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能源安全影響經濟發展

能源安全影響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24 06:42:02

❶ 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我國重視能源安全的意義

能源是一國最重要的戰略資源,能源安全也是一國經濟安全的重要因素,是一國經濟社內會發展的重要容保證。
重視能源安全,有利於國家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利於給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贏得時間,有利於我國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戰略的實施,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❷ 能源安全的發展前景

復雜性
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低碳經濟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清潔利用傳統化石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在一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成為必然選擇。非化石能源形式——風能、太陽能等最大的優點在於能夠減少碳排放,即屬於環境友好型能源;缺點在於價格相對於化石能源較高,並且供應不穩定(主要針對其自然屬性)。核能和水電既是非化石能源,也是環境友好型能源。但由於核原料的特殊性,核能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對核泄漏以及核擴散的擔憂,水電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水利開發對周邊自然環境和氣候環境的影響。所以,傳統的能源安全與非傳統的能源安全很難兼容。低碳是一種新的游戲規則,是在原有的經濟系統之中加入了一個新的更為嚴格的約束條件,實際上是提高了使用化石能源的機會成本。低碳這個約束條件的加入,增加了能源安全的復雜性,一國也很難完全實現傳統能源安全和非傳統能源安全的所有目標。
作為一個成長中的發展中大國,中國既需要保證以合理的價格維持穩定的能源供應來支撐經濟的快速發展,又需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降低能耗、降低碳排放速度,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重,應對氣候變化。顯然,低碳影響到中國能源戰略和能源安全的各個維度。按照國界劃分,能源安全可以從國內能源發展和國際能源外交兩個維度加以觀察;按照所涉及領域,能源安全可以從經濟安全和政治安全兩個維度加以觀察。

❸ 新能源對經濟的影響

新能源總體發展趨勢不會變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認為,當前經濟危機不會影響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總體趨勢,面對全球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的雙重壓力,新能源在全球范圍內的迅猛發展不可逆轉。盡管經濟危機對風力發電的發展速度產生比較嚴重的影響,但總體來講利用包括風能和太陽能在內的新能源產業解決環境問題的總體戰略不會改變。相對於國際其他經濟體,中國應對危機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有理由相信,新能源產業應對這場「寒冬」問題不大。史立山還強調:「此次經濟危機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調整機遇。」他談道,新能源產業近幾年的迅猛發展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很多企業家缺乏對新能源相關項目的經濟和技術可行性的客觀分析,抱著淘金的不良心態進入這個行業,這樣必然會出問題。此次危機提供了一個冷靜思考的契機。新能源產業對技術、資金和管理各方面的要求非常嚴格,客觀評價、合理整合資源刻不容緩。史立山總結道:「新能源產業在此次拉動內需、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應抓住機遇,在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方面有所作為。在解決技術和市場等發展瓶頸方面要加大力度。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規模基地進入電網等課題要繼續進行探索。」

新能源企業攜手轉危為機

本次論壇的主題為「全球變化背景下的新能源前景」,在論壇上與會代表深入探討了中國新能源政策背景,對經濟危機背景下怎樣應對已經到來的產業發展寒冬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充分進行了研討。特別是通過剖析當前經濟危機、氣候變暖危機、國際能源危機等全球局勢,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尋找方向。新能源商會會長李河君在論壇開幕式上的發言中提出:「金融危機終將過去,而能源安全和氣候安全問題將長期存在,還需要我們新能源產業界的同仁堅定信心、不懈努力、共同應對。」他提出一個看法:「針對新能源這個充滿挑戰的產業,很多人往往高估了一兩年的變化,也往往低估了10~20年的發展。」

在27日下午舉行的中國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論壇上,眾多新能源企業的領軍人物深入探討了目前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諸多問題。

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麥耀華發言時談道:「中國經濟,尤其是外向型經濟的影響比較大,新能源產業是高科技企業,同時也是一個外向型企業居多的產業類型,所以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尤其大,對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沖擊尤其大。盡早作好過冬的准備,新能源企業更應該聯手,同行之間聯手共渡寒冬。同時也期待中國政府在擴大內需中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同時實現能源結構轉型。新能源不會因為金融危機的到來而影響未來。」

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正榮坦言:「我們已經感受到了寒冷,目前要作好過冬的准備。但從長遠來講,金融危機可以過去,但氣候變暖等能源危機卻是更長遠需要人類面對的,所以作為有效應對氣候變暖等環境問題的新能源產業『無限風光在險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施正榮無奈地表示,目前還沒有從國家4萬億元人民幣拉動內需的計劃中看到對中國光伏產業傾斜的絲毫跡象。而因為有「兩頭在外」的頑症,作為中國光伏產業發展龍頭的無錫尚德依靠國內市場過冬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而通威集團有限公司和中海陽新能源電力有限公司有關人士卻持較為樂觀的態度。他們認為:危機加快實現了中國光伏產業的轉型,而這個危機醞釀著多個發展機遇。光伏產業鏈可趁機向更有序的方向發展,撇出很多泡沫。常州天合的代表也認為:我們認為是一個很好的機遇,好好調整我們的思想和思路,一定要靠我們的創新、管理,與業內互相支持。

