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思想的落後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思想的落後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1-02-28 18:33:08

A. 封建宗教思想阻礙了歐洲經濟的發展

沒有阻礙,反而促進

B. 為什麼現在社會發展了,經濟生活也好了,各方面都比以前好,但是人的思想品德落後了,不如以前的人好了呢

總的來說社會是在不斷發展的,人的思想品德也會不斷提高,要發展文化思想,進行制度建設,今勝於古,不要只看到一點而要從全局看。

C. 運用後發優勢理論解釋我國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

現代化理論把經濟技術落後的國家和地區由於其發展的相對落後和遲緩所形成的有利條件和各種機遇,稱為「後發優勢」。這種優勢既不是先進國家所同樣能擁有的,也不是後進國家通過自身努力創造的,而完全是與其經濟的相對落後性共生的。後發優勢互補的界定不僅適用於國與國之間,而且也適用於一國內不同發展過程的地區之間。我國西部地區的後發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報酬遞減方面的後發優勢,機遇型後發優勢,制度和管理方面的後發優勢,特色產業後發優勢以及學習性後發優勢等。筆者主要從學習性後發優勢方面,論述西部地區如何在相對落後的情況下,通過向發達地區(或國家)的制度學習、技術學習和相互學習並克服路徑依賴來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 西部應充分發揮學習性後發優勢

戰後,德國、日本、亞洲「四小龍」等一些經濟騰飛的國家和地區的事實說明,學習性後發優勢是存在的。實際上,後發優勢就是通過學習過程來實現的。學習性後發優勢包括制度性後發優勢、技術性後發優勢和相互學習性後發優勢。

(一) 制度性後發優勢

制度性後發優勢即落後地區向發達地區的制度學習,即效仿和借鑒各種先進制度並對其進行本土化改進所獲得的制度效益。它是落後地區發展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利用後發優勢來趕超發達地區的關鍵之一,關繫到落後地區長期發展的基礎與動力。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可以大大節約社會經濟的交易成本。與發達地區先進和較成熟的各種制度相比,落後地區經濟制度效益低下,一旦進行改革,效率可大為提高。因為,制度安排是多樣性的: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地區的制度安排是不同的,同一制度安排在不同地區又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這種多樣性決定了落後地區制度安排的靈活性。落後地區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的狀況、發展的條件和發展的目標,對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制度安排進行模仿和借鑒,並以引入的先進制度來替代本地區落後的制度,使它從一開始就處在一個較高的起點,實現快速發展。

一般來說,落後地區的制度學習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習如何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包括建立產權明確的現代企業制度和管理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二是學習如何制定有效的經濟政策。嚴格的制度能保證減少非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的數量與規模,調動生產要素擁有者的積極性。有了市場經濟機制,下一步就是要建立有效率的政治經濟政策,形成激勵機制,使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其作用。三是學習如何創建民主化的政治體制。四是學習如何形成嚴明的法治制度。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經濟交換關系錯綜復雜,並且千變萬化,在巨大經濟的刺激下,任何個人、領導、黨派等都很難公平、合理、及時地處理這些極為復雜的經濟關系,這需要有嚴明的法律制度來規范人們的得為。落後地區的法制建設落後於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即使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如何嚴格執行也是值得認真學習的。因此,在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轉變的制度發展過程中,市場競爭制度的引進、企業制度的借鑒、經營管理和宏觀調控的方式與經驗教訓等等方面,對於落後地區來說都存在著多種參照選擇蘊藏著巨大的後發優勢。

制度性後發優勢對我國西部地區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首先,西部地區可以通過借鑒和引進發達地區煉礪出的一批較為成熟有效的制度(如在「政府少管」理念的指導下,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並且為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等),為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服務,從而縮短「在黑暗中摸索的時間」,使本地區經濟發展風險小、成本低、收益大。其次,西部地區可以通過改善投資軟環境和硬環境,在國外以及東部地區市場趨於飽和的情況下,利用市場後發優勢,吸收大量的外部資金,從而縮短資金積累的時間

