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媒介對經濟的影響

媒介對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23 23:49:24

Ⅰ 媒體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是什麼

這個抄課題太大了,不好回答啊,就簡單襲地講兩點吧。
經濟學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是「信息不對稱」,這是導致市場力量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得信息者的天下。而媒體傳播可以使得信息不對稱程度下降,這樣市場力量得到增強,使得市場更加活躍,競爭更加公平。
此外,媒體本身就是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它運用廣告、宣傳等手段對企業、商品的知名度、品牌力量產生重要影響,也就是說它本身就是一種商品或者服務,當然能促進經濟的全面發展。

Ⅱ 媒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存在矛盾嗎

不存在矛盾。

我們是在一個什麼社會背景下提到媒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媒介的功能與屬性認識的理論根源,這就要追溯到傳播學者對傳播的社會功能的看法和觀念。哈羅德拉斯威爾指出傳媒有三個社會功能:「(一)環境監視;(二)使社會各個部門相關聯以適應環境;(三)使社會遺產代代相傳。」查爾斯賴特在《大眾傳播:功能的探索》一書中在拉斯威爾的三個范疇之外又增加了第四個功能——娛樂。施拉姆在此基礎上概括出傳播的功能有:社會雷達;操縱,決定——管理;指導;娛樂。以新聞媒介為主要載體的大眾傳播活動在現代社會中具有更為具體廣闊的功能體系。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觀察、監視、了解研究外部周圍環境的安全功能;為適應環境而建立、維持、發展社會聯系的交往功能;延續社會文明、傳播社會經驗、保持優秀傳統的教育功能;提供文化娛樂、培養大眾鑒賞、審美能力的消遣功能;體現社會價值,授予社會地位的權力功能;吸引大眾注意中心,形成社會議題的輿論引導功能;形成文化規范,進而影響人們社會行為的限制功能。」 由於歷史長期的原因,我國的媒介長期以來作為事業單位,所有的資金消耗都由國家來提供補充,由國家統籌安排,計劃執行以及分配單位的人員,幹部。這種形式的政府壟斷導致新聞行業缺少生機。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改革開放的到來,國家日益覺得媒介產業應當放開放活,如果永遠抓在手中只可能加重政府的負擔,從而減少了對媒介的財政撥款以及援助,讓媒介自己尋求出路。在媒介產業化的今天,伴隨著一系列問題的出現,我們必須要不斷的研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人們似乎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思維定式: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不能達到天衣無縫得大統一局面。但是就我看來,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在媒介產業化運作的今天,我們是可以找到完美無暇的結合點的。但是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就這樣兩個個概念來作一個深層次的剖析,即社會效益與社會效益。在吳海榮的《論新聞傳媒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辨正統一》的文章中提到新聞傳媒的社會效益是指新聞傳媒在實現其社會功能的過程中對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所起到的作用。那麼我們可以將此定義通俗化,也就是說社會效益包含了一個媒體的社會責任感,新聞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媒體的品牌效應,知名度,社會口碑以及媒體的社會公信力等。它的涵蓋范圍是及其寬泛的。這也就提示我們一點,不能簡單的將某種媒介現象嚴格的歸納為它絕對的有或者沒有社會效益,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耳熟能詳的娛樂節目《超級女聲》,很多業界人士很單純的將它無情的打入了毫無社會效益,品味低下,媒介垃圾產物的行列中。但是它真的是那麼的不堪一擊嗎?既然湖南電視台不惜巨資來包裝推廣這樣一個節目,並且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受眾群,至少該節目的品牌效應以及知名度是絲毫不遜色於央視的任何一檔招牌欄目的。這個時候我們要思考的就是應當以一個什麼樣的角度來評判一個媒體究竟有沒有社會效益,就我認為,我們的評判至少應該是客觀的,暫且不說它要包含社會效益定義中所具有的每一項原則,但總歸還是要滿足其基本及其大部分原則的。說到這里,又會有一個新的問題出現,是不是每一個人對於社會效益的理解又是等同的呢?顯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媒體將黃色新聞的泛濫概括是為了滿足受眾需要,這顯然是錯誤的,受眾是一個很龐大的群體,他們受到生活學習環境,職業,文化修養以及教育程度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各自的愛好也是不同的,一部分人們對娛樂新聞的關注,並不代表就沒有人關注實事,關注百姓了。媒體此時要做的不是單純的用刺激,渲染以及危言聳聽的語言來誘惑,吸引受眾,而是要用正規的引導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從而真正的達到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經濟效益對於一個媒體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含義,美國著名記者,作家傑克富勒在談到新聞工作與經營的的關系時說:「不顧忌經濟效益只能使報紙越辦越弱,直至最後完全停刊。」 與計劃經濟不同的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優勝劣汰的有效競爭機制,對於一個媒體來說在沒有政府的資金掩護下,要生存下來就必須盈利,從某方面來說這就使得媒體在具有傳播,娛樂等一系列社會功能的同時又具備了特殊卻必然盈利功能。
第一, 媒介集團的經濟效益體現在它能夠推動該媒體的發展,支撐媒體的內部運轉機制,也就是說為它的印刷,出版以及新聞從業人員的報酬薪水提供金費。在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可設想,一旦媒體沒有了足夠的資金來應對自身的內部運營以及外部交涉。那麼這個媒體基本就已走到了盡頭。
第二, 媒介之間的競爭需要龐大的資金運營系統來支撐,當代媒介競爭屬於高技術含量的競爭,這種競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為了增大受眾群就需要大量投入從而獲得經濟與社會效益來支撐這種良性競爭。但是,我們就目前的行業競爭來觀察一下,似乎它們之間的競爭都是在走一種模仿與被模仿的畸形化道路。庸俗化現象日趨加重,例如國內的一系列選秀節目的陸續推出,即沒有觀賞性也沒有教育性,庸俗泛濫。以至於今時今日為了給人們的夢想帶來放飛的希望,連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這一經典巨著的電視劇翻新版的男女主角都要舉行莊重而神聖的海選,在社會上挑人才,在社會上選新秀。但是這一切的一切不是真是體現了北京電視台的一種經營策略嗎?通過名著效應,以及觀眾對選秀的好奇心理來提高收視率。而我國的媒體管理所倡導的應該是怎樣通過最有效,最正規的引導來促進經濟效益的實現。
