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蒙古國地大物博,卻又為何發展的如此失敗
我們從地圖上可以發現蒙古國地大物博,但我們發現他們的經濟卻發展的並不好,和他周圍的鄰國相比起來,他的發展真的是比較差勁了,這也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
而且就算他們地底下有許多的資源,但是沒有技術和能力去挖掘他們有了也是白費,即使發展到現在,人口也只有幾百萬。人少地方大怎麼可能發展得起來呢?所以他發展失敗肯定是有原因的,沒有人口沒有人才去推動整個國家的發展。
B. 請各位大哥跟我介紹介紹蒙古國的經濟發展。小弟先謝謝拉!
1921年革命前,蒙古是落後的單一畜牧業國家。當時,游牧養畜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牧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居民生活必需品的2/3來自畜產品,另1/3依賴進口。那時的蒙古沒有工業、農業和現代化交通運輸,商業操縱在外國資本家和商人手中,他們有的來自中國內地,有的來自俄、日、英等國,故而沒有本民族的銀行、貨幣。1921年革命後,蒙古政府廢除一切外國商號和高利貸者的債務。1924年蒙古人民革命黨第三次代表大會提出了"沿著非資本主義道路發展"的總路線,沒收了封建主財產,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成份。蒙古在單一畜牧業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種植業、工業、運輸業、建築業等經濟部門,並形成了擁有3.81萬人的工人、職員階層。1948年至今先後通過並實施了發展國民經濟及文化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第八個五年計劃(1986-1990年)因為新起的"民主化"和改革浪潮而中斷。在這40年間,蒙古經濟發展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
1,20年代至50年代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25年起組織牧民合作社,後經曲折發展,至1959年底才基本完成,全國99.3%的牧民和77.3%的牲畜加入了農牧民合作社。
2,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由牧業國向工業-農牧業國發展。經過幾個五年計劃建設,其國民經濟中所居地位不斷提高。1985年與1960年相比,工業固定資產增長24.7倍,而農牧業只增4.8倍;工業總產值增長8.2倍,農牧業增67.6%。在國民收入中所佔的比重,1960年工業為14.6%,農牧業為22.8%;而1985年工業為32.6%,農牧業為16.2%,說明已逐步變為工業-農牧業國。但蒙古經濟地運轉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外國制約,1962年加入經互會後,蒙古經濟更處於蘇聯的嚴格控制之下。工業企業的85%由蘇聯援建,工業設備的90%和日用消費品的70%靠蘇聯供應,對外貿易的80%以上都是同蘇聯進行。多年來,蘇聯一方面給予了蒙古一些經濟援助,1948-1985年間達130億盧布;另一方面,蘇聯長期以來也以不平等貿易等手段,從蒙古掠奪走一些戰略原料、礦產品、畜產品和肉食。經濟上的另一問題,是按蘇聯模式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權的、用行政方法管理經濟的體制,使國民經濟僵化、呆滯、推動發展的活力。
3,80年代後期至今
蒙古從1986年起實行第八個五年計劃。土這一時期,蒙古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加快發展速度;改革管理和計劃工作;擴大企業自主權;使個體、集體和社會的利益保持均衡;加快生產中的科技應用;在農牧業推廣實施承包制等。
