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全生產事故對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首先會引發民眾的不安,對公共安全的不信任,公共安全缺乏安全保障。人們或許會尋求其他相對安全的交通工具作替代品。這樣會增加環境污染或者交通擁擠。
其次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給受害者本人和家庭造成重大損害,給經濟社會發展造成惡力影響,嚴重干擾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正常工作秩序。
減少公共安全事件危害:
面對公共安全事件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公眾應對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綜合素質。社會公眾既是突發事件的承受者,也是防範和處置突發事件的參與者。
危機意識、面對突發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所掌握的應急救災知識和自救互救技能,是公眾應對公共安全突發事件所應具備的綜合素質。
防範公共安全事件:各地區各部門要建立健全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制。
各級政府要把加強應急管理擺在重要位置,把人力、財力、物力等公共資源更多地用於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嚴格安全生產行政許可制度,落實各級領導安全生產責任制。
(1)安全生產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擴展閱讀:
公共安全包含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公眾出行規律安全、避難者行為安全,人員疏散的場地安全、建築安全、城市生命線安全,惡意和非惡意的人身安全和人員疏散等。
公共安全事件包括:
一、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
二、事故災難:主要包括工礦商貿等企業的各類安全事故,交通運輸事故,公共設施和設備事故,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等。
三、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職業危害,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會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襲擊事件,經濟安全事件和涉外突發事件等。
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一般分為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
Ⅱ 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速度有正向關系 對嗎
可以分開講啊,現在講安全生產對國民經濟,促進經濟發展,安全有效地生產可以減少事故的內發生,提高生產容效率,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安全生產可以減少成本,如人力物力。安全生產可以促進社會發展,是社會進入有序的、有效地發展狀況
Ⅲ 為什麼說安全生產對企業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1、發來生安全事故,企業要出自醫療、陪護、賠付等費用,這些都是上稅後老闆的純利潤中出。
2、發生安全事故,員工不能上班,影響產量,影響交貨,團隊要受影響,企業要完成原來的任務,必然付出加班費用或不能按時交貨,承擔客戶不能准時交貨的索賠。
3、團隊士氣受影響,在發生安全事故的工序或地方,員工工作有顧慮。
4、必須堅持嚴格管理的原則,實際上嚴格管理是對員工最大的關愛。
5、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平時各級人員認真灌輸、認真檢查,堅持對違章進行處罰和整改。
Ⅳ 安全生產的經濟意義
安全生產沒有經濟意義 成本增加了
有意義的說法是書上的
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才是重點 就像環境污染於經濟發展
Ⅳ 如何處理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的關系
給你一個,供參考
安全管理是企業經濟效益的保障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如果把企業的經濟效益比作是「九層之台」,那麼有效的安全管理就是這九層之台的最關鍵的「累土」。沒有正確安全管理觀和經濟效益觀,企業的經濟效益就失去了根基,企業的健康發展就會受阻,良好的安全環境是企業發展根本基石。
(一)、良好的經濟效益乃生存之本,有效的安全管理是效益之根。
安全管理與經濟效益相對統一的整體,相輔相成,互為條件又互為目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是獲得經濟效益的前提和保障,良好的經濟效益離不開嚴密有效的安全管理。只有嚴密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證正常的生產秩序;只有嚴密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吸引和留下大批人才,中國生物醫學科學院風濕骨病專科醫院;只有大批人才的成長與發展,才能使企業的經濟效益不斷增強;只有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了,才可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安全防範和教育。
(二)、安全管理的潛在效益。
安全管理不會立桿見影,往往初期看不見、摸不著,安全管理的效益貫穿於整個生產的全過程或結果之中。我們知道,安全管理工作具有正反效益的雙面性,安全狀態下就是潛在的正效益,不安全狀態(或事故狀態)下就是負效益,安全狀態下的正效益表現不突出,往往被人們所忽略,一旦不安全狀態出現時,經濟損失和影響巨大,負效益的表現就非常明顯。正效益的獲得來自於有效的安全投入和務實靈活的工作作風,來自於對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缺陷的分析經常化和制度化,來自於科學到位的安全教育培訓,來自於與時俱進的人防、技防措施以及不斷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有確保企業的經營、生產平安,企業的效益才能得到保障,否則,企業效益就會大打折扣甚至虧損、破產。
(三)、正確處理安全管理與經濟效益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的關系。
安全管理與經濟效益既象是利矛和堅盾,相互矛盾,又象人們的左右兩手,缺一不可。企業的責任是確保資產的最快最大地增值,同時,通過企業資產的增值為企業的員工提供成長的平台和保護員工切身利益。正確處理好安全與效益的關系,就能使企業健康的發展,安全與效益不是熊和魚掌不可兼得,中國生物醫學科學院風濕骨病專科醫院,一個沒有安全生產秩序和環境的企業,一定是一個沒有希望的企業,安全管理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就象是走鋼絲,必須要不偏不倚,互為依存,以科學的安全管理理念,相互促進,最大限度地保障企業人、財、物安全,杜絕和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確保企業經營生產穩定安全。
