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以來扎魯特旗的變化 經濟方面 政治方面 文化方面 社會發展方面 生態發展方面
改革開放四十年提高了國民經濟生活水,縮小了農村人口,擴大了城市人口,減少了貧困,打擊了腐敗分子,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
2. 建國七十周年夏河縣的經濟社會發展
在今年建國七十周年,都比往年熱鬧,不是夏河縣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而是我國的每一部門都速度都在向前發展。
3. 建國60周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偉大成就
1、經濟建設方面:建國六十年,我國經濟建設經過「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跨越式大發展,2008年國民生產總值已突破23萬億元,平均年增長速度超過8%,全國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日本躍升世界第三位。糧食、棉花、肉類、鋼鐵、煤炭、化肥、水泥等主要農產品和工業品產量居世界首位,中國已名符其實成為「世界工廠」。
從1980年全國人大批准設立深圳經濟特區開始,1992年從沿海城市到邊境城市,再到15個內陸省會城市全面開放,中國改革開放總體格局形成。隨著經濟對外開放推進,對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8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超過2.5萬億美元,增長18%,連續17年居發展中國家之首位,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同時利用外貿規模質量也大提高,2008年全年吸收外資超過90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的科技含量增加,跨國公司來華投資增多。2007年中國外匯儲備突破1.4萬億美元,位世界首位。
建國六十年來,用不變價匯率計算,中國經濟從1950年197億美元到2007年3.3萬億美元,增長167倍,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13年就跨越10萬億元台階,國家實力顯著增強。
在市場需求和國家宏觀調整政策指引下,農業基礎產業大發展,袁隆平和他的超級水稻畝產超800公斤,引起世界關注;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和能源工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銀河巨型計算機、集成電路、智能機器人、激光技術、以及核發電、風力水力發電、太陽能等進入應用領域,改造了傳統工業產業。
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首都機場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和杭州灣跨海大橋,南疆鐵路和青藏鐵路,長江三峽水利工程,貫通全國「西氣東輸工程」,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江蘇田灣的核電工程,還有涵蓋江湖治理改造、海港、鐵路、高速公路、機場創建、城市改造、能源建設各個板塊,這些建設項目,都有重大深遠影響,必將載入中國和世界發展史冊。
2、政治建設方面:建國六十年來,中國人民徹底擺脫被壓迫被剝削的地位,真正當上了國家的主人。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中國婦女獲得徹底解放成為社會半邊天,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堅持「三個代表」思想,成為人民愛戴擁護為民服務的執政黨。
全國56個民族團結,炎黃子孫一家親,少數民族都實現民族自治,體現了社會主義大家庭。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農奴制度最終被推翻,西藏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建國六十年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日益提高,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開展全方位外交,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妥善應對金融危機,911事件等一系列國際危機中發揮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用,中國建交國家地區達165個,積極推動亞太、歐太地區對話與合作,維護了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政治、經濟的外交促進祖國統一,捍衛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值得自豪的是被帝國主義搶占的香港和澳門,回到祖國的懷抱,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讓百年來受屈辱的中華民族揚眉吐氣,踏上民族振興的偉大征程。
3、科技文化建設方面:建國六十年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成為先進文化建設的原動力。
