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國際稅收對經濟的影響

國際稅收對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27 15:15:07

㈠ 稅收主要影響經濟的哪些方面其經濟效應如何

第一節 稅收經濟效應的作用機制
所謂稅收的經濟效應,是指納稅人因國家課稅而在其經濟選擇或經濟行為方面做出的反應,或者從另一個角度說,是指國家課稅對消費者的選擇以及生產者的決策的影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稅收的調節作用。
稅收的經濟效應表現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兩個方面,各個稅種對經濟的影響都可以分解成這兩種效應。
● 稅收的收入效應
稅收的收入效應,是指稅收將納稅人的一部分收入轉移到政府手中,使納稅人的收入下降,從而降低商品購買量和消費水平。(如圖)
4

稅收的收入效應
● 稅收的替代效應
稅收的替代效應,是指稅收對納稅人在商品購買方面的影響,表現為當政府對不同的商品實行征稅或不征稅、重稅或輕稅的區別對待時,會影響商品的相對價格,使納稅人減少征稅或重稅商品的購買量,而增加無稅或輕稅商品的購買量,即以無稅或輕稅商品替代征稅或重稅商品。(如圖)

第二節 稅收的經濟影響
● 稅收對勞動供給的影響
——稅收對勞動供給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分析
在市場經濟中,勞動者面臨勞動取得收入和閑暇之間的選擇。
稅收對勞動供給的影響,是通過稅收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來表現的。
● 稅收對勞動供給的影響
——稅收對勞動供給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分析
稅收的收入效應是指征稅後減少了個人可支配收入,促使其為維持既定的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而減少或放棄閑暇,增加工作時間。
稅收的替代效應是指由於征稅使勞動和閑暇的相對價格發生變化,勞動收入下降,閑暇的相對價格降低,促使人們選擇閑暇以替代工作。它表明的是純粹的價格變化效應。
稅收的綜合效應取決於兩種效應的對比:如果收入效應大於替代效應,征稅對勞動供給主要是激勵作用;如果收入效應小於替代效應,征稅對勞動的供給就會形成超額負擔,人們可能會選擇閑暇替代勞動。

● 稅收對勞動供給的影響——我國的實際情況
對我國而言,稅收幾乎不影響勞動的供給,而且個人所得稅在短期內也不會成為主體稅種,因此我國目前和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需要解決的不是如何增加勞動供給,而是如何消化勞動力過剩的問題。
● 稅收對居民儲蓄的影響
——稅收對居民儲蓄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分析
影響居民儲蓄行為的兩個主要因素是個人收入總水平和儲蓄利率水平。
個人收入水平越高,儲蓄的邊際傾向越大,儲蓄率越高;儲蓄利率水平越高,對人們儲蓄的吸引力越大,個人儲蓄意願越強。
稅收對居民儲蓄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個人所得稅、利息稅和間接稅影響居民的儲蓄傾向及全社會的儲蓄率。
收入效應
在對儲蓄的利息所得不征稅的情況下,徵收個人所得稅對居民儲蓄只有收入效應,即徵收個人所得稅會減少納稅人的可支配收入,迫使納稅人降低當前的消費和儲蓄水平。
替代效應
對儲蓄利息(收益)征利息稅,會減少儲蓄人的收益,從而降低儲蓄報酬率,影響個人的儲蓄和消費傾向。具體來說,居民會增加當前消費,減少儲蓄。於是產生了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此時的收入效應表現為對利息征稅降低了個人的實際收入,替代效應表現為消費代替了儲蓄。
16
● 稅收對居民儲蓄的影響——我國的實際情況
就我國的情況而言,稅收對儲蓄的影響並不明顯,這說明人們對儲蓄的態度還取決於稅收以外的諸多因素,如對教育、醫療的儲蓄等,還有投資渠道缺乏。
● 稅收對投資的影響——稅收影響投資的原理
投資決策是由投資的凈收益和投資的成本決定的。稅收對投資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徵收企業所得稅、稅前抵扣和稅收優惠等措施影響納稅人的投資收益和投資成本。
● 稅收對投資的影響——稅收對投資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課征公司所得稅會降低納稅人的投資收益率,如果因此而降低了投資對納稅人的吸引力,導致投資者減少投資而以消費替代投資,就是發生了稅收對投資的替代效應。
如果征稅和提高稅率減少了投資者的稅後凈收益,而投資者為了維持過去的收益水平趨向於增加投資,這就是稅收的收入效應。
● 稅收對投資的影響——稅收對投資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稅收對投資的替代效應

