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海珠區經濟發展概況

海珠區經濟發展概況

發布時間:2021-02-24 05:31:27

Ⅰ 廣州 各區發展 歷史,包括經濟條件,人文之類

越秀區是廣州最古老的中心城區。在2005年廣州市行政區大調整後,越秀區成為廣州市區域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 城區。
越秀區作為廣州市行政、商貿、金融、文化中心,獨特的區位優勢,目前形成了以第三產業為主體,特色經濟為帶動,商貿服務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區內已形成北京路、海印地區、英雄廣場、一德路等一批知名商貿區,中山五路一帶已成為廣州市最繁華的一個商貿中心和古城文化旅遊區;形成了環市東國際中央商務、東風路現代服務、流花會展等各具特色的商務區,區內寫字樓雲集,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高度密集,形成具有特色的「總部經濟」,成為華南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越秀區內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商品銷售總額等各項指標均名列市屬各區前茅,商貿中心地位凸顯,是廣州市的經濟強區。

荔灣區地處廣州市城區的中心地帶,是廣州的商業重地。荔灣區自古以來商貿雲集,商業氣氛異常濃厚,人民南、西堤、上下九、十三行等是傳統的商業旺區,黃沙形成了大型海產批發市場,南岸路一帶是廣州最大的建材市場。行政區劃大調整後,新荔灣更是擁有上下九商業步行街,中山七八路、康王路和花地大道現代商業商務帶,以及廣州花博園、嶺南花卉市場兩個大型花卉市場。全國六成觀葉植物由芳村運出,全年交易額達到21.5億元,出口創匯450萬美元;廣州花博園內花卉的行情價格影響或者左右了全市、全省乃至國內許多地區的花卉銷售;廣州花卉交易中心是亞洲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
荔灣區以商業貿易著稱。在原荔灣區和芳村區合並後,新荔灣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200億元,商品銷售總額達1000億元以上。目前荔灣區現有各類市場214個,其中鞋業、花卉、茶葉等批發市場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型專業批發市場。以站西路為例,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圍里,聚集十幾家有規模上檔次的大型鞋城,經營面積約27萬平方米,年交易總額超過10億元,形成了鞋業「金三角」。
西關大屋:
在荔灣區,領略嶺南文化一定要到西關,到了西關一定要看「西關大屋」。西關大屋是清末豪門富商在這一帶建造的「豪宅」,如今在寶華路、多寶路、寶源路、逢源路一帶均能看到。
從外至內,西關大屋的每一部分都頗有講究。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西關大屋最典型的就是青磚石腳的外立面。據說這些青磚產於東莞及清遠一帶,色澤以似碧玉者為貴。講究的西關大屋青磚可以經數百年不磨蝕,磚縫之間連刀片也插不進去。而石腳從地面算起高7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越高就越顯身家富貴。
西關大屋的門廊設矮腳吊扇門(又叫腳門)、趟櫳、硬木大門三重門扇。趟櫳是一個活動的欄柵,用13或15條堅硬的圓木條(一般為紅木或硬木)構成,橫向開合故稱趟櫳。腳門和趟櫳有通風和保安的功能,是為適應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而特製的建築構件。西關大屋的大門是用紅木或樟木等高級木材製造,厚約8厘米,門鈕銅環,門腳藏石臼中,門後用橫閂扣門,以防盜賊。
西關大屋的結構可以用「三間兩廊」形容:正廳後面是頭房(或稱長輩房),是長輩們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採光。頭房後依次是二廳(飯廳)、二房(供兒子婚後與妻子居住)。二房又稱尾房,是中軸線上最後的房間。廳與廳之間以小天井隔開,天井上加小屋蓋,依靠高側窗採光通風。中軸線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卧室和樓梯間等,大體上左右對稱。門廳右邊一般設有小庭院,內栽種名貴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魚池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來客遊憩觀賞。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意。青雲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僕役出入)、通風、採光、排水、晾曬、栽花、清運垃圾等多種功能。耀華大街是如今保存最好的西關大屋片區之一[5]。

海珠區是廣州市四個老城區之一,綜合經濟實力已遙遙領先於國內許多大城市中的同級區份。2003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278.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3%。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 海珠區1.86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08.13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68.49億元。2003年,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22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3%。全區國稅和地稅總收入分別為18.24億元和24.04億元。作為廣州市惟一的島區,其獨特的地理條件使海珠區亮出了「環島經濟」牌。會展經濟區是「環島經濟」最閃亮的一顆明珠。2006年,廣州舉辦第100屆交易會時,琶洲地區的寫字樓、酒店等會展經濟將上一個台階。此外,海珠將利用毗鄰廣州大學城的優勢,探索建設後勤配套服務區和以「萬畝果林」為依託的生態旅遊休閑區。

天河區位於中國第三大城市廣州市老城區的東部,是廣州市新的交通樞紐,該區用有天河汽車客運站、東圃汽車客運站和天河大廈汽車客運站等大型汽車客運站。其中,天河汽車客運站是廣梅汕公路及其沿線的中心站場,線路覆蓋全國十七個省、直轄市。目前有省際線路67條,省內線路70條。天河站1,600多台參營班車,高、中檔車輛超過80%。東圃客運站毗鄰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該站開設城市公交線路及部分廣梅汕、廣深方向、兩市兩區的營運班車,並承擔流花車站、廣州汽車客運站班線調整客源分流的疏導任務。天河區自1985年建區以來,經濟發展速度非常快,綜合實力不斷增強。1996年天河區生產總值位居廣州市八個區的首位。此外,天河區經濟結構較為合理,高新科技和第三產業發展較快。1994年第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為46.88%,並且這一數字呈上升趨勢。綜合經濟實力的提高為天河區社會、 文化發展和城市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也成為其社會經濟進 一步發展的有利條件。

白雲區:市雲埔(白雲)工業區、鍾落潭鎮一帶的化工、電子科技工業區、西南部石井鎮以台資為主的石井工業區、中部位於江高鎮的廣州個體私營經濟試驗區和位於太和鎮的廣州民營科技園等等構成白雲區東西南北中五大經濟發展區。其中石井水泥廠被 評為「全國明星鄉鎮企業」、「全國明星百佳企業」。第三產業以商業、房地產、交通運輸、飲食服務、金融保險等為主。新廣從路飲食長廊、增槎路大型綜合批發市場、黃石路大型汽配、裝飾材料批發市場頗具規模。

黃埔區位於廣州市的東南部,毗鄰蘿崗區,它鄰近廣州市中心區,是華南第一大港黃埔港的所在地,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黃埔地區成為廣州市最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黃埔地區的工業生產總值占廣州市工業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是商家投資設廠的首選地區之一。

廣州市番禺區地處廣東省中南部,位於穗港澳的地理中心位置,番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始建於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農業頗具特色,工商業發達,為歷代的通商口岸,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嶺南文化、廣東音樂的發源地之一,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到近現代,番禺更涌現出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學者、名流,有「人民音樂家」冼星海,開創嶺南畫派的畫壇三傑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詩、書、畫名家葉恭綽、趙少昂、李天馬、麥華三、周千秋,建築工程界泰斗羅明熵,地質學家何傑,教育家許崇清等。2010年,番禺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圓滿完成第16屆亞運會和首屆亞殘運會的籌辦和服務保障工作。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051.06億元,增長15.5%,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為45.26億元、433.33億元、572.47億元,比例為4.30:41.23:54.47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3.17億元,增長24.1%;工業總產值1791.15億元,增長24.3%;農業總產值75.32億元,增長5.1%;萬元GDP能耗下降4.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335.59億元,增長3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8.40億元,增長28.6%;實際利用外資3.58億美元,增長7.4%;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14905元,增長14.8%;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6元,增長11%。

