弊端也越發明顯:
1、不利於降低投資稅負,影響經濟增長。生產型增值稅17%的稅率相當於消費型增值稅23%稅率的負擔水平,對擴大投資帶來不利影響。
2、不利於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生產型增值稅加重了企業機器設備購置成本,抑制了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積極性,特別不利於基礎產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
3、不利於提高國內產品的競爭力。生產型增值稅導致對進口產品征稅不足、對出口產品退稅不足,既不利於國內產品開拓國際國內市場,也不利於擴大進口替代產品的生產。
4、不利於公平內外資企業之間增值稅稅負。現行稅制對外商投資企業在投資總額內購買國產設備准予退還已繳納的增值稅,對部分進口設備實行免徵進口環節增值稅,實際上相當於給予了部分外資企業和進口設備消費型增值稅的待遇,從而使內資企業和國內生產的設備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
5、不利於稅收管理成本的降低。實行「生產型」增值稅,企業必須將可抵扣的購進貨物、勞務與不可抵扣的購進貨物、勞務分開,使計算變得復雜,也增加了稅務機關審查的工作量,既提高了稅務機關的徵收成本,也提高了納稅人的奉行成本。

5. 增加稅收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稅收制度作為規范國家和納稅人之間稅收分配關系的法律制度,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義。

