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世界經濟未來發展趨勢

世界經濟未來發展趨勢

發布時間:2021-02-26 09:25:18

❶ 全球未來發展趨勢。

大家知道我們這幾天,除了我們的興奮,我們看到整個的經濟情況並不是讓我們特別樂觀,打開電視也好,翻開報紙也好,看到的都是壞消息,幾乎有一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局勢,我們也正處在崩盤的前夕。實際上從人類的經濟活動發展來講,有過幾次大的崩盤現象,每每大的崩盤並不一定是壞事。比如我們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二百年前的工業革命,瓦特發明了蒸汽機,解決了動力的問題,變成了機械化的工業時代,工業時代最大的特徵無非是大規模生產,現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發現我們又一次面臨崩盤。過去二百年中我們熟悉的工業革命大生產的時代可能又要結束了,我們又要進入小生產的時代,但是這種小生產和農業社會的小生產又不一樣,它是一種連接的小生產。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做了一些研究。我們模擬一下人類社會未來的進步,我們把資產產值在一千億美元以上的公司我們做了一個分類,我們看到這個分類特別有意思,大概有十幾家,其中有16家美國公司,資產超過一千億,其中有五家中國公司,這些公司我們把它分開去看。我們看到以固定資產為核心資產的公司和以虛擬資產為主要資產的公司,把它分開,我們看到我們現在正好處在一個焦點上,換句話說,我們正好處在一個我們的資產的表達形式變化的時代。換句話說,什麼是你的資產,過去是擁有機器,擁有土地,擁有礦產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資產,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可能是擁有許多智力的資源那是重大的資產。在這些資產過程中,這邊是我們分析的一個圖,你會看到有形資產的空間是呈下降的趨勢,無形資產或者虛擬資產公司的空間是屬於上升的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又看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跟他非常類似的一個現象,我們看我們未來的就業情況。 很多情況下我們看到一線真正在大生產,我們非常熟悉的工業革命大生產二百年來的大生產的情況,人們在機器邊上,像摩登時代演的緊螺絲的工人越來越少,而且呈更加快速的下降趨勢,以智力資源或者服務資源的社會形態或者未來資產的分布形態卻在迅速產生。在這個時候,我們突然提出了一個口號,我們說其實所有的產業,所有的企業未來都是IT轉基因的產業。前一段落有個IT界的大嘴,(尼姆拉斯卡爾),最近他出了一個大轉折的書,他實際上在這個觀點中提到IT之所以不再重要,所有的企業都是以IT為架構的,過去IT從你的獨門兵器變成一個大眾化的工具,所有的人都有,而且所有的產業,所有的公司都是IT轉基因的產業,這時候就給我們帶來非常大的變化效應。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產業的革命都是由一個技術去驅動的。比如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最簡單的我們解決樂東黎,解決了電,解決了蒸汽機,我們有了火車、電廠蒸汽機發電,50年以後,更多的是信息技術對我們現在的時代產生影響。通常來講,從IT的角度來講,每15年產生一個變革的話,現在我們逐步從大型機、小型機、PC,然後到了互聯網,我們再到物聯網的極端,所謂物聯網變成非信息終端的連接,在這樣的時代下,這種驅動使我們產生了許多新的商業的模式和許多新的與傳統產業無論不同的就業模式、公司進展的模式。IT業實際上有很多的定律,既然所有的產業都是IT轉基因的產業,所有的企業都是IT轉基因的企業,那你就不得不受到IT定律的影響。IT有三大定律,第一大定律就是摩爾定律,簡單的來說18個月,它的性能提高一倍,價格下降一半。剛開始的時候摩爾定律不是這樣定的,是指的CPU的數量下降一半,你的性能提高一倍,後來慢慢的變成了價格。我們把這個產業放過去,從IT的投資和GDP投資之間的關系。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我們突然看到其實誕生了蘋果這樣一個設備,其實蘋果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我們說它是一個攪局者,過去游戲的規則不一樣了,蘋果本身並不能接入。比如它不像PC,它是無線,但是它又能以非常強大的功能連接網路。我們說蘋果本身並沒有很強的計算機,但是它又能通過許多的服務使我們的計算能力達到最大的空前的最方便。 我們看這又是一個競爭的圖片,在這個圖片中,通過蘋果這樣產品的攪局,我們發現過去所謂的PC、互聯網、物聯網,固網也好,移動也好,它產生了非常多的定位上的變化,就說你過去做的什麼,未必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你過去盈利的手段,未必對你未來會創造價值。在這種天下大亂,在我們不斷的要重新洗牌布局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種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很多人說互聯網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很大的,麥肯錫前幾個月公布的一個研究,這里講的是互聯網的用戶,有20億的互聯網的用戶,這個研究包括了13個國家,這13個國家是有八國集團,然後包括金磚四國中的三國,中國、印度、巴西,同時還包括兩個國家,一個是韓國,一個是挪威,這兩個國家是互聯網發展的最好的兩個非八國集團的國家,也非新興經濟體的國家。