Ⅵ 安全生產工作的社會地位和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中央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的持續過程。正視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是各級黨組織及政府各職能部門的重要任務。六中全會《決定》指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完善安全生產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實責任,嚴格管理,強化監督,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我們要深刻領會黨中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這一重大突破,把搞好安全生產工作提到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來分析。
一、安全生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內涵十分豐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人自身的和諧。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人的個性和諧是社會和諧發展的根本前提,同時,人的個體和諧又是自然與社會的產物。所以,從根本上說,人自身的和諧,就是要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自身的和諧,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正確地處理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會、融入集體。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必備前提和條件。但自然界向人類提供的資源是不可再生的,人類需求的增長與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類資源必須相適應。我們在追求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人與自然不和諧的現象,生態環境的破壞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因此,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之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這是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關系後作出的理性抉擇。三是人與人及人與社會的和諧。這既包括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也包括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利之所在,天下趨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質上是一種利益關系。所以,妥善協調和正確處理人們之間的各種利益關系,是實現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的關鍵。同時,人與人之間關系是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具體體現。人是社會的主體,各種社會關系是人與人在其社會實踐過程中發生和建立起來的。但是,社會關系一旦被建立起來並被固定化、制度化,就會規范和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總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而人和社會的和諧發展也就成為人們追求的理想和目標。四是國家內部系統諸要素的和諧。國家是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等許多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要素的有機整體。和諧社會必須是經濟、政治、文化等各要素之間和諧、協調發展的社會。首先是經濟關系、政治關系和思想關系之間的和諧,即要通過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政治和觀念的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要求和需要,實現全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思想的協調發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進步。其次是國內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之間的和諧,也屬於國家內部系統諸要素之間和諧的范疇。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是一個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是各方面利益關系不斷得到有效協調的社會,是社會管理體制和社會服務網路不斷創新和健全的社會,是穩定有序、安定團結、各種矛盾得到妥善處理的社會。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明確指出的,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搞好和確保安全生產,就是實現了人身的和諧,實現了人和自然的和諧,實現了人與人及人與社會和諧,實現了國家內部系統諸要素的和諧。
二、和諧社會建設,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
目前,我國安全生產工作正處在初級階段,安全生產形勢嚴峻,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安全生產工作,近幾年來,就加強安全生產和防範事故發生,保持社會穩定,從國家、省、市、縣一級政府全面建立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下發了一系列的重要文件,嚴肅查處了近期發生的多起重特大事故,出台了加強安全生產的重大政策,加大了安全生產的財政投入,修改了一批安全生產的管理標准,全社會形成了從未有過的人人講安全、事事落實安全責任的濃厚氛圍。但是,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我們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