稅收對投資的收入效應
● 稅收對投資的影響——稅收對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影響
一般而言,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都給予內資所不能享受的特殊優惠措施。
但外國投資者是否會真正得到稅收優惠的好處或能夠得到多少,還取決於投資者的居住國和東道國之間的國際稅收關系。
投資者的居住國對納稅人在東道國的已稅收入可以有三種不同的處理方法,即免稅法、扣除法和抵免法。東道國的稅收優惠有可能轉移到投資者的居住國。
● 稅收對個人收入分配的影響
1.個人所得稅是調節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
2.稅收支出也是影響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3.社會保險稅是實現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
4.所得稅指數化是減輕通貨膨脹的收入分配扭曲效應的一種方法。
第三節 稅收與經濟發展
● 稅收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理論觀點
18世紀的自由資本主義時代,亞當·斯密認為,一切稅收都是減少社會各階層的收入,影響資本積累,或直接減少投資資本,是妨礙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因素。
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初,壟斷資本主義時代,阿道夫·瓦格納認為,從社會政策的意義上來看,賦稅不僅是滿足財政的需要,同時,也是出於糾正和調整國民所得的分配和國民財產的分配的目的。
1929-1933年大危機之後,凱恩斯學派主張政府幹預,實施管理政策,而且以財政政策為主要手段。

㈡ 國際稅收對國際貿易有哪些影響

有一本書叫《國際稅收》,說的很詳細。

㈢ 稅收對國際經濟活動有何影響如何理解所得稅的國際競爭為什麼說涉外稅收不等同於國際稅收

1、一國對進口徵收高稅收,則影響了本國的進口;對出口徵收高稅收,則影響了本國的出口,反之亦然;不同國家地區的稅收的差異會直接影響貿易的國家與地區間的分布與比重。
2、資本的逐利性會導致國際資本向所得稅降低的國家與地區流動,從而推動這些國家地區的經濟發展。
3、涉外稅收是為了維護國家權益,對外商投資企業與外國個人徵收的稅收,是國家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為一國政府與在其政治權利管轄范圍內的外國納稅人之間的稅收征納關系。這里所指的涉外稅收納稅人,可以按照納稅人的國籍和居民身份兩種不同的標准來區分。國際稅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政府,在對跨國納稅人行使各自征稅權力而形成的征納關系中,所發生的國家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涉外稅收,是指世界各國在對外經濟活動中,與本國相關或者專門制定的稅收法令、政策規定和制度,以及分配關系問題。
國際稅收卻沒有獨立的稅種和納稅人、征稅對象等,只是牽涉一定的稅種,而且只能在相關國家的管轄范圍內,對跨國納稅人的同一征稅對象徵稅時才會體現納稅人和征稅對象。至於涉外稅收則不盡相同,有的國家為了鼓勵或限制外來的投資,制定了專門的稅收政策法規,有它特定的稅種及其課稅對象、稅目稅率等稅收要素。
涉外稅收,主要通過立法手段處理國家與跨國納稅人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國際稅收,主要通過國際稅收協定或條約來協調國家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

㈣ 中美貿易戰對國際稅收會有什麼影響

1、中國的鋼鐵、電子設備、服裝、傢具等行業將受較大影響。
貿易戰一旦開打,中國出口美國的鋼鐵、電子設備、服裝、傢具等等產品將受較大影響。
但對於原先依賴進口的汽車、航空航天、電子設備、機械設備、汽車、儀器儀表等行業,則受益。
在貿易戰爆發的同時,美國自己也是受損一方,首當其沖的應該就是即將在下個月發布的iPhone新一代產品。屆時,中國人民族情緒爆發,蘋果新產品銷售額將遭受重創。
2、中國經濟有影響,但不會太大。
盡管美國是中國的出口大國之一,其市場對我們仍非常重要,但2016年數據顯示,中國出口美國商品貿易額為25415億元,佔中國GDP的分量僅為3.6%。
而且但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從出口和投資轉向更加依賴服務和內需,美國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相對重要性將繼續縮小。

㈤ 試述國際貿易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國際貿易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摘要:對外貿易政策與國際貿易密切相關,它已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但是由於各種政策之間存在相關性,一種政策的實施效果,還受到其他領域政策的影響,對外貿易政策也不例外。然而研究其他經濟領域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尚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在這方面還沒有形成比較系統的理論體系。本文試圖探討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旨在說明不同經濟管理領域間關系密切而且錯綜復雜,並引起同行對此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宏觀經濟政策;相關性;國際貿易;傳遞

