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辯證看待我國經濟發展
1、用全面的眼光准確把握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具有強勁的內生動力、廣闊的轉型升級空間和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疫情改變不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改變不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和基礎條件。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2、用辯證的眼光深入挖掘我國經濟增長新動能。
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融合、城市智能化改造等都體現出經濟社會發展對數字技術更加廣泛多樣的需求。
疫情還對消費習慣改變、商業模式創新等產生深遠影響,無在線消費、居家辦公、遠程視頻會議和線上醫療健康、在線教育培訓等快速成長,「宅經濟」「雲生活」既順應民生需求趨勢,又釋放新興消費潛力,將帶動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加速經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
(1)辯證思維看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
一方面,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GDP年均增長9.5%,隨著經濟體量不斷增大,GDP增速放緩的態勢明顯。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消費增速減慢,有效投資增長乏力。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我們必須保持定力、增強耐力,勇於攻堅克難。
另一方面,經濟轉型蘊藏著巨大增長潛力。
經過40多年的改革發展,中國總體上進入工業化後期,經濟轉型升級呈現不少新特點。一是我國經濟轉型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
2. 運用辯證思維從而處理好關系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哪七大關系
我說運用辯證思維從而處理好關系,貴州一般經濟社會發展的第哪條,一般來說主要你可以經過正規的發展或者正規的解決方式,都是可以很好的認證。
3. 如何樹立辯證思維全面聯系發展看問題
辯證思維是指以變化發展視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通常被認為是與邏輯思維專相對立的一種思維方式屬。在邏輯思維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辯證思維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時間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而無礙思維活動的正常進行。辨證思維指的是一種世界觀。世間萬物之間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而辨證思維正是以世間萬物之間的客觀聯系為基礎,而進行的對世界進一步的認識和感知,並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受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得到某種結論的一種思維。辨證思維模式要求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時,以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辯證思維是唯物辯證法在思維中的運用,唯物辯證法的范疇、觀點、規律完全適用於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客觀辯證法在思維中的反映,聯系、發展的觀點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觀點。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也是辯證思維的基本規律,即對立統一思維法、質量互變思維法和否定之否定思維法。
4. 如何辯證看待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的關系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二者相互統一。
經濟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會與生態文明發生沖突,會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這就使得二者在表面上存在對立,但實質上二者是相統一的。
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二者的矛盾並不是絕對對立的,二者應該是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的供給和環境的影響;生態環境的改善離不開社會經濟的發展。
我國目前面臨著發展經濟和改善環境的雙重任務。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落實到實踐中。與經濟建設相互促進和諧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首先,堅決長期貫徹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目前來講我國由於人口膨脹帶來的問題如人口素質不高、就業高峰、老齡化高峰等同題突出且短期內不易解決在全面建設較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時期,嚴重製約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全社會要樹立生態保護的觀念,使之逐步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為,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其次,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是一種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的綠色經濟。我國人口佔世界的比重大,人均擁有資源能源量比較小且利用率低。
主觀上缺乏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認識,客觀上缺乏支撐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性技術和尚未形成發展循環經濟的社會機制。對此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開發相關專業技術,構建完整配套的法規和政策體系,推動企業及社會採取循。
5. 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看待中國現代經濟發展
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理解
馬克思主義對事物和現實的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的,它徹底改變了西方的傳統理念和思維方法。這種以實踐為基礎的思維方式取代了傳統的以還原論為基礎的本體化思維方式,不再追求終極真理,而是把改造世界作為根本任務。因此可以說,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思想變革。可是人們在認識馬克思主義和西方傳統之間的關系時,經常受到傳統的思維方式的影響,不能從整體上進行把握,而是從局部和個別關系入手,影響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的正確理解。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並掌握馬克思主義的觀念和思維,才能完成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理解。