一是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要求職業安全衛生一體化。這一大趨勢給我國迅速改變安全衛生狀況提出了挑戰。世界貿易組織認為:各國勞動安全衛生水平的差異使發達國家在成本價格和貿易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要把人權、環境保護和勞動條件納入國際貿易范疇,將勞動者權益和安全衛生狀況與經濟問題掛鉤。我們必須適應這一要求。
二是我國整個經濟運行及調節機制的轉變,客觀上會動搖建國以來的職業安全衛生體系。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我國現有的宏觀經濟調控手段,有些會逐步失效。有些會發生「變異」。政府將面臨兩個「讓位」:以政府調控為主,讓位給市場調節為主;以政府投資為主,讓位給社會、民間投資為主。因此,政府機構將會作較大的改革,政府職能將重新調整,這將對整個職業安全衛生事業的管理帶來很大沖擊。
三是中國就業市場的供求失衡狀況將在一段時間內導致勞動力素質(安全素質)的降低。隨著加入世貿組織及國內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農村富餘勞動力大量、持續湧向城市。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勞動力在數量上供大於求,在質量上求大於供的狀況難以改變。勞動力素質在一定時期內有下降的趨勢。用人單位在選擇勞動力時,會出現只講成本、忽視安全素質的傾向,從業職工整體的安全素質將會降低,「三違」現象將會增多,事故數量將會上升。
四是我國企業面臨著巨大沖擊與挑戰,使得企業安全管理將進入較為困難的時期。目前不少地方國有企業困難重重,影響安全的老舊設備改造缺乏資金,歷史和社會包袱十分沉重,企業步履艱難。大量涌現的民營中小企業安全監督保證體系尚未健全,忽視職工安全操作技能及安全教育的現象比比皆是,安全投入普遍不足,民營中小企業和從事「三來一補」外資企業成為安全事故的多發「產地」,勞務工、農民工成為傷亡的主體。
五是中國經濟將出現重要轉機;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對外貿易增長強勁,國內市場活躍,金融運行平穩,國際收支狀況良好,整個經濟正沿著良性循環的軌道前進,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等等,這是令人振奮的,但隨之而來的企業安全、公共安全的任務將十分繁重。世界經濟發展史表明:在資本原始積累和工業化發展初期,事故與經濟發展往往會成正比例增長。
三、搞好安全生產,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目前,我們面臨的安全生產矛盾十分復雜。一個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一旦達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這個國家就有可能進入黃金發展期,但也是安全生產矛盾的凸顯期。我們要勇敢地面對這些矛盾,以對人民負責的態度認真地處理好這些矛盾,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們必須把對安全問題的認識由宿命論、經驗論上升到系統論、本質論階段,對安全的管理也由盲目到理智、由被動到主動、由經驗到科學。必須運用安全科學的理念,運用科學管理方法,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認真把握安全事故發生的規律,正確處理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關系。在安全管理的內容、特點、手段、方法上實施「創新性」的舉措:改變安全管理與企業經營管理脫節;改變側重追究人的操作責任,深入研究人機事故致因中的辯證關系;改變被動的事故管理,把事故後追查處理轉變到事前安全評估與控制;改變靜態安全管理為動態安全生產決策的管理方式,增強系統管理和綜合管理,強調充分應用安全科學技術和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本質安全程度。
在此指導思想下,我們應確定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安全生產管理的新思路:堅持「關口前移」,強化政府對安全生產預防性的綜合管理職能;強調人、機器、環境的有機統一;加強安全生產的法制建設;推行職業安全衛生標准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全社會的重大事故隱患評估、事故應急救援的指揮、協調和處理系統;強化培訓、宣傳教育體系。否則,我們的安全生產管理只會停留在經驗式、被動式、救火式和亡羊補牢的境地。
——盡快完善體制。目前安全管理多頭分散、綜合監管缺乏法規依據,管理體制是眼前首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體制必須符合中國國情,並與國際接軌,使安全管理由混沌到有序,由分散到集中,由盲目到規范,形成主體明確,職能清晰,監察有力的新體制。
——盡快完善制度。必須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適合我國國情的、科學的安全法律、法規和框架。逐步完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市場准入、監管和淘汰機制,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堅決依法規范、依法監管,把安全生產和監管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
——盡快完善體系。質量標准體系、環境管理標准體系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三位一體是今後企業存在和發展,並走向世界的基本條件。我國應盡快推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新體系,盡快修改已經明顯不適應經濟發展的各行業安全管理標准,大力宣傳,培養人員,盡快試點,嚴格認證。使得具備條件的企業與國際接軌,不具備條件的企業,盡快創造條件,縮小差距。使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逐步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
——盡快完善機制。要盡快實行適應新形勢發展的安全生產新機制。要將目標考核、獎、懲、責任追究等機制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安全管理要根據企業、行業、地區、季節、人員等的特點,確定新思路、研究新辦法、推行新機制。
——創建安全文化。以人為本是創建安全文化的全部內涵。安全生產管理首先要求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自身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實現人的價值、保護人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為宗旨。變「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使「我要安全」的意識深入到每個人心中,充分體現「我要安全」的自覺性、主動性,逐步使每個人時時、處處、事事都把安全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做到人人都能「自主管理」,「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不被別人傷害」。在社會和企業內創造一個充分體現「安全第一」的思想氛圍,形成一個互相監督,互相制約,互相指導的安全管理體系和環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長期的戰略任務,搞好安全生產工作是這一重大任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我們做好安全生產管理工作的基本指導思想,適應新形勢,研究新問題,創新管理模式和方法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任務是光榮而艱巨的,只有認真學習貫徹好六中全會的決定,扎扎實實地開展工作,才能完成好這一歷史使命。
