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制定最低工資標准對產業經濟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對我國最低工資制度經濟效應的分析
基於國內外對最低工資的經濟效應分析的基礎上,筆者從整個宏觀經濟的角度對最低工資政策的利弊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
(一)最低工資制度的正效應
1.有利於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促進消費,帶動經濟發展
確立和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最低工資,就是保證和提高了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按照收入的高低消費群體可以劃分為高、中、低三類。凱恩斯認為,收入越高其消費傾向越低,即高收入群體的消費傾向一般小於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傾向。最低工資的受益人群,他們的消費慾望特別強烈,除了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提高他們的最低工資標准,也就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定的消費空間。隨著最低工資的逐年提高,將對這部分人群的生活狀況有較大的改善,促進了他們的市場消費,拉動了內需,有利於帶動經濟的發展。同時,當市場對企業產品的需求增加時,市場的狀況比較景氣,也會導致企業擴大規模,從而增加對勞動力的需求。
2.有利於調節收入分配差距,實現社會公平
調查顯示,中國目前的基尼系數為0.48,已經超過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進入了分配不公平區間。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中國:推動公平的經濟增長》認為:今後中國將面臨收入差距擴大的嚴峻挑戰。如果目前城鄉家庭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持續下去的話,中國的收入差距將會急劇擴大,基尼系數將會從1999年的0.437上升到2020年的0.474。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城市化水平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流向城市,這些農民工從事的都是些工資低廉、勞動時間長、工作條件差、就業不穩定的職業,很容易被城市邊緣化。很顯然的結果是,這部分人群的收入較低,和其他城市人群的收入差距懸殊。而最低工資制度的實施,首先,就勞動力市場完善程度來說,我國農村轉移勞動力市場無疑是一個典型的買方壟斷市場。在這種買方壟斷條件下實行最低工資,勞動者的工資和就業數量都會增加,農民的整體福利會得到改善。其次,從要素間替代關系來說,目前對農村轉移勞動力的需求還缺乏彈性,這些勞動者的工資上升不會導致出現過快用資本或高技能勞動力來替代的現象,且要素替代彈性較低,因而農民非農就業收入會因最低工資保障而提高,由此可見,最低工資制度實施的直接結果就是增加農民收入,這顯然有利於改善、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使社會各成員分享經濟增長帶來的成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最低工資標準的實質體現著勞動者的權利和價值問題。不像其他標准,這個標准涵蓋的都是弱勢群體,比如遍布在各個城市的農民工。他們在社會初次分配時就已經處在弱勢地位,而在最基本的社會保障方面,他們多數也被排除在外。作為勞動者,他們的權利只能體現在微薄的工資上。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決定了他們根本不具有與資方討價還價的餘地,在這樣的一個薪酬體系中,國家制定的最低工資標准就具有了一種尊重勞動者權利和價值的延伸意義。
3.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產業機構優化是指產業協調發展、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具體來說,產業結構優化是指產業之間的經濟技術聯系包括數量比例關系由不協調不斷走向協調的合理化過程,產業結構由低層次不斷向高層次演進的高度化過程。產業結構優化的實質是要實現資源在產業之間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進產業經濟協調、穩定、高效發展。對於一些規模較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來說,如果不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則企業招不到人;如果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則意味著企業的用工成本增加,利潤減少。這就要求低效率低產值的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加工轉變為先進製造業,加大高科技產業的比重,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用人成本的增加,直接減少了勞動力對資本的簡單替代,有利於企業的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
