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經濟低迷,房價卻高企
房地產業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產業,它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極其明顯,但同時容易吸引過多資金,導致其他產業「供血不足」,引起萎靡不振。
目前看,宏觀經濟低迷,房地產業卻火熱,主要原因如下:
1、政府過度依賴房地產業:通過土地招牌掛,地方政府可以迅速、便捷、輕松地增加財政收入,並且房屋成交過程中所繳納的稅費,也是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重要來源。因此,每當經濟下行時,政府就會出台刺激政策,激發房地產市場活力,地價、房價走高,政府收入就水漲船高。
2、寬松的貨幣政策:經濟下行時,政府常用的措施就是放鬆貨幣政策。流動性泛濫,通脹率上升,資金就開始尋找安全資產。中國股市波動較大,無法長時間充當資金池,樓市就成為投資的不二之選。過往是房價普漲,目前是人口流入的城市在漲,部分三四線城市房價仍存在下行壓力。
3、實體經濟低迷: 實業興邦,炒作誤國,但中國目前社會的浮誇之風,使得大家都想賺快錢,撈一筆就走人,房地產業就是最好的選擇。相當一部分企業家變賣實體產業,然後去炒樓,快速積累財富,但卻抽離了實體經濟所需要的資金支持,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實體經濟支持,房地產業帶來了表面的經濟繁榮,但卻會埋下經濟結構發展不合理的種子,這樣國家潛在的風險就越大。
總之,除非真正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流向製造業,流向高科技產業,並將M2增速降下來。否則,經濟下行一出現,房價很可能就會漲一次。
『貳』 金融危機如何影響實體經濟
金融危機產生的恐慌直接導致了對未來經濟預期的降低,造成投資和消費信心下降,流動性減少,企業貸款難度增大,消費者持幣觀望,各個企業的資金供應出現緊張,市場供應減少,這就是通貨緊縮。
這次金融危機給通用這樣的公司帶來的最大威脅就是企業資金鏈中斷,美國是過度型的信用經濟,買車買房都靠銀行貸款,金融危機爆發後,銀行採取緊縮銀根的政策,大量的美國人因危機沖擊導致失業或者收入減少,本身就在持幣觀望的時期這時候銀行信用政策又不寬松,那汽車就更賣不出去,企業從銀行又借不出錢來,所以無法繼續維持正常的現金周轉和生產經營,從財務上說,企業的現金流轉速度越慢成本就越高,毛利越低,無奈之下只有選擇破產倒閉。
這就是為什麼在通貨緊縮的時候政府會大幅降低存款准備金率,通過減少個稅,增加居民收入等來擴張消費,另一方面,通過利率杠桿和稅收政策刺激投資,目的就是讓投資和消費兩個發動機轉起來,整個社會的流動性趨於正常,企業的現金周轉平衡才可以進行正常的經營活動。
『叄』 為什麼實體經濟低迷,干不過電商網店
實體面對的客戶有局限性
『肆』 深圳取消商務公寓「只租不售」,「對樓市的影響微乎其微」
繼調整「豪宅稅」標准之後,深圳再出樓市調控政策。12月12日上午,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向媒體披露,深圳已取消去年出台的商務公寓「只租不售」限制。
2018年7月31日深圳出台「深四條」調控政策,其中規定:開發商在各類新供應用地(含招拍掛、城市更新、征地返還用地等)上建設的商務公寓只租不售。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介紹,之所以取消商務公寓「只租不售」的相關規定,原因在於:該政策抑制了部分城市更新項目的活躍度,長期看利於增加商品房供給,短期看不利於可售商務公寓銷量。
據了解,取消商務公寓「只租不售」自11月起已經開始執行。對於取消後的影響,據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監測市場反應,開發企業反映正面,但因該政策是相對長效的政策,對短期商品房銷售雖然利好但影響有限。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認為,這一政策對深圳樓市的影響微乎其微,實際是政府對規劃建設政策的調整,對房地產供應結構的一種供給側調整,不能誤讀為深圳樓市調控放鬆。「之前規定只租不售,是因為商務公寓炒作得比較厲害。去年731以來新拿地的商務公寓項目很少,即使其入市也需要3年左右周期。因此,這一政策對當前樓市影響是很小的。今年1-11月份,深圳樓市一直運行平穩。深圳一直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以後也必將嚴格落實房住不炒的調控要求,公眾要避免被部分媒體炒作誤導,對樓市產生錯誤預期。」
