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藏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方向

藏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方向

發布時間:2021-02-26 16:35:49

1. 藏南鎮的經濟發展

2012年,青島市黃島區藏南鎮堅持生態立鎮、旅遊活鎮、農業富鎮、民生和鎮,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做大生態產業,做實民生工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社會事業全面發展。2012年該鎮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省級文明鎮、「山東省旅遊強鎮」、「省科普示範基地」「青島市安保維穩信訪工作先進集體」。
2012年全鎮完成一般財政收入5642萬元,工商稅收4113萬元,分別占年度計劃127%和238%;實際利用內資2.3億元,到帳外資440萬美元,分別占年度計劃的168%和220%,各項經濟指標均超額完成。該鎮大力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累計引進項目19個,盤活閑置土地297畝、廠房8321平方米;鄉村旅遊、現代農業蓬勃發展,3200餘名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年增加農民收入4500萬余元;搶抓青島市安排部署的萬畝林場建設機遇,堅持立足實際、高點定位、彰顯特色、統籌布局,通過採取政府主導、大企業產業化經營、大戶承包、鎮村聯辦、合股經營等多種形式,引進了5家農業龍頭企業參與萬畝林場建設,累計新造林12700畝,造林投資1.3億元,建成了一處起點高、規模大、形象好、特色鮮明的萬畝生態長廊,在青島市率先通過了萬畝林場規劃建設專家評審;積極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立足產業特點和鎮村實際,規劃建設了8個農村社區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基層黨建工作不斷創新;扎實開展民生工程建設,實施了校舍改造、水庫除險加固、派出所規范化建設、庫區移民工程、環境綜合整治等民生項目,累計投資3000餘萬元;堅持做好群眾工作,創新「民事民辦」和一線工作法,圓滿完成了開城路、中石油管線、董家口運石路等重大項目服務保障任務。
2013年,藏南鎮將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和全區幹部大會精神,搶抓新區建設發展機遇,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促進全鎮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突出打造項目建設「三大功能區」
隨著新區劃調整,尤其是董家口港區、開城路、青連鐵路建設,藏南鎮區位優勢及輻射帶動效應日益明顯。藏南鎮將抓住項目建設主線,著力打造項目建設三大片區:一是東嶺工業園拆遷改造區,對新駐地東嶺片區進行拆遷改造,加快實施江漢食品、安本自動化、綠谷大酒店等項目建議,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新型工業項目;二是盤活閑置資源利用開發區,在老駐地拓展項目建設發展空間,規劃建設商貿物流產業園區;三是現代農業和生態產業分布區,加快隆岳、隆輝2大重點項目建設,推進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繁育基地建設,啟動聯想農業科技研發項目,培植壯大匯瑞農業等現代農業園區,促進現代農業由規模膨脹向產業轉型升級。
著力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樣板工程」
藏馬山周邊,農村土地大規模流轉,大量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景區開發和現代農業提供了較好產業支撐。針對這一情況,藏南鎮將啟動實施長阡溝集聚型社區建設工作,對長阡溝、賀吉溝2個行政村、8個自然村實施整體搬遷集居,同步完善社區基礎配套和旅遊商貿功能區建設,探索山區新農村建設發展模式,創建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生態文明的新型農村示範社區。
統籌謀劃「藏馬山區域開發綜合體」
在陡崖子水庫、藏馬山區域,整合山、水、林、現代農業資源,加快推進藏馬山景區開發,啟動豐琪旅遊和團嶺島開發項目,拓展藍莓產業發展鏈條,推進萬畝林場向森林公園轉型,建設集萬畝景區、萬畝水庫、萬畝藍莓、萬畝林場為一體的藏馬山區域開發綜合體,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爭創省級旅遊強鎮。