(二)最低工資制度的負效應
1.最低工資對就業的影響
(1)勞動力市場均衡工資的決定為了論證的方便,我們假設勞動力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完全剔除了市場經濟中其他因素的影響在這個市場上,勞動力的供求雙方都是現行市場工資率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決定實際工資水平和勞動就業量的唯一因素。在勞動力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相等時,勞動力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此時的工資率為均衡工資率,而此時通過市場實現的就業就是均衡就業量。當工資率高於均衡率工資時,勞動力供給大於勞動力需求,存在勞動力過剩,與需求形成缺口,此時為勞動力的買方市場,勞動力的需求者對市場中勞動力的價格具有絕對的支配作用,他們會要求降低現有的工資水平,雖然勞動力供給方不願意接受勞動力價格的下降,但是由於存在大量的勞動力供給,處於弱勢地位的勞動者不得不接受。當工資率低於均衡工資率時,勞動力需求超過供給,存在勞動力短缺,勞動力供給方對於勞動力市場價格具有絕對的支配地位。他們會要求提高勞動力的市場價格,勞動力需求方為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而不得不接受這一價格水平。
(2)最低工資制度的對就業的影響
最低工資制度的實質是國家和政府用行政的手段干預工資水平,提高工資率,是政府幹擾勞動力市場的一種方式。 在完全競爭性的勞要素市場.如果最低工資高於均衡工資,勞動力的供給會大於勞動力需求,企業願意招的勞動者人數少於願意就業的勞動者數量,社會將會出現失業勞動力的供給曲線S和勞動力的需求曲線D相交於點E,此時供需平衡,共同決定均衡工資W0,此時的均衡就業為L0。 如果政府實施了最低工資政策,確定了最低工資水平W1高於市場的均衡工資水平,那麼此時整個社會的就業水平由勞動力的需求決定,均衡的就業為L1,它顯然低於沒有實施最低工資政策時的水平L0,此時減少的就業量為L0-L1,它取決於勞動力的需求彈性以及最低工資高於均衡市場工資的幅度。如果整個經濟的就業水平呈上升趨勢,那麼這種就業的下降就表現為工人的替代或是解僱。當工資水平為W1,社會的勞動力供給L1′,因此會存在勞動力的超額供給,其超額供給量為L1′-L0,其大小取決於勞動力的供給彈性和工資的上漲幅度。 因此,高於均衡工資的最低工資政策,對於整個勞動力市場來說,將會帶來的失業量是L1′-L1。
2.最低工資制度對整個社會成員福利的影響
一方面,作為勞動力市場上的勞動力的消費者的廠商,當價格由W最低提高到政府規定的工資時,那些接受政府的工資率的廠商,其消費者剩餘減少了圖2中的A區域。那些因工資率提高,選擇不接受,而選擇減少就業量的廠商,其損失為圖2中的B區域,所以消費者剩餘總的變化為
3.最低工資制度對低技能勞動者的影響
市場中的勞動力根據其知識背景和技術水平的高低,可以分為初級勞動者、中級勞動者和高級勞動者。對於那些中高級勞動者來說,他們的工資主要是由市場的供求決定,最低工資制度對他們的影響不是很大。而對於那些低層次的非熟練勞動者來說,最低工資標准表面是提高了他們的福利。但是隱性的結果是,工資福利的提高的直接結果是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的利潤減少,企業很可能會減少對勞動者的需求,轉而用機器設備替代工人;或者僱傭高技能的中高級勞動者,這樣這些低層次的非熟練勞動者就面臨著失業。
從長期來看,最低工資制度會阻礙低技能勞動者人力資本的增長。對那些因實行最低工資標准而失業的工人來說,等於關閉了通過工作實踐來提高勞動技能水平的大門,由於這部分勞動者本來就生活在貧困之中,不太可能有能力去參加職業培訓、學習等活動來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因此,最低工資制度會阻礙這部分勞動者的人力資本投資和增長。有調查顯示,隨著失業時間的延長,再就業的機會會變小。因此,從長期來看,最低工資制度對低技能勞動者的失業長期化趨向會產生催化作用。我國的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如珠三角和長三角都陸續出現了「民工荒」的現象。可能這一現象有更為深刻的社會原因,但是最低工資制度對低技能勞動者人力資本增長產生的阻礙作用,無疑也會對此雪上加霜。
❷ 最低工資對就業影響有多大 中國勞動保障新聞
據統計, 截至目前, 全國今年共有19個省份上調最低工資標准, 平均調增幅度14.1%。 雖然增長幅度達到了兩位數, 但是14.1%仍是近年最低水平。