當更多的人將新能源產業發展遭遇寒冬,導致眾多太陽能企業面臨現金流和市場疲軟等諸多問題歸咎於國際金融危機時,有專家卻認為更多的原因其實是中國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內部原因更為主要。針對本報記者的這一問題,常州天合、中海陽等企業的人士認為:太陽能光伏企業,尤其是在海外上市的太陽能光伏企業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大。最近面臨的就是市場的萎縮、合同無法執行等現實情況。中國製造業最近幾年得到很大發展,但是依靠的大多是民營企業以及外資企業的不懈努力。在中國各級政府層面,也提供了一些優惠政策扶持,包括常州天合在內的新能源製造業發展,例如土地使用政策等。包括太陽能光伏產業在內的新能源產業之所以直到現在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產業政策,大致有兩點原因,一是行業政策方面,因為新能源企業的動作太快,過去的幾年從來不存在銷售問題;二是相關技術的發展還存在很多爭議,沒有統一的說法。從造福子孫後代的立場來看,這個產業一定要做下去!

政府應幫助企業度過寒冬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認為,在政府有關部門和企業家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產業已經得到比較好的發展,中國在積極應對環境變化和能源危機時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方面有信心成為世界領軍國家。而值此危機時刻,需要政府和企業各方面齊心協力共度難關。對能源機構調整起關鍵性作用的新能源是一個朝陽產業,應對全球變暖的發展目標不應該也不會動搖。所以在拉動內需的4萬億元中,應拿出更大份額給新能源,應該在政策層面給予新能源應有的政策。而新能源企業,此時科技創新的力度絕不能減小,國際間的合作也更應該加大。作好過冬准備,迎接更美好的春天來臨。

❹ 能源安全將會對我國的的哪些方面造成影響

其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經濟發展速度(瓶頸);2、國防建設、及軍事實力的增強;3、綜合國力的提高;4、國民生活質量的改善

❺ 能源發展給社會帶來的影響

在經濟全球化形勢下,一個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絕不僅僅是保障國內能源供應平衡的版問題。由權於經濟全球化帶來了能源市場的國際化,國內能源供求矛盾需要依靠能源進口來化解,國家經濟穩定運行狀況與能源對外依存度密切相關。因此,國家的能源進口來源可靠性必然與世界其他能源資源豐富國家、運輸通道必經國家的外交關系密切相聯系。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甚至是國家的政治和軍事問題。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變化將影響到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
能源戰略選擇的側重點不同直接關繫到國家的政治、軍事等國家大戰略發達國家以石油為主的傳統能源結構,使得能源保障供應的重點放在石油方面。能源戰略的變化促進能源結構和能源工業的變化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能源結構的轉變,同時也促進了能源工業結構的變化,使得能源產業朝多元化方向發展。如BP等世界級的大石油公司目前在積極開發太陽能、燃料電池等新技術,以後將不再僅是單一石油業務的公司,可能會成為能源公司。

❻ 能源安全戰略的意義

(1)我國十一五規劃中強調中國必須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當前以石油為代表的能源短缺問題越來越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國際石油價格的攀升、國內石油供應的緊張,顯現了建立國家戰略石油儲備的重要。這是關系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問題。
(2)能源是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資。能源供給安全是一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的關鍵,也關系著國家經濟的安全。目前,國際能源格局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從消費上看,能源消費重心正在從西方發達國家向亞太地區轉移,尤其是很多發展中國家的能源消費增長迅速。同時能源生產也日益多元化。目前歐佩克掌握著石油供給的主動權,與此同時,北海、非洲和墨西哥灣也開采出石油。相應的,很多西方國家在能源上也開始採取多元化戰略。
(3) 對於中國來講,能源(尤其是石油)安全是關繫到中國在21世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的重大戰略問題。中國石油安全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供油中斷和油價大幅波動帶來的危害。但隨著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的加大,石油保障安全戰略問題已經十分嚴峻地擺在我們面前。
(4)自2001年以來,國際石油價格持續攀升,出現了全球石油供給不足的現象,同時也帶動了其它能源(如煤炭等)價格的上漲。在國際油價持續高位運行和中國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國內能源供給長期處於偏緊狀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對中國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能源消費大國來講,能源價格不斷上升,既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也影響著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能源供給緊張的局面對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負面效應的同時,中國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在全球能源需求增長中佔有較高比例,中國自身的能源需求也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戰略資源,使我國在整個全球能源市場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因此,中國應站在全球的高度,充分認識在能源供給保障方面的劣勢和優勢,制定切合實際的國家能源保障戰略,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支撐作用。