Ⅶ 安全生產對於企業的重要性
安全生產是企業應當放在首位的重要因素。員工是企業之本,員工的安全是員工能夠能齊心協力凝聚力量,轉化成生產力為企業帶來利潤的第一前提。安全生產不僅涉及到自己員工,還包括對整個社會的職責,所以企業能否在社會中健康的生存發展,就取決於企業能否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切實的消除生產中可能的各種隱患,形成自己的一套控制措施來做到安全,環保。
因為安全是人類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的生命與健康的基本保證,一切生活、生產活動都源於生命的存在。如果人失去了生命,生存就無從談起,生活也就失去了意義。如果人因為事故而殘疾,因為職業危害而身患職業病,他(她)的生活質量肯定就會大大的降低。
安全生產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這是我們在生產經營中貫徹的一個重要理念。企業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個細胞,只有抓好自身安全生產、保一方平安,才能促進社會大環境的穩定,進而也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安全生產是指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了避免造成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的事故而採取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控制措施,使生產過程在符合規定的條件下進行,以保證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與健康,設備和設施免受損壞,環境免遭破壞,保證生產經營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相關活動。
「安全生產」這個概念,一般意義上講,是指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通過人、機、物料、環境、方法的和諧運作,使生產過程中潛在的各種事故風險和傷害因素始終處於有效控制狀態,切實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就是說,為了使勞動過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質條件和工作秩序下進行的,防止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等生產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險有害因素,保障勞動者的安全健康和設備設施免受損壞、環境的免受破壞的一切行為。
安全生產是安全與生產的統一,其宗旨是安全促進生產,生產必須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勞動條件,可以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減少職工傷亡,可以減少勞動力的損失;
Ⅷ 安全生產工作如何促進經濟發展
國務院關於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促進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意見
國發 〔2011〕 40 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事關黨和政府形象和聲譽。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安全發展,促進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重大意義
(一)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是對安全生產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多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大力推進安全發展,全國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明顯成效。「十一五」期間,事故總量和重特大事故大幅度下降,全國各類事故死亡人數年均減少約1萬人,反映安全生產狀況的各項指標顯著改善,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實踐表明,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是對新時期安全生產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和准確把握,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必然選擇。
(二)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是解決安全生產問題的根本途徑。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進程中,處於生產安全事故易發多發的高峰期,安全基礎仍然比較薄弱,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屢禁不止,安全責任不落實、防範和監督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在一些地方和企業還比較突出。安全生產工作既要解決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性和區域性問題,又要應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根本出路在於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要把這一重要思想和理念落實到生產經營建設的每一個環節,使之成為衡量各行業領域、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基本標准,自覺做到不安全不生產,實現安全與發展的有機統一。
