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東經濟有望成為第一嗎
不太可能。 有南方的幾個靠海的省份,像廣東,浙江,上海等。
『貳』 求一篇關於山東60年內經濟發展作文
今年以來,全市經濟發展開局良好。一是國民經濟較快增長。一季度,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完成44.46億元,增長11.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農業上,小春豐收在即,預計小春糧食穩定中有增,油菜籽可增長6-8%;大春生產有序進行,栽插順利,玉米移栽全部結束,已栽水稻120萬畝,占規劃的48%;畜牧業穩步發展,1-4月,全市肉類總產15.6萬噸,增長6.6%。工業快速增長,1-4月,全部工業總產值80.56億元,增長18.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5億元,增長30.3%。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1-4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56億元,增長34.4%。消費品市場平穩增長,1-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8.55億元,增長15.5%。金融運行穩健,4月末,全社會存款余額249.09億元、貸款余額153.57億元,分別比去年初增加 19.35億元和6.39億元。二是經濟效益明顯提高。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231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87萬元,其中實現利潤2729萬元,較去年同期增盈389萬元。1-4月,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9億元,增長別31.3%。三是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向縱深邁進。全市新引進優良品種200多個,農產品綜合優質率大幅度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快速推進,達縣智鵬、大竹金橋、大竹富達、西塔乳業等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發展態勢良好,新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68個;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蓬勃發展。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加大,1-4月,全市完成更新改造投資19147萬元,增長180%,企業整體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六大支柱產業對全市工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1-4月,實現總產值和銷售產值分別佔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62.26%和61.61%;達鋼、華川、川東電纜、市電力公司、川環公司等一批重點骨幹企業成為帶動全市工業增長的主導力量。非公有制經濟增勢強勁, 1-4月全市非公有制企業實現產值 14.58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產值的64.81%。外來投資企業對全市工業發展的推動作用不斷增強。經營城市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今年以來,我市經濟運行情況表明,達州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正在逐步改善,經濟發展呈現良好的勢頭。但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和估價當前經濟工作中的不利因素。一方面,要充分估價非典型肺炎疫情對我市經濟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非典型肺炎疫情的發生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災害,無論是對全國、全省,還是對我市的經濟發展都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尤其是對旅遊、餐飲、外貿、利用外資等方面的沖擊更大,其負面影響在下半年將進一步顯露,保持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要充分認識我市經濟社會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障礙仍然突出,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的水平較低,經濟發展的後勁不足;部分企業機制不活,核心競爭力和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就業和再就業矛盾突出;城鎮低收入群體擴大,農民增收困難等等。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和制約我市經濟加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此,我們要予以高度重視,依靠改革和發展,在前進中逐步加以解決。
面對當前嚴峻的形勢,我們要冷靜觀察、科學判斷,既要正視困難和問題,看到各種不利因素和影響,又要看到各方面的有利條件,抓住發展的一切機遇;要堅定信心、沉著應對,把各種困難和不利影響估計得嚴重一些,把解決的措施准備得更充分一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要駕馭全局、扎實工作,堅決按照中央要求,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處理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和經濟工作的關系,防非典要全力以赴,抓經濟要堅定不移,保持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
當前,要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動員全社會力量,努力奪取抗擊非典型肺炎疾病的全面勝利
在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醫護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非典」防治工作卓有成效。到目前為止,尚無一非典確診病例。但是,危險尚未消除,形勢依然嚴峻。我們要充分認識非典防治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和反復性,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厭戰畏難情緒,勿存僥幸心理,牢固樹立防大疫、抗反復的思想,發揚連續作戰的拼搏精神,依靠科學,依靠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堅決打贏防治「非典」攻堅戰,努力奪取抗擊非典型肺炎疾病的全面勝利。
一是要認真抓好非典防治監測工作。要實行屬地化管理,盡快建立健全五級聯動、群防群控的快速反應機制。嚴把檢疫留驗關,充實完善檢驗設備,對重點疫區來達州的人員進行逐一登記排查,切實做到「四早兩無」,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無一患者漏診、無一疑者漏查。各地檢驗站要繼續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和連續作戰的精神,築起一道防非典的鋼鐵長城,嚴防死守川東大門,堅決防止非典型肺炎在我市的傳播蔓延。