6. 增值稅改革對稅制、經濟、收入的影響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分步實施稅收制度改革」的要求,表明新的一輪稅制改革就要開始。新的一輪稅制改革是在原有基礎上對稅制的進一步完善,是對稅制改革的深化,將對企業投資產生深刻的、長期的影響。 現行稅制對企業投資的影響 我國的稅收制度,包括工商稅制、農業稅和關稅三大部分。現行稅制的主要內容是有關工商稅制的問題,現行工商稅收制度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多次改革逐步建立起來的。 (一)1994年是我國稅收工作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我國稅制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一年,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和建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我國對工商稅收制度進行了全面而深刻的結構性改革。這次改革在許多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無論是從涉及的范圍還是從變革的深刻性上來說,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國民經濟發展都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全面改革流轉稅制是這次稅制改革的關鍵所在。為使我國流轉稅制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參照國際上流轉稅制改革的一般做法,這次流轉稅改革改變了按產品分設稅目,並按不同稅目制定差別稅率的傳統做法,確立了在生產和流通環節普遍徵收增值稅,在此基礎上選擇少數消費品再徵收一道消費稅;對提供勞務、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保留徵收營業稅的模式。新的流轉稅制統一適用於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取消了對外商投資企業徵收的工商統一稅。原來徵收產品稅的農、林、牧、水產品,改為徵收農業特產稅和屠宰稅。 稅制改革實現了所得稅的統一,對內資企業實現了徵收統一的企業所得稅,合並個人收入調節稅和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為統一的對內外人員普遍適用的個人所得稅。對特別目的稅和地方稅做了較大調整。例如,開征了土地增值稅,擴大了資源稅徵收范圍,取消了獎金稅、集市交易稅等若干個稅種,並將屠宰稅、筵席稅的管理權下放到省級地方政府,准備新設遺產稅和證券交易稅。 1994年的工商稅制改革對我國的稅制結構做了較大的調整,使工商稅制由改革前的32個稅種簡化為18個稅種。稅制改革使工商稅收制度朝著科學、簡化、適用、高效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為建立中國特色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稅制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以說,1994年稅制改革是中國建國以來規模最大、范圍最廣泛、內容最深刻的一次稅制改革,如此之大的舉動在世界上也屬罕見。改革的方案是在十幾年來稅制改革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積極借鑒外國稅制建設的成功經驗,結合中國的國情制定的,推行近10年來從總體上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國內外普遍評價很高。其成功之點主要有四:第一,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同時沒有引起社會、經濟的震盪。第二,規范了稅收分配關系,促進了稅收收入的持續大幅度增長,同時總體上沒有增迦納稅人的負擔第三,將主要稅權和大部分稅收收入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於國家加強對於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第四,稅制趨於規范、簡化、公平,基本符合國際慣例,稅收的職能作用得以加強。 經過1994年稅制改革和幾年來的逐步完善,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稅收制度,對於保證財政收入,加強宏觀調控,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現行稅制對企業投資的影響。 1994年稅制改革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於受客觀條件的局限,還不夠徹底,不夠完善,存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遺留問題,特別是對企業投資的不利影響比較突出。 1.由於我國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購進固定資產不許抵扣所含稅金,存在的問題較多:第一,不利於鼓勵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也不利於擴大投資需求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第二,由於不能徹底消除產品所含稅金,不利於我國產品的出口;第三,生產型增值稅的稅負較高,不利於企業擴大再生產。 2.企業所得稅名義稅負重,實際稅負輕,不利於企業投資選擇。我國對內外資企業實行不同的企業所得稅,內資企業適用企業所得稅,外資企業適用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為33%,但是,一方面企業稅前扣除不充分,另一方面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大量存在,企業實際稅負25%左右。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名義稅率也是33%,但是,各種稅收優惠政策,特別是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影響了企業投資選擇。 3.內外稅制不統一的問題。1994年稅制改革以後,內外資企業適用的仍然是兩套稅制。例如,外資企業不征城建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內外資企業適用不同的企業所得稅、車船使用稅和房產稅。不利於稅制的統一、規范和企業公平競爭。 4.宏觀稅負偏輕、微觀負擔偏重的問題。1993年宏觀稅負為11.9%,1994年和1995年分別下降為10.8%和10.2%。1996年上升到10.4%,1999年繼續提高到12.57%,2002年達到16.83%,與其他國家比較,我國的宏觀稅負比較輕。但企業普遍反映各級政府收費較多,企業負擔較重,這種不正常的現象必須扭轉。 5.1994年的稅制改革重點解決經濟過熱問題,是一個緊縮的稅制,例如,徵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土地增值稅,都是限制投資的措施,導致社會投資連年下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94年為30.4%,1995年至1999年分別為17.5%、14.8%、8.8%、13.9%和5.1%。已經不適應現在通貨緊縮的新情況。 新一輪稅制改革的具體內容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現行稅制不適應經濟形勢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新的一輪稅制改革已經水到渠成,勢在必行。 深化稅制改革的目標是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在流轉稅和所得稅雙主體並重,其他稅種輔助配合的稅制結構基礎上,建立起一個能適應經濟波動並進行有效調節、體現國家產業政策、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滿足國家財政經常性預算正常需求的稅制體系。 這次對稅制的調整、改革、完善,是在現行稅制基礎上進行的,是1994年稅制改革的鞏固、深化、發展。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確定的總的指導思想是按照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穩步推進稅收改革。 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新時期、新形勢的要求,根據以上思路,具體稅制改革包括以下一些內容: 1.改革出口退稅制度。自2004年1月1日開始調整增值稅出口退稅率,有些產品維持原出口退稅率不變,有些產品調高出口退稅率,有些產品取消出口退稅率。平均出口退稅率由現在15%降至12%。 2.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車船使用稅、房產稅。清理現行各類稅收優惠政策。非公有制企業在稅收上與其他企業享受同等待遇,督促非公有制企業依法經營,照章納稅。 3.增值稅由生產型改為消費型,將設備投資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並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實施。 4.完善消費稅,適當擴大稅基。調整征稅項目,對屬於一般消費品的項目取消徵收消費稅,對一些高消費項目或行為徵收消費稅。 5.改進個人所得稅,實行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整頓和規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重視解決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分擴大問題。健全個人收入監測辦法,強化個人所得稅征管。 6.實施城鎮建設稅費改革,對外資企業徵收城建稅,條件具備時對不動產開征統一規范的物業稅,相應取消有關收費。 7.在統一稅政前提下,賦予地方適當的稅政管理權。要按照合理分權的原則,從有利於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分配關系出發,對稅收管理許可權作適當調整。 8.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農村稅費改革是減輕農民負擔和深化農村改革的重大舉措。完善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的各項政策,取消農業特產稅,加快推進縣鄉機構和農村義務教育體制等綜合配套改革。在完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逐步降低農業稅率,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創造條件逐步實現城鄉稅制統一。 稅制改革對企業投資的深遠影響 稅制改革不僅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而且是國家宏觀調控手段的運用,是對國家與企業分配關系的再調整。新一輪的稅制改革對企業投資的影響雖然短期內不會明顯顯現出來,但是從長期發展觀察,新一輪的稅制改革對企業投資的積極促進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 1.調整出口退稅加強宏觀調控。調整出口退稅標志我國宏觀調控水平的提高。過去我國實施整體出口退稅率的提高或降低,不能根據產品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這次根據產品出口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有增有減的出口退稅率調整,盡可能減少出口退稅率調低的不利影響,有利於企業增加有選擇地投資,擴大出口規模 2.增值稅轉型促進企業對機器設備的投資。增值稅實行由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型,對企業投資機器設備可以抵扣購進機器設備所含的增值稅,相當於給予企業17%的補貼,可以調動企業增加機器設備,進行技術改造的積極性,也有利於企業進一步擴大再生產。雖然,這項稅制改革將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實施,但是,試點的時間不會很長,改革的速度會比較快,廣大企業會很快就享受到稅制改革的益處,投資積極性將得到鼓勵。 3.統一各類企業稅收制度促進公平稅負。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車船使用稅、房產稅。對外資企業徵收城建稅。清理現行各類稅收優惠政策,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公平稅收待遇有利於激發企業的投資積極性,促進企業的追加投資。 4.降低總體稅負促進企業投資。我國已經暫時停止徵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進一步的深化稅制改革將使企業的消耗得到充分補償,例如,內資企業可以按實列支工資費用等,適當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降低企業稅負。增值稅轉型也可降低企業稅收負擔因此,總體上看,這次稅制改革不僅不會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而且會降低企業的總體負擔,增加企業的贏利水平。企業贏利水平的提高,將會提高投資能力,增加擴大再生產的投資。 5.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培育城鄉統一市場。我國二元經濟的存在,制約了農村的發展。廣大農村市場的不成熟,降低了社會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也制約了工業生產的發展。要想保持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和較快增長,培育農村市場必不可免。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帶動農村市場成長,有利於工業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因此,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培育城鄉統一市場,為企業投資創造了新的機遇,也為企業投資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企業將會有更多的投資機會。 改革開放20年經濟成就舉世矚目,離不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指引,離不開各項改革深入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展望新世紀,我國是世界各國公認最有希望的國家,新一輪的稅制改革將對促進投資發揮積極作用,企業的投資環境將越來越好,企業迎來了又一個新的繁榮發展時期。
========================================== 您好,我公司可以向外代開各種有效發-票,可驗證後付款,需要代辦聯系用戶名電話 ==========================================