中國航天事業「兩彈一星」取得長足進步,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著名「兩彈」。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軌道,宣告中國進入航空時代。兩彈一星被載入史冊。經10多年努力,根據航天需要,我國成功研製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四種系列火箭,後又發展九種型號的火箭。1999年「神舟號」載人航天試驗飛船發射成功, 2003年「神舟」五號乘坐楊利偉,開創中國航天新時代,2005年「神舟」六號將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航天員送上太空。2008年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航天員乘載「神舟七號」圓滿完成航天任務,邁出中國人太空行走的第一步,中國成為世界上繼蘇聯和美國的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嫦娥一號」是航天事業另一壯舉,2007年中國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成功升空成為中國航天事業新的里程碑。
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是社會的大變遷,1986年我國科學家啟動中國學術網,1994年我國實現與國際聯網的全功能連接,成為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一員,中國社會進入信息化時代,1998年我國信息產業部成立,2005年中國網民總數突破一億大關,居世界第二位。人人可以上網發電子郵件,視頻交流,查閱資料,網上交易••••••可以有博客和個人網頁,中國的互聯網和社會信息化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教育衛生文化事業的成就巨大,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國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基本形成結構完整、專業齊全的職業教育體系。高等教育國家啟動「211工程」,教育改革全面推進,建立一套獎,貸、助、補、「減免」的資助幫困尖子生政策體系。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本、專科校在校生2000萬人以上,是1949年的170倍。2008年高校畢業生達550萬人,在學研究生110多萬,為現代建設輸送到專門人才。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把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國民平均壽命比解放前35歲增長到72歲,13億人民健康水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啟動,全國一大批衛生城鎮和鄉村涌現,醫療衛生設施不斷完善。中國基本解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國家的衛生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年報中指出,中國人民健康水平總體上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同時,我國已形成現代化的世界覆蓋人口最多的廣播電視網,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4%,覆蓋人口12億多。
體育事業蒸蒸日上,邁進體育強國之列。國家實施《全面健身計劃綱要》和《奧運爭光計劃綱要》,2001年中國申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取得成功。實現百年奧運,百年圓夢。讓世界感受中國國家軟實力的提高,2008年中國又成功舉辦奧運會,讓世界為中國喝彩,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獲51金,21銀,28銅,列金牌榜第一位,這一年中國運動員共獲120個世界冠軍,有11人2隊16次創16項世界記錄。
三、建國六十年,民生小康。
建國六十年來,我國解決了十三億人口的溫飽問題,用六十年時間把貧困人口從兩億減少到2000多萬,基本上實現了民生小康。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字表明,近25年來,全人類取得扶貧事業的成就中,67%應歸功於中國,這是我們國家對新世界做的多大貢獻啊。
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1998年到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長到1378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4140元,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4.5%,實際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實際增長8%。消費支出穩步增長,家庭財產包括金融資產迅速增長,中國人民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改變,再也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方式。我們可以從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來看民生小康。
