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pdf

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pdf

發布時間:2021-02-25 14:00:17

❶ 熊彼特經濟分析史哪個出版社的最好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的《經濟分析史》是一部篇幅浩繁、內容專廣泛而又艱深的經濟學說史巨屬著。經過譯校者多年艱苦努力,第一卷已於1991年11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其餘兩卷也即將出版。至此,熊彼特的五大代表著作,包括《經濟發展理論》(商務印書館,1990年出版

❷ 《經濟發展理論》txt全集下載

經濟發展理論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創新內是推動發展容的靈魂——《經濟發展理論》導讀
1983年,是馬克思逝世100周年,也是凱恩斯和熊彼特誕辰100周年。為紀念這三位偉大的經濟學家,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舉行了系列活動,而留給英國人凱恩斯的版面是熊彼特的3倍;美國《福布斯》雜志出了一期專刊(1983年5月23日),並用熊彼特和凱恩斯的頭像作為封面,凱恩斯面前有10支蠟燭,而熊彼特面前只有1支蠟燭。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這期《福布斯》發表的專文《現代預言家:是熊彼特還是凱恩斯?》中說道:「在某種方式上,凱恩斯和熊彼特重演了西方傳統中最著名的哲學家的對抗——最有光彩、最聰明、最難以擊敗的詭辯者巴門尼德和反應緩慢、醜陋但卻富有智慧的蘇格拉底之間的柏拉圖式的辯論。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沒有人比凱恩斯更有光彩、更聰明。而熊彼特則相反,似乎平平常常——但他有智慧。聰明贏得一時,而智慧天長地久。」
1883年,熊彼特出生於奧匈帝國摩拉維亞省(今捷克境內)一個織布廠主家庭。……

❸ 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包括哪些內容

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的內容包括:他的經濟成長、經濟周期、創新觀點版等早期思想雛形。權在成長理論方面,他有兩個特殊觀點:第一,認為只有企業家才能把土地和勞動這兩個內在因素的使用進行新的組合,才是經濟成長的基本動力。他只將勞動力和土地視為內在生產因素,而將人El、慾望、生產組織的變化等列為外在因素,顯然是不確切的;第二,他強調銀行信用對經濟發展的推進作用'特別強調銀行對未來勞務和商品所提供的信用(他稱為「非正常信用」)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一觀點中的過分強調銀行信用和將銀行信用分為正常和非正常,是不全面和不合邏輯的。但其強調銀行信用的觀點卻被數十年後的西方貨幣成長論者推崇為珍貴的先行思想資料。此外,他的《經濟周期》對資本主義經濟周期運動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歷史統計資料。

❹ 熊彼特在1912年《經濟發展理論》中指出,創新是指把一種從來沒

《經濟發展理論》

"創新"一詞,最早是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於1912年在其《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的.

❺ 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熊彼特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的內容包括:他的經濟成長、經濟周期、創新觀點等早期思想雛形。在成長理論方面,他有兩個特殊觀點:第一,認為只有企業家才能把土地和勞動這兩個內在因素的使用進行新的組合,才是經濟成長的基本動力。他只將勞動力和土地視為內在生產因素,而將人El、慾望、生產組織的變化等列為外在因素,顯然是不確切的;第二,他強調銀行信用對經濟發展的推進作用'特別強調銀行對未來勞務和商品所提供的信用(他稱為「非正常信用」)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一觀點中的過分強調銀行信用和將銀行信用分為正常和非正常,是不全面和不合邏輯的。但其強調銀行信用的觀點卻被數十年後的西方貨幣成長論者推崇為珍貴的先行思想資料。此外,他的《經濟周期》對資本主義經濟周期運動提供了較為豐富的歷史統計資料。

❻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的形成、發展、主要觀點、評價和啟迪

「創新理論」最早是由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1912 年提出的, 如今, 「創新」已成為全球范圍內的一個熱門話題。作為一位博學的思想家, 熊彼 特不僅從經濟學意義上闡述了「創新理論」, 而且特別從社會哲學、經濟社會學、經濟史學等多重視角闡發了「創新理論」的豐富內涵。

1、創新的內在質變性
2、創新的社會歷史性
3、創新的系統有機性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不僅在經濟學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而且在社會哲學層面上揭示出的「創新」的豐富內涵。

「創新」一詞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熊彼特於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

