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財政三大職能之間的關系
財政政策包含不同的目標,在實踐中它們互相重疊,要同時發揮財政的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經濟穩定、發展職能是存在實際困難的。這樣,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就要協調好不同職能目標的關系。一個職能目標的實現往往會犧牲另一個職能目標,它們彼此之間都存在著客觀執行結果的沖突。一般說來,政府對自願配置要比對收入分配具有更大的興趣,但在通貨膨脹嚴重時,政府的注意力會轉向經濟穩定,而減少對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重視。如果各種宏觀經濟問題反復出現,表明政府的財政政策和財政體制存在缺陷。如何權衡利弊,協調運用、充分實施財政職能,統籌考慮各職能目標的相互作用,使之同時滿足配置、分配和穩定發展目標,是財政政策實施的重要問題,也是財政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財政的職能之間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協調得好可以相輔相成,協調失當則會相悖相剋。財政職能的一致性表現在它們都是在國民經濟運行的大環境中起作用,互為條件,相互促進。資源配置職能是各職能的前提。調節收入分配關系職能則是優化資源配置的繼續。而經濟的穩定增長和發展既是前兩種職能的結果,同時又進一步構成實現前兩種職能的前提條件。但這些職能在實現中又會經常處於矛盾狀態。財政宏觀調控以財政職能作為目標,有時會處於顧此失彼的境地,削弱政策效果。
綜合觀察財政各職能的矛盾與協調,最終歸結為公平與效率的沖突與權衡。公平與效率有內在統一性,只有依靠效率不斷提高,才能提供出個性發展的物質條件,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社會公平不僅有利於勞動積極性的提高,有利於每個人聰明才智的發揮,因此,還可以促進效率的提高。但是,效率與公平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問題。片面強調效率就可能產生不公平,同樣,片面強調公平就可能損害效率。因此,政府應在基於公平與效率相輔相成關系的基礎上,恪守市場效率規則,改善收入分配狀態,在不損害經濟效率的前提下,提高社會總體的交換效率,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我在網路上找的,雖然我覺得還不是蠻確切,但是還是有點用的。
2. 什麼是財政職能它包括哪些具體內容
財政職能是財政作為國家政府分配社會產品、調節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所具有的職責和功能 。財政職能包括: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穩定、經濟發展等內容。
財政可通過採取轉移支付制度和區域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強制度建設、消除地方封鎖和地方保護、完善基礎設施、提供信息服務等方法,促進要素市場的建設和發展,推動生產要素在區域間的合理流動,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提出了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思路和舉措。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財政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領會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深遠意義,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堅決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財政部門責無旁貸。
(2)財政職能包括和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福建省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大力支持黨校事業發展:首先,不斷提升黨校經費保障水平。近年來,省財政不斷加大對省委黨校經費的保障力度,按照「保生存、保運轉、促發展」的要求,對省委黨校正常運轉經費予以保障解決。
省委黨校的部門預算經費「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28%,其中專項經費年均增長31.5%,遠高於省級財政支出年均增長14%的水平。預算經費較大幅度的增長,有力支持了省委黨校開展教學、科研、咨詢三位一體的辦學體系建設。
3. 財政的職能有哪些
1、配置優化
由於市場存在失靈,市場自發形成的配置不可能實現帕累托最優效應,因而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預。財政的配置職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預所產生的,這的特點和作用是通過本身的收支活動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經費和資金,引導資源的注射,彌補市場的失靈和缺陷,最終實現全社會資源配置的最優效率狀態。
2、穩定經濟
經濟穩定包含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多重含義。發展是通過物質生產的不斷增長來全面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基本需要。
3、分配調節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各經濟主體或個人所提供的生產要素不同、資源的稀缺程度不同以及受各種非競爭因素的干擾,各經濟主體獲得的收入會出現較大的差距,甚至同要素及勞動投入不相對稱,而過分的懸殊將涉及社會公平問題。
4、監督管理
在財政的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調控經濟各項職能中,都隱含了監督管理職能。
(3)財政職能包括和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財政配置的機制和手段有:
(1)根據政府經濟職能確定財政收入佔GDP的合理比例,從而實現資源配置總體效率。
(2)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保證重點支出,壓縮一般支出,提高資源配置的結構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資的規模和結構,保證國家的重點建設。
(4)通過政府投資、稅收政策和財政補貼等手段,帶動和促進民間投資、吸引外資和對外貿易,提高經濟增長率。
(5)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4. 財政有幾大職能,每個職能的含義及內容
財政的職能有: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穩定、經濟發展。
財政職能財政作為政府調控回經濟社會運行的答主要杠桿,是政府配置資源的主體。因為,在經濟體系中,市場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數量有時是過度的,有時是不足的,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表現在對市場提供過度的商品和勞務數量進行校正,而對市場提供不足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補充,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是政府為了實現公平分配的目標,對市場經濟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調整的職責和功能。