『伍』 中國經濟下行實體經濟有哪些受影響
1. 需求減退:
a. 自2009年起,歐債危機狀況每況愈下,大量來自歐洲市場的訂單縮水。這方面主要受到沖擊的是小家電、紡織品、新能源和部分機械製品。
b. 而中東一些阿拉伯國家相繼發生革命,使得我國對於這些國家的出口也趨於停滯。
c. 美國的非農就業數據持續低迷,反映了美國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於是大部分作為美國汽車、機械、能源行業的一部分國內下游產業,減產甚至是停產。
作為我國工業產品的重要的最終消費地區,歐洲和美國的需求減緩直接影響了我國國內下游產業的需求減少。為了維持生計,一些企業不得不尋求國內市場或其他國家市場,來消化其已被撐大的產能。
2. 投資衰退:
a. 國有企業的投資,在外圍經濟形式下滑的情況下,已經進入緩慢增長。對於國內房地產行業的投資,因為此前國資委曾禁止大部分央企參與,因此房地產行業投資的源頭被砍掉大部分。少數可以參加房地產開發的專業央企,也因為房地產限購、房價過高的原因,導致了相對高量的庫存。
b. 而對於固定資產中設備的投資部分,也由於訂單減少,企業投資意願不高。
c. 2012年以前,銀行業加息速度較穩定,因此銀行的盈利較好(2011年全年最盈利行業)。而這種狀況僅僅維持到降息的開始:央行在公布下調利率之後,也同時確認了各銀行可以以70%-130%的水平對存貸款利率進行浮動。
於是大銀行為吸存發貸,紛紛調高存款利率,並下調貸款利率。這樣就在市場上對城商行和地方銀行進行了擠壓。即便如此,發出的貸款水平仍然保持低位。
3. 扭曲的資金需求:
a. 通過銀行向市場投放貸款,是保持向經濟輸血的必經之路。然而銀行放貸水平保持低迷,最大的原因是 需要貸款的拿不到,而拿得到錢的卻不需要貸款。
b. 真正急切需要貸款的,其實是民營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大部分位於產業鏈的末端,因此上游的需求衰退會對這些中小企業造成很大的業績滑坡。而在07年之前,很多企業在高歌猛進階段,都紛紛貸款擴產,08年之後因為訂單的減少,大部分企業的日子已經不好過。再加上歐債危機和美國就業低迷的影響,這些企業的還貸能力已經受到了很大限制。
但由於銀行業需要保證其資產風險符合一系列國際銀行業協議的要求,所以銀行業並不能隨意地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於是便造成了中小企業需要貸款支援,但卻拿不到錢的局面。
c. 與之相反的是,符合放貸水平的大型企業,因為投資意願減退,所以拿貸款的動力並不足。此前雖然有一些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但畢竟這屬於違規行為,已經基本叫停。
4. 遠水不解近渴
a. 政府曾經出台措施,鼓勵民營資本進入房地產、鐵路、新能源等等行業。但由於其一,民營資本目前已不充足,對行業的刺激度遠遠不夠,其二民營資本偏好短期投資,不願參與回收期較長的固定資產投資,等等這些特性,民營資本並不能成為實體經濟真正的救生圈。
b. 雖然企業可以通過企業債或者IPO的形式對社會募集資金,但由於無論是我國的債市還是股市,其機制並不能做到滿足大部分資金的需求。而且由於股市在07年後連續支持了幾個「世界第一」的IPO,導致大量資金被抽血,現存資金已經較難保證新上市公司可以獲得理想的募集金額。
c. 因此中小企業尋求資金的途徑,已經基本被限定為「短期小額企業貸款」。但在企業訂單逐漸萎縮,生產日趨低迷的情況下,企業能夠從貸款公司獲得的貸款金額已經十分有限,並且利息也高到了相當的程度。一些借不到錢的企業主甚至去舉高利貸。
5. 雙面夾擊
a.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在今年以前曾屢次創出新高,主要反映在居民食品指數的高漲上。