花都區位於廣州市北部,距廣州市中心城區22公里,地處珠江三角洲通往全國的咽喉要道。現已形成了以體育中心為核心的「體育區」、以新世紀廣場為中心的「商業區」和以花都廣場為標志的「行政區」三大功能區。獲得「全國花木之鄉」、「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衛生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頓優秀城市」等稱號。城區內有雅寶新城、南航碧花園、雅居樂、駿威廣場、金菊花等住宅小區,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實行24小時保安服務;有廣州百貨大廈、大潤發購物中心、華潤萬家購物中心、花都購物中心等大型商場。 由於花都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和區域優勢,為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逐步成為珠三角最具活力的地區。2004年度花都區 國內生產總值251.67億元,比上年度增長12.11%;工業總產值583.73億元,比上年度增長10.68%;完成外貿出口5.16億美元,增長31.72%,超額完成了市下達的任務;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9.3億元(新口徑),達到12.3億元;稅收總額30.2億元(不含海關稅14.27億元),增長8.44%,增幅名列全市前列;引進項目1000個,投資總額和注冊資金達47.91億元和23.74億元,居全市前列;合同利用外資2.81億美元,增長42.23%,實際利用外資2.36億元,增長171.95%,增幅名列全市前列。

南沙區處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幾何中心,位於珠江出海口虎門水道西岸,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集之處,東與東莞虎門隔海相望,西連中山市,以南沙為中心,周圍60公里半徑內有14個大中城市。南沙地區是區域性水、陸交通樞紐,水上運輸通過珠江水系和珠江口通往國內外各大港口,海上距香港38海里,距澳門41海里。航空方面,周圍有廣州、香港、澳門等國際機場。 財稅收入增速明顯高於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形成了銷售增速快於生產增速,利稅增速快於銷售增速的良性循環,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上呈現生產和效益協調發展的健康態勢。除汽車整車、發動機項目外,造紙9號機組、廣汽豐通二期、東曹化工、久泰能源、新日石潤滑油等17個近兩年新投產的項目,去年共實現產值70多億元。高壓輸變電設備項目、180萬噸冷軋項目已啟動建設;煉化一體化項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緊推進;數控機床、園林機械、電動工具、造紙機械等項目的籌建工作正按計劃推進,將成為推動南沙經濟新一輪發展的動力。

蘿崗區位於廣州市東部,與白雲區、天河區、黃埔區三個行政區相鄰,2011年蘿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03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固定資產投資352億元,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7億元,增長20%;萬元GDP能耗預計同比下降5.9%,化學需氧(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分別削減2290噸和14.4噸,超額完成市下達的考核指標。廣州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72億元,同比增長16%;財政總收入472億元,增長21.5%;工業總產值4938億元,增長16%;出口總額161億美元,增長17.5%;固定資產投資365億元,增長15%;財政收入、稅收收入、涉外稅收收入等主要效益指標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繼續位居第一。

增城市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北部、廣東省廣州市東部,是廣東省文明城市和廣東省衛生城市,201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83.5億元,比 增城美景上年增長16%,是「十五」期末的2.14倍;實現工業總產值1520.5億元,增長18.07%,是2005年的2.43倍;全口徑財政總收入158億元,增長34.7%,是2005年的4.69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9.88億元,增長20.34%,是2005年的3.05倍。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第9位,連續9年領跑廣東縣域經濟,先後榮獲「聯合國和諧城市提名獎」、「中國和諧之城」、「全國綠色小康縣(市)」、「全國綠化模範縣(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廣東省文明城市」、「廣東省教育強市」、「廣東省衛生城市」和「廣東省林業生態縣(市)」等稱號。

從化市位於廣東省中部,中國第三大城市廣州市東北面。市境東面與龍門縣、增城市接壤,南面跟廣州郊區毗鄰,西面和清遠市,2010 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 81.84 億元,比 2009 年增長 18.7%, 比 2005 年增長 1.3 倍,年均增長 17.9%。扎實創建「廣東省旅遊強市」,旅遊產業迅速發 展,建成國家 4A、3A 級景區 6 個,二星至四星級酒店 16 家,五鑽級酒家 3 家,在建五星級 酒店 7 家。溫泉養生谷開發建設進展順利。到 2010 年底,共徵收(預征)土地 7785 畝,拆 遷房屋 22 萬平方米;完成 1406 套集中安置房和小學、幼兒園等配套項目建設;基礎設施不 斷完善,110 千伏變電站、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成使用。從都國際會議中心 等項目試業營運。

黃埔交通發達,舊房較多,適合外來人口居住,但一些生活環境比如學習,工作等不如天河區,所以.普通外來人口在黃埔住房、然後起老早去天河區上班。

1951年,黃埔才正式加入廣州,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黃埔都被劃為郊區,市區的人多以"偏遠","近 港灣路口一角郊"來形容黃埔。因為三四十年前黃埔的交通十分不發達,出去廣州市區很不方便,要很早地出門,很早地歸來,黃埔人根本沒有夜生活。舊時黃埔人稱到廣州市區為"入城(seng4-註:此為粵語拼音)",或者"出廣州",這一習慣叫法一直用到今天。很多外地人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黃埔明明是廣州地區,為什麼要叫"出廣州"呢?這也流露出上一輩黃埔人一直習慣了被舊市區人民歧視、故意排除、有意貶低的地區感情。時至今日,黃埔以成為廣州的老區之一,但還是有很多人看不起黃埔,說黃埔地處偏遠。隨著廣州的中心轉到天河和珠江新城,毗鄰天河、海珠、蘿崗(新區)的黃埔的地位也在迅速提高。而且交通網路的發達,五號線和BRT的貫通,也令黃埔的經濟和商業飛速發展。今天的黃埔已經不再是當年的那個偏遠的郊區,也許,這個"出廣州"叫法也應該從我們這一代開始"戒"掉了。

做人做事務實,
穿著相對較隨便,
肯定不是非常排外,相處很和氣,
就算我這樣來了兩年白話仍然聽不懂的人,
本地的師傅也是很好滴普通話對待,,
港式文化影響濃厚,
思想open,但實際保留了大量傳統習俗~~~ 。
廣州人比較注重眼前看得到拿得著的實際,算市井不算市儈,雖然知道很多乞丐是假的但見到真可憐的還是會給1元5角,有咩天災人禍也是最快組織捐錢捐物。

Ⅱ 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

一、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阿勒泰地區在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和區內經濟發展新形勢下,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點突出穩增長、調結構、強基礎、惠民生,保障了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地區綜合實力有了提高,民生建設成效顯著,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不斷增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2011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162.94億元,擾察比上年增長12.00%(可比價),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50億元,增長4.00%;第二產業增加值76.61億元,增長15.70%;第三產業增加值53.83億元,增長12.40%。一、二、三產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19.95∶ 47.02∶ 33.03,其中第二產業所佔比重比2010年增加了3.5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所佔比重比2010年下降了1.6個百分點,表明地區工業經濟、特別是礦業經濟對地區生產總值的提升作用在增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6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0.88%。

2011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比2010年上漲5.49%,其中居民食品價格上漲12.17%,為拉動居民消譽李困費價格指數上升的主要因素。商品零售價格上漲6.0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5.62%。阿勒泰地區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2.21%,其中輕工業上漲9.59%,重工業10.24%。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6.49%。