1、住:剛建國時,城鎮居民住宅面積小,設施簡陋,北方大雜院,南方是亭子間,擁擠雜亂,所謂「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農村是北方土坯房,南方草棚多,破舊失修,人畜混居,衛生條件差。建國六十年來,人居環境大為改善,居住面積大,居住條件大改善。城鎮居民走出沒有廚房,衛生間,沒有下水道的老房子,搬進新樓房,住進環境優美的生活小區。有高層住宅區、復式樓,有花園小區,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農村更是發展快,七八十年代住瓦房,九十年代住樓房,新世紀住上別墅房,空調、彩電、洗衣機、冰箱等現代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六十年代居民離不開「手錶、縫紉機、收音機、自行車」的老四件,八十年代變成彩電、錄放機、洗衣機、摩托車,現已被電腦、家庭影院、數碼相機、小汽車新四大件取代,就吳江來說,78年人均住房面積9平方米,到現在人均面積已達45.5平方米。
2、行:建國六十年來,交通條件明顯改善,高速公路是國家現代化的主要標志,2007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5.36萬公里,形成了「首都連接省會,省際相通,連接主要地市,覆蓋重要縣市」的高速公路網,2008年全國擁有機動車16803萬輛,私人機動車12768萬輛,其中私人汽車4018萬輛,私人摩托車8722萬輛,吳江每6戶人家一輛小汽車。鐵路是交通的大動脈。1995年完成京九鐵路,跨越九省市,把香港與北京連接起來。2008年建成青藏鐵路,創造了幾個「世界之最」,被藏族人民稱為天路,動車組、高速鐵路建設給人民群眾帶來交通的方便。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公交、巴士、計程車、地鐵、輕軌等新型快捷的交通工具,乘飛機國內游,出國游,觀光休閑度假,享受生活樂趣,人們活動的半徑大大增加。
3、食:剛建國時,人民生活貧困,食不飽腹,粗茶淡飯,農村還沒解決溫飽問題,後來國家實行計劃供應,發各種票證,糧食、食油、禽、蛋、肉、豆製品都限額供應。改革開放以來,不但徹底解決了溫飽問題,還可以吃好,營養均衡,粗細搭配,講究綠色食品,今天物質生活極大豐富,菜場、超市、大賣場琳琅滿目食品應有盡有,市場大流通可以買到全國各地的食品,而賓館、飯店、酒店、火鍋城象雨後春筍,各類菜系滿足需求,人們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日益豐富的飲食加健康生活方式成為當今時尚。
4、衣:剛建國時,人們以洋布,粗棉布料為衣,家裡縫了補了,很少添置新衣,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了補了再三年」,衣著樸素單調,千篇一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時代發展家庭富裕起來,人們穿著越來越豐富,款式色彩多樣化,時裝模特隊流行起來帶來時裝旋風,生活小康,思想觀念解放,人們服飾急劇變化,追求個性多變,校服、廠服、工作服、運動服、休閑裝、禮服裝樣翻新,層出不窮。各類服裝、鞋帽、服飾品牌專賣店盛開,而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各種成衣面料皮、毛、絲、棉,納米技術運用,讓服裝百花爭艷,服飾成為人們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標志。
以吳江來說,人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有供休閑的休閑文化廣場和公園,有供終身學習的圖書館,有青少年活動場所———青少年活動中心,有強身健體的吳江體育館,有藝術欣賞電影院大劇場,數字電視普及,吳江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江南著名的「水城綠都」,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級衛生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又是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優秀城市 。
以農村為例,村村通公路,村村完成電網改造,有郵電所,村村有廣播電視,村3公里內有小學,8公里內有中學,47.1%村有托兒所幼兒園,65.7%村有體育健身場所,34.7%村有圖書室和文化站。百戶農村居民中有彩電147.1台,電話93.5部,手機154.3部,電腦29.7台,摩托車88.6輛,汽車10.3輛,農民戶均居住面積203平方米,99.35%住房擁有自己住宅。
綜上所述,六十年輝煌,離不開黨領導,離不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離不開改革開放。為此,我們要更加熱愛中國共產黨,更加熱愛社會主義,更加熱愛改革開放,更加熱愛各族人民,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4. 建國60周年,以及改革30周年,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情況調查、社會實踐調查活動調查報告