對外貿易政策是各國在一定時期內對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所實行的政策,其政策的制定主要為了保護本國市場、擴大本國產品出口、促進本國產業結構的調整、積累資本或資金、維護本國對外政治和經濟關系,其中促進經濟發展和增長是對外貿易政策制定的首要目標。由政策的相關性(coherence)我們知道,一種政策目標能否實現以及實現的程度如何,除了取決於該政策本身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到其它相關領域政策的影響。對外貿易政策與國際貿易具有直接相關性,它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其理論研究比較多,理論體系也比較完善。然而關於國內經濟政策對國際貿易影響,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沒有系統的理論研究。因此,本文著重研究與對外貿易政策相關的國內重要經濟政策——宏觀經濟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主要包括:宏觀經濟與國際貿易、宏觀經濟變動對國際貿易影響的傳遞渠道,以及宏觀經濟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宏觀經濟和國際貿易
眾所周知,對外貿易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都是政府管理經濟的工具,而我們對這兩種政策的相關性,及其相互作用則知之甚少。可以說對外貿易和宏觀經濟變數緊密相連,對外貿易影響經濟活動的結構、水平、穩定以及經濟增長。進口和出口對一國經濟收入和就業都有著極其重要作用,實踐經驗也表明二者之間存在著積極的聯系。正如對外貿易影響宏觀經濟一樣,一國國民收入水平、總體價格水平、總投資、就業以及消費的變化都會對對外貿易產生影響。
國內經濟增長,消費增加,對進口產品的需求也增加,原來生產出口產品的資源轉向生產供國內消費的產品,從而實現資源在出口產品生產部門以及非出口產品生產部門之間的重新分配,同時出口的減少和進口的增加使得一國貿易收支狀況惡化。相反,如果一國消費滯後,就會迫使國內生產商不得不開拓國際市場,從而出口增加,對外貿易收支得到改善。
國內價格水平的變化對國際貿易存在著「外溢效果」。通貨膨脹削弱國內企業的競爭能力,同樣使得進口增加、出口減少,貿易收支惡化。
從外部看,國外市場價格變化對一國的對外貿易以及宏觀經濟運行產生重要影響,特別是對於一些對國際市場依賴性較強的小國更是如此。相對於國內價格,國際市場價格的上升會鼓勵該國增加出口,抑制進口。另外,進口價格的上升使得以進口產品為生產投入的成本增加,進而產生通貨膨脹壓力。上升的出口產品價格會增加出口交易的利潤,增加出口公司的資金流動,從而刺激企業將生產非出口品的資源和生產要素轉向生產出口產品。國外市場相對價格的變化會影響一國的貿易條件,從而對對外貿易收支產生影響。
對外貿易對宏觀經濟政策極其敏感。例如,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使一國總消費支出增加,包括用於進口商品的支出,所產生的效果與國內經濟增長相似。宏觀經濟政策對一國金融市場的影響也會刺激資本流入或者流出,因而它又可以成為利用國外可利用資源對經常帳戶赤字進行融資的決定性因素。
宏觀經濟要素變動對國際貿易影響的研究尚缺乏實證分析。下面就以經濟衰退和宏觀經濟不穩定兩種情況對國際貿易的影響進行實證分析。
經濟衰退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可以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源自於國內總需求的降低(因而會降低對進口產品的需求),而間接影響則源自於國內部分企業或產業尋求政府保護的壓力,以使這部分企業或產業免受來自國外競爭。同時,一國貿易保護措施的不斷增強會引起他國(貿易夥伴)的貿易報復。例如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就是最好的例證。面對國內需求的不斷下降,處於經濟危機中的一些國家不得不高築貿易壁壘來保護本國生產商,使其免受來自國外競爭的沖擊。然而,貿易保護主義使國內疲軟的需求進一步惡化,加劇了經濟蕭條程度,延長了經濟蕭條周期的時間。國內需求的急劇下跌對國際貿易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宏觀經濟波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主要「傳遞」 渠道是外匯市場,即通過外匯匯率的變動和國內價格水平變動來影響國際貿易。實踐證明,穩定的匯率和國內價格水平與國際貿易的正常運行有著極強的相關性。相對於遭受高通貨膨脹率的國家來說,保持低通貨膨脹率國家之間所進行的貿易更為頻繁和集中,並且所形成的貿易夥伴關系也更為密切和穩定。有些經濟學家甚至認為,加入貨幣聯盟的國家,如果成員國之間匯率固定,並由超國家的貨幣聯盟當局調控,將會極大地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至少不低於優惠貿易安排對國際貿易的促進作用。表1從實證的角度說明了進口增長和宏觀經濟不穩定之間的關系。該表的回歸分析結果,是根據114個國家的有關數據,對1980-2000年間最惠國平均關稅水平、年均進口的實際增長與GDP平均增長的比率,以及GDP增長的標准偏差進行回歸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該模型的一個突出特徵就是國家進口增長對GDP增長的依賴和對進口管制水平的依賴,從而能夠得出宏觀經濟波動對國際貿易影響的重要性。回歸分析結果表明進口增長與GDP增長正相關,而與關稅壁壘的程度負相關。
表1 進口增長和不穩定的宏觀經濟回歸分析 變數 估計系數 統計值 常數 1.181.16 GDP平均增長 1.14 11.55 最惠國平均關稅 -0.14-4.24 GDP標准偏差 -0.32-381 R Square=0.64 資料來源:來自於《2004年世界貿易報告》。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宏觀經濟變數變動與國際貿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那麼,宏觀經濟的變動是通過什麼樣的渠道對國際貿易產生影響的呢?
