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經濟方向
2015年的中國經濟形勢可以用「穩中有進」四個字來形容,「有進」的主要表現是三條:一是在新常態下實現了中高速增長;二是消費成了增長主要動力;三是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從國內看,GDP增長了約5000億美元,增速為6.9%,排全球大國首位,相當於增長了一個歐洲中等國家的GDP總量;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5.1%左右,處於2009年來最低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了15.4個百分點,是增長的主要引擎;服務業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比工業高16.7個百分點,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從對世界經濟影響看,進口總額1.68萬億美元,繼續位居世界第二位;石油進口量增長了8%;對外直接投資1276億美元,同比增長6.9%。
2016年的經濟發展方針可用「堅定不移」四個字來描述,我們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堅定不移,我們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方針堅定不移,我們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政策走向堅定不移。我們正在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5年規劃,到2020年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0萬億美元,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增長速度有所下降,是符合一般經濟規律的。當前全球需求總量不足和中國生產供給結構不合理,對我們是很大的挑戰。但中國經濟有很大發展潛力,我們對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充滿信心。我們的信心主要來自於對中國發展條件的客觀評估。一是物質基礎更加雄厚。中國產業體系更加完備、基礎設施網路更加高效。有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世界第一。高速鐵路運營全球第一。二是生產要素高端化。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年左右,每年有700多萬大學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全社會研究與實驗(R&D)經費支出超過1.4萬億元人民幣,居世界第二位;發明專利總量居世界第一。三是市場空間巨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6.4%,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大動力。移動互聯網用戶達6.8億人,4G網路用戶突破1億,均位居世界首位。目前中國城鎮化率為56%,每年有2000萬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帶來巨大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國內外主要研究機構普遍認為,「十三五」時期中國年均經濟增長率為6%-7%。所以,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貳』 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
2011 年中國經濟發展趨勢分析-----祝寶良
祝寶良,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師, 高級經濟師,商務部特聘專家。
2009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的積極作用下,我國經濟遏制了急劇下滑的勢頭,呈現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預計全年GDP增長8.5%左右。2011年,世界經濟將出現緩慢復甦,外需有望止跌回升,但我國經濟仍面臨著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自主增長動力不足、銀行不良資產潛在風險增大等問題,預計2011年我國經濟增長8.5%左右,CPI上漲2.5%左右,國際收支平衡狀況繼續改善。2011年,應繼續把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
一、我國宏觀經濟呈現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政府有針對性地出台了4萬億投資刺激計劃、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民生、穩定出口等多項政策,一攬子計劃遏制了經濟快速下滑,穩定了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促進了經濟穩定回升。
1、內需回升明顯
投資與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前三季度,資本形成拉動經濟增長7.3個百分點,最終消費拉動4個百分點,內需共拉動經濟增長11.3個百分點,內需增長速度高於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經濟平均9.8%的增長速度。
投資高速增長。1-9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長33.3%,比上年同期加快了5.6個百分點。政府主導的投資成為本輪投資高速增長的重要力量,1-9月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名義增長38.8%,高於平均水平5.5個百分點;從到位資金來看,國家預算內資金投資增長82.7%,高於平均水平43.6個百分點。同時,農業、鐵路、醫療、環保等基礎設施與民生領域投資大幅提高,投資結構得到優化。
