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勒勒車的傳承價值
勒勒車是蒙古族牧民使用的傳統交通工具。勒勒車製作技藝並不復雜,但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對其傳承沖擊很大。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勒勒車逐步退出了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車、小汽車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除少數偏僻地區還有牧民使用外,草原上已難以見到勒勒車。掌握勒勒車製作技藝的藝人多數已上了年紀,且後繼乏人,這項傳統技藝亟待搶救和保護。東烏旗地處四大草原之一的錫林郭勒草原腹地,仍存有一定數量的勒勒車,種類也比較齊全,具備保護勒勒車製作技藝的條件。
作為蒙古文明的一個代表,勒勒車在蒙古族的發展史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使來到興安地區的遊客能夠一睹這一古老文明產物的風采,東烏珠穆沁旗等地的幾個旅遊景點都開展了乘坐勒勒車活動,使身在現代的遊客能夠親身感受乘坐勒勒車在草原上游盪的遠古感覺。
勒勒車是牧人企盼牲畜繁殖的福音、它裝載著牧民們的幸福和吉祥。在那達慕大會或廟會上交易時,勒勒車的吱吱聲帶來的是牧人的喜悅;在婚喪喜宴時,親朋好友坐著裝飾得五彩繽紛的勒勒車來祝賀,歡聲笑語灑滿整個草原。游牧一曲悠遠的牧歌,長長的勒勒車隊昭示著蒙古人的企盼和幸福。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B. 錫林郭勒盟發展形勢怎麼樣
地處首都北京以北至東北方向的錫林郭勒盟、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等專內蒙古東屬部五盟市,是我國北疆重要生態屏障,人們熟知的巍巍興安嶺、滾滾呼倫水、茫茫大草原就分布在這里。近年來,在經濟轉型而又要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前提下,擁有66萬平方公里、1240萬人口,國土面積與人口均占自治區一半以上的內蒙古東部五盟市受到諸多制約,發展不足的矛盾凸顯,致使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水平與西部盟市拉開了明顯的差距。2010年全盟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571.9億元,增長35%.有4個地區產值突破50億元,分別是錫林浩特市125.8億元、西烏旗96億元、東烏旗57.2億元和多倫縣53.2億元。在錫林郭勒盟,按照「開發一小點,保護一大片」的思路,立足於資源優勢,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循環經濟為方向,著力做大做強能源、化工、金屬礦采選冶煉、農畜產品加工、建材五大優勢特色產業。目前,全國五大電力集團前來投資,23家國內500強企業入駐,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技術裝備水平高的項目相繼建成投產,由此可見錫盟還是值得非常期待的!
C. 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進展及下步設想
孫玉梅 汪艷梅
(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信息院地質檔案館)
摘 要 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是我國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的戰略舉措,也是我國礦政管理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論述了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信息院地質檔案館在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上取得的進展情況,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已有相當的基礎,因此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是完全可行的。
關鍵詞 地質資料 信息服務 集群化 產業化
地質資料信息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基礎信息,是地質工作產業活動最終形成的知識性財富,是國家的寶貴資源。地質資料廣泛服務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不僅為國家決策、城市規劃、資源優化配置、工程建設、災害防治、地質找礦等服務,更主要的是,通過地質資料服務減少因盲目重復投資而造成的社會財富浪費損失。因此,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意義重大,是地質工作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國土資源管理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舉措。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印發〈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土資發 [2010]113 號)文件精神,我區在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方面邁出新的步伐,取得了一些成績。