人社部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24個省份調整最低工資標准,平均增幅22%; 2012年25個省份調整最低工資標准, 平均增幅20.2%;2013年全國27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准, 平均調增幅度為17%。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 我國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4%, CPI同比上漲2.1%,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6元, 同比名義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2%。由此可以看出,雖然最低工資標准漲幅比往年有所降低, 但是仍然跑贏了GDP和CPI。 一方面是最低工資仍然在以較大幅度增長,另一方面, 與往年相比增幅又在下降,這說明什麼呢?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侯風雲說: 「這說明我們的基本政策還是要讓廣大勞動者分享經濟發展成果,也說明勞動力市場的形勢已經有了新變化, 不漲工資的話,可能工人就不會來了。 增幅下降同時說明政策也考慮到目前經濟形勢下行, 要給企業降低一點成本。否則如果成本過高, 企業不能支撐, 最終影響的還是就業。但是我個人覺得應該降低社保費率、稅費等, 這些負擔減下來,企業會有更多空間給勞動者漲工資。」
最低工資引發不同的就業效應
這里引出一個問題, 就是最低工資的不斷上漲是否會影響就業。關於這個問題, 歷來眾說紛紜。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馬雙這樣說: 「最低工資制度是各國政府管制勞動力市場的重要手段之一。 早在20 世紀30年代,美國就通過 《公平勞動標准法》確定了聯邦最低工資, 以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在我國,為保障勞動者取得合理的勞動報酬, 1993 年中央政府也開始實行最低工資制度,隨著2004年 《最低工資規定》 的頒布, 最低工資制度在全國得以全面實施。通過制定最低工資標准, 政府可以保障勞動者的最低收益,維持勞動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平衡僱主與雇員在勞動力市場的要價能力,調整經濟成果中資本與勞動的分配比例; 縮小勞動者之間的工資差距, 使低技術工人的工資增長更多。 但是, 最低工資對勞動力市場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首先, 最低工資制度會增加勞動力成本, 從而增加社會失業。其次, 最低工資制度還可能損害其最想保護的勞動者即低技術工人的經濟利益, 使他們反而失去工作。」
河南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傅端香在考察了國際上一些主要國家最低工資上漲對就業的影響後發現, 從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美國、 英國和法國來說, 最低工資對各自就業的影響不同。在美國,最低工資的就業效應主流方面是負效應。 在法國, 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對就業沒有顯著影響。 而在英國, 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並沒有減少就業,總體上英國最低工資造成的失業效應比美國要弱。 在發展中國家, 最低工資的就業效應不完全相同。在墨西哥, 最低工資總體上對就業有負影響。 在印度尼西亞,最低工資的就業效應不確定。而在巴西, 最低工資就業效應不明顯。
合適的最低工資標准才能促就業
為什麼會出現對就業的不同影響呢?傅端香認為, 最低工資制度執行力的強弱影響了最低工資的就業效應。 一般來說, 在其他條件基本相似的情況下, 在最低工資執行較弱的國家或地區,其最低工資對就業的負面影響較小;在最低工資制度執行相對嚴格的國家或地區, 最低工資對就業的負面影響要顯著一些。 比如,最低工資對墨西哥和哥倫比亞兩國的就業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一是由於最低工資標準的高低, 最低工資越接近平均工資,對就業的負面影響越大。 二是源於兩國對最低工資制度的執行力的強弱。墨西哥最低工資制度執行力較弱,最低工資對其就業的負面影響較小; 哥倫比亞最低工資制度執行力較強, 最低工資對其就業的負面影響更為顯著一些。發達國家實施的最低工資制度較早,法律較為完善, 很多發達國家頒布了 《最低工資法》。 因此,在發達國家,最低工資制度的執行力相對發展中國家來說要強,最低工資對就業的負面影響較強。
馬雙針對中國的最低工資對就業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利用1998—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報表數據, 實證檢驗了最低工資上漲與企業平均工資、 企業雇傭人數的關系。 研究發現, 最低工資上漲可以從整體上提高員工的工資水平。 最低工資每增加10%, 企業平均工資將增加0.3%—0.6%。 對不同行業的企業, 最低工資上漲的影響也有差異。 最低工資每增加10%, 勞動密集型行業將增加平均工資0.61%, 而其他行業僅增加0.28%。 對工資水平位於最低工資附近的企業,最低工資上漲對平均工資的影響最大。 最低工資每上漲10%, 這些企業的平均工資將提高工資0.63%。 最低工資上漲會減少就業。 最低工資每增加10%, 企業雇傭人數將顯著減少0.6%左右,且對不同行業, 該影響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最低工資制度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提高了就業者的工資水平, 但與此同時, 它使就業人數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 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資時,需要權衡其在收入分配上的效果以及其對就業的負面影響。