(三)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全社會對安全生產的期待不斷提高,廣大從業人員「體面勞動」意識不斷增強,對加強安全監管監察、改善作業環境、保障職業安全健康權益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必須始終把安全生產擺在經濟社會發展重中之重的位置,自覺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把安全真正作為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使經濟社會發展切實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勞動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切實保障的基礎之上,確保人民群眾平安幸福地享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
二、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四)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實施安全發展戰略,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自覺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堅持速度、質量、效益與安全的有機統一,以強化和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為重點,以事故預防為主攻方向,以規范生產為保障,以科技進步為支撐,認真落實安全生產各項措施,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促進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同步協調發展。
(五)基本原則。——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正確處理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發展、與速度質量效益的關系,堅持把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促進區域、行業領域的科學、安全、可持續發展。——依法治安,綜合治理。健全完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制度標准體系,嚴格安全生產執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行為,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推動安全生產工作規范、有序、高效開展。——突出預防,落實責任。加大安全投入,嚴格安全准入,深化隱患排查治理,築牢安全生產基礎,全面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政府及部門監管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依靠科技,創新管理。加快安全科技研發應用,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培養,創新安全管理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不斷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
三、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法制建設
(六)健全完善安全生產法律制度體系。加快推進安全生產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制定工作。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要求,制定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大型橋梁隧道、超高層建築、城市軌道交通和地下管網等建設、運行、管理方面的安全法規規章。根據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需要,抓緊修訂完善國家和行業安全技術標准,盡快健全覆蓋各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標准體系。進一步建立完善安全生產激勵約束、督促檢查、行政問責、區域聯動等制度,形成規范有力的制度保障體系。
(七)加大安全生產普法執法力度。加強安全生產法制教育,普及安全生產法律知識,提高全民安全法制意識,增強依法生產經營建設的自覺性。加強安全生產日常執法、重點執法和跟蹤執法,強化相關部門及與司法機關的聯合執法,確保執法實效。繼續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切實落實停產整頓、關閉取締、嚴格問責的懲治措施。強化地方人民政府特別是縣鄉級人民政府責任,對打擊非法生產不力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八)依法嚴肅查處各類事故。嚴格按照「科學嚴謹、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原則,認真調查處理每一起事故,查明原因,依法嚴肅追究事故單位和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嚴厲查處事故背後的腐敗行為,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進展和處理結果。認真落實事故查處分級掛牌督辦、跟蹤督辦、警示通報、誡勉約談和現場分析制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訓,查找安全漏洞,完善相關管理措施,切實改進安全生產工作。
四、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
(九)認真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企業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與技術標准,依法依規加強安全生產,加大安全投入,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加強班組安全建設,保持安全設備設施完好有效。企業主要負責人、實際控制人要切實承擔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帶頭執行現場帶班制度,加強現場安全管理。強化企業技術負責人技術決策和指揮權,注重發揮注冊安全工程師對企業安全狀況診斷、評估、整改方面的作用。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一律經嚴格考核、持證上崗。企業用工要嚴格依照勞動合同法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職工必須全部經培訓合格後上崗。
(十)強化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監管責任。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把安全生產作為衡量地方經濟發展、社會管理、文明建設成效的重要指標,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職責,對轄區內各類企業包括中央、省屬企業實施嚴格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和管理。嚴格落實地方行政首長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建立健全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制度。省、市、縣級政府主要負責人要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工作,組織解決安全生產重點難點問題。