1 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基礎
1.1 豐厚的館藏資料
截至 2012 年 3 月 31 日,內蒙古國土資源信息院地質資料館館藏各類成果紙質地質資料達 12974 檔,20 余萬份,數字化電子文檔為 10582 檔。涉及區域地質調查、礦產勘查、水工環、物化遙、地震等 9 個專業,主要包括:1/100 萬、1/50 萬、1/20 萬和 1/5 萬等區域地質和區域物化探調查,綜合礦產調查,能源、金屬、非金屬礦產勘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水源及礦泉水勘察,以及綜合研究和匯編等20餘類。2005 年以來,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匯交趨於正常,目前已接收電子版地質資料 2000 余份,均包含矢量化圖件,可滿足今後利用。
1.2 全區開展了地質資料清理工作
一是目前正在進行全區鑽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到目前為止已完成 57688 個鑽孔的清查。
二是開展實物地質資料清理,根據國土資源部的有關要求,內蒙古國土資源信息院組建了實物地質資料工作項目組。按照《關於開展全區實物地質資料清理工作的通知》(內國土資字 [2008]887 號)要求,完成對全區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摸底調查工作。據初步統計,截至2010年4月15日,我區有142家地勘單位,實物地質資料庫 51 家,共有 65 個庫房,庫房總面積 53610 平方米,岩心管理人員 148 名。目前我區保存較為完好的岩心數量為 2038143 米,岩屑 12873 袋,光薄片 17613 件,標本 43700 塊,副樣 488444 袋。露天存放副樣 1030 件,埋藏副樣 120724 件。
1.3 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更新維護工作
從 2002 年開始,我區開始進行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建設;到 2003 年年底建立了全區地質檔案資料目錄檢索系統,並實現了相關信息的網上查詢服務。目前,我區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共有記錄為 12974 條,在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資料館網站平均每天的訪問量近百人次。
1.4 全區地質資料共享服務平台和網路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建立地質資料信息公開服務網站。以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門戶網站為龍頭,鏈接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資料館網站(http://www.nmggtt.gov.cn:82/),目前已實現對外提供館藏地質資料目錄查詢、業務指導、政策法規、下載服務等工作。
二是地質資料區域網服務系統(電子借閱系統)建設與維護。我區於 2009 年開發並投入使用「地質資料數據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至此,我區地質資料館電子閱覽系統正式開始運行,實現了館藏地質資料電子文檔在區域網上的管理,為持證借閱者(依申請)提供地質資料目錄查詢、全文閱覽、列印收集等服務。目前圖文數字化地質資料已全部上傳地質資料館儲存器,並在電子閱覽室對外提供利用。
地質資料數據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是在目錄資料庫、圖文資料庫、涉密資料庫的基礎上建立的,集地質資料匯交、地質資料管理、涉密資料管理、地質資料借閱、地質資料統計分析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信息系統,主要包括匯交管理、數據管理、接待管理、借閱服務、借閱辦理、資料輸出、系統管理等七個子功能模塊,可以滿足今後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的需要。
1.5 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情況
目前,我區地質資料館開發利用的《地質資料數據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中,實際已包含了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的有關內容。通過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礦業權管理資料庫、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資的地質勘查項目(數據)信息,建立地質資料匯交監管信息,並篩選出應匯交的地質資料,及時將未按時匯交的地質資料信息反饋到國土資源廳進行催繳。目前,全國統一的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工作已啟動。
2 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進展及下一步主要目標
2.1 兩化工作進展
(1)制定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實施方案,對各項任務做出詳細安排,並將其列入內蒙古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中的地礦專題和全區第二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中。
