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下載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下載

發布時間:2021-02-26 12:41:04

A. 形勢與政策論文:後危機時代世界經濟走勢

「後危機」時代的中國經濟走勢

隨著我國經濟企穩向好,其他主要經濟體逐步復甦,2010年全球經濟、我國經濟都將全面進入「後危機」時代。人類還會發展,但歷史不會簡單重復。「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中國經濟都會出現一些新的重大趨勢。只有立足這些重大趨勢,才能更好地把握我國經濟的發展環境和發展趨勢。

「後危機」時代世界經濟增長模式和發展格局將會發生深刻調整,中國發展面臨著新的重大機遇

全球經濟增長模式將發生深刻變化。發達國家正在改變低儲蓄、高消費的經濟增長方式,新興經濟體將逐步增加消費,降低儲蓄。「美國消費,中國製造,中東和俄羅斯提供資源」的世界經濟增長模式將發生深刻變化,全球范圍內的結構調整方興未艾,國際產業分工、貿易方式和資本流向也會有重大變化。未來幾年,世界經濟將維持低速增長。
世界經濟發展格局會繼續調整。金融危機動搖了美國的經濟霸主地位,加速了全球經濟多極化進程,特別是中、印、俄、巴「金磚四國」已成為世界經濟恢復增長的重要力量。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將會在較長時期內穩居第一。G20取代G7成為國際經濟協調的主要場所,標志著全球治理模式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新興經濟體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全球金融體系面臨重大變革。金融危機弱化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中心地位,歐元地位有所上升,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將會加速。特別是,中國政府加快了人民幣雙邊互換和跨境貿易試點進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將加快上升。世界各國還就加強全球金融監管,改革國際金融機構達成共識,勢必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重大影響。
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正蓄勢待發。金融危機和應對氣候變化催生了以低碳經濟和「物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綠色經濟和智慧地球有望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均把新能源、節能環保、物聯網、下一代互聯網等新興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大力扶持其發展。全球新一輪產業升級、調整和轉移,已勢不可擋。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新興產業上的差距有望第一次縮小。
總的來看,「後危機」時代的世界經濟環境總體有利於中國,百年危機也為中國發展創造了百年一遇的戰略機遇,中國經濟發展將迎來更健康、更平穩、更具活力的「黃金十年」。

「以轉型促發展」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線

盡管我們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但外因要靠內因起作用。中國的加快發展,關鍵在於自身。今後相當長時間,我國還將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的加快發展階段,要素供給條件較好,國內需求潛力巨大,仍能保持8%—9%的增長速度。但是我國經濟結構不合理,收入結構、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失衡;經濟發展方式不科學,過度依賴外需、投資、資源和要素投入,直接制約了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中國加快發展的核心問題不是經濟增長速度,而是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黨的十七大報告對轉變發展方式做出了系統部署,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把保增長和促轉變有機統一起來,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可以看出,「以轉型促發展」正在替代「以增長促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線。「穩增長,調結構,促轉變」不僅是2010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調,也將是今後一個時期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方向。
2010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財政支出規模將繼續增長,但支出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重點是加大對民生領域和社會事業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對「三農」、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節能環保等方面和中小企業、居民消費、欠發達地區支持力度,支持重點領域改革。投資資金將保持適度增長,但重點用於完成在建項目,新上項目會受到嚴格控制。可以預見,保障性住房和中小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節能汽車、醫葯和生物工程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都會有大幅增長。結構性減稅政策還將繼續實施,中小企業、服務性企業、高技術企業和工薪階層將是政策支持的重點。
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並根據新形勢新情況適度微調。貨幣信貸投放規模比2009年會有一定下降,投放節奏也會更加平穩。投放結構會有較大變化,重點將加大經濟社會薄弱環節、三農、就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振興、產業轉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緩解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保證重點建設項目貸款需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對投機性購房的信貸政策將會明顯從緊。在調控手段上,貨幣當局可能會優先考慮控制信貸規模、公開市場操作等常規數量型工具,其次是調整存款准備金率;如果通脹壓力或預期較強,才會考慮調整利率。利率調整還會參考美國貨幣政策走向,在人民幣升值預期較快上升的情況下,央行不太可能早於美聯儲加息。同時,央行和監管部門對信貸投放節奏的調控也將加強,防止季度之間、月底之間異常波動。
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穩步推進城鎮化作為擴大國內需求和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抓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進一步夯實「三農」發展基礎,完善強農惠農政策,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國家有關部門將會在收入分配、保障性住房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城鎮化等方面出台相關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擴大對外開放。財稅體制、收入分配製度、生產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幹部政績考核評價機制改革有望取得實質性進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壟斷性行業體制改革將繼續深化。繼續落實國家已經確定的穩定外需的各項政策,妥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產品出口,支持服務貿易出口。支持企業對外投資,以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將會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新亮點。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優先發展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加大公共支出,加強公共服務。
作為相機抉擇的政策手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會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而適度改變,但結構調整、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等政策只會加強,不會減弱。
總的來看,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形勢會好於2009年。初步估計,全年經濟增長率可能達到8.5%—9%左右,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在3%左右。中國經濟將以更穩健的步伐邁入新的「黃金十年」。

