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網路經濟對現代企業有哪些影響
網路經濟的興起對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各個環節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網路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完全有可能改變現代企業的基本商業動作模式,動搖在工業時代中業已成為經典的戰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目前看來,網路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至少可以簡要地歸納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對企業成長方式的影響。進入網路時代,經濟正從由穩定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轉變為臨時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大批量製造和大批量銷售正在讓位於大批量定製。網路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焦點不再集中於誰的科技更優良,誰的規模更強大,誰的資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誰最先發現最終消費者,並能最先滿足最終消費者的需求,以及在短期內佔有滿足這種需求的排他性。誰最先順利地為消費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務,誰就是成功者。
2.對企業經營方式的影響。以網路化為基礎的電子商務將極大地影響傳統的企業經營方式,擺脫常規的交易模式和市場局限。電子商務將要求企業經營方式和經營活動按照電子商務的交易規律和模式進行重組。目前電子商務有三種較為流行的交易模式:第一種稱為買方模式,可以利用買方強大的特點,向網路輸送采購軟體,通過網站與供應商保持固定聯系,並向供應商收取傭金;第二種是賣方模式,即賣方建立供貨網站,為購買者服務;第三種為單一產品供應商模式,許多銷售通過網路促銷同類產品。
3.對企業生產組織方式的影響。在網際網路的支持下,傳統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將發生變化。這種生產組織方式以國際品牌為龍頭,通過OEM的方式把生產過程分包給下游廠商,其極端的形式就是全部產品均為外包生產,品牌公司只負責設計和營銷。企業生產組織方式的虛擬化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利用高信息技術手段,在全球范圍內通過軟性操作系統整合優勢資源,既增加企業運行的效率和活力,又避免工業經濟時代常規運行中的硬設施投入,從而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其二,只需要保持對市場變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研發設計能力,而不必將自己耗費在低價值產出和常規的普通工業生產中,後者完全可以通過國際分工體系由訂貨或合營方式來完成。
4.對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的影響。電子商務將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進一步電子化、信息化,最後達到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的變革。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形成內部的高度整合是電子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網尋找客戶、擴大新的銷售渠道,成為新的管理職能。第三步是對價值鏈或供應鏈進行全面整合,實現電子化管理的高效動作,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進一步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最後是通過網上銷售擴大相關的服務范圍,使企業的經營管理進一步完善。在BTOB的電子商務中,還要完成供應商與客戶之間不同生產經營流程或價值鏈的高度整合,從而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技術和水平得以空前提高。
5.對企業組織結構的影響。網路經濟使企業經營管理的手段得以創新,從而使管理更有效率。企業組織結構的網路化,既表現為企業內部的網路化,企業內部決策的層次越來越少,管理的幅度越來越寬,決策越來越分散於最接近客戶的經營前沿;又表現為企業之間組織的網路化,形成了以專業化聯合的資產,共享的過程式控制制和共同的集體目的為基本特徵的企業間組織方式。
❷ 有誰知道 網路經濟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嗎
一、網路經濟的內涵
眾所周知, 知識經濟是以電腦、衛星通信、光纜通信和數碼技術等為標志的現代信息技術和全球信息網路「爆炸性」發展的必然結果。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現實經濟運行主要表現為信息化和全球化兩大趨勢。這兩種趨勢的出現無不與信息技術和信息網路的發展密切相關。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利用信息的效率,加速了科技開發與創新的步伐,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速度,從而使知識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程度空前提高; 全球信息網路的出現和發展,進一步加快了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傳遞和擴散,使傳統的國家、民族界限變得日益模糊,使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小的「地球村」,從而使世界經濟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全球化趨勢。因此,知識經濟實質上是一種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全球網路經濟。