這十三個國家加起來,它的產值佔到全球GDP產值的70%,我們幾乎可以代表這些國家的發展方向,代表著未來全球世界的發展方向。 我們再往後看,這些國家網民是這么多,你再看它的互聯網的應用佔GDP的百分之三點幾,大家看到,GDP的百分之三點幾數字並不大,其實你要對GDP做一個分類的話,你會看到它實際上已經超過了許多GDP的行業。再往下看,大家說未來的發展,GDP的發展是靠什麼?比如我們再看到這裡面,在GDP的增量中,互聯網的發展帶來了GDP增量的21%,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說實際上未來的發展,你的GDP的增加,實際上是要靠科技的,實際上是要靠網路的,實際上是要靠互聯網的,實際上是要靠新的攪局者的出現。有的人說不對,互聯網極大的扼殺了就業,在這個研究中我們發現在互聯網產業消滅一個就業的時候,會產生2.6個就業,我們知道國內最大的電子消費的網站淘寶,它在消滅一個固定的就業的時候會創造2.6個就業,雖然消滅了一個物理的商店,但是創造了2.6個配送人員,2.6個中介公司,2.6個服務公司。還有人說互聯網優厚於大企業,其實75%的最受惠的是中小企業,這恰恰說明未來產業布局的變化,超大型的企業,以實體經濟為主力的,中石油這樣的企業慢慢會減弱,以智力資產,以未來的服務為基礎的企業會不斷的興起,這可能是未來企業發展的動態。在這種過程中,中小企業佔到非常大的比例,在我們國家佔到百分之九十幾,這些企業的受益可能是互聯網對未來能夠有生命力最好的一種詮釋。 未來IT產業有哪種主要的優勢,我們看到有五大趨勢。第一個是雲的技術,雲計算,雲服務,可能是這種技術里最主要的趨勢。第二是移動互聯網的技術。蘋果也是典型的移動互聯網的公司。第三個比較大的一種趨勢就是我們講的更進一步,實際上是物聯網的技術。實際上它是把物質,比如我們說汽車、手術刀、電冰箱、空調、家裡的電表,原來沒有信息終端的終端用網路連接起來,形成一種智能的產業,形成一種智能的社會。換句話說,我未來用一個手機,或者用一個PAD,我去控制我的汽車,我去給汽車加油,做檢測,我就可以控制家裡的電冰箱。今年年底海信、TCL會推出智能的電視,兩個電視之間完全可以互聯互通,你可以用你的手機看家裡的電視,換句話說如果你在美國買了一個大片,在紐約的客廳看大片,可以邀請北京的朋友在你的PAD上跟你一塊欣賞。技術上已經實現,而且樣機已經出來。還有我們社會化的網路,剛才講的社區,這可能也是未來發展的主要形式。最後就是低碳、綠色、節能的,可能是我們未來所追求的發展目標。 這五個趨勢做下來之後,我們會看到其實未來的產業和我們腦子當中想像的產業有很大的不同,產業的不同可能會產生未來就業的環境,就業的崗位,我們公司的物理形態,可能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過去大的公司幾百人集中在一塊上班,未來公司可能有幾萬人大家互相不見面的,企業的形態從過去物理的集中變成網路資源信息的集中,人可能不需要到CBD上班,自然的交通問題。我可能坐在國家會議中心,去紐約的投資銀行上班。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環境的改變,其實蘋果給我們帶來最大的啟示就是我們未來的產業創新和我們未來概念的轉變。比如我們說創新怎麼走?過去我們經常講有幾個聰明的人去做一個產品,把產品通過廣告,推給社會。現在情況正好相反,大家看紅色的箭頭,可能是一種逆向的過程,創新的過程更多的來自於消費者而不是產業,創新的實踐更多的來自於新興市場的新興技術,而不是發達的市場和發達的技術。當然,這兩種互動的過程是未來產業和創新主流的過程。同時,過去我們看到企業大量掌握的資源,掌握的信息會被我們每一個人去攤薄。 換句話說,其實大規模的定製,根據消費者自身需求的大規模定製已經來到,我們在團購網上,我們在淘寶網上,甚至寶馬七系列個人的定車,大量的創新,大量的需求,我們真正的產業和轉移的基礎不是從C,而是從B到C,真正的每一個蘋果迷,每一個果粉,每一個消費者作為一個人,同時又作為一個企業,人和企業未來可能是不分的,人和企業的界限打破,使得每一個人產生空前大的發展空間和想像的空間。最後,由於這種變化,實際上給我們帶來一種全新的結構。我們非常不適應現在,這一代經濟即將崩盤,我們進入下一代經濟,下一代經濟將是什麼樣的組合呢?用現在經濟的模式和標准去想像對未來都是不適應的,未來很可能有這種情況,它可能是中國的價格非常便宜,它可能像日本公司那樣的質量,非常可靠,它可能成為像美國公司那樣有無限多的創新。如果把這三個東西的交集結合起來,很可能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種模式和概念。 最後,其實關鍵不在於一款產品,關鍵是在於一款產品能夠帶動它的產業鏈,這種產業鏈所產生的附加價值鏈的變化,以及未來的商業模式的變化。其實蘋果的產品出來的時候,我們大家都沒有想到它會是這樣,包括IDC也是這樣,去年1月十幾號在美國發布說iPAD要出來,當時很多分析師都不看好,我們做了一個預測,蘋果一年最多賣400萬台,從6月份一直到年底最多賣400萬台。當時我們有個首席分析師還說蘋果這個東西不行,沒什麼技術創新,可是到了去年年底1600萬台,超過他預測的四倍。今年說2500萬台,到現在五六千萬台都不只。我借用粉果的話說,蘋果就是出一款馬桶我也會買。實際上它是完全適應未來創新的,第一是從C到B的,二是無線互通互聯的,第三它以應用為主,第四以雲服務平台為基礎的,以信息資產為主的這樣一種商業模式。這些是未來給我們帶來的啟示。當然,蘋果本身也要不斷的發展,它並不是一個產品的終極。但是我們隱隱約約的可以看到,假設現在朝不保夕的,現在的結構會改變,未來可能隱隱約約的是向蘋果主流的方向發展。當然我們也希望每一個果粉,每一個邀請賽,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這個大潮中,都能在這個大的變革中受益,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一個game changer,當然這個game越玩越好看。

