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武漢市經濟發展概況

武漢市經濟發展概況

發布時間:2021-02-25 21:32:48

Ⅰ 長沙和武漢的發展情況如何

從地理位來說,武漢優於長沙,因為武漢有長江碼頭。從歷史上來說,武漢在清朝時就建有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民國時期一段時間還成了全國的政治中心。現在的武漢武GDp也高於長沙。

Ⅱ 湖北省各城市經濟發展排名情況

地 區 本年累計(單位:億元)
全 省 12831.52
武漢市 4560.62
宜昌市 1245.61
襄樊市 1201.01
荊州市 707.81
黃岡市 700.32
孝感市 681.15
荊門市 600.53
黃石市 597.78
十堰市 550.96
咸寧市 405.15
隨州市 344.14
鄂州市 308.54
恩施州 280.68
仙桃市 261.93
潛江市 232.07
天門市 208.99
神農架 9.13

這是湖北省2009年全省及各市GDP

Ⅲ 武漢近年來經濟發展怎麼樣

現在武漢是建設城市,發展中城市,
武漢10年以後就不會了,
至於具體,要平時關注武漢的新聞,
你就會有所收獲。

Ⅳ 武漢近幾年的變化,急

武漢軌道交通
2000年,中國批准長春、大連、武漢和重慶4個城市為首批輕軌建設示範城市之後,武漢軌道交通公司(現為武漢地鐵集團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資21.99億元、總長約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3年底具備試通車條件,2004年7月投入試運營。由於線路短、票價高、換乘不便、路線不合理等原因,在試運營期和正式運營初期,武漢輕軌載客量都較低。其後雖然武漢軌道交通公司(武漢地鐵集團)採取降價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並不明顯。
武漢市規劃未來的軌道交通網由7條線路構成,總長222.8公里。除一號線吳家山至堤角30.5公里為輕軌外,其餘6條線路都是地鐵。分別為:二號線,常青花園至流芳,39.8公里;三號線,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號線,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號線,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號線,老關村至堤角,25.3公里;七號線,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這7條線路中,二、三、四號線跨越兩江,連通三鎮;一、五號線分別貫穿漢口、武昌的東西方向;六號線溝通漢口、漢陽舊城及後湖新區;七號線則把漢口北部與武昌東南部聯為一體。2006年11月16日,武漢地鐵二號線的范湖站動工,二號線預計於2012年建成。
武漢過江隧道
武漢長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開工,總建設周期45個月,於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調試運行通車。之後,逐步完善隧道運營維護管理辦法,整理竣工驗收有關資料,「長江第一隧」於2011年方可正式通車運行)。
武漢長江隧道為長江上的第一座過江隧道,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隧,長約3.6公里(含匝道),漢口越江點位在江灘公園附近,勝利街設右進隧道匝道、天津路設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點位於和平大道,友誼大道設4條匝道連接。該工程為左、右道隔離的雙向4車道公路隧道,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級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葯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清朝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三鎮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故曾有「東方芝加哥」之稱。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的發展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拋在了身後。當時,由於市容環境不佳、城市建設無序,武漢被戲稱為「中國最大的縣城」。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迅速轉變,城市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漢陽沌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昌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漢口東西湖的台商投資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的陽邏開發區。中國 三大鋼鐵集團公司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位於武漢;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廠之一東風汽車公司總部位於武漢。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著以東風汽車總部、東風有限汽車總部、東風本田總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車企業總部和以東風汽車技術中心。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等一批建於1862年的武漢江漢關。頂尖汽車研發機構以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自主品牌和東風渝安等整車企業,已經成為中國最集中的汽車產業基地,被譽為「中國車都」。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即是享譽海內外的「武漢·中國光谷」。這里是中國最大最具實力的的光電子產業生產和研發基地。2007年,區內科工貿總收入達1300億人民幣。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區投資數百億建立光電子和數碼產業帝國,還有中芯國際投資百億元的晶元廠為高新區發展帶來新的更大的的活力。高新區內有著名的光谷軟體園,聚集著微軟(武漢)創新技術中心、IBM全球服務中心、EDS全球服務中心、法國電信軟體研發中心、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銀行運營中心等世界五百強和國內知名軟體服務外包中心、金融後台服務中心。它們已經成為武漢光谷軟體園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有利促進光谷軟體園打造中國服務外包交付中心。
武漢市的經濟基礎和實力遠遠超過湖北省內其他的城市,尤其隨著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加快,GDP總額占湖北省的比重穩步提升。2001年,武漢的GDP總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漢市GDP總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達到34.5%。

