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港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優越的地理位置
地處中國華南地區,珠江口以東,南海沿岸,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接珠江,內與澳門特容別行政區、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著珠江口相望。
便利的交通
香港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是擁有天然良港,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港闊水深,海域面積達60平方千米。香港是世界上進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
眾多的勞動力
人口約600萬,其中中國血統居民佔98%,祖藉廣東省的最多。
Ⅱ 海南島發展經濟的區位優勢有哪些
海南島發展經濟有如下區位優勢:
一、地理區位優勢
1、南部大島,華南和西南陸地國土和海洋國土的結合部。意義:大西南出海的前沿;開發利用南海資源的基地。
2、經濟區位:近傍香港,遙望台灣,內靠珠江三角洲,外鄰東南亞。意義:既有經濟腹地的依託,又受到經濟發達區的輻射和帶動,便於內引外聯,發展經濟。
3.交通區位:靠近東亞與東南亞之間的國際深水航道;南海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印度洋直到非洲、歐洲的海上通道。(海運便利)意義:便於發展外向型經濟。
二、海洋資源優勢
海南省除了海南島外,還包括了南海中的西沙、南沙等群島及附近海域。所以海南省又是我國海洋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海南省是我國海洋面積最大的省,南海的絕大部分都屬海南省,所轄面積200萬平方千米,約佔全國的一半,轄區大小島礁600多個,如此廣闊的海城,為海南島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香港經濟發展的區位優勢擴展閱讀:
區位優勢構成:
區位優勢即區位的綜合資源優勢,即某一地區在發展經濟方面客觀存在的有利條件或優越地位。其構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資源、地理位置,以及社會、經濟、科技、管理、政治、文化、教育、旅遊等方面,區位優勢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單項優勢往往難以形成區位優勢。
一個地區的區位優勢主要就是由自然資源、勞力、工業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決定。同時區位優勢也是一個發展的概念,隨著有關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在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土地資源是經濟的基礎,決定農牧產品產量的土地資源與影響農牧業的集約程度、技術傳播與市場的距離是區位優勢的主要方面。
工業革命後,新技術和新市場的出現,由工業社會初期的自然資源、勞力、運輸優勢發展到後期的技術、市場、政策、企業關聯等優勢。知識經濟時代的區位優勢不同於傳統的區位優勢。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默從理論上解答了缺乏自然資源的國家為何不一定是窮國,領先國家最有效的是持續發展問題。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因素佔主導地位。人的流動性,尤其是掌握知識、技能的人才的流動性是很大的,因此,培育並吸引高科技人員就成為發展經濟、提高區位優勢的關鍵。
Ⅲ 80年代,香港的製造業紛紛遷往內地.近些年來,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在發揮各自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中,形成了
香港與大陸之間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祖國內地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內低廉,香港則擁有豐容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原有的勞動密集型加工製造業向珠江三角洲等地大規模轉移,極大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同時吸納更多的剩餘勞動力,增加了就業機會.但對當地環境污染提出了新的挑戰.
故選:B.
Ⅳ 廣東與香港相比工業發展區位優勢有什麼
大珠三角,包括屬於珠江三角洲范圍的廣東省 9 個行政區劃市香港以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大珠三角融合了東西方文化聚集了各領域優秀的人力資源;海陸空交通便利,物流通暢,經濟發達擁有世界一流的生產製造業基地和國際金融中心。 改革開放 20 多年來,數萬港澳客商陸續到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投資辦廠為廣東經濟發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粵港澳經濟區已發展成為不可分割的「經濟生態帶」。三地間的經濟融合度和依存度不斷提高,正在進入一個提速階段。 在 CEPA 推動下,粵港澳經濟聯系將進一步加強,呈現出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協調配套的發展格局: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步伐加快,服務業利用外資表現更好製造業、物流業加速發展,粵港澳經濟流量進一步增加。大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明顯加快,區域競爭力將進一步提升。 泛珠三角區域包括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九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 9 + 2 」)。其中內地 9 省區的國土面積佔中國大陸的 1/5 ,人口占 1/3 ,經濟總量占 1/3 外貿總量佔中國大陸約 40% 。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泛珠三角是中國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區域組合。 泛珠三角各省區資源豐富,產業差異明顯,經濟互補性強,區域間的經貿合作頻繁。目前已初步形成功能各異、協作關系較密切、具有一定程度經濟融合的經濟區域。隨著中國 - 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推進和 CEPA 的實施泛珠三角經濟區將成為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Ⅳ 香港的區位優勢是什麼
香港以第三產業聞名,珠三角以製造業聞名,二者優勢互補,相互促進。香港擁有先進的技術、充足的資金和完善的市場機制,與珠三角實行分工,可共同發展經濟。
Ⅵ 香港經濟是靠什麼發展的
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
香港是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經濟的重點是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一、香港發展的主要特點。
回歸前的政治制度
實行行政主導的體制
完善的咨詢體制
經濟體制:
經濟發展,高度國際化的城市、便利的營商環境、法治體制、自由貿易及自由的資訊流通、公平開放的競爭、發展完備的金融網路、一流的交通及通訊基建、先進的支援服務,以及高教育水平的工作人口與高效率和精力充沛的企業家互相配合。此外,香港還有龐大的財政儲備和外匯儲備、自由兌換的穩定貨幣,以及低稅率的簡明稅制。
自由經濟體系
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02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是亞洲區內吸引外來直接投資表現最佳的經濟體系。
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
過去20年來,香港經濟增長差不多三倍。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每年有5.1%的實質增長,表現超越世界經濟增長速度,也超越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經濟體系的增長速度。
經濟政策
香港一向以市場主導的經濟政策著稱。
「盡量扶助、減少干預」政策
審慎理財之道
政府理財審慎,又維持低稅率的簡明稅制,以鼓勵工人生產和吸引企業家投資。法團業務利得稅的稅率為16%,薪俸稅稅率為15%,與其他國家的稅率相比,兩者均屬偏低。
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由緊密聯系的金融機構和市場組成
Ⅶ 從經濟地理區位上講上海和香港哪個更加有優勢
上海更具有優勢。表現在
1.位置:沿海城市,長江入海口,中國大陸海岸線的中點,地理位置優越.