b. 而因為生活成本不斷升高,而作為主力勞動力的80-90年代青年,其需求也迅速增加:結婚、生子、就學,因此從勞動者的角度,產生了強烈的提高工資的需求。
c. 勞資矛盾可以簡單用漲工資解決,但也因此抬高了企業的運營資本需求,使企業的現金流壓力增大。這對於已經沒有資金來源的中小企業來說,幾乎是最後一根壓倒駱駝的稻草。
6. 整體衰退
a. 我國的製造業特點是,原材料、能源幾乎都由巨大規模的國企控制,他們作為產業鏈的開始端,會緩慢地受到下游的傳導作用影響。
b. 而對於一些特殊的行業,大型國企積極推動產業鏈整合,幾乎產生了寡頭壟斷。
c. 下游中小企業衰退的直接作用是,通過產業鏈的傳導作用一步步影響上游的需求。目前鋼鐵行業的早期衰退,銅鋁工業金屬冶煉行業的相對過剩,煤炭行業的高庫存率,基本都反映了下游需求衰退的傳導結果。
d. 而下游中小企業的衰退和上游企業的高庫存化和產能過剩,必然影響企業員工的收益,進一步惡化消費環境。
『陸』 曼昆宏觀經濟學 股市不景氣,政府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對股民有什麼影響
俗話說股市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股票價格下跌,通常認為實體經濟低迷所專致,屬所以前不久你可以看到國家採取雙降的政策,降息又降准。理論上來說降息,會增加貨幣的供給,市場利率下降,股票價格上升。會但是股票價格受很多因素的影響,股民預期,大莊家的操縱因素,,,,發生很多次股票市場並不買央行賬的結果。
『柒』 實體經濟的影響
虛擬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虛擬性更強,自20世紀70年代後金融衍生品的不斷出現使其離實體經濟越來越遠,據統計在金融市場上的外匯交易有90%以上是和投機活動相關的;風險性更大,金融衍生工具的運用可以使較小資本控制幾百倍的資金,有著明顯的放大效應從而加劇風險;穩定性更差,同實體經濟比較而言,影響虛擬經濟變動的因素更多,其穩定性更差。如果虛擬資本在現代經濟中過度膨脹則會對實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⑴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加大實體經濟動盪的可能性。虛擬經濟若以膨脹的信用形態進入生產或服務系統,會增加實體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特別是那些與實體經濟沒有直接聯系的金融衍生品的杠桿效應,使得虛擬資本交易的利潤和風險成倍增加,在預期風險與預期收益的心理影響下易造成投機猖獗,謀取巨額利潤的同時會使微觀經濟主體陷入流動性困境,帶來經濟動盪甚至是陷入經濟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就是受到國際投機資本沖擊的體現。
⑵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導致泡沫經濟的形成。由於虛擬經濟的價格形成更多會受到人們心理預期的影響,如果出現對虛擬資本過高的預期,使其價格脫離自身的價值基礎,從而會導致實體經濟中大多數商品的價格也脫離其價值上漲,形成虛假的經濟繁榮。人們的預期收益率較高,將使大量資金從實體經濟領域流向金融市場和房地產等領域,嚴重影響生產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得實體經濟領域的生產和投資資金供給不足,企業破產頻繁,金融機構出現大量呆壞帳。而金融機構為了規避風險提高利率又會使更多的企業陷入困境,一旦泡沫破滅爆發金融危機,失業率上升,居民消費支出緊縮,總需求極度萎縮,將造成宏觀經濟的持續衰退。
⑶虛擬經濟過度膨脹還會掩蓋經濟過熱。由於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存在著雙重價格機制,在經濟過熱時期的通貨膨脹會從商品市場轉向資本市場,其間股價一路攀升,通貨膨脹通過股票轉移到資本市場,形成了一種掩蔽式的通貨膨脹,由此掩蓋了經濟過熱。
『捌』 731新政出台以後商務公寓還有可購買的價值嗎
個人覺得目731新政出台之後,對商務公寓多少都有一些影響,但是並沒有大家想專的那麼可怕。
首先,商屬務公寓的本質就是供人居住,未來新開發的只租不售並不影響咱們自己享受生活與居住不是嗎?
