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我國經濟增長率持續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1、潛在經濟增長率的下降。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的人均收入達到7000美元,進入中等收入階段。經濟增長的規律是潛在增長率與人均收入成反比。
在擺脫貧困陷阱之後,低收入經濟對應高的潛在增長率,中等收入經濟對應中的潛在增長率,而高收入經濟對應低的潛在增長率。隨著資本存量的增加和剩餘勞動力的減少,潛在增速必然下降。
2、經濟中結構扭曲的糾正。在同一發展水平上,在潛在增長率相同的條件下,由於經濟發展路徑不同,能夠實現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會不同。過去這些年中,特別是2008年以後,我國經濟中的結構扭曲日趨嚴重:投資結構扭曲、產業結構扭曲、融資結構扭曲等,
造成大面積產能過剩,投資回報大幅度下降,環境破壞加劇,其嚴重程度在其他經濟類似高速增長時期不多見。糾正這些扭曲,必須停止、減緩、調整以往增長模式,也影響經濟增長速度,可以看作是延期支付的成本。
3、激勵機制的變化。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除了有效率的資源配置,還要靠激勵。30多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力是個人、企業和政府,包括地方政府強勁的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市場的扭曲以及伴隨的腐敗,效率成本和社會成本都很高。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政府激勵正在發生變化。過去那種政府深度參與經濟決策的模式正在淡出,但規范市場經濟的服務型政府模式尚未建立,我們正處在轉型期間的中間狀態:就是政府權力並未顯著減少但做事積極性減少了,這也是導致增速下降的原因。
(1)我國經濟發展放緩政策的原因擴展閱讀
措施:
1、留給市場和企業內生調整和發展的空間。中國經濟「韌性」程度高,不僅政府調節能力強,而且個人和企業對市場變化的適應程度大。要給市場自我調節的空間,給個人和企業調整的機會。
2、發揮政府在供給政策上的作用。一方面應減少行政審批、加快財稅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為民營企業松綁、促進金融創新、鼓勵創業等。當今技術變化,特別是移動互聯網,降低了進入門檻,又可滿足個性化需求,非常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另一方面是政府可以支持產業發展,但要改變方式。比如推動電動汽車發展,但並不直接參與投資和製造,而是發揮規劃、協調以及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
3、重新定義政府激勵機制,建立新型政商關系。解決政府「不作為」的辦法不是回到過去那種「作為」,而是轉變政府職能,把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從「關系緊密型」轉到「保持距離型」,
把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從「參與型」轉到「服務型」。在法治經濟框架中,重新定義政府激勵,既減少政府腐敗,又把企業解放出來。
2. 我國當前的經濟政策走向是什麼原因是
2010年,我國經濟具有許多特殊性,可以稱之為「轉變之年」或「過渡之年」。如果能夠實現「三個轉變」,我國經濟就將步入新一輪平穩較快發展期,並邁上一個新的台階。今年二季度我國GDP增速回落,這會不會導致出現二次探底?宏觀調控政策會不會發生重大變化?對此,需要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研究,防止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和誤判。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需要把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作為基調,把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核心,把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保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由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的關鍵時期。做好下半年工作,對鞏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取得的成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十二五」時期發展奠定較好基礎,都具有重要意義。2010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態勢良好,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但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復雜,制約經濟平穩運行的矛盾和問題還不少。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深刻把握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推動我國經濟邁向新一輪平穩較快發展。2010年我國經濟的特殊性2010年,我國經濟不僅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遇到許多兩難問題,而且具有許多特殊性,可以稱之為「轉變之年」或「過渡之年」。由保增長向保持平穩增長轉變。去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巨大沖擊,中央出台了一攬子計劃和一系列保增長的政策措施,我國GDP增長率達到9.1%,超過增長8%的預期目標1.1個百分點。