要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就必須採取相應抉擇政策,即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即時變動財政收入政策。
發展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特別是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市場欠發達,經濟結構亟待調整,資本相對匱乏,企業家階層尚未形成,促進經濟發展是財政無法推卸的責任。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有效的財政政策,加快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發展。
5. 經濟法中財政的職能有哪些
財政的三大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的含義。人類的生產活動離不開資源的使用。隨著社會經濟年復一年的發展,人們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資源是有限的,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資源卻日益顯得匱乏甚至稀缺,因而優化資源配置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所謂優化資源配置,就是指通過資源的優化組合,使有限的資源能形成最佳的資產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經濟結構和地區結構。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某種經濟手段或組織方式,使資源能夠達到充分利用。
資源配置的方式有多種,如計劃配置、市場配置、財政配置等。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下,起主導作用的配置機制是不同的。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起主導作用的是計劃配置。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配置起基礎作用,但必須以完全競爭為條件。然而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假想,由於投機、壟斷、信息失真等現象的作用,現實中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的市場機制。此外,一部分非生產領域也消耗資源,而市場配置對這部分領域是失效的。例如,公共物品和勞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是不能通過市場提供的。因此,無論是計劃配置還是市場配置都不是完美的,不能單獨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需要有其他配置方式的協調和補充。在政府的經濟職能日益增強的今天,由政府運用財政手段進行資源分配就成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有效補充方式。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是通過財政的收支活動,安排或調整一部分社會資源的分配狀況,彌補市場的缺陷,最終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市場經濟中,財政不僅是一部分社會資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是全社會資源配置的調節者。
(2)資源配置職能的范圍。財政配置資源的范圍取決於政府職能的范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發揮基礎性資源配置的作用,政府對經濟活動主要是參與、調節、引導、補充,因而財政配置的范圍,一是市場配置失效而社會又需要的公共產品方面,如外交、國防、治安、行政管理、教育、衛生、科技、環保、大型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以及對公共資源的管理;二是對外部效應的干預,如控制和治理廢水、廢氣、廢料等環境污染,實施森林保護、城市綠化等;三是介入自然壟斷行業,如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等;四是對短缺資源進行保護或調配。
(3)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一切財政分配都是通過收支活動來進行的,資源配置也不例外。財政實現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主要包括:①通過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的調整,調節社會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②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搞好政府部門內部的資源配置,滿足各種社會公共需要,保證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的穩定;③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及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調節非政府部門的資源配置,特別是按照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經濟發展規劃,引導非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向,鼓勵和支持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建設;④通過財政體制的確立和調整,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既要盡量滿足地方發展經濟的資金需求,更要保證中央為進行宏觀調控所必須掌握的財力,使資源的總體配置與區域配置相互銜接與協調。
2.收入分配職能
(1)收入分配職能的含義。收入分配是財政被賦予的基本功能,是財政本質的集中體現。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對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分配,即集中組織收入,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分配;二是指對已經完成的各種分配的結果所出現的偏差進行糾正、調整或再分配,以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
一般來說,經濟活動中收入和財富的分配取決於生產要素的投入以及這些生產要素的市場價格,要素投入與要素收入應相對稱。但是在市場經濟下,由於每個分配主體所提供的生產要素的數量不同,質量有異,所擁有的資源的稀缺程度不同,市場價格可能有偏差,加上各種非競爭性因素的干擾,使得各分配主體獲得的收入可能與其要素投入不相對稱,甚至差距較大。如果這種收入差距超出社會各階層的接受程度,則不僅導致經濟上的波動,還將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此,需要政府對收入進行調整和再分配,這就是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可以說,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懸殊,是各國財政所普遍具有的一項職能。