在這里,我們可以把網路經濟概括為一種建立在計算機網路(特別是Internet) 基礎之上,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形態。它不僅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產業的興起和快速增長,也包括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整個高新技術產業的崛起和迅猛發展,更包括由於高新技術的推廣和運用所引起的傳統產業、傳統經濟部門的深刻的革命性變化和飛躍性發展。因此,絕不能把網路經濟理解為一種獨立於傳統經濟之外、與傳統經濟完全對立的純粹的「虛擬」經濟。它實際上是一種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產生的、經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的高級經濟發展形態。深化對知識經濟的研究和認識,我們不難發現,盡管目前人們對未來經濟的描述有多種說法,諸如知識經濟、信息經濟、後工業經濟、新經濟、注意力經濟等等,但它們的基礎是相同的,這就是計算機與計算機網路,特別是國際互聯網路。
目前,進入國際互聯網路的伺服器和個人電腦,已經擁有了一個更加先進的交互網路「www 系統(World Wide Web) 」。它是Internet 上提供的一種高級瀏覽服務。藉助這個系統,即使不懂計算機的人也可以享受計算機帶來的各種便利。因此, Internet 自20 世紀80 年代建立以來,發展非常迅速。90 年代以來更呈現指數性發展的趨勢,每年都有幾百萬個新的站點加入。現在聯入Internet 的國家和地區已超過160 個,與之相連的站點也由最初的幾千個增加到9000 多萬個。
人們利用Internet 不僅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得各種各樣信息,包括最新科技、金融動態和商品供求信息等等,而且可以利用Internet各種功能為商業拓展服務。因此我們可以說,Internet 帶來的不僅是一場信息革命,更重要的是它將引起人類經濟活動方式的深刻變革。美國在20 世紀末創造的長達10 年的「高增長、低通脹、低失業和低赤字」的新經濟奇跡,便是對這種變革的最有力、最生動的證明。
目前,在人類的商務活動中網際網路正在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網際網路上無限豐富的信息資源和用戶資源,不僅能使使用者降低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而且可以獲得不可估量的巨大經濟利益。因此,互聯網的應用正從一般的信息瀏覽功能,向更具價值創造功能的網路經濟方向發展。可以說,網路經濟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趨勢,網路經濟時代已經向我們走來。
二、網路經濟的發展趨勢
在新千年之際,美國經濟在持續高速增長了10 個年頭以後,出現了放緩的跡象,並由此引發了整個世界經濟的增速下降,給網路經濟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我們絕不能因此而對網路經濟的發展前景產生懷疑,失去發展網路經濟的信心。美國經濟經過長達10 年的高速增長之後,作出一些調整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這不過是市場經濟內在規律起作用的正常表現而已。
我們說網路經濟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不僅是因為它創造了美國經濟長達10年的高增長奇跡。更重要的是因為它為現實經濟增長構築起一個全新的技術平台,提供了一種將信息資源轉化為經濟收益的高效工具,營造了一種全球化的經營環境。人們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可以進行計算機自動控制、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製造和計算機集成製造等,實現生產的自動化,從而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並使個性化的小批量生產的邊際成本最小化;人們利用發達的計算機網路,可以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和資源共享,從而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為經營決策服務,並大大加快高新技術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速度,把信息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經濟資源;人們通過由計算機網路連成一體的全球化市場,可以實施真正的全球化經營戰略,優化全球范圍的資源配置,提高整個人類社會的經濟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整個世界經濟的增長。可見,網路經濟的真正價值不僅在於它本身能夠立即產生多少有形財富和利潤,更重要的是它所營造的是一種嶄新的社會經濟形態,為全體社會成員提高社會發展能力和經濟創造力提供一個平台,使所有產業都構建在一個新的起點上,使企業有可能實現財富迅速積聚和跳躍式發展。
網路經濟不同於以往的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在網路經濟時代,信息產業以及以此為基礎的各種服務行業將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在信息產業空前發展的基礎上, 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將進一步增強,國際貿易、國際投資以及跨國生產、跨國經營活動等將更加活躍;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整個經濟運行的機制、方式和規則等也必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網路經濟發展的最為直觀的形式是電子商務的出現和迅猛發展。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運用Internet 來進行采購和銷售。這不僅意味著商業機會的大量增加,而且意味著一個真正的全球性「新興市場」的誕生。任何公司要想不斷擴大其市場影響,增加其市場份額,保持其競爭優勢地位,就必須加入Internet 。