中國建立戰略石油儲備的迫切需要
油市震盪,油價上漲,油品吃緊,已經成為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外油品市場的大趨勢。目前影響油價的因素不乏投機炒作等因素,從整體上看,世界石油供應仍呈供略大於求的態勢,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的轉暖,石油開采難度的加大,今後幾十年內,世界范圍的石油價格上漲,仍然難以避免。
作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對石油的需求量正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而不斷上升。中國2003年的石油消耗量達到2.5億噸,其中進口量為9112萬噸,石油進口依存度已達到35%。目前,由於尚沒有戰略性儲備庫存,中國石油系統內部原油的綜合儲備天數僅為21.6天。
中國因為沒有石油儲備體系,在國際石油處於低價位時無法大量吸入,油價上漲時又無法減少進口量,形成「買漲不買落」的現象。2000年,國際油價大幅上漲時,中國進口原油7000萬噸,比1999年增加70%。隨後原油價格回落,2001年底國際油價回落至每桶17美元左右,但此時中國卻在釋放庫存壓力,減少原油進口,2001年原油進口比上年下降7%。而國際油價高漲的2003年上半年,中國原油進口卻比2002年同期增長了32.8%。以現在每天進口200萬桶石油計算,如果國際油價每桶上漲5美元,中國每天就要多支付1000萬美元。2003年進口總額達到8000萬噸左右,如果國際油價每桶變動1美元,將影響中國進口用匯48億元人民幣,直接影響我國GDP大概0.043個百分點。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銜接如此之近,只會極大地削弱國民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石油安全問題不解決,將會制約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目前中國人均GDP僅 1000美元,剛進入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還需50年中國才能基本實現現代化。沒有足夠的能源保障,現代化只能成為一句空話。
能源安全焦點是石油安全
中國石油供應面臨的嚴峻形勢
1.對國際石油的依賴
中國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產國。1999年,我國原油產量為1.602億噸,較1998 年下降0.1%;2000年,全國原油產量為1.6億噸,同比基本持平;2001年,全國原油生產緩慢增長,年產量為1.64億噸,比2000年增長1.33%;2002年,我國原油產量可望同比增長2%左右,原油年產量有可能達1.68億噸。在過去的10年裡,原油產出年均增長率僅為1.8%;與此同時,伴隨我國經濟的連年穩定增長,石油消費平均增長速度達到4.9%。我國近年來是世界石油消費增長最快的國家。我國從1983年開始使用進口原油,當年進口量為905萬噸。近年進口更呈明顯增長態勢。1999年 4381萬噸,增長384%;2000年7900萬噸,同比增長80%,超過一半是從海灣地區進口的。2001年中國石油進口量為6500萬噸,可以說,如果在今後的10-15年內沒有重大發現和重大技術突破,我國原油將嚴重供不應求。到2015年,我國將有一半原油需要進口。2020年,中國對國際石油的依賴將從目前的20%左右上升到40%左右。可令人擔憂的是,中國至今還沒有一個完備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
中東和非洲地區是中國進口原油的主要來源地區,2002年,從這兩個地區進口的原油佔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的72.3%。但中東和北非地區因局勢動盪造成的供油不穩,是中國石油進口來源的一大隱患。若是具備一定數量的石油儲備,中國才能夠在石油供應短缺時,動用國家石油儲備,為國內油價築起一道防護牆。
2.國內石油供應的形勢
多年來,我國石油工業在「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方針指引下,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大慶、勝利、遼河成為中國最大的三個油田,此外還有大港、中原、江漢等油田。經過多年的開采,這些油田要麼進入了開發的中後期,要麼已經接近枯竭。雖然採用了新技術,但要保持長期穩定高產已十分困難。
90年代起,中國大西北的五大盆地成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戰略接替區。這五大盆地是內蒙古的鄂爾多斯、青海的柴達木、新疆的准葛爾、塔里木和吐(魯番)—哈(密)。估計中國油氣資源一半的蘊藏在這里。預計2010年,新疆可年產5000萬噸原油,成為中國最大的油氣生產基地。四川、陝西也不斷發現頗具規模的油氣田。西藏也發現油氣顯示。但中國西北地區氣候惡劣,地質情況復雜,生態環境脆弱。打井費用昂貴,有時投資上億元人民幣得到的只是一個「干窟窿」,而且交通、電訊等基礎設施落後。油氣開發需要更多的技術和資金投入,油氣資源多在大西北,而中國能源消耗大戶在大東南,龐大數量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氣使鐵路運輸不堪負重。用管道運輸,不論管道修建,還是建成後的運管,都成本不菲。對珠江三角洲的用戶來說,用東南亞的油氣更劃算。
另一個嚴峻的現實是,中國石油接替資源量和後備可采儲量日趨緊張。根據 2002年中國油氣資源評估報告,中國的石油資源量應大於1021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為38萬億立方米。但陸上石油平均探明程度僅為28%,天然氣平均探明程度只有6%,遠低於世界平均探明率,中西部地區探明率更低。與許多國家相比,中國近海油氣資源勘探還處於開發初期。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提倡構建資源節約型社會,本知識點是目前熱點問題。可以出材料題。考生需要注意,一是將我國的石油戰略同節約型社會的建設聯系起來,一是將國家戰略石油儲備與馬克思主義原理中人與自然關系聯系起來,或是將其與科學發展觀聯系起來,突出資源對於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❼ 國家能源政策、能源安全與環境