又是一個金色的秋天,放眼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遍地金黃,繁華似錦,高樓矗立,煤海流金,大海揚波,長城起舞。
秋天,總給人們帶來喜慶,帶來詩意,帶來遐想,帶來憧憬,更帶來希望,而今年的秋天,非同一般,更不尋常。在這美好的季節,從江南水鄉到北國邊陲,從贛江只濱到拉薩林卡,共和國每一平方公里的熱土都浸透著歡欣與幸福,流淌著甜蜜與歌唱。十三億華夏兒女以豪邁激越的歌聲放飛金色的理想與玫瑰色的憧憬,放飛堅如磐石的信念與對偉大祖國贊美的詩行。
呵,祖國,我的母親,在歡慶您誕辰60周年之季,我熱血沸騰,思緒澎湃。我們有多少貼心的話兒要對您講,有多少贊美的歌兒對您歌唱。60年,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然而,偉大的祖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到處是日新月異的創造。到處是招商引資,促進經濟建設的洪流。我彷彿看見南湖的紅船沐浴著太陽的金輝,向今天駛來。井岡山的紅旗,杜鵑笑靨和映山紅的壯美像的紅霞款款飄來。寶塔山的熱風,延河水的激浪,青紗帳的故事挾著黃河的瓊漿,孕育了千萬英雄的兒女。
呵,古老的長城挺起不屈的胸膛,奔騰的長江翻卷晶瑩的浪花,千里草原回盪深情的馬頭琴聲,拉薩林卡正傳來牧民奔向小康的歡歌笑語。於是,我看到祖國遼闊的大地上,華夏兒女於天地間引吭高歌。歡慶祖國母親60歲的生日,以共和國兒女的名義,向祖國致意,為母親祝福。
呵,祖國,您如一葉希望之帆,從共和國開國大典的隆隆禮炮聲中駛來;從天山腳下熱瓦甫與三弦琴動人的琴聲中駛來;從黃河激越澎湃的濤聲和萬里長江雄渾的船工號子聲中駛來;從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的神州5號宇宙飛船遨遊太空的喜訊中駛來;從城市改革振興的藍圖和鄉村富裕文明暢想曲中駛來。於是,我看到春風吹進億萬扇幸福的門窗,聽到了「春天的故事」響徹華夏大地。遼闊的海疆飛駛英雄的戰艇,西部邊陲又騰起沖天的火箭。漫漫半個多世紀的歷程中有過輝煌,有過挫折。勤勞勇敢的中國人在三代領導人和黨中央領導下,眾志成城,排除萬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振興中華,壯我國威」的經濟建設。歷史告訴我們,告訴未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像燈塔照亮祖國的錦綉前程,黨中央正帶領全國人民努力踐行「三個代表」,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向美好未來。
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進軍中,華夏兒女創造了無數奇跡,在世界民族之林讓世人刮目相看。你看,深圳,珠海,廈門等一批特區掘起座座金山,浦東新區挺起胸膛,驕傲也抒寫振興中華的醒目標題。鋼鐵巨龍大京九騰飛南北,展示中國的雄姿。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北京申奧成功,華夏兒女無不揚眉吐氣,豪情萬丈。
在北京首都,一位年逾花甲的華僑隨團參觀了北京都市風貌,觀看了閱兵部隊威武的表演後,熱淚縱橫。他感慨地說:"新中國現在確實強大了,有祖國做堅強後盾,海外華僑腰桿更硬了,我們身在海外,盼望祖國強大,繁榮昌盛。"聆聽老人的肺腑之言,我彷彿觸摸到他那顆滾燙的愛國之心。此刻,我的耳邊又回響我的我愛國之心,萬里長城永不倒這雄渾,激越的歌聲。這歌聲呼喚著華夏兒女勵精圖治,創造更家美好的明天。
朋友們,迎著太陽,秋風送爽,讓我們站在古老的長城上以一種深情,以一種豪邁,以一種庄嚴的儀式,端起金杯,痛飲歡慶的美酒,輕輕柔扶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共同祝福我們親愛的祖國國泰民安,前程似錦。
5. 廣西五十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偉大的成就
生產總值提高,人均收入增加 (初三政治題吧)O(∩_∩)O~
6. 福建省地質環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報告
福建省國土資源廳
「十一五」期間,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地質環境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引導,以「防治地質災害,改善人居地質環境」為核心任務,緊緊圍繞國民經濟戰略布局、城鄉規劃、國土整治、防災減災、工程建設等經濟社會活動,先後開展了地質災害防治「一百千萬」工程、廈門福州等沿海中心城市地質調查、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21個綜合改革試點小城鎮的綜合地質調查等工作,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廣義地質工作的通知》(閩政辦[201]19號),為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基礎地質服務。
一、災害地質
針對福建省地質災害「點多、面廣、突發性強、危害性大」的特點,建立完善了危險性評估、應急預案、汛期值班、群測群防、險情巡查、監測預警、轉移避險、應急處置、災情速報、督辦治理、搬遷避讓等11項制度;努力夯實「兩基礎」,即縣(市、區)地質災害調查和防治規劃;持續構建「兩網路」,即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路和應急響應網路;重點實施「一百千萬」工程,即建立了1個全省地質災害信息管理及預警預報系統,治理了近200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完成了2000餘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受威脅居民搬遷任務,基本實現近萬個村莊群測群防。