網路時代電子商務的應運而生及其快速增長,必然使其影響逐步滲透到社會經濟的各個環節,並對傳統的企業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管理模式、經營策略、貿易渠道和營銷觀念等多方面提出了有力的挑戰。一個企業要想搶占市場先機,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它就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建立起快速、機動、靈活、高效的生產組織系統和經營管理系統。
三、我國發展網路經濟的思考
在全球網路革命如火如荼、飛速發展的時代潮流面前,中國的網路業也不甘居人之後。我國政府從20 世紀90 年代初開始,便相繼實施了「金橋」、「金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在發達國家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世界背景下,我國的一批信息技術專家根據中國國情,提出了我們自己的「高速信息網計劃(CHINA) 」,1993 年10 月15 日,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通信光纜,縱貫中國南北的京漢廣通信「大動脈」全線開通,拉開了我國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序幕。我國企業從1994 年開始涉足電子商務,並取得了喜人的成績。1998 年是世界電子商務年,中國也掀起了一股電子商務熱,我國的「中國商品市場」從當年7 月1 日起,正式進入Internet 。1999 年在上海舉行的「99《財富》全球論壇」年會又傳出消息:到2003 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網路市場。由此不難推斷,中國經濟也必將融入全球網路經濟的大潮之中。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應未雨綢繆,及早對即將來臨的網路經濟進行科學的理論探討和分析,認真研究和總結全球范圍內網路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正確制定和實施符合我國國情的網路經濟發展戰略,加快我國網路經濟發展的步伐,對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增強我國廣大企業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我國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在全球網路經濟剛剛興起的時代背景下,要緊緊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大力加強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和網路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產業發展。
我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我國廣大企業將在全球市場上與國外企業展開激烈的國際競爭。如果我們不能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民族企業武裝起來,不能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我國的傳統產業進行徹底的改造,它們是難以同國外的競爭對手相抗衡的。為此,也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化對網路經濟的研究和認識,特別是加強對網路經濟發展的應用研究,將網路經濟發展趨勢同我國經濟的現實運行緊密結合起來,探討我國現實經濟與網路經濟發展的對接問題。具體講,加快我國網路經濟發展的步伐,要解決好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正確選擇網路經濟發展戰略。要在深刻認識和把握網路經濟運行的機制、規律、方式和特點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科學制定我國網路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
2.大力加強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建設。要在借鑒和吸收國內外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的現實狀況,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大力改進和加強我國的網路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3.建立一支適應網路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在深入分析和認識網路經濟發展對新世紀勞動者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制定和實施符合網路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網路經濟發展人才。
4.積極推進對傳統產業或企業的網路化改造。要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產業或企業進行網路化改造試點,推動企業上網,指導上網企業充分利用網路優勢,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形成安全、高效的網路經濟發展技術保證系統。在充分認識國內外網路經濟運行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上網企業特點,研製、開發適應我國網路經濟發展要求的技術保障系統,確保網路經濟安全。
6.加快制定網路經濟發展政策。在認真總結國內外網路經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和企業上網要求,加快制定和實施有利於網路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規,為我國網路經濟發展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和法律保障
❸ 網路經濟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網路經濟對提高居民消費傾向的作用
