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體育經濟對我國的影響力

體育經濟對我國的影響力

發布時間:2021-02-25 15:20:49

A. 急:奧運經濟對我國外貿行業的影響

我是做外貿的.外國人對中國產品越來越相信了.現在在中國進口的國家越來越多.你可以專從中國年出口總量屬啊.還有出口質量啊什麼入手.
http://news.cnfol.com/071124/101,1277,3551162,00.shtml
參考下這個.給你找的.希望能幫助你

B. 夜經濟對我國經濟的積極影響

拉動消費,推動第三產業發展

反映城市發展水平。夜經濟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是體現一個城市文化特色和發展成就的鮮活窗口,滿足消費需求、創造就業崗位。

夜經濟不僅是城市發展水平和品位的一個縮影,也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好方法。政府如果充分挖掘夜經濟的潛力,可以使內涵和魅力更加豐富,可以吸引人們來城市進行發展,從而讓城市的夜晚亮起來、人氣聚起來、商氣火起來、財氣旺起來。

(2)體育經濟對我國的影響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一部分的夜間經濟從業者並沒有經歷過持續的行業統一規范、政府嚴格監管的過程,這也導致了從業者良莠不齊,同時政府的監管也沒有那麼成熟完善,這需要兩者共同努力,提升。

其次夜間經濟需要多元化發展,相應的也就需要相應適當的統一規范,而這些工作,政府牽頭,相關行業、從業者參與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

C. 體育彩票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急)

我國體育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作者:李江帆 來源: 政法司理論處 發布時間:2006-11-21
字體:【大】【中】【小】

