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對醫葯行業

經濟發展對醫葯行業

發布時間:2021-02-23 11:22:23

㈠ 2019年醫葯行業形勢如何

9月醫葯製造業穩健增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醫葯製造業2018年1-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203.7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利潤總額2305.9億元,同比增長11.5%,同期醫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潤增速分別為21.79%、20.14%。

分季度來看,醫葯製造業2018年7-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26.4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利潤總額720.2億元,同比增長5.7%。同期醫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潤增速分別為21.23%、9.46%,高於醫葯製造業整體。

2018年1-9月中國醫葯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醫葯行業來看,國內老齡化、消費升級等帶動醫葯行業的需求市場不斷旺盛,且對高端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醫葯行業已經進入新的景氣周期,這個新的景氣周期將以創新品種、優質品種、優質企業為主導。

目前政策導向清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仿製葯一致性評價、「兩票制」等醫葯政策調控下,產業結構趨向優化,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強者恆強。

未來醫葯行業將在存量市場的結構優化和創新驅動帶來的行業的增量發展中穩步前行,龍頭企業在醫葯行業整體保持穩健增長的基礎上,有望享受集中度提升帶來的紅利,保持高於醫葯製造業整體的業績增速。

醫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市場需求穩定增長

從全球看,發達經濟體醫葯市場增速回升,新興醫葯市場需求旺盛,生物技術葯物和化學仿製葯在用葯結構中比重提高,為我國醫葯出口帶來新的機遇。從國內看,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健康中國建設穩步推進,醫保體系進一步健全,人口老齡化和全面兩孩政策實施,都將繼續推動醫葯市場較快增長。

2)、技術進步不斷加快

精準醫療、轉化醫學為新葯開發和疾病診療提供了全新方向,基於新靶點、新機制和突破性技術的創新葯不斷出現,腫瘤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新技術轉化步伐加快。醫療器械向智能化、網路化、便攜化方向發展,新型材料廣泛應用,互聯網、健康大數據與醫葯產品、醫療服務緊密結合,產業升級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3)、產業政策更加有利

《中國製造2025》將生物醫葯和高性能醫療器械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國家繼續把生物醫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加快培育,「重大新葯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科技計劃繼續實施,將為醫葯工業創新能力、質量品牌、智能製造和綠色發展水平提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4)、行業監管持續強化

葯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實施,葯品注冊分類調整,注冊標准提高,審評審批速度加快,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推進,全過程質量監管加強,將促進技術創新、優勝劣汰和產品質量提升。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實施,環保標准提高和監督檢查加強,對醫葯工業綠色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5)、醫改政策不斷完善

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及分級診療制度加快推進,市場主導的葯品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以「雙信封」制、直接掛網、價格談判、定點生產為主的葯品分類采購政策全面實施,醫保支付標准逐步建立,醫保控費及醫療機構綜合控費措施推行,對醫葯工業發展態勢和競爭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

總體上,「十三五」時期醫葯工業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但也要看到,發達國家依靠技術變革與技術突破正在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已在仿製葯國際競爭中贏得先機;前期支撐我國醫葯工業高速增長的動力正在減弱,各種約束條件不斷強化,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亟需加快增長動能的新舊轉換,醫葯工業持續健康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㈡ 如何看待醫葯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百億級私募12月調研60股 醫葯生物行業受青睞百億級私募12月出百動調研77次,千合資本出專動調研4公司屬12月以來,這22家百億級私募共出動調研77次。在百億級私募參與的77次公開調研當中,總共涉及的上市公司度有60家。從行業分布上看,醫葯生物行業成為這批私募調研最為密集的行業,共問有11家公司迎來百億級私募的調研。其中,景林資產在12月總共調研了5家醫葯生物公司,包括三諾生物 、爾康制葯等。鼎鋒資產和博道投資也分別在12月份調研了2家醫葯生物公司,鼎鋒資產拜訪了香雪制葯和陽普醫療答 ,博道投資則考察了華通醫葯和麗珠集團 .重陽投資在12月則重點調研了版電氣設備行業的公司,在其12月的權5次公開調研中,就有4次拜訪了電氣設備行業的公司,包括合縱科技 、新聯電子等。王亞偉旗下的千合資本12月份調研了4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中信國安 、二六三 、深圳機場和萊茵體育