1990年,蒙古在政治上受"民主化"浪潮的影響,實行多黨議會制度,經濟改革也沿著與以往大相徑庭的道路發展,開始實行蘇聯、東歐式的急遽經濟改革。蒙古政府明確宣布實行市場經濟;議會(國家大呼拉爾)通過了私有化法,成立了私有化委員會,生產資料所有制國家、集體所有制占統治地位向私有制轉軌。自1991年起,分兩個階段實行私有化,即首先實行對中、小企業和服務性行業的"小私有化"。1992年10月,農牧業的私有化結束,新成立了各種公司350個,合作社8個,牲畜和土地的90%已歸私人所有。1994年,服務業、商業的私有化全部完成;食品加工、采礦、建材、建築、運輸和輕工等部門的私有化也進入尾聲。但是,蒙古國家禁止在鐵路、民航、石油及大型灌溉系統等部門或領域實行私有化,而且在電站、輸電線、煤礦和金屬礦、通訊及一些麵粉、肉類、水泥、釀造廠中仍有51%的股權。在此期間,俄羅斯停止對蒙古的援助,大大削減了對蒙古的能源和零配件供應,從而使蒙古經濟受到嚴重影響。1990-1993年,蒙古經濟接連4年滑坡,分別下降2%、9.9%、1.3%;大批工廠企業處於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國家的生產降至1980年的水平,全國經濟遭遇到從30年代以來的最大困難;1991-1993年的通貨膨脹率分別是209%、321%、183%;同期失業人數由6萬增至近10萬,人民生活貧困化加劇,全國26.5%的人口即近6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犯罪率迅速上升。1992年上台的扎斯萊政府,實行了有計劃地堅持推進私有化、保證重點創匯企業和扶持中小、放開物價、匯率自由浮動、緊縮政府開支等一系列措施,使蒙古經濟逐漸復甦。1994年蒙古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2.1%,這是4年經濟滑坡後的首次增長;通貨膨脹率降至65%,農牧業和工業均有所增長。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預定增長3%以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估計,蒙古國經濟將在今後四五年保持增長勢頭。
從經濟結構看,蒙古在80年代已由畜牧業為主的國家發展為工業-農牧業國。90年代初,按產值計算的國民經濟各部門構成是:工業36%,商業28.4%,農牧業20.7%,運輸業7.2%,建築業5.5%。
C. 冷戰時期長期繁榮,蒙古國的經濟怎樣走向衰退
蒙古國是我們北部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大鄰居,和中國新疆的面積近似,卻只有區區三百萬人口。在歷史上曾是中國的一部分,卻又以反華的特徵為國人熟知。近年來,蒙古地區的經濟狀況不佳,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限,曾經人均GDP高於中國的地區,現如今只有中國的二分之一不到。
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蒙古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後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經濟衰退,一次是蘇聯解體的九十年代初,另一次自2014年起,持續至今。蒙古國的經濟困境並非一時一日之功,想要解決也並非易事。
世界銀行的蒙古國GDP數據
冷戰時期的長期繁榮
在外蒙古脫離中國之後,治國理政上充滿了蘇聯特色。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時代的早期,蒙古國經濟極為艱難,國家財政負債嚴重。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持續給蒙古國以經濟、軍事援助。蒙古人民共和國在冷戰時期長期實行計劃經濟,但蒙古人民共和國人口較少且居住分散,大城市數量極少,缺乏大規模發展工業的條件,工業基礎薄弱,畜牧業佔有重要地位。
著蘇式軍服的蒙古國士兵
在20世紀60年代之後,中蘇關系惡化,蒙古人民共和國對蘇聯來說具有重要的地緣價值。蒙古讓中國的東北和西北成為了兩塊突出部,一旦進入戰時,會讓中國面臨巨大的防守壓力。蘇聯在中蘇對抗高峰期曾在中蘇中蒙邊界上陳兵百萬,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援助也大大增強。
到了20世紀80年代,蘇聯和東歐國家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困難,但蒙古人民共和國這一時期由於工業發展較慢,傳統的畜牧業對於經濟危機的抵抗力較強,因而經濟發展比較穩定,經濟年增長達到了6% 。但好景不長,80年代末,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經濟瀕臨崩潰,援助大量減少,這股巨變風潮最終還是燒到了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1990年,蒙古人民共和國由社會主義制度轉入民主化市場經濟體制,並更名為蒙古國。1991年伴隨蘇聯解體、互經會的解散,蒙古國計劃經濟就此崩潰,開始轉型市場經濟。
蘇聯解體後的長期停滯