1體育產業的經濟屬性分析
體育產業是第三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首先,從產業的范疇來看,凡是具有投入產出活動的產業和部門都可以列入產業的范疇。體育部門作為社會分工條件下國民經濟的一個部門,投入了一定的人、財、物後,並不是什麼都沒有生產,而是生產出一種不採取實物形式但以運動形式存在的體育服務產品。其次,從產品性質看,一方面,體育服務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可以滿足人們強身健體、娛樂休閑、審美交際等的需要;另一方面,它又是體育部門人類無差別勞動的凝結,因而具有價值。因此,體育部門的產出——服務產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
某一產業能夠存在和發展,是由於社會分工的需要,對其進行一定投入之後,為社會提供了生產和生活的必需品,從而確定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其存在和發展能否作為一個產業來看待的標准恰恰不在於是否要市場化來證明。
綜上所述,由於體育部門既有投入,又有滿足社會需要的服務產品產出,因此,體育產業屬於產業范疇,具有產業屬性。在本課題中,研究體育產業的出發點在於考察、剖析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宜用產業結構理論中的產業定義,即產業是從事國民經濟中同性質的生產或其他社會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和個體的總和。
產業結構演進規律揭示了三大產業變動的規律,即隨著經濟的發展,資源配置和產出結構先後集中在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從第三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產業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也印證了這一經濟發展規律。體育產業是為滿足人們生存、享受、發展的體育消費需求而存在的,屬於第三產業的第三層次「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因而,從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相對地位變化趨勢看,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生產結構與消費結構的演變,體育產業在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中呈迅速崛起態勢。從橫向看經濟越發達,居民越富裕的國家和地區,體育產業的比重就越高;從縱向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各類型國家的體育產業比重都在增大。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的推進,中國體育產業將得到長足的發展,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會日益突出。
2國外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從西方發達國家情況來看,體育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佔有重要地位。國外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它已經成為創造社會財富、滿足社會需要的重要產業部門,在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考察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位置,一般將體育產業放在整個國民經濟統計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去考察。核算體育產業均是將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將體育產業放在整個國民經濟統計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去考察其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位置。其中特別重視考察體育產業和其他產業的關聯,重視體育產業生產總量和生產結構的統計和分析。體育產業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和動力,而且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途徑;體育產業不僅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對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對經濟結構的改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體育產業的興起,被稱為朝陽產業,正是順應了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它的發展對推進服務業的進一步發展、產業結構不斷朝著合理化的方向發展等,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體育產業的資本利潤率遠遠高於社會平均資本利潤率;體育產業創造的消費額可以達到服務中21個行業的前三名,僅次於商業銀行和證券市場。
3從投入產出的角度看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對體育業的產業關聯程度和產業波及效果進行國際比較研究。
分析結果顯示,(1)體育業對第二產業工業品的依賴程度較高。這主要表現在體育業的發展需要直接消耗大量的體育器材、體育場館建設、體育用品等由第二產業生產的工業品所致。(2)體育業對第三產業也形成較大的直接消耗,這些消耗主要表現在體育業的發展需要交通運輸、電信、餐飲、住宿、廣告等服務的支持,特別是現代體育業的發展,廣告、金融、影視等服務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大。
全國與廣東體育業的增加值比重均為0.03%,盡管廣東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於全國來說處於較高的地位,但體育業的增加值比重並沒有按經濟發展的水平而獲得相應的發展。或者說,體育業目前仍然難以成為我國甚至發達地區(例如廣東)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產業。
廣東體育業的中間投入率達到64.45%,雖然低於第二產業的水平,但高於第三產業(除體育業)和第一產業的水平,反映出體育業對其上游產業的帶動能力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特點,這一特點主要取決於廣東對體育業的投入相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緣故。
從廣東的情況來看,體育業的影響力為3.0729,不僅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而且高於第三產業(除體育業)和第一產業的平均水平,但還是低於第二產業的水平。更為重要的是體育業的影響力系數來達到了1.0940,意味著體育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能力超過各產業的平均水平,屬於影響力相對較高的產業。可以預見,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體育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將會越來越大。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體育業發展對工業品和服務產品的需求量會逐漸增大。體育服務產品主要滿足最終消費需求,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體育服務產品對企業生產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大。體育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較大,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這種推動作用可以超過第三產業的平均水平。體育業適合於採取主動發展的模式,即通過主動發展體育業來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不是等國民經濟發展後來拉動體育業的發展。中國廣義體育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高於國外發達國家(美國、日本)的水平。中國廣義體育業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除廣義體育業)的依賴程度較高,而美國和日本廣義體育業對廣義體育業自身和第三產業(除廣義體育業)的依賴程度較高。
4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體育產業,是指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綜合。體育業作為一個覆蓋非常廣、產業關聯度很高國民經濟中的上游產業,涉及國民經濟的許多部門,它在拉動消費、促進投資、解決就業、提高國民素質等方面具有顯著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一個新增長點。
我國體育產業對於我國GDP增長、就業增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由於政策以及歷史原因,體育產業的內涵僅僅被理解為體育比賽提供服務的產業門類,許多屬於體育產業特定內容的產業門類被漏算。同時另一些體育產業門類則被統計在其他產業之中,統計資料的匱乏這使得我們精確地衡量體育業對於GDP、就業的貢獻比較困難。
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體育產業的發展面臨著一系列的契機。隨著城市社區化和農村城市化,體育經濟將面臨新的機遇。我國占總人口70%的農村人口幾乎沒有體育消費,城市化則能將農民帶入城市,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增加居民收入,擴大體育消費。消費者在一定規模上的聚集也為體育健身和競賽表演市場的培育提供了支撐。
我國正處於全面轉型期,今後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重點將是通過市場路徑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隨著體育產業規模、效益的不斷提高,更多的社會資本、技術、專業人才也會流入體育產業這個高於社會投資平均利潤率的新領域。
5提高我國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地位和作用的政策取向
世界各國體育發展的經驗表明,政府在促進體育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公共體育場館設施與配套公共服務建設;二是體育專業隊伍培養與體育科研教育投資;三是體育市場規范與管理;四是體育產業政策制定與執行。
鑒於中國仍然屬於發展中國家的客觀現實條件,借鑒世界各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今後,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5.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盡快建立適應體育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機制
設立國家政策性體育金融機構的目的是彌補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財政撥款資金不足,以促使體育產業盡快發展壯大起來。
5.2以市場化為導向,加緊體育產業市場開發與經營
面向社會開放,充分利用體育產業無形資產,做好體育產業開發和經營,對於體育場館和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要嚴格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收益」原則,大力倡導、扶持社會、企業和個人力量進行投資興建。
5.3加大體育事業投入,轉變政府體育管理職能,進行制度創新
轉變政府職能,制定體育產業政策,推進體育產業快速發展,政府要切實轉變政府體育管理方式,根據我國體育產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體育產業政策。(1)體育產業組織政策。對我國現有體育各運動項目運動隊逐步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進行改造,依據職業、半職業、業餘三種類型,區別對待,使之真正成為體育市場的微觀主體;依託資本市場,通過產權交易,塑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體育企業集團。(2)體育產業結構政策。以體育競技表演和健身娛樂業為龍頭,重點發展體育用品業、體育金融保險業、體育媒體業、體育經紀服務業、體育旅遊業。(3)體育產業區域政策。鼓勵各級政府、社會和企業對落後地區進行體育投資,並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措施。
5.4加大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體育訓練、競賽和健身娛樂活動條件,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配套措施
根據經濟發展水平不斷增加體育投入,將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各級政府總體發展規劃,制定和完善體育基礎設施投資和開發建設政策。公共體育場館對社會開放,實行合理收費,有償使用。通過資金支持、貼息或低息貸款、提供擔保、BOT(建設-經營-移交)、TOT(移交-經營-移交)等方式進行體育基礎設施和公共工程項目建設。政府對公共體育場館的管理方式可採用:政府直接管理,收支兩條線,統收統支;委託單項協會或其他體育團體及社區組織管理;對外承包租賃,利益分成。
5.5政府在稅收、價格、土地使用等方面採取用力的優惠措施,推動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壯大
採取體育向全社會開放以及將部分體育事業單位推向市場的辦法,通過政府財政補貼、稅收減免、投資優惠,投資環境改善,鼓勵、引導社會各界、企業和個人投資興辦體育。各級政府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在體育投入、立項、稅費、建設、用水、用電、用氣、土地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企業、社團和個人贊助體育賽事、體育活動、運動隊、體育學校和公益性體育設施,凡符合稅法規定的,可以享受國家有關優惠政策;對境外捐贈的實物,涉及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對非營利性體育組織開展體育活動所取得的收入免徵所得稅,對所辦企業實行退稅政策。
5.6加強體育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體育法律法規
目前,體育市場體系的建設,主要是盡快建立健全各類市場。首先,體育商品市場、資金市場和人才市場是體育產業活動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是體育市場體系的三大支柱,離開三大市場,體育經濟活動就無法存在。它們應當是體育市場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其次,體育技術市場、體育用品市場、體育信息市場、體育無形資產交易市場和體育產權市場則是形成上述三大體育市場的服務保證,也應及時配套,以形成較為完備的體育市場體系。
體育市場管理的法制化是促進體育產業健康、有序、規范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加緊制定各單項管理辦法及認證制度,加大體育市場執法力度,逐步建立起嚴格、規范的市場監督管理機制。當前的重點:一是盡快制定出台全國統一的體育市場管理條例,規范體育市場從業資格條件,保證依法管理體育市場;二是加緊完善體育彩票市場法規,將彩票市場納入社會主義市場體系;三是規范管理體育用品市場的各類展銷、展覽活動。
作者:李江帆(中山大學)
張保華、李仲坤、陳惠敏、李冠林、楊年松、陳凱、
何文勝、方婭