消費穩步提高。1-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5.1%,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17.0%,實際增幅高於去年同期3.2個百分點。住房、汽車等消費品市場十分活躍,1-9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由年初的負增長回升至42.9%,汽車銷售增長29.2%,家電、建材、傢具等相關產品消費形勢良好。
2、工業生產加快
1-9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其中一季度增長5.1%,二季度增長9.1%,三季度增幅達到12.3%。發電量呈逐月回升態勢,1-9月份,發電量累計增長1.9%,特別是8、9月份發電增速回升至9%以上。自5月份以來,貨運周轉量增速穩步回升,1-9月份貨運周轉量由1-5月的增長1.8%回升到5%。
3、物價下降勢頭得到遏制
受上年翹尾因素和總需求相對不足的影響,我國居民消費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都出現同比下降的走勢,1-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下降1.1%,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6.4%。但自7月份以來,我國價格下降的勢頭得到遏制,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環比止跌趨穩,8、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了0.5%和0.4%,工業品出廠價格已連續6個月環比上漲。價格環比水平開始上漲表明擴內需一攬子政策已經消除了通貨緊縮,有助於強化企業和居民對未來經濟增長的信心。
4、經濟景氣穩步回升
國家信息中心研製的「中國宏觀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系統」顯示,與工業生產同步的一致合成指數在2009年2月份見底,3-9月份連續7個月回升,可以判斷我國宏觀經濟下滑勢頭得到遏制並形成企穩回升態勢。領先工業增長約6個月的經濟先行指數在2008年11月份觸底,此後連續9個月穩步回升,表明在未來6個月內,工業生產會繼續回升。反映工業企業信心的全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持續回升,連續六個月位於臨界點50%以上,2009年8月為54.0%,高於上月0.7個百分點,表明未來3-6月製造業將持續增長。預計今年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9%,四季度達到10%,全年增長8.5%,實現全年保8%的目標已成定局。
二、經濟運行中存在著許多突出矛盾和問題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的矛盾和問題,有的問題還在進一步積累。
1、產能過剩問題突出,有些行業仍在重復建設
目前,我國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從低端到高端產能、從內需到外需產能、從傳統到新興產能均不同程度面臨過剩問題。同時,部分項目存在前期工作不扎實、項目管理不規范、項目趨同化傾向突出等問題,重復建設有所顯露。一是外需行業產能過剩問題難以解決。受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以來,中國出口呈現急劇下滑趨勢,導致大部分為外需服務的生產能力出現過剩,其中不僅包括紡織、鞋帽、箱包等低端產能,而且還包括多晶硅、光伏太陽能電池等高端產能。二是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傳統行業產能已經過剩,但在建和新建項目仍有加大的規模。據統計,2008年底我國粗鋼產能6.6億噸左右,目前實際需求為4.7億噸左右,1.9億噸左右產能出現閑置。水泥行業總產能達到17-18億噸,而市場需求量大約為14億噸,存在3-4億噸過剩產能。三是部分新興行業也顯露產能過剩跡象。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目前在我國屬於新興產業,發展處於起步階段,需求市場尚未充分建立。但是在本輪大規模投資的刺激下,部分新興行業由於新建項目快速增長,產品需求相對滯後,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跡象。
2、經濟增長主要依賴政策拉動,支撐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強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呈現出「增長靠投資、投資靠政府」的特徵。在政府大規模投資和寬松貨幣政策的配合下,出現了國進民退和國有資本與民爭利的局面,部分國有資本大規模進入競爭性領域,擠出了社會投資。如國有企業在各地土地拍賣中頻頻成為「地王」,中糧收購蒙牛,國有虧損企業山東鋼鐵收購民營盈利企業日照鋼鐵公司,民營航空公司基本退出航空運輸領域。社會投資由於受到市場信心、國外需求、融資約束、市場准入限制等影響,增長乏力,尚未出現由政府投資向民間投資的增長動力轉換趨勢。當前的消費增長也主要靠政策引導和鼓勵,在國民收入分配體制沒有根本性改變的情況下,穩定的消費增長內生機制尚難形成。
3、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貸款潛藏系統性金融風險
地方政府出於融資和保障基礎設施項目資金供給而建立了各種政府投融資平台,作為承貸主體統一向銀行貸款,然後再將貸款轉貸給企業或項目,使債務信貸化。今年新增貸款的增量大部分流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據人民銀行的調研,2009年5月末,全國共有政府投融資平台3800多家,總資產近9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約60%,平均資產利潤率不到1.3%,特別是縣級平台幾乎沒有盈利。政府投融資平台總體負債率較高,盈利能力較低,透明度較低,銀行對平台及地方政府的整體債務水平難以准確評估,信貸資金監管難度較大,政府投融資平台貸款潛藏著系統性金融風險。
三、2011年國際經濟環境略有好轉
面對百年一遇的國際金融危機,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實施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自二季度以來,世界經濟出現了積極變化,金融市場基本穩定,股票市場和國際初級產品價格率先上漲。但主要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產能過剩,開工率不高,貿易保護升級,世界經濟復甦過程曲折緩慢。2011年全球經濟緩慢復甦,使我國外部經濟環境有所好轉,出口下滑和外資下降的局面有所改觀。