網路經濟降低消費成本。首先,網路經濟降低了流通費用。隨著我國電子商務尤其是網路購物的崛起,我國的物流業也快速發展起來,第三方物流業的系統化、專業化發展也進一步降低了運輸費用。在網路經濟帶動下,電商企業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庫存,這也降低了倉儲費用。其次,網路經濟還降低了買賣雙方的交易費用。在傳統的經濟貿易中,賣方往往要派出推銷員來聯系賣家或是在全國各地建立銷售機構,形成一張銷售網路。但在網路交易中,賣方可以通過網路發布信息,且不受時間、地域限制,買方也可以通過網路來採集產品信息進行比較,這對買賣雙方來說都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降低了交易成本。在網路交易中,買賣雙方不必通過郵遞來互換單證和磋商合同,這些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完成,這也降低了傳遞信息的費用。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企業也逐步將交易轉至網路平台,這降低了企業的管理成本與市場組織架構成本。最後,網路交易還拉低了消費品價格,有利於提升居民的購買力。網路銷售產品平均價格要比線下銷售低6%到16%左右,據2011年統計,網路零售將全國的零售價格拉低了0.2%到0.4%,到2012年,這一數字持續上漲,變為0.3%到0.6%,網路的低價銷售吸引了大批消費者,據互聯網路中心調查,中國55%的網路消費者認為網上購物能夠節約日常花費。隨著網路購物的普及,中國居民在網路上的購物頻次與金額也在不斷上漲,可以說網路消費者購買力旺盛。
❹ 網路經濟學現狀
網路經濟學發展概述
隨著網路經濟的蓬勃發展,對網路經濟學的研究也日益成為一個熱門的領域。但是,直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研究體系,多種相關的研究內容和相似的學科名稱並存,容易造成混淆和誤解。本文試圖通過對國外有關領域研究現狀的概述和分析,向讀者提供一個較為清晰的研究脈絡,為進一步的「網路經濟學」探討奠定基礎。
以Internet為基礎結構的網路經濟的發展,引出了許多技術上和經濟學上的問題。直到目前為止,許多關於互聯網發展和網路經濟的研究工作都是圍繞技術進步展開的,其焦點集中在網路工具和機制的設計上。但隨著網路經濟的深入發展,無論是互聯網本身的進一步成長,還是網上經濟活動的開展,都需要經濟學原理的解釋和指導。今天,與網路經濟相關的經濟學正在成為一個熱門的研究領域。盡管如此,至今網路經濟學尚未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在國外,經濟學家們對涉及互聯網和網路經濟發展的不同領域進行了相當深入的研究,名稱常常重復,而實際的研究范圍則有所交叉,但又各有側重。由於網路經濟本身仍然處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至今沒有人對這些術語作權威的規范。這樣,在使用中,人們常常不加區別地使用這些術語,這無疑給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都造成很大的困難。因此,在進行網路經濟學的基本分析之前,我們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澄清不同內容的「網路」經濟學之間的關系,並對它們加以界定。
一、早期的網路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
早在今天的網路經濟(或者說是數字經濟)出版之前,在經濟學中就已經出現了「網路經濟學」這一學科,有時也被人稱作「網路產業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Network Instries),它實際上一直被劃歸在通信經濟學(The Telecommunication Economics)的范疇中,其中包括對電信、電力、交通(公路、鐵路和航空)等基礎設施行業的經濟學研究。之所以被稱為「網路經濟學」,是因為這些行業共同具有「網路」式而非「垂直」(Vertical,亦稱縱向相關)的經濟結構特徵。這類的網路經濟學主要研究與有限資源的最優配置相關的經濟學問題及相關政策的制定,其中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對接入政策的討論。
接入,又被稱為互聯(Interconnection),是網路問題中的一個經典概念:當某一家公司在網路中掌握著「瓶頸環節」(Bottleneck Link),通常也可以叫做「基礎設施」(Essential Facility)的時候,別的公司要向消費者提供服務必須要通過這個瓶頸環節,連接到這個基礎設施上的時候,就出現了互聯。在不同的網路行業中,由於接入問題的技術特徵是不同的,具體的術語也有所不同,比如在電信業中被稱為接入(單向)或者互聯互通(雙向),而在電力工業中則稱為傳輸問題,但問題的實質都是相同的。在接入問題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接入定價,即如何對某種「瓶頸」資產的使用確定成本的分配和費用的計算,以期在建立一個有效的定價機制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摩擦成本,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除了接入定價以外,在這類「網路(產業)經濟學」中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對規制與競爭的激烈討論。由於網路行業固有的技術經濟特徵和網路外部性的存在,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網路行業存在規模經濟和自然壟斷的傾向,因此經濟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制定各種規制制度和反壟斷制度並對這些法規的效力進行分析,例如美國AT&T公司的分拆一直是「網路(產業)經濟學」分析中的經典案例。近年來,由於經濟現實和現代經濟理論的發展,「網路(產業)經濟學」的研究開始將其討論的焦點從制定各種經濟法規轉移到引入激勵規制和市場競爭,以建立一個存在多種互相競爭的市場結構的主題上來。