(十一)切實履行部門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職責。健全完善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與行業監管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強化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對安全生產的綜合監管,全面落實行業主管部門的專業監管、行業管理和指導職責。相關部門、境內投資主體和派出企業要切實加強對境外中資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和管理。要不斷探索創新與經濟運行、社會管理相適應的安全監管模式,建立健全與企業信譽、項目核准、用地審批、證券融資、銀行貸款等方面相掛鉤的安全生產約束機制。
五、著力強化安全生產基礎
(十二)嚴格安全生產准入條件。要認真執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和產業政策,嚴格技術和安全質量標准,嚴把行業安全准入關。強化建設項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產條件作為高危行業建設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未通過安全評估的不準立項;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要依法取締。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和使用)制度。制定和實施高危行業從業人員資格標准。加強對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管理,實行嚴格的資格認證制度,確保其評價、檢測結果的專業性和客觀性。
(十三)加強安全生產風險監控管理。充分運用科技和信息手段,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強化監測監控、預報預警,及時發現和消除安全隱患。企業要定期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分析,重大隱患要及時報安全監管監察和行業主管部門備案。各級政府要對重大隱患實行掛牌督辦,確保監控、整改、防範等措施落實到位。各地區要建立重大危險源管理檔案,實施動態全程監控。
(十四)推進安全生產標准化建設。在工礦商貿和交通運輸行業領域普遍開展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建設,對在規定期限內未實現達標的企業,要依據有關規定暫扣其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責令停產整頓;對整改逾期仍未達標的,要依法予以關閉。加強安全標准化分級考核評價,將評價結果向銀行、證券、保險、擔保等主管部門通報,作為企業信用評級的重要參考依據。
(十五)加強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要嚴格執行職業病防治法,認真實施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深入落實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切實抓好煤(矽)塵、熱害、高毒物質等職業危害防範治理。對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嚴格的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未提交預評價報告或預評價報告未經審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設;對職業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業,要依法責令其整改,情節嚴重的要依法予以關閉。切實做好職業病診斷、鑒定和治療,保障職工安全健康權益。
六、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
(十六)深入推進煤礦瓦斯防治和整合技改。加快建設「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完善落實瓦斯抽采利用扶持政策,推進瓦斯防治技術創新。嚴格控制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建設項目審批。建立完善煤礦瓦斯防治能力評估制度,對不具備防治能力的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要嚴格按規定停產整改、重組或依法關閉。繼續運用中央預算內投資扶持煤礦安全技術改造,支持煤礦整頓關閉和兼並重組。加強對整合技改煤礦的安全管理,加快推進煤礦井下安全避險系統建設和小煤礦機械化改造。
(十七)加大交通運輸安全綜合治理力度。加強道路長途客運安全管理,修訂完善長途客運車輛安全技術標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運營車型。強化交通運輸企業安全主體責任,禁止客運車輛掛靠運營,禁止非法改裝車輛從事旅客運輸。嚴格長途客運、危險品車輛駕駛人資格准入,研究建立長途客車駕駛人強制休息制度,持續嚴厲整治超載、超限、超速、酒後駕駛、高速公路違規停車等違法行為。加強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管,嚴格按規定強制安裝具有行駛記錄功能的衛星定位裝置並實行聯網聯控。提高道路建設質量,完善安全防護設施,加強橋梁、隧道、碼頭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加強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安全管理。繼續強化民航、農村和山區交通、水上交通的安全監管,特別要抓緊完善校車安全法規和標准,依法強化校車安全監管。
(十八)嚴格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全面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現狀普查評估,建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科學規劃化工園區,優化化工企業布局,嚴格控制城鎮涉及危險化學品的建設項目。各地區要積極研究制定鼓勵支持政策,加快城區高風險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搬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開展地下危險化學品輸送管道設施安全整治,加強和規范城鎮地面開挖作業管理。繼續推進化工裝置自動控制系統改造。切實加強煙花爆竹和民用爆炸物品的安全監管,深入開展「三超一改」(超范圍、超定員、超葯量和擅自改變工房用途)和禮花彈等高危產品專項治理。