最低工資標准太低, 不能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 最低工資標准過高, 會給就業帶來負面影響。因此, 只有合適的最低工資標准,才能促進最低工資和就業相互協調發展。
❸ 提高最低工資對勞動市場帶來什麼影響用經濟學角度解答
(1)提高後如果仍然達不到均衡工資的水平,求大於供;
(2)達到均衡工資,供求內平衡;
(3)高於均容衡工資,供大於求。
由於消費者的勞動供給曲線是向後彎曲的,故最低工資越高,收入效應越大,消費者願意提供的勞動時間也會越少。
從宏觀分析,企業有一個利潤最大化的就業量,使勞動的邊際產品等於實際工資;當最低工資上升時,企業將進行裁員,減少工資支出,這是勞動市場出現失業。
❹ 最低工資調整將影響哪些待遇
一、企業恐難以承受漲薪風潮此上調方案一經推出,導致很多企業苦不堪言。最低工資調整太快,給員工的工資成本變高,導致很多企業都不堪重負,企業運營方面出現極大阻礙,而改善現狀的最直接辦法就是裁員,很多職工可能會面臨失業。最低工資調整慢了,職工私下會鬧意見,本來就是所有勞動者都會享受到的權利,卻遲遲無法兌現,不僅拖慢了公司的工作進度,同時職工的基本工資也無法得到保障。總的來說,在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方面,既不能給企業太大的壓力,也要保證勞動者的基本生活水平。最低工資是一把雙刃劍,調整最低工資標准需要把握好一個度。
二、各地最低工資標準是否包含其他福利?伴隨政策的一經推出,迅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由於各地的發展情況和現實因素的影響,很多福利的界定,例如五險一金是否包含在最低工資標准中就成為了很多人的困擾。以最先改革的上海為例,最低工資標准中,就不包含五險一金。而將在7月1日開始實施的南京,五險一金也是剔除在外的 ,所以具體的方案,還是要以當地的公示公告為准。而具體福利的界定,當然也成為民眾爭相議論的話題。
三、最低工資標准沖擊中國製造業市場眾所周知,中國作為全球最有競爭力的製造業大國,勞動力成本在各國中都占絕對優勢。而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一方面反映了國民經濟的迅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卻是導致了人工成本的提升,勞動力優勢也不像以前一樣強,從製造業的角度來講,良性的引導和適當的轉型可能成為未來的大方向,大趨勢。總之,最低工資標準的上調,總是對民眾來說是個好事,但是如何獲取社會與民眾之間的平衡,還需要時間、需要慢慢調整與改革。
❺ 最低工資的主要利弊
一、利處:
1、最低工資保障工人薪資。 當社會的失業率居高不下時,工人面對裁員減薪的威脅下,沒有協商的能力,僱主有可能趁機把工人的工資壓低。有了最低工資,低收入人士就業就能取得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薪金。
2、維護工人的尊嚴。 最低工資可以解決部分僱主剝削工資的問題,還有利解決低技術工人工作時間長、工資待遇卻很低的「在職貧窮」現象,使他們免被歧視。
3、維持社會穩定。工人的收入增加,社會的消費水準亦可望隨之提高,有利於造成經濟繁榮。同時低收入人士的薪金有保障,有機會減少因低收入而衍生的社會問題,如自殺、犯罪、家庭暴力等。
4、各行業的職位增長。最低工資對宏觀經濟的正面作用──工人的購買力改善能帶動各行業的職位增長。
5、淘汰無良企業,令同行的生存空間增加契機。無良企業是藉著剝削員工來生存,尤其在經營內需市場的行業,無良企業的生存不但與同業分餅,更會令租金飄升,使同業的經營百上加升。它們的生存不但不會提供更多職位,還會令整個業界為應付飄升的租金而被逼削減勞工的薪金。
6、為走出勞動力供求結構性失衡創造條件。最低工資標準的實施有利於刺激勞動者增加勞動供給。由於最低工資標準的實施,特別是全覆蓋型最低工資標準的實 施,給勞動者正常勞動應該獲得的工資報酬設定了最低保障線,在既定的約束條件下,必然刺激勞動者增加勞動供給。
7、有利於扭轉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路徑。最低工資標準的實施有利於扭轉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路徑。相當長時期以來,中國不少地方基於對中國勞動力無限供給的假定,把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建立在低勞動成本的基礎之上,甚至走入「低技術陷阱」,形成了對低勞動成本的路徑依賴。
二、弊處:
最低工資是一種價格下限(price floor),但是其也有一定的弊端。其弊端之一是影響自由市場的運作;弊端之二是弱勢社群或被犧牲:受最低工資的影響,僱主會傾向選擇身體健全以及技術較高的工人,無形中減少了弱勢社群在勞動市場的生存空間;弊端之三是最低工資標准可能讓勞力優勢難以發揮:政府對工資——市場價格信息的干預,可能會導致市場信號失真,通過最低工資法直接干預勞動力市場運行會導致勞動力資源的低效率配置,實行最低工資標准可能喪失一部分競爭優勢。