「後危機」時代中國經濟將會在適度增速中加快轉型

從國內外的經驗教訓來看,「增長」與「轉型」是一對共生的矛盾體。高增長,往往意味著經濟發展方式粗放;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必須適當控制經濟增長速度。中國政府選擇了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為首要目標和中心任務,就意味著中國經濟將以一個合適的速度保持增長。從理論上看,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在9%左右。2010年中國經濟將保持8.5—9%左右的中速增長,2010年以後的增長速度也不可能太快。像2003—2007年那樣連續多年保持10%以上增長速度的時期,恐怕不會再出現了。這是「後危機」時代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特徵。伴隨著這一基本特徵的還有以下特點。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將會大大加快。「通過收入結構調整帶動需求結構調整,進而帶動產業結構調整」的調整思路會更加清晰。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將會步入更快增長軌道,新興產業、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將會加快發展,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力度也將大大增強。
城鎮化進程會進一步加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推進城鎮化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這預示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將會加速,質量也會提高。城市群將成為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主要模式,尤其是皖江城市帶等中部城市群將會成為新的發展熱土。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將受到高度重視。國家將重點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第三代移動通信、物聯網等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快發展低碳經濟,努力佔領「後危機」時代國際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區域經濟布局將進一步調整。國務院2009年共批復了9個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最近又批准實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得到更多的重視。中部地區低成本、接近市場的優勢更加凸顯,遠離港口、物流成本高的劣勢趨於弱化,沿海企業的製造、營銷等價值鏈環節將加快向中部地區轉移。中部地區的發展速度將會進一步加快。
如果說,中國的加快發展是「後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的重大趨勢,那麼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經濟中速平穩增長將是中國發展的基本內涵,中部地區的加快崛起將成為中國發展的新亮點。

