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經濟要發展

中國經濟要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25 17:28:14

Ⅰ 中國經濟發展如何

s. 近期我國經濟增長情況分析

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率為10.6%,比去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上半年,增長10.4%,同比回落1.8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增長9.9%,同比回落2.3個百分點。從分季度數據看,2007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率為12.6%,是1995年以來當季經濟增長率的最高值。從2007年第三季度開始呈逐季回落的態勢,到今年第三季度累計回落3.6個百分點,平均每個季度回落0.7個百分點。

我國經濟增長率連續五個季度回落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兩個方面原因是主要的。

一是世界經濟增速下降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明顯的影響。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動盪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速下降,世界貿易增幅回落。這對我國出口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從而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了明顯的影響。一季度,貨物貿易順差414億美元,同比下降10.8%;上半年,貨物貿易順差987億美元,同比下降12.3%;前三季度,貨物貿易順差1810億美元,同比下降2.5%。明顯削弱了凈出口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二是目前我國處於本輪經濟增長周期的回落期。從世界經濟增長的歷史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長期保持兩位數的高速經濟增長。從GDP歷史數據觀察,世界上能夠連續保持5年及5年以上兩位數高速經濟增長的國家和地區極少,只有我國、日本和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創造過這樣的紀錄,還有香港特區。日本和香港特區連續保持兩位數高速經濟增長的最長時間是5年;新加坡是8年,但在第5年即達到峰值。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創造了兩次連續保持5年兩位數高速經濟增長的歷史。第一次是1992年至1996年,整整5年;第二次是2003年至2007年,也整整經歷了5年。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表現出明顯的周期性特徵。第一輪周期為1981年至1990年:1981年,經濟增長處於周期的波谷,谷值為5.2%;1984年,經濟增長處於周期的波峰,峰值為15.2%,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值;1990年,經濟增長回落到周期的波谷,谷值為3.8%,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值。第二輪周期為1990年至1999年:這輪周期從1990年經濟增長處於波谷開始,1992年達到周期的波峰,峰值為14.2%,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次最高值;1999年,經濟增長回落到周期的波谷,谷值為7.6%。第三輪周期從1999年經濟增長處於波谷開始,種種跡象表明,2007年已經達到了本輪經濟增長的波峰,峰值為11.9%,2008年開始經濟增長進入回落期。

從分季度數據看,從1993年第一季度開始,到1999年第四季度為止,我國經濟增長處於下行區間。在這個區間的開始,經濟增長率出現了連續六個季度的回落,從1992年第四季度的16.5%回落到1994年第二季度的12.0%,累計回落了4.5個百分點,平均每個季度回落0.75個百分點。從1994年三季度開始在波動中呈回落的趨勢,1999年四季度回落到6.6%,比1992年第四季度回落了9.9個百分點。從2000年第一季度開始,到2007年第二季度為止,我國經濟增長處於上行區間。在這個區間,經濟增長率在波動中呈上升的趨勢,從1999年第四季度的6.6%上升到2007年第二季度的12.6%,上升了6個百分點。事實上,從季度數據看,從2007年第三季度開始,我國經濟增長已經進入了新一輪下行區間,到今年第三季度,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回落。

目前,綜合考慮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動盪對世界經濟產生的深刻影響以及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導致我國經濟增長處於回落期的實際情況,一是要盡最大可能避免經濟增長率回落幅度過大;二是要盡最大可能縮短回落期;三是要盡最大可能在經濟平穩著陸之後,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我們要認真總結我國歷史上經濟增長的經驗和教訓,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我國的國際經濟地位,不斷提高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目前和今後較長時期需要做好以下若干方面工作:一是要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盡最大努力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要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服務業,提高第三產業比重;努力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提高居民消費需求比重,減少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性。三是要切實增加居民收入,特別是要想方設法增加農民和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為擴大消費需求提供收入保障。四是要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醫療、教育、社會保障水平,努力解除居民的後顧之憂,提高居民的消費傾向。五是要努力縮小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促進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協調發展。六是要穩定外需,避免外需大幅度下降,同時,努力調整外需結構,實現外需又好又快發展。