(2)收入分配職能的范圍。財政在執行收入分配職能時,首先要劃分市場分配與財政分配的界限,各司其職。具體說,①凡是屬於市場分配的范圍,如企業職工工資、企業利潤、租金收入、紅利收入、股息收入等,應由市場來進行,財政不宜直接介入,更不應替代;②凡是屬於財政分配的范圍,財政則應盡力做到公平分配。就目前而言,一是要規范工資制度,對於公務員以及由預算撥款的事業單位職工,應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並參照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來確定其工資標准,並將各種工資性收入都納入工資總額,取消各種明貼和暗補,提高工資的透明度,實現個人消費品的商品化,取消變相的實物工資;二是對醫療保健、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資金,財政應履行集中分配的職責,通過各種轉移支付形式,使每個社會成員能夠享受同等的待遇。
(3)實現收入分配的手段。財政實現收入分配的手段主要有稅收、轉移支付和公共支出。①稅收是對全社會各種收入進行強制性調節的分配形式,是財政實現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的最常用的手段,特別是個人所得稅、財產稅、遺產稅、贈與稅,可以調節個人的收入和財產,把收入與財產的差距縮小到社會所能接受的范圍;②轉移支付,包括專項撥款、各種補貼、補助和社會保障支出,是將資金直接分配給特定的地區、單位和個人,有明確的受益對象和范圍,是一種直接的收入分配方式。它主要是通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來改變收入分配不公的程度;③公共支出是通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福利滿足共同需求,其受益對象范圍廣泛,通過改善人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可以間接提高社會整體的收入水平。
3、政府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
政府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是指通過干預、調節國民經濟運行,達到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等目標,實現經濟發展的目的。政府穩定經濟職能,還意味著實現經濟增長與發展的目的。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屬不同的概念,經濟增長通常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的增加,可用經濟增長率或增長額來表示。而經濟發展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包括產業結構優化、貧富差距縮小,生產生活環境改善、人們醫療教育文化生活質量得到提高等。即經濟的增長,最終要有利於人民福利水平的改善,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重要職能。為實現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政府需要運用相應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主要有: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工具,保證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運用財政制度的自動調節功能,實現經濟穩定與增長 。
6. 財政的職能都有哪些
財政的職能有: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穩定、經濟發展。
財政職能財內政作為政府容調控經濟社會運行的主要杠桿,是政府配置資源的主體。因為,在經濟體系中,市場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數量有時是過度的,有時是不足的,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缺乏效率。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表現在對市場提供過度的商品和勞務數量進行校正,而對市場提供不足的產品和服務進行補充,以實現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是政府為了實現公平分配的目標,對市場經濟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調整的職責和功能。
要保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就必須採取相應抉擇政策,即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即時變動財政收入政策。
發展是人類永恆的主題。特別是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市場欠發達,經濟結構亟待調整,資本相對匱乏,企業家階層尚未形成,促進經濟發展是財政無法推卸的責任。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有效的財政政策,加快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發展。
7. 政府財政職能的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
經濟穩定包含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等多重含義。其中,充分就業是指有能力工作、願意工作且在尋找工作的人的充分就業。由於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就業結構也在不斷變化,在任一時點上,總會有一部分人暫時脫離工作崗位而處於待業狀態,所以,充分就業並不意味著可就業人口的百分之百的就業,一般認為,95%~97%的就業率就可認為達到了充分就業。物價穩定是指物價上漲幅度維持在不至於影響社會經濟正常運行的范圍內。因為在紙幣制度下,物價上漲是一種經常性的現象,只要物價的上漲幅度限於社會可以忍受的范圍之內,即不破壞社會經濟正常運行,那麼此時的物價就是一種穩定的物價。一般認為,年物價上漲率保持在3%或5%以下就可視為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是指一國在國際經濟往來中,應當維持經常性項目收支(進出口收支、勞務收支和無償轉移收支)的大體平衡,因為國際收支與國內收支是密切聯系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同時意味著國內收支的不平衡。
增長和發展是不同的概念。增長是指一個國家的產品和勞務的數量的增加,通常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及其人均水平來衡量。發展是一個包括經濟增長、經濟和社會進步等若干內容在內的概念。它不僅意味著一國實際產出的增加,而且意味著隨著產出的增加而帶來的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效益的提高,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縮小,收入分配結構的改善,以及社會進步和生活質量的提高,例如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等。簡言之,發展是一個通過物質生產的不斷增長來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基本需要的概念,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包括消除貧困、失業、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現象。