(二) 技術性後發優勢

在某種意義上說,後發優勢主要體現在落後國家或地區轉換成本上所佔有的優勢。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發達國家和地區通過研究和開發積累了大量的先進技術。這些先進技術被認為是公共產品,具有溢出效應。這對於科學技術比較落後的國家和地區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落後地區(或國家)不需要投入巨大的資源來重新研究和開發這些已經存在的科學技術,他們只要花費很小的成本就可以把這些科學技術學來並運用於生產之中,即技術的轉換成本很低。落後地區 通過對發達國家或地區技術的水平轉移和垂直轉移,可以極大地降低研究方面的投資費用,從而使自己的技術變遷成本遠遠低於 達國家或地區,既節約了社會資源,又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並且在發展過程中一開始就站在較高的起點上,提高競爭能力,加快發展速度,促進經濟增長。通過技術引進、學習和追趕,使之與發達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小,最終有可能追上發達地區,後發優勢趨向於零。加上技術學習不涉及或很小涉及集團利益的博弈,而它的效果可以在短期內比較快速地顯現出來。可以說,技術變遷越快,新的、附加值較高的生產部門就出現得越快。從技術層面說,落後國家有比發達國家或地區增長更快的潛力[1]。它其實就是就是現在許多先發國家走過的道路,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德國超過英國,都是利用了技術性的後發優勢;戰後,先是日本,後是亞洲「四小龍」,維持了30~40年的經濟快速增長,在縮小與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過程中,主要靠的就是引進國外技術,然後在生產過程中加以改良來實現的。20世紀50年代,迦納和韓國的人均收入幾乎相等,但到90年代,韓國的人均收入比迦納高6倍。一些人認為,造成這種差異,有一半的因素是韓國在獲取並利用知識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功[2]。我國改革後20多年來在發展的總體速度和質量方面的提高,很大方面也是通過引進國外技術和管理獲得的。目前我國西部地區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收入差距大,代表技術差距大,利用技術差距來促進經濟發展的潛力也應非常大。因此,走技術引進和學習的道貌岸然路,無疑是西部地區短期內經濟發展成本小、收益大、見效快的一種最有效的途徑。技術學習與制度學習並重是後發優勢戰略成功的核心。

(三) 相互學習優勢

各個地區由於其自身的自然稟賦情況、人口與民族構成、文化發展的水平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使得同為後發地區的發展會呈現不同的特點。即使推行相同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後發地區之間的發展差異仍舊是明顯的。這又使後發地區在學習過程中的可選擇范圍有所擴大,後發地區既可以向發達地區(或國家)學習,且也可以向同類地區學習(我們稱其為相互學習過程)。由於後發地區之間,尤其是發展程度類似的地區之間,技術發燕尾服的總體水平處於同一檔次上,相互之間的技術差距不大,技術學習在總體上是一種互相取長的補短的學習模式;而在制度方面,或者由於各地區的歷史文化、天然資源、利益群體裼 博弈不同而出現差異,者是發展的方式和方法有不同,都為後發地區之間的相互學習提供比較廣闊的空間。對我國西部地區來說,由於都面臨著同樣的發展難題,都在摸索和尋找發展的道路和發展的方法,因而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學習西部地區其他省份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成效的做法和措施,借鑒其他省份的經驗或吸取其教訓,彌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發展得更快。

二、 學習性後發優勢與路徑依賴

後發優勢只是一種潛在的、可能的優勢,並且這種優勢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礎上的。因此,落後地區 (或國家)在利用和發揮後發優勢時,往往容易產生路徑依賴。「路徑依賴」的思想和概念最初是由於人口統計學家布雷恩.阿瑟在20苦心世紀80年代後期提出的,後由諾斯在其1990年出版的《制度、制度變遷和經濟績效》中加以發展。諾斯認為,在制度變遷中同樣存在著物理學中的「自增強機制」,這種機制使制度變遷一旦選擇了某一條路徑,它向既定的方向發展的動力會在以後的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諾斯指出:「人們過去作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可能的選擇。」[3]沿著既定的路徑,經濟和政治制度的變遷可能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迅速優化;也可能順著原來的錯誤路徑往下滑,弄不好還會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的狀態之下。一旦進入了鎖定姿態,想作出新的制度選擇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落後地區學習性後發優勢產生的路徑依賴主要表現在:

(一)制度學習的路徑依賴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所謂制度,是指一種社會博弈規則,是人們所創造的用以限制人們相互交往的行為的框架[4]。世界范圍內制度的共時性、歷時性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使不同制度在交往、比較中開始溝通和融合,從而出現了制度的引進(移植)和學習。由於「從某種現行制度安排轉變到另一種制度安排的過程,是一種費用昂貴的過程」[5],加上落後地區由於遲發展,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模仿空間比較大,所以,落後地區往往傾向於成本小、見效快的的制度引進和模仿。這是因為,一方面,初始的制度選擇會提供強化現存制度的刺激和慣性。沿著原有的體制變化路徑和既定方嚮往前走,總比另闢蹊徑來得方便些。另一方面,一種制度形成後,會形成某種在現存體制中有既得利益的集團,他們往往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力圖鞏固現有的制度,阻礙進一步的改革。這不僅給以後的發展留下許多隱患,而且有時由於尖銳的利益矛盾不得不放棄最優方案而選擇次優方案。再加上制度的移植和引進還要受到相互沖突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等因素的制約,結果往往是短時間內似乎成效很大,但從長期看卻導致引進的制度低效乃至無效。因此,西部地區要想獲得「後發優勢,一定要先做個學習成功制度的好學生」[6]。

(二) 技術學習的路徑依賴

首先,落後地區充分利用和發揮技術性後發優勢的前提是:其技術引進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引進——模仿——創新」的過程。但落後地區 在引進和學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先進技術時,往往只停留在簡單的引進和模仿階段。在技術引進的初期階段,通過模仿,縮短了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正是這種初期的效應,使得落後地區在以技術引進為起點的技術進步過程中產生了「路徑依賴」,即其整個技術進步的過程是一個「引進——模仿——引進——模仿」的重復循環。由缺乏自身的「造血」功能,始終只能依靠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技術上的「輸血」,[7]也就只能跟在發達地區(或國家)的後面,亦步亦趨,從而與發達地區技術上的差距一直存在。其次,發達地區(或國家)為了保持自己的技術領先地位,均加強了對所擁有的關鍵技術的有效保護,往往只把一些二流的或即將淘汰的技術轉讓給落後地區,落後地區 如果不能對引進的技術進行創新,就永遠難有市場競爭力,從而也就永遠難有趕上和超過發達地區的機會。再次,西部地區大量存在的是非熟練勞動力,其技能水平和引進技術之間不地位,從而導致了西部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較大的人均產出和人均收入的差異。

(三)相互學習過程中「示範效應」的不良影響

某些落後地區在發展過程中引進和積累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模式,在「示範效應的影響下,其他一些落後地區也紛紛效仿,結果走上了一條缺乏創新,永遠跟在別人後面走的「繼續落後」的道路。若不能擺脫這種狀況,繼續走別人的老路,在循環累積效應的作用下,不但永遠跟在別人的後面,牌落後的地位,而且落後的程度也會不斷加劇。我國西部地區在這方面的善較為突出:如20世紀80年代,在東部發展家電消費品工業取得較好 效益的影響下,西部的某些省份(如四川)也很快上馬了一批家電消費品製造業,也取得了較好的效益。結果,西部除西藏外的其他省份都先後上了一批家電消費品工業。然而由於起步晚、資金、技術和人才的匱乏等不利因素,產品得不到更新換代,缺乏競爭力,從而造成銷售困難、產品積壓、效益下降,大部分企業最終都銷聲匿跡。又如,當看到西部個別省份因為學習了東部開發小城鎮,而使農村勞動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轉移、帶動當地工業一定程度發展時,西部地區的許多省份不顧自身實際,也大搞小城鎮開發,結果,由於工業發展跟不上以及城鎮化缺乏長期規劃等,千萬了大量耕地被占、失地農民的生活得不到妥善安置的現象,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 既影響了生產的正常發展,又在一定程度上千萬了社會的不穩定。

三、 西部發揮學習性後發優勢的路徑選擇

針對西部在發揮學習性後發優勢時所產生的路徑依賴,西部地區應特別注意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促進二者良性互動,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 進行制度創新

國內外經驗證明,制度創新所形成的促進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與制度保障作用非常明顯,特別是我國西部地區,制度環境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制度創新對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制度創新又是一個非常復雜和艱難的過程,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因此,我國西部地區的制度創新需要作客觀全面的考慮:對西部地區制度的創新,也會反襯出全國經濟管理制度的欠缺;既要從本國實際出發,又要面向經濟全球化,與國際慣例接軌[8]。

因此,西部應在以下方面進行制度創新:

第一,改革西部政府的職能。經濟學家歷來非常重視研究和強調不恰當的政府幹預對經濟增長的阻礙作用,如:「有許多政府給經濟生活帶來災難的例子,以至於要寫滿幾頁警惕政府參與經濟生活的話也是很容易的。」「政府的失敗既可能是由於它們做得太少,也可能是由於它們做得太多。」[9]