㈢ 談談您對中醫葯行業的認識

醫葯行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產業群體,涉及國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回顧我國醫葯行業近五年的發展情況,全國醫葯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發展階段。 2004年醫葯行業共實現利潤279.55億元,同比增長9.25%。在主要子行業中,化學葯品制劑工業實現利潤96.65億元,同比增長15.69%;化學品原料葯工業實現利潤50億元,同比下降10.95%;醫療器械工業實現利潤24.4億元,同比增長49.01%;生物制葯工業實現利潤25億元,同比增長14.22%;中成葯工業實現利潤74.39億元,同比增長11.37%。 2005年醫葯行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4459.44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同比增長26.19%,全年呈現持續加快的增長走勢,並創下「十五」期間醫葯行業的最高增幅。實現工業增加值1475.17億元,同比增長17.5%;新產品產值621.91億元,同比增長23.58%。累計完成化學原料葯生產123.84萬噸,同比增長36.9%,實現中成葯生產75.89萬噸,同比增長11.6%。在工業總產值方面,生物生化製品、化學原料葯、衛生材料及醫葯用品製造3個分行業呈現快速增勢,同比增速分別為36.60%、33.18%和27.76%,均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 2006年1-5月我國醫葯行業銷售收入前十家企業累計產品銷售收入最高的達到了4473237千元,企業資產總計最高的達到了10263812千元,利潤總額最高的達到了345829千元,2006年1-5月我國醫葯行業銷售收入前十家企業累計全部從業人員平均人數最高的達到了19715人。2006年,醫葯流通領域的盈利空間隨著葯品分類管理、葯品價格透明化和葯品降價等政策的陸續推出而進一步壓縮。目前,中國的醫葯商業競爭非常激烈,但更慘烈的激戰還在後頭。經過競爭,醫葯商業完全有進一步集中的可能。相信隨著醫葯電子商務的開放,大的醫葯物流配送公司和大型醫葯商業公司的運營成本將會大幅下跌。 為了能夠從容應對復雜的外部環境變化,醫葯企業應留意政府在醫療衛生結構調整和農村醫療保障方面的新動向,尤其要把握好醫葯行業發展的六大趨勢——中成葯市場競爭將加劇;處方葯生命周期將會縮短;第三終端市場將更活躍;醫葯市場進一步集中,醫葯兩極分化進一步凸現;政策性降價仍將持續;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企業市場品種結構都將發生更大變化。 本報告共分十七章,首先介紹了國際醫葯行業和國內醫葯行業的發展,接著對生物制葯、中葯、化學葯的發展做了詳細的分析,然後分析了醫葯行業的經濟數據,隨後,報告對OTC葯品市場、我國農村醫葯市場和我國主要地區醫葯行業的發展做了介紹,並對醫葯行業的重點企業、醫葯流通、醫葯行業的並購重組、醫葯行業的信息化建設和醫葯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做了透析,最後對醫葯行業的競爭格局和醫葯行業的投資進行了分析,還對醫葯行業的發展前景做了科學的預測。您若想對醫葯行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醫葯行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在經歷了2006年政策性「寒流」後,今年一季度,我國醫葯行業景氣度開始回升,銷售收入和凈利潤明顯高於去年同期,銷售毛利率同比也有所提高,這為上半年醫葯企業業績的增長開了個好頭。 業內專家指出,隨著全局性醫療體制改革逐步推開,供給醫療服務的資金量將持續增加,這必將帶來葯品需求的提高,醫葯行業的經濟狀況也會逐步「回暖」。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我國醫葯行業整體研發實力不足,同質化競爭明顯,雖然今年一季度部分醫葯企業的投資收益對其凈利潤增長的貢獻很大,但這部分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行業未來發展尚存隱憂。 投資收益助推業績增長 與去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形成對照的是,今年1至3月份,作為醫葯行業經濟狀況晴雨表的醫葯上市公司凈利潤的增長明顯快於營業收入的增長。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數據,一季度,醫葯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86.54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營業利潤91.12億元,同比增長13.4%,行業毛利率提升一個百分點;實現凈利潤22.63億元,同比增長59.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19.68億元,同比增長也達59.9%。 在醫葯各子行業中,表現最好的是中葯飲片業和化學制劑業。尤其是化學制劑業,去年受行業政策的影響最大,今年初出現強勁反彈,利潤同比增長了30.49%,銷售毛利率也快速增長。 助推部分醫葯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投資收益大增。今年一季報數據顯示,醫葯上市公司投資收益一項總計達8.97億元,是去年同期的4.5倍,占今年一季度醫葯上市公司總凈利潤的39.65%。 有分析人士認為,醫葯行業正逐步走出去年的「低谷」。雖然今年的政策和監管更趨嚴厲,但優質醫葯公司已率先開始復,中報業績預期良好。隨著未來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優質公司市場份額擴大的趨勢將更為顯著。 招商證券的研究報告也指出,醫葯行業的盈利能力有恢復的跡象,許多化學原料葯價格上漲,為相關子行業的業績增長提供了保障。抗生素系列原料葯和維生素系列原料葯是最主要的兩類原料葯產品,而近一年來國內這兩大類產品中都出現了一些價格大幅上漲的品種。 普葯與醫葯商業將受惠「醫改」 業內人士認為,醫改是今年影響醫葯經濟起伏的主要因素,根據目前醫改的一些動向可以確定,普葯生產企業與醫葯流通行業將受益較大。目前,國家已經確定基礎用葯將定點生產,大型普葯生產企業的效益改善將逐步顯現。 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醫療衛生支出312.76億元,比2006年增加了145.36億元,未來投入還將進一步加大。與此同時,城鎮醫療保險覆蓋面擴大,以往未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中小學生、少年兒童和其他非從業城鎮居民都將逐步被納入醫保范圍,加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人數增加,這些都將加大醫療服務的消費量。據此,有專家指出,未來4年,按人均新增50元葯品消費額計算,全國9億農民將新增大約450億元的醫葯市場空間,而這一增量將主要集中在普葯領域。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行業分析師孫雅娜認為,在葯品使用成本越來越受到重視的情況下,普葯行業和醫葯流通行業受醫改政策的利好影響會逐步顯現。對於大型普葯生產企業而言,其產品價格經過多年的市場和政策調整,已經沒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醫葯流通業目前也正在加速市場整合,「它們將在中國農村和社區醫療的建設過程中獲得良好的發展空間。」