在任何經濟體制下,經濟的穩定和發展都是政府希望實現的目標,所以,也必然構成財政的重要職能之一,即財政作為政府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之一,要通過多種財政手段,有意識地影響和調控經濟,以實現經濟的穩定發展。概括來說,財政實現該職能的機制和手段主要有:(1)運用各種收支手段,逆經濟風向調節,促進社會總供求的平衡。經濟穩定的目標集中體現為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大體平衡。如果社會總供求保持了平衡,物價水平就是基本穩定的,經濟增長率也是適度的,而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也是不難實現的。財政政策是維系總供求大體平衡的重要手段。當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時,財政可以實行緊縮政策,減少支出和增加稅收或兩者並舉,一旦出現總需求小於總供給的情況,財政可以實行適度放鬆政策,增加支出和減少稅收或兩者同時並舉,由此擴大總需求。在這個過程中,財政收支發生不平衡是可能的而且是允許的。針對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而靈活地變動支出和稅收,被稱為「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2)運用財政收支活動中的制度性因素,對經濟發揮「自動」穩定的作用。例如通過制定累進所得稅制度,當經濟過熱,投資增加,國民收入增加時,累進所得稅會自動隨之增加,從而可以適當壓縮人們的購買能力,防止發生通貨膨脹。當經濟衰退,投資減少,國民收入下降時,累進所得稅又會自動隨之遞減,從而防止因總需求過度縮減而導致的經濟蕭條。再如制定完備的失業救濟金制度,由於其規定了領取失業救濟金的收入標准,當人們的收入因經濟過熱而普遍增加時,可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自然減少,救濟金支出隨之減少,從而財政總支出「自動」得到壓縮;反之,當人們的收入因經濟不景氣而普遍下降時,有資格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自然增加,救濟金支出隨之增加,從而財政總支出「自動」獲得增加。總之,通過財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可以自動適應經濟周期的變化,減小波動幅度。從原則上說,凡是業已規定了的,當經濟現象達到某一標准就必須安排的收入和支出,均具有一定的「自動穩定」作用。只是這種「自動穩定」機制的作用大小要受制於各國實際的收支制度的具體規定。(3)通過合理安排財政收支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例如通過投資、補貼和稅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農業、能源、交通運輸、郵電通信等公共設施的發展,消除經濟增長中的「瓶頸」,並支持第三產業的興起,加快產業結構的轉換,保證國民經濟穩定與高速的最優結合。(4)財政應切實保證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產性的社會公共需要,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和平的和安定的環境。提高治理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以及文教、衛生支出的增長速度,同時完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使增長與發展相互促進,相互協調,避免出現某些發展中國家曾經出現的「有增長而無發展」或「沒有發展的增長」的現象。
8. 財政有哪些職能
財政的三大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的含義。人類的生產活動離不開資源的使用。隨著社會經濟年復一年的發展,人們對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而資源是有限的,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資源卻日益顯得匱乏甚至稀缺,因而優化資源配置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所謂優化資源配置,就是指通過資源的優化組合,使有限的資源能形成最佳的資產結構、產業結構、技術經濟結構和地區結構。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某種經濟手段或組織方式,使資源能夠達到充分利用。
資源配置的方式有多種,如計劃配置、市場配置、財政配置等。在不同的經濟體制下,起主導作用的配置機制是不同的。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起主導作用的是計劃配置。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配置起基礎作用,但必須以完全競爭為條件。然而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只是一種理論上的假想,由於投機、壟斷、信息失真等現象的作用,現實中普遍存在的是不完全的市場機制。此外,一部分非生產領域也消耗資源,而市場配置對這部分領域是失效的。例如,公共物品和勞務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是不能通過市場提供的。因此,無論是計劃配置還是市場配置都不是完美的,不能單獨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需要有其他配置方式的協調和補充。在政府的經濟職能日益增強的今天,由政府運用財政手段進行資源分配就成為資源配置的一種有效補充方式。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就是通過財政的收支活動,安排或調整一部分社會資源的分配狀況,彌補市場的缺陷,最終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市場經濟中,財政不僅是一部分社會資源的直接分配者,而且是全社會資源配置的調節者。
(2)資源配置職能的范圍。財政配置資源的范圍取決於政府職能的范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發揮基礎性資源配置的作用,政府對經濟活動主要是參與、調節、引導、補充,因而財政配置的范圍,一是市場配置失效而社會又需要的公共產品方面,如外交、國防、治安、行政管理、教育、衛生、科技、環保、大型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以及對公共資源的管理;二是對外部效應的干預,如控制和治理廢水、廢氣、廢料等環境污染,實施森林保護、城市綠化等;三是介入自然壟斷行業,如城市供水、供電、供氣、公共交通等;四是對短缺資源進行保護或調配。
(3)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一切財政分配都是通過收支活動來進行的,資源配置也不例外。財政實現資源配置職能的手段主要包括:①通過財政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的調整,調節社會資源在政府部門和非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②通過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搞好政府部門內部的資源配置,滿足各種社會公共需要,保證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的穩定;③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及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調節非政府部門的資源配置,特別是按照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經濟發展規劃,引導非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向,鼓勵和支持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建設;④通過財政體制的確立和調整,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系,既要盡量滿足地方發展經濟的資金需求,更要保證中央為進行宏觀調控所必須掌握的財力,使資源的總體配置與區域配置相互銜接與協調。