阿勒泰地區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牧民標准化定居步伐明顯加快。截至2011年底,累計實現牧民標准化定居1.224萬戶,定居5.3萬人,分別占牧民總戶數、總人口數的35%和36%。可見,牧民標准化定居工作任務仍很重。

全地區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57.61億元,比上年增長18.90%,完成礦業增加值52.07億元,增長17.25%,佔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的90.39%。表明礦業經濟在阿勒泰地區工業經濟發展中,仍保持一枝獨秀的態勢。

主要礦產品及深加工產品產量,原煤10.92萬噸,近6年來,首次突破10萬噸,比2010年增長147.80%。鐵礦石原礦量1415.06萬噸,同比增長19.90%。銅精粉21.81萬噸,同比增長 14.05%。高冰鎳 1.14萬噸,增長 55.09%。黃金 918.10千克,下降0.30%。

地區全口徑財政收入37.45億元,同比增長37.28%。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1.70億元,增長27.4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7.84億元,同比增長21.64%,其中二產完成投資60.08億元,占總投資的47.00%。說明二產投資佔了總投資的比例的近一半。人均可支配收入1.41萬元,比上年增長11.10%;農牧民純收入5726元,比上年增加11.44%。

地區對外貿易在出口貿易的強力推動下呈現增長態勢。全年地區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8.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20%。其中:進口總額329萬美元,下降44.1%;出口總額8.6億美元,增長25.80%。

全年地區共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近4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2.0%,實現旅遊收入29.82億元,增長26.89%。

二、基礎設施建設概況

近年來,阿勒泰地區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鐵路

就新疆而言,蘭新鐵路第二雙線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重點項目,項目於2009年7月獲國家發改委批准,全長1776千米,同年11月4日奠基開工,預計5年後,一條新的鐵路大動脈將橫亘於我國西北甘肅、青海、新疆3省區。屆時,它將與現有蘭新鐵路一道拓寬三省區資源外運通道,破解運力緊張難題,並使我國向西開放進一步提速。

2009年10月奎北鐵路建成通車,福海—富蘊鐵路也於2013年年底開工建設。奎北鐵路建成慶念通車標志著阿勒泰地區結束了無火車的歷史,福海—吉木乃鐵路建設目前正在設計論證中。鐵路建設為阿勒泰地區國土資源綜合開發與保護活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保障。

(二)公路

地區主要道路有:干線公路17條,包括國道(216、217線)2條,省道10條、專用線5條,縣道37條,鄉道677條,村道283條,地方專用交通道6條,公路總里程8384千米。阿勒泰地區行署所在地阿勒泰市是國道216、217線起始點,距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西線701千米,東線670千米,與烏魯木齊市航線距離450千米。

根據新疆公路網發展規劃,新疆將用15年時間建設「三橫二縱二環八通道」干線公路網(簡稱3228工程),其中涉及到阿勒泰地區的主要有四條:北屯—福海—克拉瑪依—奎屯—沙灘—阿拉爾—和田段,由國道217線部分線路和新疆沙漠公路組成;阿勒泰北屯 富蘊—大黃山—烏魯木齊與庫爾勒—若羌兩段,由國道216和國道218部分線路組成;北屯—烏圖布拉克—和布克賽爾—鐵廠溝—托里—阿拉山口 博樂段;北屯—福海—阜康段。

阿勒泰地區規劃建設道路。國道217線阿勒泰—布爾津段、哈巴河—阿黑吐別克公路、哈巴河—白哈巴公路、蒙庫—富蘊縣等工程全面開工。北屯—阿勒泰高速公路已列入國家高速公路建設規劃。

(三)航空

阿勒泰機場可起降波音737型飛機,交通較為方便。阿勒泰機場擴建工程,計劃延長跑道400米,新建聯絡道一條,總投資1億元。建成後可確保波音737-700以上大型客機滿載起降,2009年已啟動方案研究。

喀納斯支線機場建成通航。喀納斯機場2007年開始啟用,距著名旅遊勝地喀納斯風景區68千米,與烏魯木齊空中距離482千米,是新疆繼那拉提機場之後新辟的第二個旅遊支線機場。2013年喀納斯機場可實現旅客吞吐量約22萬人次。

近年來,隨著富蘊縣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發,推動富蘊機場遷建,盡快使烏魯木齊—富蘊縣航線復航,對加快富蘊縣礦產和旅遊資源開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鞏固邊防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富蘊民用機場場址擬定於科普闊拉阿根場址,位於226省道與216國道岔路口西南側約3.5千米處,距離富蘊縣城中心直線距離約21千米。機場為國內民用支線機場,項目概算投資超過4億元。目前,該項目已取得總參謀部意見及預可研階段需支持性的全部文件,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規劃司、投資司已完成項目的會簽工作,並於2011年11月16日順利通過國家發改委主任辦公會審查。

2011年全地區共完成貨物運輸量1324.99萬噸,比上年增長16.27%,完成貨物周轉量約22.44億噸千米,增長16.88%,運送旅客1447萬人次,增長9.36%,客運周轉量近11億人千米,增長9.6%。年末地區民用汽車保有量達3.28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約2.25萬輛。

(四)電力

阿勒泰地區電網是自治區一個相對獨立的電網,僅實現與全疆110千伏的弱聯。2006年底,全地區總裝機容量14.5萬千瓦,其中:水電裝機容量12.6萬千瓦,火電裝機容量1.8萬千瓦(其中北屯火電廠1.2萬千瓦,吉木乃火電廠6000千瓦),火水電比例為1∶8。風電裝機0.105萬千瓦,最大發電量57508萬千瓦時,可承受的最大負荷12萬千瓦。

地區電網由四個相對獨立的電網構成,分別是阿勒泰地區電力公司電網、布爾津縣電力公司電網、可可托海礦區企業自備電網和兵團農十師電網。阿勒泰地區電力公司電網,可供調度的上網總裝機容量為10.07萬千瓦,售電量佔到全地區的52.52%,可承受最大負荷8.5萬千瓦,最大發電量25500萬千瓦時;布爾津縣電力公司電網可供調度的裝機容量1.85萬千瓦,可承受最大負荷1.4萬千瓦,最大發電量6000萬千瓦時;可可托海礦區企業自備電網,可供調度的水電廠裝機1.9萬千瓦,可承受的最大負荷1.6萬千瓦,最大發電量9858萬千瓦時;兵團農十師電網,裝機0.67萬千瓦,可承受的最大負荷5000萬千瓦,最大發電量3350萬千瓦時。全地區實現110千伏線路聯網,線路總長663千米,東至富蘊、青河縣,西至吉木乃、哈巴河縣,南面與塔城地區的和豐縣聯網。

(五)口岸建設

在阿勒泰地區,國家已批准開放4個一類口岸,即對蒙古的塔克什肯口岸(青河縣)和紅山嘴口岸(阿勒泰市),對哈薩克的吉木乃口岸(吉木乃縣)和阿黑吐別克口岸(哈巴河縣)。隨著阿勒泰地區口岸建設的不斷完善,將對阿勒泰地區國土資源綜合開發與保護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對礦產、旅遊等資源產業的發展的推動作用尤其顯著。

1.吉木乃口岸

位於吉木乃縣境內,與哈薩克國東哈州毗鄰,為雙邊常年開放口岸。

口岸的功能定位:是國家對哈國開放的一類通關口岸,是新疆乃至中國對中亞、歐洲貿易、倉儲物流、國際旅遊和以進出口落地貨物加工業為主導產業的綜合型邊境陸路口岸。規劃到2015年,口岸年均過貨量80萬噸,出入境人員達50萬人次,進出口貿易總額25億美元。規劃至2025年,口岸過貨量150萬噸,出入境人員超過100萬人次。