Ⅳ 武漢近幾年的發展

武漢,人稱「東方芝加哥」。早在宋元之際,漢口就成了知名的港口城市。

在中國商品流通史上,一句「貨到漢口活」的贊語為她贏來無限商機;在中國交通發展史上,一條「九省通衢」的定論更使她名噪天下。

迎著現代工業文明的浪潮,武漢幾經打磨,在共和國的經濟版圖上,爭取本應屬於自己的位置。

從「兩通」起飛到兩翼齊飛,記載著這座城市奮斗的足跡。

「兩通」起飛:「漢正街」成為武漢名片

1989年,一部電視劇在全國各大城市熱播。它的名字叫《漢正街》。

漢正街,武漢市硚口區一條並不起眼的老街。一時間,竟然成了全國小商品通用的商標,成了堂堂大武漢的城市名片。

至今,外地人到武漢,仍要去看看漢正街。漢正街的成名,牽動著武漢市一段改革發展的歷史。

具有水陸空交通立體優勢的武漢,是我國內陸最大的商貿中心,擁有各類交易市場近700個,輻射全國30個省市區的600個縣市。在商家看來,這是一個條件優越得讓人眼紅的城市。

開放之風初起,作為中國中部經濟重鎮的武漢,開始思考自己的發展方向。

經濟學家獻言:武漢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以交通和流通為抓手,以活躍市場為載體,推動經濟起飛。

這一建言冠名為「兩通」起飛,被武漢市政府採納並很快得到國務院批准,成為武漢改革開放初期的發展戰略。

1979年,武漢在全國率先宣布「敞開城門」,對外開放了中國第一個小商品市場———漢正街。

幾年功夫,這個僅有103家個體商戶的窄小街巷,一躍成為延伸10多個社區、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輻射全國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並在全國引發了一場小商品流通領域的深層次革命。

1992年,中國商業第一股———鄂武商股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標志著武漢「兩通」起飛戰略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隨後,中商、漢商、中百相繼上市。一個城市擁有4家上市商業公司,全國絕無僅有。武漢「兩通」達到鼎盛時期。

在武漢改革發展史上,「兩通」起飛戰略發揮了它的歷史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發現,武漢市場是搞活了,可一大批骨幹企業卻沒有活起來;而且,「吃廣東糧,喝珠江水」成了武漢的消費潮流。

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大武漢,怎樣打造現代都市的脊樑呢?

中國光谷:高科技為武漢點燃激情

有人說,在武漢經濟發展歷史上,有兩件事曾引起市民空前熱烈的反響。一件是當年中央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一件就是建設「武漢·中國光谷」。

在國內眾多城市爭建光谷的「追光」行動中,武漢100多萬市民自發簽名,支持市政府建設光谷的舉措。

事實證明,建設光谷不僅給武漢市製造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走信息化之路提供了有力保障,更重要的是,她將武漢燃成一片工業熱土,激發了人們的創業激情。

激情中迸發出一連串耀眼的數字。截至去年底,光谷共落戶企業6000多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300多家,上市公司15家,年銷售收入過30億元企業3家,過10億元企業5家,過億元企業55家。

激情中迸發出一個充滿希望的產業集群。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生物工程與新醫葯、環保能源、機電一體化、高科技農業等競相發展、上下游產品配套齊全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

通過3年多的建設發展,武漢光谷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光纖光纜製造基地,中國光通信領域實力最強的科研開發基地,中國最大的IC卡網路產品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設備生產基地。武漢長飛公司的光纖生產規模排名世界第三。華工科技通過收購澳大利亞企業,逐步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建立了全球市場營銷網路。

武漢光谷獨特的人才、技術和創新優勢,吸引八方資金源源滾來。海內外風險投資界在武漢注冊的風險投資公司由2000年前的1家增至13家;國內外金融機構解囊近280億元,先後支持16個光電子信息領域的大項目在光谷開工、投產,近700家公司注冊。