Ⅱ 未來5年,中國經濟的增長需要依靠什麼

我們國家經濟增長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由於投資的拉動,也就是基礎建設的開展。

回顧中國基礎建設的發展歷程,就會發現基礎建設不僅僅局限於公路、鐵路、水利等領域,除了這些最基本的建設之外,與時俱進的還有互聯網,城際鐵路,充電樁等等。

總而言之,我國不停地在進行著基礎建設,即使是有一天,基礎建設完全完成了,我們也不必擔心,因為我們還有著潛力巨大的消費和出口。

Ⅲ 中國經濟發展的必要性

過去的3 0年裡,一些亞洲國家經歷了其他任何地方前所未有的高經濟增長率。然而,這些經濟增長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亞洲喪失了一半森林覆蓋和不計其數動植物物種,1 / 3的農業用地已經退化,魚類資源減少了一半。

如今,亞洲區域嚴重污染城市的數量最大,河流和湖泊屬世界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列。確實,環境退化已成為普遍現象,包括東亞次區域的經濟迅速增長、中亞經濟轉型國家其原有的中央計劃經濟體制不可否認地忽視了環境,以及南亞地區貧困仍然是決定性的地方性問題。在柬埔寨,森林破壞導致灌溉系統的改變,致使水稻減產,無數居民受到飢餓威脅;馬來西亞的S r a w a k a森林,砍伐與嚴重的水土流失相伴相隨。嚴重的是,森林退化在這些地區,已不只是威脅到生產力的發展,而已經上升為政治問題了。

亞洲環境退化的根源在什麼地方呢?追根尋源,根子就是在於政策的失誤。急切地追求高經濟增長率,導致了環境的惡化,以至於一些地區形成惡性循環。

我國是亞洲的一員,我國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不但浪費了大量的能源和資源,也惡化了我們的生存環境。目前,我們面臨著嚴重的生態環境危機: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總量大,遠遠超過環境自身凈化能力。水的有機污染和大氣二氧化硫及顆粒物污染等老問題還沒有解決,新問題又已經出現,比如危險廢物、微量有機污染物、土壤污染、外來物種入侵等……現在,我們的生態環境退化趨勢尚未得到遏制;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草地退化、江河斷流、水生態系統失衡等生態問題仍沒有得到根本有效控制。

恩格斯對人類盲目的實踐活動早就有過精彩深入的分析:「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效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

可惜的是,現代人對經濟增長需要,以及對商品價值的盲目追求,淹沒了理性分析。人類對直接利益的需求往往掩蓋了保護資源所帶來的長期利益。在將環境和生產力錯誤地割裂開來的情況下,人們往往選擇發展生產力而不是環境,因為他們能最生動、最直接看到的僅僅是眼前利益。但是,時間一長,人類總是會付出代價的。而事實上,環境和生產是不可分割的、互惠共生的,為了自身的經濟安全,保護森林與環境才是人類對自己最負責任的做法。

亞洲經濟快速發展的代價,已經給了我們教訓,這也在警醒我們。如何實現以人為本,協調發展,達到可持續發展,在發展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這需要一個科學的發展觀念。只有真正落實了科學發展觀,我們才能做到既發展了生產、又使得生活得到富裕、又保持維護了生態環境的良好,不至於毀了環境,讓子孫後代罵,從而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亞洲的經濟教訓告訴我們,發展經濟不能只盯住G D P,不能只陶醉於眼前的利益;必須有一個長遠的戰略,必須要看的遠一些,必須要用科學的發展觀來構建經濟體系。從這方面看,我國作為一個資源緊缺的國家,落實「科學發展觀」更是尤為重要。

Ⅳ 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增長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戰。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並利用有利時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鞏固經濟發展的好勢頭。

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
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物價漲幅總體可控,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
第一,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上半年經濟增速雖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位回穩。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既有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也是我國主動調控和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
第二,物價漲幅總體可控。雖然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但物價漲幅趨於收斂,價格上漲勢頭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從需求結構看,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同時,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從生產結構看,農業生產投入增加,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現代物流、軟體、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從收入結構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財政對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增加,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明顯增加。
總體上看,未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有利條件較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受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資增長、產業轉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因素的拉動,投資增速依然會保持在高位;最終消費在就業狀況改善、工資持續上升、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將保持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會有所回落,但仍將回歸正常水平,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社會總需求增速放緩,加之糧食和主要工業品供應較為充裕,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穩定物價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今後幾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回落。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保持我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條件相對較為有利,但面臨的矛盾仍然較多,突出表現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價高位運行。由於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短期內難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今後一個時期抑制物價上漲的任務仍很艱巨。
第二,經濟增速放緩。從投資需求看,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明顯回落。從最終消費看,受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降溫的影響,加之部分刺激消費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有所減弱。從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出口企業生產、資金、匯率成本提高等因素疊加,使得出口增速呈現放緩態勢。
第三,結構調整壓力增大。從需求結構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低於投資的貢獻率。從生產結構看,部分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長較快,局部地區電力供需偏緊,節能減排任務十分嚴峻。從收入結構來看,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增長仍明顯高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結構失衡使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總量平衡和結構矛盾交互疊加,加大了宏觀調控難度。
與此同時,受融資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工資上漲、匯率上升等因素的影響,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大,經濟效益下降。房地產市場成交量萎縮,房屋竣工量增速下降,但大部分城市房價依然處於高位,買賣雙方博弈使市場陷入僵持狀態。