❷ 世界經濟未來趨勢如何

當前與今後一個時期,有四個問題將成為國際社會思索和探討的熱門話題: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模式向何處去?美國新興戰略性產業能否迅速成長?國際分工與貿易規則是否發生變化?國際貨幣體系向何處去?美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的可能性美國主流社會的政治精英們主張:未來美國居民應降低消費水平,提高儲蓄率,提高工業製成品出口能力,減少貿易逆差,減輕經濟增長對消費的依賴;同時要求中國和其他對美貿易順差國減少出口,增加內需。從200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世界經濟失衡論,到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主流經濟學家提出世界經濟再平衡論,以及2009年9月20國集團領導人匹茲堡峰會上美國政府提出的「可持續與平衡發展框架」,無不貫穿著上述主張。站在美國的立場上,這個主張很正確,很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但也未必完全符合某些跨國壟斷資本的利益)。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看,盡管這一主張包含了一定合理因素,但它從根本上不符合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的利益,因此它並不正確。那麼它究竟能否行得通?也就是說在現實情況下,美國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轉變過去負債消費、過度消費的經濟增長模式?這就不取決於美國政治精英的願望和主張,而取決於美國長期形成的社會經濟結構和文化傳統。從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的一年時間看,美國的消費水平是在下降,儲蓄率有所提高,美國居民儲蓄率從2008年第三季度的-0.2%提高到2009年第二季度的6%。但這個趨勢能維持多久、能否扭轉美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卻值得懷疑。第一,美國經濟虛擬化。服務業已佔美國經濟總量的80%,美國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只以價值量衡量的國民收入,而沒有實物產品。經濟虛擬化使美國金融資本成為最強大、最有權勢的利益集團。金融資本在此次金融危機中雖然遭到重創,但藉助美國政府不斷輸血,依然十分強大,任何縮減金融資本活動空間的經濟措施都會遭到相關利益集團的反對。美國居民負債消費也為金融資本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因此改變美國居民的消費習慣不符合美國金融資本的利益。第二,美國產業資本依賴金融市場。美國製造業具有世界領先優勢,但為什麼仍然會出現兩大汽車公司破產?因為美國工會極力主張高工資和高福利,使美國公司難以控制勞動力成本,美國製造業依靠產業資本自身循環來平衡成本與收益的能力愈來愈弱。它需要依靠資本運作,在全球市場上不斷通過重組、兼並、收購等方式來彌補和抵消生產成本的增加,這就意味著美國產業資本的生存愈來愈依賴全球金融市場。此外,美國居民負債消費模式的轉變,勢必導致美國金融市場乃至全球金融市場的萎縮,這也使產業資本難以忍受。第三,美國居民偏好金融交易以獲得財富。隨著美國經濟結構的虛擬化,金融產品交易成為美國居民獲得財富的重要來源,負債與擴大金融產品交易不僅是美國普通居民的實際經濟利益,也是美國獨特的時尚文化。完全回到過去靠工資收入積累財富的傳統,既不符合美國人民的利益,也違背美國的時尚文化。綜上所述,未來美國消費與儲蓄之間的比例關系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化,但不可能改變美國的經濟結構,也不可能改變金融資本、產業資本的生存方式,更不可能改變美國居民的利益偏好與時尚文化。因此,美國依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美國將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市場。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也都只能基本照著美國的路子走,不可能出現太大的偏離。美國的新興戰略性產業成長的前景奧巴馬上台之前,其智囊班子為其制定的振興美國經濟的基本思路是發展清潔能源和低碳經濟。奧巴馬政府希望通過清潔能源和低碳排放尋找並建立起新的戰略性產業,形成新的技術與生產供給,最終建立新的國際分工以及新的國際收支格局。但是這個如意算盤很難完全實現。首先,推行清潔能源和低碳經濟在國內外都有阻力。石油壟斷集團是新能源經濟的天敵,美國石油壟斷資本和石油出口國都是新能源經濟的對立面,它們可以容忍新能源在不損害其利益的前提下得到一定發展,一旦出現利益沖突,它們不會任其坐大,必要時會採取各種手段來封殺新能源經濟的發展。其次,美國至今還缺乏使新興戰略性產業成長的機制,其中包括風險投資、技術轉讓、成本補貼、大眾消費推廣、出口促進等一系列經濟杠桿手段。簡單地依靠改變排放標准和交易規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新興產業發展,但不具有內在的可持續性。而這一經濟機制的建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利益博弈過程。再次,IT新經濟從勃興到泡沫破滅的歷史經驗表明,依靠新技術支撐的新產業往往缺乏長期贏利的可持續性。在科技日益發達和科技全球化條件下,新產品的技術生命周期日益縮短,投資於技術創新很難得到足夠的回報,而風險卻很大,這必然降低資本投資於新技術的熱情。