D. 你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有什麼想法和建議

沒救了,整個復一奧運會金牌大國制和體育運動小國。
看看人加拿大,雖然獎牌沒幾個,但加拿大人民運動量卻是咱中國比不了的。每天下午公園啦,體育館啦,都可以看見運動的老人小孩!
而中國,大城市還好,小縣城點的就慘了。我是在福建省惠安縣的,這好說歹說也是中國的百強縣城啊,一個體育館除了面積合格外,其他的都是赤貧階級啊!

E. 影響我國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2 制約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2.1 體育產業缺乏必要的優惠政策
我國體育產業經過幾年的發展雖已有一定的規模,但遠未成熟,仍需各方面政策扶持才能夠從萌芽走向壯大。現實中,一些體育產業經營企業不僅缺乏政策上的扶持,而且經營活動中政府有關部門亂收費的現象還相當嚴重。甚至有的體育經營性場所每年都需向多個部門交納費用,大大加重了經營者的成本,客觀上影響了投資者的積極性。另外按新稅制,體育部門的稅收應為3~5%,而實際上,很多體育經營場所的收費按照文化娛樂行業標准15~20%收稅,這又是對投資者的一個負面影響。
2.2 區域社會發展不平衡
經濟體制的改革,帶來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這一變革中,人們的體育文化觀念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體育健身娛樂活動逐步成為社會每一個成員的生活需求。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構成了體育市場的重要環境,對體育消費和體育市場的經營活動形成極大的影響力。由於我國經濟發展所存在的區域不平衡性,必然導致社會發展的區域性的不平衡,在經濟發展不同層次的區域間,產生了對體育市場的認識,體育消費的觀念,以及體育消費結構等方面的巨大差異。這種體育市場經營活動的兩極分化現象,對我國實現體育產業化、社會化的整體發展目標和體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十分不利。
2.3 政府過多的干預行為
多年來,我國的體育事業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體育市場的經營活動必然要遵循市場規律去運作。這就要求有關的行政管理部門必須轉變觀念,切實做到管辦分離,真正做好管理服務、積極引導,為體育市場的發展創造條件。目前政府行為在推進體育產業良性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這表現在,一些大型賽事政府部門仍不願意放手讓社會去辦,而是自己出面加以經營,從而影響了社會辦體育的積極性,同時又給體育執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2.4 體育產業人才缺乏
人才因素是體育產業發展中最活躍和關鍵的因素,人才問題關繫到我國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人才的缺乏已嚴重製約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就體育產業發展而言,當前我國缺三類人才:一是負責體育產業、體育市場規劃、監管職
能的行政幹部;而是高素質的體育企業家和體育經紀人:三是體育營銷人才和體育產品研發人才;要有效地解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人才缺乏的問題,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確立人才為本的戰略思想,從加強體育產業人才資源能力建設、創新和完善體育產業人才工作的體制和機構等方面切實做好體育產業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工作。國家和有關部門應該不失時機地加大體育產業的人才培養力度,有利地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2.5 開發和利用體育無形資產不夠,潛能沒有充分發揮
目前我國發展體育產業較注意有形資產的利用,而對體育無形資產的開發和利用不夠,如對各賽事和活動的會徽、會標、冠名權及指定產品,各協會、俱樂部自身標志、隊名價值等重視和開發不夠。體育產業的資產很大一部分表現為以上形態的無形資產,如英國以生產體育最終消費品的世界級大公司(曼聯集團)利用足球運動的影響力提升自己產品及公司知名度,使足球產業成為英國最大的體育產業之一。