蘇聯解體後,本就脆弱的蒙古國工業瀕臨崩潰,國有企業的經營一日不如一日。1993年,蒙古國的人均GDP被中國超過,自此之後,雙方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1997年7 月,蒙古國政府通過了《1997-2000 年國有資產私有化方案》,讓私營經濟成分在國家經濟中佔主導地位,國有資產全面私有化。私有化後蒙古國出現了和蘇聯東歐一樣的問題,不僅經濟上增長乏力,還加大了貧富差距,社會矛盾加大。
1993年是中蒙兩國人均GDP的轉折點
靠資源礦產搭上中國順風車
說蒙古國坐在礦車之上並不為過,目前已發現和探明的就有銅、鉬、金、銀、鈾、鉛、稀土、鐵、螢石、磷、煤、石油等80 多種礦產資源,其中工業生產必備的銅,儲量豐富,品位高。蒙古國東部的褐煤、南部的煉焦煤都具有很高的開采價值和前景。就連石油資源也十分豐富,與中國接壤的東、南、西部地區的13 個石油盆地中的石油質量較好, 同時還是世界上螢石的儲量最為豐富的國家。
蒙古國此前受蘇聯的影響較大,但蘇聯同樣是資源豐富的國家,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更是走向了出售能源的道路,對於蒙古國的資源需求並不強烈。但此時中國開始了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尤其是在2001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之後,迅速成為了「世界工廠」。中國將世界礦產資源的價格提高了數倍,還在全球范圍內進口礦產資源,蒙古國迎來了一個巨大的紅利期。
一度發展飛快的采礦業
21世紀初的蒙古國國內經濟快速發展。從2004 年到2007 年,蒙古國GDP 年平均增長8.6%,雖不及同時期的中國,但增速還是位居世界前茅。采礦業取代了原有的畜牧業,成為蒙古國的支柱產業,其產值佔到蒙古國民生產總值的近30%,出口額占蒙古國外貿出口總額的80%以上。
中國需求降低,蒙古經濟受挫
蒙古國雖然經濟上經歷了有史以來最黃金的時期,但是也讓該國的經濟逐漸單一化,並且陷入了能源陷阱,因為采礦業具有很高的利潤率,使得其他領域的經濟發展動力不足。從2014年開始,隨著中國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對於礦產資源的需求也少了很多,加之類似美國「頁岩油革命」等開采技術的突破,全球的能源價格也一落千丈,眾多靠出賣資源為生的國家陷入了困境。
愈演愈烈的貧富差距
在這一階段,蒙古國並沒有及時轉變經濟發展的方式,反而更加依靠采礦業,2010年的出口總量中,94%是礦產能源,采礦業這項暴利產業沒有將巨額利潤惠及全體民眾,貧富差距被進一步加大,烏蘭巴托市區燈火輝煌,但周邊的區域卻是生活貧苦的牧民。
政治上一錯再錯,經濟上雪上加霜
與中國的內蒙古相比,蒙古國的境況真是每日愈下。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人均GDP早已突破1萬美元,而蒙古國至今還在3千美元的水平線上徘徊。在此背景之下,蒙古國還一度違背中國意願,允許達賴喇嘛竄訪蒙古。這也給中蒙關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中國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採取了很多的反制措施,同樣讓蒙古國的經濟遭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總體說來,蒙古國的經濟困局並非最近幾年形成的問題,而是數十年的積弊。過小的經濟體量和單一的經濟,註定讓這片土地充滿了不確定性。
D. 蒙古國政府之前想成為發達國家決定轉型,為什麼會失敗
蒙古國在整個世界上一直都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首先它是一個內陸國家,夾在兩個大國的中間就是它的地理位置變得非常的尷尬。而且再從他的歷史方面來說,作為曾經被中國統治的一方,就算被分裂了出去,他的存在也是非常尷尬的。相比起被中國領導者的內蒙古來說,蒙古不但沒有得到經濟的發展,反而在一步步落後於世界。不但在經濟上地位低下,甚至在整個世界政治中它也經常被人遺忘。蒙古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三,氣候尷尬:蒙古大部分屬於大陸溫帶草原氣候,內陸深處,遠離海洋,水分很難到達,而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則在背風坡上堵住了。每年有一半以上時間為大陸高氣壓籠罩,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蒙古高氣壓中心,為亞洲季風氣候區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