因此,壟斷資本更願意投資於稀缺資源開發以及那些可以不承擔投資失敗責任(如金融創新)的領域。最後,美國產業資本對新產業的需求並非想像的那麼強烈。美國製造業的優勢在三個領域:航空航天器、汽車、大型計算機、武器、成套設備等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業;機械、電子產品的核心零部件等,主要為大企業配套,技術含量也較高;在附加值低的勞動密集型製造業中控制研發、品牌和營銷。這些產業優勢將在相當長時間內存在,它們決定了美國作為世界創新領導者的地位,而且美國還牢牢掌握著石油價格武器來維持這個地位。因此美國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的前景並不光明。在奧巴馬的任期內,美國以清潔能源和低碳經濟為主的戰略性產業將會有一定程度發展,但不可能很快取代原有的製造業,更不可能很快改變原有的製造業國際分工格局和國際收支流向。隨著美國和發達國家的企業在製造業中成本控制能力的不斷弱化,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將繼續前行。未來的國際分工與貿易規則是否變化美國精英為未來設計的國際分工圖景是: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成為新興戰略性產業的設計、研發和生產者以及創新產品的主要供給者,讓中國和發展中國家成為這些產品的消費者,從而改變世界經常項目收支的「失衡」格局。在貿易規則上通過徵收碳關稅,限制中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和產業,逼迫中國在高油價、碳關稅、高匯率三重壓力下永遠處在國際分工的不利地位。當然,這只是一相情願的想法而已。美國新興戰略性產業的成長之路仍很遙遠,國際分工的基本格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不會改變,中國和發展中國家仍然是世界主要製成品或中間產品的重要生產者和供給者。世界經常項目收支的基本格局也不會改變,中國和部分發展中國家仍然是經常項目順差大國。盡管貿易自由化的趨勢不會改變,但貿易自由化會被逐漸加入新的因素,逐漸與傳統自由貿易概念有新的區別,這也會成為一種趨勢,我國應當積極參與規則制定並認真應對。同時,應對貿易保護主義也將成為長期任務。客觀上存在的經濟利益矛盾、西方國家的選票政治因素以及對中國社會制度的敵視和懷疑,都是貿易保護主義長期存在的原因。但是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是跨國壟斷資本的根本利益所在,跨國公司主導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決定了貿易保護主義興風作浪的程度有限。所以,我國應確立不怕打貿易戰的思想,要學會有理、有利、有節、持久地打各種貿易戰和匯率戰,「斗而不破」是我們處理與美國經濟利益矛盾的指導思想;建立國際經貿統一戰線聯盟和分化區別不同貿易夥伴和利益集團應是我們的基本策略。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人民幣地位我國對外貿易結算90%以上用的是美元,資本項下的金融交易也主要是美元,人民幣與美元的交換關系很難被弱化,人民幣匯率事實上也一直是盯住美元的。中國大陸、香港、台灣以及東南亞地區,在貨幣流通上都屬於美元區的勢力范圍,人民幣盯住美元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美元仍然是世界最強的儲備貨幣,美元霸權地位仍將維持很久,所以現在我們還不可以輕言人民幣脫離美元而自成國際貨幣體系。在今後一個時期內,人民幣匯率應實行主要盯住美元的、有浮動的、競爭性的固定匯率,這種既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又有管理的匯率較為符合我國利益。現在我們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減輕美元匯率波動造成的沖擊。從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底,中國大陸已與韓國、中國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和阿根廷的貨幣當局簽定了貨幣互換協議,規模達到6500億元人民幣。通過貨幣互換,締約方可以相互提供短期流動性支持,為本經濟體在對方分支機構提供融資便利。更重要的是這種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匯率風險。貨幣互換的真正意義在於減輕主要貨幣匯率波動給其他貿易夥伴造成的損失,它相當於在一段時間內鎖定匯率。2009年4月8日國務院正式決定在廣州、深圳、珠海、東莞幾大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這也是減輕匯率波動沖擊的有效辦法。但無論是貨幣互換還是人民幣交易跨境結算,都需要以美元或國際儲備貨幣為基礎。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為了緩解美元匯率波動的影響,西方五大中央銀行已經開展了貨幣互換,我國未來應爭取人民幣與美元和其他西方貨幣互換。人民幣與美元互換,讓美國貨幣當局持有人民幣資產,是穩定人民幣與美元匯率的有效辦法,也是向固定匯率方向靠攏的實際步驟。人民幣還可以相機與日元、歐元等西方貨幣互換,在未來美元貶值趨勢中增加我國國際性資產的安全,減輕國際貨幣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❸ 誰能告訴下,中國和世界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那一方面是發展比較強的,那一方面是發展比較弱的,中國最缺