第三, 媒介的經濟效益又是通過什麼實現的呢?就我看來,這就要看不同媒體的具體情況了。首先我們來看看報業集團,眾所周知,報紙的的銷售價格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是相當實惠的,報紙也就是通過這種低廉的價格向大眾傳播著社會政治信息,娛樂八卦信息以及自己的銷售宣傳理念。同時這種低廉的銷售價格是遠遠不能滿足報紙的紙張,印刷以及宣傳費用的,甚至還長期處於虧損狀態。那麼這樣的一個差價是由什麼來彌補呢,也就是說一份報紙究竟通過什麼方式來盈利的呢?這就是廣告。以武漢的報業集團來舉例,武漢有兩大報業集團,即湖北日報和長江日報。湖北日報旗下包含了《楚天金報》和《楚天都市報》;長江日報集團旗下有《長江商報》,《武漢晨報》以及《武漢晚報》三大報紙。在湖北日報大樓的公告欄里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它將長江日報用以對抗楚天都市報的新產品——《長江商報》放在了赫然可見的位置。似乎是在提醒本報團新聞從業人員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以及昂揚的鬥志。在市場上,自《長江商報》推出後,首先採取價格戰術,每份僅買5毛錢,來吸引受眾的眼球。並且在版面的設置上較為正規,彩色巨幅圖片以及前沿的國際政治新聞報道,休閑家居娛樂報道都是這份報紙的魅力所在。整份報紙照顧到了社會各個文化階層的人,容政治,娛樂為一體。其中,我觀察到一種特殊的現象,在長江商報的32個版面中除了有為自己宣傳的廣告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的關於其他產品的廣告。而與此同時,《楚天都市報》在廣告的刊登上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不僅廣告多而且所佔版面大,從精品消費的高級住宅廣告到低俗不堪的「春葯」廣告,應有盡有。究竟是什麼讓兩份處於競爭對抗的報紙有如此之大的區別,在我看來,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社會效益對報紙的主導作用,《長江日報》自上市以來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銷售量已經頗顯卓越了,但是它只是作為一份剛剛發行上市的報紙,在沒有形成一定的社會公信力以及一定知名度和較好的群眾口碑之前幾乎是沒有廣告商願意將巨額資金投資在一份自己並沒有把握成功的報紙上,相對來說,廣告商們更有可能將目光投向已經具有一定社會效益的報紙,例如行業檔次較高的廣告商會將投資定位鎖定在如《參考消息》等一系列的高品味報紙上,而一些娛樂性較強的庸俗廣告則都選擇了較為世俗,大眾化,市民化的報紙,比如《楚天都市報》。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完美結合,在形成一定社會效益的基礎上才有能力去獲取經濟效益,《長江商報》就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目前為止,《長江商報》還是處於短期的虧損之中,當它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在社會上形成一定的社會效益之後,隨之而來的廣告量的增多,盈利也就不是一件難事了。所以說,廣告幾乎是控制著一份報紙的命運,當然這一定是基於良好的社會效益之上的盈利。然後,我們來看看電視行業,在廣告的基礎上,它的收拾率佔了很重要的位置,這時也就出現了節目的娛樂化,庸俗化的現象,業內人士寧願相信這只是媒介產業化所帶來的一陣沙塵暴,不久之後就會驅散,消失。縱然娛樂但是受眾仍然在不斷的被迫接受著這些庸俗的信息。受眾對信息的獲取是寬泛且有選擇權利的,為了在快節奏,僵硬化的生活狀態中尋找刺激,人們必然選擇著某些庸俗化的產物,而且這種現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而加快了腳步。這個時候某些媒介產物,例如媒介過分遵循商業主義原則給社會提供的色情,暴利以及虛假煽情新聞是不利於人類發展的,也就是說它喪失了一定的社會效益,而為的只是永恆的經濟效益。這種現象是極其畸形的發展趨向,最終只能自取滅亡。這里我要特別提到的一種現象就是所謂的觀眾參與戶動的簡訊投票,同時這也被喻為湖南衛視的看家本領,但在經過06年「超級女聲」的暴風雨的洗禮之後,湖南衛視終於和它的盈利合作夥伴分道揚鑣了。至此,簡訊的暴利收入就告下一個段落了。電視較之報紙行業內容更為豐富多彩,但是他們之間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是有著某種絕對的共性,那就是,經濟效益一定是基於社會效益之上的。
美國新聞理論理論的經典著作——卡斯柏約斯特的《新聞學原理》較早的討論過新聞傳播的社會功能,其核心的觀點就是「新聞第一」, 「報紙是一種高尚的職業,它的成功與否,要看從業人員心中是否有一種廣大的知識的積聚。報紙是一種生產企業,因為這裡面有許多專門的技巧,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也是一種商業,因為它的買和賣都是大量的和復雜的。商業對新聞事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沒有新聞事業,這種商業也就無法產生。所以只有在兩者相互了解對方的重要性並深切體會對方的不可偏重的大前提下,整個新聞事業才可能最有效地發展」4。新聞媒介在任何社會環境中都要同時考慮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古往今來的新聞媒介,幾乎沒有不注重社會效益的。因此,在媒介的經營管理過程中,應當是抓住社會效益,放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兩個指標,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都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當然具體操作時未必會如此。對於中國新聞媒介來說,社會效益指標永遠都是第一位的。事實上,由於新聞傳播的文化產業特點,兩項指標同抓並舉當然是最好的,但有時必須承認,在市場中是很難保證某一媒介的經濟命運與狀況是與社會效益相吻合的。所以,媒介在贏得利潤的過程中必須講究方式方法。在社會效益得到保障的基礎上來發展經濟效益,媒介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社會效益來發展經濟效益,形成一種積極的良性循環。那種認為追求經濟效益就可不顧媒體道德而忽視社會效益的做法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聞傳媒的一種誤解,即便是在市場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大多數記者和編輯也認為「盈利不是報紙的根本目標,社會效益才是報紙的根本目的」5。我們必須堅信目前的新聞庸俗化,黃色新聞,假新聞以及「有償新聞」都只是暫時的,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完善以及人們文化思想水平的提高,會迎來社會效益與市場效益雙豐收的一天的。新聞從業人員會盡量讓新聞報道能夠實現真正的客觀公正,能夠真正的為受眾提供良好的社會輿論與監督環境。從而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真正的統一。