從上述「網路(產業)經濟學」的研究出發,西方經濟學界對與之相關但又側重不同的一些經濟學問題進行了研究,同樣也稱為The Economic of Networks。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創始人之一的Nicholas Economids教授於1996年10月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al Organization》上發表了一篇《The Economics of Networks》,對網路產業中廣泛存在的網路外部性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Economids教授從對不同類型的網路所具有的共同的基本特徵——由聯結不同節點的鏈路組成,在其結構中具有一個固有的特徵,即網路的各個組成成分之間是互補的,換句話說,一個網路所提供的服務是由許多互補的成分組成的——開始,將討論的焦點集中在由互補性引發的網路外部性問題上,分析了網路外部性的來源、網路外部性對網路服務定價和市場結構的影響,並將其他經濟學家對網路外部性的研究進行分類,分為從宏觀視角進行的和從微觀視角進行的分析。之後Economids教授從對網路外部性的研究擴展到對兼容、技術標准合作、互聯和互操作性問題的研究,進一步探討了它們對定價、網路服務質量以及在不同的所有權結構下的網路鏈接價值的影響。同時Econnmids教授還指出,由於這些問題都是互補性作用的結果,因此實際上對於那些呈現出很強的互補關系的「垂直」產業,這些經濟規律同樣也是適用的。
與前一種「網路(產業)經濟學」相比,盡管Economids教授所研究內容是這類「網路(產業)經濟學」的基礎(網路產業的許多分析都是從網路外部性的基本特徵衍生而來)。但他的研究顯然超越了網路產業本身的運作,從網路產業的具體分析中抽象出來,而將研究重點集中在「網路」本身,僅從網路所具有的物理性質出發,討論具有網路形態和特徵(這種網路可以是真實的物理網路,也可以是虛擬的網路)的一切經濟系統的經濟學問題。從具體內容上看,這部分名為「網路經濟學」的討論在很大程度上又屬於產業組織理論的討論范疇,也就是說,其討論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網路產業中的廠商結構和行為(經營策略和內部組織)、市場結構和運作而非整個具有網路特徵的基礎設施行業的資源配置、政府規制和行業競爭,這正是我們前述的那類「網路(產業)經濟學」的研究重點)。可以說,這兩者應當同時屬於「網路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國外也將這兩類同時統稱為「網路經濟學」。但是這兩者之間顯然是存在區別的。
二、Internet經濟學 (Internet economics)
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後,計算機網路(後來演化成為Internet)的發展使得有關計算機網路的經濟學問題成為「網路(產業)經濟學」的一部分,最初是關於電子計算機的區域網、廣域網的成本核算、收費標準的一些經濟學討論,後來逐漸增加到對Internet服務價格、稅收和服務提供者競爭等的分析。這些在決定互聯網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互聯網網路投資的獲利能力、制定適當的政府政策方面的研究主題都被經濟學家納入了「網路經濟學」(更具體地說,這是「網路產業經濟學」)的討論范疇。1999年3月在荷蘭鹿特丹大學召開的「網路經濟學」國際研討會上,列入的議題就包括「網路理論」、「電訊」、「網際網路」(Internet)與「航空運輸線」。
在Internet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拓展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的同時,經濟學家們逐漸認為繼續將關於Internet的討論放在「網路經濟學」的總學科中進行,繼續將互聯網及其相關產業與電力、航空、電訊技術、廣播電視、鐵路等稍顯傳統的生產部門放在一起研究已經不合時宜了,為了適應Internet和網路經濟的前進腳步,一門新的「Internet經濟學」發展起來。
1995年3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支持下,舉辦了Internet經濟學研討會(a Workshop on Internet Economics)。會後,由美國學者Lee. W.McKnight和Joseph.P.Baley將會上的發言稿編纂而成《Internet Economics》一書。在書中,首次比較明確地闡述了Internet經濟學的定義:Internet經濟學是一門研究Internet服務市場的經濟學,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對Internet中「雲」的部分的經濟解釋,弄明白在網路之「雲」中究竟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它會存在,以及它的關鍵經濟特徵是什麼。
經濟學界認為,Internet經濟學實際上是「網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甚至更有人把它作為通信經濟學的分支加以考慮。從Internet經濟學的主要研究范圍來看,確實如此。但是由於Internet既和其他的通信網路具有共同之處,也存在其自身的特點,因此它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超出了原來的通信經濟學的范疇,從而使得「網路經濟學」向前發展了一大步。
由於Internet本身的存在和發展只是近幾年的事,關於它的經濟學研究也就具有相當的局限性,其研究主題主要包括對擁塞定價的討論、ISP如何就互聯問題和多址傳輸分配成本等。同時,在《Internet Economics》一書中,將電子商務的經濟學討論也涵蓋在Internet經濟學之中,但所涉不廣,總的來說,Internet經濟學仍然主要是從Internet服務價格和服務提供者的競爭方面出發,研究與有限資源的配置、Internet投資獲利和適當的政府政策有關的問題。
三、信息基礎結構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也許網路時代的經濟學和傳統經濟學的一個不同之處就在於它必須隨時跟上技術和經濟發展的變化。網路經濟時代,技術和經濟本身就處在不斷的變遷之中,作為其經濟解釋的經濟學必然也如是。當技術界中Internet通信的真正本質在發生著變化的時候,經濟學家們開始認為即使是Internet經濟學也無法完全反映網路時代的經濟現實,目前在經濟學中出現了用「信息基礎結構經濟學」取代Internet經濟學的新趨勢。出現這一趨勢的原因當然在於技術的迅速發展。從技術上看,下一代的網路通信將可能會繞過傳統的電話網路或有線網路,而通過衛星直接將數據傳送到個人計算機中。這樣的無線通信已經開始廣泛應用於許多商業部門中,比如尋呼服務、行動電話服務以及衛星電視之中。通過低空地球衛星和計算機中的紅外線感測器,未來的網路結構可能並不需要以有線網路為基礎。盡管目前Internet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信息基礎結構的同義詞,但是當所有這些有線網路和無線網路都轉變為數字網路並且成為可互相操作的網路系統之後,今天的有線連接的Internet將僅僅是信息網路結構的一小部分了。以此為基礎,以「信息基礎結構經濟學」來取代「Internet經濟學」似乎是很自然的事。