吉木乃口岸距哈方邁哈布奇蓋口岸0.5千米,距齋桑縣60千米,距東哈州首府烏斯卡緬市500千米,距哈國首都阿斯塔納1300千米。吉木乃口岸是我國距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及哈俄兩國東部鐵路最近的口岸,比阿拉山口口岸至哈俄兩國東部鐵路近約500千米,是第二條歐亞大陸橋北線的重要支點。目前,吉木乃口岸已發展成為新疆對哈薩克陸路第3大口岸。吉木乃口岸為阿勒泰地區利用哈薩克齋桑湖區油氣資源提供了條件。

2.塔克什肯口岸

在青河縣境內,與蒙古科布多省毗鄰,為雙邊常年開放口岸。塔克什肯口岸距蒙方雅仁特口岸25千米,距布爾干縣城45千米,距科布多省會科布多市265千米,距蒙古首都烏蘭巴托1733千米。

口岸的功能定位:是國家對蒙古開放的一類口岸,是中國對蒙古及俄羅斯發展雙邊貿易的重要窗口,是以通關服務、邊境貿易、出口加工為主導的綜合型邊境陸路口岸。目前,塔克什肯口岸已發展成為新疆對蒙古的第一大口岸。

塔克什肯口岸工業加工區以盡快建成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為目標,規劃面積10平方千米,劃分為礦產品進口加工、畜產品進口加工、農副產品進出口加工、建材出口加工、輕工產品組裝等6個功能區,重點打造進口蒙古煤炭、銅等能源、礦產和畜產品資源深加工和產品出口加工基地。目前投資7000萬元的凱禹通國際物流園和投資3500萬元的鑫源商貿物流批發市場已完工,省道320線已完成改造升級。

3.紅山嘴口岸

位於福海縣境內,與蒙古巴彥烏列蓋省毗鄰,為雙邊季節性開放口岸。紅山嘴口岸距蒙方大洋口岸12千米,距巴彥烏列蓋省省會烏列蓋市180千米。是面向第三國開放、與俄羅斯實現陸路通商和旅遊的重點口岸。

口岸功能定位:是國家對蒙古開放的一類季節性雙邊通關口岸,是新疆乃至中國對蒙古、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地區)開展大宗貨物貿易交流、環阿爾泰山旅遊業的一條重要通道。是以發展邊境貿易、存儲物流、國際旅遊的重要綜合型邊境陸路口岸。

4.阿黑吐別克口岸

位於哈巴河縣境內,與哈薩克東哈州毗鄰。1992年阿黑吐別克口岸開放,允許中哈兩國人員、交通工具和貨物通行,1998年實現臨時過貨。

口岸功能定位: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對哈薩克開放的國家一類口岸。

5.規劃建設的喀納斯口岸

規劃選址在布爾津縣境內。2009年10月,《中俄總理第十四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提出,要積極推進中俄天然氣領域合作,決定東西兩線天然氣管道同步啟動,並於2014年至2015年供氣。兩國政府做出的重大決策,為開通對俄的喀納斯口岸,開辟我國引進俄羅斯能源、礦產和木材等資源的北向戰略通道奠定了基礎。

Ⅲ 海珠區近三十年的輝煌成就的資料

海珠區總面積102平方千米。總人口84萬人(年)。

基本概況

海珠區古稱「江南洲」,位於廣州市的中部,由珠江水系廣州河段前後航道所環繞,是四面環水的天然良壤。海珠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個素有廣州「南肺」之稱的綠色島區。全區面積90.45平方公里,總人口123.73萬,轄內有18條行政街。
海珠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人文環境,是廣州市唯一的島區,與荔灣、越秀、天河、黃埔、番禺各區隔江相鄰,江岸線長達47.3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大面積的水網果林風景區,呈現出「山水城市」的格局。海珠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文物可考而比較確切的歷史,可追溯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區內遺跡舊址、名人故居和和紀念建築眾多,有民族英雄鄧世昌的故居,有民主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兩次設立的大元帥府舊址,有嶺南畫派祖師居廉的居所十香園,有建於明代的雲桂橋、琶洲塔、赤崗塔,有見證海珠島地貌形成歷史的古海岸遺址等,頗具人文歷史底蘊。
海珠區是廣州市能通往珠江三角洲各市、縣,和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重要通道。區內河涌密布,水上交通方便,不僅是廣州市區內的重要水路航道,還可直通珠江三角洲各內河港口及沿海港口。區內有客運貨運碼頭,船舶可直達汕頭、海口、三亞、廈門等沿海城市。陸路有主幹道、次幹道、支路,三級路網遍布全區,12座跨江大橋與市內各區相連,內環路、環城高速公路和華南大疲乏橫貫全區,地鐵二三號線通過區內最繁華地段,路橋網路四通八達。
目前,海珠區正致力於建設濱江路具有嶺南特色和異國情調的旅遊休閑、觀光中心,江南大道、江南西路、寶崗大道的大型零售購物、商業服務中心,廣州大道南地區以專業市場為主體的物流商品集散中心,琶洲赤崗地區的會議、信息、商貿服務中心,以中山大學為龍頭,新港路沿線的科技中心,圍繞萬畝果樹保護區的現代都市型生態農業旅遊中心。這六大中心已初具規模。
海珠區既有都市的繁華熱鬧,又有鄉村的田園景色。以「江、涌、林、園」為特色的江島生態系統,使海珠區成為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生態城區」。
海珠區一貫堅持「經濟強區,科教興區,環境建區,文化立區,依法治區」的發展思路,實施「優先發展服務業,優化提高工業,積極發展都市型生態農業」的產業發展戰略,以房地產為龍頭,大力發展商業服務業、金融業、旅遊業、倉儲運輸業和高新技術無污染工業,促進全區經濟健康發展。
海珠區已成為廣州市新的中心區域,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將得到優先重點發展,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國際生物島等重點項目落戶海珠,海珠區的區位優勢日益凸現。新世紀迎來新機遇,歷史悠久的海珠區將煥發更燦爛的光彩。

Ⅳ 海珠區算是廣州經濟最好的嗎

如圖,2015的廣州GDP是天河區第一,海珠區還排不到前三。

Ⅳ 海珠區介紹

海珠區是廣州市的一個老城區,在廣州市珠江的南面,總面積102平方千米。總人口萬人(2003年)。
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510220.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海珠區轄18個街道(赤崗、新港、濱江、素社、海幢、鳳陽、龍鳳、沙園、瑞寶、江海、南華西、南石頭、江南中、昌崗、南洲、琶洲、官洲、華洲)。

歷史沿革

2000年,海珠區轄14個街道、1個鎮。總人口人,各街道、鎮人口:1237273 赤崗街道 102484 新港街道 74657 昌崗街道 91766 江南中街道 72314 濱江街道 58237 素杜街道 60215 海幢街道 61293 南華西街道 42349 龍鳳街道 86144 沙園街道 54847 南石頭街道 86848 風陽街道 72497 瑞寶街道 63476 江海街道 49610 新窖鎮 260536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7月,調整新滘鎮行政區劃,設立南洲、琶洲兩個街道。南洲街道轄12個居委會和6個村委會,琶洲街道轄7個居委會和3個村委會。調整後的新滘鎮轄3個居委會和7個村委會。
2001年底或2002年初,撤銷新滘鎮,設立華洲、官洲2個街道。調整後,海珠區轄18個街道辦事處。
2002年,海珠區轄18個街道(赤崗、新港、濱江、素社、海幢、鳳陽、龍鳳、沙園、瑞寶、江海、南華西、南石頭、江南中、昌崗、南洲、琶洲、官洲、華洲)。