Ⅲ 媒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存在矛盾嗎

不存在矛盾,二者統一。

Ⅳ 如今的經濟形勢對媒介的發展會有什麼影響呢

金融危機:新媒體與數字營銷機構
@2008-10-31 14:29:39 分類:行業觀察專欄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已逐漸轉化為金融危機並進而發展為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引發了全球性的恐慌。到目前為止,危機更已從金融領域向實體經濟擴散,經濟衰退也正在逐漸向新興市場蔓延,可以說,金融危機已轉化為經濟危機。危機的陰影已經影響到各個國家的金融、房產、汽車、媒體等各個行業。危機的浪潮撲面而來,已經將你我裹挾其中,不能夠正視這場危機,並預做准備,我們將陷入危機而不能自拔。

我們針對本次經濟危機對於中國新媒體及網路廣告代理商等數字營銷機構的影響,對北京新意互動高級策略分析師焦向軍進行了采訪。

一、經濟危機與新媒體

本次經濟危機的影響已經涉及到各個行業,就媒體行業而言,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無法獨善其身。僅在網路進行簡單搜索,就可以看到危機相關資訊比比皆是:

1.摩根大通公司的分析人員預測,美國經濟放緩之後,哥倫比亞公司的廣播業務收益有可能下降2%至6%,而伯恩斯坦公司的經濟專家則估計,一旦經濟衰退,哥倫比亞公司每股股票的收益可能遭受20%的重創。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已經削減了部分經營項目支出,一些燒錢的項目經費也被壓縮。

2.經濟專家認為,迪斯尼公司的股價在經濟放緩後可能收縮12.3%,原因在於迪斯尼公司21%的經濟收益來自廣告收入,另有約25%來自主題公園營業額,而這兩項收益隨時會受旅遊產業效益波動影響。花旗投資的分析師近日則將迪斯尼股票定級為「售出」。