當信息基礎結構從有線通信網路發展為各種不同結構的包括衛星電視和無線通信網路在內的綜合形式時,信息基礎結構經濟學就不僅僅包括有關定價、資源配置和政府規制等問題了。與早期的「網路(產業)經濟學」的發展相似,經濟學家預測其分析重點將有可能集中在如何建立一個包含不同類型網路相互競爭的基礎結構市場上。總的來說,盡管著眼點和側重點尚有待於將來進一步的研究,但信息基礎結構經濟學將比Internet經濟學更加超越通信經濟學簡單擴展的外延,這一點卻是毋庸質疑的。
四、電子商務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伴隨著對Internt作為信息基礎結構地位的質疑,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認為象《Internet Economics》中那樣,把電子商務經濟學內容置於Internet經濟學之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相應地出現了「電子商務經濟學」。其代表作品是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的經濟學家Soon—Yong Choi、Dale O.Stahl和Andrew B.Whinston所著的《The Economics of Electronic Commerce》。關於電子商務經濟學的概念,Internet經濟學和電子商務經濟學是不能混淆的兩個定義。電子商務的根本在於它通過通信網路和傳輸系統使得交易更為便捷,在於它組織市場和開展交易的方式,即通過可視化的市場代理商、數字產品和電子過程進行交易。這樣一種經濟過程和承載它運作的技術平台沒有必然和永遠的聯系。盡管由於Internet的開放性和用途廣泛使得它目前成為電子商務所選擇的使用媒介,這使得人們常常將通過Internet進行的商務活動等同於電子商務。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任何一種數字通信媒體都將有可能支持電子化市場的運作,Internet從本質上說僅僅是一種電子商務最初運作時暫時依賴的基礎結構,電子商務這樣一個具有革新意義的市場形式不論是建立在何種基礎結構上都能夠存在並且起作用。基於這一觀點,電子商務經濟學所研究的,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市場上,市場過程和產品發生了怎樣的基本變化,市場參與者在生產、營銷、消費過程中應當就產品選擇、市場戰略、價格制定等考慮哪些新的影響因素。這顯然和Internet經濟學甚至是信息基礎結構經濟學所研究的網路產業的資源配置、市場競爭等大不相同,是不能相互混淆的。
從電子商務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來看,它討論了在網路經濟時代數字產品和實物產品的經濟學含義;它應用了基礎微觀經濟學理論,論述電子交易市場上的質量不確定性、市場信息、市場中介和新的市場效率問題;分析了在網路時代十分敏感的版權問題。同時,電子商務經濟學還系統地進行了網上營銷、網路廣告、信息查詢、產品差別定價、金融電子商務的經濟學分析。總的來說,電子商務經濟學是對一個買賣雙方、產品和交易過程都發生了本質性改變的市場進行的微觀經濟分析,目的是為一個全新商業模式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經濟學基礎,並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戰略前景作出了預測。
從我們對相關的「網路經濟學」的簡介和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關於我們正在經歷的網路經濟,尚未形成一個系統而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人們只是針對網路經濟中出現的一些經濟現象和問題進行了分散的、不完整的研究。這主要是因為網路經濟本身尚處在發展的初期,有許多經濟規律尚未被人們發掘出來,隨著網路經濟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新的事物將不斷出現,網路經濟學本身還處在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中。
但是,不論怎樣,當技術和經濟本身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迫切需要相應的經濟學理論來指引和帶動技術和經濟的下一步增長和擴張。當網路帶來的最初狂熱過去以後,當人們又開始懷疑那些曾經讓人們激動萬分的「網路利益新規律」的時候,清晰而嚴謹地分析網路經濟中的經濟學問題,向人們提供一個盡量完整的解釋框架,就成了當務之急。許多經濟學家正在為這一目標而努力。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從「網路經濟學」的發展來看,有一點是相當明確的:適用於今天的網路經濟的經濟學規律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來自傳統經濟學中的基本原理,而不是象一些文章中所斷言的那樣,認為網路經濟時代需要重建經濟學系統,舊有的經濟學將受到時代的拋棄。正如Shapiro和Varian在《信息規則——網路經濟的策略指導》一書中所說:「如果你觀察得當,網路經濟中的許多方面都可以在舊的經濟中找到。」新的網路經濟學並不是對傳統經濟學的全盤否定,而是一種繼承和發展,既包括了傳統理論在網路經濟中的運用,又包括了挑戰傳統經濟學的新說法和新理論,以這樣的態度和理解去進行網路經濟學的研究,才是最適宜的。
❺ 網路經濟的現狀是什麼樣子的
網路經濟是新的一種經濟形態。
一般,經濟都是伴隨著貨幣的流通來承載經濟形態的。而網內絡,從最廣泛的角度容說,已經形成了一些最最基礎的經濟形態,如銀行業的信用卡體系、消費時使用的POS端結賬等等。
但是,上升到一定的經濟實體,則遜色許多。盡管網路商店比比皆是,如易趣、淘寶、阿里巴巴等等,也有相當大營業額,但並不意味著成功。
主要是因為商品的質量沒有保障,售後服務非常困難;網路的法規體制不健全,安全漏洞層出不窮等等。
目前就中國而言,網路經濟除了游戲實體以外,真正的經濟規模沒有構成。它更多的是一個信息的平台。如采購一台電腦,可以上網了解其配置,價格等信息,然後,再去電腦市場購買。
❻ 中國網路經濟的起源和網路經濟對中國經濟轉型的影響
我感覺你好似要寫論文啊,o(∩_∩)o...