B. 求論文 後金融危機時期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後金融危機時代對於中國經濟戰略的挑戰
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形成巨大的沖擊,標志著中國經濟新一輪調整和轉型的開始。事實上,中國經濟的周期性回調2007年下半年就已經顯現,2007年第三季開始中國經濟季度經濟增長率就逐季下降,表明經濟的周期性回調要早於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經濟就已經面臨巨大的調整壓力,投資增長偏快、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等問題突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外部需求的急劇收縮通過出口關聯部門,從下游的加工貿易製造部門延伸到上游的能源材料部門,對我國的實體經濟形式直接沖擊。國內股市和房市迅速降溫引發以房地產為龍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通過房地產關聯部門,影響到鋼鐵、石化、建材、有色等重化工業部門,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經濟下滑深度,是我國面臨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後金融危機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將是一個「緩慢復甦的世界經濟」。全球經濟深度調整使我國經濟調整和轉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沖擊如此之大,從表層上說是由外部需求急劇收縮造成出口大幅下降,並造成國內工業生產快速回落和就業下降,但深度原因是主要即有經濟增長模式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加劇,不僅表現在需求結構上,內需和外需增長不平衡,投資於消費關系不協調,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而且也表現在供給結構上,低附加值產業比重過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進步和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這些結構性矛盾在金融危機爆發後更加突出地表現出來,也必須通過新一輪調整和轉型逐步加以解決。
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加大了我國經濟減速壓力。我國經濟增長對外需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對外貿易依存度從2001年的38.5%上升到2007年的64.8%,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外貿依存度有所下降,仍保持在60%左右。這次金融危機引發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使我國出口形勢面臨多年來前所未有的困難,並對投資、消費和就業等產生廣泛的影響;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針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各種限制措施明顯增加,我國穩定出口市場和份額難度明顯加大;全球失衡在平衡調整,使外部需求收縮幅度加大、持續時間拉長。這些都表明,繼續依靠外需拉動經濟增長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有效擴大國內需求,降低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不僅對當前我國應對金融危機具有現實緊迫性,而且對迎接世界經濟格局調整後可能帶來的新挑戰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兩個基本特徵是,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過度依賴低成本資源和要素的高強度投入。如果說危機前經濟全球化浪潮帶來的全球經濟繁榮和市場擴張,還可以使我們依靠擴大出口來平衡迅速擴張的生產能力的話,那麼,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世界經濟深度和市場收縮,已經使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下降;以往在經濟規模和能源資源消耗總量相對不大的情況下,依靠低成本資源和要素的高強度投入可以支撐高速增長的話,那麼隨著經濟規模迅速擴大和供需平衡條件的變化,原有的低成本優勢將持續減弱,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約束將不斷加劇。
綠色能源革命史我國科技發展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為擺脫金融危機的影響,走「綠色復甦」之路,發達國家大力開發節能環保和清潔能源技術,搶占綠色能源和低碳經濟的熱潮。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加速期,科技發展和人力資本條件相對落後,能源資源消耗和排放總量大,綠色科技革命使我國在信息技術擴散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就要面臨綠色能源革命的嚴峻挑戰,在傳統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就面臨發展低碳經濟的巨大壓力。
我國國際地位和提升有利於在世界舞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也將面臨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和責任的壓力。隨著我國佔全球經濟的份額、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升,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出手快、出拳重,率先實現經濟復甦,計機參與推動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改革,主張建立更加平衡和相互制約的國際貨幣體系,通過加強區域和雙邊貨幣互換安排、試行項下人民幣結算,有效地推動人民幣區域化國際化進程,為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增加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帶來了歷史性機遇。與此同時,國際社會要求我國承擔有約束力的減排責任呼聲增大。在實現反恐、防核擴散、控制流行性疫病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援助等領域,也面臨承擔更多義務和責任的壓力。
綜上所述,未來一個時期,世界經濟增速將有所放緩,國際經濟環境將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我國與世界經濟的互動關系將明顯增強,推進新一輪經濟調整和轉型,不僅是應對國際環境變化、增強我國發展主權的需要,也是作為一個快速成長的大國,促進全球經濟平衡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要求

C. 簡述你對2010世界經濟形勢的總體認識,並談談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經濟戰略面臨的主要挑戰,字數800字左右。

答:我認為2010年世界經濟將處於企穩與復甦、政策刺激與市場機制的交替時期,復甦前景可期,但世界經濟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將影響經濟復甦的進程。2010年的世界經濟整體實現低水平的緩慢復甦,估計增速在3%-3.5%之間。2009年世界經濟下降幅度比較大,但從2009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開始,主要的發達國家已經恢復了增長,美國第三季度環比實現了3.5%的增長,德國、法國、日本第二季度就開始恢復增長,像日本第三季度環比增速已經達到了4.8%,整個歐元區也達到了1.5%,所以我們認為整個世界經濟基本上被確認為見底回升,V形態勢形成。除此之外其他的經濟指標,如居民消費支出,美國、英國的房地產市場,主要的股市也逐漸好轉。但是,2010年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可能沒有人們所期望的那麼高、那麼迅速。
金融危機之後我們所面臨的發展形勢遠遠比金融危機前,也比金融危機發生過程中來得更加嚴峻,有三個表現性的挑戰。
首先是流動性過剩。西方國家非常清楚,它們經濟恢復的根基是非常不鞏固的,而且它們財政擴張空間非常小,英國、美國乃至於其他歐洲國家在經濟危機爆發之後債務大都上升了20-30%,但是經濟還要維持,怎麼辦?只有一個答案,就是貨幣政策不僅不能收還要繼續擴張。在這種共識的引導下,全球貨幣流動性還將持續,這將使中國經濟面臨資產泡沫上升壓力和匯率升值壓力。
其次,在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口號下,全球興起了一輪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浪潮。在發達國家眼中,全世界經濟不平衡就是三個國家導致的:德國、日本、中國,實際上矛頭是直指中國的匯率。輪胎案,特保案等僅僅是開始,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還會愈演愈烈。更可怕的是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土耳其等國,對中國的出口也是持有敵意的。加之,當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進行自由貿易,很可能發達國家是受害者」等思潮的出現也對中國的出口提出了不小的挑戰。種種因素帶來的結果就是:中國經濟不可能繼續依賴出口增長的方式來支撐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發展。
此外,哥本哈根會議上吵得沸沸揚揚的義務減排問題也是中國面臨的重大挑戰。綠色環保運動已經升級為一場意識形態,已經升級為綠色主義。有些國家可能在這一方面給中國設置障礙。中國還面臨一個根本性的挑戰。明年年初中國經濟總體規模將超過日本,從戰略上講是重大的包袱。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作為經濟總量第二的國家,往往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作為第二大經濟國如果延續過去的發展模式肯定會碰到不可逾越的阻力。