(2)開展重要成礦區帶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並對外提供服務工作。首先在白雲鄂博礦區、內蒙古東烏旗地區鉛鋅礦整裝勘查區、內蒙古哈達門溝地區金礦整裝勘查區開展工作。摸索經驗後,向全區展開,到 2015 年底形成全區各重要成礦區帶和重要成煤盆地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
(3)以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等三層面為服務對象,科學劃分類別和層次,定製差異化服務產品,努力建設全區最大最全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基地。工作期內,以內蒙古主要成礦區帶礦產資源狀況,資源形勢及發展趨勢,規劃與開發等進行信息產品開發。
2.2 下一步兩化目標
(1)完成《內蒙古自治區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實施方案》(2012—2015 年)制定及審批工作;
(2)完成全區原始、實物地質資料清理,建成全區原始目錄資料庫、實物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和全區鑽孔基本信息清查資料庫;
(3)重要地質資料數字化工作,完成全部圖文數字化掃描工作,完成 3 個整裝勘查區的地質資料圖件矢量化工作,為集群化產品提供數據支持,同時完成涉密公益性地質資料的去密化數據加工,初步建成非涉密地質資料資料庫;
(4)初步完成全區地質資料共享服務平台和網路服務體系的軟硬體建設;
(5)完成白雲鄂博礦區、內蒙古東烏旗地區鉛鋅礦整裝勘查區、內蒙古哈達門溝地區金礦整裝勘查區等 3 個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品,並對外提供服務工作。
3 重大工程部署
根據國土資源部下發的《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方案》(國土資發 [2010]113 號)文精神與要求,結合我區下一階段工作目標,需要開展下述九大工程來進一步推動我區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的實施。
3.1 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建設與監督工程
根據國土資發 [2010]32 號文件精神與要求,建設一個全國地質資料館、自治區、盟市、旗縣地質資料行政主管部門與館藏機構互聯互通、信息共享監管平台,對地質工作項目設置,項目工作進展、項目資料匯交情況進行實時監控,確保應交盡交,為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奠定地質資料基礎。
3.2 地質資料清理工程
根據國土資發 [2010]113 號文件精神與要求,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要涵蓋國家和社會出資開展地質工作形成的實物、原始、成果地質資料。因此,全面了解與收集已有的地質資料,是開展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工作的前提條件。為此,應首先設置地質資料清欠工程,按照應交盡交的原則,築牢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的基礎,開展內蒙古境內國家出資和社會出資所形成的成果地質資料排查、清理與清欠工作,奠定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的成果資料基礎。
3.3 重要成果地質資料數字化工程
地質資料數字化是實現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的基礎。根據不同利用需要,開展掃描數字化和矢量化兩種數字化工作。掃描數字化是基礎,其中服務於國土資源行政監管和政務管理的部分地質資料,以及應用於地質資料數據中心的地質資料應在掃描數字化的基礎上,開展矢量化工作,以滿足全區國土資源「一張圖」及其核心資料庫建設要求。
3.4 地質資料基礎信息資料庫建設工程
按照元數據目錄資料庫、圖文地質資料資料庫和專題資料庫(按照專業劃分的各類資料庫)三大類進行建設。資料庫建設中,要遵循相關地質資料檔案管理技術標准規范和地質礦產行業信息化標准。服務國土資源行政監管和政務管理的部分地質資料數據應滿足全區國土資源「一張圖」及其核心資料庫建設要求,納入「一張圖」進行統一管理。
3.5 全區鑽孔資料庫建設工程
全面收集全區竣工鑽孔地質資料,按照重要性、控制性、代表性原則篩選後,按照統一標准編卡著錄,建立鑽孔資料庫,為建立全區三維地質結構提供基礎數據。
3.6 全區地質工作程度資料庫建設工程
全面收集全區不同時期、不同專業、不同工作精度(比例尺)、地質工作項目覆蓋的范圍、實施單位、取得的成果等情況,按照統一標准,採集全信息項,建成全區地質工作程度資料庫,為了解某地區地質工作程度、發展歷史提供基礎數據。
3.7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工程
以基礎地理信息為定位基礎,集成全區地質資料,採用 GIS 技術、網路技術和資料庫技術、構建空間型地質資料資料庫管理系統。該系統包括:資料庫管理系統和政務網地質資料服務系統兩大部分。該系統應由數據中心管理系統、地質資料查詢系統、地質資料網上發布管理系統、礦山和礦產地資源儲量管理系統等四大系統組成,為不同層次、不同對象查閱利用地質資料提供數據支撐。