強化基層基礎,狠抓民生保障和社會管理
實施鎮村工作「流程再造」工程,提高工作效能,強化抓落實、抓執行能力;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增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力;持續加強軟環境和作風建設,深化「包抓聯動」責任制,提升鎮村幹部群眾工作能力,提高民主公開和科學管理水平。同時,圍繞建設幸福藏南目標,持續加大民生事業投入,大力實施鎮村環境整治,扎實做好重大項目建設服務保障工作,全力完成區委區政府各項工作部署,努力打造生態、富美、活力、幸福新藏南。 緊緊圍繞「三個增收」,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標准化,構築起了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農業發展框架。萬畝梨園建設快速推進,品牌效應日益突出。主要農產品有糧油、果、桑、茶、菜、水產品、畜產品等。外向型農業基地初具規模。在全面實施好韓國梨園、日本枝豆等項目的基礎上,又新引進了日本食品加工、澳大利亞奶牛、青島陽光綠業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等一批農業內外資項目,進一步提高了全鎮農業的科技含量和外向度,開辟了農民增收的新渠道。水利、林業兩大基礎工程規模大、質量高。先後投資100多萬元,實施了高戈庄小(二)型水庫加固、嶺南頭河道改造、橫河清於、小嶺子橋修復、六合橋塘壩加固、趙家溝至小嶺子路建設、小馬家疃塘壩建設等一批農田水利工程,為歷年來投資額最大、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最多的一年。
圍繞建設綠色生態城鎮,開展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建設道路林帶4600畝,環庫生態林800畝,完成退耕還林3600畝,封山育林4000畝。全鎮林木覆蓋率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造林面積為過去3年的總和。2002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收入(現價)2.082億元。其中,農業1.25億元,林業311萬元,牧業0.8億元,漁業10萬元。糧食總產14204噸,花生總產4103噸,蔬菜、瓜類總產39285噸,水果總產13330噸。大牲畜年末存欄1141頭,豬年末存欄9180頭、年內出欄25299頭,羊年末存欄6100隻,家禽年末存欄408177隻、肉用家禽1047366隻。淡水產品產量277噸。農業機械30.460千瓦,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834公頃。 青島市黃島區藏南鎮已建成藍莓種植園近3000畝,形成了包括長阡溝、丁家松園、胡家莊、臧家莊在內的庫北藍莓產業帶和包括小嶺子、唐家莊、瓦屋在內的庫南藍莓產業帶。藍莓,正成為藏南鎮農業發展的新名片。 為進一步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藏南鎮於2006年底開始引進藍莓種植園項目。藏南鎮黨委政府先後斥資為藍莓種植園完備了水、電、道路等資源配套,並結合四民走訪和四民回訪等活動,進村入戶,將市裡出台的各項優惠政策准確的傳達給農戶,向農戶細算發展藍莓產業的經濟賬,大大提高了農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藍莓園建成後,所有參與調地的農民不僅得到了旱澇保收的800元/畝/年的土地租賃費,部分農民還通過在藍莓園打工獲得750元/人/月的工資收入,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不僅如此,因藍莓種植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這又為農民在家門口創收搭建了新平台!這一項目,僅土地租賃一項就可為藏南鎮農民每年增加收入240萬元!
依託藍莓產業的迅速發展,藏南鎮農民還自發成立了藍莓專業合作社,走藍莓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新路子。這也是膠南市首家以土地使用權為入股形式的合作社。目截至2012年,該合作社入社會員已達20戶,發展藍莓種植面積22畝,社員入股資金10萬元。
一是大項目帶動。2012年成功引進總投資1億元的藍莓種植項目,該項目主要由育苗基地、JAS有機食品認證基地和農業觀光園三部分組成,是集藍莓栽培、生產、加工銷售及鄉村旅遊、文化娛樂於一體的綜合性項目。除進行藍莓育苗和JAS有機食品認證基地建設外,還將發展集藍莓種植、加工銷售、技術推廣、農業觀光於一體的藍莓觀光園。2012年,已種植藍莓1000餘畝,種植區節水滴灌設備鋪設工作也全面完成。