二、宏觀經濟變動對國際貿易產生影響的傳遞渠道
以上分析只是說明了宏觀經濟變數與國際貿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但是宏觀經濟的變動是通過什麼樣的機制,或者說是通過什麼樣的渠道來影響國際貿易的呢?一種是通過外匯市場。根據Eichenbaum 和 Evans(1995) 的觀點可知,外匯匯率主要受貨幣政策的影響。宏觀經濟不穩定會導致市場價格和一國支出大幅度波動,而這種波動又會反過來改變外匯市場狀況,迫使一國調整外匯匯率,最終結果是影響國際貿易。另外一種重要渠道是通過金融部門。如通貨膨脹會對投資和貿易專業化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在通貨膨脹時期,對於企業來說,即使他們在一個沒有比較優勢的國家經營,只要他們在一個具有增長趨勢的市場運作,從銀行獲得貸款也是比較容易的事情。Corbo(1992)等人認為,高通貨膨脹環境下期望通過關稅等措施,消除價格扭曲而導致的相對價格變動,不但不利於實現預期效果,反而會扭曲投資決策。同樣,由於金融部門受到通貨膨脹的壓力,銀行部門會更樂意給願意出高利息率的借方貸款,即使這種貸款存在著高風險。這種在通貨膨脹環境下所做出的「逆向選擇」會扭曲一國專業化分工模式和貿易增長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經濟的不穩定也是通過金融部門這一傳遞渠道對國際貿易產生影響的。
三、宏觀經濟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一)外匯匯率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在一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國政府會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及其需要對本幣對外幣的匯率進行調整。比如在一定時期內,一國進口持續超過出口,在外匯市場上將表現為對外幣的過度需求超出了外幣的供給,即外匯的供給不足以滿足外匯需求。此時,外幣價格具有上升趨勢。為了改變外匯市場上外幣供求不對稱的狀況,一國政府將會調整本幣對外幣的匯率,即通過本幣貶值的方式來改變國內對外幣的需求。一國政府對匯率的調整將產生兩種效果(以本幣貶值為例):一是本幣貶值會使得從國外進口商品的相對價格上升,進而抑制國內對進口商品的需求;相反,本幣貶值,會增強了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促進本國產品出口以及增加本國出口產品的生產。二是本幣的對外貶值會使得國內出口或進口商品相對於非出口或進口商品的價格改變,這種國內價格的相對改變不僅僅改變了該國出口和進口的增長狀況,同時也改變了國內需求和投資狀況。
(二)財政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在說明財政政策對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之前,讓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匯率變化對國內市場均衡的影響。在價格給定的條件下,國內市場的均衡會受到匯率變化的影響。由國民收入均衡等式Y=A(Y, i) + NX(Y, Yf , e P*) (式中NX表示本國凈出口,Yf, P*分別代表外國國民收入和價格;e代表匯率) 可知,匯率是總需求的一個決定因素,匯率變動將導致IS曲線的移動。具體影響過程如下:
在國內商品價格P和國外商品價格P*給定的情況下,本國貨幣貶值會使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促使本國凈出口NX增加,從而使得IS曲線右移,如圖1中的箭頭所示;相反,本國貨幣升值會降低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能力,促使本國凈出口減少,從而使得IS曲線左移。據此,當本國利息率高於國外利息率時,即i>i*時,本國貨幣升值,IS曲線左移;當本國利息率低於國外利息率時,即i<i*時, 本國貨幣貶值,IS曲線向右移動。由此可見,在匯率調整的情況下,財政政策的作用會受到匯率變動的制約和影響。
下面讓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財政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如圖2所示,當一國政府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時,例如減稅、減費或增加政府開支、加大政府采購等,會導致IS曲線右移,IS曲線從原來的位置移到IS』處。國內均衡點也由E移到E』點(短期均衡點),此時國內需求進一步擴張,國內產量不斷提高,對貨幣需求也會不斷增加,並導致利率上升。由於受到高利率的吸引,大量國外資本流入國內,從而導致一國國際收支順差,反映在外匯市場上,就表現為對本幣的需求超過本幣的供給,這時候相對於國外貨幣而言,由於供不應求的關系,最終導致本幣升值。
本幣升值後,由於用外幣表示的本國出口貨物價格上升,削弱了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導致本國出口受到抑制,但進口增加,IS曲線將向回移動,直到凈進口的增加抵消國際收支順差為止。如圖2所示,IS曲線最終又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意味著一國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會影響到一國外匯市場,即改變本國貨幣的匯率;反過來,外匯市場匯率的改變(即改變一國貿易狀況)又會對擴張性財政政策產生一個完全的「擠出效應」,致使財政政策達不到預期目的。
相反,如果一國政府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例如增加稅收或者是減少政府開支,則會產生一個相反的運動過程。