市場、消費群體最強,資源技術較差,最缺高端的人才與科學家

❹ 世界經濟未來發展方向

高盛提出了「金磚四國的概念後」,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成為世界關注的專焦點,從這屬次次級抵押貸快危機中可以看出,中國武夷具有極大的市場潛力,汽車產業發展極快。中國人平均比印度人賦予三倍,所以現在也是印度的發展期,亞洲無疑將成為世界經濟新的發動機。美國想要迎來第二個」柯林頓時期「很難,隨著歐元區的擴張,歐洲總統理論上應該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但巴爾干半島債務危機,希臘債務危機等等考驗著歐洲,西班牙還是歐洲五大經濟體之一,他們一直有分歧,尤其是英國與歐盟。隨著世界盃和奧運會的舉辦,巴西也將有機會,南非有也很好的前景。美元必定不會疲軟,從現在的美元與歐元的匯率也可看出。黃金期貨市場的走向,CPI接近百分之三也都是中國面臨的難題,但中國的核心領導層在這次經融危機中展現出的智慧和節能減排的綠色決心讓世界欽佩,2048年之前,我認為中國的總體經濟可能超越美國

❺ 世界格局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

未來的世界格局,會逐步發展為以中美兩個超級大國為主,以歐盟、俄羅斯、印度等區域性強國為輔的世界新格局。當前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多極化趨勢正在逐步形成。未來十年內,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經驗總量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屆時,中國的經驗實力與話語權將更加強大。美國雖然在經驗總量上會退居第二,但在整體實力上,憑借其強大軍事與科技實力,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將保持超強地位不變。

就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的那樣,如果按購買力計算的話,中國的gdb在2014年就已超越美國,但實際在整體實力上還與美國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一人均下來就低了不少。預計二十到三十年之內這樣的格局還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中美兩超競爭的格局還將繼續。中國的綜合實力逐漸上升與美國的綜合實力相對衰退將成為時代的主題。預計五十年後中國在整體實力上將成為真正的世界第一。

(5)世界經濟未來發展趨勢擴展閱讀:

美國雖然還是一超,但難以獨霸,單極已經終結;多極在曲折中發展,有的在上升,有的在下降,並非直線發展。比如歐盟,這次整體實力進一步下滑,它本來遭遇烏克蘭危機、難民危機、英國脫歐危機,這次疫情又成了重災區,整個歐洲所受的打擊比美國還要大。可以說,疫情把既有的秩序與格局進一步打散了,它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❻ 未來十年,全球經濟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中國經濟,每一個階段,都會有新的問題和風險出現。歷史上,世界上,都沒版有先例,也沒有什麼模權板和歷史經驗可供參考借鑒。
如同拿著張圖去找馬,發現現實中的馬和圖里的馬不一樣,就宣布現實中的馬不是馬。按圖索驥,也是經濟分析的大忌。
如果模型解釋不了現實,那顯然是模型錯了,理論錯了。在經濟分析領域,教條主義也是沒有前途的。

❼ 未來十年世界經濟的走向

一、新經濟。非同尋常的增長只能用新經濟來解釋。新經濟革命的一個重
要特徵就是具有平等的共享性。二、經濟全球化。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從短期
來看,跨國公司以先進的技術、低廉的成本和靈活的市場進入方式佔領了主導地
位,同時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經營方式。但從長遠來看,只要人們生產出符合國
際市場需求的產品,市場就會更規范,價格也會下降。三、美國的經濟。過去20
年中,美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並與像中國這樣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
一起帶動著世界經濟增長。四、中國加入世界經濟的重要性。五、歐元問題。歐
元應該會上升,因為美國經濟增長正趨於減緩對於歐洲來說是個好消息。六、三
大貨幣區的協調及中國的選擇問題。
(世經評論·北京)一、新經濟
經濟學家們是從新經濟對基礎經濟變數的影響來看待它的,尤其是對經濟增
長率的影響。在1995年以前,經濟發達的西方國家平均年增長率總是無法超過
2.5%;1995年之後,美國經濟在90年代前期形勢極好,兩年後增長率突增到5%,
並持續了5年。這種非同尋常的增長只能用新經濟來解釋。新經濟革命的一個重
要特徵就是具有平等的共享性。因為它大大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成本。這會給那些
貧困、偏遠、被拋棄在高速經濟增長之外的國家,帶來極大的獲益潛力,給一些
國家帶來向前飛躍的機遇。如果能實現信息的高速傳遞,把世界上的200多個國
家按照技術先進程度來排名,排名靠後的國家不必按照原來的步伐一步步發展,
而能實現快速進步。
二、經濟全球化
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例如,某個大企業進入一個小城鎮後,就會沖垮當地
的小企業。與當地企業相比,跨國公司以先進的技術、低廉的成本和靈活的市場
進入方式佔領了主導地位,同時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經營方式。從短期來看,這
是個痛苦的過程,但從長遠來看,只要人們生產出符合國際市場需求的產品,市
場就會更規范,價格也會下降。中國加入WTO就是一個通過進入國際市場,中國
可以獲得極大的收益,其他國家會因為與中國貿易量的增加而同樣獲益。另一方
面,在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過程中,中國必須生產出有競爭力的產品,提高銀行的
效率。對中國來說,這可能是個相當艱巨的挑戰。另外,經濟全球化使得公司和
銀行規模越來越大,實現商業目標的技巧在於做大,大到全球范圍。所以公司就
必須會並重組,銀行也是如此。中國人世也要牽扯到這一點。中國必須注意其金
融機構的規模,因為對干中國市場足夠大並不等於對世界市場足夠大。
三、美國的經濟
過去20年中,美國經濟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並與像中國這樣經濟高速
發展的國家一起帶動著世界經濟增長。美國的重要之處在於它佔世界產出的25%
,並在過去20年為世界增加了4000萬新的就業機會。美國經濟運行出現了重大轉
變,這也是美國經濟成功發展的基本原因。這一成功的轉變是由於20世紀80年代
供給方面的革命,而在90年代則是供給革命和IT革命的結合。需要指出的是,80
年代美國的供給革命,主要是通過減稅政策,刺激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及其科技創
新能力,這是90年代出現IT革命的重要基礎。
但目前我們仍需十分謹慎的審視美國經濟的未來,因為在2000年第三季度,
美國的經濟增長第一次緩慢下來。或許通過一系列現象可以看出美國經濟增長率
會下降很多甚至進入蕭條期。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必將帶來很多問題,美元
會因此貶值,資本流入美國的速度將減緩,而正是這些資本支持著4000億的美國
經常性賬戶赤字,由此將引起股市行情的逆轉。中國也會有相同的問題,並受到
沖擊。因為從1994年起,人民幣一直與美元掛鉤。不管怎樣,美國開始新一輪的
減稅政策會是個好計劃,因為那會讓經濟復甦,重新回到經濟增長的軌道上來。
四、中國加入世界經濟的重要性
中國在世界市場上是個力量很強、很重要的參與者。中國是世界第七大出口
國,並將很快上升到第四或第五位,所以中國加入WTO在世界范圍內有深遠的意
義和影響。與此同時,不僅中國,還有其他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的亞洲國家,也
會使整個亞洲地區的未來比起歐洲地區更加重要,因為歐洲平均的經濟增長速度
一直比亞洲緩慢的多。中國、日本以及亞洲的其他國家將會使亞洲地區成為僅次
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力量。這一趨勢將會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蒙代爾教授
認為亞洲國家應該像所有歐洲國家那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用一個聲音說話
,以在此體系中發揮更大影響。
五、歐元問題
歐元一產生就被認為是世界第二大貨幣;並第一次為改變強有力的國際貨幣
體系提供了可能。歐元的產生給歐洲帶來很大好處,因為歐元區的每個國家都比
以前有了更強有力的貨幣政策。在11個歐元國家間實行的匯率制度已經根除了這
個地區的資本投機流動。不過,歐元的持續貶值卻是個令人吃驚的現象,歐元幣
值已經下降了25%-30%。歐元應該會上升,因為美國經濟增長正趨於減緩對於
歐洲來說是個好消息。
六、三大貨幣區的協調及中國的選擇問題
世界經濟中有三大貨幣區美元、歐元區和日元這3個貨幣區佔有世界經濟60
%的產出總量。現在由於中國的人民幣和港幣都與美元掛鉤,我們應將其歸入美
元區。得注意的是,每一個貨幣區都有價格穩定的能力。3個區的通貨膨脹不是
問題,問題在於3個區之間匯率的大幅波動。匯率的大幅波動對於世界經濟,對
於每個國家都是破壞性的。對於亞洲國家來說,美元和日元之間匯率大幅波動是
十分令人不安的。目前在中國,外國投資對匯率變化及匯率預期也是十分敏感的