二是成立專業合作社。在新農村建設中,以億元藍莓項目發展為契機,通過有效整合入駐公司、農村勞動力、土地等資源,引導群眾以藍莓公司為依託,自發組建起以土地為主要入股方式的藍莓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通過組織社員為公司提供藍莓日常管理、採摘等勞務服務,贏得藍莓公司為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持、苗木優惠、專用肥料配送及幫助銷售等。2012年,合作社入社社員20戶,發展藍莓種植面積22畝,社員入股資金10萬元。 三是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在現有500畝精品梨園的基礎上,在丁家皂戶村新建千畝精品梨園一處。投資400萬元實施崖下村至丁家皂戶村3000畝節水灌溉工程,促進了精品梨園的發展。2012年1月,又先後引進投資400萬美元的櫻桃谷養鴨生態產業和投資300萬美元的台灣上禧現代觀光農業,為該鎮林業產業的壯大、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了活力。 經過幾代人不懈地努力,培育出機械、工藝品、橡膠三大支柱產業。2002年,通過狠抓技術創新、管理升級和品牌經營,骨幹企業得以快速擴張,呈現強勁發展勢頭。濱鷹集團和高戈庄紙箱設備廠均實現了滿負荷生產。兩家重點骨幹企業分別完成銷售收入1.87億元和1.37億元,分別增長38.3%和35.1%。恆鑫紙制工藝品公司、潤達橡膠膠輥公司、農樂生物肥公司、恆順紙製品公司等一批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經濟規模不斷膨脹,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力和生命力。企業創新意識得到加強,管理手段日趨多樣化、科學化。濱鷹集團在鞏固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成果的基礎上,又順利通過了中國方圓認證委員會2002版轉換驗收,帶動企業管理水平上了一個大台階。企業文化建設逐步引起重視,「以人為本」、「誠信立廠」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強了企業的向心力、凝聚力。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新研製開發了高速水墨印刷模切機、數控瓦楞紙板生產線、耐腐蝕膠輥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產品,培植了企業新的增長點。新產品實現的銷售收入佔全部銷售收入的90%以上。
市場開拓力度加大,營銷網路進一步健全。濱鷹集團和高戈庄紙箱設備廠將觸角延伸到江南和西部市場,擴大了產品覆蓋面。潤達膠輥有限公司主動掛靠大企業、大集團,積極為華青集團、環球機械、東佳集團搞配套協作,拓展了企業發展空間。恆鑫紙制工藝品公司主動出擊,加強聯絡,多方爭取訂單,產品出口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鎮建築公司依靠過硬的質量和良好的信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佔了先機,在青島建築市場站穩了腳跟。2002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77000萬元。限額以下工業企業397個。銷售收入6.67億元,上繳稅金1390萬元,利潤總額891萬元。消化農村剩餘勞動力1.5萬人,年工資性支出1.2億元。 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新的最具潛力的經濟增長點,通過創新政策措施,改進招商方式,拓寬招商領域,招商引資取得豐碩成果。全鎮新批辦外資項目6個,合同利用外資額1260萬美元,實際到位805萬美元,分別占年度計劃的263%和366%;實際利用內資3.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695%。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入園項目多,推進速度快,經濟效益好。2012年共向市海濱工業園引進內外資項目13個,其中有10個項目實現了當年開工建設,當年建成投產,截至2012年已實現利稅120萬元。
二是項目投資額高、規模大。先後引進了韓國成澤皮革服裝加工、澳大利亞況比奶業兩個投資額過500萬美元的外資項目和一個投資額過5000萬元人民幣的內資項目,進一步提高了引資工作水平和質量。三是招商引資手段更加靈活、務實。結合招商引資出現的新形勢和藏南實際,重點推行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資源招商和委託招商,編織了一幅輻射國內外、連接港澳台的招商網路,打造了新的招商引資平台,實現了投資來源多樣化。除韓國、日本外,今年對澳大利亞、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招商也實現了較大突破。

