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分析下河北經濟發展的前景,京津冀經濟圈能否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之後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三動力。謝謝~
照理說京津兩個直轄市都在河北省境內,只靠發展梯次經濟,河北省一省之力都略顯單薄,需要整合起環渤海的各省的力量,才會形成真正的力量。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在北京(更不要說在天津)浙江的服裝,四川的打工者、還有其他省市的各種拳頭項目都可以形成名牌效應,唯獨河北省,原來在北京最有名的「三和縣的老媽子」現在居然被「川妹子」搶了頭牌,總算是張家口地區的反季節蔬菜和崇禮的滑雪季讓北京人知道了河北省,可是這估計只是當地政府的作為,與省里的發展大戰略還是不沾邊的。
現在都說轉變發展思路,第三產業對河北省來說是發展的大好時機,就依託著北京、天津就有多少事情好做呢。河北省也算是地少人多的一個省,多注意北京的動靜,研究北京的社會需求,(當然了,如果忙得過來就連天津也一並關注著),發展高層次的服務業培訓機構,比如說:北京現在正鬧著幼兒園擴編,急缺人員場地,場地河北可能幫不上忙,人員可是應該可以出把力的。
我再舉個例子,每到年節,北京的服務業從業人員都回家過年了,(都是離北京很遠的地方)這整個正月,河北省難道不好提前做點准備,搞他個年節經濟。甚至從此就佔領了一方市場也說不定的。
我認為,你省里搞GDP不一定非盯著省里的土地礦產,就把北京盯住了,爭取搞個北京黨中央的大管家,把這服務業的里里外外都搞上一個檔次,既為國爭光又可讓老百姓口袋裡有錢,老百姓有了錢你想不讓他消費他都不會收手的,如果你的產品檔次不夠高他還會出省出國去購買,假冒偽劣自然沒了市場。
現在北京也在搞產業外移,這又是個機會。你河北省完全可以主動些,提供合理的條件吸引北京的這類企業向你那裡轉移,不要指著收房租就先狠狠的咬人一口,那會把人嚇跑的。
你只有沿著這個路子,才有可能提到京津冀經濟圈的事。
② 2017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GDP總量多少
2017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新動能加快成長,同時協同發展繼續穩步推進。市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京津冀三地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合計38198.6億元,佔全國的10%,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分別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06.8億元、9386.9億元和1640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分別增長6.8%、6.9%和6.8%。
在河北經濟結構調整的版圖中,工業不再「一鋼獨大」,裝備製造業超過鋼鐵工業,成為第一支柱產業。與此同時,依託保定、廊坊、承德、張家口市及眾多特色城鎮,商貿物流、科技服務、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和高端服務業,正成為河北產業發展高地。數據顯示,上半年河北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1.7%,其中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達到55%以上。
③ 京津冀地區產業結構趨同對三地經濟分量的影響分析論文該如何寫
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競爭力探析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的多種形式的經濟區(圈)正快速地發展,主要有長三角經濟圈、泛珠三角經濟圈、京津冀都市圈、成渝經濟區及東北經濟區等。對每一個區域來說,產業結構是否合理及優化,絕不能僅從某個地區考慮而建立門類齊全的經濟結構,應從全國整體出發,按照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注重特色,分工合作,協調發展的原則去形成適合各地特點的優勢產業。所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強調各地區要根據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從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
東北老工業基地位於東北亞的腹地,現已形成了以汽車、鋼鐵、石化、重型機械、醫葯、電子等為代表的中國工業行業最齊全的工業體系,並擁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運輸相結合的運輸網路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科技人才優勢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達國家製造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國際背景和中國加入WTO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國內歷史機遇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主要產業功能被定位於裝備製造業及現代農業,而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製造業近年發展很快,這些區域必將在資金、人才、技術、市場等方面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形成比較激烈的競爭。本文將通過仔細分析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產業結構競爭力,明確其在全國製造業中的定位及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具體措施,為東北老工業基地在未來競爭中實現振興提供借鑒。
一、 區域產業結構競爭力評價指標
合理的區域產業結構能使資源配置達到有效、高效,從而使創造價值的能力達到最大化,所以區域產業結構是區域經濟能否健康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其競爭力也是區域產業競爭力的構成之一。按照科學性、可行性、可比性、系統性原則,在調研和徵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筆者建立如下區域產業結構競爭力評價體系,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1.產業結構水平
區域產業結構是指一個經濟區域的各類產業的構成和諸產業間量的比例和質的聯系等關系的總和。在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上,會表現出不同的產業結構水平和特徵。產業結構水平是反映區域產業結構總體狀況的指標,筆者主要是按三次產業分類法來分析區域產業結構的,所以反映產業結構水平的具體指標包括三次產業的產值、三次產業產值在全國的比重和比較優勢系數(註:比較優勢系數R=(某地區某產業增加值/全國某產業增加值)/(某地區GDP/全國GDP),R>1,表明具有比較優勢,R<1,則不具有比較優勢。)
2.產業結構高級化
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會發生相應的轉換和演變,大致遵循從以第一產業為主的區域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向以第二產業為主的階段、再向以第三產業為主的階段演變的逐漸高級化的規律。而且當區域經濟進入新經濟時代,高新技術產業也獲得快速發展。和第一、第二產業相比,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都是能創造更多價值的動力產業,所以通過三次產業比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及東北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佔全國的比重等指標可以表明區域產業結構的高級化程度。
3.產業結構效益