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理解也是對真正符合馬克思主義原意和精神的理解,要以時代為基礎,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和精神。可以將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對重要歷史事件的總結和判斷;第二,社會的歷史理論;第三,對人的存在方式和人類發展的思考。馬克思主義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人們已逐漸拋開第一層,進入了第二層,可是馬克思主義持久的生命力和第三層的結構息息相關。所以完成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理解就要充分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第三層內涵,也就是人存在的本質性的文化精神。
馬克思主義具有當代價值的原因及其體現
馬克思主義在20~21世紀都具有時代意義。馬克思主義對黑格爾的批判徹底變革了西方的傳統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在當時起到的作用。雖然在20世紀有許多新觀念被提出,但馬克思主義依然是最具時代價值的。在當代我們仍可以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現實問題。有人將馬克思主義比作一發炮彈,而我們所處的時代仍在炮彈的射程范圍以內,我們要做的就是正確看待和利用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用以解決各種現實問題。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反映了全人類的理想和使命,其存在也體現了人類的存在。
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後的歷史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充分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強大的時代解釋性和批判性。多數學者都指出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主要在於它具有良好的批判精神。
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徵是具有實踐性、開放性、批判性和創新性。在進行創新和實現其當代價值時要傳承馬克思最開始的原則和思維方式,同時繼續馬克思關注人類社會生活和命運的研究。從價值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全人類,所以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是對當代社會問題的關注;文化是研究「人」的中介,從當代文化思考產生共時性角度來看,文化領域是馬克思主義新的生長點;從政治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對人權思想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對西方人權思想和理想國的批判;從思維範式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在超越近代主題性的同時,也從根本上超越了理論道路;從社會批判功能角度來看,它促進了現代社會市場的健康發展;從重建中國角度來看,它和中國的發展都具有實踐性,兩者之間具有親和性;從唯物主義和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關系角度來看,馬克思不僅是辯證法,還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對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在於指導社會主義以實踐為基礎,實事求是,它是社會主義理論建立、發展、創新的基礎,在其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變革首先體現在理論性質的根本變化。馬克思主義將人類從絕對化的理論教條中解放出來,提供給人類的不是解決問題的萬能辦法,而是不斷加強自我意識和提高觀察能力的一種價值理念、思維方法和精神追求。從這方面來說,只有轉變思維模式才能真正意義上理解馬克思主義,同理,只有理解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從根本上轉變思維模式。馬克思主義的實質和精神就是人類雖然對世界的理解方式不同,可是最終目的都是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中「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以過去為基礎,站在現實上不斷開拓未來的精神。
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還體現在消除人對事物的依賴性。馬克思主義的批判任務中就包括將人從「抽象的普遍理性」、「物的普遍統治」和「資本的普遍統治」中解放出來,也就是說,將資本的獨立性和個性轉變為人的獨立性和個性。這恰恰體現了當代精神。
馬克思主義開創了現代意義上的西方。因為馬克思主義的變革開始於理論,從根本上瓦解了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在批判形而上學時是從人的存在出發的,重視世界和人的存在。馬克思主義的關注重點從整個世界轉變到人類世界,也就是說,從關注宇宙到關注人的生存世界,這是西方轉變的開始。馬克思主義屬於唯物主義,它極大地推動了西方的發展和進步。
實事求是地講,馬克思主義是當代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不可超越的。在21世紀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各種社會矛盾,在此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價值得以體現,所以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不僅體現在解釋世界上,還體現在改變世界上。
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實現
在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時要完成三個轉變:第一,關注的重心從實體形而上學轉變到開展人的生存本體論;第二,由對馬克思主義表層精神的關注轉變到深層精神內涵上來;第三,從工具層面轉變到理性層面。
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首先要用正確方法來理解馬克思主義,同時找准著力點和當代現實相結合。以人類現代化和中國現代化的發展為基礎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進行研究,也就是在馬克思主義中發現和人類現代化及中國現代化發展相關的理論。在不斷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進程中,我們發現馬克思主義批判過的許多社會現象在當代社會中仍然不斷出現,所以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實現就非常重要,它可以在我國解決當代社會問題的過程中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我們在理解馬克思主義時不應僅停留在文字層面或行為層面,還應深入到精神層面,也就是說,在理解馬克思主義時要有徹底的「實踐精神」。實踐精神是指實踐高於理論,實際生活大於思維模式,要將生活放在首要位置,以生活實踐為基礎。如果僅僅在文字層面上理解馬克思主義,我們將無法釋放馬克思精神,解放自我,也就無法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在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時也可以對其提出懷疑,探討馬克思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只有在批判的環境中,並以我國人民的生活實踐為出發點,馬克思主義才能得到完善和發展。
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才能運用它對生活和實踐進行指導。只有以當代社會發展的情況為基礎,發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代的局限性,並不斷發展、創新、豐富馬克思主義,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在當代中國的背景下,要站在世界歷史發展和全球發展的高度,以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為基礎,全面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具體內容,構建適合我國21世紀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以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具有時代價值。