1、世界經濟復甦過程曲折艱難,全球GDP低速增長
今年二季度以來,世界經濟出現復甦跡象。美國經濟二季度環比下降1%,降幅收窄,最遲四季度實現環比正增長。歐元區二季度環比下降0.1%,其中德國、法國等國家出現正增長,預計第三季度出現環比正增長。日本經濟二季度實現了0.9%的環比增長。但發達國家消費者負債沉重,失業率連創十幾年來的新高,企業投資增長乏力,2011 年主要發達經濟體將呈現出低水平復甦的特徵。
新興市場經濟體總體表現較好。印度、越南等國經濟始終繼續保持增長,印度今年前兩季度經濟增長分別為5.8%和6.1%,一些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大的國家如俄羅斯,7月份工業生產也開始復甦。大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復甦具有地區內需支撐特點,對歐美經濟的依賴度下降。
根據世界銀行預測,全球GDP將在2009年創紀錄地下降2.9%,到2011年略有復甦,增長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份預計,2009年世界經濟將下降1.4%,2011年將逐步恢復至增長3%左右。
2、國際金融體系趨於穩定,但隱患仍存
各國金融救助措施促使全球金融體系快速企穩,但是,國際金融市場隱患仍存。一是全球銀行系統恢復尚需時日。在過去的20多個月內,大部分金融機構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和次級債券相關的不良資產核銷,但是金融機構表內、表外的所謂「有毒資產」,包括次貸、次債及相關衍生品等引發的損失尚未全部核銷。據英國皇家康奈爾咨詢的統計,美國銀行銷賬比例已經佔到國家銀行系統合並資產負債表的53%,佔GDP的4.4%。瑞士、荷蘭、英國和德國的銀行銷賬比例分別佔GDP的15.0%、2%、4.2%和2.8%,這給未來全球銀行系統帶來較大不穩定因素。二是商業房地產貸款可能對商業銀行形成較大沖擊。美國聯邦監管機構2009年9月10日接管了芝加哥的Corus Bank,這是首家在當前經濟衰退中因商業房地產貸款惡化而倒閉的美國大型銀行。Corus的倒閉標志著銀行,尤其是中小型地區性銀行,除住房抵押貸款惡化以外還將面臨新一輪沖擊。
3、國際貿易保護升級影響世界經濟復甦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趨勢加強。各國推出的保護主義措施約有78項,其中47項已付諸實施。這些貿易保護措施主要包括提高關稅、實施貿易禁令、出口補貼、濫用貿易救濟措施以及多種形式的非關稅貿易壁壘。經濟理論和歷史經驗表明,貿易保護影響經濟發展,但目前國際貿易保護有升級的現象。
4、全球初級產品價格高位震盪,通貨膨脹壓力上升
各國向市場大規模注入流動性已經造成2009年金融資產和不動產價格的大幅上升。從大宗商品市場走勢看,一是低利率和寬松貨幣通過實體經濟總需求的刺激,增加了對基礎大宗商品的需求;二是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與美元存在較高的相關性,美元疲軟支持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三是強烈的通脹預期推動了黃金、石油等保值產品價格上升。明年全球初級產品價格高位震盪,全球通脹會有所回升。
四、2011年中國經濟走勢預測
在國際經濟環境有所好轉、國內現有政策取向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2011年我國經濟增長有望保持在8.5%左右,CPI將增長2.5%左右。
1、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略有回落,但仍有後勁
推動投資增長的因素仍然較為強勁,固定資產投資仍將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首先,2009-2011年兩年內,中央擴大投資4萬億和調整部分行業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等政策效應會在2011年持續顯現。其次,目前施工和新開工項目較多,計劃投資額較大,按時完工在建項目仍需要大量投資,未來投資將保持慣性增長。2009年1-8月份,累計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339844億元,同比增長36.2%;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96739億元,同比增長81.7%。第三,到位資金充裕,1-8月份,到位資金132007億元,同比增長39.1%,超過投資完成額約2萬億,而去年同期和全年到位資金超過投資完成額分別為1萬億和8000億元。第四,在通貨膨脹預期和房地產庫存基本消化的帶動下,房地產投資有可能替代政府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第五,促進民間資本投資的政策與規劃的已經出台,將進一步優化民間資本投資的環境、拓寬投資的領域、降低投資的成本,使民間資本增長將獲得較大空間。但2011年政府投資增量將有所放緩,面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貸款的風險和資產價格上升,新增信貸規模不可能再出現今年的增長水平,相對規模將大大減小。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國進民退等問題也會抑制投資增長。綜上所述,201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31%左右,投資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保持平穩增長
消費保持平穩增長具備諸多有利因素,第一,收入水平持續增長為擴大消費增強了後勁。2009年上半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1.2%和8.5%,高於最近5年的平均增長率。隨著就業形勢好轉,農民工返城、農產品價格上升的影響,城鄉居民收入仍將保持較快增長。第二,醫改新方案、農村養老保險全覆蓋等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有助於減輕居民的後顧之憂,提高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第三,截止2009年8月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已高達25萬億元,人均約2萬元。同時,股市活躍和房地產價格回升也帶來一定的財富效應,這有利於提高消費者的消費信心。第四,雖然目前住、行等消費熱點增速已經相當高,但汽車消費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梯度擴散的態勢沒有改變,城市化率提高和通脹預期還會刺激住房需求,汽車和住房消費仍將呈現增長勢頭。與此同時,2009年出台的擴大消費政策在2011年將出現遞減效應,價格上漲會導致居民的實際購買力下降。預計2011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8.5%,實際增長15.6%左右,略低於上年水平。