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今年,我國經濟增長面臨三種前景:一是增速達不到8%的預期目標,經濟出現第二次下滑;二是增速迅速攀升,全年增速超過10%,經濟出現過熱苗頭,並向過熱的方向發展;三是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增速保持在9%-10%之間。從上半年的情況看,第一種前景出現的可能性不大,但必須認真對待。第二種前景也是應該努力避免的,否則容易出現大起大落,使經濟發展態勢變得更加復雜。第三種前景的可能性最大,也是我們所期望和要力爭實現的,即實現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因此,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著力點就是要實現由保增長向保持平穩增長轉變。由爭取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的各項預期目標向准備實施「十二五」規劃轉變。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課題組的跟蹤分析,「十一五」規劃的絕大多數指標都可以實現,特別是數量方面的指標,如增長速度等已經提前實現,但節能減排等指標還必須經過最後沖刺才可能完成。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十分關鍵的一年。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在節能減排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爭取全面實現「十一五」規劃預定的目標,為實施「十二五」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使我國經濟能向實施「十二五」規劃平穩過渡,使「十二五」規劃能有一個好的開局。由過去偏重經濟增長速度向更加重視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了扭轉長期以來在經濟工作中形成的偏重經濟發展速度、忽視經濟結構調整、忽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的趨向,中央在今年年初已經作出部署,強調把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今後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一項長期而又緊迫的任務。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必須馬上行動起來,力求今年能有一個好的開端,在抑制高耗能產業過多、過快發展,減少某些行業過剩生產能力,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發展新能源和高新技術產業,推動產業組織結構調整等方面有較大的進展,力爭今後5至10年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如果能夠實現這三個轉變,我國經濟就將步入新一輪平穩較快發展期,並邁上一個新的台階。正確認識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回落今年二季度,我國GDP增速從一季度的11.9%回落到10.3%,回落1.6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增速從一季度的19.6%回落至15.9%,回落3.7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25.6%回落至24.8%,回落0.8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企業家信心指數、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也有所回落。這些指標的回落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註:會不會出現二次探底?宏觀調控政策會不會發生重大變化?對此,需要進行科學全面的分析研究,防止出現認識上的偏差和誤判。這次增速回落的原因是什麼?這次增速回落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去年GDP增速前低後高,去年一季度只有6.2%,二季度上升到7.1%,三季度上升到7.8%,四季度上升到10.7%,呈逐季上升的態勢。在正常情況下,今年的GDP增速自然會出現前高後低的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如果採取基期增速不變法來衡量,今年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速與一季度是基本持平的。二是2008年底以來出台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政策措施的效應在2009年下半年和今年一季度充分顯現,從今年二季度開始逐漸減弱。以投資為例,今年上半年,中央項目投資增長13.0%,比去年同期回落15.6個百分點,地方項目投資增長26.7%,回落7.4個百分點。與此相聯系,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同比回落19.9個百分點。相反,有限責任公司、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增長分別比去年同期加快了1.5個百分點和1.2個百分點;私營企業和港澳台商企業投資只下降了0.8個百分點和0.4個百分點。三是中央對宏觀調控政策的微調,包括加大對房地產的調控、淘汰落後產能,特別是貨幣政策逐步由去年實際上的過度寬松回歸到今年的適度寬松,客觀上降低了對經濟刺激的力度。比如,房屋銷售價格環比在連續上漲15個月後開始下降。上半年,扣除土地購置費的影響,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面積比一季度回落20.4個百分點。又比如,二季度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5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落。據國家統計局測算,扣除價格因素,6月份六大高耗能行業增速回落導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回落約0.4個百分點,占整個回落速度的14%左右。這次增速回落是正常回落還是非正常回落?