(三)貨幣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如圖3所示,最初國內均衡點為E點,假定一國貨幣當局增加貨幣供給量M,由於在價格P不變的前提條件下,實際貨幣供給量增加。實際貨幣供給量增加使得LM曲線右移,因貨幣供給增加,在供求關系的作用下,利率會下降,這樣就會刺激國內投資,提高國民收入水平,所以此時最初的國內均衡點移至E』點。由於國內利息率低於國際均衡水平,導致國內資本大量流出,該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反映在外匯市場上,就表現為對本幣的供給超過了對本幣的需求,這時候相對於國外貨幣而言,由於供過於求的關系作用,最終導致本幣貶值。 本國貨幣貶值後,本國出口增加,進口減少,於是IS曲線向右移動,直至國際收支恢復平衡。最終平衡點移至E』』點,在這一點,國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利率與國際均衡利率相等,結果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導致了產量、就業的提高和利率的上升。如果實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則結果正好相反。短期內,緊縮性貨幣政策會提高利率,降低國民收入水平,並導致資本大量流入,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於是本幣升值,凈進口增加,IS曲線左移,直到國際收支恢復平衡,達到更低收入水平的均衡點。
至此,我們粗略地分析宏觀經濟變數變動與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變數變動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渠道,以及宏觀經濟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與對外貿易政策緊密相關的國內有關經濟領域——宏觀經濟政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不同經濟管理領域間的關系密切而且錯綜復雜。當然對國雅貿易產生影響的國內經濟領域政策不只限於宏觀經濟政策,其他諸如基礎設施及其服務管理的有關政策、國內市場結構及其干預政策,以及經濟組織機構的管理等政策都會對國際貿易產生影響。