中國網路經濟(Internet Economy )的起源應歸納於1994年4月,
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工程進入互聯網,
實現和Internet的TCP/IP連接,
從而開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務。
從此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有互聯網的國家之後。
網路經濟對中國經濟轉型的影響:
從目前的中國經濟社會的現狀和趨勢,
在制定有關的網路經濟政策中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突破行業與地域的限制,允許有能力的企業快速進入,使一些優秀產品和項目能夠迅速推廣和移植,減少重復建設的成本;
(2)培植優勢行業,避免財力、人力、物力和機遇的浪費;
(3)普遍受益原則。即大眾從網路技術中受益,提高生活和工作的質量,享受到因網路發展而帶來的財富收益。
(4)協調發展實物經濟和網路經濟。網路經濟為實物經濟的發展提供信息、技術進步和競爭力,而實物經濟又為網路經濟提供改造對象和物質基礎,缺乏信息內涵的產品毫無競爭力,利用網路技術和網路經濟的價值觀念改造工業,使工業獲得可持續發展,使其生產的產品始終具有競爭力;
(5)提倡企業為投資主體的發展模式,企業投資發展網路經濟,可以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動性、靈活性和創造性。
❼ 網路經濟的優勢和發展前景是什麼
在網路經濟壞境下要取得競爭優勢 就要很好的融入網路 要快 要准 要精
1快獲取 分析發布 抓取價值信息要快
2要准 不要瞎忙活 要有自己清楚方向
3要精簡 要精簡以用戶體驗為主
1.加快進行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為企業信息化創造有利條件。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加快大型骨幹網路建設,盡快建立起全國和地區互聯網路交換中心,努力擴大我國互聯網的覆蓋面。同時,為加快網路體系的建設和推廣,還應重視發揮有線電視網路的作用,積極促進計算機網、有線電視網和電信網「三網合一」,把有線電視作為最有發展前途的寬頻接入網。此外,要盡快擴大各重點網路的國際出入口帶寬,加大接入網的建設力度,進一步擴大網路互聯容量,增強數據傳輸能力,提高網路利用效率,為我國企業實現信息化奠定良好的物質基礎。
2.鼓勵和支持大企業與國外的大公司建立戰略聯盟。在網路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企業在競爭中已明顯處於劣勢,而運用戰略聯盟與國外大公司建立起多種形式的技術聯盟,加強企業的研究與開發能力,增強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是企業高速成長的一種重要選擇。應在政策上鼓勵和支持我國的大企業與國外的大公司建立起各種聯盟。一是建立企業合作開發聯盟,以加快企業技術開發的速度,降低企業單獨進行研究與開發所帶來的技術不兼容性的風險,爭取自己的技術比競爭對手早一步進入市場。二是建立技術轉讓聯盟,通過擴大技術轉讓規模,使自己的技術以最快的速度流行起來,以爭取更多的客戶,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盡快形成行業技術標准,戰勝競爭對手。三是建立上下游企業之間的縱向技術聯盟,使上下游企業之間利用互補技術的專有能力、資金、設備和已經建立的用戶基礎,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和更高質量的互補技術支持,贏得競爭優勢,擴大市場份額。
3.積極促進企業之間電子商務B2B的發展。從電子商務在我國的推行情況來看,發展B2C的電子商務模式還有待於網路硬體、軟體設施的逐步完善,而B2B的電子商務模式盡管在我國起步較晚,卻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事實上,B2C的電子商務模式在工業發達國家的推行情況也不十分理想。因此,我國應以發展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為重點,盡快制定促進全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框架,並抓緊組織實施。尤其是要針對我國企業發展電子商務的「瓶頸」,盡快解決好網上交易的安全問題,並在互聯網外的領域完善、構築電子商務的傳遞和服務平台。
4.加強企業信息化的軟、硬體建設。從企業自身來說,要在政府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應用信息技術,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步伐,為開展電子商務創造條件。首先要建立起高效率的信息基礎設施,如建立和完善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合理選擇網路、建立企業網站等。其次是為企業內部的各系統建立起運用電子商務的規則,並合理選擇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再次是研究確定企業實施電子商務的整體經營戰略,不斷拓展企業的電子商務業務領域。此外,還應注意網路技術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並加強對職工進行網路技能的培訓,為實現企業信息化建立起一支合格的專業人才隊伍。通過利用現代網路技術裝備企業所屬的各職能部門,改造經營決策、研究與開發、生產製造、市場營銷和財務結算整個過程,從而提高企業對信息收集、傳遞、分析、綜合的能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管理》 沈志漁)
網路經濟的發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和人們對網路經濟認識的逐步深化,網路經濟的發展將會迎來一個又一個新的高潮。下面的三則報道,僅僅是對這種前景的初步窺測。
● 比爾·蓋茨的預測