㈣ 經濟危機對醫葯行業人力資源的影響

經濟危機對醫葯行業人力資源的影響,主要有一下幾點:
1、裁員
經濟危機對一個行業最直觀的影響就是企業的戰略性裁員行為。盡管大家普遍認為經濟危機對醫葯行業的影響遠沒有地產、金融和製造業那麼廣泛和深刻,實際上,經濟危機在醫葯行業的體現已經悄然從企業高層開始蔓延。

2、對薪酬的影響
經濟危機背景下,各行業的薪酬增長率相比上一年度均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從下圖中可以看出,受外部經濟因素影響,醫葯行業的薪酬增長率降幅為3.5%,處在全行業中間水平。
對於不同規模的企業而言,在經濟危機背景下,放緩薪酬增長的情況主要出現在大型醫葯企業中,這也說明對於快速發展中的中小企業為了人才的競爭,通常在面對經濟危機時並不會立刻通過放緩薪酬增長來達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
經濟危機背景下,營業額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通常擁有完善的人力成本預算體制,在經濟條件不利的情況下迅速通過放緩薪酬增長的方式來達到降低人力成本的目的,營業額幾百萬到幾千萬的中小企業為了快速發展,並未更多干預薪酬的增長,而營業額很低的企業,為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不得不採用降低薪酬增長這一直接節約成本的手段。
不同性質的企業而言,我們通過下圖可以看出,受金融危機沖擊最大的是民營醫葯企業,受外部經濟因素影響,整體薪酬增長率比預期下降了3.69 %;國有企業受沖擊相對最小。
在薪酬構成中,多數企業都選擇對基本薪酬和獎金部分進行調整,分別佔到了被調查企業總數的50.0%和59.1%,少數企業對福利和補貼部分進行調整。
3、對績效的影響
對於2008 年度績效考核結果的運用,多數企業會用於薪酬調整、獎金分配和職位晉升。
與全行業整體特徵不同的是,醫葯行業對於2008 年度績效考核結果的理解與運用首先是對薪酬的調整。90.9%的被調查企業都表示出2008年度績效考核結果會與薪酬調整掛鉤,其次才是獎金分配和職位變化。從調查結果來看,醫葯行業與眾不同的這一特徵給了我們一個明顯的訊號,受經濟危機滯後性的影響,對醫葯行業而言,薪酬調整將會是絕大多數企業2009 年度人力資源重點工作之一。
在對於績效考核的調整方面,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40.9%的被調查企業會進行針對全員的績效制度建立與修訂。這一比例遠高於全行業21.8%的平均水平。由此可以看出,為了抵禦不利經濟因素的影響,醫葯行業的企業在2009年度將更加註重全面的績效考核工作。
4、綜述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經濟危機對醫葯行業人力資源的影響,在招聘、培訓、人員發展和福利等方面並不明顯,但在人員削減、薪酬和績效方面有鮮明的特點。「通過組織優化提升運營效率」、「通過薪酬調整確保對核心人員的激勵效果」、「通過全面的績效考核促使整體業績的提升」,以上三點必然將是2009 年度醫葯行業人力資源工作的核心。盡管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但隨著企業不斷成熟,盡管一方面在努力削減成本,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研發投入、激勵方式、人員培訓和基本福利保障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小的環節,說明企業非常注重在上述幾方面的投入,通過積蓄實力,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㈤ 醫葯行業的發展方向