㈥ 關稅對一國經濟的影響

一國政府可以採取各種不同的手段來干預本國的進出口,從而影響本國的經濟活動。徵收關稅和實行進口限額是影響進口的兩種主要的方法,它們都可以起到限制本國的進口,保護國內同類產品的生產,調節國際貿易收支狀況的作用,但它們對本國經濟的影響又是有所不同的。
對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後,本國經濟可能受到下述影響:
(1)改種商品的國內價格提高,不利於進口商品的銷售,使進口數量受到限制。對進口數量的影響大小,取決於關稅率的大小及該商品國內市場的需求彈性大小。稅率越高,進口越受限制;彈性越大,進口也越受限制。
(2)由於國內價格提高,將促進本國同類產品的生產廠商產量增加,導致成本下降,價格也隨之下降,從而促進本國同類產品的生產與銷售。
(3)政府得到關稅收入,可以用這種收入來從事與增加公共福利有關的事業,補償消費者的損失。當然,關稅要過到既有效地保護本國的產業又不使國際貿易狀況惡化,就必須有一定限度。過高的關稅會使外國商品不再進口,同時引起貿易夥伴國報復,引起出口的縮減,國內經濟狀況惡化。
實行進口限額與關稅不同的是:只要支付了進口稅,進口商仍可以自己決定進口的數量;而實行了進口限額,則政府嚴格限制了進口商品的數量或者價值。因此,它排除了外國廠商的價格競爭對國內價格的任何影響。比如,如果外國廠商為對付關稅而壓低價格,那麼關稅對進口的影響不會很明顯,而進口限額則仍可以完全控制商品的進口。
另外,進口限額也更有利於本國廠商免受國外同類產品的競爭,只要進口的數量達到限額,外國廠商甚至不能在本國市場上免費贈送產品,當然,這也不利於本國廠商改進技術,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便於政府加強對國際貿易狀況的宏觀控制。