2000年6月19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刊登了比爾·蓋茨的一篇講話。比爾·蓋茨認為,互聯網不久將邁入第三階段。按照他的劃分,互聯網第一階段是公司設立網站,第二階段是開展電子商務,第三階段是信息量身定做。
比爾·蓋茨認為,從公司角度來看,第一階段最關心是否設立了網站,網站瀏覽人數多不多,點擊率如何等等。 第二階段公司覺得必須進行電子商務,經營者開始重視來自網上交易的營業額。從個人角度來看,第一階段用戶只上網瀏覽及閱讀,從網上獲得信息。第二階段用戶開始使用網上信息,互聯網成了理想的資料庫。這兩階段的最大特點是,用戶在同一個時間內只能上一個網站。在第三階段,從技術上來說,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都是個人化的,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為用戶量身定做的,呈現方式更是完全根據工作的需要。
比爾·蓋茨認為,在第三階段的互聯網時代,相信有更多個人或公司資訊是在網路上,不管身在何處,資料隨時可得。現在最大難題是如何讓更多公司及家庭連接到寬頻網路上。所謂量到質的改變,只要量沖破一個點,互聯網很自然會進入第三階段,我們的生活也會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 王志東與楊元慶的預測
前新浪總裁王志東指出,互聯網已經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三階段即將開始。
王志東認為,國際上1993年以前,中國1998年以前,屬於互聯網第一階段,即「接入為王」的階段。國際上1993年至2001年,中國1998年至2001年,屬於互聯網第二階段,即「內容為王」的階段。最近一兩年互聯網已進入第三階段——「應用為王」的階段。其核心是更加強調軟體的力量,更加強調軟體和互聯網的結合,更加強調軟體、互聯網和具體的運用的結合。
在發表於《光明日報》6月21日的一篇文章中,聯想總裁楊元慶對未來網路的應用模式作了比較詳盡的說明,「我們認為,它將以主動的方式,無縫地整合網路有效資源,為用戶提供高效、貼切的服務。」具體說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 主動的互聯網服務
就是用戶體驗從目前的「人圍著系統轉」變為「系統圍著人轉」。在這種服務面前,系統成為主動者,它不斷根據你的習慣、個性和需求提供服務。
○ 整合的互聯網服務
目前的互聯網可以提供許多服務,但它們之間是相對獨立的。未來的服務應該是一體化有機統一的,它會根據用戶的需求把網上的資源提煉出來,經自動組織和整理後提供給用戶一個完整的服務,即同一個服務使用不同的資源。
○ 貼切的互聯網服務
目前互聯網提供的是共性的、繁雜的服務,而未來互聯網將提供個性的、恰當的服務。
○ 高效的互聯網服務
目前互聯網提供機械的、低效的服務,未來的互聯網將提供智能的、高效的服務。未來的互聯網是高帶寬、大存儲、快處理,使用戶在快速獲取服務的同時降低費用、提高效率。
○ 無縫的互聯網服務
無縫強調的是服務流的連貫性,它把多種服務順暢地銜接在一起,使分散和斷續的互聯網服務變為統一和連續的服務。
● 朗訊公司的預測
朗訊科技公司貝爾實驗室總裁在貝爾中國研究院成立時,曾對互聯網的未來發展趨勢作出七大預測:
○ 到公元2025年,我們生活的地球將披上一層「通信外殼」,這層外殼將由熱動裝置壓力計、污染探測器等數以百萬計的電子測量設備構成,負責監控城市公路和環境,並隨時將測量數據直接輸入網路,其方式類似我們的皮膚不斷將感覺數據傳送到我們的大腦。
○ 到2010年,全球網際網路裝置之間的通信量將超過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量。屆時人們家中的洗碗機將能自動呼叫生產廠商並報告故障,廠家則可進行遠程診斷。
○ 帶寬的成本將變得非常低廉,甚至可以忽略不計。隨著帶寬瓶頸的突破,未來網路的收費將來自服務而不是帶寬。交互性的服務,如節目聯網的視頻游戲、電子報紙和雜志等服務將會成為未來網路價值的主體。
○ 個人及企業將獲得大量個性化服務。這些服務將會由軟體設計人員在一個開放的平台中實現。由軟體驅動的智能網技術和無線技術將使網路觸角伸向人們所能到達的任何角落,同時允許人們自行選擇接收信息的形式。給母親打電話可以簡單到只需說一聲「媽媽」即可自動接通。
○ 網際網路將從一個單純的大型數據中心發展成為一個更加聰明的高智商網路。其中的個人網站復制功能將不斷預期人們的信息需求和喜好,用戶將通過網站復制功能篩選網站,過濾掉與己無關的信息並將所需信息以最佳格式展現出來。
○ 高智能網路將成為人與信息之間的高層調節者。用戶可以和通信設備直接對話,如說「我想和芝加哥的某人談話」,通信設備就會為您找到最佳連接路徑。
○ 我們將看到一個充滿虛擬性的新時代。在這個虛擬時代,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會極大地改變,那時我們將進行虛擬旅行,讀虛擬大學,在虛擬辦公室里工作,進行虛擬的駕車測試等。
❽ 網路經濟對我們工作生活的影響
網路對社會生活的雙重影響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項技術及其應用像版互聯網一權樣發展那麼快,對人們的工作、生活、消費和交往方式影響那麼大,並且,隨著高度信息化的網路社會的到來,人們在生產和生活方式、觀念和意識等方面也必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於互聯網所創造和提供的這個全新環境,人們好像還沒有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備,因而對於它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不少人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了一些驚慌失措。 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互聯網也是如此。對於它所帶來的積極的、正面的影響,人們比較容易看到,宣傳和肯定也比較充分,而它所產生的消極的、負面的影響卻往往為社會所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