二是要切實做好農村非典防治工作。城鄉防疫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農村的非典防治工作是整個疫病防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系廣大農民的健康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也直接關系整個疫病防治工作的成敗。農村經濟文化基礎比較薄弱,醫療衛生條件較差,技術力量不足,疫病檢測體系不健全,農民普遍缺乏必要的科學防病知識,疫病防範意識薄弱,廣大農村存在著非典疫情擴散的渠道和隱患,比城市更容易受到疫病的侵害。因此,非典防治工作的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對此我們要有十分清醒的認識,切不可有絲毫的大意。目前,我市外出務工人員已達到100多萬人,其中省外務工人員近70多萬人,外地返鄉人員近5萬餘人,農村非典防治工作的形勢十分嚴峻,任務十分繁重。因此,當前在繼續做好學校、醫院等重點場所非典防治工作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大農村非典防治工作的力度,按照《全國農村非典防治工作方案》、《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條例》和「普查、勸阻、登記、報告、幫助、培訓」十二字方針的要求,把各項措施堅決落到實處。要認真貫徹健康人員就地預防、有接觸史的人就地觀察、已確診的就地治療的「三就地」原則,切斷疫情傳播途徑;要通過各種渠道認真做好外出務工人員的思想穩定工作和勸阻返鄉工作;要進一步完善返鄉人員檢疫報告制度,確保信息渠道暢通;要在現有的鄉鎮衛生醫療力量的基礎上,盡快建立市、縣兩級應急救治隊伍,努力搞好農村非典防治工作,堅決防止疫情向農村蔓延與擴散。
三是要增加防治非典經費的投入。截止5月12日,市財政已撥付資金150萬,用於非典防治工作,省財政追加的500萬非典防治資金,已撥付到了各縣(市、區),各地一定要專款專用。同時,要多渠道籌集資金,進一步加大投入,務必保證非典防治經費及時足額到位,保證葯品、醫療器材的供應和儲備,確保非典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堅持「兩手抓」全面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預期目標
經濟發展是我國戰勝各種困難、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始終抓住經濟發展這個中心不放鬆,努力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當前,在抓好抗擊非典這件大事的同時,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兩手抓」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著眼全年,狠抓當前,扎扎實實地做好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確保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抓好春耕夏收,穩定農業生產
第一,大力抓好當前農業生產,眼下正值農村「三搶」關鍵時期,要適時搶收搶栽、適時配種繁殖。小春作物要成熟一塊、收割一塊,做到顆粒歸倉。大春生產要做到滿栽滿種,水稻要在5月底前結束移栽,力爭不栽6月秧。各級各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對那些外出務工缺乏勞力的農戶,要組織助耕隊幫助他們搶收搶種,既不誤農時,又可以穩定在外務工人員,使他們安心在外務工。
第二,努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各地要把發展特色農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努力提升結構調整檔次。一是要優化區域布局。按照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要求,把大宗農產品質量調優,特色農產品規模調大,加強薴麻、茶葉、草食牲畜、優質糧油等商品基地建設。二是要大力推行訂單農業。鼓勵更多的龍頭企業、糧食購銷企業與農民通過訂單農業的形式結成利益共同體,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三是要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對機制活、市場前景好、帶動力強的重點龍頭企業要在資金、政策等方面進行重點扶持。大力發展新型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行業協會和農村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四是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快鄉鎮企業結構調整、技術改造、產業升級和體制創新步伐,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增強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
第三,切實做好防災減災工作。一是要高度重視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搞好重點疫病的強制免疫注射工作,大力實施「放心奶、放心肉」工程,確保全市無大疫。二是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增強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當前正值汛期,要高度重視病險水庫的整治,落實防汛預案,做好「防大汛、抗大災」的思想准備和物資准備,力爭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三是要認真做好大春病蟲害防治工作。農業植保部門要加大監測力度,做好預測預報,搞好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四是切實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認真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嚴格野外火源管理,加大督促檢查力度,有效杜絕重特大森林火災發生。
(二)抓好工業提速增效,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第一,全力抓好當前的生產經營。黨政一把手和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工業,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業上,及時協調解決工業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困難,特別是對資金、電力等企業生產經營至關重要的問題要加大協調力度,確保銷路暢、效益好的企 業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供電、供氣、供水等 部門要增強大局意識,增強主動為工業服務的 意識,不得動輒停電、停氣、停水,確保企業正 常生產。
第二,加快支柱產業和重點優勢企業的發展。要加快冶金、紡織、機械、建材、醫葯、食品等六大支柱產業的培育壯大,尤其要抓好達鋼的技術改造項目,力爭年內形成鐵、鋼材、機焦各100萬噸的生產能力。
第三,繼續加大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我市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以來,各縣(市、區)進一步加大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許多企業通過改制轉機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由於職工安置難度大、改革成本難籌集等原因,各地都還留下了一些難改的「硬骨頭」。市委、市政府要求,年內縣屬企業要全面完成改制任務。各地要迎難而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因企施策,因勢利導,採取多種改革舉措,堅定不移地把改革繼續推向前進,最大限度的盤活閑置資產。市屬企業要以華川汽車、新達泵業為突破口,抓好產權制度改革。通過招商引資資產重組,靠大靠強,藉助外力來推動體制創新和機制轉變,實現企業的更大發展和全面振興。
(三)狠抓投資拉動,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第一,抓好一批事關全局的重大骨幹建設項目,力爭新開工一批項目。按照國家和省計委要求,今年內必須干凈利落地竣工建成河市機場、國道318線渠縣境內段改造、國道210線達州至萬源鐵匠埡段改造、市垃圾處理廠、渠江達州城區防洪整治等一批重點工程。達渝高速公路三期、宣漢州河大橋、渠縣望溪至達縣石梯公路、大竹龍潭水庫、宣漢天然氣開發、城網改造、華瑩山電廠2×30萬千瓦擴建等一批項目要加快建設進度。力爭開工建設宣漢南壩至雞唱公路、機場公路、「十五」期通村公路和開江、大竹縣垃圾處理廠。做好達州至陝西界高速公路、巴中至梁平高速公路、華瑩山隧道、萬源發電廠2×30萬千瓦火電項目等工程前期工作,爭取立項。積極推進西外新區開發建設。抓好西外新區東西幹道東西延線、南北幹道南北延線、市政中心、體育中心、火車站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舊城已開工的城市中心廣場、天州商廈、都市花園等項目的建設進度。對抓好這些重點項目,市政府第35次常務會議作了明確的分工,各地、各部門必須狠抓落實,抓出成效。