2010年,福建省南平、三明、龍岩、寧德等局部地區氣候極端異常,地質災害災情險情異常嚴重,全省累計發生地質災害7022起。強降雨導致災情發生後,按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先後派出近50個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小組近千人次,趕赴災區現場幫助指導防災救災工作。全年發布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38起,發送預警防災簡訊近10萬條;全系統投入防災人員1.8萬余名,對地質災害易發區開展監測、巡查。在有房屋受損的5000多起地質災害中,有人員傷亡的25起,占發生總數的0.4%,其他受地質災害威脅的20餘萬人因轉移避讓及時,免受地質災害傷害,地質災害防治體系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二、城市地質
2006年起,福建省對福州、廈門、泉州等中心城市開展綜合地質調查,查明區域岩土體、地質構造、地下水的三維空間分布,以及不同類型地質體的工程地質條件、水文地質條件、資源條件和環境地質問題,逐步建立城市地質信息資料庫與三維可視化數據管理服務系統,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工程建築適宜性評價、建設規劃、地質環境保護和城市管理提供了基礎地質服務。
目前,廈門城市地質三維模型已基本構建完成,地質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已初步建立;福州已收集到1900個項目的資料,鑽孔6萬余個,按設計開展野外調查,包括基礎地質、水文、工程、地質災害、垃圾處理場址、地熱等方面的工作,著手地質信息資料庫、地質信息系統建設,編制階段性成果;泉州已先期開展城市地質的可研報告編制工作。
三、水文地質
福建省降雨時空分布嚴重不均,夏秋多台風暴雨、冬春多乾旱,沿海海灣平原、紅土台地及島嶼半島地區為水資源缺乏—嚴重缺乏區。據資料統計,全省近187萬人飲水困難,主要分布於寧德市的福鼎、霞浦、羅源、蕉城,福州市的連江、長樂、福清、平潭,莆田市秀嶼、涵江、城廂,泉州市的惠安、晉江、石獅、南安,廈門市的同安區、翔安、集美、海滄,漳州市的漳浦、龍海、雲霄、詔安、東山等沿海地區。
針對現狀,福建省重點開展缺水地區的找水、應急水源地調查等工作,查找水質潔凈、供應穩定的地下水源地和城市周邊應急水源地;同時,充分利用蓄水構造,探索開展平潭、東山、三都等島嶼、半島地區地下水庫建設,為缺水地區的島嶼、半島的開發提供可資利用的地下水資源。
目前,廈門應急水源地調查項目已查明地下應急水源地8個,可提供第四系類鬆散岩類孔隙水1417.1米3/日,基岩孔隙水5204.45米3/日。平潭島水文地質調查項目,鑽探發現平原、蘆洋、蘇澳場古風化殼頂面存在礫卵石含水層,在七里埔打出了日出水量約2000噸的水文鑽孔。在漳州古雷港經濟開發區,結合地方抗旱工作布設4個供水井,單孔出水量達150噸/日,為地方生產解決燃眉之急。
四、環境地質
2002年起,福建省開展了「沿海經濟帶生態地球化學調查」,獲得了福建陸域58813平方千米范圍內表層土壤、深層土壤和6562平方千米范圍內淺海底積物的54種元素指標以及陸域38300平方千米范圍內地下水、地表水的21項指標含量,為該區基礎地質研究、國土資源潛力評價、土地規劃利用與管護、農業區劃、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病防治等提供了系統科學的土壤、水、氣、生物等環境地質現狀資料。利用該項調查成果進行的土地質量評估表明,福建沿海地區土地以優良級為主,佔79.57%;良好等級佔17.81%;其餘2.62%為中等等級。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保護方面,福建省加大了礦山地質環境監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編制印發《福建省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福建省廢棄礦井治理規劃》,重點治理一批重點廢棄礦山。通過實施保證金制度和停止辦理采礦登記手續等措施,礦山業主地質環境保護意識大幅度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共有近3000個礦山完成了《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的編制審核工作,全省共收取保證金8.68億元。同時,「十一五」以來,全省投入資金1.6億元,通過實施尤溪梅仙鉛鋅礦區地質環境治理等46個治理項目,解決了一大批重點廢棄礦區由於計劃經濟年代礦業開發造成的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問題,促進了社會和諧。
五、工程地質
隨著海西建設戰略的深入推進,福建省進入了跨越式發展期。「十二五」期間,高速公路建設方面,福建省規劃實現「三縱八橫三環三十三聯」,總里程約6100千米;鐵路建設方面,將以「一縱二橫」快速線路為骨架,形成「二縱三橫」總體格局,到2020年,全省鐵路網總規模將達到3200千米;在新經濟增長區建設方面,福建省規劃了平潭綜合實驗區、環三都澳等10大新經濟增長區域,上馬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相關重點項目要達到科學決策、合理規劃、安全施工、長期運營的目標,需要超前開展工程地質綜合評價。因此,在工程地質方面,著重查明擬建設場區的工程地質條件,評估場區項目建設適宜性,提出工程施工中和運營後可能出現的地質問題及其防治措施。具體而言,針對重點區域,開展了1:5萬綜合地質勘查;針對重點項目,開展了1:1萬水工環地質綜合評價,數百個重點項目根據調查評價成果,優化了選址,增強了自然災害的抗擊能力。