從國外的發展經驗來看,它們 的地區差異縮小得以實現,主要依賴於國家的宏觀調控和對落後地區經濟發展的干預。然而對我國而言,正是政府過去在對投資上的干預從而導致的低效率,才是千萬東西部地區增長差異及西部經濟相對落後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雖然當前的西部開發還是需要政府出面干預和扶持,但是這種干預和扶持是在市場經濟這個前提下進行的。起主導作用的是市場+,真正的主體是企業。政府應還權於市場,還權於企業,正確處理好自身「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關系,嚴格區分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西部地區政府只能通過法律、法規以用各種優惠政策引導作用,決不能用政府代替市場。要健全和完善與經濟成長市場、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各項經濟制度,採取切實可行、堅決有力的改革政策、步驟和措施,以保證改革。同時,西部政府在推動市場發育的過程中,對市場的底層組織,應先發展後規范(這方面可以借鑒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發展的經驗);而對於市場的上層組織,如證券市場,出於追趕需要,需進行模仿建設,但應有別於西方國家的自發演進型,必須先規范後發展。

第二, 加快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首先,適當減少西部國有經濟的比重,深化西部國有企業改革。20多年改革與發展的實踐證明,一個地區國有經濟比重過高,市場化程度就相對偏低,經濟增長速度就相對緩慢。目前,國有企業是西部經濟的主要力量,對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是重中之重。為此,適當減少西部國有經濟的比重,有利於提西部市場化程度,增強西部發展的持續力。除了特殊行業和重要領域繼續保持國有經濟的壟斷或一定控制力外,國有經濟必須從競爭性行業中有秩序地退出,即在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前提下,通過破產、兼並、拍賣、收購、轉股、租賃、出售等形式,逐步有序退出。而對於西部效益好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則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如股票上市、資產重組、強強聯合等措施,鼓勵支持非國有性質的企業參股和控股,實現產權主體多元化或股權結構多元化,建立有效率的產權制度,實現企業制度創新,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其次,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通過破產、兼並、拍賣等形式加快實現國有中小企業民有民營化以外,關鍵是要求政府更新觀念,真正把民營經濟的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排除市場准入歧視;放寬從業限制和經營領域,凡是鼓勵和允許外商投資的領域都應鼓勵和允許民營企業投資進入,並享受同等的政策;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強市場體系建設,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為民營經濟在融資、人才引進、土地使用與轉讓等方面提供方便,給予支持,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在具備條件創辦民營經濟開發區的地方,要結合小城鎮建設,統籌規劃,堅持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原則,尤其要加強對民營企業進行管理創新的引導,幫助其提高現代管理水平,避免家族式管理的負面影響,走可持續發展道貌岸然路。

第三, 城市化進程中的制度創新

城市是生產力相對集中的場所,它通過聚集經濟功能,大規模地把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相對合理地組織起來 ,使先進技術得以大規模採用,勞動生產率得以大幅度提高。但是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偏低,1997年世界城市化水平為46%,其中與我國發展不平相近的國家為48.7%,而1998年我國的城市化率僅為30.4%,西部的城市化率更低。[10]大量人口分散滯留在農村,不僅造成了西部地區農業生產經營規模過小,農業產業化艱難,阻礙了農村的進一步發展,並嚴重製約了西部工業的發展,而且由於農村人口在消費習慣、消費規模上與城市有巨大差別,合消費示效應擴散很慢,從而導致消費熱點、投資熱點難以形成,不利於科技的大規模運用與推廣,不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也使農村經濟結構升級受阻,嚴重製約了西部經濟的發展。因此,只有加快西部城市化進程,才能為西部經濟發展創造持久的需求和支撐空間。但在推動城市化過程中,必須做到:制度的跟進與創新。如,改變傳統的城鄉人口分割式管理和「離土不離鄉」的農村工業化政策,發展「離土不離鄉」式的二、三產業;改變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城市身份、戶口與福利制度,放寬農村與小城鎮居民投資、購房、就業於城市的戶籍限制,加速農業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流動。城市化與工業化同步,用工業化積累起來的財力反哺農業,實現農村城市化;用法律等手段遏制因城市化對耕地的任意侵佔;注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堅持走開發與環保並進的道路,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 加強技術創新,從以跟蹤模仿為主向以自主創新和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為主的戰略轉變