第二,抓好項目的培育和儲備工作。各縣、市、區和市級有關部門,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方向,有組織、有計劃的儲備一批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對全市經濟發展具有支撐作用的重大骨幹項目,切實改變我市項目儲備相對不足的狀況。儲備項目的深度要達到「可研」以上,爭取成熟一批,上報一批,立項一批。
第三,落實建設資金,加強項目管理。一是要加大向上爭取資金的力度,爭取中央、省對我市更大的支持。向上爭取項目、爭取資金,各縣(市、區)、市級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做到項目到人、責任到人,確保我市今年爭取國債資金5.5億元目標的實現。二是要積極爭取金融部門的信貸支持。一方面我們要主動與金融部門保持密切聯系,主動協調資金;另一方面,金融部門也要轉變觀念,深入調查研究,找准放貸切入口。三是要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展招商引資領域。招商引資不能僅僅局限在房地產項目上,各行各業都要招商,當前要把工業和農業產業化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要加大已簽約項目的跟蹤力度,特別是這次到沿海招商的項目要重點跟蹤,使協議項目變成合同項目。同時,要加強項目管理,全面落實「五項制度」、「四項管理」,實行目標責任制,做到組織落實、責任落實、項目落實、資金落實,確保工作質量,提高投資效益。
(四)以新的理念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要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工作會議精神,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思想要更加解放,政策要更加實在,環境要更加寬松,工作要更加落實,努力開創我市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的新局面。要採取多種措施,消除體制性障礙,為民間資本進入市場打開通道,讓民間資金流動起來,實現民間資金增值。要放寬民間資本的市場准入領域,降低和逐步取消非公有制經濟的一切發展約束和限制,鼓勵他們進入能源、」交通、用水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的領域。凡是國有經濟退出的領域,凡是外商投資可進入的領域,都應允許非公有制經濟合法有序進入。要完善政策體系,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非公有制經濟的支持體系。通過努力,使我市的民營企業盡快發展壯大起來,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五)抓好商貿流通,活躍城鄉市場
第一,大力拓展城鄉市場,增加即期消費。商貿流通企業要努力拓寬商品的購銷渠道,特別是要大力開拓農村市場。要加速調整結構,積極發展連續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和流通組織形式,提高流通行業核心競爭力。各流通部門要積極配合預防「非典」,以高度負責的精神,抓好相關醫葯商品和用品的儲備供應工作,決不能斷檔脫銷。
第二,深化流通領域改革,促進流通產業快速發展。要加大商貿企業改制、重組力度。年內要完成糧食購銷企業改革、人員分流的目標。積極推進供銷社的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
第三,強化市場建設,夯實物流基礎。市城區要重點抓好8大商業設施及商品市場建設發展。通洲商廈要力爭在9月底前投入營運。各縣、市、區也要培育1-2個重點骨幹商品市場。
第四,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增強自營出口創匯能力。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克服因外部環境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成全年創匯目標。
(六)挖掘增收潛力,確保財政收支平衡
今年。要完成全年財政收入增長10%的目標,任務繁重而又艱巨。對此,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加強稅收征管工作,堅持貫徹「加強征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工作方針,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制度改革,整頓稅收秩序,改進征管方式,強化稅收征管,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確保完成全年財政收入任務。當前,特別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對各類所有制企業的稅收征管工作。各類企業都必須守法經營,依法納稅。無論哪類企業偷逃稅收,都要依法查處。
二是加強對各類商貿城、集貿市場等經營活動的稅收征管,切實抓好專項整治工作,全面加強這類市場的管理;
三是要把「經營城市」作為財政增收的亮點。切實搞好城市國有土地、城市公共資源、無形資產資源的經營,力爭全市經營城市收入達到5億元以上。
四是進一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嚴格支出控管,確保財政預算收支平衡。嚴格預算約束,堅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做到有保有壓,確保重點支出,壓縮一般性支出,確保抗「非典」所必需的支出,確保工資和社會保障資金及時足額的發放。各級各部門要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絕不能大手大腳,鋪張浪費。
三、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要按照「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方針,突出重點,加大力度,緊緊抓住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發展環境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重點整治,務求實效。嚴勵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葯品、農資和逃稅騙稅偷稅等違法犯罪活動,大力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房地產、建材、通信產品、防疫用品的質量和服務問題。當前特別要堅決制止少數人借疫情制假售假、哄抬物價的違法行為,防止有關葯品和用品價格過度上漲。
四、全力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安定團結的社會政治局面
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非典型肺炎疫情對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加強輿論引導,及時把中央、省、市非典防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傳達到廣大群眾中去,及時向社會發布防治工作進展情況。要嚴禁新聞炒作,嚴肅新聞報道紀律,嚴禁製造緊張氣氛,影響社會安定。要通過正確輿論導向,引導群眾正確對待,樹立信心,消除社會恐慌心理。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顧全大局,以身作則,切實負起責任,及時處理和解決疫病防治和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對推諉扯皮、造成損失和不良影響的,要從嚴處理。對社會上造謠惑眾、破壞公共秩序的行為,要依法從快嚴懲。與此同時,要認真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搞好以礦山井下、道路交通、水上船舶等為重點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徹底排查隱患,有效進行整改,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叄』 山東省人民政府2011年工作報告誰有啊,前段時間再校內上看到過,沒有保存再找就沒有了