3.8 地質資料網路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地質資料共享服務平台是分布式共享服務系統,包括元數據目錄服務、公開數據服務、依申請和制訂產品服務三個層次。資料數據目錄和公開資料數據依託互聯網形成以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為龍頭的網路化統一對外服務系統。非公開地質資料數據依託國家、自治區兩級地質資料數據中心開展服務。為此,按照社會公眾、持證借閱者和政府管理需要三大類用戶,建設不同性質的網路化服務體系。
地質資料共享服務平台依託 Internet 網對外提供服務,以自治區國土資源廳門戶網站為龍頭、鏈接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信息院地質資料電子數據管理系統。目前,已建立地質資料館網站,實現了對外提供館藏地質資料目錄查詢及各項服務工作,下一步主要工作是進行地質資料數據加工,實現公益性基礎性地質資料全文查閱等服務。
3.9 開發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服務產品工程
根據國土資發 [2010]113 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首先在白雲鄂博礦區、內蒙古東烏旗地區鉛鋅礦整裝勘查區、內蒙古哈達門溝地區金礦整裝勘查區開展工作。取得經驗成果後推向全區。2015 年底,完成全區地質資料集群化,並提供 3 ~ 10 個集群化服務產品開發工作。
以內蒙古自治區白雲鄂博礦區(鐵鈮稀土)整裝勘查區、內蒙古東烏旗地區鉛鋅礦整裝勘查區、內蒙古哈達門溝地區金礦整裝勘查區的信息集群化為內容,以現代信息技術平台為手段,充分挖掘地、物、化、遙、礦、鑽孔等地質成果信息,整合共享服務內容,研製起點高、功能強、切實可行的數據集群化產業化平台。實現歷史數據、當前數據和未來數據一體化動態海量數據管理,完整覆蓋紙介質、實物地質資料和電子介質數據,構造多級、分布式信息服務集群化框架,提高地質資料共享服務程度,發揮好地質資料的社會與經濟效益,為內蒙古地質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信息支撐。
4 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的建議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和產業化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地質資料匯交和社會共享機制初步建立,工作框架和保障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還需要通過應用示範,進一步探索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模式和保障措施。要想做好上述工作,還應:①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統籌協調,抓住資料匯交、資料庫建設、網路連通、產品開發等關鍵環節,積極開展工作。②完善各項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地質資料管理制度,落實已出台的各項成果地質資料管理制度。③落實工作經費。確保各項工作能按要求完成。④加強工作隊伍建設,建立以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中央與地方機構為主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體系,形成穩定的工作隊伍。大力開展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和培訓,提高管理、維護和服務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建設一支適應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發展要求的高素質的技術隊伍。
D. 錫盟東烏旗都有什麼葯材
全旗共有種子植物878種,分屬345個屬79科。種數最多是菊科,其次是禾本科、豆科、薔薇科等。草場總面積6534萬畝,其中可利用面積達5110萬畝。蘆葦面積為14萬畝,蘊藏量為18萬噸。名貴葯材有黃芪、黃芩、甘草、防風、智因、遠志、赤芍、秦艽等幾十種,食用植物有百合、黃花等,年產量達20萬公斤。天然次生林集中分布於寶格達山地區,面積25萬畝,優勢樹種有白樺,其次有黑樺、山楊,還有較為豐富的山杏林資源。2006年,東烏珠穆沁旗轄5個鎮、2個蘇木:烏里雅斯太鎮、道特淖爾鎮、額吉淖爾鎮、滿都胡寶拉格鎮、嘎達布其鎮和薩麥蘇木、呼熱圖淖爾蘇木。東烏珠穆沁旗地表水源較為豐富,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最大的內流河是烏拉蓋河,發源於寶格達山西南麓,橫穿烏拉蓋開發區和本旗五個蘇木,全長320公里,流域面積11077平方公里。還有舍野河、那林河等大小河流14條,大小湖泊106個,泉眼64個。地表水總量為12000萬立方米,人均2270立方米。地下水源量為75987立方米/年,可開采量為14577立方米/年。在礦產資源品種上,該旗的資源是品種多,儲量大,品位高,初步探明的主要金屬、非金屬礦產種類有煤、石油、銅、鎢、鋁、岩鹽、水晶、瑪瑙、芒硝、珍珠岩、石灰石等十幾種,其中褐煤和長煙煤儲量達100億噸以上,固體鹼2328萬噸,晶體齒鹽102萬噸。廣闊的天然草場上有經濟價值較高的野生動物,沙狙、狐狸、野兔、黃羊、旱獺、狼、大雁、大雞、沙班雞等十幾種,其中旱獺、黃羊和狼為最多。在寶格達山林區還有野豬、駝鹿、雪兔、松雞等飛禽走獸。畜牧業是東烏珠穆沁旗的基礎產業。三十多年來,尤其是實行「草畜雙承包」生產責任後,牲畜頭數居全國牧業旗縣之首。全旗牲畜優良品種最為馳名的是烏珠穆沁肥尾羊和烏珠穆沁白絨山羊。烏珠穆沁馬肉,也是在全國和省區有關部門鑒定中達到了出口肉類標准。畜群中還有從國內外引進的內蒙古細毛羊、北京黑白花牛、三河馬等優良品種。