兩翼齊飛:武漢為中部崛起領跑

今年7月26日,中共武漢市委十屆六次全體會議隆重舉行。會議的議題是:學習貫徹中央關於促進中部崛起的戰略決策,全面加快武漢發展,努力走在中西部前列。

歷史的機遇再一次青睞武漢;武漢人再一次面臨歷史的考驗。

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武漢市委作出重大決策:全面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訓秋認為,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和核心;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服務現代製造業、全面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的重要舉措,也是全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兩只翅膀,托起大武漢領跑中部崛起的雄心壯志。

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祥地,武漢曾經創造過無比輝煌的過去:舉世聞名的「漢陽造」風光了一個世紀;漢陽鐵廠的鋼軌托起了縱貫南北的蘆(溝橋)漢(口)鐵路。近年來,武漢人著力重振製造業。從漢陽兵工廠舊址西行幾公里,一座現代化汽車新城拔地而起。武鋼二熱軋、二冷軋等大型項目相繼建成,使武鋼成為我國最大的板材基地。

去年,武漢市政府提出,力爭用10年至15年時間,投資2000億元以上,把武漢初步建成全國性現代製造業基地。

與此同時,一個大力提升武漢在中部地區的金融商貿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科教中心、旅遊目的地和集散中心的功能,促進武漢成為中部現代服務業中心的藍圖正在規劃。

大武漢的宏大氣魄,由此可見一斑。在協調區域經濟、承接梯度轉移進程中,發揮戰略支點作用。作為中部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武漢責無旁貸,武漢大有作為。

人們把期待的眼光投向了武漢。

評論0

Ⅵ 從地理與歷史的角度分析武漢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並簡述武漢的經濟特色

1、武漢是我國的水陸交通樞紐,江漢平原農業發達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場,附專近礦產屬豐富,葛洲壩水電站提供強大的能源。2、武漢是江南開發較早的城市,經濟基礎好,是我國開發較早的開放內陸海岸,近代工業出現較早,解放前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3、武漢工業區的鋼鐵、重型機器製造、造船工業全國著名,重工業比較完整,是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Ⅶ 武漢的發展情況以及在全國的地位

武漢,簡稱漢,是中國湖北省的省會,常住人口858萬人,登記在冊的外來人口為112萬(2007年8月),武漢市位於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兩岸,長江與漢水的交匯處。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屬華中地區的最大都市,中國大陸七大中心城市之一。
郵政編碼:430000 區號:027。
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詩人李白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在清代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經濟繁榮,一度是中國內陸規模最大的城市,位居亞洲前列,故武漢曾有「東方芝加哥」的美譽。
武漢也是中華民國的誕生地。

得名
武漢有武昌、漢陽、漢口三鎮,其發展的歷史、規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於東漢末三國初,孫權為了與劉備奪荊州,於公元221年把都城從建業(今南京)遷至鄂縣,並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與今鄂州市互換的。從考古發掘來看,武昌在新石器時代的水果湖放鷹台和南湖老人橋、洪山區花山鄉的許家墩和棋子墩等處,就是古人棲居之地。

舊時的武昌手工業發達,以造船、冶金、鑄造錢幣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黃鶴樓的屢次興廢,從三國時代至今已歷十餘次,每次重建都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反映出各個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和特點。

漢陽一名的來歷與漢水密切相關,古語「水北為陽,山南為陽」,古時漢陽在漢水之北,龜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稱陽,故名漢陽。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漢陽名稱自此開始。唐代將縣治移至漢陽市區後,才迅速發展起來。

漢陽,特別是鸚鵡洲一帶,歷來是長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業手工業很是繁華。同時,漢陽還是游覽勝地,位於漢陽的歸元寺是武漢市佛教叢林保護得最好的一處,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和漢陽築城起始於同一時期,約有1800年歷史。

歷史上,漢口,漢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同步發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漢水改道(漢水在歷史上改道不下8次)從龜山北麓入江以後,漢口才獨立發展,僅有500多年的歷史。漢陽、漢口很早就築有城牆,分別被當作過縣治之所在。

漢口後來迅速成為一座新興商埠,名聲和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武昌和漢陽,明末清初,漢口已與河南朱仙鎮、廣東佛山鎮、江西景德鎮並列為全國四大名鎮,海外譽為「東方芝加哥」。漢口的港口貿易運輸業頗為發達,成為我國內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檣依市立,萬家燈火徹夜明」(吳琪詩)狀其景,「居民填溢商賈輻樓,為楚中第一繁盛處」。頗能反映其盛況。清乾隆年間,漢口更盛於世,僅「鹽務一事,亦足甲於天下」。