還沒有出來呢
『肆』 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難題。山東省委、省政府為解決這一難題進行了長期探索,先後提
(1)①構想體源現了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促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有利於實現共同富裕。②構想體現了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有利於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成優勢互補,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③構想體現了科學發展的精神實質。統籌兼顧全省區域協調發展,堅持了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 (2)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要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統籌規劃,促進山東省整體發展。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辯證統一的,既要抓住重點,又要統籌兼顧。突出抓好「一體」帶動「兩翼」,「兩翼」支撐「一體」,合力推動全省區域協調發展。③辯證的否定觀既是發展的環節,又是聯系的環節,要求我們樹立創新意識。「一體兩翼」構想突破了傳統區域發展理論,是對全省區域發展思路的創新。 |
『伍』 山東政府工作的 主題主線和目標 是什麼
現在,我代表省人抄民政府向大會報告襲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和繁重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全省人民在中共山東省委的正確領導下,
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
牢牢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
堅定不移地以富民強省為目標,
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團結一心、扎實工作,全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經濟總量、地方財政收入、進出口總額分別邁上四萬億元、三千億元、兩千億美元新台階,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於GDP增速,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我們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陸』 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摘要
大眾網-大眾日報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富民強省新跨越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必須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省。
一、發展背景和發展目標
「十一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主要任務目標順利完成。面向未來,我省的發展站上了更新更高的平台。
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201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9416.2億元,「十一五」年均增長13.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美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749.3億元,年均增長2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8.1萬億元,年均增長22.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達到5.3萬億元,年均增長18.9%。
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農業連續8年增產,糧食總產達到4335.7萬噸。製造業強省建設成效顯著,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萬億元以上。服務業規模和質量逐步提升,增加值達到14429億元。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9.1:54.3:36.6。
可持續發展取得新成效。耕地總量實現動態平衡,保有量超過1億畝,有效灌溉面積達到7464萬畝,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累計分別下降22.1%、20%和18%,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以能源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為代價的增長方式得到有效遏制。
創新型省份建設取得新突破。擁有中科院3個研究所、19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29個國家質檢中心,國家綜合性新葯研發技術大平台、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國家深海基地等重大科學工程落戶山東。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0家,居全國首位。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年均增長超過30%。
協調發展呈現新亮點。國務院批復實施《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和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扎實推進,省會經濟加快發展,突破菏澤成效明顯。城鄉面貌顯著改善,城鎮化率達到49%,實現村村通電、通電話、通汽車,通自來水率達到90%。
改革開放形成新局面。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4%。資本市場逐步完善,直接融資額五年累計達到2900億元。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機制不斷完善,財政對「三農」累計投入4718億元,年均增長36.1%。政府職能轉變的步伐加快,教育、文化、醫葯衛生、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領域體制改革力度加大。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已與國外建立友好城市168對、友好合作關系城市165對,進出口總額累計7036億美元,年均增長19.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賬累計463.9億美元。
民生建設得到新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續加大,財政對民生投入累計7004.5億元。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加快、結構優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6個百分點以上,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達到1∶1。城鄉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覆蓋率98.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6%。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6歲。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基本形成,成功舉辦了奧帆賽、殘奧帆賽和第十一屆全運會。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53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715.9萬人,實現城鎮家庭就業動態消零。社會保障覆蓋面逐步擴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9946元和6990元,年均分別增長10.5%和8.7%。