E. 東烏期博物館簡介
東烏旗民俗博物館位於東烏旗烏里雅斯太鎮休閑廣場西側,該博物館綜合樓建成後對全旗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一方面有益於集中管理、相互就近協調工作,取長補短;有益於集中、統一、高效的利用有關儀器設備、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功能的動作效率;有益建築資金的籌措,從而達到省錢、省工、省力。主體動作後還可降低能源、減輕消耗;還有益於相對減少管理人員和清雜員工,便於對公共設施的保護、維修等。一方面綜合樓將成為全旗人民文化娛樂的中心。人們不必東奔西走,到一處就可全方面的享受文化生活,即可得到知識教育又能使身心健康。政府和其他單位及群眾團體又可利用此場地進行較大規模的文化轟動。另一方面綜合樓既要成為全旗的標志性建築,又將是我旗對外開放與宣傳的窗口。其次,綜合樓將成為全面提高全旗人民文化素質與品味、進行熱愛家鄉、熱愛民族、熱愛祖國的教育基地。成為凝聚全旗各族人民共創美好家園的精神動力。
民俗博物館綜合樓由青少年轟動中心、民俗文化展覽館、綜合電影館、搏克訓練館、旗史展覽館、自然博物館、圖書館、多功能廳及集中辦公區組成。佔地面積約7800平方米,建築面積6987平方米,南北總長117.3米,東西總寬42.5米,檐高21.3米,是一座獨立基礎的五層建築。
項目實施後,以公益性的社會效益為主,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從社會效益看,民俗博物館總樓的建成,會極大促進民俗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對民俗文化遺產的搶救、挖掘、整理,勢必推動民族的進步。同時又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豐富和活躍了東烏旗文化娛樂市場積極推進我旗的進程。從經濟效益看,項目建設後,電影院、青少年活動中心、民俗文化展覽室等都會有一定的經濟收入。總之,從長遠看無論是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是十分可觀的。
F. 錫盟東烏旗勞動局
我們錫盟人啊!給你找了下,很齊全。
戶口
就從戶口說起吧,這方面都是比較根本的東西。戶口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戶籍制度,如果在香港,戶口一般指的是銀行賬戶。中國政府依靠戶口來統計中國的人口方面的數據,中國人口信息網上面那兩個人口時鍾就是根據戶口來統計出來的。所以說,在中國,戶口就是你最本質的證明。沒有戶口,就是「黑戶」,將面臨著種種麻煩,比如沒法辦理身份證(於是需要身份證的事情都沒發做)沒辦法登記結婚,沒辦法領取社會補助,沒辦法讀書上學,甚至面臨著「偷渡」的嫌疑。
其實「黑戶」很常見,我工作一個月就見到了不下十個「黑戶」,而且每一位都擁有至少是本科的文憑,可以說是知識分子。他們成為黑戶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畢業以後「三不管」,戶籍檔案關系「任逍遙」,等到用的時候發現,自己竟然莫名其妙變成「黑戶」了。又得花錢找人托關系重新辦理,費錢又費時間,麻煩至極。所以大家一定要時常關注自己的戶口,別丟了,受那冤枉罪。
在中國,尤其是農村生源的孩子們,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從出農村,向城市發展。打工是一條路,可惜打工何年何月才是出頭之日啊;上學可以說是一條捷徑,雖然這路也不是那麼一帆風順,總比打工舒服的多了。一般考上大學,就興沖沖的回家領了戶口遷移證,從家裡的戶口簿里拿走了自己的戶口頁,等到九月秋初,開學報到的時候將這些材料全部上交,就暫時性的成為了學校所在城市的一員(當然也有部分同學沒有遷戶口)。總之,大家戶口遷出來的過程基本就是這個樣子了。
其實畢業以後戶口這東西也有一些道道。一般來講,畢業生戶口有五種去向:1、工作單位有戶籍管理的條件(比如政府部門、高等學校);2、就業地的人才交流中心;3、代理託管掛靠;4、未曾辦理,一年後學校給予打回原籍;5、任逍遙,不知所終。
工作單位可以接管戶口那最好,當然也要自己主動去辦理這方面的手續,在現在這個冷漠的社會,除了父母兄弟朋友誰會管你的事情啊,所以別指望有人提醒你該怎麼做,重要的是自己主動去問,去做。當然,大多數人還是無法在這種單位就業的,因為這種單位不是政府部門,就是國有企業,再者就是比較大型的企業。
工作單位不能接管戶口的時候,按照往常來說,大多數同學都會選擇放到當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因為這是官方的說法。但是有個限制條件,人才交流中心的集體戶口是屬於臨時戶口,有兩年的限期,畢業超過兩年就不能繼續託管了。而且戶口跟檔案是一體的,不能單獨提出來。
還有就是放到代理託管掛靠戶口。我不知道別的公司是怎麼樣的,我們公司的收費是跟人才市場的一樣的,這是物價局定的價格。但是放到我們公司有諸多好處。首先,我們公司的集體戶口是青島市或濟南市常住戶口,享受與青島或濟南市民同等待遇,比如買限價房什麼的;其次,這個戶口沒有限期,是永久性的;再次,我們可以戶檔分離,戶口檔案可以分開提取,方便使用;最後,我們有計劃生育辦公司,可以進行戶口夫妻投靠、子女投靠、父母投靠。你一個人擁有這個戶口,全家人都可以投靠。
有的人沒有辦理任何手續,戶口打回原籍,如果遇上不負責任的管理員,恐怕就成了「黑戶」。
檔案
很多人終生都見不到自己的檔案,按照規定,個人是不能接觸自己的檔案的,檔案的發送必須使用國家「機要」文件發送方式,屬於國家秘密。所以說,檔案是一件很嚴肅的東西。它是一個人生平的寫照,讀書的情況,工作的情況,黨組織關系的一些情況都會在檔案里以文件的形式保存,直到去世。
檔案原則上來講分為三種:學籍檔案、人事檔案和工人檔案。學籍檔案記錄一個人的讀書生涯,記載著他何年何月在哪裡讀書,受過何等處分何等表揚,一些測評表格、成績單等歸教育局管理。人事檔案則是在學籍檔案中加入了派遣證、履歷表、轉正定級材料、婚姻變更材料、出國材料、勞動合同等,歸人事局管理。工人檔案則是指沒有經過轉正定級,沒有獲得幹部身份的工人,歸勞動局管理。