㈦ 對國際稅收的理解應該是

國際稅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政府憑借其政治權力,對跨國納稅人的跨國所得或財產進行重疊交叉課稅,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國家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
(一)國家稅收的特徵
從稅收的起源與本質考察,稅收作為分配范疇,其基本概念是:稅收是國家憑借其政治權力,按照法律規定標准,對一部分社會產品進行無償分配,以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體現著以國家為主體的特定分配關系。
從上述概念,可以概括出國家稅收的基本特徵:
第一、稅收是以國家為主體的一種特殊分配。該特徵說明的是稅收與國家的本質關系。稅收不可能脫離國家而獨立存在,稅收是隨著國家政權的出現而產生的,國家總是征稅的主體;稅收是為了維持國家政權的需要而進行的分配,國家不存在,稅收就無存在的必要。
第二、稅收是以政治權力為後盾所進行的特殊分配。該特徵說明的是稅收徵收以政治權力為依據。
第三、稅收是在一個國家政治權力管轄范圍內的征納關系。該特徵說明國家稅收的征稅范圍。稅收的分配主體既然是國家,所依據的是政治權力,而政治權力總是具體國家的政治權力。一國政府不可能超越自己的政治權力管轄范圍去向別國政府管轄下的納稅人進行征稅,因此,一國政治權力行使范圍只能局限於本國的管轄范圍,即本國的國民和本國國土,憑借這種政治權力所發生的稅收征納關系也就只能是一國政府同其管轄下的納稅人之間的征納關系。
(二)國際稅收的概念
國際稅收屬於稅收范疇,它同樣具備上述三個基本特徵。然而,國際稅收作為一種特殊的稅收現象,又與一國的國家稅收有著明顯區別。
第一、國際稅收作為稅收的一個分支,它與國家稅收一樣,都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所進行的一種分配。然而,國際稅收與國家稅收是有區別的,兩者不能等同。國家稅收是一國的政府憑借其政治權力對其所管轄范圍之內的納稅人進行的課征。它沒有超越一個國家的疆界。國際稅收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政府,對同一跨國納稅人的跨國所得或財產進行重疊交叉征稅的結果。一方面,任何一個主權獨立國家,都不會屈從於其他國家政治權力,接收他國的稅收管轄;另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一個在各國之上的超國家的政治權力,能在國際范圍內課征稅收。從兩個國家政府來講,它們都是憑借各自的政治權力對同一跨國納稅人進行征稅,兩國政府重交叉征稅的結果形成了國家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所以,國際稅收不能脫台國家政治權力而單獨存在,只能在各國政治權力機構的協調下進行課征。
第二、國際稅收仍然具有稅收的諸要素,但其納稅人應是從事跨國經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其征稅對象主要是跨國所得和一般財產價值。其所涉及的跨國所得是指有關國家政府之間重疊交叉征稅的所得,范圍比較廣泛。這不僅明確了國際稅收是有特定范圍的,而且把國際稅收同國家稅收區別開來。
第三、國際稅收的實質仍然是一種分配關系,但它不能等同於國家稅收這種分配關系,而是涉及到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國際稅收涉及的納稅人是跨國的納稅人,跨國納稅人的經濟活動跨出國界,並負有對有關國家政府的納稅義務,才使相關國家之間發生稅收分配方面的國際關系。這種國家之間的稅收關系所引起的國家之間的財權利益關系,不可能由一國政府單獨來解決,必須由有關國家通過談判、協商,制定有關國際稅收的協定條約來解決。
歸納上述分析,可以將國際稅收的概念表述為:國際稅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政府憑借其政治權力,對跨國納稅人的跨國所得或財產進行重疊交叉課稅,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國家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這一概念包括五個方面要點:第一,國際稅收是一種稅收活動;第二,國際稅收是指一系列的稅收活動;第三,國際稅收是指由於對跨國納稅人征稅而引起的一系列稅收活動;第四,國際稅收是指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主權國家或地區財權利益的稅收活動;第五,國際稅收體現的是涉及主權國家或地區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
二、國際稅收的產生和發展
稅收分配關系根源於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國際稅收的形成,是國際稅收這種分配關系發生的必然結果。因此,了解有關國際稅收分配關系產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國際稅收的概念及其特徵。
(一)國際稅收的產生
1、國際經濟交往的發展與納稅人收入的國際化是國際稅收形成的經濟前提。
國際稅收既是一個經濟范疇,又是一個歷史范疇,它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古代奴隸制社會和中世紀封建社會時期,各國的經濟結構是以農業生產的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社會生產交換基本上是在一國境內進行的。盡管國家之間也時有商品貿易現象發生,但這一時期的國家之間的商品貿易對各國的經濟並不具有重要的影響。在這種基本封閉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國家征稅的主要對象,也只限於納稅人在本國境內的農產品、手工業品、某些特定的財產或發生在本國境內的商品流轉額。因此,基於這樣的客觀經濟條件下的征納關系,實質上是作為征稅主體的國家和其管轄下的納稅人之間的經濟利益分配關系,被嚴格地局限在一個國家的地域范圍之內,並沒有涉及到其他國家的經濟利益。這個時期的稅收不會引起國際稅收的分配關系,不具有國際稅收的含義。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由封建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是商品經濟,是為交換而生產,對市場的依賴性極大。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商品流通范圍從國內市場擴展到國外市場,對商品的課稅遂取代了在自然經濟條件下對農業收獲物等的征稅。商品課稅按照一般的慣例,只能由商品交易行為發生的所在國進行課征,其他國家無權征稅,因此,也就不會發生跨國重疊交叉征稅問題。對進出國境的商品貨物的關稅征稅制度,出於維護各自的國際市場上的地位目的,彼此間訂立了許多雙邊或多邊的貿易關稅條約和協定。國家對進出國境的貨物和物品徵收的關稅,雖然已經包含著某些涉外因素,如征稅對象和納稅人可能是外國貨物或外國人,但性質上仍屬於一種純粹在一國境內發生的稅收分配關系。各國只能在各自的國境內徵收關稅,國家的稅收管轄權並沒有越出國境,從而也不會引起跨國重疊交叉征稅的問題。所以,商品課稅和關稅一般不會弓I起國家之間的財權利益矛盾,當時各國所關注的關稅等流轉稅的國際關系問題,還不是我們所說的國際稅收分配關系。