「十二五」期間,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上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有基礎有條件繼續走在全國前列,但國內外發展環境錯綜復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轉變發展方式的外部壓力加大、內在要求迫切,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實現由大到強的歷史跨越,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
「十二五」期間,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牢牢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堅定不移地以富民強省為目標,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設經濟文化強省,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指導原則:
堅持結構調整。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構建擴大內需長效機制,放大消費拉動作用,調整優化投資結構,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服務業跨越發展,促進經濟增長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堅持創新驅動。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戰略,充分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作用,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推動發展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堅持統籌兼顧。把統籌兼顧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方法,統籌經濟與社會、海洋與陸地、城市與農村、東部與中西部、當前與長遠,加快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區域良性互動、協調發展,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
堅持民生優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實現富民與強省的有機統一,共建共享和諧社會。
堅持綠色發展。把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低碳技術,加快生態省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營造美好家園。
堅持改革開放。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破除發展障礙,化解發展難題,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增強發展的融合性和開放度,更高水平參與國際分工,積極推動國內區域合作,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
推動和實現我省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必須堅持「一線三點」的工作思路,在各項工作中體現強省建設的內在要求,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著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取得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的新成就。
發展目標:
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到2015年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7∶48∶45,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4%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以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
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55%以上,力爭新農村建設達到全國先進水平,海陸資源互補、產業互動、布局互聯,海洋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3%,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實現跨越,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教育質量和結構不斷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全社會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社會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平安山東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生態環境優美宜居。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達到25%,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展現生態山東、綠色山東的新形象。
人民生活殷實富裕。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爭取農民收入實現更高增幅,逐步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均期望壽命力爭達到77歲,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明顯提高。
經過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奮斗,使我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綜合實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人民富裕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二、區域統籌和發展布局
構建產業布局合理、區域發展協調、人口聚集加快、城鎮體系完善的發展格局。
(一)經濟布局。深入實施重點區域帶動戰略,促進區域經濟相互融合發展。一是加快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精心組織實施國家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加快實施國家批復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經濟改革發展示範區和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作為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主體力量,要發揮全省優質資源富集地帶的優勢,努力建成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高端產業聚集區。二是加快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全面落實國務院批復的《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把黃河三角洲建設成全國重要的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全國重要的特色產業基地、全國重要的後備土地資源開發區和環渤海重要的增長區域。三是加快建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以加快省會建設發展為龍頭,帶動周邊地區一體化發展,建成發展活力充足、產業素質較高、服務功能強大、生態環境優美、社會文明和諧的經濟圈。四是加快建設魯南經濟帶。以魯南臨港產業集聚區為龍頭,加快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支持菏澤打造魯蘇豫皖邊界區域科學發展高地,把魯南經濟帶建成全省經濟新的增長極。