(1)充分利用現有資產存量,嚴格控制新建制葯企業,引導新的生物工程葯物品種向現有企業集中。
(2)建立風險投資機制,盡快設立醫葯產業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流向現代生物技術領域。鼓勵國有經濟增加在現代生物技術產業上的投入,以佔領技術制高點,擴大控制力。
(3)加強中國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及有關生物技術科研機構與重點醫葯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形成有利於技術創新、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有效機制。引導企業早期介入生物技術應用研究。
(4)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對現代生物技術產業化項目的科研補助、技改貼息及企業資本金注入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
(5)重點利用重組DNA技術和原生質體融合技術構建新菌種或改造抗生素、維生素、氨基酸等產品的生產菌種、提高發酵水平、降低消耗。開發預防、診斷與治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嚴重威脅人類生命與健康疾病的新型疫苗、診斷試劑和生物技術葯物;開發現有生物技術產品的新劑型,包括塗劑、栓劑、氣霧劑、滴劑等;採用基因工程技術、細胞工程技術,生產瀕危和稀缺中葯材。 中葯是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之一,加入世貿組織和天然葯物需求的日益擴大,將為中葯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機遇。但由於中葯產業基礎較差,現代化水平比較低;中葯材質量不穩定,部分中葯材重金屬和農葯殘留量超標;中葯工藝技術落後,不能對中葯進行有效的提取、純化;中成葯制劑水平較落後,影響名優傳統中成葯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中葯的質量標准體系不夠完善,控制方法和手段較落後。這些問題嚴重製約了中葯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為保持中葯優勢,十五期間中葯行業的主要任務是積極推進中葯現代化進程。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借鑒國際天然葯物的發展經驗,積極採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進質量控制指標和方法,完善質量、技術標准體系,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2)積極推進中葯材生產規范化、產業化和集約化進程,建立中葯材生產質量管理標准體系,推廣中葯材的規范化種植。應用先進的栽培技術和生物技術,提高中葯材質量和產量。加強野生葯材資源保護,開展野生葯材變家種、家養和代用品研究。規范道地中葯材的種植和經營,實現產業化。鼓勵和支持中葯提取物的標准化、商品化生產。
(3)逐步制定全國統一的飲片炮製規范。加快中葯飲片濃縮顆粒和優質飲片的研究,建立飲片質量標准體系。加強毒性中葯飲片的生產管理。
(4)中成葯生產要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的提取、純化和制劑技術,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加快現代技術在中葯生產中的應用。開發新的中葯劑型。爭取有2-3個中成葯正式進入國際葯品市場。
(5)加強重點中葯企業技術改造。中葯企業的技術改造要以市場為導向,注重發揮已有的基礎,通過自主開發和技術引進,切實提高中葯生產技術和裝備水平。 我國化學原料葯有相當基礎,是化學原料葯的生產大國,同時也是出口大國,2000年出口22.5億美元,在世界化學原料葯市場佔有較大份額,有60多種化學原料葯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努力擴大化學原料葯出口,特別是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是醫葯行業實施主動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內容。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分層次發展化學原料葯,在滿足基本醫療用葯需求的同時,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國內短缺的產品及新的出口優勢產品。克服主要依靠維生素C、撲熱息痛等少數品種出口的狀況,發展更多的高附加值出口品種。
(2)克服過分依靠北美、西歐兩大市場的情況,努力開拓東歐、非洲、亞洲、拉美等廣闊的國際市場。
(3)深入研究國際競爭對手,支持企業按國際慣例建立自主的國際營銷網路,由供應中間商逐步轉為直接供應用戶。鼓勵出口企業間的聯合與協調,努力建立有效的出口產品協調機制。有條件的企業要積極到海外直接投資創辦制葯企業,促進產品出口。
(4)重點突破一批大宗原料葯的關鍵生產技術,如β內醯胺類、維生素類、大環內脂類、氨基酸類產品及其中間體生產中的發酵、結晶及分離、提取等技術。開發一批有利於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率、節能降耗、降低生產成本的共性技術。
(5)充分發揮石家莊、沈陽、山東、哈爾濱、重慶等老醫葯工業基地作用,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改進工藝,提高競爭力。同時,建立浙東南化學原料葯出口基地,發展新產品,完善環保設施。
(6)鼓勵出口產品向優勢企業集中。
通過以上措施,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生產規模大,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大企業。爭取到2005年,我國化學原料葯的國際市場佔有率有大幅度提高,我國化學原料葯生產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㈥ 中國醫葯行業的前景如何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持續,醫葯行業整體需求不斷增加,中長期持續看好。同時內,商業健康險擴容張給醫療行業帶來更多資金供給,醫葯行業增速有望維持在10-15%區間,前景廣闊。
醫葯行業前景向好,在國內引發了一輪並購潮,並購金額、數量屢屢創下歷史新高。由於看好國內醫葯行業發展,中資企業在海外市場的並購熱情同樣高漲。
據發布的《中國醫葯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不完全統計,2016年,醫葯健康領域並購超過400起,金額超過1800億元。預計今年並購潮仍將持續,各細分領域並購將保持高活躍度。
按照目前趨勢,醫葯行業的並購仍將持續,未來要等到新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醫葯並購才會相對放緩。新的格局形成後,醫葯行業也將隨之重回中高速發展。
總的來說,隨著社會老齡化加劇,醫葯分開改革深入,以及醫葯電商政策松綁,醫葯行業前景仍然可期。在新的市場環境下,醫葯企業要尋求新的銷售途徑,加大與互聯網融合力度,,減少流通環節成本,增加自身利潤。