有三種情況的增速回落,即高位回落、中位回落和低位回落。從季度看,二季度GDP同比增長10.3%,與2000-2009年一季度平均增速一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快於2000-2009年一季度14%的平均增速。再從年度看,在「十五」和「十一五」規劃中,我國GDP的預期增長目標都是7%,但實際執行結果超過很多,從2003年開始連續5年超過10%。為了縮小實際執行結果與預期目標的差距,也為了增加就業,我們把年度GDP增長預期目標上調到8%。如果把8%當作最低預期目標或保底目標,我們有理由將9%定為中位目標,把10%定為高位目標。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速達到11.1%,二季度也達到10.3%,根據國內外大多數研究機構的預測,今年全年我國GDP增速可能接近10%。因此,目前增速的回落不是在9%的水平上回落,更不是在8%的水平上回落,而是在10%以上的高水平上回落,是一種正常回落,回落的速度是可控的。從整體上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處在合理的增長區間。這次增速回落是否會出現「二次探底」?換句話說,這次增速回落是否還會繼續下去?要討論這個問題,需要明確所謂「二次探底」的含義是什麼。這個「底」肯定不是指2008年和2009年年度GDP的數字,因為它們都在9%以上,而應該是指2008年四季度和2009年一季度的情況。2008年四季度GDP增速為6.8%,2009年一季度為6.2%。今年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與上半年比較,可能還會適度放緩,但不會出現「二次探底」。從國際上看,美國經濟雖然還沒有完全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但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歐洲一些國家雖然發生了主權債務危機,但已經制定出應對方案;日本經濟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的因素;主要發展中大國的經濟仍很有活力。也就是說,盡管國際經濟發展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但總體上看我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比去年要好。正因為如此,我國出口增速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上升35.2%。下半年,我國出口環境仍將復雜多變,擴大出口困難很多,但可以預料我國出口仍會保持較高的增速,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可能由負轉正。從內需方面看,這些年我國消費一直在穩定增長,扣除價格因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直保持在15%以上的增速。今年上半年,按現價計算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8.1%,二季度增長18.5%,比一季度的17.9%還上升0.6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也在15%以上。隨著國家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政策和刺激消費政策的不斷出台和落實,我國消費增長仍會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過度依靠投資拉動經濟的方式雖然應當轉變,但保持投資的適度穩定增長還是必要的,只不過投資方向、重點和結構需要改善。投資仍是拉動我國經濟的一個強勁動力。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須注意幾個問題把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作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提高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在確有必要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微調時,應把握好時機,注意調整的力度、節奏和匹配。具有宏觀調控職能的部門不要出現跟風現象:一說刺激,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出台刺激措施,生怕自己落後;一說退出,又爭先恐後地出台退出措施。這樣會出現政策的疊加效應,加劇經濟波動。把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核心。首先,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系。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和經濟增長速度有密切關系。由於我國經濟還是一種粗放型經濟,只有保持高的增長速度,企業才能獲得較大的利潤,國家才能有高增長的財稅收入,就業難問題才能得到緩解。但是,經濟增速太高,各方面的需求旺盛,企業沒有壓力,調整經濟結構就提不上議事日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無從談起。更重要的是,這種粗放型的高增長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矛盾積累到一定時候就要大爆發,那時損失會更大。因此,我們必須處理好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短期高速增長與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下決心把經濟增長速度控制一個合理幅度之內,使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創造適宜的宏觀環境,以經濟結構的優化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其次,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復甦,對能源、鐵礦石等產品的需求在增加,價格在大幅度上漲。