無論是什麼樣的原因,都註定了蒙古向發達國家轉型是一項非常困難的工作,沒有其他國家的經濟和技術支持,只靠它自己是完全不可行的,而蒙古又不願意與其他各國交流一味的自閉,更使得它越來越落後。
E. 接受多國緊急援助重回正軌的蒙古國,經濟是否還能重現往日的輝煌增速
很久以前,蒙古國由一個農牧業大國轉變成一個礦產大國,因為其豐富的礦產資源,被稱為世界級礦業工程的奧尤陶勒蓋銅金礦是蒙古國的巨大收入資源,但是自2017年以來,蒙古國開始接受來自各國的援助,並在中國的幫助下加大了於蒙古國的貿易,並試圖模仿中國的模式,來調整經濟。
蒙古國經濟處於這種的狀態,想通過哄抬物價來激進國內經濟的發展,但是他並沒有認識到問題的關鍵,經濟支柱太單一,高度依賴礦產資源,但是在中國的幫助下,蒙古國逐漸轉型,蒙古國的經濟狀態也正在轉變。
F. 蒙古國的經濟現狀如何了
2017年,蒙古將需要償還高達8億美元的外債,這相當於蒙古7.5%的GDP。除此以外,今回年政府的預算赤字相當於蒙答古19.5%的預算赤字。而在2015年時,政府財政赤字僅相當於其GDP的5%。
去年8月,蒙古國當時已經陷入經濟危機,貨幣崩盤。財政部長喬伊吉勒蘇倫在電視講話中表示,政府已無法為公務員或者軍隊支付薪水。 由於現金短缺,蒙古已經擁有巨額債務,僅僅是貸款利息就高達230億美元。
蒙古駐印度大使岡其格·岡包勒德說:「印度應該對蒙古遭遇的困難給予明確支持,中國對蒙古設置的障礙是其對(達-賴)喇-嘛訪蒙的一種過激反應。過境障礙造成了一種類似封鎖的狀況,這將對我國的經濟和社會造成不利影響。」
我們只要輕輕揮一下手,蒙古就要抖三抖,對這個無恥的國家早就要這樣制制了!
G. 蒙古國經濟落後的劣勢表現
蒙古國經濟落後的表現:
1、國內人口萎縮。廣闊的國土面積上,只有幾百萬版人口;
2、國內權環境惡化。由於長期過度放牧,蒙古國的很多草場產生荒漠化,嚴重威脅蒙古國人民的生存環境。然而,蒙古國經濟科技落後,這種影響生存的問題,長期得不到有力的解決;
3、蒙古國的經濟種類單一,主要是畜牧業和礦業。礦業的發展受制於我國的采購情況,如果,和我國關系惡化,我國不採購蒙古國的礦產,並拒絕提供通道,蒙古國的礦業經濟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4、蒙古國的進口商品比較多,造成國內財富無法累積。
求採納!
H. 為什麼說蒙古國是一個永遠不能崛起的國家
蒙古國本身的立場問題就連它們自己也說不清楚,再加上又和中俄兩國相鄰,在發展上局限太多,又毫無任何軍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這個緩沖國家已經沒有任何發展潛力了。
蒙古國的總面積有156萬平方公里,面積很大但卻都是草原,耕地太少造成農業滯後,就連工業從早年的石油也變得現在越來越落後,總體經濟還沒有國內鄂爾多斯區多,並且蒙古國的經濟一直都在依賴中國、俄羅斯、日本等這些國家。
作為一個國家,蒙古國早已經失去了後盾力量,更談不上崛起。
I. 外蒙古(蒙古國)靠什麼發展經濟
1921年革命前,蒙古是落後的單一畜牧業國家。當時,游牧養畜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牧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90%,居民生活必需品的2/3來自畜產品,另1/3依賴進口。那時的蒙古沒有工業、農業和現代化交通運輸,商業操縱在外國資本家和商人手中,他們有的來自中國內地,有的來自俄、日、英等國,故而沒有本民族的銀行、貨幣。1921年革命後,蒙古政府廢除一切外國商號和高利貸者的債務。1924年蒙古人民革命黨第三次代表大會提出了"沿著非資本主義道路發展"的總路線,沒收了封建主財產,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成份。蒙古在單一畜牧業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種植業、工業、運輸業、建築業等經濟部門,並形成了擁有3.81萬人的工人、職員階層。1948年至今先後通過並實施了發展國民經濟及文化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第八個五年計劃(1986-1990年)因為新起的"民主化"和改革浪潮而中斷。在這40年間,蒙古經濟發展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 1,20年代至50年代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25年起組織牧民合作社,後經曲折發展,至1959年底才基本完成,全國99.3%的牧民和77.3%的牲畜加入了農牧民合作社。 