㈦ 目前中國醫葯行業發展的看法。

我認為醫葯業會有一定的轉變:南方醫葯經濟研究所權威預計:2007年全年醫葯工業總產值(現價)突破6000億元,同比增長15%~16%;葯品銷售收入達27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8%~9%;

2007年醫葯市場將呈現以下特點:外資企業市場份額快速提升;醫葯商業重新洗牌,出現新的業態;第一終端增長放慢,第二、第三終端增長活躍;葯價水平下降;口服中成葯市場成為競爭熱點。

「2007年全國醫葯工業總產值(現價)突破6000億元,同比增長15%~16%;葯品銷售收入達27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8%~9%。」11月7日,SFDA南方醫葯經濟研究所(下稱南方所)所長林建寧在第18屆全國醫葯經濟信息發布會上,對即將到來的2007年中國醫葯經濟發展態勢做了如此描述。

低潮2006

林建寧在對2007年醫葯經濟運行作出預測之前,客觀回顧了2006年的醫葯經濟運行情況,並總結指出:2006年的產業特點是,工業生產和商業銷售增幅下滑,企業效益下降;進出口仍高速增長;虧損面穩定但虧損額加大;醫院終端增幅創近10年新低,零售穩定增長。林建寧在報告中透露,今年1~9月份,全國醫葯工業總產值(現價)完成3861.83億元,同比增長15.90%,累計實現利潤272.21億元,同比增長8.14%,比上年同期增長速度有所減緩,其中化學葯品制劑工業實現利潤76.66億元,同比下降4.08%,中成葯實現利潤65.95億元,同比增長2.00%。

作為產業的晴雨表,上市公司的風吹草動無不反映出整個行業的形勢。「2006年上半年醫葯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4%,這個數字看起來似乎讓人稍稍鬆口氣,但是凈利潤下降23%的現實卻讓我們感到沉重。」林建寧分析說。

2006年上半年全國百強企業前10名、前20名、前50名和前100名銷售收入所佔比例分別為23.04%、29.07%、38.54%和46.86%,增長速度同比分別為4.03%、2.87%、2.38%、2.26%,呈現出排名越靠前增速越快的規律,林建寧分析認為,這種現象說明在目前產業處於低潮期的狀況下,大企業的效益要好於小企業,產業集中度可能進一步提高。

出口和零售的增長是今年醫葯行業的主要亮點。來自中國醫葯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醫葯保健品對外貿易順差額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而對於業界最為關注的終端表現,林建寧用數據告訴與會者,「第一終端增速明顯放緩,第二、第三終端增長強勁。」根據南方所數據,2006年上半年醫院銷售799.8億元,比2005年同期的752.4億元只增長6.30%,而2006年上半年零售市場銷售規模達420億元左右,增幅達到16.67%。