今年我國原油、鐵礦石、塑料、銅、成品油和大豆等大宗商品的進口量增加並不多,但價格上漲超過60%,這是推動工業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國內資源性產品的價格改革、環境成本的上升、職工工資的提高也會增加企業的成本,推高工業品價格,增強通脹預期。消費品價格上升的壓力也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把經濟增長速度控制在一個合理幅度之內,過快的增長會進一步推高需求,導致產品價格上漲,就有可能使通貨膨脹預期變為現實。把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作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保證。宏觀調控只能解決短期經濟問題,長遠的深層次問題還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為了使我國經濟保持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同時必須深化改革。通過改革,形成有利於宏觀調控、有利於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體制機制。應深化財政體制改革,調整中央和地方的利益關系,理順省以下財政體制;深化預算制度改革,把各種專項基金、國有企業收入、社保基金等都納入國家預算,增強預算的約束力、權威性;完善公共財政體制,規范轉移支付,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稅收制度改革,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加快資源稅和其他稅制改革;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特別是改變國有投資無人負責的情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簡政放權,增強服務職能,大大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的直接干預。這些改革雖然是長期任務,困難很多,但必須積極推進。按照國務院的部署,今年要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包括進一步消除制約民間投資的制度性障礙、深化國有企業和壟斷性行業改革、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改革、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等。總之,應把宏觀調控和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只有這樣,我國經濟才能在宏觀經濟政策的指導和引導下,保持長期平穩較快發展。
3. 如何理解2015年一季度我國經濟發展增速放緩的現象
民生宏觀:何以解憂唯有基建
①2015年一季度GDP7 %,符合預期,但環比增幅1.3%卻是歷年最弱的。展望未來,因外需羸弱、房地產下行和製造業產能過剩拖累,經濟內生下行不減,預計穩增長力度會有所加大,二季度經濟能否企穩還看穩增長力度。
②1-3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13.5%,增速繼續放緩,未來還有下行壓力。房地產銷售反彈一方面因去年同期低基數,另一方面因貨幣寬松和利好政策支持,但考慮到人口和庫存壓力,反彈可持續性存疑,銷售不見真正拐點,不帶動庫存有效其化,未來房地產投資增速還將不斷下行;製造業終端需求不足,過剩產能未出清,未來趨勢以去庫存、去產能和去杠桿為主,製造業投資繼續下行;商業銀行風險偏好回落,對私營部門信用惜貸抽貸,融資成本高企,私營部門難有資本開支動力。要想投資企穩,只能依賴基建投資加碼。
③一季度出口3.15萬億元,增長4.9%,出口穩而不強。對內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仍不斷攀升,再加上融資環境偏緊和勞動力成本制約,出口內生增長動力不強。未來出口的關鍵看「一帶一路」推動下新的貿易區域拓展。
④1-3月社會零售增速10.6%,繼續放緩。首先,房地產銷售下行,促使傢具、家電和建材裝潢等消費均放緩;其次,前期經濟下行、流動性收縮,居民收入增速乏力將後周期影響消費。最後,「三公」消費和反腐對消費負面沖擊還未結束。
⑤經濟下行中也有積極變化。人口紅利消褪,低端勞動力供給收縮,國民收入分配向勞動力傾斜,促使服務業、消費等第三產業繼續高增長,第三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增強;勞動力成本上升倒逼經濟轉向技術進步,工業增加值雖然慘淡,但高端裝備[4.50%]製造和計算機通信等行業表現相對較好。
⑥展望未來,二三季度經濟仍有內生下行壓力。首先,盡管貨幣寬松,但貨幣政策機制傳導不暢,實際利率依然高企,私營部門很難有內生的資本開支動力;其次,盡管支持下地產政策頻出,房地產銷售也似有回暖,但可持續性尚待觀察,高企的待售和在建面積意味著房企短期內還將繼續去庫存,投資反彈至少也得在今年三季度以後。再次,過去房地產和基建繁榮留存的過剩的重工業產能將長期面臨去化壓力,進而制約資本開支。最後,制約出口的實際有效匯率攀升、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貿易再平衡等內外部因素短期不會有改變。
⑦經濟內生下行壓力大,預計未來政府會加大穩增長的力度。一帶一路的大項目清單將陸續公布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和長江經濟帶規劃也有望在二季度公布,以交通、環保和「互聯網+」為核心的基建投資將馳援托底經濟。在財政和土地出讓收入雙放緩,PPP短期難堪大任的壓力下,貨幣會寬松積極配合公共部門需求的再擴張,降准、降息還會出現,再結合近期政策風向:政策性銀行改革+信貸抵押再貸款+總理強調定向調控,PSL和再貸款等定向寬松措施也漸行漸近。
申萬宏源:經濟增長前景堪憂保增長需要出重拳
申萬宏源指出,增長前景堪憂,首先,一季度GDP增速低於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創6年來新低;尤其值得關注的是3月份與前兩個月相比增長動能明顯減弱,內外需大幅度回落,經濟慣性下滑壓力加大。