2. 西雙版納的經濟發展方向

1、西雙版納主抄要從旅遊業發展,原生態的主要棲息地;
2、因為版納的氣候適宜,一些珍貴的葯材不得不在這里生長逐漸成特產
3、在雲南自銷的傣味逐漸成為廣西、四川等地的喜好,傣味市場的需要使得版納又增添了經濟收入

3. 我國藏南地區的現狀是什麼樣子的

4. 青藏高原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概述

整個青藏高原面積約290×104km2[188]。其中大部分在中國境內,少部分涉及不丹、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領土。其地理位置尤其特殊,面臨南亞各國和西亞的部分國家,是世界運輸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目前世界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因此,不僅是地質學家、生態學家等關注的地區,也是軍事學家關注的重地,近來也成為經濟學家研究的中心之一。該地區在中國境內大約有240×104km2[188],其中蘊藏著大量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資源,如銅、鉛鋅、金、銀、鉑等金屬礦產資源,硼等非金屬礦產,以及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其經濟地位越發顯得重要。

1.研究地區范圍界定

青藏高原所指范圍,不同研究者的劃分有著明顯不同,尤其是不同行業差別更大。本次研究按照青藏高原自然界的地形,北以階地海拔4000m為界,南為中國國界,其間區域界定為研究范圍。因此,所涉及的行政省、自治區和相關縣等情況見表8-1。

中國油氣戰略儲備研究

其中,t=0,1,2,3,4,…,13。並帶入公式(8—1),進行模型檢驗。計算預測模型的誤差檢驗值(表8-4)。由表8-4中數據可以得到GDP預測平均相對誤差值為0.0026,該值小於0.05,則模型滿足預測精度要求。

表8-4 誤差值統計表

進行後驗差檢驗計算C和小誤差概率P檢驗,得到CGDP=0.0018,PGDP=1.0000。表明青藏高原地區GDP預測模型的精度均為一級。因此,利用預測公式(8—1)可以得到該地區2011年至2020年間的GDP可能的發展狀況趨勢(表8-5)。同理可以得到其人口變化預測值(表8-5)。

根據預測,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該地區到2013人均GDP為21999.58元,經濟水平大約是2009年全國的平均水平(25575 元)。到2020年該地區的GDP 水平接近北京2005年的狀態(6969.52×108元)。

表8-5 青藏高原地區GDP和人口預測值

由此可見,青藏高原地區的人口和經濟發展速度很快,無論是人民生活還是經濟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源配置,能源資源的消耗速度快速增長是不可避免的,一次能源的需求量不斷提高致使戰略能源儲備要求必然到來。

5. 區域經濟發展趨勢

20世紀80年代,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我國實行了重視沿海地區發展的非均衡發展戰略,沿海地區取得了先行發展。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沿海地區與內陸地區之間發展差距日益擴大,國家開始重視區域發展的合理布局,並著手對區域發展戰略進行調整。20世紀末,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各種隱性的區域問題逐漸顯露出來,如中部省份經濟地位日益邊緣化、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衰退、西部地區的嚴重落後等[4]。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推進西部地區、中部地區、東北地區和東部地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十一五」以來,國家從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戰略出發,協調發展的政策不斷完善,區域經濟增長戰略版圖日臻完美。

(一)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了我國今後一段時期內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是: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圖5-1)。

圖5-1 中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示意圖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關鍵是要依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潛力,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加強薄弱環節、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的要求,確定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進而明確區域發展的戰略布局、發展重點、區域政策等,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地區之間良性互動、地區間差距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5]。為此,2006年國務院啟動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研究和編制工作。2010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

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劃》,在國家層面上,將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區域,並明確了各自的范圍、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和開發原則。

(1)國家優化開發的城市化地區要率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參與全球分工與競爭的層次,發揮帶動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作用。

(2)國家重點開發的城市化地區要增強產業和要素集聚能力,加快推進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逐步建成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和全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增長極。

(3)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流域等農業主產區要嚴格保護耕地,穩定糧食生產,保障農產品供給,努力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區。