7. 川普稅改,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川普主張美國人為主,赴美生子,孩子出生為美國人,所以川普政策對於孩子來說是比較好的,沒有壞的影響。而對美國簽證也沒有太大的限制,所以赴美生子也是比較順利。

8. 減稅會對經濟發展帶來哪些影響

減稅一般會認為加抄宏觀經濟的發襲展, 因為稅少了, 買東西便宜了, 我們更願意消費了, 隨之銷售,生產,運輸等環節都會得到發展.
但是也削弱了國家宏觀調控的能力. 稅收的減少直接意味著政府收入的減少, 對基礎設施, 長期投資, 匯率抵禦等都會有影響.

9. 中國稅制改革從宏觀上來講對企業的影響主要有哪些方面

宏觀角度 :
1.對企業類型影響。我國目前企業的組織形式主要由股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合夥企業和個人獨資企業,這也是之前的稅法所保障的,而新法規定後兩者不適用本企業所得稅法,即後兩者只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前兩者在繳納完企業所得稅後,股東還得再繳納個人所得稅。但鑒於後兩者在責任承擔上要大於前兩者,因此企業會在權衡自身發展前景、規模預測、市場風險等因素後,可合理選擇企業的組織形式,或改變現在所採用的企業類型,以期繳納相對較少的稅款。
另外,根據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及有關規定,我國內商獨資企業從2001年1月1日起, 就已享有停徵企業所得稅,對投資者的經營所得僅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政策了,而外商獨資企業由於不適用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因此也就未適用上述政策了。但為了貫徹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法的原則,此次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個人獨資企業理應包括外商獨資企業在內,因此外商投資企業也會對企業形式進行再考慮。
2.對企業數量與結構的影響。總體上來看,新法構築的稅收優惠體系是以「產業優惠為主、區域優惠為輔」,與以往「區域優惠為主、產業優惠為輔」的政策迥然不同。因此,企業在進行稅收優惠政策的籌劃時,必須將視角從投資地點的稅收籌劃向投資方向的稅收籌劃轉變,或投資於高薪技術企業進行創業投資、或投資用於環保、節能節水、安全生產及農林牧漁業、基礎設施投資等,而非更多關注於對經濟特區、經濟開發區等特定區域的投資,企業在這種稅收優惠的利益驅使下可能會選擇相應的企業類型,也就對市場的企業結構產生影響。
在我們國家周邊亞洲區域來看,中國所得稅的稅率並不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外資看到了中國的稅負並沒有大幅度的增長,反而公平了稅負,有很多優惠政策和內資企業是完全一樣的。同時對於我們國家整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對於整個經濟會有很大的帶動作用,從這兩年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引進外資的總量來看,沒有減少外資的總量,而且還在增加外資的總量,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擔心外資會因為這一次所得稅法的調整,會放棄在中國的投資。

閱讀全文

與稅改經濟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