2004年,海珠區轄18個街道(赤崗、新港、濱江、素社、海幢、鳳陽、龍鳳、沙園、瑞寶、江海、南華西、南石頭、江南中、昌崗、南洲、琶洲、官洲、華洲):
赤崗街道:轄 下渡、鷺江、大江涌、客村、新市頭、珠影、七所、赤崗、毛紡、赤塘、七星崗、石榴崗、大江苑、煙廠、電研、竹園、南賢、江景、鴻運、粵信、金星、怡雅、愉景雅苑、江麗、匯美、新鴻、珠江帝景27個社區居委會。
新港街道:轄 立新、穗華、興怡、海洋、中大東、中大西、江怡、怡樂、攀桂、南景、海康、祈樂、金雅、半島、銀禧、嘉仕16個社區居委會。
昌崗街道:轄 穗花南、穗花北、昌崗東、曉港東、東曉、曉港中、曉南、曉西、青暉、曉園東、曉園北、曉園新、躍進南、躍進北、細崗東、細崗西、江南大道南、海富花園、江南雅居、昌崗中、慎德里、匯源、朝聖、隔山、信和25個社區居委會。
江南中街道:轄 萬松園、得勝北、得勝南、南園東、南園西、聚龍、萬壽、中後街、青鳳、青葵、聚源、紫金、紫龍、紫山、杏園、復興北、復興南、貴德東、江寶、紫來20個社區居委會。
濱江街道:轄 海景、海印、海城、遠安、海濱、仲愷、江灣、海岸、中海、草芳、海運、怡安、小港、華貴、益豐15個社區居委會。
素社街道:轄 蘭亭、稔崗、基立南、金匯、素社中、萬壽北、基立新村、蟠龍、素社東、海聯北、東翠、海印南苑、銀珠、橋東、怡海、郭墩16個社區居委會。
海幢街道:轄 寺前、南華中、溪峽、百睦、共和、塹口、寶賢、宏宇、仁厚直、杏壇、寶玉直、祈興、南村、福仁、同慶、蒙聖、永龍17個社區居委會。
南華西街道:轄 鰲洲、福安、敬和里、棲柵南、龍武里、兆龍里、福龍東、海天、洲頭咀、德和新、後樂園、厚德、永興、聚龍14個社區居委會。
龍鳳街道:轄 鳳安、新民、富澤、革新、梅園西、金沙、鳳寧、梅園南、鳳凰、荔福、鶴洲、鶴興、龍導、仁和、世昌、南北、狀元、寶龍、環珠、昌盛、龍田、怡雅、馬涌、康隆24個社區居委會。
沙園街道:轄 廣船、廣重北片、廣重南片、橡膠新村、港海、荔福、西華、沙園新村、奮勇、江南苑、光大花園11個社區居委會。
南石頭街道:轄 南箕一、南箕二、鄧崗、紙南、紙北、崗園、南石西、南邊、昌崗西、基建、福南、沙溪、石崗、山頂、泉塘、曉燕灣、紅棉、雅緻、保利、順意、南景園21個社區居委會。
鳳陽街道:轄 翠怡、匯源、疊彩園、五村、泰新、逸景翠園、泰寧、富康、曉華、鳳陽、康樂南、五鳳、金紫里、南珠、潤南、舊鳳凰、西畔里、馬崗頂、敦和、康樂東、鷺江、鳳和、康樂西、康樂北、康樂中、康盛、和平家園27個社區居委會。
瑞寶街道:轄 東約、南約、西約、北約、北街、瑞興、瑞源、錦綉名居、曉港灣、僑城、寶通、瑞寶花園、名苑、萬華、英豪、南洲、和輝、嘉鴻、金碧東、金碧西、工業大道南、石溪、東碧、富全、新溪、九畝洲26個社區居委會。
江海街道:轄 金德、厚德、桂田南、桂田北、金影、江貝、敦和、德盛苑、大塘、紅風、東明、金豐、綠茵、聚德北、聚德中、聚德東、堅真、聚德南、新村、富文、新安、台涌、石榴崗村、石榴崗24個社區居委會。
琶洲街道:轄 磨碟沙一、磨碟沙二、磨碟沙三、磨碟沙四、磨碟沙五、大家庭花園、南園居、琶洲西南、琶洲東北、黃埔一、黃埔二、黃埔三、石基、廣漁、漁村、新洲、雅郡花園17個社區居委會。
南洲街道:轄 橋南一、橋南二、上沖西約、上沖中約、上沖東約、後滘一、後滘二、池滘一、池滘二、西滘一、西滘二、西滘三、北村、水基、環秀坊、東街、西村、南安坊、新漁、大沙20個社區居委會。
華洲街道:轄 駿龍、聚龍、穎龍、萬年西、萬年東、土華東、土華南、土華西、土華北、華泰東、華泰西、瀛豪、瀛賢、瀛園、瀛南、瀛東16個社區居委會。
官洲街道:轄 車站東、新村、海晏、青雲、仁厚里、啟明坊、南侖、漁司、學院、西約、龍吟、桃源、北約、茂興北、南約、仁義16個社區居委會