2010年,對21個綜合改革試點小城鎮開展了地質環境綜合承載能力調查評價,鑽探1500餘米,遙感解譯764平方千米,查明了試點城鎮規劃區的地質構造、岩土體特徵等地質環境背景,城建規劃、環保等部門據此調整了部分功能分區和部分項目布局,受到高度認可(圖1)。
圖1 2010年度福建省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小城鎮地質調查成果
六、農業地質
福建省耕地資源十分緊缺,佔全國1.3%的耕地要養活佔全國2.6%的人口,因此需要深入挖掘耕地糧食生產潛力,提高耕地可持續利用能力。在農業地質方面,一是開展了建甌、浦城、寧化等重點農業生產區的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及評估;二是對福建省「名、特、優」農產品不同地質背景與地球化學元素的關系,以及其最佳生態地質環境和增產途徑進行了調查研究;三是開展了農業污染嚴重區的農業環境地質調查,研究農業生產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以及土壤中的有害元素對農產品的影響,並提出對策。
七、旅遊地質
福建省在漫長的地質歷程中,幾經滄桑,發展形成如今山巒起伏、溪河縱橫、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地貌景觀。《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明確,福建省要發展成為「國家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遊中心」。
「十一五」以來,通過實施地質遺跡調查及保護項目,福建省地質遺跡的旅遊潛力得到合理挖掘,地質遺跡得到有效保護。全省已完成揭碑開園的世界地質公園2個、國家地質公園6個、省級地質公園2個,地質公園總面積佔全省面積的1.53%,直接或間接解決了近20萬人的就業,為當地帶來直接或間接收入近50億元。
八、地熱、地溫能
福建省是溫泉出露較多的省份之一,據資料統計,全省現有溫泉188處,總流量約1436升/秒,總水熱熱流值約為5.11萬千卡/秒,約相當於每年23萬噸標准煤。根據目前探采技術水平,以2000米深度計,全省地熱資源估算為53160×1020焦耳,相當於18143億噸標准煤,其中具有經濟意義的水熱區域的地熱資源相當於115億噸標准煤,可開發潛力巨大。
「十一五」以來,福建省重點開展福州大都市區、廈漳泉大都市區和閩西南地區地下熱水調查,挖掘可開采潛力。在廈漳泉地區,收集了工作區自然、經濟地理、水文氣象資料及54處溫泉點歷史基本資料,完成了30餘個溫泉點的踏勘,30幅1:1萬地質底圖透繪、基本完成了前人調查資料的收集工作,並完成了雲霄、詔安、漳浦、薌城等縣市10個溫泉點的基礎調查工作,完成了上湯、南蔗溫泉可行性調查實施方案及雲霄縣火田鎮溫泉調查報告的編寫。在廈門篔簹湖地區圈定了地熱相對高溫區,並打出了日出水量達2500餘立方米、水溫39℃的地熱孔。在福州大都市區,主要開展連江縣安後—苗圃、南嶼陽岐尾、公園道一號至金山公園一帶的地表調查與部分樣品採取測試。在閩西南地區,發現地熱異常區55處,已收集資料有23處,組織3個調查小組對工作區內地熱異常區進行調查、測溫和取樣。
九、海洋地質
福建省擁有13.6萬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積,3300餘千米的海岸線,開展海洋地質工作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在海洋地質方面,一是開展了海洋區域地質調查試點,調查重大工程建設區海底地形、地貌、底質、地層、構造、岩漿岩、活動斷層、地球物理場等特徵;二是開展了重點海岸帶濱海環境地質調查與評價,調查海岸帶岸線變遷、海水入侵、沖淤變化規律、地質災害、工程地質等基礎地質環境條件,評價了海岸帶大型建設項目地面地下立體開發地質環境適宜性,研究海岸帶區域地質環境演化及系統協調性;三是逐步開展了無居民海島地質、地貌、地球化學調查,為無居民海島的開發利用提供基礎地質資料。
7. 建國60周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哪些偉大成就今後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是什麼
綜合國力增強 經濟總量世界第三 舉辦了奧運會世博會 國際地位提高 等等
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實現全面小康 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
8. 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報告怎麼寫
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報告一般是在換屆年份人大審議政府任期內工作情況,區別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評估,和年度計劃執行情況報告。其重點側重於回顧任期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工作開展情況以及下屆任期工作打算、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