3、外貿出口有望小幅增長但外貿順差繼續縮小
世界經濟由大幅度負增長轉為小幅正增長,是我國出口恢復增長的基礎性因素,數量分析顯示,我國出口量對世界經濟總量彈性為5.3,即世界經濟每上升或下降一個百分點,我國出口量隨之上升或下降5.3個百分點。國際市場價格回升和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上升有力於提高我國的出口價格水平。為穩定外需,國家在出口信用保險、出口稅收、貿易融資、加工貿易、清理不合理收費等方面出台了大量外貿扶植政策,這些外貿扶植政策會繼續發揮作用。但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消費模式出現轉變,美國居民的儲蓄率由負儲蓄回升到5%,歐洲居民家庭儲蓄率也在上升,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對我國商品的需求。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美國、歐盟等國不斷加大了對我國產品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力度,貿易摩擦明顯增多。綜上所述,雖然全球經濟溫和復甦,我國出口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內需強勁有助拉動進口進一步加速。初步預計,2011年我國出口將增長6%左右,進口增長11%左右;有望實現外貿順差1900億美元,比上年減少15.5%。
4、工業生產增速略有加快
2009年上半年,我國工商企業基本完成了「去庫存化」任務,部分產品庫存量已低於正常水平。從2009年下半年起,國內外工商企業回補庫存有助工業增速繼續加快。在世界各國經濟刺激政策不變、國際市場需求溫和回升、國內投資消費需求強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1年,我國工業生產增速全年略高於今年;受基數和政策效應遞減的影響,有可能出現上半年高於下半年的運行態勢。初步預計,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將增長10.3%左右。其中,重工業增長10.7%左右,輕工業增長9.5%左右。
5、價格水平將溫和回升
2011年,國內經濟增速仍在潛在增長率下限附近波動,總需求仍顯不足,特別是部分行業嚴重產能過剩,以及糧食庫存比較充裕等問題,物價水平難以大幅回升。國內物價上漲主要表現為因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高位運行帶來的輸入型通脹。2009年下半年以來,國家主動調整水價、油價等公共產品價格,也會直接加大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壓力。此外,上年物價低增長的基數因素對物價水平帶來一定影響,據初步測算,2011年CPI翹尾因素為1.2%左右,PPI翹尾因素為3.6%左右。預計2011年CPI增長2.5%左右;PPI增長5%左右。
五、宏觀調控的思路和建議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2011年,應以「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為基本政策取向,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結合起來,以體制改革為主要動力,積極促進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和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在穩定經濟增長中,使結構調整、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為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1、以「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為基本政策取向
「穩增長」是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仍低於長期潛在經濟增長速度,物價上漲壓力不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仍應是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但將「保增長」改為「穩增長」,主要是考慮到國際國內不穩定因素仍然很多,需要繼續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避免經濟大起大落。既防止在經濟回升過程中因繼續「保增長」的政策力度過大過急,導致投資過快增長,引發通貨膨脹;又要防止因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力度和政策效應減弱,經濟出現第二輪下滑。
「調結構」的迫切性進一步增強。在政府投資效應逐漸減弱的情況下,如果不通過需求結構、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等結構性調整來釋放居民自發性消費和民間自主性投資,難以解決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國進民退等問題,難以實現增長動力由「政策刺激內需增長」向「自主性內需增長」的切換,難以保持宏觀經濟的持續穩定較快增長。
「促改革」是實現結構調整的根本路徑。當前的改革選擇重點應以有利於擴大消費、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有利於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發展為突破口,通過推動資源價格和要素價格改革實現經濟結構調整,通過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居民消費,通過深化壟斷性行業、公用事業和社會發展流域的管理體制改革,加大促進民營企業發展。