2.收入分配職能
(1)收入分配職能的含義。收入分配是財政被賦予的基本功能,是財政本質的集中體現。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對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分配,即集中組織收入,這是一般意義上的分配;二是指對已經完成的各種分配的結果所出現的偏差進行糾正、調整或再分配,以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
一般來說,經濟活動中收入和財富的分配取決於生產要素的投入以及這些生產要素的市場價格,要素投入與要素收入應相對稱。但是在市場經濟下,由於每個分配主體所提供的生產要素的數量不同,質量有異,所擁有的資源的稀缺程度不同,市場價格可能有偏差,加上各種非競爭性因素的干擾,使得各分配主體獲得的收入可能與其要素投入不相對稱,甚至差距較大。如果這種收入差距超出社會各階層的接受程度,則不僅導致經濟上的波動,還將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此,需要政府對收入進行調整和再分配,這就是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可以說,調節收入分配,縮小貧富懸殊,是各國財政所普遍具有的一項職能。
(2)收入分配職能的范圍。財政在執行收入分配職能時,首先要劃分市場分配與財政分配的界限,各司其職。具體說,①凡是屬於市場分配的范圍,如企業職工工資、企業利潤、租金收入、紅利收入、股息收入等,應由市場來進行,財政不宜直接介入,更不應替代;②凡是屬於財政分配的范圍,財政則應盡力做到公平分配。就目前而言,一是要規范工資制度,對於公務員以及由預算撥款的事業單位職工,應根據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並參照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來確定其工資標准,並將各種工資性收入都納入工資總額,取消各種明貼和暗補,提高工資的透明度,實現個人消費品的商品化,取消變相的實物工資;二是對醫療保健、社會福利等社會保障資金,財政應履行集中分配的職責,通過各種轉移支付形式,使每個社會成員能夠享受同等的待遇。
(3)實現收入分配的手段。財政實現收入分配的手段主要有稅收、轉移支付和公共支出。①稅收是對全社會各種收入進行強制性調節的分配形式,是財政實現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的最常用的手段,特別是個人所得稅、財產稅、遺產稅、贈與稅,可以調節個人的收入和財產,把收入與財產的差距縮小到社會所能接受的范圍;②轉移支付,包括專項撥款、各種補貼、補助和社會保障支出,是將資金直接分配給特定的地區、單位和個人,有明確的受益對象和范圍,是一種直接的收入分配方式。它主要是通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來改變收入分配不公的程度;③公共支出是通過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福利滿足共同需求,其受益對象范圍廣泛,通過改善人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可以間接提高社會整體的收入水平。
3、政府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
政府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是指通過干預、調節國民經濟運行,達到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等目標,實現經濟發展的目的。政府穩定經濟職能,還意味著實現經濟增長與發展的目的。經濟發展與經濟增長屬不同的概念,經濟增長通常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時期內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的增加,可用經濟增長率或增長額來表示。而經濟發展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經濟運行和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包括產業結構優化、貧富差距縮小,生產生活環境改善、人們醫療教育文化生活質量得到提高等。即經濟的增長,最終要有利於人民福利水平的改善,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重要職能。為實現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政府需要運用相應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主要有:運用財政、貨幣政策工具,保證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基本平衡;運用財政制度的自動調節功能,實現經濟穩定與增長 。
9. 如何理解財政的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職能
財政的三大職能:
1.資源配置職能
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是指在政府的介入和干預下,財政通過自身的收支活動為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給予財力保障,引導資源有效和合理利用,彌補市場的失靈和缺陷,最終實現全社會的資源配置最有效率的職能。
2.收入分配職能
財政的收入分配職能,就是財政通過收入再分配機制,重新調整由市場決定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達到社會認可的「公平」和「正義」的分配狀態的職能。
3.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
財政的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就是指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及適當的政策組合,以實現國民經濟中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平衡,並求得穩定增長的職能。
10. 簡述財政的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
財政經濟穩定和發展職能是指通過財政活動對生產、消費、投資和儲蓄等發生版影響,達到穩權定和發展經濟的目的。財政經濟穩定職能主要包括實現充分就業、穩定物價水平和國際收支平衡。財政經濟穩定職能的行使,其重點不是對社會資源在私人部門和政府部門之間的配置,而是維持社會資源在高水平利用狀況下的穩定。財政經濟發展職能的意義,不僅僅是要促進經濟增長,而是要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帶來經濟結構的改善、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和社會事業的進步。經濟穩定和發展是相互統一的,經濟發展要建立在經濟穩定的基礎上,經濟穩定要以經濟發展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