F. 結合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談談體育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關系

體育在當前抄社會和國際環境襲下,已經從單純的運動活動變成了經濟驅動力
我國申辦成功2022年冬奧會,是繼2008年夏季奧運會之後中國又一次體育盛會,將為冬奧會的相關產業和本地上市公司帶來投資機會。
奧運主題內涵豐富,且時間跨度特別長。根據受益奧運的不同邏輯,奧運主題投資主線具體可以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基於奧運的投資驅動邏輯。奧運會的承辦,直接導致投資建設需求擴張,建築工程企業項目增加,建材企業訂單激增,該類企業從奧運承辦中直接獲利。而區域內的房地產企業,會因奧運基建投資而從升值的土地中得益。
第二類是基於消費驅動的邏輯,奧運會召開,城市旅遊業得到發展,食品飲料、零售企業銷售增長,酒店景區餐飲企業的收入提升,廣告傳媒企業盈利增加,均由消費驅動。
第三類是品牌邏輯,這里主要指的是介入奧委會四層次贊助體系的企業。通過奧運會,這類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得到提升,長期來看,對企業的成長幫助巨大。
第四類則是純粹的主題驅動。這類企業將直接受益奧運賽事的運營,特點鮮明,概念獨特。

G. 中國體育全面同世界接軌是什麼時候有何意義

在中國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中國國家實力全已經全面發展走向另一個時代巔峰,這和中國進入改革開放以前,有著明顯的變化。在最近這幾十年中,中國體育健兒們一直在國外的運動賽事中拿到各種獎項,為國爭光。也正是如此,我們一直特別羨慕他們能夠為國爭光,但是。這其中離不開,中國體育與世界體育全面接軌,這么做的意義有以下幾點。

三、提升國民的興趣愛好。

還有最後一點是這么做的目的還可以提升,我國國民對各種球類和體育健身運動有著更多的興趣,這無疑可以幫助人民進行更多的健身活動,打造一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和科技強國,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堅實的身體去發展其他項目的同時才會有更強大的水平去競爭,這也是我國現在既定的目標。

H. 體育帶給經濟的負面影響

劉翔傷病退賽給自身帶來1億損失,為其他幾家企業帶來5億損失,這個是體育明星效益對經濟的影響
其次,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最主要還是來自於體育場館。如為籌辦體育賽事,各地市須興建眾多體育場館,勞民傷財,且體育場館興建後運營困難,每年都需要政府撥款,給政府財政帶來嚴重壓力。如:
悉尼奧運會一直是現代大型體育賽事的一個楷模,可是今天的悉尼,依舊還在為2000年奧運會「還債」!大量場館閑置甚至廢棄,有的主體育館已經長滿荒草,更有甚者已經有部分場館開始進行拆除,賣廢舊建築材料了。2002年8月悉尼政府官員說他們計劃用10年時間拆除一些奧運場地。據估計澳大利亞納稅人每年要花3200萬美元維修場地。
雖然討論雅典奧運會場所的後期使用還太早,但現在一些麻煩已經有了苗頭,雅典開始為處置奧運場館發愁。許多希臘人擔心,這些受到運動員們高度評價的場館,會因為長期廢棄不用導致管理混亂而最終成為一片廢墟。在奧運會聖火熄滅後,政府開始四處尋找新的使用者。
據塞薩洛尼基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對奧運場館的維護工作每年將耗資1.02億美元。位於比雷埃夫斯的卡雷斯卡基斯體育場,是目前惟一有了用途的一個場館。奧林匹克體育場由於太大,使用也存在問題。建在海萊尼孔市郊雅典老機場上的場地,在此次奧運會期間是棒球、壘球、曲棍球和擊劍比賽的場所,奧運會結束後,這些場地可能會被推土機摧毀,歐洲最大的一個游樂場,已被指定建在這里。
此外,「蒙特利爾奧運會的主體育場———奧林匹克體育場,在規劃和利用方面有過慘痛的教訓。」來自美國彼波戴恩大學的丁貝姆教授說,「1976年奧運會開始時,體育場還沒有完工,所以許多項目都在倉促搭建的臨時場所進行,而且在一個場地要舉行多項活動。體育場預算為6000萬美元,而最後費用為10億美元。體育場原計劃要有一個由塔懸空的屋頂,這樣就會像摩天大樓那樣高,在閉幕式結束後十多年,該屋頂才最後建成。奧林匹克體育場是蒙特利爾博覽會隊的主場,後為聯合棒球隊所有。但不幸的是,蒙特利爾博覽會隊在技術及經濟方面下滑,所以2002年賽季後聯合棒球隊接收了它。由於不善經營,後來幾乎所有的球隊都不會把主場放在蒙特利爾。」
這幾個案例足以證明大型體育場館財政問題已成為世界性的問題了,而且我國現在的絕大多數體育場館均需要政府每年為其提供財政補貼,如以2004年為例,全國體育系統用於場館設施的補助費用高達15.68億元(國家體育事業統計年鑒)。