D. 後金融危機的全球趨勢:再見吧美國txt全集下載

後金融危機的全球趨勢:再見吧美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超越肯尼迪的「語言力量」
「如今我們進入了承擔新的責任的時代。每個美國人都必須認識到自己對國家以及整個世界的義務。不是厭棄這一義務,而是樂於承擔這一義務。」
這是美國第44任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於2009年1月20日在其19分鍾的就職演說中向美國人民發出的呼籲。
美國大選開鑼未幾,我就預計奧巴馬會獲勝。這么預計的最大理由是他擅長演講。我曾多次在電視中聽過其精彩的演說,我認為深感壓抑的美國人民會選擇他。
奧巴馬在演說中並不涉及具體的政策,只是反復強調美國人民必須團結起來,萬眾一心,作為世界大家庭的一員,邁開新的步伐。他的這一姿態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從而使他得到的支持越來越多。也就是說他是通過「語言的力量」入主白宮的。
在過去半個世紀中,與奧巴馬同樣在預選階段還是默默無聞的人物,然後一鳴驚人成為總統的還有兩人,即約翰?肯尼迪和比爾?柯林頓。奧巴馬與肯尼迪有相同之處,即均為民主黨候選人,都是四十多歲,演講都很精彩。
尤其……

E. 後金融危機時代對中國經濟的戰略和挑戰主要有那些形勢

後金融危機時代並不是一個准確的學術上的概念,而是媒體自己創造,用於樂觀估計金融危機最危急時刻已經過去,世界金融現在處於恢復時期的時代。然而 2008年以來,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目前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下滑,世界經濟衰退跡象明顯。由於美國、歐洲等海外市場需求減弱,中國經濟也面臨很多困難,需求不足、產能過剩、企業效益下降,經濟增速明顯放緩。
近10年來,中國銀行業經過大刀闊斧的改革,取得了長足發展。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到目前為止,銀行業遭受到的直接損失非常有限。從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招行、興業、中信等7家銀行持有雷曼兄弟債券來看,占其投資比例不高,銀行已經准備了足夠的撥備缺口,並沒有對中國銀行業的基本面帶來重大影響。截至去年11月底,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61.1萬億元,資產總額快速增加;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實現「雙下降」,資產質量明顯改善;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凈利潤6905.15億元,同比增長39.5%,盈利能力持續增強。由此可鑒,我國銀行業保持著健康穩定的發展態勢,銀行業實力被認為是處於歷史最好水平。
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主要不是對銀行業的直接財務影響,而在於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實體經濟,進而對我國銀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構成威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仍無法判斷金融危機是否已經見底。從資金投入和救市措施來看,各國已經投入了大量資源,但是危機沒有在金融層面得到控制,還在向實體經濟層面傳導。銀行業與整個實體經濟密切相關,如果實體經濟出現問題,銀行業的穩健經營就會受到影響。總體來看這主要由如下幾個原因所致:
一是信貸對象減少。
二是利差收窄。
三是中間業務受到影響。
對於商業銀行自身來說,在金融危機面前,一定要沉著冷靜,積極應對,通過多方面努力度過「嚴冬」。

F. 《大變革: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美國與世界》txt全集下載

大變革: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美國與世界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大變革: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美國與世界 作者:新浪網財經中心
帶你走進危機下的美國-新浪財經親歷系列活動
2008年在世界經濟史上是非常尋同的一年,為了幫助中國網友更好地了解我們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新浪財經傾力推出《親歷華爾街》系列報道。2008年11月底新浪財經派出專題報道組前往位於金融風暴中心的美國紐約,創網路媒體赴境外采訪之先河。
繼2008年重磅推出《親歷華爾街》專題報道後,2009年3月到4月,新浪財經再次推出親歷系列第二季——《親歷變革中的美國》。這次報道以經濟危機應對之策為核心,歷時36天,報道組橫穿美國大陸,途徑西雅圖、洛杉磯、芝加哥、底特律,紐約等7個城市,相繼采訪了美國各大行業領袖企業高管,包括波音副總裁、通用汽車CFO、芝加哥交易所首席執行官、SUN公司副總裁等,還有諸多政府要員,如加州副州長、舊金山市市長、原白宮金融顧問等。此外,新浪財經赴美報道組還對話了3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2001;埃德蒙·菲爾普斯,2006;埃里克·馬斯金,2007)和10位美國頂尖經濟學家,深入解讀變革中的美國政治、經濟生活各個層面。
諸多國內媒體對兩次《親歷》系列報道投入了極大的報道熱情,京華時報、揚子晚報,均開設專欄每日刊登新浪財經前方記者發回的稿件。上海天天新報和青年報更是每周兩次整版報道。此外,BTV財經頻道《首都經濟報道》連續半個多月播出《親歷變革中的美國》精華版。
新浪財經,立足高端,面向大……
請採納