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406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770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60292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增加值72605億元,增長7.9%。從環比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3%。
對此,申萬宏源表示,經濟增長前景堪憂,保增長需要出重拳。
申萬宏源指出,增長前景堪憂,首先,一季度GDP增速低於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創6年來新低;尤其值得關注的是3月份與前兩個月相比增長動能明顯減弱,內外需大幅度回落,經濟慣性下滑壓力加大。
申萬宏源表示,PPI連續37個月負增長,持續呈現通貨緊縮狀態。按照政策滯後期以及歷史經驗,通貨緊縮會呈現自我加強的趨勢,至少六個月內難有實質性改變。隨著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下行,企業效益下滑,產品銷售困難,企業經營困難。
此外,申萬宏源強調,財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前兩個月同比增速僅1.7%,主要稅種的稅收收入同比增速全線下滑,財政收入壓力加大。保增長需要出重拳:我們在春季報告中明確提出保增長將是二季度頭等大事,今天公布的經濟數據印證了我們的這一判斷,要實現保全年7%的目標,保增長需要出重拳。穩匯、降息、降准、增支、減稅五個方面尤其是降息降准和投資的力度都將明顯加大。經濟低迷,物價低位的形勢,4月份一次降息和降准仍值得關注。
「中央再提城鎮化,城鎮化仍然是目前經濟增長的動力,建議重點關注37年再次召開的城市工作會議以及關於地下管廊東北新疆福建雲南建設的部署。」申萬宏源指出。
匯豐屈宏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降息降准刻不容緩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屈宏斌認為,經濟增速和通脹率雙雙持續下行,表明總需求小於供給能力,出現產出負缺口。改革調結構能提高效率增加潛在生產能力,但不能解決需求不足和產出缺口問題。貨幣財政政策寬松無法解決結構性問題,但卻是擴需求穩增長的有效工具。因此,改革和宏觀政策調節不能偏廢。
「眼下下行壓力加大,降息降准刻不容緩。」屈宏斌說。
華泰宏觀點評3月和一季度經濟數據:經濟急速下行 政策加碼發力
一、一季度經濟加速下滑,貨幣加碼財政基建發力:一季度GDP增長7%,基本符合預期。一季度GDP環比折年僅5.3%,經濟增長動能大幅下降。經濟下行符合我們此前預判,通縮稍有緩解但依然嚴峻,出口大幅低增,工業、投資、消費全面低於預期,14日公布的貨幣信貸社融數據同樣顯著低於預期,預計二季度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友好,貨幣寬松政策將繼續加碼,財政和基建投資則將發力穩增長。正如我們2014年11月11日公布的中長期預測顯示,今年一季度經濟加速下行至7%,二季度經濟在政策扶持下企穩,三季度將走平或略有下滑取決於財政政策的持續性。
二、工業大幅回落,運輸設備是亮點:3月工業增加值僅5.6%,大幅低於6.9%的一致預期,一季度工業增加值6.4%,較14年全年8.3%出現大滑坡。3月發電量下降3.7%,鋼鐵增長3.6%,汽車增長3.5%。工業部門在經濟中的權重進一步下降,工業增速的下台階是趨勢性的。分行業看,3月上游的采礦業增長1.4%,中下游的新興製造增長分化,通用設備增長2.4%,專用設備下降0.2%,汽車6.3%,運輸設備15.5%。
三、投資低迷,基建發力:1-3月固定資產投資13.5%,低於市場平均預期的13.8%,製造業投資增長10.4%,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3.1%。地產新開工投資增長8.5%,新開工面積增長6.8%,銷售面積下降9.2%,銷售額下降9.3%,地產部門在一季度仍繼續回落,是否能像我們預期的能在二季度初企穩仍有待觀察。行業繼續分化,上游的采礦業下降4.1%,中下游的新興製造投資相對穩健,其中通用設備增長8.6%,專用設備增長9.4%,汽車增長7.6%,運輸設備增長8.3%,電氣增長13.4%,計算機增長18.3%。
四、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的下滑主要由4個原因導致:經濟低迷,居民收入增速下降,進而導致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的下滑;物價低水平運行,物價的低迷制約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的反彈;反腐和八項規定製約消費,餐飲消費的增速仍然遠遠低於八項規定之前的增速;實際利率下行幅度不夠,制約了居民對耐用品的消費。社會消費品零售有望走出前低後高的走勢,但是勢頭較弱,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下降是板上釘釘。
摩根士丹利華鑫章俊:穩增長力度或加碼
國家統計局公布1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其中GDP增長7%;工業增長6.4%,其中3月份增長5.6%;投資增長13.5%;消費增長10.6%,其中3月份增長10.2%。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高級經濟學家章俊表示,GDP增長符合預期,穩增長力度或加碼。
章俊稱,一季度GDP增長7%的數據符合之前的預期。他表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406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0%,這是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新低。
章俊指出,數據也反應了一季度經濟增長弱的事實,他認為這跟之前PMI等數據表現也很符合。
值得一提的是,數據顯示,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放緩,基建投資增加,對此,章俊表示,這表明政府希望通過基建等方式來拉動固定資產特別是房地產投資的決心。
章俊強調,四月份開始,去年四季度的基建等項目的效應會慢慢體現出來,政府在穩增長方面的力度也會加碼。
盛來運:當前緊要任務為穩增長保就業提效益