「惠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宏觀調控政策的重點向民生傾斜,財政支出和信貸投放要更好得滿足民生需求和增加就業,使得老百姓真正得到經濟回升帶來的好處。
2、堅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
建議2011年財政赤字規模按1.2萬億元考慮,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達到3.4%左右,略高於2009年的水平。這樣的財政政策既積極又穩妥。新增財政支出在繼續完成現有公共投資項目的同時,應更加積極地促進結構調整和改善民生。
加大結構性減稅的力度。一是針對增加居民收入和擴大消費,較大幅度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並維持對「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節能產品惠民政策」、「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經濟型轎車、居民購買首套自住住房的稅收優惠;二是針對自主創新,落實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同時可考慮對中小科技型企業實行3-5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免;三是對企業節能減排投資給予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等措施。
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更加突出結構調整和改善民生,繼續加大對「三農」、產業調整、自主創新、節能減排、收入分配和廉租房、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進一步落實好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中確定的各項財稅扶持政策,增加對基礎科學研究、重大科技專項、重點工程實驗室的投入。
3、堅持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要立足「適度」,在有保有壓、優化貸款結構、確保貸款投向實體經濟的前提下,為經濟的持續復甦提供寬松的資金條件。避免信貸投放再次出現2009年上半年過度膨脹的狀況,建議2011年新增貸款規模保持在8萬億元左右,M2增速控制在19%左右。
規范銀行信貸流向,堵住銀行資金和信貸流入資產市場的一些政策漏洞,要促使商業銀行信貸投放向實體經濟傾斜,可以對商業銀行提出強制性要求,保證繼續寬松的信貸和資金大部分進入實體經濟。積極引導商業銀行對信貸投放進行結構性調整,在保持公共投資項目建設的配套貸款合理增長的同時,解決經濟復甦由政府推動向市場自主性增長的動力切換問題。信貸投放要向有效推動民間投資和住房、汽車等消費增長傾斜。加大對重點區域的信貸投放,通過支持區域性的經濟增長點,以點帶面促進經濟發展。
4、推進有利於結構調整和惠及民生的關鍵領域改革
推進資源價格改革。積極推進水、電力、成品油等重要能源資源價格改革,進一步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使價格不僅反映要素的市場供求狀況,而且要反映其稀缺性以及環境保護成本,並推進要素市場主體培育和監管體系建設。
推進金融體制改革。一是允許民間資金以適當的方式進入金融市場提供金融服務,加大小額貸款公司的推廣力度,適當加大民間金融機構的杠桿比例。二是積極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三是發展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盡快建立完善的退市機制,改變目前「只進不出」的不利局面,真正做到優勝劣汰;完善市場交易制度,盡快引入做空機制,適時推出股指期貨交易,降低市場風險。
加快推進收入分配改革改革。一是要推進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努力提高勞動者報酬,實現國民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二是落實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三是提高農民收入,保持合理的農產品價格。
推進壟斷行業市場准入改革。在鐵路、通信、航空、石油化工等壟斷行業和公用事業與社會發展領域引入競爭,盡快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性行業准入制度,鼓勵民營企業進入這些領域。國有資本應從房地產等競爭領域逐步退出來。
希望採納
希望採納
『叄』 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什麼
突破「瓶頸」:中國明確未來經濟發展方向 為了「防止經濟出現大的起落」,提出了在中國未內來發展模式上具有容決定意義的一系列政策,如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重點擴大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與此相對應,今年擬發行長期建設國債600億元,比上年減少200億元,中央財政赤字也比上年預算減少50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所王小廣博士說,8%和7.5%的預期目標意在傳遞這樣的宏觀調控信號:中國經濟需要「穩健型」的增長,要著力提高效益,不能盲目追求速度。過去五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為9.5%,去年達到9.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700美元。盡管如此,經濟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一個「重要關口」,經濟發展過度依賴投資拉動、消耗大量能源,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從而造成結構不合理、對環境和能源壓力增大,甚至引起國內國外一些人的擔憂。
『肆』 中國現在的經濟是如何發展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未來的發展方向當然是往智能化,人性化方向發展了。
這是必然趨勢,但是並不一定正確,能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是主要問題。