(二)城鄉布局。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城鄉規劃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一是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態,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科學布局,城鄉互促共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到2015年全省17市建成區人口全部達到50萬人以上,其中超100萬的城市16個,濟南、青島分別達到400萬人和450萬人。二是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穩妥引導農民適當集中居住,實行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布局,實現農村社區建設服務全覆蓋,完成8000個村莊整體改造。三是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支撐點和著力點,完善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縣域經濟向特色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三)空間布局。依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密度和發展潛力,調整優化空間結構,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全省國土空間按開發內容分為城市、農村和生態三類區域,主體功能上分別作為大規模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生產和農村居住、保障生態安全的國土空間。按開發方式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區域。
三、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推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一)農業提升。以增加農民收入和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核心,加快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體系,推進「五個提升」。第一,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面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和糧食儲備能力建設,確保糧食安全。五年建設高產穩產糧田1000萬畝,新增糧食倉儲庫容500萬噸。第二,提升農業生產綜合效益。支持生產要素向種養殖大戶集中、優質品種向生產基地集中、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發展規模經濟,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到2015年,蔬菜、漁業、畜牧、果業、苗木花卉等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85%以上,對農民增收貢獻1500元以上。第三,提升農業裝備規模和質量。加快推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到2015年,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1.4億千瓦,農機化水平達到85%以上。第四,提升農業生產標准化水平。加快制定和完善農產品質量標准和安全標准,擴大農產品的品牌優勢,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第五,提升農業產業化層次。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工程,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農業生產工廠化、管理企業化、組織規模化。
(二)工業優化。以實現工業由大變強為核心,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節能減排水平為重點,深入推進產業調整振興,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產業集聚集約發展,構建以高端產業、高端產品、高端技術為主體的現代製造業體系。
提升發展傳統產業。按照創新驅動、優化結構、提升水平、綠色發展的要求,推進重點產業結構調整,提升企業技術裝備管理水平,加快實施工業轉方式調結構1000個重點技改項目,全面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力爭2015年,支柱產業和骨幹企業的關鍵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大中型企業科技活動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普遍提高到3%以上,山東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分別達到2100個、230件。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立足優勢領域,以重大建設項目為載體,強化科技人才資金支撐,重點發展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材料、新信息、新醫葯及生物、海洋開發及高端裝備製造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產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0%。
推動產業集中集約集聚發展。圍繞形成規模優勢、增強配套能力,發展壯大產業集群,提高產業集中度、產業分工層次和整體競爭力,推動生產力集中布局、基礎設施集中配套、安全生產和節能減排集中管理。加快園區轉型提升,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區、調整產業結構的先行區和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示範區。到2015年,全省主營業務收入過500億元的企業集團達到30戶,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200個,優質產品生產基地達到80個。
(三)服務業跨越。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國際化方向,大力發展面向生產、面向生活、面向農村的服務業,加強重點城區、重點園區、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四大載體」建設,促進服務業拓寬領域、擴大規模、優化結構、提升層次。優先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節能環保服務、服務外包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旅遊、批零住宿餐飲、房地產、社區及家庭服務業等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農村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實現跨越發展。力爭2015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從業人員比重達到40%以上。