街道簡介

街道辦事處、居委會辦公地址
南華西街道(同福西路兆龍里19號):鰲洲居委(南華西路87號)、福安居委(龍溪首約59號之一)、敬和里居委(岐興一巷6號)、棲柵南居委(岐興北4號)、龍武里居委(龍祥里10號)、兆龍里居委(龍慶里22號)、福龍東居委(龍溪南首約71號)、海天居委(濱江西42號115房)、洲咀居委(同福西路55號)、德和新居委(洪德五巷13號)、後樂園居委(洪德新七巷1號之一)、厚德居委(光德路34號之一)、永興居委(永興街114號之一)、聚龍居委(岐興南約35號104房 34346421)。
濱江街道(濱江東路逸民里15號二樓):海景居委((海景閣)怡海路60號二樓)、遠安居委(遠安新街55號105房)、草芳居委((椰城苑)江灣路78號地下)、海運居委(濱江中路302號地下)、小港居委(華貴坊17號地下)、華貴居委(華貴里34號地下)、怡安居委((怡安花園)怡安路228號地下)、海印居委(濱江東遠安新街一巷2號之一)、仲愷居委(濱江中二巷15號之一)、江灣居委(濱江中406號之一)、海濱居委(濱江中一巷13號之三)、海岸居委(濱江中一巷12號之一)、中海居委((中海名都)名都一街3號首層)、海城居委((海城花園)海城街11號104房)、益豐居委(土地巷34號地下)。
昌崗街道(昌崗東路曉港中馬路147號二樓):穗花南居委(穗花三巷7號之二地下)、穗花北居委(穗花一巷6號之一)、昌崗東居委(昌崗東5巷19號)、曉港東居委(曉港東一馬路一巷6號)、東曉居委(曉港東馬路61號)、曉港中居委(曉港中馬路91號102)、曉南居委(曉港中馬路62號側)、曉西居委(曉港西馬路139號之一)、青暉居委(曉港西馬路111號地下)、曉園東居委(細崗東區12號)、曉園北居委(曉園北6號104地下)、曉園新居委(曉園新5號之一)、躍進南居委(躍進一巷12號地下)、躍進北居委(躍進一巷2號之二)、細崗東居委(細崗東二街2號之一)、細崗西居委(細崗路十二巷12號)、江南大道南居委(江南大道南384號之一)、海富花園居委(南泰路533號)、江南雅居委(信裕路29號)、昌崗中居委(昌崗中路150號之四地下)、慎得里居委(慎德里中10號103)、匯源居委(石橋大街25號地下)、朝聖居委(朝聖大街4號)、隔山居委(隔山新街35號之一)、信和居委(昌崗中路241號)。
素社街道(前進路基立北街18號):蘭亭居委(前進北街蘭亭穎園)、稔崗居委(學院巷2號之三)、基立南居委(基立南街8號之一)、金匯居委(群策三巷1號之二)、素社中居委(素社二巷7號)、萬壽北居委(萬壽北街25號之一)、基立新村居委(基立新村北一巷1號120)、蟠龍居委(塘邊新街10號)、素社東居委(素社東三巷12號)、海聯北居委(海聯路55號之一101)、東翠居委(東翠南街34號地下)、海印南苑居委(海聯路48號)、銀珠居委(海聯路10號之二)、橋東居委(橋東三巷10號2樓)、怡海居委(怡海路818號地下)、郭墩居委(基立下道北29號之一)。
海幢街道(寶崗大道新鳳祥大街33號):寺前居委(南華中路寺前街15號)、南華中居委(濱江西192號之三)、溪峽居委(南華中路同福新街9號)、百睦居委(福場路聯珠直街11號)、共和居委(同福中路共和里21號)、塹口居委(同慶路文峰里20號之一)、同福中路寶賢北約1號之四)、宏宇居委(寶崗大道宏宇廣場B座6樓)、仁厚直居委(寶崗大道)、杏壇居委(寶崗大道311號可逸名庭內)、寶玉直居委(同福中路寶應里5號102房)、祈興居委(同福東路祈興里30號101房)、南村居委(同福東路田心坊10號之一)、福仁居委(南華東路福仁直街17號之一)、同慶居委(同慶路低凼巷20號)、蒙聖居委(同福東路元門口47號)、永龍居委(江南大道 北永龍坊19號)。
龍鳳街道(工業大道北60號二樓):鳳安居委(革新路鳳安四街10號)、新民居委(新民四街34號之1)、富澤居委(革新路富澤三街4-8號)、革新居委(鳳源里49號)、梅園西居委(梅園西26號203)、金沙居委(革新路121號之一地下)、鳳寧居委(鳳寧街5號地下)、梅園南居委(鳳凰二街19號102)、鳳凰居委(鳳凰四街45號)、荔福居委(鳳凰四街16號)、鶴洲居委(鶴洲直街11號之四)、鶴興居委(工業大道十八畝直街15號)、龍導居委(南田路七間直街8號之二)、仁和居委(寶崗路175號)、世昌居委(寶崗大道122號之一)、南北居委(寶崗大道南北廣場A幢4樓)、狀元居委(南田路將軍直街26號二樓)、寶龍居委(寶崗大道100號三樓)、環珠居委(同福中路環珠直街6號)、昌盛居委(南田路昌盛大街27號)、龍田居委(南田路西街口43號首層)、怡雅居委(馬涌直街104號地下)、馬涌居委(馬涌直街104號地下)、康隆居委(寶業路248號201)。
沙園街道(昌崗中路83號地下):廣船居委(沙園五一新村二街北7號)、廣重北居委(沙園六街北16號101房)、廣重南居委(沙園三街南1號側)、橡膠新村居委(昌崗中路110號大院2號103房)、港海居委(沙園八街10號側)、荔福居委(西華二街1號102房)、西華居委(沙園西華街20號之一)、沙園新村居委(荔福路西基東103號之一)、奮勇居委(沙園村尾八棟109)、江南苑居委(寶業路576號之一)、光大花園居委(光大花園翠榕北6號地下)。
江南中街道(江南西路青柳大街1號):萬松園居委(前進路24號之一)、得勝北居委(得勝崗1號之一)、得勝南居委(江南東路39號)、南園東居委(南園大街14號之三)、南園西居委(南園大街32號之一)、聚龍居委(新興街128號之四)、萬壽居委(東華巷6號之二)、中後街居委(江南大道中後街15號)、青鳳居委(青鳳大街4號)、青葵居委(青葵大街9號)、聚源居委(紫來大街55號地下)、紫金居委(紫金大街86號)、紫龍居委(紫龍大街13號101房)、紫山居委(紫山大街18號)、杏園居委(杏園大街25號101房)、復興北居委(復興十巷24號地下)、復興南居委(復興六巷22號二樓)、貴德東居委(紫來後街14—16號)、江寶居委(國泰新里1號)、紫來居委(下田巷20號)。
赤崗街道(下渡路128號):下渡居委(宜利街2號負一層)、鷺江居委(新港西路182號大院)、大江涌居委(大江涌路19號之一)、客村居委(客村東大街14號)、新市頭居委(新市頭大街19號)、珠影居委(新港中路354號大院)、七所居委(新港中路375號大院)、赤崗居委(新港中路477號)、毛紡居委(赤崗東二街26號地下)、赤塘居委(赤崗路1號大院)、七星崗居委(新港中路468號大院)、石榴崗居委(石榴崗路10號大院)、大江苑居委(大江涌大江直街2號)、煙廠居委(赤崗路89號大院12號104房)、電研院居委(新港西路206號大院)、竹園居委(赤崗二街10號103房)、南賢居委(櫻花街50號)、江景居委(下渡路柏蕙街13號)、鴻運居委(新港路赤崗西二街13號地下)、粵信居委(石榴崗路2號院信裕街57號)、金星居委(石榴崗路海崖路15號之一)、怡雅居委(赤崗東路303號)、愉景雅苑居委(新港西路235號)、江麗居委(翠竹路42號)、匯美居委(匯美南苑)、新鴻居委(藝苑路東慶街19號102房)、珠江帝景居委。