清朝末年,湖廣總督張之洞於1905年在漢口修築張公堤。這條堤對逐年降低後湖一帶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陸地,對起初狹小的漢口擴建面積提供了方便條件,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1927年初,武漢國民政府將武昌與漢口(轄漢陽縣)兩市合並作為首都,並定名為武漢。今天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合而成的「武漢市」,其歷史只有74年。

Ⅷ 武漢近年來的經濟變化是怎樣的

武漢近年來的經濟變化:

武漢軌道交通。2000年,中國批准長春、大連、武漢和重慶4個城市為首批輕軌建設示範城市之後,武漢軌道交通公司(現為武漢地鐵集團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資21.99億元、總長約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3年底具備試通車條件,2004年7月投入試運營。由於線路短、票價高、換乘不便、路線不合理等原因,在試運營期和正式運營初期,武漢輕軌載客量都較低。其後雖然武漢軌道交通公司(武漢地鐵集團)採取降價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並不明顯。

武漢市規劃未來的軌道交通網由7條線路構成,總長222.8公里。除一號線吳家山至堤角30.5公里為輕軌外,其餘6條線路都是地鐵。分別為:二號線,常青花園至流芳,39.8公里;三號線,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號線,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號線,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號線,老關村至堤角,25.3公里;七號線,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

這7條線路中,二、三、四號線跨越兩江,連通三鎮;一、五號線分別貫穿漢口、武昌的東西方向;六號線溝通漢口、漢陽舊城及後湖新區;七號線則把漢口北部與武昌東南部聯為一體。2006年11月16日,武漢地鐵二號線的范湖站動工,二號線預計於2012年建成。

武漢過江隧道。武漢長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開工,總建設周期45個月,於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調試運行通車。之後,逐步完善隧道運營維護管理辦法,整理竣工驗收有關資料,「長江第一隧」於2011年方可正式通車運行)。

武漢長江隧道為長江上的第一座過江隧道,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隧,長約3.6公里(含匝道),漢口越江點位在江灘公園附近,勝利街設右進隧道匝道、天津路設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點位於和平大道,友誼大道設4條匝道連接。該工程為左、右道隔離的雙向4車道公路隧道,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級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葯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清朝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三鎮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故曾有「東方芝加哥」之稱。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的發展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拋在了身後。

當時,由於市容環境不佳、城市建設無序,武漢被戲稱為「中國最大的縣城」。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迅速轉變,城市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漢陽沌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昌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漢口東西湖的台商投資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的陽邏開發區。

中國三大鋼鐵集團公司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位於武漢;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廠之一東風汽車公司總部位於武漢。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著以東風汽車總部、東風有限汽車總部、東風本田總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車企業總部和以東風汽車技術中心。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等一批建於1862年的武漢江漢關。頂尖汽車研發機構以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自主品牌和東風渝安等整車企業,已經成為中國最集中的汽車產業基地,被譽為「中國車都」。

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即是享譽海內外的「武漢·中國光谷」。這里是中國最大最具實力的的光電子產業生產和研發基地。2007年,區內科工貿總收入達1300億人民幣。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區投資數百億建立光電子和數碼產業帝國,還有中芯國際投資百億元的晶元廠為高新區發展帶來新的更大的的活力。

高新區內有著名的光谷軟體園,聚集著微軟(武漢)創新技術中心、IBM全球服務中心、EDS全球服務中心、法國電信軟體研發中心、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銀行運營中心等世界五百強和國內知名軟體服務外包中心、金融後台服務中心。它們已經成為武漢光谷軟體園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有利促進光谷軟體園打造中國服務外包交付中心。

武漢市的經濟基礎和實力遠遠超過湖北省內其他的城市,尤其隨著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加快,GDP總額占湖北省的比重穩步提升。2001年,武漢的GDP總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漢市GDP總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達到34.5%。

Ⅸ 武漢近年來的經濟變化(附圖)