針對當前三大貨幣匯率大幅波動,蒙代爾教授提出了若干主張,其中包括采
用3區之間固定匯率,理由是這3個區都有穩定其價格的能力。蒙代爾教授的計劃
是在這3個匯率固定下來之後,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把全球其他國家的貨幣固
定在這3種主要貨幣上。現在中國經濟正在增長,是中國將人民幣固定在這個體
繫上的好機會。蒙代爾教授贊同「世界貨幣」的想法。但對世界貨幣這一目標能
否實現則沒有把握。如果這一方案行不通,他的預備方案是採用地區統一貨幣。
新世紀伊始,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應考慮自己在全球貨
幣體系中將扮演的角色。假若有了亞洲地區的統一貨幣,中國是否要與日本合作
,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否會增強其國際地位,這些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蒙代爾教
授個人認為,從長遠看來,全球貨幣比地區貨幣對中國有更多的好處。

❽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在世界經濟進入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經濟全球化也向信息化、知識化的方向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信息引領經濟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設備與技術的普及,網路設施的大眾化,國家經濟的競爭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信息的競爭。盡管網路經濟並非萬能,但是有「小超人」之稱的香港盈科拓展集團主席李澤楷提出:「面對這一全新的經濟大潮,動作快的人會打敗動作慢的人,動作慢的人會打敗根本不動作的人」。奧斯特羅姆·莫勒(2003)在《全球化危機?》中指出,從經濟的角度來看,明天的沖突將發生於爭奪信息公路的控制權,也就是使用信息公路的定價權。把電視播發到某地,需要多少錢?從世界的一個地方往另外一個地方打電話需要多少錢?未來的競爭很可能決定於哪些企業最先得到信息,或比較准確地說,是哪些企業最快把信息送到需要的地方。例如,我們可以選擇集裝箱運輸,由於競爭是激烈的,最早發現新趨勢和聽到新消息的企業可以提供最優價格和最佳的發送保證。如果在信息方面落後,即使有著最好的船隻和最佳的服務的公司也無法取得成功。由此,在經濟學中,「豐度」法則(Law of abundance,一個產品一旦被介紹給大批顧客,就開始對顧客增加價值,最終成為顧客離不開的東西,使得企業能對該產品附加許多服務和其他產品,如手機及對其所附加的各種服務等)取代了「遞增回報率」的老辦法(通過進入更大市場,降低單位成本而獲利)。全球化的網路所提供的信息暢通將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手段。

第二,技術表現為獨立的商品形態。據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牛文元(2000)提供的30年來世界技術轉移周期曲線顯示:第一產業已從平均10年降低為4年;第二產業已從平均5年降低為2年;第三產業已從平均2年降低為0.5年;而信息軟體更從過去的1年降低為2個月。牛文元認為,正是這種轉移周期的顯著下降,給予經濟全球化的勢頭以有力的支撐。技術加速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促使技術逐漸獨立出來,表現為獨立的商品形態,進一步促進了技術的流動。