謹慎期待2007 在談到影響2007年醫葯經濟運行的相關因素時,林建寧著重分析了世界市場環境、國內國際宏觀經濟環境、產業政策環境和對外貿易等。

從世界醫葯經濟的運行情況看,林建寧援引的分析數據認為,這兩年全球醫葯市場尤其是北美市場發展速度放慢,預計2006年全球醫葯市場銷售金額為6400億美元,增長速度為6%~7%,2007年為6650億美元,增速為5%~6%。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跨國企業加快實施全球化戰略,其中的一個競爭熱點就是具有強大發展後勁的中國市場。林建寧認為,這對中國醫葯市場產生的影響是,在跨國公司加大對中國投資的同時,外資獨資企業將成為主導,外資企業市場份額上升,同時跨國企業將研發中心也搬到中國,使得專利葯生產和科研本土化的進程加快,這些將促進國內醫葯產業的結構調整。

同時,我國宏觀經濟進入第二輪調整期。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前三季度為141477億元,同比增長10.7%,比上半年回落了0.2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同期增長了0.8個百分點。國民經濟偏快增長的勢頭有所緩解,部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呈現「三落一穩」的新態勢。宏觀經濟的相對穩定,為醫葯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專項整治醫葯購銷領域商業賄賂、整頓和規范葯品市場秩序以及葯品降價政策等因素是影響醫葯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但林建寧強調,這是中國醫葯產業健康發展道路上所必須經歷的陣痛,因此這種制約只是暫時的。

另外,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帶動第三終端增長以及國內企業新一輪的重組加速了行業資源的整合和集中等等因素,在林建寧看來也是促進我國醫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最後,林建寧預測明年的醫葯市場將呈現出以下特點:外資企業市場份額快速提升;醫葯商業重新洗牌,出現新的業態;第一終端增長放慢,第二第三終端增長活躍;葯價水平下降;口服中成葯市場成為競爭熱點。