國務院辦公室於2015年4月15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介紹2015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盛來運表示,總的來看,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盡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形勢、居民消費價格和市場預期基本穩定,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勢頭良好,新生動力加快孕育,積極因素不斷累積。下一階段,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把穩增長、保就業、提效益作為緊要之務,堅定信心,真抓實干,更加扎實地推進經濟發展,更加堅定地深化改革開放,更加充分地激發創新活力,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盛來運:經濟處在新舊動力轉接關鍵階段回落正常
國務院辦公室於2015年4月15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介紹2015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關於一季度增速回落問題,盛來運表示,今年一季度增速回落,還是在預料之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都曾提到,今年經濟運行的困難比去年要多,經濟存在下行壓力。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情況確實如此。下行壓力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從國際層面來看,主要是世界經濟仍處在危機後的深度調整之中,經濟復甦比較緩慢。目前的世界經濟格局分化態勢比較明顯。不僅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走勢出現分化,發達國家內部,美國、歐洲、日本這些國家的走勢也出現了明顯分化,而且它們的匯率政策也不一樣,匯率變動也比較頻繁,再加上世界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一些地緣政治沖突有增無減,這些不確定性加大了世界經濟復甦的難度,也增加了經濟的不穩定性。世界經濟的貿易量復甦動力不足。有一個指標「波羅的海貿易指數」,3月末只有600點,比年初減少了21.6%。這說明世界整體的貿易,外部需求明顯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們的出口。
第二方面,下行壓力來自於國內。當前正處在「三期」疊加的關鍵階段,增速換擋的壓力和結構調整的陣痛相互交織,新動力加快孕育,但新動力的體量還比較小,雖然增速比較快,但短期內難以彌補傳統動力的消退帶來的影響。所以,經濟目前處在新舊動力轉接的關鍵階段,存在下行壓力。
對於一季度經濟速度的回落應該是在預期之中的。這種回落也很正常,因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後,增速換擋、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講有利於調結構和轉方式。
4. 怎麼看待我國的經濟增速放緩
注意通貨膨脹
5.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而增速放緩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沖擊中國速度的第一因素當然是世界經濟的影響。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內技術經濟研究所容副所長李雪松對《經濟參考報》說,2011年,歐美經濟即使不會出現衰退,但復甦緩慢幾乎成為共識,全球貿易在未來的一兩年將充滿很大的不確定性。
歐美債務危機將通過下面三個渠道影響我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和穩定:
第一,通過出口影響我國的實體經濟;
第二,通過金融渠道影響我國經濟的穩定;
第三,影響投資和消費信心。
(5)我國經濟發展放緩政策的原因擴展閱讀:
為什麼當前中國經濟層面更強調增長的質量而不是速度,這其中固然有短期各種因素沖擊的原因,更多的則是中國當前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仍然希望像以前那樣發展將越來越難以持續,所以必須鞏固發展的基礎,以保證未來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實際上由於多方制約因素的出現,經濟學家普遍預測,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可能從2012年開始進入中速階段。
6. 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原因應如何解決
自然是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羅~~~~
不過不可否認我們自己也存在一些泡專沫。
如何解決的話 這是屬由國家來決定的 可以出台一些政策來控制,不過從未來 從長遠目標來看 要加快經濟的發展,根本上 還是要提高生產力 故還是要發展科技,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科學的管理方式。 當然 還有良好的社會次序
7.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綜觀中國目前的經濟,可以形象地概括為「漏斗型經濟」。這種經濟類型可以從政治上尋找到終極的原因。
遍訪那些做著小買賣的人,人人慨嘆錢難掙。扣除了稅、費所剩無幾。一些中小企業主,頂著經理、老闆的名號,一年下來,整個企業的純收入不及一個上班族,有些甚至還要虧損。稅賦過重導致一些小買賣人不得不打偷稅漏稅的主意,不得不放棄創業選擇打工。近年來為什麼報考公務員熱持續升溫,和原來許多人放下鐵飯碗、金飯碗去「下海經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原因就在與此。