個人建議:撿起中華五千年文明,著重發展國學(諸子百家),達到以文治國,以武興國,以科技強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多文明共享交流體系。
『伍』 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和方向
中國經濟發展是非常穩定的。往下是各個方向都有的。
『陸』 中國經濟發展現狀以及方向
這個課題有點大。
中國經濟發展現狀,需要多維度比較。從經濟總量上,國內目前為全球第二;從經濟增長態勢上,雖然近年經濟增長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了一定幅度的增長。但在經濟結構和發展質量方面,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各類矛盾的疊加給經濟前景帶來有較大風險。中國經濟整體評價仍然是大而不強;工業化進程尚未最終完成;部分領域產能過剩仍然存在;經濟脫實向虛的傾向值得注意;農村農業收益低和效益低的狀況仍然沒有找到解決辦法;收入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擴大問題值得警惕;由於在國際貿易中國內提供的多為具備勞動力比較優勢的產品,在國際產業鏈中仍扮演著低端角色等。
至於下一步經濟發展的方向,十九大總體定位是形成經濟發展的新體系。建立新的運行體系、新的業態,需要持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產業結構調整應以產業技術結構調整為基本方向,將提升自身國際產業鏈地位作為主要目標,沿著兩個方向展開,一是推動傳統產業的技術結構升級,二是推動新產業、新產品、新技術創新。工業部門技術結構調整要著重推進新技術廣泛應用和傳統工藝流程改造,鼓勵技術開發和產品創新,引導生產要素更多流入復雜技術工業部門和行業。服務部門技術結構調整要在利用新技術對物流、運輸等傳統行業進行升級改造的同時,大力發展金融保險、信息傳輸等技術復雜的現代服務行業,特別注意包括工業設計在內的各種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解決貧富差距擴大,除了加大社會保障,促進教育公平,為避免社會財富過度集中,要適當加大資本利得課稅力度,擴大資本利得課稅范圍。
在政府和市場關系方面,政府要學會克制行政干預沖動,將應由市場解決的問題交給市場去調節。要著力於制度改革與創新,為市場經濟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動形成更加開放、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只有市場調節功能發揮更為充分,經濟要素結合更加有效,經濟結構才能沿著不斷增進效率與公平的方向更快調整。
『柒』 中國經濟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中國人口眾抄多,而就業問襲題是關乎社會發展和穩定的一個問題,所以我認為勞動密集型必然是我們的優勢,今後也必然還會堅持這一優勢。但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加勞動者收入,將是未來的一個發展目標。培養高層次的人才,進行創新性研究將是發展的動力。我國現在的增長方式主要是粗放型增長方式,主要靠資源和資金的投入來實現經濟增長,尤其是政府的投入,同時靠出口實現增長,這種情況在未來必須要轉變,擴大內需,減少政府投入,使民間資本成為投入的主體。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政府壓力,使政府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社會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民間資本的投資渠道,會是大量資金從房地產投資中撤離,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捌』 未來的中國經濟發展方向在哪裡
堅持改革開放。
實踐告訴我們,進行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巨大的發展成就,是中國人民幾十年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干出來的。億萬人民憑著一股開拓創新的拼勁,一股自力更生的韌勁,推動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必然更加光明,是因為我們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實踐告訴我們,中國進行改革開放,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國經濟發展成就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宣示的:「我們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國將張開雙臂,為各國提供更多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實現共同發展」。面向未來,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8)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擴展閱讀
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取得舉世矚目成就,中華大地發生了滄桑巨變。中國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
中國經濟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中國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必將成為世界經濟的增長之源、活力之源。從非凡的發展歷程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實現自身發展,創造了偉大奇跡,同時又通過自身發展為世界進步貢獻力量。
『玖』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增長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戰。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並利用有利時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鞏固經濟發展的好勢頭。