2.地形&氣候: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亞熱帶季風氣候,比較溫暖濕潤,適宜發展工農業和吸引人口居住從而獲得勞動力.
3.交通:陸海空交通樞紐,交通極其發達,鐵路方面京滬線、滬杭浙贛線等在上海交匯,水運方面上海是河港兼作海港,航空方面上海是亞洲乃至世界重要的航空港.
4.勞動力:上海及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口密集勞動力眾多,且上海及周邊的江蘇浙江等省教育發達,故來到上海的勞動力數量很多而且素質過硬.
5.農業基礎:長三角向來是農業歷史悠久,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為日後上海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6.歷史文化基礎:上海在19世紀便被西方列強所開發,西方的先進技術首先由此進入中國.工商業氣息濃厚,居民受西方海派文化影響,熱衷於發展經濟、科技與文化.
7.科技教育:上海知名高等學府和科研地區雲集,大量人才湧入上海,使其科學技術處於領先.
8.市場:上海面向的市場非常廣闊,消費群體龐大,由於其交通便利,故即可以將產品銷往內陸地區,也可以通過海運空運銷往國外.
9.資源:上海雖然資源不太豐富,但「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以及從各地進口的煤、石油、金屬等使得其資源和能源都很富裕.
10.政策:中央政府給了上海特殊的政策(如保稅區、免稅區等等),這些政策有利於上海吸引外資和經濟的發展.
Ⅷ 香港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現在的香港基本沒有任何優勢,除了自我催眠回憶港英時代,獨家代理回內地出口業務生意發大答財的故事以外什麼都不剩了,香港人不思進取一味堅持上世紀理念,買幾個鋪頭就以為是未來,不願意接受失敗的結果,從上到下天天吹噓什麼香港軟實力,和大清最後的滅亡時代一模一樣,當我滿清(我自己)先輩還自以為是亞洲第一海軍時,卻別日本海軍頃刻覆滅,香港真的沒有優勢了,大陸政府的再多努力也做不到讓香港回到一線城市,都說以魚不如受以漁,可是你給他網他也不願意打魚,他想賣魚,可是誰老是白給你魚讓你買啊。
Ⅸ 香港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和劣勢條件各是什麼
1949年的香港經濟遠不如上海(若論工業和科研,香港現在也遠不如上海)。大陸解放後,美國封鎖中國,我國的對外貿易,出口進口,大都只能通過香港進行。作為中轉、中間商的香港,因此而繁榮起來;這幾十年有一個規律:大陸經濟發展順利,香港就繁榮;大陸經濟緊縮,香港經濟就衰退。1985年我們大陸進行治理整頓,降低增長速度,香港經濟馬上處於困境,據說有7位資本家因此而跳樓自殺。
現在的香港,是亞洲的一朵「花」,也是世界罕見的一朵「花」。但是,香港這朵鮮艷的「花」,是靠根、莖、葉和泥土――大陸供給它養分而開的。
1990年初,正當許多人以香港為例反對大陸承社會主義道路之時,香港財經學院院長在香港刊物上著文說:「我多次講過,不能把香港說成是『小龍』,因為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是的,香港不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正如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和淮海路不是獨立的經濟實體一樣。
近十幾年,香港經濟發展突飛猛進,GNP直線上升,主要原因是大陸經濟繁榮,對外貿易增長很快。
我國沿海地區開放後,大陸通過香港進行的過境貿易,l 978年為108億港元,1988年躍升為2264億港元,10年增長20倍。轉口貿易的利潤率一般為7.5%,僅1988年,香港通過大陸轉口貿易就得利潤170億港元,而香港總人口只540萬。90年代初,大陸沿海約有500萬人為香港企業工作。他們的工資比內地高,但與香港比,則是極低的工資。人口540萬的香港,有500萬廉價勞動力為它工作,所以它的國民生產總值很高。但香港的國民生產總值中,工業製造業只佔18%,工業化程度遠低於上海、廣州、廈門、福州、青島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