I. 體育經濟的研究熱點

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國內學者在研究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時大多認為,「九五」期間在宏觀經濟出現通貨緊縮,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不旺的經濟環境中,體育消費持續火爆,體育市場日漸繁榮,整個體育產業的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都有了快速的提高。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提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長點
當今,體育產業已經成為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並大有成為支柱產業之勢。我國盡管沒有體育產業產值的官方統計數據,但群眾對健身娛樂、競技觀賞和體育用品的消費需求愈來愈旺,不同所有制的各類經濟法人紛紛投資體育產業,產業規模迅速擴大,在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作用,並表現出極大的增長潛力。
2、體育產業在優化產業結構,帶動其他行業發展方面的作用開始顯現
我國體育產業的快速形成和發展,不僅拓展了第三產業的領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第三產業的增加值,起到了優化產業結構的作用。同時,體育產業是一個上游產業,它既能帶動和促進第二產業中的一些相關行業的發展,也能帶動和促進第三產業中一部分行業的快速發展,所以,對整個國民經濟總量擴張和結構改善都有一定作用。
3、體育產業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有獨特作用
國家經濟是否真正有了發展,除了要看GDP能否保持持續增長外,還要看就業率的高低。同樣,判斷一項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除了要看這項產業對GDP 增長的貢獻率,還要看這項產業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作用的大小。我國體育產業盡管還處在起步階段,但是在體育產業發展較好的地區,這項產業在吸納社會就業方面起到的獨特作用,已被政府和社會所關注。
4、國民素質生活質量
在知識經濟初現端倪,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國民經濟的增長越來越依靠國民素質的提高。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提升,除了表現在它對經濟總量、結構和就業三個方面的獨特作用外,還表現在它是提高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重要行業。 體育產業能否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一項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至少應符合三個條件:
一是不在傳統行業之列,或雖屬傳統行業但以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
二是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已經成為全社會新的消費熱點,投資者踴躍,產業規模迅速擴大;
三是能帶動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並能拉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從理論上講,體育產業具有成為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潛質。 體育市場分類有多種標准。從邏輯關繫上看,消費決定市場。體育消費有體育物質產品的消費和體育服務產品的消費兩類,體育市場由此也可以分為體育物質產品市場和體育服務產品市場兩類,其中後者又可以細分為7種市場,即健身娛樂市場、競賽表演市場、體育中介市場、體育旅遊市場、體育媒體市場、體育博彩市場、體育保險市場。
關於我國體育市場發展的重點,目前國內學者普遍認為應把體育用品市場、健身娛樂市場、競賽表演市場和體育中介市場作為重點。在體育市場發展路徑選擇上,則認為應堅持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區為先導、以經濟快速發展的城市帶為重點,走以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道路。 主流看法是,「入世」對中國體育產業的影響主要在體育用品業、健身娛樂業和體育中介三個領域。我國體育用品業是一個出口很大的行業,1998年通過海關直接出口的體育用品達45.98億美元,其中僅足、籃、排三大球的出口就達8011萬美元。從有利的一面看,「入世」後,進口配額將會被取消,其他貿易壁壘也將被打破,給我們的體育用品企業全力拓展海外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入世」給國內體育用品企業帶來的挑戰主要是:國際著名的體育用品公司將會在更大的規模上進軍中國市場。它們會利用多種投資方式,大舉實行品牌替代,控股控市,把更多的國內體育企業納入它們全球化經營戰略。應對這一挑戰,國內體育用品業必須走大資本、大市場發展道路。優勢企業一方面要通過資本市場進行兼並、收購、聯合、重組,擴充資本,組建企業集團;另一方面要切實轉變企業的經營機制,增加企業的研發投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搶占高檔體育用品市場,並利用國內企業對國內市場和消費者心理熟悉的優勢,進一步拓展中低檔體育用品市場。
健身娛樂業在我國剛剛起步,但發展迅速、前景看好。加入WTO後,服務貿易的全球化進程會進一步加快,發達國家跨國經營的健身娛樂公司也會進軍中國市場。這些大公司擁有資本、經營方面的雙重優勢,一旦它們進入中國市場,國內規模小、經營水平低的同類企業將很難與之抗衡。
體育中介像IMG和ISL這樣的世界著名跨國體育經紀公司已經在我國立足,並形成一定的壟斷。「入世」以後,體育中介市場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雖然國外體育經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賽事的商業價值,有利於體育無形資產的深度開發,但是,一旦市場被完全壟斷,我們就會受制於人,甚至喪失部分項目的自主發展權。 2008年奧運會,將給中國經濟帶來全方位的積極影響,更給中國體育產業騰飛安裝了一個助推器。我們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中國的體育產業。
體育產業是經濟發達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因此近幾屆奧運會主辦國家都把加速發展本國體育產業作為奧運經濟的重要政策目標。體育產業的歷史還不到百年,但其發展速度卻遠遠超過其他產業。全世界體育產業的產值在4000億元左右。