2,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由牧業國向工業-農牧業國發展。經過幾個五年計劃建設,其國民經濟中所居地位不斷提高。1985年與1960年相比,工業固定資產增長24.7倍,而農牧業只增4.8倍;工業總產值增長8.2倍,農牧業增67.6%。在國民收入中所佔的比重,1960年工業為14.6%,農牧業為22.8%;而1985年工業為32.6%,農牧業為16.2%,說明已逐步變為工業-農牧業國。但蒙古經濟地運轉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外國制約,1962年加入經互會後,蒙古經濟更處於蘇聯的嚴格控制之下。工業企業的85%由蘇聯援建,工業設備的90%和日用消費品的70%靠蘇聯供應,對外貿易的80%以上都是同蘇聯進行。多年來,蘇聯一方面給予了蒙古一些經濟援助,1948-1985年間達130億盧布;另一方面,蘇聯長期以來也以不平等貿易等手段,從蒙古掠奪走一些戰略原料、礦產品、畜產品和肉食。經濟上的另一問題,是按蘇聯模式建立的高度中央集權的、用行政方法管理經濟的體制,使國民經濟僵化、呆滯、推動發展的活力。 3,80年代後期至今 蒙古從1986年起實行第八個五年計劃。土這一時期,蒙古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加快發展速度;改革管理和計劃工作;擴大企業自主權;使個體、集體和社會的利益保持均衡;加快生產中的科技應用;在農牧業推廣實施承包制等。 1990年,蒙古在政治上受"民主化"浪潮的影響,實行多黨議會制度,經濟改革也沿著與以往大相徑庭的道路發展,開始實行蘇聯、東歐式的急遽經濟改革。蒙古政府明確宣布實行市場經濟;議會(國家大呼拉爾)通過了私有化法,成立了私有化委員會,生產資料所有制國家、集體所有制占統治地位向私有制轉軌。自1991年起,分兩個階段實行私有化,即首先實行對中、小企業和服務性行業的"小私有化"。1992年10月,農牧業的私有化結束,新成立了各種公司350個,合作社8個,牲畜和土地的90%已歸私人所有。1994年,服務業、商業的私有化全部完成;食品加工、采礦、建材、建築、運輸和輕工等部門的私有化也進入尾聲。但是,蒙古國家禁止在鐵路、民航、石油及大型灌溉系統等部門或領域實行私有化,而且在電站、輸電線、煤礦和金屬礦、通訊及一些麵粉、肉類、水泥、釀造廠中仍有51%的股權。在此期間,俄羅斯停止對蒙古的援助,大大削減了對蒙古的能源和零配件供應,從而使蒙古經濟受到嚴重影響。1990-1993年,蒙古經濟接連4年滑坡,分別下降2%、9.9%、1.3%;大批工廠企業處於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國家的生產降至1980年的水平,全國經濟遭遇到從30年代以來的最大困難;1991-1993年的通貨膨脹率分別是209%、321%、183%;同期失業人數由6萬增至近10萬,人民生活貧困化加劇,全國26.5%的人口即近60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犯罪率迅速上升。1992年上台的扎斯萊政府,實行了有計劃地堅持推進私有化、保證重點創匯企業和扶持中小、放開物價、匯率自由浮動、緊縮政府開支等一系列措施,使蒙古經濟逐漸復甦。1994年蒙古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2.1%,這是4年經濟滑坡後的首次增長;通貨膨脹率降至65%,農牧業和工業均有所增長。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預定增長3%以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家估計,蒙古國經濟將在今後四五年保持增長勢頭。 從經濟結構看,蒙古在80年代已由畜牧業為主的國家發展為工業-農牧業國。90年代初,按產值計算的國民經濟各部門構成是:工業36%,商業28.4%,農牧業20.7%,運輸業7.2%,建築業5.5%。
J. 蒙古國的經濟發展
蒙古國家統計局於近期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情況,現將其中部分主要數據(GDP暫未公布)摘譯整理如下:
一、財政金融
(一)財政收支:2015年上半年,財政總收入為26402億圖,較去年同期減少3.29%;財政總支出為31750億圖,較去年同期增加6.9%;財政赤字5349億圖,較去年同期增長122%。
(二)貨幣供給:2015年上半年,蒙古國廣義貨幣(M2)供應量為10萬億圖,較去年同期減少約0.7%。儲蓄總額為7558億圖,同比減少12.1%。
(三)貸款情況:截止2015年6月底,蒙古國內銀行貸款余額為11.9萬億圖,較去年同期減少2.9%。其中,逾期貸款6039億圖,較去年同期增加37.8%;不良貸款7739億圖,較去年同期增加36.5%。