(四)海洋經濟。全面落實國務院批復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以做大做強海洋經濟為主線,深入實施科教興海戰略,培育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全面提高海洋開發、控制和綜合管理能力,構築海陸統籌、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力爭海洋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四、基礎設施和支撐保障
突破薄弱環節,著力優化結構,提升基礎設施網路化、現代化水平,打造適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協調、高效安全的基礎設施支撐保障體系。
(一)能源建設。以調整布局結構和供給結構為主線,以節能減排和提高效率為重點,構建完善綜合能源體系。推進「上大壓小」電源項目建設,加快淘汰落後機組;大力發展核電、風電、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積極接納省外來電;穩定省內煤炭生產和老區石油產量,鼓勵建立穩定的省外煤炭供應基地和油氣供應基地。到2015年,煤炭產量繼續控制在1.5億噸左右,原油產量持續穩定在2700萬噸,電力可用裝機容量由目前的6317萬千瓦增加到1.12億千瓦,其中接納省外來電1600萬千瓦以上;燃煤火電所佔比重由目前的92%下降到71%,新能源裝機占省內電力總裝機比重達到14%。
(二)交通建設。加快鐵路、城際軌道和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完善「四縱四橫」鐵路運輸網和「五縱四橫一環八連」高速公路網。加快港口和內河航道建設,推進我省東北亞物流樞紐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繼續推進濟南機場建設,遷建青島機場,提升干線機場功能,推進支線機場新建和改造。加快構建鐵路網路、公路干線網路、城市軌道交通、城際鐵路、航空運輸、水運網路等有機銜接、優勢互補、立體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到2015年,鐵路營業里程由目前的3840公里增加到6100公里,復線率達到60%,電氣化率達到98%,高速鐵路營業里程358公里;公路通車里程由23萬公里增加到24.5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由4285公里增加到6000公里,完成一般國省道升級改造4000公里,新增農村公路12000公里;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10億噸,內河港口吞吐量達到1億噸;全省開通航空航線達到280條。
(三)水利建設。以提高水利保障能力為重點,推進現代水利示範省建設,加強工程設施建設,統籌利用客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構建完善綜合水利保障體系。水資源開發利用體系,推進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和膠東調水配套工程建設,加快引黃濟青改擴建步伐,新建、改建一批水庫和河道攔蓄工程,推進海水淡化產業化,開發利用空中水資源。水災害防禦體系,加快骨幹河道綜合治理,完善防洪防潮體系,提升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質量和水平。城鄉水資源管理體系,加快建設水資源監測與控制骨幹網路,全面實施取水許可證與水資源論證制度,統籌管理和科學調度全社會用水規模。到2015年,新增供水能力20億立方米,節水10億立方米,基本滿足城鄉用水、工農業用水和環境用水需要。
(四)市政建設。加強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理順管理體制,提高城市公共管理水平,構建完善綜合市政服務體系。加快高架、立交、環線、輕軌、地鐵等快速通道建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強城市公用設施建設,提高水、電、熱、氣等管網覆蓋率和集中供應率。建立健全包括消防、防洪、抗震和人防等在內的城市綜合防災體系,提高緊急事件處置能力。
五、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
大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發展,發揮人才資源優勢,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經濟文化強省奠定堅實科技和人力資源基礎。
(一)科技創新。加強重要領域和關鍵技術研發,力爭取得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加快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支持一批基礎較好的重點城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支持黃河三角洲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力爭更多的高新區進入國家級高新區行列。到2015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2%以上。
(二)教育優先。推進實現教育現代化,努力建設教育強省、人力資源強省。基礎教育,以促進城鄉均衡發展為重點,著眼於促進教育公平,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學齡前和高中階段逐步實施免費制度;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重點,強化基礎能力建設,鼓勵全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以突出特色、提升內涵為重點,優化整合教育資源,重點建設若干所全國一流的高水平大學。堅持教育公益性方向,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到2015年,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達到基本辦學標准,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7%;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和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分別達到159萬人、89萬人,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提高到60%;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40%
(三)人才發展。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培養機制,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打造「人才山東」品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建設高端人才聚集地和優質勞動力資源富集地帶為目標,培養造就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六支隊伍。調整優化人才結構,打造特色產業人才培育基地,支持重點發展區域、欠發達地區引進發展急需人才,強化對民營經濟的人才支撐,推進人才引進和交流。創新人才機制,健全人才選拔任用、評價和激勵機制,形成促進各類人才幹事創業和發展的長效機制,構建統一規范的人才市場體系,加強人才公共服務。力爭到 2015年,全省人才資源總量由目前的975萬人增加到1380萬人,高技能人才達到200萬人;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到19%,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達到43人年。
六、文化繁榮和創新發展