目前還在校讀書,包括像我這樣的正在實習,但還未畢業的學生的檔案,全部是學籍檔案(這期間檔案在學校);畢業生畢業後,在其學籍檔案中放入該畢業生的報道證,然後由學校將檔案轉交畢業生就業單位的人事部門或委託的人才交流機構,這份檔案才轉成人事檔案(這期間檔案在工作單位或者人才交流中心或者掛靠在代理託管機構);如果畢業生畢業後未辦理相關手續,那麼在一年派遣期後(211工程學校是兩年),其學籍檔案過期,將被打回原籍,進入勞動局,轉變為工人檔案(這期間檔案在勞動局)。
如果你的檔案不行由人事局轉為勞動局管理,那麼很遺憾的告訴你,你失去了你這么多年讀書得到的唯一社會憑證——幹部身份。有人說我有畢業證,證明我受過高等教育,可是你沒有幹部身份,你就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工人,即使退休了,你的退休金也比有幹部身份的人的要少很多很多。關於幹部身份,我下面會詳細得講。
幹部身份
在告訴大家幹部身份是什麼東西之前,我首先要闡明一下,幹部身份如果失去了,無法補辦,保質期一過,永久丟失。
在中國社會體系中,公民分三中身份:農民、工人、幹部。農民歸農業局管理,工人歸勞動局管理,幹部歸人事局管理。通過向勞動部門申請辦理招工(就業)手續後具備工人身份,通過人事組織部門辦理吸收、錄用幹部手續後具備幹部身份,國家統一招收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執行一年見習期考核合格辦理轉正定級手續後也具備幹部身份。(註:如果兩年擇業期內沒有辦理相關手續,指標自動作廢) 註:大中專畢業生必須辦理將「學籍檔案」轉變成「人事檔案」後才有資格辦理轉正定級手續
國家規定,大中專畢業生畢業(以報到證人事部門簽署日期為准)一年後,即可由所在單位人事部門或委託的人才交流機構批准轉正定級;本科畢業生畢業工作一年(以報到日期計)、大中專畢業生畢業工作滿三年可申報初級職稱,由所在單位人事部門或委託的人才交流機構辦理。轉正定級之後,就確定了幹部身份。
幹部身份的作用:
1、 國家機關錄用公務員、進入事業單位的基本條件。公務員政審材料有一條明確規定要有幹部身份(應屆畢業生考公務員的除外)。
2、 單位之間,城市之間人才流動的必備條件之一。比如北京現在的落戶政策基本就是人才引進,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有幹部身份。只有有幹部身份,才能說是幹部調動。
3、 擁有幹部身份才能夠評職稱。在我國,無論各行各業都會有職稱評定,而且相信任何單位都希望有那些有職稱的人來工作,就算你工作的單位沒有職稱評定一說,那想你如果是高級工程師,你拿的錢也絕對比別人多,因為這是國家規定,國家規定擁有職稱的人的基本工資,比如一個高級工程師的基本工資不得低於年薪5W(舉例,不代表國家規定)。
4、 提乾的基本材料。就是說如果你要被提升幹部,就必須擁有幹部身份。
5、 計算幹部工齡的起始點,工齡從擁有幹部身份開始計算。(工齡關系著你的職稱評定、社會保險等)
6、擁有幹部身份養老保險拿的錢數多 (幹部100%,工人60%-80%)。
有人說,我不考公務員,不詳盡事業單位,我就掙錢行了吧。這又牽扯到職稱問題了,一個擁有職稱的人,哪怕是個低級職稱,他的工資比同水平沒有職稱的人的工資水平就高一個級別;
有人說,我暫時想考研,等研究生畢業後再想工作的事。假如你今年7月份畢業,你在6月份跟一個代理公司(或者找關系,你爸的朋友的公司什麼的)簽訂了三方協議,檔案被發到這家代理公司。等到九月份研究生入學的時候,需要檔案,就去讓這家公司發送你的檔案到學校(你算作是在職考研,與應屆生考研沒什麼區別)。一年後,找簽三方的那個公司給做轉正定級,確定幹部身份。三年後你畢業,實際已經擁有2年的工齡了。
工齡這個東西很重要,首先必須擁有幹部身份(工作一年)才能評定初級職稱,工齡4年(工作五年),可以評中級職稱,工齡9年(工作10年),可以評高級職稱。至於那些破例評定的,則需要獲得什麼國家級的科研獎什麼的,咱么一般人是沒有辦法的。
今後無論工作如何變動,你的人事檔案不能脫離人事廳(局)以及所屬的人才中心等幹部檔案管理系統。一旦轉入勞動局或所屬的勞動力市場以及職介等機構超過三個月不能及時轉回的,將失去原有幹部身份。
黨組織關系
這一塊的話一般就不用說了,但每年都有大量的黨員失去自己的黨員身份。無非是幾個理由:拋棄了黨組織關系、不上繳黨費、不參加黨組生活等。
這裡面大多數人是因為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可以說是無知導致了這種行為。共產黨員就是要為人民服務,我黨宗旨就體現出了這一條。大多數脫離黨組織的成員都是因為覺得付出沒有回報,思想境界達不到標准才脫離黨組織的。而實際上,為人民服務,人民不是木頭,人民知道黨在做事,會給予回報。
雖然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說出這樣的話不應該,原則上來講,我們應當不計回報,不計報酬的為人民服務。我講出下面這些話,也許要受到黨組織批評,可是我還是要說,因為這是事實,我不想讓咱們應屆的學生們犯這個錯,失去大好的機會。
不計回報,不計報酬的為人民服務的人存在,而且很多,但絕大多數的黨員,我想思想上還是有問題的,雖然每個季度都要寫「量販式」的思想匯報。而這個社會的實際情況也是這樣的。中國是共產黨一黨專政,雖然本質上是人民民主專政,共產黨是人民代表,可實際上確實是共產黨在執政,中國不會出現國民黨員當政府成員的情況。因此,如果你想在中國政治舞台上有所發展,你的黨員身份將是你的最根本的條件。
我說句老實話,就拿青島這邊來說,我想全國各地都是一樣的。你是一個黨員,而且擁有青島本地常住戶口,你的戶口在某某小區。那麼每年,光選舉期間,你就會有不少收益,因為黨員的一票,遠遠比群眾的一票重得多。我說這些不是為了敗壞我們黨員的風氣,不是說要讓黨員去為這個而努力,而是說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每個地方都存在的現象。當然,還是期望我們的黨員同志們能夠真正從心底上愛黨愛民,真正為人民服務。