6. 梳理一下總理採用了哪些辯證思維方法來分析中國經濟形勢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經7年了,目前世界經濟仍然增長乏力。中國經濟也的確受到下行的壓力。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的經濟形勢,我認為,中國的經濟形勢可以說是「形有波動,勢仍向好」。這是因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居前列。
我曾經說過,只要有比較充分的就業,與GDP同步增長的居民收入和不斷改善的環境,這樣的發展速度就是我們能夠接受的。反過來講,今年上半年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1%左右,新增城鎮就業人數在700萬以上,這也證明了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可以說,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就是我們在致力推動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推動商事制度等改革和「雙創」,去年以來,我們平均每天新增市場主體一萬家以上,而且經濟結構也在發生著向好的變化。比如說,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60%,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已提高到50%,高技術產業增速超過1O%。這些新的變化是我們努力推動並樂於看到的。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可以說是緩中趨穩,一方面穩中向好,但另一方面穩中也有難。因為我們正在努力推進以結構性改革帶動結構調整。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發展動能轉換,一些經濟指標在月度、季度間發生波動是難免的。不僅今年有,去年、前年也都有,但中國經濟仍然處於合理區間。我們將堅持宏觀政策的基本取向,繼續下力氣推動改革開放,推動結構調整。當然,我們也會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相機調控,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平穩運行,為結構性改革和結構調整創造條件。
我們不會隨一些經濟指標的短期波動而起舞,但也不會掉以輕心,而是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加大定向調控的力度。中國人民有智慧、中國政府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對此我們是有信心的。說到G20會議明年在中國舉行,它的議題正在討論中,中國將會發揮建設性作用。
7. 運用唯物辯證法發展觀的知識說明我們應該如何實現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
屏蔽了唯物主義的觀點,經濟應該是持續穩定的向前發展,我們不能圖一時之快,就是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普遍性,然後我們不能看眼前的利益奧用發展持續的眼光看待經濟發展,讓經濟得到長足有序的發展
8. 簡述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這體現了怎樣的辨證思維
最直接的辯證法思想是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和多樣性原理。
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問題,需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
根本的辯證法思想是矛盾的普遍性,堅持矛盾分析法,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是矛盾對立統一關系。
9. 如何全面辯證長遠看待我國經濟發展
嗯辯證長遠地看待我國經濟發展肯定是我國經濟發展非常有嗯遠遠有遠大的前途嗯因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很快並且社會比較穩定嗯嗯受到各國嗯人的支持
10. 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辯證關系
發展經濟,不斷增加物質財富,是整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歷史上有各種各樣的發展理論,盡管具體內容千差萬別,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缺銷是強調經濟發展。離開了這一點,就不可能成為一種科學的發展理論。胡錦濤同志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不能離開發展這個主題,離開了發展這個主題就沒有意義了。發展首先要抓好經濟發展。」所以,科學發展觀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決不意味著經濟發展已退居次要位置,更不是通過抑制經濟發展來平衡別的發展。無論現在還是將來,經濟發展始終是發展的中心內容,是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基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不能放鬆。
但也必須看到,經濟發展不是發展的全部內容,發展還包含社會發展。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社會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經濟發展代替不了社會發展,物質文明水平的提高不等於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水平的自然提高。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社會組織形式、就業結構、社會結構的變革加快,城鄉、區域和社會群伏雀游體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社會組織和管理面臨許多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單純追求經濟增長,一些社會矛盾長期得不到解決,就可能導致社會沖突加劇、社會動盪不安。如果產生這樣的結果,現代化建設就可能走入誤區,而且反過來會制約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甚至毀滅經濟發展的成果。
因此,在推進經濟發展時,必須關注財富怎樣分配,利益怎樣協調,矛盾怎樣化解。要讓社會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讓人們普遍分享發展的成果,使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相處。這就要求我們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全面進步,切實解決好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協調問題,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歲頃民主法制、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提高現代文明程度。既要堅持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又要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以積極擴大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理順收入分配關系、加快社會事業建設為著力點,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良性互動和協調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