G. 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的經濟將如何走向

平穩較快發展,由於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的經濟將把握在chinaparty手中,所以經濟沒有問題是向好的方向發展,至於多長時間可以恢復告訴增長,那隻能看外部環境如何改善了。

H. 簡述你對2010世界經濟形勢的總體認識,並談談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經濟戰略面臨的主要挑戰,字數800字左右。

在此波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雖然也受到沖擊和影響,經濟發展速度仍然是一枝獨秀,保持了8%的增長率,經濟總量也日益逼近日本。
首先是歐美聯合對人民幣匯率問題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
其次是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受到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的挑戰。
第三是中國將面臨越來越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

一是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嚴重沖擊,二是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造成巨大的下行壓力,三是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城鄉就業造成嚴重影響,四是國際金融危機增加了我國金融風險。

後金融危機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將是一個「緩慢復甦的世界經濟」。全球經濟深度調整使我國經濟調整和轉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由於外部需求急劇收縮造成出口大幅下降,並造成國內工業生產快速回落和就業下降,主要即有經濟增長模式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加劇,不僅表現在需求結構上,內需和外需增長不平衡,投資與消費關系不協調,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而且也表現在供給結構上,低附加值產業比重過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進步和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
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加大了我國經濟減速壓力。這次金融危機引發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使我國出口形勢面臨多年來前所未有的困難,並對投資、消費和就業等產生廣泛影響;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針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各種限制措施明顯增加,我國穩定出口市場和份額難度明顯加大;全球失衡再平衡調整,使外部需求收縮幅度加大、持續時間拉長。
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和市場收縮,已經使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下降;以往在經濟規模和能源資源消耗總量相對不大的情況下,依靠低成本資源和要素的高強度投入可以支撐高速增長的話,那麼隨著經濟規模迅速擴大和供需平衡條件的變化,原有的低成本優勢將持續減弱,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約束將不斷加劇.。
綠色能源革命使我國科技發展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綠色科技革命使我國在信息技術擴散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就要面臨綠色能源革命的嚴峻挑戰,在傳統產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就將面臨發展低碳經濟的巨大壓力。

I.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世界經濟走向

學生寫論文應該去抄 《中國學術期刊論文網》裡面去搜尋,(你們學校圖書館數字資源裡面肯定是有的)下下來自己看,然後在「寫」點。
這里提供的答案很難給你一個「2500左右的文章」這樣好的答案的,要麼是三言兩語,要麼是連接過來的。

J. 後金融危機時代,國際格局發生了哪些新變化

伴隨著金融市場的大幅反彈和人們樂觀情緒的普遍增強,金融危機後版世界經濟格局將會出現什麼權變化,我們面對的將是怎樣一個世界,這些都是目前多方關注的問題。

預言未來無疑是困難的,但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不久前就做了一次題為「危機之後」的演講。在演講中,他指出,「危機之後」的一大特點,就是世界經濟力量和經濟增長模式需要重新平衡。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作為金融危機中心的美國「將目睹其經濟實力和影響力的下降」;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穩定力量。

在佐利克看來,上述論斷有不少支持因素:第一,中國「強有力地」應對了這場危機,中國仍有繼續執行當前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空間;第二,中國經濟快速復甦,其他國家從中受益,這增強了中國的影響力。

「事實上,今天,中國正成為世界經濟的一支穩定力量。」——這是佐利克的原話。當然,除中國外,他認為「後危機時代」也將反映其他大型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其中包括印度。

展望未來,佐利克認為,世界將可能出現「多極增長」,而這將有助於世界實現平衡、全面的增長,「通過對基礎設施、民眾以及私營企業的投資,拉美、亞洲以及中東國家都將為世界經濟的新模式作出貢獻。」

閱讀全文

與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下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