所以,記得按時交黨費,時常寫思想匯報,准時參加黨組生活。
G. 東烏旗名族綜合高中是不是職業高中
一、學校概況
我們東烏旗民族綜合高中從2005年8月組建並運轉至今已渡過了整整三年的時光了,是全旗唯一一所根植於草原沃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牧區特點的、具有普通高中教育、職業高中教育、成人再培訓教育和蒙、漢語授課於一體的綜合性高級中學,是由原東烏旗民族職業中專學校、二中、蒙中的高中部組建而成,並繼承了原東烏旗民族職業中專學校的全部功能和資產。座落於東烏旗烏里雅斯太鎮南側行政辦公新區內,是完全新建校舍。學校佔地150畝,校舍總建築面積23598平方米。有綜合教學樓、實驗樓、綜合辦公樓、兩幢學生宿舍樓、學生食堂樓。
學校教育教學基礎設施、設備較為完備:有理、化、生實驗室各1處,網路教學機房3處(有微機200台)、電子備課與閱覽室1處(有10台設備)、微機組裝維護室1處,多媒體階梯電教室1處(有286個座位)、多媒體教室11處、牧醫綜合實驗與標本室1處、鋼琴房1處(有10台電鋼琴、1台鋼琴)、馬頭琴教室1處(有30把馬頭琴)、搏克訓練室1處、美術教室(畫室)2處、形體訓練室1處、民族禮儀與服飾展室1處、餐旅服務教室1處、烹飪培訓室2處,民族手工藝品展室1處,學生綜合閱覽室1處(有100個座位)。主要體育教學場地、設施較為完備,有水泥硬化籃球場4個、排球場4個、400米標准田徑場地一個(含足球場)。校園綠化、美化、硬化、亮化、凈化工程基本完成,創建了較為和諧、良好的校園育人環境。學校現有教職工128人,其中專任教師126人,現有在校生1404人,有32個教學班、蒙、漢生比例近1:1(蒙生略多),職、普生比例近1:1.5,除普通高中教育外,目前我校職高開設的專業有:計算機應用、畜牧獸醫、美術、博克、蒙古族長調音樂、餐旅服務、馬頭琴演奏、鋼琴演奏、中餐烹飪、蒙餐製作等,以上專業各專業均實行長短結合,靈活學制,有學歷教育班,也有短期培訓班。
到目前為止,我校所獲得主要榮譽有:國家級「黃炎培優秀職業教育學校」、自治區級職業教育工作先進集體、自治區級「星火示範學校」、自治區級綠色學校、自治區級「民族教育示範學校」、盟級文明單位、盟級學校管理先進校、盟級共建先進單位、盟級環境教育基地、盟級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學校、旗級科技工作先進集體、旗級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旗級花園式單位、旗級高考成績突出學校等。
二、辦學指導思想
我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主動為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四個服務」(為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服務,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服務,為牧業、牧區、牧民服務,為推進西部大開發服務);加強「四種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文化基礎教育、職業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養「三種精神」和「兩個能力」(鑽研精神、務實精神和創新精神;專業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辦學模式
一是升學預備式教育。對學生各科學習成績優秀者,重點培養其考取普通高校。對學生某科學習成績突出者,培養其考取職業大專院校。
二是特長發展式教育。到高中二年級時,學校將對那些文化基礎雖然差一些,但有體育、藝術專長的學生,根據個人的愛好和特長等情況,將其編入到體育輔導班、美術輔導班、音樂輔導班接受專業技能的系統培養,將來報考體育藝術類院校。
三是勞動就業預備式教育。對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考大學無望的學生,學校採取分流的辦法,開設實用技術班,對其進行實用技術培訓,通過實踐實習,讓其掌握1—2門的實用技術專長,為其走向社會和實現勞動就業打下堅實的技能基礎。為全旗培養初、中級實用技術人才,以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
四是成人再培訓式教育。學校在搞好以上三種主要教育的同時,將承攬全旗各級各類培訓和再就業培訓,努力完成全旗賦予學校成人再教育的任務。
四、學校特色與特點
東烏旗是傳承和弘揚蒙古族傳統文化和保持蒙古民族風俗習慣最為良好的旗之一。民族傳統文化具有很好的群眾基礎,開設體現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專業很受廣大家長和學生的歡迎,因此我校的辦學特色主要體現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藝術類教育教學方面。具體是:
1、博克專業——體現蒙古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體育精神,體現「博克之鄉」和著名跤王「都楞扎那」的風彩,弘揚草原文化優良傳統。
2、馬頭琴演奏藝術專業——弘揚蒙古民族傳統器樂的優秀文化,繼承和發展蒙古族傳統器樂玫寶。
3、蒙古族長調音樂專業——弘揚烏珠穆沁蒙古族特有的聲樂文化,傳承和發展民族優秀聲樂文化。
4、美術專業——主要以體現民族繪畫藝術,展示草原文化與風土人情為主要特色,培養民族美術人才。
5、民族手工藝品製作技術專業——以傳承和發展蒙古族民俗文化和草原旅遊文化相結合為宗旨,
H. 巴林左旗和阿魯科爾沁旗哪個的經濟實力強還有未來的發展哪個更有潛力
簡單回答:實事求是!巴林左旗經濟實力強.其未來的發展更有潛力.