其次,雖然減少了流動性,但是市場上的總貨量就這么多,難道都沒人去購買了?答案肯定是不會的,只不過會拉開地段和品質優勢的樓盤,這個時候郊區地段的公寓大概率可能會出現二手交易量嚴重向下滑,或者難以轉手的局面。反而地段好,品質高的樓盤會更加的搶手。
不管公寓是否會下跌,是否能轉手。它依然存在,而且未來依舊是稀缺品。只不過是成為了首個壓制市場行為的產品罷了,能否購買取決於需要,如果預算真的不夠,或者是已經2套住房了,考慮買個地段成熟的公寓也是完全OK的,一切購房都加上自住的需求與屬性即可,只要不一味想著投資,那麼購房都是穩定可靠的。
『玖』 商務公寓的房間價格一般是多少
這個具體得看什麼星級的酒店 什麼地方的 像北京上海這些地方的星級酒店 沒有個7 800一晚你就別想住了 親
『拾』 住宅和商務公寓的區別
住宅和商務公寓的區別:
1、產權年限
公寓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普通公寓、商務公寓和酒店式公寓。其中普通公寓的用地性質為居住用地,產權為70年;商務公寓的用地性質為綜合性用地,產權為40年或50年;酒店式公寓的用地性質為商業用地,產權為40年。但是,普通住宅的用地性質是居住用地,產權為70年。
2、購房貸款
公寓屬於非普通住宅,一般情況下都是不限購的。若是購買普通住宅的話,通常就會有諸多限制,比如需要提交社保或者個稅證明等。
3、落戶要求
購買普通住宅,除了一些城市有特殊規定之外,只要房屋面積或者總價達標,或者你符合當地的規定,通常都是能夠落戶的。但是,公寓是不能落戶的,只有70年產權的普通公寓可以落戶。
4、繳費標准
40年或50年產權的公寓,不可以使用明火,沒有通燃氣,做飯只能使用電磁爐,而且是商業用電用水,居住成本高,物業費也比較貴,一般在4元每平以上。普通住宅為民水民電,物業費相對也比較便宜。
5、戶型設計
公寓的戶型面積比較小,沒有特別明顯的功能分區,多為精裝修的房屋。普通住宅的戶型面積適中,功能分區明顯,符合《住宅設計規范》。
6、住戶數量
公寓由於每套房的戶型面積小,因此每一層居住的戶數也多,通常是10多戶一層,很多住戶都是門對著門,私密性得不到保障。普通住宅一般為兩梯四戶或五戶,也可能是一梯兩戶。
7、稅費繳納
公寓和住宅所要繳納的稅費也是不同的,前者會比後者負擔更多的稅費支出。拿個稅來說,若同時滿足家庭唯一住宅、購買時間超過五年,則免交個稅,但如果是公寓,則不管什麼情況都要繳納個稅。
8、採光條件
有些商務公寓的衛生間和廚房都沒有窗戶,而且陽台也是內陽台,採光條件並不是很好。而根據《住宅建築設計規范》的規定,住宅必須滿足日照、採光等相關條件,因此現今的住宅大多都是明廚明衛,採光條件自然要比公寓好很多。
9、功能使用
一般而言,公寓不僅有居住的性質,還有商務辦公的性質,不少小型企業選擇在公寓、soho、loft等商住樓辦公,相比辦公寫字樓投入更低,而住宅名義上是不能用來商業辦公的,且不能注冊公司。
(10)實體經濟低迷影響商務公寓價格擴展閱讀:
商務公寓的二手交易稅費相對較多,增值稅都要收差額的5%;契稅3%;個稅是1.5%。最主要的的差別還是,多一個比較大的差額土地增值稅,還有0.1%印花稅。公寓的升值看似也比較高,但是在二手房交易過程中,減去全部稅費後,增值收益也就變少了。
商務公寓雖然有著總價相對較低,租金收益率比較高,而且還不受限購限貸的影響。但是也存在一些劣勢,首付要5成並且只有貸款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