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領力、競爭力和創新力,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用新的理念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一)文化建設。以建設文化強省和增強文化軟實力為目標,創新文化發展模式,加強文化載體和設施建設,推動經濟文化融合發展。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規劃建設一批重大文化設施,深入實施各類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壯大文化產業實力,集中力量突破高科技重點產業和重大項目,形成以孔子文化為核心的齊魯文化品牌體系,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到2015年,力爭文化產業增加值翻兩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加快文化改革創新,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文化內容形式、文化生產方式、文化傳播方式、文化投融資體制和文化市場管理模式創新,提高文化改革發展的科學化水平。
(二)文明山東。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文明風尚,弘揚和培育新時期山東精神,實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工程,深化拓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快建設「誠信山東」,完善政府信用體系、企業誠信體系和個人信用體系,營造良好社會誠信環境。
七、和諧社會和公共服務
以擴大供給、提升質量、促進公平、提高效率為主線,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目標,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一)民生保障。逐步完善符合國情省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公共服務體系。把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和政府績效考核的優先目標,拓寬就業創業擇業渠道,有效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力爭每年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20萬人以上。加快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推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逐步提高企業最低工資標准水平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推動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健全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在擴大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統籌層次和實現制度統一等方面邁出更大的實質性步伐。到2015年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強化各級政府責任,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努力滿足城鎮中低收入家庭、新就業職工和進城務工人員的基本住房需求。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十二五」期間,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提高殘疾人教育、就業和康復水平。
(二)衛生體育。以全民健康為目標,深入推進衛生、體育體制機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積極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創新,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營運方式多樣化的辦醫體制;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快完善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促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提高居民醫療保健水平和健康水平。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建立健全體育設施體系,發展體育健身市場,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和競技體育水平。
(三)社會管理。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提升社會管理水平,全方位推進社會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加強食品葯品監管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建立食品葯品安全預警機制,健全覆蓋城鄉、打防控一體化的社會治安管理體系,加快建設「平安山東」。
八、生態文明和資源環境(略,文字太長)
http://news.sina.com.cn/o/2011-02-26/033922017169.shtml
『柒』 山東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不斷增創發展的新優勢。」全省圍繞
(1)經濟信息:2007~2012年,山東省全社會研發經費佔GDP的比重提高較快,但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山東省企業研發經費投入所佔比重大,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
建議:①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健全技術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激勵機制,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②發揮財政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進一步加大對企業技改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的力度。③企業進一步提高科技經費支出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 (2)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辦事情要善於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無論是轉方式,還是調結構,關鍵在科技創新。「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了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 ②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辯證否定觀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若運用聯系的觀點進行分析亦可) 『捌』 山東省委.省府 03年25號文
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意見 『玖』 山東政府工作的「主題主線」和「目標」是什麼
過去的一年,抄面對襲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和繁重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全省人民在中共山東省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牢牢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 『拾』 2012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主題主線和目標指的是
過去的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形勢和繁重艱巨的改革發展任務,全省人專民在中共山東省委的屬正確領導下, 與全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任務艱巨山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