份額—偏離分量是評價產業結構效益的指標,以一定時期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為基準,分別測算區域按全國平均增長率可能形成的假定份額,進而將這一假定份額同區域實際增長額進行比較,來分析區域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相對於全國平均水平的偏離狀況。偏離主要是結構素質因素和區位素質因素形成的,當結構偏離分量為正(負),說明區域產業結構素質較好(較差);當區位偏離分量為正(負),說明區域產業區位素質較好(較差),產業本身競爭力較強(較弱)。
4.產業結構分工優勢
本文討論產業結構競爭力是基於產業功能定位的視角,所以當某一區域產業功能定位於某一或幾個產業時,其產業結構是否具有競爭力還要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角度來評價其未來的發展空間。具體來說,結構的協調發展能力包括承擔分工職能的產業的規模、對本區域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與相鄰區域的產業合作互補的空間及對環境的影響狀況等方面,評價這幾方面的具體指標分別為優勢產業專業化系數、優勢(加工)產業增加值與原材料產業增加值之比、優勢產業結構相似系數、優勢產業環境影響指數。
二、 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競爭力評價指標分析
1.產業結構水平
2005年東北地區(包括遼、吉、黑)產業結構水平與長三角地區(包括滬、蘇、浙)的對應數據比較,除第一產業規模略大外,第二、三產業的規模都遠低於長三角地區,說明長三角地區無論在總體經濟實力還是第二、三產業的經濟實力上都遠遠高於東北地區,這將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形成巨大的競爭壓力。
2.產業結構高級化
東北地區產業結構比較穩定並不斷向合理化、高級化方向發展,三次產業的比重從2000年的12.9∶51.5∶35.6變為2005年的12.5∶49.5∶38。從表3東北地區2005年產業結構高級化相關指標數據中,可見東北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不及全國平均水平,更遠低於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實力也遠低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這說明東北地區在未來發展中如不採取有力措施加快產業結構轉換和升級,產業對區域經濟的帶動力將無法與長三角等地區相比。
據統計,東北地區2005年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分別為38.7億美元、28.5億美元,佔全國比重僅為1.9%和1.3%,特別是其機電產品對外貿易逆差巨大,逆差額達到19.5億美元,其出口額佔全國2.2%,而進口額佔全國3.2%。出現逆差的主要原因是東北地區的產業創新能力較弱,據統計,2004年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經費為108.1億元,長三角為334.0億元;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人員16.9萬人,長三角為44.8萬人。
3.產業結構效益
根據份額—偏離分析方法計算,按照全國「十五」期間經濟增長速度,東北地區國內生產總值應增加8161億元,但實際僅增加7387億元,偏離774億元,其中產業結構出現正偏離68億元,產業競爭力出現負偏離842億元。這說明東北地區產業結構總體上比全國平均水平要好,表現在勞動生產率較高的第二產業占較大比重,但各產業競爭力比較弱。
4.產業結構分工優勢
(1)專業化系數。專業化系數Z=(g1/g2)÷(Q1/Q2),g1、g2分別代表研究區域(本文為東北地區)及更高層次區域(本文為全國)同產業的凈產值,Q1、Q2分別代表研究區域及更高層次區域全部產業凈產值,Z≥1說明研究產業在研究區域專門化程度高。通過計算工業部門專業化系數可知東北地區形成專業化的行業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4.27),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2.88),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2.11),黑色金屬礦采選業(1.75),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製品業(1.37),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3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1.30),燃氣生產和供應業(1.26),醫葯製造業(1.22),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1.18),農副食品加工業(1.15),煤炭采選和洗選業(1.12)。這12個專業化部門產值佔全部工業產值65.9%,其中裝備製造業產值佔28.8%。而與東北地區相比,長三角第二產業相對分散,除通信設備、電子設備等,其他幾大行業的比重都低於10%,前五個行業所佔的總比重也僅為40%。
(2)優勢(加工)產業增加值與原材料產業增加值比。此比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區域優勢產業的加工程度,加工程度越高將會對區域經濟產生越大的帶動作用。以遼寧為例,其裝備製造業增加值與原材料產業增加值的比值為52.9%,高於全國其他省市。區域優勢產業帶動作用的大小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大作用,由於製造業產業鏈較長,並易於形成產業集群,所以帶動作用較大。東北的優勢產業,如汽車製造業、石化及其他工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礦山設備製造業、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業等,大多具有產業鏈長、分工程度高的特點,如果能充分利用其潛在發展空間形成以大中型企業為核心,眾多小企業為其配套的垂直型產業集群,將充分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3)結構相似系數。產業結構相似系數
式中,i、j代表兩個區域,xn代表某產業所佔比重,S越大說明兩個地區的產業結構越趨同,
④ 運用生活與哲學的知識.闡述京津冀三地發展為什麼
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京津冀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是一個密切聯系專著的有機整體屬,僅從北京的角度考慮問題是有局限性的,必須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
②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只有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切實推動京津冀三地經濟朝著目標同向、措施一體的路子走下去,才能實現一加一大於二、一加二大於三的效果.
⑤ 如何看待京津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落差大
中國政治與經濟雙重集中的體製造成了嚴重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公,經濟發展在消除了絕對貧困的同時卻加深了相對貧困,造成了生產相對過剩,經濟難以持續發展。
⑥ 運用生活與哲學相關知識,闡述京津冀三地發展為什麼
①事物是抄普遍聯系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京津冀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是一個密切聯系著的有機整體,僅從北京的角度考慮問題是有局限性的,必須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
②堅持整體與部分的統一,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只有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切實推動京津冀三地經濟朝著目標同向、措施一體的路子走下去,才能實現一加一大於二、一加二大於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