一、國家能源政策的影響

我國自1993年成為石油進口國以來,中國的能源政策越來越受到世界多方的關注。建立適合我國國情和資源狀況的能源政策,將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並直接影響到我國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產量的增長。「節約優先、立足國內、多元發展、保護環境、加強合作」將是我國未來一定時期能源政策的主要發展方向。

二、國家能源安全的影響

我國的能源安全主要是石油安全問題。石油的安全穩定供給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世界的地緣政治復雜、圍繞油氣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我國境外油氣資源投資合作難度大、原油進口渠道單一等問題嚴重威脅和制約著我國的能源供給安全。

三、環境的影響

能源消費快速增長,環境污染逐年惡化,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失控。火電行業的快速發展是導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005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549×104t,居世界第一位,比2000年增加了約27%,與2010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控制在2290×104t之內的目標差距較大。2030年之前,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仍居主導地位,石油和天然氣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所佔比例僅佔25%左右,而世界為60%。

❽ 運用經濟常識談談我國經濟發展如何解決能源安全問題

我們國家抄在最近幾年會襲越來越強大,這是不可否認的,但從另一種角度來說:對能源方面也更加依賴,但煤炭資源會越來越貧乏,所以支持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我國已經給第三國家一定的經濟援助幫其進行基礎建設,以更好的保障從這些國家進口資源。這些只是給你以啟示作用。

❾ 在低碳經濟條件下,能源安全面臨什麼問題

阿拉伯國家來的石油結算提前轉型自將導致全世界經濟發展減速降溫,而在各國綜合實力不均衡的今天,受到波及最大的理所當然就是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
舉例說明:
發達國家有足夠實力提前完成優質能源的開發利用與普及,相對而言國際傳統化石能源價格將會回落。但由於這些傳統能源的價格走向一直受發達國家所控制,即使他們提前完成能源轉型也不會低價出售給第三世界國家。但與此同時與傳統能源相關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多集中於這些發展中國家,價值卻在傳統能源價格相對回落時大輻縮水。這就使得各國之間激化馬太效應,形成資本高度集中甚至局部壟斷。

❿ 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形勢及主要問題

一、需求持續快速增加,供求矛盾將長期存在

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5%。能源生產總量為20.6億噸標准煤,增長速度為11.59%;能源消費總量為22.2億噸標准煤,增長速度達12.69%;能源生產和消費的增長速度均明顯超過經濟增長速度,能源消費生產比為1.08,能源供應略顯不足。2005年,中國石油消費總量為31741萬噸,凈進口13617萬噸,石油進口對外依存度達到42.9%。目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的時期,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內外需求的強勁拉動,新形成的生產能力必然對能源消費產生很大拉動,能源供需矛盾仍將持續存在。2003年中國原油凈進口量超過9112萬噸;2004年原油和成品油凈進口量達到創記錄的1.437億噸,加上LPG和其他石油產品的凈進口量,石油凈進口總量已高達1.515億噸,同比增長43%,石油進口依存度已經接近50%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石油研究報告預測,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國原油需求分別為2.7億噸、3.10億噸、3.5億噸和4.0億噸。

1965~2020年中國石油供需趨勢如圖2-1所示。

二、能源技術相對落後,制約著能源供給能力的提高

我國能源技術雖然已經取得較大進步,但與經濟發展的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替代能源等技術的開發相對滯後,節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術的應用還不廣泛,一些重大能源技術裝備自主設計製造水平還不高。我國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產出經濟效率很低,目前我國主要用能源產品的單位產品能耗比發達國家高25%~90%,加權平均高40%左右。

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如圖2-2所示。

圖2-3 中國2005年與2010年的能源生產結構(資料來源:中俄哈石油論壇論文集,2007)

閱讀全文

與能源安全影響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