3.瓦喬維亞證券本月發布的報告中預計,2009年投向雜志的廣告支出將減少2%,投向報紙的廣告支出將減9.8%,較此前預期有所惡化。

4.10月13日,俄羅斯記者聯盟發言人稱,此次經濟危機最受打擊的是俄羅斯媒體行業,廣告投放量正在急劇縮減。

5.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最新的調查顯示,由於各國企業都削減了IT及廣告開支以應對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在線廣告業務在經過連續五年的高速發展後,有可能在2008年停止增長。

6.據報道,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上半年英國廣告市場整體支出同比下降0.7%,美國金融服務業的廣告支出同比下降27%。

7.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明年將不再增加全球廣告預算。

8.WPP Group旗下傳立媒體(Mindshare Asia)首席執行長阿舒托什斯里瓦斯塔瓦(Ashutosh Srivastava)說,縮減下來的支出將流向數字廣告、直銷和店內促銷等廣告途徑。在廣告開支受到限制的低迷時期,人們就會將資金轉向更直接、也更為可測的領域。

簡要分析:

1.本次危機起源於金融危機,對金融行業的影響更深,從源頭上減少了新媒體獲取風險投資的資金來源。部分盈利模式尚不明確、尚未獲得盈利、運營成本較高的新媒體面臨生存危機。與此同時,經濟危機背景下,未來各行業整體營銷推廣預算將呈大幅萎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新媒體廣告收入將受到影響,新媒體行業將面臨洗牌,優勝劣汰不可避免。

2.本次危機對於不同行業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由此,相對應的媒體所受影響也不同,例如,主要廣告來源為金融、房地產、汽車、乳品等行業的媒體,所受影響就比較大;反之,主要廣告來源於醫葯、醫療等行業的媒體所受影響則較小。

3.不同媒體因自身特性的不同,所受到的影響也不盡相同。網路、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媒體所受影響都是有差異的。就金融風暴爆發後月數據資料顯示,網站點擊率、電視收視率均有上升,媒體的不同表現將影響到廣告主媒體投放的變動。

二、經濟危機與網路廣告代理商等網路營銷機構

本次危機對於網路廣告代理商等機構的影響也已經在全球范圍體現出來,就中國來說,已經有不少廣告主表示2009年度將壓縮營銷推廣費用,而壓縮的比例高達20%-30%,這必然對網路廣告代理商等網路營銷機構帶來極大影響。在互聯網搜索到的幾條簡要資訊如下:

1.俄新社10月13日報道稱,俄羅斯記者聯盟組織及媒體與民眾社會發展中心負責人伊格爾•雅克文科接收采訪時說:「通過廣告市場,傳媒領域被波及得最快也受打擊最嚴重。數百家公司已經破產,主要都是從事廣告業務的。」

2.實力傳播7日公布的報告預計,今年和明年全球廣告市場的增幅在4.3%和4%,今年6月份其預計增速還分別為6.6%和6%。金融危機對發達國家的沖擊在廣告市場上有直接的反映,增速放緩幅度最大的地區在北美和西歐。

3.業界人士稱,盡管全球各大網路廣告主仍在增加廣告開支,但相應增速已經開始放緩,這種現象在美國、英國表現尤為明顯。英國市場研究公司 Enders Analysis分析師伊恩•莫德(Ian Maude)對此表示:「美國金融危機對網路廣告的影響超過了人們預期。與數年前相比,全球網路廣告產業將面臨嚴峻挑戰。」以英國為例,在該國每年廣告支出中,20%為網路廣告,該比率居全球第一。以收入為標准,英國每年網路廣告銷售額約相當於德國、法國和義大利三國的總和。莫德認為,盡管英國今年網路廣告收入增速仍有望達到18.5%,但該增幅卻不及2007年的一半。他表示,在英國今年新增長網路廣告收入中,絕大部分將流向文本搜索廣告。換句話說,顯示廣告業務將受到重大打擊。

4.高林斯特(Collins Stewart Plc)稱,美國互聯網廣告產業未來兩年將因金融危機損失67億美元銷售額。包括從通用汽車到Simplexity在內的大小客戶都削減了廣告預算,美聯銀行等一些金融機構甚至「人間蒸發」了。

5.對亞洲廣告客戶的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大多數企業預計他們的廣告預算明年將會下降,其中四分之一預計將比今年下降20%以上。在這項調查中,咨詢機構北京勝三公司(R3)調查了50名營銷經理,他們負責的年廣告支出總額超過了30億美元。勝三公司負責人格雷格保羅(Greg Paull)說,上兩周發生的事件重創了廣告客戶。即使在典型的成長型市場,如中國大陸和台灣,明年的廣告支出也將大幅下降。