創新理論概述
人們對創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從技術與經濟相結合的角度,探討技術創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現代創新理論的提出者約瑟夫·熊彼特。獨具特色的創新理論奠定了熊彼特在經濟思想發展史研究領域的獨特地位,也成為他經濟思想發展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熊彼特認為,所謂創新就是要「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就是要把一種從來沒有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進生產體系中去,以實現對生產要素或生產條件的「新組合」;作為資本主義「靈魂」的「企業家」的職能就是實現「創新」,引進「新組合」;所謂「經濟發展」就是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地實現這種「新組合」,或者說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就是這種不斷創新的結果;而這種「新組合」的目的是獲得潛在的利潤,即最大限度地獲取超額利潤。周期性的經濟波動正是起因於創新過程的非連續性和非均衡性,不同的創新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同的影響,由此形成時間各一的經濟周期;資本主義只是經濟變動的一種形式或方法,它不可能是靜止的,也不可能永遠存在下去。當經濟進步使得創新活動本身降為「例行事物」時,企業家將隨著創新職能減弱,投資機會減少而消亡,資本主義不能再存在下去,社會將自動地、和平地進入社會主義。當然,他所理解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恩格斯所理解的社會主義具有本質性的區別。因此,他提出,「創新」是資本主義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資本主義的發展。
熊彼特以「創新理論」解釋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解釋資本主義發生、發展和趨於滅亡的結局,從而聞名於資產階級經濟學界,影響頗大。他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創新理論"以後,又相繼在《經濟周期》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兩書中加以運用和發揮,形成了「創新理論」為基礎的獨特的理論體系。「創新理論」的最大特色,就是強調生產技術的革新和生產方法的變革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至高無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掩蓋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實質。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包括下列5種具體情況:

1、開發新產品,或者改良原有產品;

2、使用新的生產方法,比如改手工生產方式為機械生產方式;

3、發現新的市場,比如從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

4、發現新的原料或半成品,比如使用鈦金屬做眼鏡的鏡框;

5、創建新的產業組織,比如新興的培訓公司。

他在《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提出「創新理論」以後,又相繼在《經濟周期》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兩書中加以運用和發揮,形成了以「創新理論」為基礎的獨特的理論體系。「創新理論」的最大特色,就是強調生產技術的革新和生產方法的變革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至高無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掉了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掩蓋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實質。
按照熊彼特的觀點和分析,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在熊彼特看來,作為資本主義「靈魂」的企業家的職能就是實現創新,引進新組合。所謂經濟發展就是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地實現新組合。資本主義就是這種「經濟變動的一種形式或方法」,即所謂「不斷地從內部革新經濟結構」的「一種創造性的破壞過程」。
在熊彼特假定存在的一種所謂循環運行的均衡情況下,不存在企業家,沒有創新,沒有變動和發展,企業總收入等於總支出,生產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資」,因而不產生利潤,也不存在資本和利息。只有在他所說的實現了創新的發展的情況下,才存在企業家和資本,才產生利潤和利息。這時,企業總收入超過總支出,這種余額或剩餘就是企業家利潤,是企業家由於實現了新組合而應得的合理報酬。資本的職能是為企業家進行創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其所得利息便是從企業家利潤中償付的,如同對利潤的一種課稅。在這個創新理論中,人們只能看到生產技術和企業組織的變化,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剝削關系則完全看不見了。
經濟周期理論 熊彼特又以「創新理論」為依據,在《經濟周期》及有關書刊中,提出了他的經濟周期理論。他認為,一種創新通過擴散,刺激大規模的投資,引起了高漲,一旦投資機會消失,便轉入了衰退。由於創新的引進不是連續平穩的,而是時高時低的,這樣就產生了經濟周期。歷史上的創新千差萬別,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大小不同,因而周期有長有短。他綜合了前人的論點,提出在資本主義歷史發展過程中同時存在著三種周期的主張:①歷時50~60年的經濟長周期或長波,又稱「康德拉季耶夫周期」;②通常所說的平均9~10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周期,又稱「朱格拉周期」;③平均40個月的所謂短周期或短波,又稱「基欽周期」。他宣稱,這幾種周期並存而且互相交織的情況進一步證明了他的「創新理論」的正確性。
自動過渡論 熊彼特還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一書中攻擊了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他提出了資本主義將自動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論點。他斷言:一旦經濟進步使一切都非人身化和自動化了,無需人的作用了,創新本身降為例行事物了,那時企業家就因創新職能日弱、投資機會日漸消失而變得無用,「資本主義就將活不下去」,並將自動地進入「社會主義」。然而熊彼特所謂的「社會主義」,以及作為社會主義標志的「公有」和「公營」,實際上仍然是資產階級的國有化和國營,根本沒有改變或觸動資本主義所有制。
當前熊彼特學說在西方學術界的影響有更大的擴展,特別是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受到西方更多學者的重視。