I. 錫林浩特東烏旗有啥可以玩的
位於巴彥烏拉鎮東南50公里的群山之中,屬小興安嶺末端,已被列為區級生態保護區。這里有38種樹木成蔭,113種草本植物覆蓋大地,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植物「王國」,動物的「樂園」。天鵝、斗雞、馬鹿、狍子等幾十種珍希動物自由生活在這青山綠水之間。林木蔥郁,景區甚多,有刀劈斧鑿的「半拉山」,抱攬蒼松翠柏的廟子溝;怪石林立如險關隘道的朝陽溝,珍禽出沒的天然動物園額木圖、寶格道烏拉。綠樹環抱的山河草地給人以至純至美的享受。
白樺林度假村離旗駐地五十公里,位於旗東南,佔地1000公頃,景區內有白樺林、起伏的沙丘、迪彥郭勒河水從旁流過,沙丘中生長著山丁、山裡紅、臭李子等野生小果木;沙地中長滿古榆樹,夏季這里空氣清新、氣候涼爽,是盛夏避暑的好地方。
貴樂斯太礦泉位於東烏旗原額仁高壁蘇木,是由8眼含不同礦物質成分的泉眼組成,因其排列呈太極形,因此在當地素有八掛神泉之稱。
貴樂斯太礦泉距旗府120公里,鄰303省道,2004年開始建設以療養、休閑、康體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景區。礦泉含有豐富的偏硅酸,並含有鍶、鋰等元素,對風濕、類風濕、胃病有良好的治療功效,並有促進胃腸蠕動、利膽等作用。礦泉區內擁有8眼泉眼,其功效各不相同,泉水清涼爽口,餘味甘甜。景區內設有招待所、蒙餐食堂,與周邊草原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乃林郭勒是內蒙古最美麗的夏牧場,在這里仍保留著傳統游牧文化的影子。這里水草豐美、景色怡人、生態完好、民俗純朴,這里是魅力的天堂草原,這里是游牧文化聖地,這里具有內蒙古標志性的草原河流,這里是天鵝、大雁的棲息地。每到夏季,這里山花爛漫,牛羊似錦,給你繪織出一幅幅渾然天成的美麗畫卷。景區可同時接待200名遊客,景區設有白石山觀景區、金界壕、牧人度假村、觀鳥塔等景點,並設有博克、騎馬、套馬、馴馬、坐勒勒車、牧羊等活動項目,可舉行篝火、小型那達幕等,2006年被錫盟旅遊局授予三星級「牧人之家」。
珠恩嘎達布其鎮地處中蒙邊境,鎮內設有國際客貨陸路一類口岸,該口岸於2006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常年開放口岸。該口岸的常年開放,不但對繁榮嘎達布其鎮經濟、促進雙邊貿易起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對該鎮以及東烏旗旅遊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在拉動作用。
人們往往把口岸或邊境只當作出國旅行的必經之地,而其真正的目的是通過它前往旅行的目的地,但是,現在已有大量的遊客把邊境地區當作旅遊目的或目的地之一,致使不少邊境地區、邊境口岸本身就成為非常具有獨特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邊境風貌具有新、雜、特的特點,其氛圍、神秘、差異對旅遊者來說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嘎達布其鎮所具有的旅遊資源主要為邊境、口岸、國門、界碑,並具有很好的生態環境和濃郁的民族風情,通過口岸的連接,又具有異國風情的吸引力,距其50公里即烏鎮至嘎鎮途經我旗烏里雅斯太山景區。
珠恩嘎達布其口岸自開通以來,兩國邊民就開始了商務、民間、文化等方面的往來,雙邊地區人員開始了互相探親訪友等旅遊活動。隨著東烏旗把旅遊業做為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來抓,邊境旅遊做為國際旅遊中的一個重要形式,在全旗旅遊業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004年以來,東烏旗政府多次與蒙古國蘇赫巴特省、東方省進行了洽談,雙方初步達成旅遊合作意向,並確定了一日游、二日游、五日游等旅遊線路,但是由於是季節性開關,邊境旅遊一直是處於商務旅遊為主,年均跨境遊客1萬餘人次。目前,中蒙邊境旅遊還僅限於民間探親訪友和邊境地區小型旅遊團旅遊。該口岸還沒有正式申請開展跨境旅遊業務。
目前,珠恩嘎達布其口岸已成為東烏旗重要的旅遊景區,現已開辟了烏里雅斯太鎮——烏里雅斯太山景區(距嘎達布其鎮50公里)——珠恩嘎達布其口岸的旅遊線路。2006年,嘎達布其鎮開辦了兩戶「牧人之家」(即以牧戶為旅遊點),吸引了大量的遊客,2006年前往口岸觀光的遊客達到1萬餘人次。
珠恩嘎達布其鎮的發展,主要功能以商貿流通、旅遊為主,也是我旗旅遊業發展的潛力。因此,該鎮的發展必將帶動全旗旅遊業的發展,必將成為全旗乃至全盟旅遊發展的一顆新星。
東烏旗珠恩嘎達布其口岸對應蒙古國畢其格圖口岸,對外可輻射蒙古國蘇赫巴特、東方、肯特三省,對內可連接內蒙中部以及東北部分地區。由於中蒙邊境旅遊距離近、交通方便、語言障礙少、花費較低等方面原因,由珠恩嘎達布其口岸跨境旅遊者比例不斷增加。因此,東烏旗黨委提出了加快三產,搞活口岸貿易和旅遊經濟,把口岸貿易和旅遊業做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的經濟發展思路。為加快我旗發展邊境旅遊提出了發展的思路,我們開展跨境旅遊的總體思路是:以常年開放口岸為契機,積極加快口岸旅遊設施建設,廣泛開展邊境旅遊宣傳,把跨境旅遊打造成為東烏旗最具吸引力、最具亮點、最佳旅遊的活動內容,並以此全面帶動東烏旗旅遊業的發展。
J. 東烏珠穆沁旗金牧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東烏珠穆來沁旗金牧畜牧業專業合作源社是2016-11-16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烏旗呼熱圖淖爾蘇木欽達木尼村。
東烏珠穆沁旗金牧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152525MA0N0A5J2U,企業法人谷俊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東烏珠穆沁旗金牧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牛羊養殖、育肥、購銷;種畜選育、租憑;活畜交易;飼草料種植、加工、儲存、銷售;有機肥料加工、銷售;肉類銷售;皮毛絨、奶食品加工銷售。
通過愛企查查看東烏珠穆沁旗金牧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