(十九)深化非煤礦山安全整治。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常態化管理機制,制定實施非煤礦山主要礦種最小開采規模和最低服務年限標准。研究制定充填開采標准和規定。積極推行尾礦庫一次性築壩、在線監測技術,搞好尾礦綜合利用。全面加強礦井安全避險系統建設,組織實施非煤礦山采空區監測監控等科技示範工程。加強陸地和海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採的安全管理,重點防範井噴失控、硫化氫中毒、海上溢油等事故。
(二十)加強建築施工安全生產管理。按照「誰發證、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落實建築工程招投標、資質審批、施工許可、現場作業等各環節安全監管責任。強化建築工程參建各方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密排查治理起重機、吊罐、腳手架等設施設備安全隱患。建立建築工程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健全施工企業和從業人員安全信用體系,完善失信懲戒制度。建立完善鐵路、公路、水利、核電等重點工程項目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嚴厲打擊超越資質范圍承攬工程、違法分包轉包工程等不法行為。
(二十一)加強消防、冶金等其他行業領域的安全監管。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消防規劃納入當地城鄉規劃,切實加強公共消防設施建設。大力實施社會消防安全「防火牆」工程,落實建設項目消防安全設計審核、驗收和備案抽查制度,嚴禁使用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裝修裝飾材料和建築外保溫材料。嚴格落實人員密集場所、大型集會活動等安全責任制,嚴防擁擠踩踏事故。加強冶金、有色等其他工貿行業企業安全專項治理,嚴格執行壓力容器、電梯、游樂設施等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加強電力、農機和漁船安全管理。
七、大力加強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二十二)持續加大安全生產投入。探索建立中央、地方、企業和社會共同承擔的安全生產長效投入機制,加大對貧困地區和高危行業領域傾斜。完善有利於安全生產的財政、稅收、信貸政策,強化政府投資對安全生產投入的引導和帶動作用。企業在年度財務預算中必須確定必要的安全投入,提足用好安全生產費用。完善落實工傷保險制度,積極穩妥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發揮保險機制的預防和促進作用。
(二十三)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整合安全科技優勢資源,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安全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推進安全生產關鍵技術及裝備的研發,在事故預防預警、防治控制、搶險處置等方面盡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積極推廣應用安全性能可靠、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企業必須加快國家規定的各項安全系統和裝備建設,提高生產安全防護水平。加強安全生產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信息科技支撐服務體系。
(二十四)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加大高危行業企業重組力度,進一步整合浪費資源、安全保障低的落後產能,加快淘汰不符合安全標准、職業危害嚴重、危及安全生產的落後技術、工藝和裝備。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制定相關政策,遏制安全水平低、保障能力差的項目的建設和延續。對存在落後技術設備、構成重大安全隱患的企業,要予以公布,責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關閉。把安全產業納入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產業,積極發展安全裝備融資租賃業務,促進企業加快提升安全裝備水平。
(二十五)加強安全人才和監管監察隊伍建設。加強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建設,辦好安全工程類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重點培養中高級安全工程與管理人才。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學校進一步落實完善校企合作辦學、對口單招、訂單式培養等政策,加快培養高危行業專業人才和生產一線急需技能型人才。加快建設專業化的安全監管監察隊伍,建立以崗位職責為基礎的能力評價體系,加強在崗人員業務培訓。進一步充實基層監管力量,改善監管監察裝備和條件,創新安全監管監察機制,切實做到嚴格、公正、廉潔、文明執法。
八、建設更加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
(二十六)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和基地建設。抓緊7個國家級、14個區域性礦山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加快推進重點行業領域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結合實際,整合應急資源,依託大型企業、公安消防等救援力量,加強本地區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建立緊急醫學救援體系,提升事故醫療救治能力。建立救援隊伍社會化服務補償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應急救援。
(二十七)完善應急救援機制和基礎條件。健全省、市、縣及中央企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體系,加快建設應急平台,完善應急救援協調聯動機制。建立健全自然災害預報預警聯合處置機制,加強安監、氣象、地震、海洋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嚴防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建立完善企業安全生產動態監控及預警預報體系。加強應急救援裝備建設,強化應急物資和緊急運輸能力儲備,提高應急處置效率。
(二十八)加強預案管理和應急演練。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體系,加強動態修訂完善。落實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預案報備制度,加強企業預案與政府相關應急預案的銜接。定期開展應急預案演練,切實提高事故救援實戰能力。企業生產現場帶班人員、班組長和調度人員在遇到險情時,要按照預案規定,立即組織停產撤人。
九、積極推進安全文化建設