一
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
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物價漲幅總體可控,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
第一,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上半年經濟增速雖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位回穩。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既有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也是我國主動調控和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
第二,物價漲幅總體可控。雖然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但物價漲幅趨於收斂,價格上漲勢頭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從需求結構看,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同時,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從生產結構看,農業生產投入增加,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現代物流、軟體、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從收入結構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財政對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增加,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明顯增加。
總體上看,未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有利條件較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受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資增長、產業轉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因素的拉動,投資增速依然會保持在高位;最終消費在就業狀況改善、工資持續上升、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將保持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會有所回落,但仍將回歸正常水平,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社會總需求增速放緩,加之糧食和主要工業品供應較為充裕,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穩定物價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今後幾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回落。
二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保持我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條件相對較為有利,但面臨的矛盾仍然較多,突出表現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價高位運行。由於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短期內難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今後一個時期抑制物價上漲的任務仍很艱巨。
第二,經濟增速放緩。從投資需求看,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明顯回落。從最終消費看,受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降溫的影響,加之部分刺激消費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有所減弱。從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出口企業生產、資金、匯率成本提高等因素疊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現放緩態勢。
第三,結構調整壓力增大。從需求結構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低於投資的貢獻率。從生產結構看,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長較快,局部地區電力供需偏緊,節能減排任務十分嚴峻。從收入結構來看,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仍明顯高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結構失衡使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總量平衡和結構矛盾交互疊加,加大了宏觀調控難度。
與此同時,受融資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上漲、匯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大,經濟效益下降。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萎縮,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價依然處於高位,買賣雙方博弈使市場陷入僵持狀態。
三
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