奧運經濟是舉辦城市在籌備和舉辦奧運期間,以及奧運會後的一段時期內,利用奧運會創造的商機,借勢發展本地區經濟的一系列活動。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一是直接為舉辦奧運會而產生的經濟活動,如比賽場館及設施的投資拉動等;二是圍繞開發奧運會資源進行的經濟活動,如奧運會市場開發的各項內容;三是主辦城市借奧運契機,發展區域經濟、加快城市建設的各種經濟活動。從本質上看,奧運經濟是由注意力資源的相對集中給舉辦城市和國家帶來的一種階段性加速發展的經濟現象。如果這種注意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和開發,將對舉辦城市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韓國借1988年奧運會良機推動經濟超高速發展,1981年至1988年經濟增長速度年均達到12.4%,實現了從發展中國家向新興工業國家的轉變,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體育運動發展的突出特點是與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收入和閑暇時間的增多,人們對體育的需求日益增長,體育消費市場不斷擴大。在各國政府和國際、國內體育組織為體育運動社會化和產業化所採取的積極政策的推動下,體育產業也隨之迅速擴大,並拉動了一系列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從世界范圍看,一些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較大的比重,在人民生活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美國一場NBA籃球賽的平均票價是60美元,一場比賽的平均觀眾是兩萬人,這樣每場比賽的票房收入可以達到120萬美元,一個賽季每個隊最少要打80場比賽,收入是9600萬美元。相對而言,中國的體育產業才剛剛起步。
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巨大。奧運會有助於解決體育市場開放不夠以及運作不規范等問題。從奧運經濟本身的運行規律來看,一方面,奧運會將為國內企業提供多種參與體育營銷的選擇機會,其中包括適合具備相當實力的國際頂級合作夥伴、贊助商、供應商的贊助計劃,另一方面,以往舉辦奧運會的經驗表明,所謂奧運後期出現的「低谷效應」,克服的關鍵在於通過舉辦奧運會發展起本國的體育產業,擴大國內體育消費品的有效供給。從傳統的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角度看,奧運會的經濟影響是一種需求沖擊,即奧運會引發對基礎設施、旅遊出口、電視音像出品、商業貿易等需求的變化,通過直接效應和乘數效應影響主辦地的產出、收入和就業水平。不過,這種沖擊是短暫的,尤其是會在奧運舉行期間集中爆發,形成需求的「峰聚效應」。
自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開始,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運作模式做出重大改革,引進了商業化運作機制,制定了全球營銷策略,最大限度地開發其經濟價值,使依託於奧運會而產生的奧運經濟成為一個全球經濟系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指出,僅北京市的奧運投資就達2800億元,其中64%用於基礎建設。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預計,北京奧運經濟在未來的幾年裡,投產和消費市場的總需求將超過30000億元人民幣。奧運會所帶來的經濟沖擊(投資、消費、出口、政府債務等)能夠創造更多的勞動力和產出需求,從而促進國內就業和國民收入在數量上(而不是長期增長率)的增加。
目前我國體育產業的年產值僅佔GDP的0.2%,而在歐美國家這一比例是1%—3%;在世界上體育產業最發達的美國,這一比例是4%。從整體上講,我國的體育產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市場發育不平衡,整體水平相當低。奧運對北京、對中國的經濟貢獻很難估量:一方面是每年0.3%的經濟拉動,一方面是文化與觀眾的交流與融合,我們應在國家加入世貿組織、體育產業全球化,以及北京即將舉辦2008年奧運會激發體育投資熱情的背景下,協調有關部門,制定有利於體育產業發展的財政、金融和稅收政策,加快體育產業發展。 很多相信「體育經濟」的人說,舉辦大型體育活動,會帶來無限商機。「商機」究竟有多大姑且不論,只要是從「商機」的角度來看問題,就已經是思想的進步了。
為什麼?因為做任何事情都要付代價,大手大腳總是不太好。若家裡鍋碗瓢盆本來就一應俱全,那麼想張羅一桌飯菜,並在食客支付的餐費里撈點油水,那很容易;但若家當簡陋,一切都得重新購置,那麼想靠一頓飯把投資成本賺回來,就比較難。所以「在商言商」的原則是可取的,那就是反復盤算:「要追加多少投入,才能額外增加多少收入?」
遺憾的是,許多人大談特談「體育經濟」,他們中不少人是「破窗理論」的追隨者。「破窗理論」是這么說的:一個頑童,打破了鄰居的窗戶,鄰居就得更換新的窗戶,於是帶動了玻璃工人和木匠就業,而他們又進一步帶動了更多原材料提供者就業,整個社會便得以欣欣向榮,所以,頑童打破窗戶是有益於經濟發展的,雲雲。
這套推理錯得厲害,連目不識丁的大媽也知道那是錯的。但錯在哪裡呢?它忘記了「世界上的資源總是稀缺的」!
是的,如果頑童不打破窗戶,那麼玻璃工人和木匠就會失業;但失業只是暫時的。記住:正因為資源總是稀缺的,所以工作總是充分的!暫時失業的玻璃工人和木匠,一旦調整了心態,改變了對自我評價,他們就會馬上接受新的工作,為社會提供「窗戶」以外的商品和服務。
這樣,社會上就不僅保留了「窗戶」這種商品,而且還添加了其他的新商品。我們無法指出新商品具體是什麼,但可以肯定新商品一定會出現。相反,如果縱容頑童不斷砸爛窗戶,那麼世界上的稀缺資源,就不得不用來生產本來並不需要那麼多的「窗戶」,而其他本來會出現的商品就無法面市了。顯然,頑童砸爛窗戶是破壞,不是建設。
「破窗理論」錯得這么離譜,卻依然非常流行,這恐怕要歸功於一知半解的經濟學家。他們炮製的「鼓勵消費理論」、「假日經濟理論」、「拉動需求理論」,都是半個世紀前「破窗理論」的翻版。照他們的邏輯,只要鋪張浪費,或者以逸待勞,每星期多放幾天假,每年多搞幾場體育賽事,經濟發展彷彿就會如虎添翼。
這些理論,為不恰當的經濟政策鳴鑼開道,導致了社會財富的嚴重浪費。我們斷定那是社會財富的浪費,只是憑一點,即人們「本來」並不是那樣選擇的。人們「本來」並不想提前消費那麼多實物,他們「本來」是想增加儲蓄以備不時之需的,所以,鼓勵或強迫消費就是浪費;人們「本來」是不想休息那麼長時間的,他們「本來」想要多幹活以提高貨幣收入,所以,鼓勵或強迫他們休假和旅遊就是浪費。
我們不能肯定一件體育賽事在具體的商業運作上是否成功,因為那要在事後,經過細致的成本—收益分析才能知曉,但我們可以指出,那些認為只要舉辦一場體育賽事,就能帶來無限商機,就能使一國的GDP增加多少個百分點的說法是靠不住的。
不要以為硬性「創造需求」和「創造就業」可以振興經濟。「體育經濟」鼓勵人們舉辦更多的體育賽事以發展經濟,「假日經濟」鼓勵人們放長假和旅遊以刺激經濟增長,這就像「破窗理論」鼓勵頑童打破更多人家的窗戶以刺激原材料工業的發展和增加就業一樣。