19世紀70年代以後,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逐步過渡,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歷史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代。資本輸出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特徵,壟斷資本家為了爭奪市場,在繼續輸出商品的同時,越來多地把生產資本輸出國外,開辦或收買企業,進行生產或從事其他經活動,以便避開各國的關稅壁壘和其他貿易壁壘,佔領國際市場,繼續保持著獲取超額利潤的有利地位。資本輸出使得生產經營跨出了國界,出現丁企業跨國投資經營,國際融資和科技、資金以及人員國際移動等跨國經濟活動。
跨國經濟活動必然地帶來納稅人收入的國際化。投資者通過跨國投經營去投資地獲得豐厚的投資經營利潤;金融家通過國際貸款在投入國得巨額利息;大批受雇的外籍職員、技術人員和勞工將在東道國獲得工資津貼和勞務報酬等匯回本國。跨國納稅人不僅在國內同時在國外也百收,面臨著對多個國家納稅的問題,而有關國家由於某些概念不同,生丁對跨國納稅人的重疊征稅問題,進而導致有關國家之間稅收權益的分配關系問題。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國際稅收是國際經濟交流發展的產物,納稅人收入的國際化是國際稅收形成的經濟前提。
2、所得稅的普遍實施,對跨國所得重疊征稅是國際稅收形成的直接動因。
稅收一般分為三大體制,即對所得的課稅、對商品的課稅和對財產的課稅。一個主權國家採取何種稅收體系,不是憑主觀想像所能決定的,而是受一定社會經濟條件所制約的。從歷史上考慮,人類稅收制度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國際稅收的形成與之密切相關。
在古代奴隸制社會和中世紀封建社會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比較遲,緩,各國的經濟基本上是自給自足性質的封閉式經濟,稅收只能採取土地稅、人頭稅等簡單的直接稅形式,以滿足國家對財政收入的需要。這種古老直接稅的征稅形式特點,使它不可能形成跨國的納稅人和跨國的征稅對象,從而也就不可能發生由此而引起的國際稅收分配關系。
隨著人類社會從封建社會進入到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生產迅速發展,商品交換日益擴大,並出現國際間的商品流通,以商品流轉額為征稅對象的間接稅,便代替了以農業生產者的收獲物為征稅對象的古老直接稅。許多國家開征了貨物稅、銷售稅、關稅等,形成了主要以商品流轉額為征稅對象的稅收體制。對商品流轉額的課稅一般在商品交易發生之時,在交易的發生地點課征。納稅義務的發生地點明確,不易引起交易雙方所在國之間的財權利益矛盾。因此,對商品流轉額徵收的間接稅體系,雖然已經介入了國際領域,但還不是國際稅收的內容。
18世紀末,英國首創所得稅。到20世紀初,納稅人收入國際化的現象日益普遍,所得稅己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中得到普遍推行,並在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代替間接稅而成為主要的稅類。當一個主權國家依據其所制定的所得稅法對納稅人的跨國所得進行征稅時,這種所得稅法就具有國際性。因為所得稅在國際稅收關系中有著許多獨特的內容:
第一,所得的來源國際化,使其征稅權較難確定;
第二,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計算跨國應稅所得額所需的收入和費用數額往往要由國際分擔;
第三,所得稅由於稅收管理權的交錯,對同一跨國納稅人的同一跨國所得往往會發生重復課稅;
第四,所得稅的徵收管理復雜,各種手段的偷稅、逃稅和避稅,單靠一國的國內稅法無法實現有效控管;
第五,各國的所得稅制度差異甚大,國際協調有一定的難度。
由於所得稅具有上述國際化的特點,必然帶來國與國之間的財權利益關系矛盾,這才促使國際稅收的最終形成。
(二)國際稅收的發展
國際稅收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距今還不到200年的歷史。縱觀國際稅收的發展,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1、國際稅收的萌芽階段。在1843年由比利時和法國簽訂全世界第一個雙邊稅收協、定之前,國際稅收還處於一個萌芽階段。在這一時期,所得稅已經創立,一些納稅人的經營活動越出國境,國際稅收問題也隨之出現。但當時納稅人所得的國際化還尚未形成一種普遍現象,有關國家之間的財權利益矛盾還是個別的、偶然的,尚未達到十分尖銳的程度。國際稅收問題還沒有引起世界各國政府的廣泛關注。因此,在這個階段,對國際稅收的分配以及國際稅收問題的處理,只是從一國國內法的角度單方面規范來實現的。
2、非規范化的稅收協定階段。隨著國際經濟交流的不斷發展,納稅人所得國際化的廣泛出現,從一國國內法的角度,單方面對國際間雙重征稅作出暫時的權宜處理,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1843年由比利時和法國簽訂了互換稅收情報的雙邊稅收切、定,標志著國際稅收進入了非規范化的稅收協定階段。在這一時期,有關國家針對出現的國際間雙重稅問題,經過雙邊或多邊談判,共同簽訂書面的切、議,以切、調相互之間在處理跨國納稅人征稅事務和國家之間的財權利益關系。這種通過簽訂國際稅收協定的辦法固然能解決國際稅收中的一些問題,並能較好地處理有之間的財權利益關系,但由於該時期內所簽訂的國際稅收切、定都是根.據各自的情況所簽訂的,在某些概念、定義的理解上,以及協定的內容、格式上都不盡相同,還很不規范。
3、稅收協定的規范化階段。在國際稅收的實踐中,有關國家不斷總結經驗,稅收協定由單項向綜合、由雙邊向多邊發展,逐步實現規范化。真正具有普遍意義並為大多數國家所接受的、規范化的國際稅收協定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從此將國際稅收活動推上了規范化階段。20世紀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經過很多專家、學者、工作人員的努力,世界上產生了兩種國際稅收協定的範本。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制定的《關於所得和財產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範本》和聯合國專家小組制定的《關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避免雙重征稅協定範本》。這兩個範本提供了國際稅收活動共同的規范和准則,基本起到了國際稅收公約的作用。各有關國家在處理相互間稅收問題時有了可參照的標准和依據。它標志著國際稅收活動在深度和廣度及規范化;標准化方面的飛躍,使國際稅收的發展向前大大地推進了一步。以上兩個範本的公布,也標志著國際稅收的發展進入了較成熟的階段,它作為國際間處理國際稅收關系經驗的總結,雖然對世界各國.
並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但對於協調國際稅收關系卻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綜上所述,從國際稅收形成的條件及其發展過程來看,國際稅收是隨著納稅人所得國際化和世界各國普遍採用所得課稅以後才逐步形成起來的。

㈧ 國際稅收對國際投資的影響

國際稅收一般是國與國間的稅收協定,對投資的影響主要是體現在一國的稅收優惠能否為另一國所認同,即稅收饒讓的實現,這是投資人會不會投資的關鍵。

閱讀全文

與國際稅收對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