充分考慮國內外形勢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以及政策的滯後和累積效應,增強政策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

Ⅳ 中國經濟要起來 需要大力發展哪些行業

首先還是農業,還得現代化農業,因為連接不斷的房地產開發,葬送了很多好土地,人中回國人多,如果無答糧食,你想國家出問題不?
其次, 中國應該發展特色工業,比如,希土這個,只有中國有,居然還讓外國開采,有人說價格比饅頭還便宜,你說有問題不?應該在平行一般工業的同時重點推出特色工業也就是比別人強的工業。
再次,中國的提升一般工業的層次,打造自己的品牌,而非一直對外OEM,比如深圳那最大也是中國或者世界最大的玩具OEM工廠,不是倒閉了嗎,如果他有自己的品牌和銷售渠道,後果絕對沒有如此嚴重.即改變中國企業一直為外人做嫁衣裳的格局.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政府尤其地方政府不要崇洋梅外,給外國人少稅,土地便宜等,那樣導致的後果就是如高麗棒子在青島那樣悄悄跑路,並且導致國人看不起自己,把黑人都當神仙供著.比如深圳現在工業成片的倒閉過後,我覺得那消化工程,不知道比90年代的海南如何?

Ⅵ 中國經濟的前景如何

第一財經日報:近一段時間來,華爾街看空中國的言論紛飛。你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如何看待? 李山泉(美國奧本海默基金董事總經理):先講一下歷史吧,不管是華爾街投資人還是媒體,對中國的看法常常走上兩個極端。要麼說中國經濟非常好,要麼等中國經濟略微有問題或可能不好時,就說中國經濟要崩潰。 歷史已經證明,這些人不太了解中國的情況。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永遠會有問題伴隨。但是,問題是不是嚴重到會一下子崩潰?我覺得不太可能。 我同意這樣一種看法:中國像以前那樣的高速增長,的確難以為繼。現在一些經濟上的問題要解決,恐怕要把這種高增長速度降下來,從而回到可持續、穩定增長的模式上。 彼得·蘇(Peter Tsu,美國Witter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目前我對於中國經濟的看法比較中性。有些板塊繼續表現良好,有些就特別差。 我不認為中國經濟會陷入類似日本「失落的十年」那樣的衰退。當初的日本經濟政策有很多失當之處。例如日本經濟刺激政策的出台過於遲緩,而且取消得又太早。中國的現狀和當時的日本有很多的不同。在日本「失落的十年」中,個人和公司的借貸都大幅度減少,因為很多投資機會消失了。 而現在中國由於人口分布與日本不同,還是有很多投資的機會。所以你還是會借錢投資,得到不錯的回報。只要還有借貸和投資,中國的經濟就能從危機中恢復過來,避免走向蕭條。 具體而言,中國經濟的問題集中在房地產板塊和資源板塊。而我看好中國的科技電信板塊、醫療板塊,特別是消費板塊。 羅格夫(Kenneth Rogoff,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我感覺,中國的經濟會穩步發展,不過不會像以往那樣高速發展。政府部門正在緊縮投資借貸的標准,我們也看到工業生產領域的穩定趨勢。 當我今年2月份演講的時候,我真正想說的是,任何經濟都有周期。無論這個經濟實體有多大、多成熟、多復雜,都難以完全避免金融危機。中國的經濟也會有自己的周期,可能是在10年後,會見到明顯的經濟放緩。我不能說,中國今年的風險,會比未來10年中的任何一年高,我現有的信息非常有限,所以無法下結論。 羅傑斯(Jim Rogers,國際著名投資家,索羅斯量子基金創始人之一):真正對中國經濟有重大影響的,是西方國家經濟目前遭遇了很大的麻煩。西方經濟的規模,包括美國和歐洲,加起來有中國經濟的10倍大。西方經濟放緩,每個經濟體都會受到影響。 我認為,中國政府正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中國經濟的某些部分會下降,但另一部分,無論發生什麼,都會發展得不錯。