(4)青藏高原生態屏障、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生態屏障、東北森林帶、北方防沙帶、南方丘陵山地帶和大江大河重要水系等生態系統、關系全國或較大范圍區域生態安全的國家限制開發的生態地區,要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提高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建設全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示範區。

(5)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和世界文化自然遺產等1300多處國家禁止開發的生態地區,要依法實施強制性保護,嚴禁各類開發活動,引導人口逐步有序轉移,實現污染物零排放。

(二)區域發展前景

1.西部地區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實現國家政治安定、環境安全、資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符合國家整體利益,也符合西部發展的要求。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西部地區,包括西藏、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廣西、內蒙古12個省(區、市)。2008年,西部地區土地面積佔全國的71.9%,人口佔全國的27.9%,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7.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0.5%,糧食產量佔全國的26.4%,原煤產量佔全國的44.0%。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會議確定,西部大開發在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中居於優先地位,今後10年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目標是:西部地區綜合經濟實力上一個大台階,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建成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深加工基地、裝備製造業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一個大台階,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與東部地區差距明顯縮小;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個大台階,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遏制。

會議明確了西部地區今後一段時期的重點發展方向:

(1)以培育特色優勢產業為龍頭,大力發展農牧業、現代工業和服務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使西部地區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2)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西部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成果。

(3)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充分發揮政府推動和市場機制兩方面的作用,全面增強西部大開發活力。

(4)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為基礎,堅持開發和保護相互促進,全面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5)以重要經濟區為發展引擎,實行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提高西部大開發的綜合效益。加快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強綜合交通網路、信息基礎設施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成渝、關中—天水和廣西北部灣等經濟區發展,支持呼和浩特、包頭、銀川、新疆天山北坡、蘭州、西寧、格爾木、陝甘寧等經濟區發展,培育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寧夏沿黃、西藏「一江三河」等經濟區,形成對周邊地區具有輻射和帶動作用的戰略新高地。

2.中部地區

中部崛起戰略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促進中部發展的重要舉措。中部地區包括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和山西6個省。2008年,中部地區土地面積佔全國的10.7%,人口佔全國的27.1%,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9.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8.7%,糧食產量佔全國的31.0%,原煤產量佔全國的39.0%。

2009年1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規劃提出了2015年總體發展目標和2020年展望目標。規劃確定到2015年中部崛起要實現4項目標: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率提高到48%;經濟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有品牌、優勢企業、產業集群和產業基地;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大江大河防洪體系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明顯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率均超過9%。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規劃確定了今後一段時期的重點任務:

(1)加強糧食生產基地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著力把中部地區打造成為高產穩產的糧食生產基地。到2020年,力爭使中部地區糧食產量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3。

(2)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鞏固提升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加大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力度,加快能源基地建設步伐,加快鋼鐵、有色、石化、建材等優勢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加強重要礦產資源勘查,增加後備資源儲量。

(3)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推進現代裝備製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

(4)建設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加快構建相互銜接、互為補充、協調發展的綜合交通體系。

(5)以「兩縱兩橫」經濟帶和六大城市群為核心,加快重點地區發展。加快構建沿長江、沿隴海、沿京廣和沿京九「兩縱兩橫」經濟帶,形成支撐中部崛起、促進東中西協調發展的重要區域。大力發展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環鄱陽湖城市群、太原城市圈六大城市群,培育中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

(6)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提高中部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耕地保護,提高水資源利用綜合效益,提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強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源頭區、重點水源涵養區、水土流失嚴重區、自然保護區、調水工程水源地等生態建設與保護;做好大江、大河、大湖綜合治理,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

(7)積極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8)以薄弱環節為突破口,加快改革開放和體制機制創新。

3.東部地區

東部地區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但南北方發展不均衡。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10個省(市)。2008年,東部地區土地面積佔全國的9.5%,人口佔全國的36.7%,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54.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3.9%,糧食產量佔全國的25.7%,原煤產量佔全國的9.7%。

東部地區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生長點。在「率先發展」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戰略,東部地區將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動增長方式轉變,繼續充當科學發展排頭兵的角色,發揮領跑作用。2008年以來,國家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勾畫出東部地區的未來發展藍圖:《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4號)等。