鳳陽街道(江泰路康泰花苑16號二樓):曉華居委(興南一街6號101房)、五鳳居委(鳳崗腳17號之一地下)、五村居委(五村迎祥大街7號)、舊鳳凰居委(舊鳳凰大街29號2樓)、馬崗頂居委(泰沙路209號一樓)、西畔里居委(西畔里大街23號之一)、金紫里居委(金紫里直街20號一樓)、鳳陽居委(鳳陽街2號)、翠怡居委(翠怡二街一號之一)、南珠居委(江燕路南珠南街6號地下)、潤南居委(潤怡大街6號102房)、富康居委(富榮二街5號一樓)、泰寧居委(逸安街曉安苑42號)、泰新居委(泰沙路58號之一、之二、之三)、鷺江居委(新港西路鷺江西街2號)、匯源居委(鷺江西街大街2號2樓)、敦和居委(敦和路129號首層東一座)、鳳和居委(鷺江南約新街19巷5號首層)、疊彩園居委(疊彩園彩棕街10號之2)、逸景翠園居委(逸景翠園翠羽居B座首層)、康樂中約南街一巷1號三樓)、康樂南居委(康樂東約南大街11號之二首層)、康樂西居委(康樂西約大街27號)、康樂北居委(康樂西約大街27號)、康樂中居委(康樂中約南街一巷1號三樓)、康盛居委(康樂西約新區20巷20號之2)。
琶洲街道(新港東路86號四樓):磨碟沙一居委(新港東路52號48號鋪)、磨碟沙二居委(新港東路74號大院)、磨碟沙三居委(新港東路致遠街32號首層)、磨碟沙四居委(新港東路致遠街32號首層)、磨碟沙五居委(磨碟沙大街商鋪30號)、大家庭花園居委(庭園路95號105房)、南園居委(南園居C幢)、琶洲西南居委(躍龍大街19號之一)、琶洲東北居委(朝陽左四巷112號302房)、黃埔一居委(夏陽大街10號之一)、黃埔二居委(樂善里4號)、黃埔三居委(楊青外街)、石基居委(石基村口)、廣漁居委(新港東路94號大院)、漁村居委(漁村大街1號之四)、新洲居委(新洲直街53號)。
官洲街道(北山大街10號):北山龍吟居委(北山大街20號)、北山青雲居委(北山大街29號)、北山桃源居委(北山村桃源大街老人活動室)、赤沙海晏居委(赤沙村綜合樓二樓)、赤沙茂興居委(赤沙村綜合樓二樓)、赤沙南約居委(赤沙村綜合樓二樓)、赤沙北約居委(赤沙村綜合樓一樓)、赤沙西約居委(赤沙村綜合樓一樓)、赤沙學院居委(廣東商學院內(原幼兒園一樓))、侖頭新村居委(侖頭六社余慶里農民公寓村交通安全室)、侖頭車站東居委(原侖頭居委會辦公室)、侖頭啟明坊居委(侖頭社亭崗文化室)、侖頭仁厚里居委(侖頭村舊幼兒園)、侖頭南侖居委(侖頭市頭大街舊茶樓)、官洲漁司居委(官洲碼頭原信用社辦公樓)、官洲仁義居委(官洲村仁義新街陳家祠)。
南洲街道(南洲北路398號):上涌東約居委(上涌東約一巷一號)、上涌中約居委(上涌中約大街二號)、上涌西約居委(上涌西約十二巷10號)、橋南一居委(橋南大街4號)、橋南二居委(匯源大街三號)、後滘一居委(後滘北大街133號)、後滘二居委(後滘北大街92號(擬建))、池滘一居委(南洲路47號)、池滘二居委(池滘北大街87號地下)、西滘一居委(西滘村南大街20號)、西滘二居委(西滘大街36號)、西滘三居委(西滘大街36號)、東街居委(瀝滘東街二巷二號)、北村居委(南洲路74號旁)、環秀坊居委(環秀坊四號之一)、南安坊居委(瀝滘大埗頭5號)、水基居委(瀝滘三約北41號之一)、西村居委(孖樓街7號之一)、新漁居委(瀝滘新漁大街一號)、大沙居委(南洲路118號)。
華洲街道(華洲路88號):聚龍居委(龍潭南約西街1號二樓)、駿龍居委(龍潭南約東街6號二樓)、穎龍居委(龍潭東環路42號二樓)、萬年東居委(南約萬年東街25號)、萬年西居委(萬年西街西12巷10號)、土華東居委(華洲路189號201)、土華南居委(華洲路189號202)、土華西居委(華洲路189號203)、土華北居委(華洲路189號301)、華泰東居委(華洲路189號302)、華泰西居委(華洲路189號303)、瀛東居委(小洲西園直街8號二樓)、瀛南居委(小洲拱北大街18號一樓)、瀛賢居委(小洲拱北大街18號二樓)、瀛豪居委(瀛洲北路108號二樓)、瀛園居委(瀛洲北路108號二樓)。
瑞寶街道(南洲名苑怡居街59號):東約居委(瑞康工業區2號)、南約居委(南岸社橋頭3號二樓)、西約居委(瑞寶南路牛路3號二樓)、北約居委(聚源大街4號)、北街居委(瑞寶北街24號)、瑞興居委(瑞興大街1號之1)、瑞源居委(瑞海市場20號鋪)、曉港灣居委(曉港灣文華街98號二樓)、加怡雅居怡順街11號旁)、僑誠居委(僑誠花園夏暉街88號)、寶通居委(寶通小區寶通街21號)、瑞寶花園居委(瑞寶花園寶和街30號102室)、名苑居委(南洲名苑怡居街93號)、嘉鴻居委(嘉鴻花園嘉鴻一街3號)、金碧東居委(金碧第一花園金碧二街250號)、金碧西居委(金碧第二花園金誠路42號)、萬華居委(萬華花園萬華北街10號)、英豪居委(英豪花園英豪一街51號)、和輝居委(和輝花園和輝街52號)、南洲居委(南洲花園南燕中街65號二樓)、工業大道南居委(工業大道南421號)、石溪居委(石溪沖邊路8號)、東碧居委(涌邊街8號)、富全居委(蚝殼洲新街2號之1二樓)、九畝洲居委(南約東街南152號二樓)、新溪居委(蚝殼洲新街2號之1二樓(暫時))。
江海街道(赤崗大塘解困小區聚德東路18號):金穗居委(廣州大道南穗和北街4號106)、厚德居委(廣州大道南897號)、桂田南居委(敦和路138號)、桂田北居委(桂田南約大街12號)、金影居委(藝苑南路266號地下)、江貝居委(藝苑南路266號地下)、敦和居委(敦和路282號)、德盛苑居委(敦和路282號)、大塘居委(大塘西華大街38號)、紅風居委(大塘西華大街38號)、東明居委(大塘西華大街38號)、金豐居委(赤崗路181號地下)、綠茵居委(赤崗路181號地下)、聚德北居委(聚德西四街14號(K80棟))、聚德中居委(聚德路38號(G46棟)104)、聚德東居委(聚德路61號(D25棟)104)、堅真居委(聚德南路利和街16號一樓)、聚德南居委(聚德中路101號106)、新村居委(新村直街50號)、富文居委(新村直街50號)、新安居委(新安街B棟47號地下)、台涌居委(台涌新街一巷一號)、石榴崗村居委(石榴崗村東大街九巷1號)、石榴崗居委(海軍基地內)。
南石頭街道(南箕路5號三樓):南箕一居委(南箕翔鳳橫1號門內)、南箕二居委(南箕中約大街12號)、鄧崗居委(鄧崗大院23號102)、紙南居委(廣紙丙西街4號之一)、紙北居委(廣紙東三街33號)、崗園居委(南邊路匯翠街38號)、南石西居委(南石西西一巷4號)、南邊居委(南邊大街18號)、昌崗西居委(南邊東五巷11號二門201)、基建居委(基建一街6號)、順意居委(順意二街28號)、福南居委(福南新街16號)、沙溪居委(燕崗街23號101)、石崗居委(石崗路34號大院)、山頂居委(石崗三巷7號之一)、泉塘居委(下泉塘大街11號)、曉燕灣居委(曉燕街12號)、紅棉居委(江燕南一街14號)、雅緻居委(工業大道373號之九)、保利居委(保利花園內)、南景園居委(南景街44號二樓)。
新港街道(濱江東江怡路225號):立新居委(新港西立新街2號)、穗華居委(新港西142號大院10號)、興怡居委(新港西152號大院內)、海洋居委(新港西164號36號—101)、中大東居委(中大東北區371號104)、中大西居委(中大蒲園區641號地下)、半島居委(濱江東路71號)、江怡居委(新鳳凰後街2號之一2樓)、嘉仕居委(嘉韻街7號)、金雅居委(濱江東路54號27幢2樓)、怡樂居委(怡樂九巷1號)、攀桂居委(新港西57號側)、南景居委(新港西路68號9座地下)、海康居委(新港西151-11-201)、祈樂居委(怡樂路70號大院49號)、銀禧居委(新港西路千禧二街S8棟)。

