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有何意義
這個問題有意思抄。從大的襲方面來講,為了社會、國家的發展,讓國家整體發展。現今中國的80%是農村。加強農村建設在大概講是國家的建設。從小的方面來講,現在在外面奮斗很艱難,沒有一定的強項是很難混出成績來。況且現在許多農村的資源都是在浪費,只要能稍加以開發利用,就能有著巨大的效果。再就是帶著自己的鄉親們走上致富路,帶動本地的經濟發展。也是功勞一件啊!這些都只是較為片面的,更多的還是自己好好想想吧!
㈡ 農村經濟人的意義
農村經濟人的出現不斷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而且增加了農民收入,為發展農村經濟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㈢ 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什麼重要意義
農村黨支部要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增強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就必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第一,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利於穩定和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一步增強農業的發展後勁,促進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集體經濟發展的壯大了,就能更好地引導農民增加對土地的物質投入,引導農民科技興農,從而增強農業發展潛力,使農業不斷邁上新台階。第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利於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農村黨支部要發揮好領導核心作用,必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了必要的物質基礎,發揮作用才有可能。實踐證明,一些先進基層黨組織之所以說話沒人聽,辦事沒人跟,也是因為他們沒有帶領群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處於窮家難當的困境,不但不能為群眾提供必要的服務,而且還要向群眾索取,甚至村幹部的工資都解決不了。第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利於密切黨群干關系,有利於農村社會穩定。第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有利於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的基礎。有了強大的集體經濟這個物質基礎,才能更有力地引導農民群眾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共同理想,改善農村的辦學條件,發展成人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興辦公共福利事業,更有效地破除陳規陋習,樹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會風尚。
㈣ 農村經濟的定義是什麼
農村經濟是指經濟活動或者經濟關系發生地在農村,或者與農業生產有著較為內直接容的關系的經濟集群,是農村中的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的總稱。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80年代中期伴隨著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農村小城鎮建設成為我國城鎮化建設最具活力的組織部分和主導力量。20年來,農村建制鎮的數量擴大了近8倍,發展到了19060多個。目前,我國的農村城鎮化正處在加速發展時期。農村小城鎮是我國城鎮體系中層次最低,數量最大的群體,它處於城市之尾,農村之首,起到連接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橋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通過減少農業人口,增加城鎮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決工農兩大產業間的利益失衡問題,還可以擴大農產品市場的空間范圍,提高農民的相對和絕對收入水平。因此,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㈤ 大力發展農業經濟的必要性
當前大力發展農業經濟的必要性及其機制分析
就目前經濟形勢來看,必須高度重視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民的低收入、低素質,不良的事實制度,制約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從而嚴重地影響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通過加快制度建設等機制大力發展農業經濟,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
一、當前發展農業經濟的必要性分析
(一)改革要以大多數人的利益為重
鄧小平同志提出判斷改革成效要遵循"三個有利於"標准,其中一條就是要看"改革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體來講,就是要看大多數人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就我國來看,就是要著重看農民生活水平是否有了改善和提高。
在我國12億人口中有9億農民,占整個中國人口80%之多,他們的生活水平是否提高(其最能表現我們的改革的成敗)是我們的政府最應重視和關心的。改革涉及到利益調整,要使每一項措施出台都使人人受益是很難的,但應堅持一個原則,即無論如何不要以犧牲多數人的利益為代價。具體來說絕不要以犧牲9億多農民的共同利益為代價,9億多農民的利益任何時候都是考慮問題、權衡輕重、做出決策的關鍵。這既是發展和穩定的需要,也是由我們黨的宗旨所決定的。