J. 為什麼說舉辦奧運會對我國經濟有促進作用

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現代奧運會百年來第一次在我國舉辦。我國經濟增長增添了奧運因素後,極大提升了市場人氣,拉動了奧運籌辦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長,進而對其他區域和相關行業的投資產生關聯影響。2007年是與奧運會有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場館建設投資的最後一個整年。在這一年,我國經濟增長在連續4年超過10%的基礎上達到11.9%。

主辦城市北京和6個協辦城市,利用籌備奧運會之機,大力推動經濟增長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基礎設施水平的提升。北京獲得奧運會舉辦權後的2002年至2006年5年間,年均經濟增長速度為12.1%,比奧運會籌辦前5年的年均增長速度高出1.8個百分點。經濟持續增長,直接帶動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7年北京人均生產總值達到73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上限,較2001年增長了1倍。同時,北京及奧運會協辦城市的城市基礎設施水平都有快速提升。以軌道交通為例,2001年北京只有約54公里的地鐵運營線路,在整個公共客運交通系統中的客運量分擔率只有10%左右,大大低於世界先進水平。幾年來,北京軌道交通建設明顯提速,到2008年7月軌道交通總里程已達到200公里,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狀況,提升了城市運行效率。此外,高速公路和機場新航站樓建設、環境治理和環保設施投入、信息化建設以及水電氣熱等生活設施建設和改造,也進入了快車道。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我國經濟在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的同時,由於發展方式沒有得到根本轉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長模式對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提出了嚴峻挑戰。北京落實「綠色奧運」理念,加大環保和生態建設投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

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緩解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我國「十一五」發展規劃提出了降低單位GDP能耗的約束性指標。2006年北京單位GDP能耗下降5.25%,是全國僅有的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目標任務的地區;2007年北京單位GDP能耗下降6.04%,在全國完成節能降耗任務最好。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利用籌辦奧運會之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動節能減排。例如,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發展,有計劃搬遷鋼鐵、化工等企業,整體關閉山區小煤礦;鼓勵和引導與奧運有關的第三產業發展,形成以金融保險、商務服務、現代流通、信息傳輸、房地產、旅遊會展和文化體育等為主導產業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到2007年底,北京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已從2002年的61.3%提高到72.1%。此外,北京還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技術進步,推動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充分利用奧運經濟對不同產業的影響,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從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北京奧運經濟的一大貢獻。

擴展奧運經濟作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北京奧運會有可能創造一系列新的紀錄:吉祥物數量和銷售收入將創造歷屆奧運會之最,市場開發收入將創造新水平,場館建設的規模與水平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奧運會火炬傳遞將創造火炬手最多、傳遞時間最長、傳遞距離最長和傳遞海拔最高4項新紀錄。

