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建國前後歷程
從我國建國到現在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的地區經濟的發展可以說經歷了三個階回段。第一個階段即從建答國初到1978年的改革開放,這段時期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平衡時期;第二個階段是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到1999年,這個階段是我國重點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從1999年到現在,國家先後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快發展中部地區」等戰略措施,這個階段是我們各地區協調發展的時期。
B. 建國以來中國的發展歷程
從我國建國到現在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的地區經濟的發展可以說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即從建國初到1978年的改革開放,這段時期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平衡時期;
第二個階段是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到1999年,這個階段是我國重點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的時期;
第三個階段是從1999年到現在,國家先後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快發展中部地區」等戰略措施,這個階段是我們各地區協調發展的時期。
(2)建國後江西經濟發展的基本歷程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初期,當家作主的人民熱情高漲,各條戰線都出現加快發展的勢頭。但由於對當前形勢缺乏理性認識,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一股在良好願望驅動下的「大躍進」風潮悄然興起。
一九五八年五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後,大躍進運動全面展開,以高指標、高速度、浮誇風、共產風為主要標志的左傾錯誤泛濫。
人民公社是大躍進運動高潮下的產物,其宗旨是「一大二公」,即將原來的小型合作社合並成為數千甚至上萬戶的大集體,原合作社和社員的一切財產收歸社有,在全社范圍內統一核算。
統一分配,部分供給。「人民公社化」在當時生產力並不發達的時期,向人們描繪出一個「平等、平均、共產」的烏托邦式理想社會。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建國初期中共探索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的一次失敗實踐——與客觀規律背道而馳,再善良的願望也無法帶來美好的結局。
C. 建國後,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
1、1949-1956年: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國民經濟的恢復;一五計劃;社會主義改造)
2、1956-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中共八大;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八字方針)
3、1966-1976年:「文革」時期(國民經濟的劫難)
4、1976-1978年:兩年徘徊時期
5、1978年至今: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D. 建國初期經濟基本情況
國民經濟抄得到恢復。
由於八年的日本侵華戰爭和三年半的全國內戰,中國經濟損失極大。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過三年的努力,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1952年,工農業總產值達810億元,比1949年增長77.5%,比歷史上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長20%。
工農業主要產品的產量已超過建國前的最高水平。隨著生產的恢復和發展,國家財政收支平衡,文教衛生事業得到相應發展,職工、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有所改善。
(4)建國後江西經濟發展的基本歷程擴展閱讀:
從1953年到2010年,中國已陸續完成十一個「五年規劃」,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而1979年以來的改革開放,則使中國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長。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步高速增長。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宏觀調控體系日趨完善;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個體、私營、外資等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增長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E. 中國建國以來的經濟史
一、經濟恢復時期(1949~1952)。
二、1953年~1958年,這段時期主要是一五計劃。
三、嚴重失誤時期(1958~1976)。
四、改革開放時期(改革+開放)。
(5)建國後江西經濟發展的基本歷程擴展閱讀:
1949年10月,新中國從國民黨政府手裡接收過來的,是一個經濟瀕臨崩潰的爛攤子。1950年年初,在經過穩定物價、統一財經之後,市場發生很大變化,全國貿易系統的統一管理得以恢復。但與此同時,又出現了一種窘境,那就是市場陷入停頓,商業資本不足,各地工商業者都叫喊貨賣不出去,許多工廠不得不縮工或停產。
此外,由於多年戰爭使得舊的商業網被打亂,美國等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再加上我們有的幹部「重任務輕政策」,對市場情況缺乏調查研究,致使農副土特產大都積壓在農民手中,出現谷賤傷農的困境,農民無力購買必需的工業品。
就連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以下簡稱中財委,作者注)主任陳雲也坦言:「我個人在這一件事情上沒有經驗。」
F. 簡述新中國發展四個階段
1,建國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
2,經濟擴張和衰退期(大躍進時期和文化大革命)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3,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
4,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6)建國後江西經濟發展的基本歷程擴展閱讀:
中國發展的最新階段:
在新時期、新階段,中國順應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抓住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我們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依法加強對私有財產的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
健全公共財政體制,加快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逐步擴大企業投資自主權;進一步健全商品市場,發展要素市場,加快重要資源價格的市場化步伐。
G. 建國後,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重要階段每個階段變化的原因
第一個階段,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國的重工業有了起步.第二個階段,改革開放,改革農村,引進外資
H. 我國在建國後的經濟發展脈絡
在建國初期的三年裡,通過沒收官僚資本、打擊投機倒把、開展「三反」「五反」,使回得新中國答的經濟得到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抗美援朝需要巨大財力的情況下,仍實現工農業產品總量超越了建國前最高水平。
1952年以後,國家開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改造對象是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確定了國家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總路線,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到1955年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雖然社會主義改造有些過急,但仍然使得國家集中力量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迅速提高生產力,建立起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1956年至1966年之間,由於大躍進運動和自然災害等原因,使得國民經濟發展出現大起大落,而且產業結構比例嚴重失衡。
1966至1976年,文革期間,強調階級斗爭高於一切,生產幾乎全部停頓,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
1978年以後,中央撥亂反正,實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起來,國民經濟得到快速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