(二)農業經濟的發展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任何時候都要高度重視農業,這是成功地指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改革開放必須遵守的一條重要原則,也是一條規律性的要求。第一,建國以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實踐表明,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對財政、對經濟建設規模都有很大的約束力和促進力。這表現在:(1)農業生產加上與農業有關的收入占財政收入的比重較大。建國以來幾次農業豐收,都使工業生產、財政收入和基本建設投資相應增長,反之則有相反的結果。(2)回顧1978年底改革開放以來這20年歷史,可以說沒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的成功,也就不會有1984年將市場為導向的改革推向城市的決定;沒有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也就不會有這20年來經濟的蓬勃發展和以市場為導向改革的深化。用鄧小平同志的話說,這是農民創造的"兩個意想不到"。第二,從1998年至今,國內經濟形勢表現為市場疲軟、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人們願意並有能力購買商品的數量。筆者認為,這種經濟形勢的長期存在,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村經濟發展落後,農民的有效需求不足。從我國當前農民生活整體情況來看,農民需求基本只是維持在半自給自足狀態,消費願望是極其迫切的。我國農民人口數量多,他們的消費需求呈現數量大、品種多的特點。可見農村市場潛力巨大。同時我們可以推想農民的消費將會帶動整個工業企業大量的引致需求。這樣隨著工業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的擴大,內需不足問題就會得到解決,從而工人、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這種需求是建立在財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從以上論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農民出錢購買商品,那麼內需不足問題不就解決了嗎?不過我們要認清一個重要的事實: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收入低,需求含義的第二個條件即有能力購買不能實現。如果農民收入不提高,仍然維持半自給自足的狀態,擴大內需的種種政策就難以奏效。可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解決當前需求不足,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
二、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分析
(一)農民絕對收入下降,比較利益下降
根據農業部門的統計,扣除物價因素,1980年至198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率為15%,1985年至1988年年均增長率為5%,1989年至1992年年均增長率為2%,1993年至1996年為5.6%,1997年至1999年為4.3%。很明顯,農民收入增長以1984年為轉折,此前增長較快,此後便逐年下滑或徘徊不前。再從城鄉居民收入的比較中看,隨著農民收入的下降,由於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不斷拉大等原因,也使城鄉差別由一度縮小到逐漸擴大。1978年農民與城市居民的收入比為1∶2.4,1980年為1∶2.3,1984年為1∶1.7。但好景不長,此後便開始拉大,1990年擴大為1∶2.33,1993年達到1∶2.53。1996年以來,農業生產連續豐收,農產品價格不斷下跌,這是前所未有的。加上鄉鎮企業發展速度趨緩,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也減弱,農民難以從二、二產業收入中得到補償,農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長點,致使城鄉收入差別進一步拉大,農民的購買力下降,大部分地區消費水平一直徘徊不前,有的地區還略有下降。
(二)農業人口多且素質低
我國有9億多農民,耕地卻只有16億畝,要用佔世界7%的耕地供世界18%的人耕種,這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勞動這種生產要素過多地投入只能造成生產率的降低,進而產生一些難以解決的矛盾。同時我國農民素質低下,文盲、半文盲人口占絕大多數,這既不利於農民消費層次的提高,也不利於農民觀念的更新和先進科技的推廣。
(三)事實制度的不良影響
這里所說的制度是社會學意義的,是指在社會中已經建立和確定,並為人們普遍遵守的行為方式,是適應人們充分滿足欲求而組織起來的定型化的規范。這里所謂事實制度,是指人們在社會中實際執行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不是政府頒布的,而是一部分社會成員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在社會活動中自然形成的,並且逐漸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我國政府一再強調減輕農民負擔,但卻一直減不下來,這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事實制度造成的後果。地方官收費,很大一部分是在政府規定的5%(占農民純收入)之外收取的。目前農民負擔重,主要是因為收費已成制度化。首先,認為山高皇帝遠,中央政府要管的大事還很多,無暇顧及他們的不良行為;其次,徵收的費用,可以在一些政府官員之間分;再次,農民素質低,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利益。
三、加強農業經濟發展的機制分析
(一)加大教育的投入和法制建設
應切實普及義務教育,杜絕農村中小學校中腐敗現象的存在,使窮人孩子有學上(促進農民素質提高,改善消費層次),解決部分地區勞動力過剩問題。如果因貧窮而斷絕了農村孩子上學之路,則會對教育質量和人文精神產生難以挽回的消極影響。因此,採取適當的辦法降低貧困家庭孩子上學的負擔,給其開辟一條上大學之路,不僅可以給窮困家庭改善子女命運的希望,而且有利於國家、社會的長治久安。農民接受教育程度提高了、認識問題能力增強了,對一些非法的、影響社會風氣的不良行為,就可以用知識、法律進行斗爭,從而有利於社會良性發展,有利於不良的事實制度的取締。教育還可以使農民擺脫封建思想束縛,使其擯棄傳宗接代的封建思想,少生、優生的目標就會在農村得到實現,從而解決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矛盾--"人地矛盾"。
應加強農村法定製度建設,編織嚴密的制度之網,以嚴密的制度對公職人員監控,以嚴密的制度提高公職人員的素質,以嚴密的制度形成對亂收費的巨大壓力。完善的法定製度有利於消除不良事實制度的存在,從而解決亂收費的事實制度原因。
(二)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1998年以來,政府啟動財政政策,加大財政投資的力度,試圖以此刺激總需求,帶動經濟增長。但是,財政政策也有一個效益問題,需要選准投資方向和項目,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現實情況出發,對農村地區和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投資是最佳選擇。因為在這方面的投資可以說是一石數鳥:其一,這是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民負擔問題的重要措施。基礎設施建設周期長,需要的資金量大,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差,只能由政府投資建設。貧困地區和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一般不大,投資較為分散,與全國性大型基礎設施相比雖然意義同樣重大,但不那麼引人注目,從追求短期政績角度考慮,並不一定是縣級以上政府的最佳選擇,因而比較容易被忽視。