奧運經濟是注意力經濟、品牌經濟,也是借力經濟。所謂借力,就是藉助奧運會的巨大影響,提高經濟發展的規模、水平和質量。我國在籌辦奧運會過程中,努力將奧運經濟的作用擴展到最大限度。例如,讓更多的城市參與奧運會的舉辦。北京奧運會涉及的舉辦城市,除了主辦城市北京,還有兩個項目城市——山東青島(帆船)和香港(馬術),四個足球預賽城市——上海、天津、遼寧沈陽和河北秦皇島。而這七個奧運城市,基本涵蓋了我國三大經濟圈,即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經濟圈、以廣州為龍頭的珠三角經濟圈、以北京和天津為龍頭的環渤海經濟圈,這三大經濟圈也是推動我國經濟30年持續快速增長的主要地區。讓更多的城市參與奧運會籌辦,不僅能使更多的城市借力發展經濟,也能擴大這些城市在世界上的影響。

北京奧運會涉及7個城市,籌辦奧運會推動了這些城市及其所在區域的發展。一是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水平。為保證奧運會順利舉辦,相關城市加大了城市改造力度,加大了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提升了城市基礎設施水平。二是提升區域產業結構水平。奧運會為區域建築和建材業、環保業、信息產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以及傳媒和廣告業帶來商機,從而為奧運會舉辦城市及其所在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契機,有利於提升區域產業結構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三是推動區域經濟合作。大規模的奧運投資以及與奧運相關產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工業產品等方面的供應,這就為舉辦城市周邊地區及其他非奧運會舉辦城市帶來了發展機遇,進而推動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

實施奧運品牌戰略擴大我國經濟影響

奧運會是全球關注的體育盛會,通過籌備和舉辦奧運會提升主辦國的影響力,在一定意義上應當看作奧運經濟的重要內容。

奧運會為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2008年是奧運年,也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我國的迅速發展對世界意味著什麼,國際上對此眾說紛紜。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可以進一步展示我國改革開放的形象、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巨大的社會進步,讓世界人民認識到我國和平發展是建設和諧世界的重要力量,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這種影響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不可低估,因為主辦國、主辦城市形象的提升會直接促進投資的增長和旅遊經濟的發展,並進一步推動投資環境的改善,帶動一系列的投資和消費活動,從而引發大量商機,帶動經濟增長。

奧運會為打造主辦城市品牌、為我國企業走向世界提供了機遇。為了充分挖掘奧運會帶來的全球品牌效應,北京充分利用項目招投標、企業咨詢、海外推介、國際交流等機會向世界展示北京的新形象、新面貌,塑造城市品牌。通過深入挖掘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蘊,豐富城市的人文內涵,提升城市品牌的內在價值;通過重點打造文化牌、旅遊牌、高科技牌、環境牌,使城市布局、場館建設、生態環境等更具中國特色,讓北京城市品牌更具人文魅力。我國目前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四位,成為世界經濟大國,但還是一個品牌小國。2008年奧運會是我國企業走向世界、展示自己、推進品牌戰略的最好平台。

實際上,與奧運會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場館建設等因素,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拉動作用是有限的。相對於這些有形影響,奧運會對於主辦國經濟發展環境、開放度、國家聲譽和形象等方面的無形影響,則是更長久、更有價值的。從這個意義上說,2008年奧運會對我國經濟有著更長遠的影響。現代經濟學愈來愈看重人們心理預期變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北京舉辦奧運會,提升了我國居民的心理預期,成為我國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推動因素之一。

加強引導和謀劃降低後奧運風險

為舉辦奧運會,需要修建大量體育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以滿足奧運會短期的超常需求。隨著奧運會的結束,這種需求急劇衰退。這種巨大的投資需求落差,正是後奧運經濟風險形成的基本原因。除了由投資下降所導致的經濟增長波動,後奧運經濟風險還表現在體育場館利用不足所帶來的資源閑置。北京在籌辦奧運會之初,就對防範後奧運經濟風險有了明確認識,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來降低這種風險。

合理引導投資。北京在建設奧運工程的同時,及時制定新的投資規劃和方向,以推動首都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北京「十一五」規劃確定的新城建設、新農村建設、軌道交通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投資領域相繼實施,將對奧運會之後的投資增長起到拉動作用。

在場館利用方面,盡早謀劃,未雨綢繆。北京在籌辦奧運會之初,在奧運場館選址、規劃和設計等方面,就考慮到賽後利用問題。在籌辦過程中,不斷深化對此問題的認識。例如,增加臨時場館建設;將一些場館建在大學校園內,奧運會後這些場館就直接為大學生體育活動新增了體育設施。此外,還建立社會化的投融資機制來緩解資金壓力和資源閑置風險。在北京奧運場館建設中,社會投資占投資總額一半以上,使政府投資壓力減小了許多,而企業也可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發展機遇。其他項目投資大多是企業聯合體公開競標,然後投資、運營。這種機制,對控制投資規模和賽後利用都大有好處。

閱讀全文

與體育經濟對我國的影響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