改革開放以來武漢的主要變化:
武漢軌道交通
2000年,中國批准長春、大連、武漢和重慶4個城市為首批輕軌建設示範城市之後,武漢軌道交通公司(現為武漢地鐵集團WUHAN METRO GROUP)成立。2000年底,投資21.99億元、總長約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開工,2003年底具備試通車條件,2004年7月投入試運營。由於線路短、票價高、換乘不便、路線不合理等原因,在試運營期和正式運營初期,武漢輕軌載客量都較低。其後雖然武漢軌道交通公司(武漢地鐵集團)採取降價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並不明顯。
武漢市規劃未來的軌道交通網由7條線路構成,總長222.8公里。除一號線吳家山至堤角30.5公里為輕軌外,其餘6條線路都是地鐵。分別為:二號線,常青花園至流芳,39.8公里;三號線,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號線,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號線,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號線,老關村至堤角,25.3公里;七號線,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這7條線路中,二、三、四號線跨越兩江,連通三鎮;一、五號線分別貫穿漢口、武昌的東西方向;六號線溝通漢口、漢陽舊城及後湖新區;七號線則把漢口北部與武昌東南部聯為一體。2006年11月16日,武漢地鐵二號線的范湖站動工,二號線預計於2012年建成。
武漢過江隧道
武漢長江隧道(已建成,2004年11月28日開工,總建設周期45個月,於2008年12月28日至2009年3月調試運行通車。之後,逐步完善隧道運營維護管理辦法,整理竣工驗收有關資料,「長江第一隧」於2011年方可正式通車運行)。
武漢長江隧道為長江上的第一座過江隧道,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隧,長約3.6公里(含匝道),漢口越江點位在江灘公園附近,勝利街設右進隧道匝道、天津路設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點位於和平大道,友誼大道設4條匝道連接。該工程為左、右道隔離的雙向4車道公路隧道,設計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級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武漢是華中地區的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造船、製造、醫葯等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清朝末期、國民政府時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武漢三鎮經濟繁榮,位居亞洲前列,故曾有「東方芝加哥」之稱。但自1980年代以來,武漢的發展未能跟上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漸被「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拋在了身後。當時,由於市容環境不佳、城市建設無序,武漢被戲稱為「中國最大的縣城」。這種情況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迅速轉變,城市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20世紀90年代,武漢建立了位於漢陽沌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武昌的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位於漢口東西湖的台商投資區,以及位於新洲陽邏的陽邏開發區。中國 三大鋼鐵集團公司的武漢鋼鐵(集團)公司位於武漢;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廠之一東風汽車公司總部位於武漢。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聚集著以東風汽車總部、東風有限汽車總部、東風本田總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車企業總部和以東風汽車技術中心。康明斯東亞研發中心等一批建於1862年的武漢江漢關。頂尖汽車研發機構以及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自主品牌和東風渝安等整車企業,已經成為中國最集中的汽車產業基地,被譽為「中國車都」。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即是享譽海內外的「武漢·中國光谷」。這里是中國最大最具實力的的光電子產業生產和研發基地。2007年,區內科工貿總收入達1300億人民幣。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區投資數百億建立光電子和數碼產業帝國,還有中芯國際投資百億元的晶元廠為高新區發展帶來新的更大的的活力。高新區內有著名的光谷軟體園,聚集著微軟(武漢)創新技術中心、IBM全球服務中心、EDS全球服務中心、法國電信軟體研發中心、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銀行運營中心等世界五百強和國內知名軟體服務外包中心、金融後台服務中心。它們已經成為武漢光谷軟體園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有利促進光谷軟體園打造中國服務外包交付中心。
武漢市的經濟基礎和實力遠遠超過湖北省內其他的城市,尤其隨著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加快,GDP總額占湖北省的比重穩步提升。2001年,武漢的GDP總量占湖北省的28.9%,到2006年,武漢市GDP總量占湖北全省的比重達到34.5%。

Ⅹ 關於武漢以後的發展情況會是怎樣

武漢有九省通衢之稱,水路,陸路都很發達,其交通優勢再明顯不過,因此在中部地區形成一個以武漢為中心,相當大的貨物商品積散地。 武漢位於長江、漢江交匯處,地處江河沖積平原地帶,土壤肥沃,氣候適宜。這些都是武漢的區位優勢。 武漢三鎮,以武昌區為文化中心,大學居全國第二;以漢口為經濟貿易中心,在建的王家墩商務中心將成為未來中部地區最大的商務區,以漢陽為工業中心,武字國企重工業基本集中在這里。 國家在近幾年中部崛起的規劃中,就明確的提到,以武漢為中心,輻射周圍6個省份,其意義再明顯不過。 如果有一天中部地區形成經濟特區,那肯定是以武漢為中心, 如果有一天中國有第5個直轄市,那一定是武漢!

求採納

閱讀全文

與武漢市經濟發展概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