熊彼特創新理論的基本觀點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主要有以下幾個基本觀點:
第一,創新是生產過程中內生的。他說:「我們所指的『發展』只是經濟生活中並非從外部強加於它的,而是從內部自行發生的變化。」盡管投入的資本和勞動力數量的變化,能夠導致經濟生活的變化,但這並不是唯一的經濟變化;還有另一種經濟變化,它是不能用從外部加於數據的影響來說明的,它是從體系內部發生的。這種變化是那麼多的重要經濟現象的原因,所以,為它建立一種理論似乎是值得的。這種另一種經濟變化就是「創新」。
第二,創新是一種「革命性」變化。熊彼特曾作過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你不管把多大數量的驛路馬車或郵車連續相加,也決不能得到一條鐵路。「而恰恰就是這種 『革命性』變化的發生,才是我們要涉及的問題,也就是在一種非常狹窄和正式的意義上的經濟發展的問題。」這就充分強調創新的突發性和間斷性的特點,主張對經濟發展進行「動態」性分析研究。
第三,創新同時意味著毀滅。一般說來,「新組合並不一定要由控制創新過程所代替的生產或商業過程的同一批人去執行」,即並不是驛路馬車的所有者去建築鐵路,而恰恰相反,鐵路的建築意味著對驛路馬車的否定。所以,在競爭性的經濟生活中,新組合意味著對舊組織通過競爭而加以消滅,盡管消滅的方式不同。如在完全競爭狀態下的創新和毀滅往往發生在兩個不同的經濟實體之間;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實體的擴大,創新更多地轉化為一種經濟實體內部的自我更新。
第四,創新必須能夠創造出新的價值。熊彼特認為,先有發明,後有創新;發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發現,而創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應用。「只要發明還沒有得到實際上的應用,那麼在經濟上就是不起作用的。」因為新工具或新方法的使用在經濟發展中起到作用,最重要的含義就是能夠創造出新的價值。把發明與創新割裂開來,有其理論自身的缺陷;但強調創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應用,必須產生出新的經濟價值,這對於創新理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這個思想為此後諸多研究創新理論的學者所繼承。
第五,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本質規定。熊彼特力圖引入創新概念以便從機制上解釋經濟發展。他認為,可以把經濟區分為「增長」與「發展」兩種情況。所謂經濟增長,如果是由人口和資本的增長所導致的,並不能稱作發展。「因為它沒有產生在質上是新的現象,而只有同一種適應過程,像在自然數據中的變化一樣。」「我們所意指的發展是一種特殊的現象,同我們在循環流轉中或走向均衡的趨勢中可能觀察到的完全不同。它是流轉渠道中的自發的和間斷的變化,是對均衡的干擾,它永遠在改變和代替以前存在的均衡狀態。我們的發展理論,只不過是對這種現象和伴隨它的過程的論述。」所以,「我們所說的發展,可以定義為執行新的組合。」這就是說,發展是經濟循環流轉過程的中斷,也就是實現了創新,創新是發展的本質規定。
第六,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熊彼特把「新組合」的實現稱之為「企業」,那麼以實現這種「新組合」為職業的人們便是「企業家」。因此,企業家的核心職能不是經營或管理,而是看其是否能夠執行這種「新組合」。這個核心職能又把真正的企業家活動與其他活動區別開來。每個企業家只有當其實際上實現了某種「新組合」時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企業家。這就使得「充當一個企業家並不是一種職業,一般說也不是一種持久的狀況,所以企業家並不形成一個從專門意義上講的社會階級。」熊彼特對企業家的這種獨特的界定,其目的在於突出創新的特殊性,說明創新活動的特殊價值。但是,以能否實際實現某種「新組合」作為企業家的內在規定性,這就過於強調企業家的動態性,這不僅給研究創新主體問題帶來困難,而且在實際生活過程中也很難把握。
學術界在熊彼特創新理論的基礎上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使創新的經濟學研究日益精緻和專門化,僅創新模型就先後出現了許多種,其代表性的模型有:技術推動模型、需求拉動模型、相互作用模型、整合模型、系統整合網路模型等,構建起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等理論體系,形成關於創新理論的經濟學理解。
按照熊彼特的觀點和分析,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於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在熊彼特看來,作為資本主義「靈魂」的企業家的職能就是實現創新,引進新組合。所謂經濟發展就是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地實現新組合。資本主義就是這種「經濟變動的一種形式或方法」,即所謂「不斷地從內部革新經濟結構」的「一種創造性的破壞過程」。
在熊彼特假定存在的一種所謂循環運行的均衡情況下,不存在企業家,沒有創新,沒有變動和發展,企業總收入等於總支出,生產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資」,因而不產生利潤,也不存在資本和利息。只有在他所說的實現了創新的發展的情況下,才存在企業家和資本,才產生利潤和利息。這時,企業總收入超過總支出,這種余額或剩餘就是企業家利潤,是企業家由於實現了新組合而應得的合理報酬。資本的職能是為企業家進行創新提供必要的支付手段,其所得利息便是從企業家利潤中償付的,如同對利潤的一種課稅。在這個創新理論中,人們只能看到生產技術和企業組織的變化,而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剝削關系則完全看不見了。