簡要分析:轉危為機——網路廣告代理商生存之道

1.經濟危機將導致相當部分企業銷售不暢、競爭加劇、企業間的並購等,部分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由此,廣告代理商將面臨失去部分客戶、企業壓縮營銷推廣預算的困境,廣告代理商之間的競爭將加劇,競爭格局也將產生變化,優勝劣汰不可避免,部分廣告公司將從市場消失。

2.網路營銷機構面臨營銷的「危機」。危:企業整體營銷預算勢必壓縮,這也會波及到網路投放。機:但與此同時,企業更需要將有限的預算花到更有效、更精準、更便於測量的方向,由此,網路營銷機構需要強化對於網路媒體與消費者,以及對於新的媒體和營銷手段的研究和分析,主動適應經濟危機所帶來的市場變化,贏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

3.傳統廣告、網路廣告等營銷手段的應用會相對減少,搜索引擎營銷等能夠更加精準鎖定目標受眾的營銷手段將獲得市場機會,網路廣告代理機構需要抓住市場機遇,主動予以適應和調整。

4.未來一年,受制於市場競爭、產品銷售壓力,以及企業營銷預算的壓縮,企業廣告投入的重點將側重於能直接帶動產品銷售的產品促銷類廣告等。

5.從整體而言,企業營銷推廣預算將會被壓縮,在此前提下,網路營銷機構從單一客戶處所獲得的收入將會減少,同時,由於企業整體投放萎縮,即使企業將投放方向更側重於在精準營銷、產品廣告等方面的投入,營銷機構所獲得的銷售額同樣也會降低。所以,網路廣告、公關公司等營銷機構需要重新審視自身與外部環境,調整經營策略,強化客戶開發,由策略調整及客戶的增加等方向增加營業額,保證自身發展。