被動選擇的打工族的狀況又如何呢?工資收入的增加遠遠抵不上物價的飛漲。油價漲、電價漲,自來水、煤氣、有線電視、風景區門票等等,在壟斷背景下同樣是漲價沒商量。在一片漲聲之中,那些並非掌握在壟斷部門和行業手中的商品自然也要跟風漲,如住房、糧食、蔬菜、肉禽蛋奶等等。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作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在這種經濟狀況之下,永遠的目標只能鎖定在溫飽,而不是富裕。
生活在中國這個「世界第二」的國度里,絕大多數人活的累、活的拮據,只有極少數人活的瀟灑。物價上漲對於他們來說,連吹過的微風都不算。國企老總的工資動輒幾十萬、上百萬。一個貪官被揪出,幾十萬已經是小菜一碟,上千萬,直至過億同樣也不新鮮了。社會財富被極少數人佔有,他們為了保險起見,紛紛轉移到國外,消費到國外。由此構成了中國式的「漏斗型經濟」。本該在國內用於消費並刺激再生產的資金,結果卻流出體外了。於是銀行再抓緊印鈔票,讓老百姓手裡的錢貶值、再貶值,讓老百姓想往富裕、想過上好日子的願望破滅、再破滅。
中國的經濟以「出口拉動型」為主,中國的產品之所以物美價廉是因為勞動力成本低,外國企業入駐中國,看中的也是中國的勞動力便宜。這些現象本身事實上標志著一個政治上的判斷:普通的中國人賤、普通的中國人不是人、不夠人、不值得獲得人的尊嚴和待遇。
中國的經濟果真沒有發展的空間嗎?看看日本的地震死了多少人,再看看中國的地震死了多少人?看看人家住的是什麼樣的房子,看看中國人住的是什麼樣的房子就知道了。普普通通的中國人完全可以過的更好一點,這就意味著中國的經濟還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你把普通老百姓刮的一干二凈,總是讓他們日子緊巴巴的,讓他們沒有更高的消費能力,中國的經濟發展真的要放緩甚至崩盤。(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八日星期五)
8.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類型、原因、作用
提高/降低銀行利息,
對商品實行限價銷售,
提高/降低關稅,
國家投資給某一項目或者部門資金,
提高/降低/取消稅收,
發放國債
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行比較嚴格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從嚴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積極擴大城鄉居民消費,努力調整進出口結構,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促使經濟運行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軌道。
在世界經濟穩中趨緩的背景下,在國內穩中偏緊的宏觀調控政策指導下,我國經濟發展有可能出現高位趨穩、小幅回落的態勢,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的勢頭可能有所放緩。具體可能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從2007年開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逐步下降,其中2007年大約為26.9%,明年全年是24%左右。促使投資保持較高增速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在企業效益提高的情況下,企業投資的積極性較高;加快產業結構技術升級和節能減排,需要加大對先進產能和節能減排設施的投資;加大對經濟適用房建設的支持,也是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
2、2008年全國出口減速主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隨著人民幣升值步伐有所加快,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以及能源、原材料、土地、勞動力等價格全面上漲,製造業出口的利潤空間不斷被侵蝕。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將使得2008年全國出口增速下降。相反,由於國內需求保持較快增長態勢,人民幣升值和進口關稅逐漸下調使國內外比價關系變化的調節作用逐漸顯現,加上國家其它鼓勵進口政策,2008年進口增速將基本保持穩定。出口增長速度,2007年全年將達25.7%,2008年為20%,凈出口增長回落到25%左右,全國經濟增速有可能因此而略有放緩。
3、全國消費增長將保持高位。宏觀經濟景氣較旺,社會保障的加強,居民收入增長較快,消費結構升級對消費仍然會保持較強的促進作用,這些基本因素決定了全國消費增長將保持高位。預計200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名義增長15.5%,比2007年低0.7個百分點左右,但實際增長為12.7%左右。
根據以上分析,考慮到國家信息中心等權威機構預測分析,2008年全國經濟增速呈現高位趨穩、小幅回落的態勢,2008年GDP增速將回落到10.8%,下降0.7個百分點左右。
9. 中國經濟放緩是什麼原因造成
從根本上來說,抄是原先的襲靠大量廉價生產要素投入驅動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的潛力快挖盡了,市場、資源、環境、人口的制約作用開始凸顯。經濟改革消除了很多阻礙生產力發展的不利因素,勞動生產率快速增長,但是中國產業層次不高,在國際分工體系的位置低的問題一直存在。很多地方外資企業林立,工業產值雖高但實際上是外資企業的代工生產基地,在利潤分配上沒有自主話語權,屬於一種「打工經濟」。即便是一些本土品牌,缺乏核心技術,產品的核心部件需要進口,只能賺取一點微薄的組裝加工費用,缺乏議價權,是一種「組裝經濟」。很多利用外國資金技術結合本國豐富廉價勞動力建立起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的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發展到一定水平,比較成本優勢削弱了之後,原有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和發展方式遇到瓶頸,但是產業又沒能順利地轉型升級,就會遇到經濟和居民收入增長停滯的問題,也就是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中國目前的狀況,是靠加工出口貿易發展起來的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一種「天花板效應」,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中國要靠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來突破這個桎梏,提升自己在價值鏈的位置,才能順利邁入發達國家行業。