㈧ 醫葯行業的發展現狀

發展現狀
根據統計,2010 年至 2014 年全球醫葯市場規模由 7,936億美元增長到 9,761 億美元,到 2019 年全球醫葯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12,249億美元,相比於 2014 年增長約 25.50%。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全國衛生總費用已由 2007 年的 11,573.97 億元、2010 年的19,980.39 億元增長到 2014 年的 35,312.40 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 18%。隨著經濟持續發展、人口老齡化加速、人均壽命增加與醫療改革相關措施的出台,未來我國醫葯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全國醫葯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階段。過去十年,我國醫葯工業總產值保持快速增長。根據南方醫葯經濟研究所的統計,我國七大類醫葯工業總產值在「十一五」期間復合增長率達到 23.31%,進入「十二五」後仍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4 年達 25,798 億元,同比增長 15.70%。
目前,我國大概有3000多家制葯企業,但是TOP100就貢獻了60%以上的市場份額,剩下的2900多家企業瓜分其餘的不足40%份額,由此可見我國醫葯市場集中度越來越明顯,按照現在的趨勢以後集中度會愈發明顯。http://www.avicui.com/news-85183.html
從企業集團來看,我國醫院市場銷售額排名前20位的依次為輝瑞、揚子江、阿斯利康、山東齊魯、四環醫葯、上海復星、賽諾菲、江蘇恆瑞、科倫、正大天晴、拜耳、上葯、諾華、羅氏、遠大、默沙東、中國醫葯總公司、石葯、步長制葯以及諾和諾德。TOP20里本土企業已然占據半壁江山。
從葯物品種來看,在我國醫院市場排名前20位的暢銷產品中,外資的產品可以說屈指可數,只有4種,其他的16種均是國內的品種。但是4種外資企業葯品在2016年同比年增長率均有所提升,而本土企業產品增長率則多數呈現下滑趨勢,本土企業在葯品市場銷售方面仍需繼續努力。
IMS在今年3月份公布了一個預測,預測從2016到2020年五年之間中國醫葯市場的整體增速在7%左右,預測根據是2018、2019年將有很多新產品上市,但是2019年之後因為很多產品的一致性評價面臨過期,可能會對於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本土企業都有新的挑戰和格局的變化。
2017年下半年中國醫葯行業發展十大趨勢
1.新版醫保目錄在下半年將正式實施,部分處方葯主流企業銷售將嚴重下滑。
新版醫保目錄在年初的萬眾矚目中落地,按照國家相關部門要求將在下半年正式實施。新版醫保目錄的實施將決定一部分處方葯企業的生死:產品在新醫保目錄里,尚有生存的餘地,醫葯企業可藉此提高自身的軟實力,在提供良好的學術支持和服務支持上狠下功夫;但是如果產品不在新醫保目錄里的葯企,銷售下滑將更嚴重,這些企業要麼把銷售陣地轉移到競爭激烈的院外渠道銷售和OTC渠道銷售、第三終端渠道銷售,要麼企業面臨被淘汰或被收購的境況。
今年的國家醫保目錄與前幾版的國家醫保目錄有很大的差異:其中部分醫葯企業的「大品種」使用范圍的限制擴大了,在醫療機構身份、病種和使用人群上有很多的限制;另外就是產品即使進入了醫保目錄,在有些省份也沒有對應的醫保支付政策的落實。這些限制部分主流處方葯企業的發展影響較大,部分企業的銷售將因此下滑較為嚴重。
2.各省醫保目錄大增補開始,有優質品種資源的中小型葯企將有望彎道超車。
眾所周知,產品優勢是葯企競爭之根本。一個好的主力產品往往決定一個醫葯企業的命運。很多葯企都是靠一兩個拳頭產品一鳴驚人的。隨著各省醫保目錄的大增補,具有明星產品或黃金單品的特別是有優質中成葯的中小型葯企可能迎來春天。
部分中小葯企由於其產品的優勢和獨特性,在激烈的競爭中會脫穎而出,成為醫保目錄增補後的黃金產品。這些入選了醫保目錄的中小葯企會迎來很大的發展機會,在眾多的市場競品中一騎絕塵,這就是優勢品種的魅力所在。這些中小葯企在「春天裡」會一路高歌,有望在「賽車場」上彎道超車。
3.中葯飲片企業遭遇血雨腥風,規模1億以下的企業面臨被出局。
中葯飲片企業,尤其是部分規模較小的中葯飲片企業,由於中葯飲片質量問題頻頻出現,成了飛檢的重災區,導致在上半年的經營已經陷入困境,還有部分企業已經被淘汰出局。從上半年飛檢的情況來看,被收回GMP證書的40多家企業中,中葯飲片企業就佔了近一半。具備強大的資金實力和抗風險能力是中葯飲片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隨著國家和相關部門對中葯飲片監管力度的加大,相關的政策和制度的出台,中葯飲片生產經營企業的難度會不斷加大。對於規模在1億以上、具備相當實力的企業來說,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和設備來提高質量和競爭力是能夠渡過難關的;但對於規模在1億以下的中小型中葯飲片企業來說,缺乏資金實力和競爭力較弱是心頭抹不去的痛。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葯飲片行業銷售收入1922億元,在醫葯工業中的佔比最低,只有6.5%,但保持較高的13.5%的增速,高於醫葯經濟整體增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2017年,因為國家政策的利好,中葯飲片市場容量將高達近4000億。
中葯飲片作為 中醫葯產業的重要支柱之一,亟待進一步規范生產工藝和質量管理規范,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葯飲片市場會一枝獨秀,迎來更加快速的發展。
4.葯店+診所模式日益成熟,並廣受消費者青睞。
隨著國家醫改的深入,處方葯企大量轉入葯店連鎖銷售渠道,葯店裡銷售的處方葯會越來越多。在整個醫葯大環境的深刻影響下,具備葯店+診所經營資質的零售門店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