Ⅳ 簡述媒介對經濟的作用,體現在那些方面

媒體?這個團伙,早成為國家和民族風氣的負面總代表了。政治閉眼隨,經濟靠廣告。坐著堂皇車,美女游戲鬧。

Ⅵ 媒介在現代社會有什麼地位和意義

媒介說得具體點、就是信息技術的傳播與發展對社會的影響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人類社會生活的改變,最終是由社會生產力所決定,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作用日益凸現,信息科學技術作為現代先進科學技術體系中的前導要素,它所引發的社會信息化則將迅速改變社會的面貌、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對社會生活產生巨大影響。一、信息就其含義而言,包括兩層含義:一是信息本身所表達的意義,即信息的內容;二是傳遞信息的工具,即信息載體,如符號、聲音、文字、圖形等都是信息的載體,信息技術則是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存儲、顯示和應用技術,如遙感技術、遙測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光碟技術、各種顯示終端技術等。信息技術包括信息技術的生產和應用兩個方面。信息技術的生產主要體現在信息技術產業,包括計算機軟硬體、電信設備、微電子生產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則是體現在信息技術的擴散上,包括信息服務、管理信息系統等。在信息技術系統中,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可稱為信息技術的核心。它們的發展進程體現了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 從微電子技術看,自從1948年晶體管被發明以後,1958年第一塊集成電路問世,引發了一場微電子革命,微電子技術使得越來越復雜的電子系統可以集成在一小塊矽片上,使電子設備和系統的微型化、低能耗成為可能。集成電路從中小規模集成電路逐步發展到大規模集成電路,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並實現了平均每18個月集成電路晶元上集成的電子器件數翻一番,而價格卻保持不變甚至下降,這就帶動了以集成電路為基礎的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創造了信息技術產品性能不斷提高,而價格不斷下降的奇跡。從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看,從19世紀上半葉莫爾斯發明電報至20世紀下半葉初第一部程式控制交換機的誕生和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的應用,使通信技術開始向數字化發展。衛星通信、稱動通信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更是開拓了通信手段,進一步擴展了通信技術的應用領域。而從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笨重的龐大的、高電能耗的計算機問世以後,隨著集成電路和軟體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存儲容量和能力不斷提高,其功能也從單一的計算功能發展成能處理數字、語言、圖象等多種信息,其應用的領域也覆蓋了社會各個方面。 從網路技術看,1969年美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採用分組交換技術的計算機網路ARPANET,然而它僅連接了四個大學實驗室,這是計算機互聯網(網際網路)的前身;網際網路的真正起點是1986年建成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網NSFNET;而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則是在進入商業應用的1991年,從此網際網路的發展迅速膨脹,給信息產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從電子郵件到電視會議,從網際網路傳真到網際網路電話、從網上瀏覽至購物等等豐富多彩的服務,不僅方便了消費者,為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提供了有利的機會,而且帶動了同網際網路有關的一批新興服務業的發展。由於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經濟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製造、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等先進製造技術,正在徹底改變傳統工業的面貌,信息技術進入消費領域,形成巨大的消費市場,加速了社會信息化的進程;網際網路的興起,更是空前地加速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滲透,掀起了全球的信息化熱潮。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引發了社會信息化,"每9個月互聯網用戶增長一倍,信息流量增加一倍,線路帶寬增加一倍"。這一事實被稱為新摩爾定律。據統計,1999年底,全球已有2.6億多互聯網用戶,956萬個站點,電子商務營業額達到2400多億美元;中國已890萬互聯網用戶,1.5萬個站點。預計3年後,全球將有5億網際網路用戶,2100萬個站點,電子商務營業額達到1.3萬億美元;中國網際網路用戶將達到3700萬戶,5萬個站點。而信息科學技術所引發的社會信息化正在深刻地改變社會的形態、經濟增長方式、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1、對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在工業社會中,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是靠資源投入的方式來實現,工業化加工資源的方式是一種高消耗、高污染的實現方式,這種方式必然會引起自然資源的日益枯竭,工業污染的加劇、環境退化的失控。而信息科學技術引發的社會信息化,為各國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技術可能。信息化的開展開創了經濟增長的新方式,即依靠科技進步,而不是高資源、高投入來促進經濟增長。目前發達國家中,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率已達60%-80%的幅度。2、對人類社會時代的影響。由於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時代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已經從以物質能量為主的生產力轉換到以信息知識和技術為主的生產力,從工業經濟轉到知識經濟,從讀寫為主的時代轉換到視聽為主的時代,即虛擬時代、數字時代。虛擬,就其本身來說,是數字化方式的構成。它首先是人類中介系統的革命。人類第一次中介系統的革命,是語言符號系統的發明,它創造了人類思維空間和符號空間,導致了人類文明的長足發展。而虛擬則是在思維空間中發生的革命,它在思維空間中又創造出了虛擬空間、數字空間、視聽空間和網路世界,使不可能的可能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一種真實性。虛擬這場中介革命,使人類由以前的語言符號文明進入到更高級的數字文明。其次,虛擬性激發了人們的創造能力的巨大發展。對於虛擬而言,現實只是許多可能性中的一種可能性,在虛擬空間中,還有別的可能性,虛擬使現實中的不可能在虛擬空間中復活、再生、創造發展,從而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在信息科學技術影響下,虛擬時代、數字時代即將到來。3、對思維方式的影響。思維方式是一定時代人們的理性認識方式,是按一定結構、方法和程序把思維諸要素結合起來的相對穩定的思維運行樣式。思維主體、思維客體和思維中介系統三者社會歷史地結合,構成特定時代的思維方式。在大機器生產為主的工業社會,思維主體以個人為主、以人腦為主,思維客體受思維主體及社會關系的影響,主要以現實世界為主,思維中介主要由工業技術中介系統和工業文明所產生的各種物化的思維工具構成,這標志著工業社會時人類的思維方式的發展狀況和水平。進入信息化社會以後,思維主體則由個人為主發展到以群體為主,以人腦為主發展到以人-機系統為主,思維客體由現實性為主進入到虛擬為主,思維中介系統由工業技術中介系統和工業文明所產生的各種物化的思維工具構成轉變為網路技術中介系統和信息技術所產生的各種物化的思維工具構成,從而實現思維方式由現實性轉換到虛擬性思維。4、對教育方式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給教育方式帶來巨大影響,表現在:第一,教育投資的重心將由物質資源轉向信息資源。工業社會中,教育以消耗物質資源如校舍、桌椅、粉筆等維持,因此教育投資的重心主要是物質資源的投入。而信息化社會,由於信息具有無損使用、無損分享、不可分割、公平性等特點,使其將取代自然資源、資金、人力等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投資的重心也將轉變為信息的開發上,因為信息產業是開發費用高、使用費用低的產品,其低廉化使用是建立在高投入開發的基礎上的。因而,教育一旦依賴於信息資源,則其開發問題將制約網路化教育發展,教育的投資由過去重在物質條件的擴充轉向信息資源的開發也成為不言而喻的事情。第二,單一的"班級授課制"將為多樣化的網路授課取代。"班級授課制"這種曾大大提高過教育效率的教學組織形式將被信息技術打破,互聯網路應用於教育,改變了傳統的固定師生關系,使異地授課,網上學習成為可能。利用互聯網可以十分便捷的得到世界各地的教育資料,實現信息交流、資源共享;網路技術的發展也使無法進入學校讀書的人獲得必要知識成為可能;學生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有網路計算機終端設備便可上網學習,為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奠定了基礎。第三,現代信息技術發揮多種媒體功能的優勢,通過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方式的靈活性,調動學生多重感觀參與學習活動,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5、對生活方式的影響。由於信息化建立了一個規模龐大、四通八達的網路通訊系統,從而信息作為最有效、最有價值的資源,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第一,通過網路體系,人類的觀念大大地流通、滲透、互相影響,這將有利於人們按照共同利益協調行為。第二,網路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工作方式發生很大變化,由以前的按時定點上班變為可以在家上班,通過網路體系處理各種資料和信息。第三,人們的訪友、購物、會議、娛樂等許多事情都可能通過網路進行;在不遠的將來,人們還可能通過住網路住宅、使用網路冰箱、乘坐網路汽車等,進入科技家庭的生活模式,體驗科技帶給人們的便利。 總之,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地發展以及由它引發的社會信息化,給社會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使人類社會將進入信息時代。而作為時代的引領著,我們中學生有權利,也有義務充分掌握這門技術,為中國的騰飛,以至於全人類的進步,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完善答案