Ⅶ 經濟發展主要靠什麼

農村政策要長久不變
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杜潤生
我已經95歲了,超過了三個30年。看到改革開放這30年的發展成就,我感到很高興。
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民問題,農民最大的問題是土地問題。改革開放從農村起步,最重要的,就是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土地和勞動力。
農村政策要長久不變,但這還不夠。要在穩定土地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允許土地合理流動,允許農民有償轉讓土地使用權。
剛剛結束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決定》,提出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在當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培育土地流轉市場,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的流轉權益不被基層政府侵害。
要真正解決農民問題,讓農民富起來,關鍵還在於城市化,把更多農民變成市民。經驗證明,城市化率上不去,農村要富起來是不可能的。
如今,農民已經有了經營土地的自主權,加上市場交易自由,接下來就是政治上的民主權利要跟上。
宏觀調控須跟上市場化進程
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劉國光
30年來,我國的經濟運行機制由傳統計劃經濟體制逐漸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調節的范圍不斷擴大,推動了中國經濟蓬勃地向前發展。
當然,市場經濟目前還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比如說資源要素市場,資本金融市場等等需要發展到位。但是,也有因為經驗不成熟,犯了過度市場化的毛病,不該市場化的部分都搞市場化,帶來不良的後果。
市場經濟在發揮激勵競爭、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的同時,本身也存在一些固有缺陷,在總量平衡上、在資源環境保護上、在社會公平分配等問題上,會引發種種負面效果。國家的宏觀調控一定要跟上市場化的進程。
這些年,我們國家對於經濟的宏觀調控在不斷完善。特別是十四大以來,我們在短期的宏觀計劃調控上先後取得了治理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成功經驗,但是國家計劃對於短期和長期的宏觀經濟的導向作用明顯減弱。
正是基於這種情況,黨的十七大重新提出要發揮國家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在宏觀計劃調控中的導向作用。它再次提醒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該是有計劃的。但這並不是要回到計劃經濟舊體制、傳統體制當中去。
我們要重視計劃在市場當中的調控作用,使計劃與市場這個老大難的、世界性的、多年的問題,在改革中實現更高層次的結合。
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動搖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
最近國際金融危機以後,政府幹預又熱門起來了,美國採取了救市舉措,歐洲也採取了措施。這說明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的同時,並不是萬能的,市場也會有失靈。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加強政府的干預,加強市場監管。本來,市場監管就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搞市場經濟必須要監管市場。
但是不能說因為發生了金融危機,美國現在也採取措施救市了,就認為,現在美國也搞「社會主義」了,市場經濟不行了。不能這樣判斷。
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這個結論來之不易,我們付出過代價。從計劃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的社會發展到開放的社會,從貧窮、落後的社會步入到小康社會,這三個偉大轉變既是我們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是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成果。30年來,我們的經濟總量由世界第十位上升到現在的第四位;我們的財政收入原來是1000多億元人民幣,現在將近到6萬億元人民幣了;外匯儲備原來很少很少,現在到了1.9萬億美元了!為什麼現在國際社會也重視中國,在金融危機當中希望中國發揮作用呢?就是因為我們的實力增強了。
從30年歷史過程中可以看出,市場的基礎性作用不能隨意否定,這是我們改革開放的過程證明了的。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能動搖,以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動搖。
出口導向發展模式面臨調整 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王洛林
對改革開放30年最好的紀念,就是針對改革發展所面臨的迫切問題,提出今天應該抓什麼改革。解決我們當前面臨的迫切問題,這就應該與對形勢的判斷結合起來考慮。
當前,國外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而且正在向實體經濟蔓延。在國內,即使沒有發生金融危機,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也面臨著不得不轉變的情況。所以,無論是從國際還是國內來看,當前都是一個轉折點。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以後,美國的華爾街將不再是原來的華爾街,美國的經濟會和以前不同,整個世界的經濟也會和以前不同。這種變化將對中國產生巨大的沖擊和影響。這個沖擊主要還不是說我國的金融機構買了一些房地美、房利美的債券,或者說我們的出口貿易受到了巨大的影響,而是美國原有的那樣一種債務帝國的發展模式將不能夠持續下去。而中國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因此也不能延續下去。這對我們的沖擊才是最大的。
歷史上每次重大的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以後,都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社會政治、經濟倒退,一種是進一步向前走。那麼,當前我們更應該關注我們自己能不能從這次危機以及其沖擊中接受正確的教訓,接受一些有利於推進改革開放的教訓,這樣我們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才更加有意義。
回答不易,望採納。雲掌財經也有相關介紹,你可以來看看哦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要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