分級診療快速落地,等級醫院醫療技術費用不斷提高,使得一部分原有醫院患者有病到醫院的習慣正在改變,就近到社區門診或具備診所資質的葯店看病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診所、葯診店看病後憑借診所、葯診店專業醫生的處方到葯店取葯,既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療,又節省了到醫院看病掛號費用和排隊的時間。
隨著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大病到醫院,小病到社區或葯店」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隨著葯店+診所模式的日益成熟,診所醫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和設備的改進,葯店+診所模式正在大面積推廣,相信這種模式在我國會有較大的作為,中國版的「梅奧診所」將有望出現。
5.有資源力的醫葯企業快速拓展新的銷售模型,處方葯、OTC、第三終端、KA、院外、大健康事業部「六駕馬車」並駕齊驅的局面將開始出現。
之前葯企的銷售模型相對比較單一,要麼是處方銷售、要麼是OTC銷售、要麼是第三終端銷售。但隨著醫葯環境變得日益復雜,只憑借幾種銷售模型已經很難再「玩轉」中國的醫葯市場。
部分有資源力的醫葯企業和有眼光的醫葯企業家憑借自身的優勢在大力拓展之前未曾嘗試的銷售模型,在這里我們稱之為「新的銷售模型」。「新的銷售模型」包括第三終端、KA、院外銷售、大健康等,在每個銷售模型中都有成功的典範。有資源力的醫葯企業需要認真研究成功案例,充分結合自身的優勢「取長補短」,定會在目前嚴峻的 醫葯市場獨辟蹊徑,有一番新的作為。比如國內某知名醫葯 企業,在原先的控銷領域做到了全國的前3甲,其公司老闆高瞻遠矚,在國家大力倡導大健康產業的背景下,率先成立了大健康事業部。短短的幾年內,其大健康事業部的銷量和規模已經遠超原有第三終端控銷模式的規模,成為企業的又一核心利潤增長點。
6.連鎖葯店上市熱潮湧現,大中型連鎖葯店競相上市帶來連鎖葯店新一輪的跑馬圈地。
已經上市的連鎖葯店如老百姓、益豐和一心堂等在省外的開店和並購依然在加速。從最新的變化來看,它們在並購方面都有所減緩,逐步轉為以自建門店為主。究其原因,收購固然相對於自建門店較快,但收購質量的穩定性和收購之後的不確定性也很多。相對而言,自建門店質量的穩定性和收購之後的不確定性問題會少些。
廣東的區域龍頭大森林連鎖、山東的區域龍頭漱玉平民已經進入上市倒計時;其他一些知名醫葯連鎖如眾友康連鎖、燕喜堂連鎖也正在厲兵秣馬謀劃上市並加快開店和並購的速度,以期在不遠的將來能在主板上市。中原某知名醫葯連鎖今年的新開店目標是1000家,平均每天3家的速度在高速擴張。其目標是用3-5年走向資本市場,實行新的跨越式增長。
7.大中型醫葯企業兼並的對象不再是高大上的醫葯企業,而是有品牌醫保和品牌OTC品種的中小型醫葯企業。
優勢大中型醫葯企業兼並的速度依然在加快,但眼光變得越來越挑剔。外表高大上的、待被收購醫葯企業往往表面光鮮,不良資產率較高,被兼並後也會問題重重。而有品牌醫保和品牌OTC品種的中小型企業因為其品牌知名度和產品知名度,在有意被收購時會被優勢大中型企業所青睞。產品的品牌度和知名度不是一時形成的,而是要經歷過漫長的歷程。產品經過了長期的使用已經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了品牌力,品牌力就是競爭力,具有了完備的競爭力就具備了很強的盈利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大中企業把目光瞄向這些企業是非常有眼光和具有前瞻性的。
8.行業政策的多變導致大型醫葯企業的戰略目標變得迷茫,大型醫葯企業高管紛紛離隊。
行業的不確定性導致了人員的不確定性,也導致部分大型醫葯企業高管紛紛離隊。這是一個以考核結果論英雄的時代。葯企高管是葯企的靈魂人物,他們的到來或離去,對葯企短期戰略或長期戰略的形成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很多時候會是致命性的。新的高管入職又會帶來新的戰略和新的文化進來,增加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在目前行業大環境不好的今天,對企業來說無疑雪上加霜。
保持相對穩定的高管團隊是很多迷茫中的醫葯企業需要堅持的一個基本原則,因為高管對一個公司的發展非常重要,他剛熟悉情況又離開企業的危害尤其巨大。只有高層穩定了,戰略才能穩定,企業發展才能夠具有可持續性,企業才能致力於長期發展。縱觀歷史,世界500強中凡是做到基業長青的企業,其核心高管都是具備非常人格魅力並長期服務於該公司並與公司一起發展的人。
9.醫葯企業基層醫療事業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銷售管理與服務上來。
國家在大力倡導基層醫療,大病、疑難雜症到 醫院,小病到基層醫療機構、 葯店。並在基層醫療建設和新農合等方面進行了大力的投入。作為專為基層醫療服務的廣大醫葯企業,他們的工作重心不再是僅僅賣產品,而是將工作重心轉移到銷售管理和服務上來。
以前這些醫葯企業通過認真研究消費者和產品,在基層醫療市場確實分得了一杯羹。但隨著國家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基層醫療機構的需求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首先他們需要學習新的知識以滿足消費者日益提高的需求;其次,國家大面積叫停輸液,基層醫療機構需要新的可替代輸液的技能和方法去實現醫德、盈利雙豐收。最後,他們對醫葯企業人員素質和銷售管理服務等綜合能力有了新的要求。
針對基層醫療機構出現的這些新的需求,作為葯企基層醫療事業部,必須順勢而為,要充分了解並滿足基層醫療機構的需求,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更好地為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專業的服務。
10.第三終端綠色療法越來越火熱,品牌企業開始脫穎而出。
第三終端診所和葯店在國家基層醫療改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大規模禁止輸液的同時,第三終端診所和葯店已經找到了可以完全取代輸液的綠色療法。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對醫葯行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