10. 面對全球經濟危機,我國應採取什麼政策原因是什麼
由此可以看出,次貸危機只是序曲,現在的危機已經擴大到幾乎所有債券(資訊,行情)品種,其連鎖反應將是一場全球性的債務危機!金融危機的持續必然導致全面經濟危機。這次危機將不止美國受影響,整個世界將會有很多國家陷入危機中。中國也很難獨善其身,更不妙的是剛好中國自身經濟也出現問題,雪上加霜,必須好好謀求對策。 金岩石指出,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應及時做出調整,從重點追求CPI 下降的面子工程轉為刺激經濟成長,從反熱錢的閉關自守轉為鼓勵外資流入的拉動消費,從貿易主導的出口加工轉為投資主導的市場擴張。這是比較傳統也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思維。而謝國忠認為,中國接下來的路一定是要提高經濟效率,改革是唯一出路。從短期來看,兩方面的政策很重要。從穩定需求來看,財政政策對經濟應該托一把。考慮到出口企業和地產開發商的資產流動性問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越來越明顯。一些財政刺激措施可以做軟著陸的保障,例如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鐵路網修建等,來緩沖下行風險,對經濟長期發展也有好處。同時,要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解決他們的償債能力問題。接下來就應該找到經濟低效率的地方並加以改變。在財政收支、金融資本政策控制、價格體系政府控制中存在著相當多低效率的地方。中國經濟裡面低效率的地方太多了,提高效率,中國經濟就可以上一個新台階。在過去十年,中國經濟明顯地轉向政府這邊。降低政府在經濟中的重要程度,可能解決中國目前面臨的經濟問題。 大家很多意見打的都是政府財政的主意。目前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局面,理所當然會首先考慮確保經濟軟著陸。傳統的思路當然駕輕就熟,因為我們各級政府一直以來就算沒有面對危機,乾的就是這活。可是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看到,我們的生產性、基礎性內需擴張一直在超量提升,可是消費性內需卻沒有相應的提升,經濟結構是偏向生產性循環的,當前的生產資料的產能的過剩還沒有有效壓縮,短板的居民消費急需提升以確保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這樣的話,以政府投入為主的投資性擴張,只能使我國的經濟結構更加不合理,根本的問題可能解決效果不會好到哪去。要確保軟著陸估計那麼大的財政力量可以辦到,但是今後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可能路會更長了,與謝國忠提高生產效率的期望更會背道而馳。如果非制度的原因,中國要提升生產效率,能提早提高了。遵照目前體制短時間內要提高生產效率的想法有點不現實。如果前面兩位學者的選擇處於經濟體製成熟的環境,副作用不是太大,那麼我就不開口了。不然,還需另闢蹊徑。 我的思路在前些天的博文《推動國民消費,構建均衡合理的國內大經循環系統》中已經提出。要推動國民消費,擴大消費性內需,最根本的就是提高國民收入,實行合理普適的社會保障。在當今科技高度發達的經濟系統中,要以就業來實現全面的普適分配是越來越不現實了。但在新的分配製度沒有有效形成之前,盡可能提高就業率還是政府必須做的功課。這也是擴大基礎性、生產型投資的一個初衷吧。但目前來說,還是不夠。不充分就業的現狀只有越來越明顯,我們必須在按勞分配之外,特別是按資分配上動點腦筋。十幾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已經逐步發展起來,但還很不完善,應盡快規范起來,學會掌控,才可能配合推動新的分配製度的探索。在推動國民消費上,硬性規范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是很重要的一條,目前我們也只是剛剛提出建議性要求,力度明顯不夠。除提高國民收入之外,讓國民敢於消費更是一個重要方面。這主要是要提高全民合理普適的社會保障,解除國民生存、生活的後顧之憂。這兩年關注民生政府做了不少事,花了不少錢,特別是在義務教育上,農民稅費負擔上有長足進步。但是,制度性的缺陷沒有解決,醫療方面,非義務教育方面,就業方面,人們生存、生活的壓力並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歸納起來說最核心的是推動國民消費,擴大消費性內需。但我們還需推動新的分配製度的探索,在按資分配上動點腦筋。在《讓非流通股繼續非流通吧--關於全民資本分配的設想的簡要概述》、《地方政府官員有權任意處置全民共有的資源和資產嗎?--關於共有體制制度規范關鍵點的一點思考》兩篇文章中我提出了十幾年來一直在思考的共有制的設想。關於共有經濟體制的設想,核心的一塊就是國有、集體經濟全面確權分配到全民個人名義下,實行縣(市)一級集中託管從而實現全民按資分配,保障基本生存生活,實質使經濟體制變為共有。在新的分配體制下,逐步取消財政支出方式的發展經濟行為、社會保障行為,以高度自組織行為構建未來科技高度發達,人們難以充分就業,按勞分配為主難以保障社會持續發展情況下的新社會的經濟體制基礎。 這是新的經濟體制設想。當前形勢發展已經可以推動實施。這套構想也只有中國目前的現狀能夠先行實行。一個是我國有巨量的國有資產,同時能夠較快進行市場化資本化處理,另一個是目前中央集權能夠全力推行,又有財政力量能夠進行平衡推動。當然科技的發展也使技術難題得到較好的解決。如果能夠較快的推行,巨量資本原來的生產性循環很快會實現大經濟循環,居民消費能夠較好啟動。還有財政補貼平衡的投入,能夠靈活的調控居民消費。而由於實現分配保障,即使取消財政性保障行為,居民的消費顧慮也得以部分消除。要啟動消費性內需根本不是問題。體制的轉變,財政性支出方式的經濟發展行為的取消,經濟發展的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政府的退出,必然會使經濟效益極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