(二十九)加強安全知識普及和技能培訓。加強安全教育基地建設,充分利用電視、互聯網、報紙、廣播等多種形式和手段普及安全常識,增強全社會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思想意識。在中小學廣泛普及安全基礎教育,加強防災避險演練。全面開展安全生產、應急避險和職業健康知識進企業、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努力提升全民安全素質。大力開展企業全員安全培訓,重點強化高危行業和中小企業一線員工安全培訓。完善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化過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訓機制。建立完善安全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大型企業要建立健全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加強地方政府安全生產分管領導幹部的安全培訓,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十)推動安全文化發展繁榮。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和市場機制,培育發展安全文化產業,打造安全文化精品,促進安全文化市場繁榮。加強安全公益宣傳,大力倡導「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安全文化。建設安全文化主題公園、主題街道和安全社區,創建若干安全文化示範企業和安全發展示範城市。推進安全文化理論和建設手段創新,構建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安全文化建設水平,切實發揮其對安全生產工作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
(三十一)健全完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各地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全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形成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合力。要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的指導協調作用,落實各成員單位工作責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依法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職業健康監管體系,安全生產任務較重的鄉鎮要加強安全監管力量建設,確保事有人做、責有人負。
(三十二)加強安全生產績效考核。把安全生產考核控制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加大各級領導幹部政績業績考核中安全生產的權重和考核力度。把安全生產工作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黨風廉政建設、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體系之中。制定完善安全生產獎懲制度,對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要以適當形式予以表揚和獎勵,對違法違規、失職瀆職的,依法嚴格追究責任。
(三十三)發揮社會公眾的參與監督作用。推進安全生產政務公開,健全行政許可網上申請、受理、審批制度。落實安全生產新聞發布制度和救援工作報道機制,完善隱患、事故舉報獎勵制度,加強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支持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動員廣大職工開展群眾性安全生產監督和隱患排查,落實職工崗位安全責任,推進群防群治。
國務院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Ⅸ 淺談如何理解安全生產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我們常說「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不錯,「安全生產」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經濟效益」比作水,稍有不慎經濟效益就會流失的話,「安全生產」就是盛水的容器,事故就是桶底的漏洞,如果桶底有了漏洞,再好的效益也會點滴不剩。
首先,如果一個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做不好,它就不可能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其一,職工思想不穩定,正常的生產無法進行。可以想像,一個單位天天有苦主又哭又鬧,招來許多人圍觀,整日亂的象一鍋粥,職工還能安心工作嗎?正常的生產秩序還能維持嗎?正常的生產都不能進行,還能產生經濟效益嗎?其二,領導也不能安心工作。不管哪方面出了事故,領導都要出面解決,領導整日忙著處理事故,被苦主鬧的焦頭爛額,又那有時間管理生產呢?職工不能安心工作,領導又無暇顧及生產,單位是不可能創造出良好經濟效益的。這就好比是用一個一升的容器去盛二升水一樣,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一個道理。
其次,如果做不到安全生產,不僅僅是現在不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還可能把以前的積累全部消耗掉。因為如果發生了事故,經濟損失的可變因素非常多,我們很難准確的判斷出它的最終耗費。眾所周知,我們單位的積累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如果出了事故,可以說錢就會象流水一樣往外淌,不花不行。甚至是一個無底洞,要想填滿決非易事。本來單位就不寬余,如果再因為安全方面出了問題花費了很多,對單位來說好比是雪上加霜,更加難以維繼。這就好比用來積累效益的水桶掉了底,不僅是現在的效益,就是以前的積累也會流失。
其實,在安全生產這方面我們有慘痛的教訓,痛定思痛,我們更應該把安全生產作為頭等大事來抓。把安全生產作為頭等大事,不是說成立一個領導組、多開幾次會、宣讀幾份文件就算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好了,而是要我們全體職工對安全生產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給予糾正;而是要我們發現不安全行為時能夠不為情為臉,及時給予制止;而是要我們把主要精力用在認真「落實」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制度上,用在獎懲制度的兌現上,把事故發生率降到最低,也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才有可能不斷增加積累。也就是說,我們只有把容器做大,把方方面面的漏洞全部彌補嚴,我們的效益才不會流失,我們的日子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