創新理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啟示

1、珍惜企業家精神,造就企業家隊伍
在熊彼特看來,創新活動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企業家與只想賺錢的普通商人和投機者不同,個人致富充其量只是他的部分動機,而最突出的動機是「個人實現」,即「企業家精神」。熊彼特認為這種「企業家精神」包括:(1)建立私人王國,(2)對勝利的熱情,(3)創造的喜悅,(4)堅強的意志。這種精神是成就優秀企業家的動力源泉,也是實現經濟發展中創造性突破的智力基礎。企業家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的最稀缺的資源,是社會的寶貴財富,它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許多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都不惜代價、不擇手段地網羅創新型人才,而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選拔人才的機制還不盡公正合理,「論資排輩」、「年齡一刀切」、「恨能」、「恨富」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對人才的制度化激勵還相當缺乏,鼓勵冒險、容忍失敗的社會氛圍還十分稀薄,所有這些都嚴重地阻礙著我國企業家的孕育、培養和造就。因此,我國今後應對這些問題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努力造就一支優秀的企業家隊伍,在多變的市場競爭中培養出獨特的創新精神,培育出更多的實力雄厚、發展前景看好的企業。
2、有秩序的進行經濟結構調整
根據熊彼特的創新理論,改變社會面貌的經濟創新是長期的、痛苦的「創造性破壞過程」,它將摧毀舊的產業,讓新的產業有崛起的空間。然而,面對這個「創造性破壞過程」,熊彼特特別指出:「試圖無限期地維持過時的行業當然沒有必要,但試圖設法避免它們一下子崩潰卻是必要的,也有必要努力把一場混亂 ——可能變為加重蕭條後果的中心——變成有秩序的撤退」。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觀點。近年來,在我國存在一種自由追捧「新經濟」的現象,有些人認為我國的傳統產業已經毫無希望,應該把資源集中於「新經濟」,集中於信息產業,跳過漫長的工業化階段,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誠然,在發達國家高科技創新浪潮的推動下,全球正在展開一輪長期的、由機器經濟轉變為信息經濟、工業經濟轉變為服務經濟的產業變革。但是,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即使在發達國家仍有一批傳統產業在蓬勃發展,並與新興產業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從大趨勢看,「新經濟」只有與「舊經濟」融合才有堅實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在傳統經濟結構的困境中尋求突破,確實需要進行結構調整,但同時應該做到「有秩序的撤退」,注意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那些傳統產業的結構和素質,而不能顧此失彼,簡單拋棄傳統產業。如果進退失據,只是一窩蜂地關停,使所有傳統產業一下子崩潰,那麼,滾滾的下崗失業洪流,源源不斷的低收入人群的涌現,供求總量、供求結構的嚴重失衡,必將迫使背離「創造性破壞」的初衷,變成只有破壞而沒有創造,經濟創新將被經濟崩潰所代替。
3、通過一系列的科技政策,建立完整的創新生態體系
技術創新活動是一根完整的鏈條,這一「創新鏈」具體包括:孵化器、公共研發平台、風險投資、圍繞創新形成的產業鏈、產權交易、市場中介、法律服務、物流平台等。完整的創新生態應該包括科技創新政策、創新鏈、創新人才、創新文化。根據國家創新體系理論中新熊彼特主義者——弗里曼提出的「政府的科學技術政策對技術創新起重要作用」,為此政府的主要職責應該是通過科技創新政策來構建一個完整的創新生態,通過這個完整的創新生態,最大限度地集聚國內外優質研發資源,形成持續創新的能力和成果。針對當前我國創新動力、創新風險、創新能力、創新融資不足的問題,政府在政策架構上需要做的有:完善促進自主創新的財政、稅收、科技開發及政府采購政策;完善風險分擔機制,大力發展風險投資事業,加大對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與激勵;健全創新合作機制,鼓勵中小企業與大企業進行技術戰略聯盟,實施有效的產學研合作,推進開放創新;重構為創新服務的金融體制,發展各類技術產權交易,構建支持自主創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❼ 經濟發展理論90商務印書館版譯者是誰