❻ 設定最低工資會有哪些經濟影響
最低工資是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政策規定,可以穩定勞動力市場,促進經濟發展。
❼ 最低工資標准提高過快,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最低工資是一把雙刃劍,調慢了無法保證低工薪勞動者及其贍養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平,調快了可能使一些企業承受不了導致某些勞動者失業。在當前我國經濟增速下降背景下,應該本著慎重適度的原則來安排上調的幅度。
❽ 最低工資法實施對中國經濟生活產生的影響
低功之法思思對中國經濟生活產生有很多。中國的現在雖然是經濟比較發展的好。但是人民工資還是比較低的。
❾ 實行最低工資標准對就業有何影響
1.最低工資對就業的影響
(1)勞動力市場均衡工資的決定為了論證的方便,我們假設勞動力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完全剔除了市場經濟中其他因素的影響在這個市場上,勞動力的供求雙方都是現行市場工資率的接受者,而不是制定者。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是決定實際工資水平和勞動就業量的唯一因素。在勞動力的供給量和需求量相等時,勞動力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此時的工資率為均衡工資率,而此時通過市場實現的就業就是均衡就業量。當工資率高於均衡率工資時,勞動力供給大於勞動力需求,存在勞動力過剩,與需求形成缺口,此時為勞動力的買方市場,勞動力的需求者對市場中勞動力的價格具有絕對的支配作用,他們會要求降低現有的工資水平,雖然勞動力供給方不願意接受勞動力價格的下降,但是由於存在大量的勞動力供給,處於弱勢地位的勞動者不得不接受。當工資率低於均衡工資率時,勞動力需求酣弗豐煌薟號奉銅斧擴超過供給,存在勞動力短缺,勞動力供給方對於勞動力市場價格具有絕對的支配地位。他們會要求提高勞動力的市場價格,勞動力需求方為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而不得不接受這一價格水平。
(2)最低工資制度的對就業的影響
最低工資制度的實質是國家和政府用行政的手段干預工資水平,提高工資率,是政府幹擾勞動力市場的一種方式。 在完全競爭性的勞要素市場.如果最低工資高於均衡工資,勞動力的供給會大於勞動力需求,企業願意招的勞動者人數少於願意就業的勞動者數量,社會將會出現失業勞動力的供給曲線S和勞動力的需求曲線D相交於點E,此時供需平衡,共同決定均衡工資W0,此時的均衡就業為L0。 如果政府實施了最低工資政策,確定了最低工資水平W1高於市場的均衡工資水平,那麼此時整個社會的就業水平由勞動力的需求決定,均衡的就業為L1,它顯然低於沒有實施最低工資政策時的水平L0,此時減少的就業量為L0-L1,它取決於勞動力的需求彈性以及最低工資高於均衡市場工資的幅度。如果整個經濟的就業水平呈上升趨勢,那麼這種就業的下降就表現為工人的替代或是解僱。當工資水平為W1,社會的勞動力供給L1′,因此會存在勞動力的超額供給,其超額供給量為L1′-L0,其大小取決於勞動力的供給彈性和工資的上漲幅度。 因此,高於均衡工資的最低工資政策,對於整個勞動力市場來說,將會帶來的失業量是L1′-L1。
2.最低工資制度對整個社會成員福利的影響
一方面,作為勞動力市場上的勞動力的消費者的廠商,當價格由W最低提高到政府規定的工資時,那些接受政府的工資率的廠商,其消費者剩餘減少了圖2中的A區域。那些因工資率提高,選擇不接受,而選擇減少就業量的廠商,其損失為圖2中的B區域,所以消費者剩餘總的變化為
3.最低工資制度對低技能勞動者的影響
市場中的勞動力根據其知識背景和技術水平的高低,可以分為初級勞動者、中級勞動者和高級勞動者。對於那些中高級勞動者來說,他們的工資主要是由市場的供求決定,最低工資制度對他們的影響不是很大。而對於那些低層次的非熟練勞動者來說,最低工資標准表面是提高了他們的福利。但是隱性的結果是,工資福利的提高的直接結果是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的利潤減少,企業很可能會減少對勞動者的需求,轉而用機器設備替代工人;或者僱傭高技能的中高級勞動者,這樣這些低層次的非熟練勞動者就面臨著失業。
從長期來看,最低工資制度會阻礙低技能勞動者人力資本的增長。對那些因實行最低工資標准而失業的工人來說,等於關閉了通過工作實踐來提高勞動技能水平的大門,由於這部分勞動者本來就生活在貧困之中,不太可能有能力去參加職業培訓、學習等活動來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因此,最低工資制度會阻礙這部分勞動者的人力資本投資和增長。有調查顯示,隨著失業時間的延長,再就業的機會會變小。因此,從長期來看,最低工資制度對低技能勞動者的失業長期化趨向會產生催化作用。我國的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如珠三角和長三角都陸續出現了「民工荒」的現象。可能這一現象有更為深刻的社會原因,但是最低工資制度對低技能勞動者人力資本增長產生的阻礙作用,無疑也會對此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