第三,高素質人才無國界流動。人是知識與技術的重要載體,是知識與技術的創造者與應用者。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同時,國際人才市場逐步形成,高素質人才依據價值原則進行擇業與創業,國界不再成為人才流動的天牢,他們要麼跨越國界從事價值創造活動,要麼在一個國度以內,從事著全球化企業的財富創造,企業的競爭直接表現為人才的競爭。

第四,發展中國家改革與開放相互兼容,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利用國際資金與市場發展民族經濟。同時,各主權國家要求平等參與國際經濟事務。由於發達國家經濟技術的領先性和政治地位的優越性,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發達國家對全球化所帶來的利益必然比發展中國家要佔有的多一些,發展中國家一直在為更多地分享這塊由於經濟全球化而增大的蛋糕而努力,從而避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單極世界,改革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過時的國際經濟秩序。

第五,各國之間的依賴性增強。經濟全球化將世界各國相互分割的市場一體化,市場的不確定性較過去增強,各國之間的依賴性也隨之增強。區域經濟是相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吸引,日本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中國成為日本第二大貿易夥伴,以及中韓互為第三大貿易夥伴,這些都是市場作用的結果。區域性集團一方面是全球化進程中的一個過程,另一方面,它成為經濟全球化中區域內各國避免風險的一個穩定因素,例如,歐盟統一貨幣市場就為該區域內成員國避免20世紀末東南亞爆發的金融危機的影響起到了很好的抵禦作用。當然,區域化只是全球化中的一個進程方面,就全球經濟發展來看,無論是風險的防禦,還是對資源的有效、優化配置和要求,各國之間的依賴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

第六,資本在全球的流動比其他生產要素的流動更為明顯。截止到20世紀的最後一年,全世界每天跨越國界的貨幣流通量平均約為1.5萬億到2萬億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10倍。這種跨國界的貨幣流量已經達到全世界每天新增GDP產值的700倍,是全球股票市值總額的10%(牛文元,2000)。就其形態而言,經濟全球化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的形成過程,而且已經走過了兩個階段:商業資本全球化和借貸資本的全球化。今天的第三個階段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其基本特點乃是以跨國公司為中心的產業資本全球化。產業資本全球化集中表現在對外直接投資的力度。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2001年出版的世界投資報告,2000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額達到了1.3萬億美元(雷涯鄰等,2003)(表1-2)。跨國公司的銷售額幾乎達到了全球GDP的50%,是世界商品和服務出口貿易額的兩倍多。這些數據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對外直接投資比國際貿易更重要。

表1-21982~2000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與國際生產部分指標

(據雷涯鄰等,2003)

以上表格數據包括50多個國家(其中24個為發展中國家),他們流入儲備(inward stock)超過了100億美元,而15年以前,只有17個國家(其中只有7個國家為發展中國家)。表1-3和表1-4說明了各個地區在1982~2000年之間對外直接投資的流動情況。數據反映了發達國家是對外直接投資的關鍵因素,同時也顯示了發展中國家不斷增長的重要性,2000年,世界對外直接投資流入量達到了2400億美元。當然,投資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世界主要的30個東道國吸納了世界大約95%的對外直接投資和儲備,世界主要的30個投資國佔了對外直接投資和儲備的99%,而且,大多數為工業化國家。在過去的幾十年,世界對外直接投資急劇增長。美國繼續是對外直接投資的最大接受國。最近,由於亞洲國家經濟的迅速增長,國際投資商開始將資金投向亞洲。根據2002年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的世界投資報告(雷涯鄰等,2003),10個接受對外直接投資最大的國家中,有8個是發展中國家,如墨西哥、中國、南非等。這些地區的長期投資前景看好。中國隨著對外開放政策的執行,在過去十多年裡,吸引了大量來自於發達國家、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表中的數據顯示,中國現在已經成為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的吸納者,同時也是對外直接投資的主力之一。中國擁有世界近1/4的人口,又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在經濟全球化中的未來前景看好。

表1-31989~2000年對外直接投資資金流入的地區分布(單位:10億美元)

(據雷涯鄰,2003)

表1-41989~2000年對外直接投資資金流出地區分布(單位:10億美元)

(據雷涯鄰,2003)

❾ 世界經濟強國未來20年個發展趨勢

去問問各國首領吧~~

❿ 當今世界的兩大經濟趨勢是什麼

當今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兩大根本趨勢是: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

閱讀全文

與世界經濟未來發展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