Ⅶ 媒體對經濟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體現在 1 媒體對經濟具有指導性 引導性的作用
2 媒體對經濟有監督性 制約性
3 媒體可以宣傳經濟 可以讓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4 媒體互補經濟
5 經濟也可以促進媒體的健康發展

Ⅷ 媒介經濟壟斷和媒介上市給新聞業和社會造成了什麼影響

媒介壟斷形成的原因如下:
政治原因:
經濟上的統治地位,要求壟斷資本在思想文化領域也實施全面的控制。而要實現這一目的,依靠自由主義時期分散的自由競爭的新聞媒介,是不可能做到的。壟斷的政治經濟現實,要求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規模巨大的壟斷媒介。
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壟斷資本不僅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而且還控制了國家的政治機構。政治上的統治地位,要求壟斷資本對經濟、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實行控制。正如列寧所指出的,「壟斷既然已經形成,而且操縱著幾十億的資本,它就絕對不可避免地要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去,而不管政治制度或其他任何『細節'如何」
① 另方面,「『經濟上的強者'的力量也在於他們握有政治權力,沒有這種政治權力,他們也就不能保持自己的經濟統治。」
②壟斷資本既然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掌握了國家機器,下面一步,必然會走向控制近代社會最基本的輿論工具——報紙。
因為在某種意義上,控制了報紙就意味著控制了民心,控制了輿論,從而在一定的程度上穩固了統治基礎。而要實現這一目的,依靠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分散經營的、自由競爭的資產階級報業,是不可能做到的。壟斷的政治經濟現實,要求建立規模巨大,為數極少,從而能在根本的意義上,保證宣傳與政治步調一致的壟斷報業。
經濟原因:
資本主義經濟在本質上是一種競爭經濟、自由經濟。競爭的結果,是優勝劣汰和資本的集中。而資本集中的動機便是試圖利用經濟上的優勢地位,控制某種產品或服務的生產和銷售市場,把商品或服務的價格提高到生產價格之上,從而獲得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壟斷利潤。這種動機使得西方資本主義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在19世紀末期相繼走上了壟斷化的道路。而報紙已經成為一種大眾消費品,成為了一種特殊商品。
在壟斷階段,生產資本集中的基本動機,乃是壟斷資本試圖利用經濟上的優勢地位,控制某種商品的生產和銷售市場,把商品價格提高到生產價格以上,從而獲取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壟斷利潤。而報刊事業,自工業革命以來,已變成了一種營利性的知識產業。報紙本身已由上層社會的精神特權變成了以普通民眾為對象的特殊商品。控制這種特殊商品的生產及銷售市場,一方面可以製造對於壟斷資本有利的輿論,塑造其正面的社會形象;另一方面則會通過壟斷的市場和價格,獲取超額利潤。據本傑明·康培因估計,1978年報紙集團的中等利潤率為9.6%,為製造行業的二倍。報業壟斷為其老闆賺了大錢,這便是壟斷資本插手報業,使報紙的所有權日趨集中的另一重要原因。
自身原因:
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新聞媒介已發展成為規模巨大的資本主義企業,與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報紙的手工作坊性質不同,那時一個人數百元錢即可辦起一家報紙。現在只有籌資數百萬、數千萬,甚至上億,才能涉足報業,這顯然只有大資本家才能辦到。
報業壟斷,雖然在許多場合是出於政治和經濟的需要,但是報業自身經營上的要求也同樣不能忽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交流專家們認為,報業的集中,從其自身經營的層面來看,是由以下幾種因素造成的:(1)市場經濟的基本趨勢;(2)為政府當局所需要的新聞產品、信息和內容的劃一化趨向;(3)出版和發行方式的技術變革所產生的經濟壓力;(4)由於流通和廣告收入的競爭而帶來的壓力;(5)各種交流工具的競爭;(6)一般精神產品的千篇一律;(7)某些報紙缺乏經濟和社會需求;(8)生產成本的提高和廣告收入的減少;(9)有計劃地整頓報紙;(10)行政安排、財政刺激和稅收政策抑制了獨立企業;(11)管理上的缺點;(12)通貨膨脹和普遍性的衰退;(13)私營和國營企業都缺乏新的創造精神也缺乏新的資金。」這種概括雖然全面,但並不很具體,重點也不突出。我們認為,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報刊事業的所有權之所以會趨向集中,主要是取決於如下幾個條件。
第一,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報紙已發展成為規模巨大的資本主義企業,與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報紙手工業作坊性質絕然不同,那時一個人幾百元錢便可以辦起一家報紙,而現在唯有籌資數百萬、數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才能創辦報業,這顯然只有大資本家才能辦得到。
第二,壟斷報業公司由於經濟實力雄厚,擁有絕對的人才優勢和眾多精良的設備,可以出版眾多的報紙、期刊、書籍,經營新聞性和非新聞性事業,在龐大的企業集團內部,合理地配置並且充分地利用公司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從而降低生產成本,賺取超額利潤。
第三,報紙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報紙銷量越大,廣告來源越多,廣告收費越高。一般而言,廣告客戶寧願以較高費用在一家銷數大、讀者多的報紙上刊登廣告,而不願意在幾家小報分登廣告。在各報紙間的發行、廣告競爭中,資本小、發行量少的報社,往往會因為高成本而倒閉甚至被合並。
第四,報團在各城市各地區出版多種報紙,在經營管理、廣告、發行以至新聞采訪、特稿供應上,都比分散經營的獨立報刊有更多的便利條件,更容易發揮整體的優勢。
總之,報業壟斷並非一個偶然的歷史現象,而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報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它也不是一種個別的現象,而是一個國際現象。它在任何經濟制度下都可能出現,但其范圍和格局在各個不同的國家,卻是十分不同的。有的主要是由於私人利益集團促成,有的則是由政府當局所促成。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報業壟斷成了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報刊事業的基本特徵。
以上供參考。