鄉、村政府對這種基礎設施投資往往力不從心,缺乏必要的財政資金保障,只能伸手向農民要錢,加重農民負擔。這是貧困地區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滯後、農民負擔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二,這些基礎設施和大的基礎設施相比,規模小,啟動快,僱傭的勞動和國內的投入要素多,對國內經濟增長和解決就業問題的貢獻率較大。其三,短缺經濟在我國已經結束,市場普遍進入相對過剩的買方市場狀態,擴大總需求對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許多人把高檔消費品推向農村市場,但是開發農村消費市場的努力已經有好幾年,效果卻十分不佳,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農村基礎設施太落後,缺乏形成有效市場需求的基本條件。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的農村地區,交通、通訊、電力、自來水等基礎設施十分落後,不但供應不足,而且質次價高,限制了農民對高檔消費品的消費,較高的價格也增加了農民的消費成本。其四,農村基礎產業的發展,有利於加速城市化進程。
(三)加大科技投入,實現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可以降低成本、增產增收、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同時可以解決部分地區農戶因缺乏勞動力而超生的問題。利用科技使農民產生自願少生優生的想法,其積極作用是用行政方法無法取代的。在這里我要強調一點,就是要加大農業生產資料部門的科技投入和管理,使生產資料成本、價格降低,從而解決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不斷拉大的問題。
(四)發展新型合作經濟,實現"專、規、產"戰略
發展和完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不僅在內容上要進一步豐富,如生產合作、供銷合作、產、供、銷一體化合作等,而且在要素上要進一步拓寬,如勞動力與勞動力的合作,勞動力與資金的合作、勞動力與技術的合作、不僅在合作的對象上要不拘一格,如農戶與農戶的合作、集體與集體的合作、農戶與集體的合作、農戶與國有企業的合作以及農戶集體國有企業之間的合作,而且在合作的范圍上要突破框框,如本社本村范圍內的合作、跨村跨鄉以至於跨縣跨省的合作。
通過以上筆者分析的合作的發展思路,一可以實現專業經營,提高農業產品的產量、質量;二可以實現規模經營,從而克服傳統小生產方式的落後性和局限性,克服細小的經營規模在容納新的先進技術要素投入方面的局限性,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產量、質量及收益;三是可以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合作經濟是產業化發展的基礎,通過合作經濟的發展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的重新整合。
(五)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在一些地區的農村,由於人多地少及農業季節性等原因,農村失業人口大量存在。最典型的就是北方地區由於氣候條件的限制,整個冬季農民都處於農閑狀態,又由於北方地區目前改革步伐較慢,鄉鎮企業建設沒得到發展,冬季農閑時由於農民沒事做,賭博、封建迷信等嚴重影響社會安定的活動就盛行起來,不僅嚴重影響社會治安,也侵蝕人民的思想。用行政的辦法治理上述問題是難以奏效的,最有效的就是加大該地區鄉鎮企業的發展以及政府組織農民出外打工或及時給農民提供打工信息,使其有正事可做。這既增加了農民收入,也解決了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政府應採取積極方式加以建設。[][15]
㈥ 農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發展農業可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進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版農業穩定發展了,權農民生活穩定了也將使各行各業全面地,均衡協調地,科學合理地,和諧持久地飛速向前發展。
只有這樣,中國全體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國民待遇才能更好更快的提升。只有全體人民都富裕了,黨和國家的收入才會更多,這樣祖國的各項公共開支才會更加有保證,各項制度才會更加完善和更加健全,全體人民的日子和生活才會越過越好和越過越幸福。
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有利於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效益,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有利於引進工業技術成果,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增強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有利於合理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㈦ 運用經濟生活指出農村產業融合的經濟意義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進一步推動了農民增收。
鞏固壯大了集體經濟,有利於進一步推動農村生產經營體制改革,優化產業經營模式,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建立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統籌了城鄉發展,有利於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城鎮化。
有利於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
貫徹落實了科學發展觀。
㈧ 發展農村水利的經濟意義
水利是復國民經濟的命脈制,農村水利更是農業的命脈。經過多年努力,全市農村水利建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從農業生產看,農村水利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保障糧食生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堅實基礎。
其次,從農民生活看,農村水利建設是保障農民飲水安全、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堅實基礎。
第三,從農村生態看,農村水利建設是保護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
㈨ 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性及其意義
中國現在貧富差距相當大,發展農村經濟有利於縮小貧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