補充:
海珠區古稱「江南洲」,位於廣州市的中部,由珠江水系廣州河段前後航道所環繞,是四面環水的天然良壤。海珠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個素有廣州「南肺」之稱的綠色島區。全區面積90.45平方公里,總人口123.73萬,轄內有18條行政街。

海珠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人文環境,是廣州市唯一的島區,與荔灣、越秀、天河、黃埔、番禺各區隔江相鄰,江岸線長達47.3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大面積的水網果林風景區,呈現出「山水城市」的格局。海珠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文物可考而比較確切的歷史,可追溯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區內遺跡舊址、名人故居和和紀念建築眾多,有民族英雄鄧世昌的故居,有民主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兩次設立的大元帥府舊址,有嶺南畫派祖師居廉的居所十香園,有建於明代的雲桂橋、琶洲塔、赤崗塔,有見證海珠島地貌形成歷史的古海岸遺址等,頗具人文歷史底蘊。

海珠區是廣州市能通往珠江三角洲各市、縣,和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重要通道。區內河涌密布,水上交通方便,不僅是廣州市區內的重要水路航道,還可直通珠江三角洲各內河港口及沿海港口。區內有客運貨運碼頭,船舶可直達汕頭、海口、三亞、廈門等沿海城市。陸路有主幹道、次幹道、支路,三級路網遍布全區,12座跨江大橋與市內各區相連,內環路、環城高速公路和華南大疲乏橫貫全區,地鐵二三號線通過區內最繁華地段,路橋網路四通八達。

目前,海珠區正致力於建設濱江路具有嶺南特色和異國情調的旅遊休閑、觀光中心,江南大道、江南西路、寶崗大道的大型零售購物、商業服務中心,廣州大道南地區以專業市場為主體的物流商品集散中心,琶洲赤崗地區的會議、信息、商貿服務中心,以中山大學為龍頭,新港路沿線的科技中心,圍繞萬畝果樹保護區的現代都市型生態農業旅遊中心。這六大中心已初具規模。

海珠區既有都市的繁華熱鬧,又有鄉村的田園景色。以「江、涌、林、園」為特色的江島生態系統,使海珠區成為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生態城區」。

海珠區一貫堅持「經濟強區,科教興區,環境建區,文化立區,依法治區」的發展思路,實施「優先發展服務業,優化提高工業,積極發展都市型生態農業」的產業發展戰略,以房地產為龍頭,大力發展商業服務業、金融業、旅遊業、倉儲運輸業和高新技術無污染工業,促進全區經濟健康發展。

海珠區已成為廣州市新的中心區域,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將得到優先重點發展,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國際生物島等重點項目落戶海珠,海珠區的區位優勢日益凸現。新世紀迎來新機遇,歷史悠久的海珠區將煥發更燦爛的光彩。

Ⅵ 廣州海珠區怎麼樣,經濟活力在廣州各區能排第幾

經濟活力是啥。。。。?海珠區經濟還可以了,就是城中村太多,市容不怎麼樣。

Ⅶ 海珠區與荔灣區,哪個的經濟在廣州更好

海珠區有廣州塔,荔灣區有上下九,都是中心城區之一

Ⅷ 廣州市海珠區的詳細資料

海珠概要 海珠區古稱「江南洲」,位於廣州市的中部,由珠江水系廣州河段前後航道所環繞,是四面環水的天然良壤。海珠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個素有廣州「南肺」之稱的綠色島區。全區面積90.45平方公里,總人口123.73萬,轄內有18條行政街。
海珠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人文環境,是廣州市唯一的島區,與荔灣、越秀、天河、黃埔、番禺各區隔江相鄰,江岸線長達47.3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大面積的水網果林風景區,呈現出「山水城市」的格局。海珠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文物可考而比較確切的歷史,可追溯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區內遺跡舊址、名人故居和和紀念建築眾多,有民族英雄鄧世昌的故居,有民主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兩次設立的大元帥府舊址,有嶺南畫派祖師居廉的居所十香園,有建於明代的雲桂橋、琶洲塔、赤崗塔,有見證海珠島地貌形成歷史的古海岸遺址等,頗具人文歷史底蘊。
海珠區是廣州市能通往珠江三角洲各市、縣,和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重要通道。區內河涌密布,水上交通方便,不僅是廣州市區內的重要水路航道,還可直通珠江三角洲各內河港口及沿海港口。區內有客運貨運碼頭,船舶可直達汕頭、海口、三亞、廈門等沿海城市。陸路有主幹道、次幹道、支路,三級路網遍布全區,12座跨江大橋與市內各區相連,內環路、環城高速公路和華南大疲乏橫貫全區,地鐵二三號線通過區內最繁華地段,路橋網路四通八達。
目前,海珠區正致力於建設濱江路具有嶺南特色和異國情調的旅遊休閑、觀光中心,江南大道、江南西路、寶崗大道的大型零售購物、商業服務中心,廣州大道南地區以專業市場為主體的物流商品集散中心,琶洲赤崗地區的會議、信息、商貿服務中心,以中山大學為龍頭,新港路沿線的科技中心,圍繞萬畝果樹保護區的現代都市型生態農業旅遊中心。這六大中心已初具規模。
海珠區既有都市的繁華熱鬧,又有鄉村的田園景色。以「江、涌、林、園」為特色的江島生態系統,使海珠區成為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生態城區」。
海珠區一貫堅持「經濟強區,科教興區,環境建區,文化立區,依法治區」的發展思路,實施「優先發展服務業,優化提高工業,積極發展都市型生態農業」的產業發展戰略,以房地產為龍頭,大力發展商業服務業、金融業、旅遊業、倉儲運輸業和高新技術無污染工業,促進全區經濟健康發展。
海珠區已成為廣州市新的中心區域,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將得到優先重點發展,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國際生物島等重點項目落戶海珠,海珠區的區位優勢日益凸現。新世紀迎來新機遇,歷史悠久的海珠區將煥發更燦爛的光彩。

廣州人的「河南地」廣州人稱海珠區為「河南」。海珠區建國初稱河南區。河南之得名,一般人認為是因其位於廣州珠江南岸的緣故;但尚有另一種說法,據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中所記:"廣州南岸有大洲,周回五六十里江水四環,'河南',非也……河南之得名自孚(楊孚)始。"屈大均否定了"河南"得名是由於位於廣州珠江南岸的說法,認為"河南"得名來源於距今1900多年的東漢時期楊孚。
楊孚是今廣州市海珠區新滘鎮人,在東漢章帝時期任朝廷議郎,曾提出"創業用武,守業尚文"的主張,著有《嶺南異物志》,以詩體記述了嶺南地區的物產,被稱為"粵詩之祖"。據《廣東新語》記述,楊孚從當時的東漢京都河南省洛陽辭官回到下渡村,帶回幾株洛陽松樹,植於住宅前。有一年冬天,松樹竟滿樹白雪,十分壯觀,人們覺得很奇怪,都說是楊議郎把河南洛陽的瑞雪也帶回來了,於是把楊孚居住的地方稱為"河南"。清代陳曇有詩雲"議郎宅前栽松柏,帶得嵩陽雪意醋;今日萬松山下過,不知南雪是河南"。
"河南"的范圍在不同的時期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別。從東漢至明代以前,河南泛指整個河南地區,即今海珠地區。明清至民國時期,由於河南地區西北部的開發,城區逐步發展,人們習慣將當時廣州珠江南岸西起白鵝潭,東止"河南尾"(今草芳圍),面積約3公里的城區稱為"河南"。這是狹義上的河南。建國後,"河南"的范圍習慣上是指整個海珠地區。

Ⅸ 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概況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主要包括財政收入,基礎建設,民生建設。

閱讀全文

與海珠區經濟發展概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