Ⅸ 媒體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

媒體被譽為是國家三權分立之外的第四種權力,它由以下四個信條構成:(1)新聞媒介擺脫外部干涉;(2)新聞媒介為實現「公眾知情權」服務;(3)新聞媒介探求真理,反映真理;(4)新聞媒介客觀公正地報道事實。毋庸諱言,這種以新聞自由為核心的新聞價值觀是為現存社會秩序服務的。
新聞媒體與社會共生並相互促進,媒體的作用在於樹立公共意識、宣揚自身所代言的政治勢力的的基本立場、監督政府、代表公眾發聲、倡導某些利益集團的利益、對全社會的思想碰撞做基本的導向(抑惡揚善)等等。
通過媒體,社會發展的問題才得以充分暴露,使其被決策者提上議事日程並獲得解決的機會;
通過媒體,決策者和智囊團的意見最終傳達到千家萬戶,而近幾年來流行的民意測驗則可以將民眾關於決策項目的建議和意見反饋給政府和管理者,政策通過這樣的博弈更加趨於雙贏,每個人都能為自己代言,這對於形成一個持續性、高效型的政策很有裨益;
通過媒體,政府被置於公眾的監督之下,預算、績效等各項指標都更加公開透明,極大地遏制了官僚化、平庸化、低效率、高貪腐等行政弊病,改善了政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同時約束政府更加偏重於服務而非管制;
通過媒體,可以將一個社會最終極的價值理想加以大肆的宣傳,如美國側重於宣揚民|主、自|由等價值觀,而中國側重於宣揚共|產|主|義、和諧社會等意識形態,當一個國家面臨空前的信仰危機的時候,就會開動媒體這架宣傳機器,將聲音放大、放廣,媒體的這一作用需要區別對待,利弊都是有的。
通過媒體,某些利益集團藉此渠道實現自己的目的,各種財團、聯合會藉由資助媒體,使得媒體被染上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派別,如台灣的泛|藍和泛|綠兩大陣營,各有自己旗下的媒體,他們當然也都具備著媒體人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和職業熱忱,但是一旦扯上政|治這個話題,就會各為其主,殊死搏鬥;
通過媒體,將黑暗的事件、人民所遭遇的各種不公的待遇訴諸報端和影音媒體,更多的人了解事實,並向主政者施加壓力,以求改進和革新,盪滌社會的污垢,使人們的思想煥然一新,督促人們熱愛思考,鼓勵獨立和創新的意識,致力於在全社會培養有擔當、有抱負、有思想、有能力的公民,最終形成良性發展的公民社會。

希望我的答案另您滿意!

Ⅹ 影響媒介規模經濟的因素有哪些

分成宏觀,微觀兩個大塊來說。宏觀的包括產業政策,消費市場的規模,以及產業競爭程度和結構分區。微觀就包括人力,資源,技術創新,財務等信息。現在全球化程度下也應該考慮外部市場的充分競爭。

閱讀全文

與媒介對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