(四) 價格指數:2015年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較去年年底上漲3.1%。其中,食品價格上漲7.6%;煙酒價格上漲1.5%;服裝價格上漲3.3%;房屋、水、電、燃料價格價格下跌1.9%;傢具和家電價格上漲3.3%;醫療保健用品價格上漲1.8%;運輸價格上漲1.3%;通信用品價格下跌0.4%;文化娛樂用品價格上漲1.6%;教育價格與去年年底持平;酒店價格上漲3.3%;其它貨物和勞務價格上漲3.2%。
二、對外貿易
(一)總體情況:2015年上半年,蒙古國與世界122個國家和地區貿易總額為42.09億美元,同比減少17.2%。其中,出口總額23.7億美元,同比減少4.4%;進口總額18.39億美元,同比減少29.3%;貿易順差5.31億美元(去年同期為1.21億美元)。
(二)對華貿易情況:根據蒙古國海關數據,2015年上半年,蒙對華貿易總額為27.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7%,占其外貿總額的64.5%。其中,對華出口20.4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2%,占其出口總額的86.3%;自華進口6.6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9.64%,占其進口總額的36.27%。上半年蒙古對華貿易順差13.7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5%。
(三)礦產資源出口情況:2015年上半年,蒙古國煤炭出口690.1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26.3%;銅精礦出口66.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3.8%;鐵礦石出口227.2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13.6%;原油出口377.1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8.1%;鋅精礦粉出口5.65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4.4%;黃金出口4.0噸,較去年同期增加60%。
三、人口與社會保障
(一)人口情況:2015年上半年,人口出生率為13.6‰,死亡率2.7%,自然增長率10.9%。
(二)失業人口:截止2015年6月30日,官方登記失業人口為3.27萬人,較去年同期下降3.4%。
(三)社保資金:2015年上半年,社保資金總額為6861
億圖,較去年同期增長24%。向19.23萬人發放社保金739億圖,較去年同期增長6.6%。
四、主要產業情況
(一)畜牧業:2015年上半年,新增牲畜1869.7萬頭,同比增長11.9%,牲畜總頭數達到6649萬頭。其中馬351萬頭,佔5.3%;牛425萬頭,佔6.4%;駱駝39.4萬頭,佔0.6%;綿羊3047萬頭,佔45.8%;山羊2787萬頭,佔41.9%。
(二)農業:2015年上半年,農業耕種總面積51.78萬公頃,同比增長18.6%。其中,穀物38.92萬公頃(小麥佔36.02萬公頃),土豆1.23萬公頃,蔬菜7145公頃,飼料草2.21萬公頃,其他8.71萬公頃。
(三)工業:2015年上半年,工業總產值為39807億圖,較去年同期減少3.6%。其中,礦業總產值為25549億圖,同比減少7.7%;製造業總產值為10497億圖,同比增加0.4%;水電暖供應等行業總產值為3760億圖,同比增加19.3%。
(四)建築業:2015年上半年,建築業總產值為6268億圖,同比增加2.6%。其中,住宅建築產值3003億圖,同比增加18.9%;非住宅建築(工業、貿易、醫院、學校等)產值1961億圖,同比增加42.5%;一般通用建築(道路、橋梁、公共設施等)產值1146億圖,同比減少41.4%;建築維修產值157億圖,同比減少37.5%。
(五)交通運輸業:上半年共運輸貨物1723萬噸,同比下降27.1%;運送旅客1.694億人次(重復計算,下同),同比減少1.7%。其中,鐵路:運輸貨物895.5萬噸,同比減少4.6%;運送旅客142萬人次,同比減少16%;運輸收入1784億蒙圖,同比下降8.5%。航空:運輸貨物131.5噸,同比減少19.5%;運送旅客27.67萬人次,同比減少12.7%;運輸收入1029億蒙圖,同比減少4.7%。
註:1美元=1949.85圖格里克,1人民幣=313.46圖格里克(2015年1-6月蒙古國央行平均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