美國著名經濟來學家約瑟夫·阿源洛伊斯·熊彼特的《經濟分析史》是一部篇幅浩繁、內容廣泛而又艱深的經濟學說史巨著。經過譯校者多年艱苦努力,第一卷已於1991年11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其餘兩卷也即將出版。至此,熊彼特的五大代表著作,包括《經濟發展理論》(商務印書館,1990年出版

❽ 熊彼特經濟周期理論的發展

熊彼特認為分析經濟周期可分為「純模式」或「二階段模式」分析和「四階段模式」分析兩個步驟,前者是排除了外來因素干擾的純理論分析,後者的分析以現實資本主義經濟生活為基礎。
在「純模式」中,熊彼特假定:在「創新」之前經濟處於靜態均衡,企業的支出等於收入,沒有利息和利潤。但是,由於經濟發展中生產要素的重組,企業家為獲得超額利潤(新產品價格與生產要素價格之間的價值差額)而努力創新,當創新浪潮出現時,社會上對銀行信用和對生產資料的需求擴大,從而引起經濟高漲。當創新擴展時,競爭使商品價格趨於下跌,盈利機會減少,銀行信用收縮,於是經濟從繁榮轉入衰退。如此循環往復。
在「四階段模式」分析中,熊彼特認為,現實資本主義經濟運行中存在著「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四個階段。創新浪潮不止一次,「第一次浪潮」中「創新」引起對生產資料需求和銀行信貸的擴張,同時引起新工廠的建立和新設備的增產。這時一般又會伴隨著對消費品需求的增長,在物價普遍上漲的情況下,社會出現許多投資機會,出現了投機。此即,第二次浪潮」。「第二次浪潮」中許多投資機會與本部門的「創新」無關,信用擴張只是為一般企業和投機活動提供資金。因此,「第二次浪潮」中就已包含了失誤和過度投資行為,並且它不可能有自動調整走向新均衡的能力,當經濟中出現收縮而引起「衰退」時,不能直接導致新的均衡階段——「蕭條」,這個階段不僅投資活動趨於消失,而且還會引起破壞。「蕭條」發生後,第二次浪潮的反應逐漸消除,進入恢復調整階段——「復甦」。從「復甦」進入「繁榮」又需有一次「創新」浪潮。熊彼特認為,由於創新並不是平穩進行的,同時各種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影響也不一樣,因而經濟周期的長短也是不一樣的。
他在總結歸納前人觀點的基礎上,提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歷史中,同時存在著三種經濟周期的論點。分別為康德拉季耶夫長周期,朱格拉周期和基欽周期。熊彼特把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分為三個長周期:
(1)從18世紀80年代到1840年,是產業革命發展時期,紡織工業的「創新」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2)從1840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鋼鐵時代;
(3)從1897年到20世紀50年代是電氣、化學和汽車工業時代。
他認為,從歷史上看,一個長周期中有6個中周期和18個短周期。經濟增長正是經由經濟周期的變動實現的。

❾ 熊彼特寫過什麼書籍很有名的

熊彼特簡介
(Schumpeter1883-1950),美籍奧地利人,西方現代著名經濟學家,資產階版級經濟學代表人權物之一。《經濟發展理論》一書是熊彼特早期成名作。在書中,他以「創新理論」解釋了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徵,從而聞名於資產階級經濟學界,影響頗大。熊彼特的其他著作有《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從馬克思到凱恩斯的十大經濟學家》、《經濟分析史》等。

經濟發展理論
經濟周期循環論:經濟學經典巨著

閱讀全文

與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