(1)珠江三角洲地區:到2020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科技創新能力,形成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城鎮化水平達到85%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環境質量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2)長江三角洲地區: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在重要領域科技創新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區域內部發展更加協調,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空間格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城鎮化水平達到72%(核心區75%左右)。

(3)黃河三角洲地區:到2015年,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高效生態經濟發展新模式,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基礎設施趨於完善,水資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得到加強,人民生活質量大幅提升。

(4)海峽西岸經濟區:到2020年,率先建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協調能力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生態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生態文明建設位居全國前列,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4.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是我國重化工業的重要基地,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農業副產品生產基地。東部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3個省份。2008年,東北地區土地面積佔全國的8.2%,人口佔全國的8.3%,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8.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4.3%,糧食產量佔全國的16.9%,原煤產量佔全國的7.2%。

2009年9月,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3號),提出了東北地區的發展重點:

(1)優化經濟結構,建立現代產業體系。貫徹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積極培育潛力型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哈大齊工業走廊、長吉圖經濟區加快發展,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產業基地。

(2)加快企業技術進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3)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加強東北地區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形成穩固的國家糧食戰略基地。開展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以水、電、路、氣等為重點的村鎮基礎設施建設。

(4)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全面振興創造條件。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化能源結構。

(5)積極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培育壯大接續替代產業,構建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由政府統籌部分准備金專項用於解決資源型城市環境治理等問題。在資源開采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的資源型城市開展可持續發展試點。

(6)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切實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沙化土地治理和礦山環境整治等生態工程建設。加強松花江、遼河等重點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加大城市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

6. 如何確定一個地區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如果是經濟方面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建議從歷年統計年鑒和公報或政府工作報告中找到優勢產業,結合政府未來戰略方向加以選擇和確定,具體產值目標可從優勢產業歷年數據和增長速度推算。

7. 藏南地區的戰略位置到底有多重要,從地理等多角度分析,其意義有多大

藏南只是中國故意讓給印度的一點甜頭,增加中國在邊界談判中的籌碼。中國在60年代那次自衛反擊戰中,東中西全線進軍,藏南位於中線,最後故意只從藏南撤軍,讓世人都以為中國人妥協退讓了,實際上中國在東西兩線佔了21萬多平方公里,遠遠高於藏南9萬平方公里土地。所以中國政府一向主張是保持現有軍事分界線來談判,藏南不要了,印度當然不同意,他吃虧啊

8. 西北地區從可持續發展出發,今後的經濟發展方向是什麼(三條)

西北以後將會是國家的蔬菜和牛肉地基。

9. 藏南地區具體情況是什麼

具體情況是:
藏南是爭議地區,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實際版控制權在印方。實際控制線北面屬權中方,地勢多為山區且很高海拔,沒有什麼運輸線路,控制線南面屬印方,大部分地方也是山區,但很快就會到平原地帶。純從海拔上看,中國似乎是居高臨下。
但如果雙方有摩擦並發生戰事的話:
從戰術角度上看,實際控制經線對印方有利,因為便於印方後勤物資的運輸支持。且印方可能在一地區集結裝甲部隊,而對應的中方地區就是正常的邊境巡邏都存在難度。
從戰略角度上看,實際控制線中的一個地區(亞東)對中方略有利,因為此地區卡住了藏南地區和印度大陸的咽喉,如果中方卡住此咽喉並守住,則印度走廊東側(含藏南)地區的一大片印度領土都將因得不到有力的後援而被中方控制。
從地區政治形勢上看,由於印度對此地區經營多年,印度大量移民此地,周邊小國迫於軍事壓力均已屈服印度,變成了印度的一個邦(當前的地圖上可能還能找到錫金王國——就是梁朝偉劉嘉玲大婚的地方,但實際已並入印度版圖),故地區政治形勢在軍事上對中方也不利。

閱讀全文

與藏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方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