技術創新需要有相應的環境,包括基礎設施的「硬環境」和創新的文化環境、法律環境稅收環境競爭環境等「軟環境」,通過「邊干邊學」的方式使得引進的先進技術得以吸收和利用。因此,西部要加強技術創新必須首先改善西部的「軟」「硬」環境。(1)各級政府必須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多的投入,改善西部科技研究創新的硬環境。(2)著力改善軟環境:建立和健全各種法律和政策法規,進一步精簡政府機構、提高政府辦事效率;繼續提供各種優惠條件,增強企業的身我積累和自我發展能力,干預資金逆流的現象;有針對性地高速現行的立法並放鬆政策限制;規范市場法規,形成嚴格有序、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等。總之,要使技術引進和創新戰略與西部開發的整體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包括利用外資戰略、外貿易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緊密配合、相輔相成。

其次,重視人才資源的開發,培養與引進,形成有活力的創新人才使用機制。包括:實施科學興國戰略,加強教育投入,尤其是對西部地區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投入;實施「內隱外引」的人才策略等措施,全面提高西部人口的素質;建立有效的吸引人才的制度環境,除了提高待遇(如提高工資,提供住房等)外,可以通過建立一些項目吸引外來人才在戶口不遷、編制不轉、智力流動,增加對創新活動的激勵,使得其人力資本水平與引進的先進技術相匹配。

再次,增加對西部科技創新活動的投入,拓寬科技創新活動的有效渠道。一方面要借鑒韓國「強政府」的有效行為,重視政府對創新活動的投入,並結合西部資金、技術基礎相對薄弱,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自主的力量進行自主創新來擁有技術優越難度大的特點,先把技術模仿創新作為重要的手段,在不斷消化、改進的基礎上,逐步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勵企業加大對創新活動的投入,鼓勵民間機構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積極推動風險投資,吸引社會獎金支撐科技創新活動。[11]

最後,建立有效的企業家激勵和約束機制。企業家為初級行動團體的成員,他們的行為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因此,必須通過改善制度環境盡可能減少租金甚至消除租金,為企業家創新行為提供足夠的激勵。應通過構建企業家市場,形成企業家的競爭機制;形成企業家利益激勵與機制。總之,西部地區的創新空間仍然很大,所以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應是西部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

[1] 林毅夫。後發優勢與後發劣勢[J]經濟學(季刑),2003,(4):991。

[2] 世界銀行。1998、1999年世界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

[3][4] 諾斯。托馬斯。西方世界的興起〔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

[5] 林毅夫。關於制度變遷的經濟學理論:誘致性變遷與強制性變遷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

[6] 楊小凱,後發優勢[N]。經濟學消息報,2000—12—22。

[7] 徐建華,岳文澤。中國西部地區遲發展效應與後發展優勢及創新對策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

[8][11] 劉培玲。西部開發要謹防後發優勢陷阱[J]。城市經濟、區域經濟,2002,(5)。

[9] 可瑟。劉易斯。經濟增長理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4。

[10] 丁俊發。西部大開發——中國21世紀大戰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12] 盧現詳。西方新制度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13] 張偉。後發優勢與貿易發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03—05—08

[作者簡介]徐燕蘭(1963—),女,廣西容縣人,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政治與社會學系副教授,主要從事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

D. 全國二卷政治十八洞村為什麼答案不是經濟與文化相互交融,不是提到了產業嗎求大佬解疑

十八洞村是由4個寨子合並而成的貧困村,村民生活困難,觀念相對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花坦縣派出所扶貧工作隊進駐十八洞村,工作隊和村黨支部、村委會開辦」道德講堂」,評選明理尚德星級示範戶,組織參觀考察和學習培訓,培育村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活精準扶貧內生動力;根據當地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民族文化資源,精準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如獼猴桃種植、黃牛養殖、鄉村旅遊、勞務經濟和苗綉;精準識別貧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扶貧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先後報道了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經驗。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提出「實施精準扶貧方略」。 

(2)扶貧先扶「精氣神」是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的重要經驗,運用文化對經濟作用的知識說明這一經驗的合理性。

答:文化以經濟為基礎,又對經濟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後文化阻礙經濟的發展,先進文化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觀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貧窮的一個重要原因,扶貧必須轉變觀念。通過舉辦「道德講堂」、考察學習和培訓等活動,增強了自主脫貧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扶貧實踐提供了思想動力和智力支持,促進了經濟發展。 

這個參考答案,提到的文化與經濟的相互關系。如果用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這個知識點是完全可以的。文化在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不一定要文化產業,或者是產業,只要是科技、教育、人才、知識等對經濟發展起積極作用,都可以用相互交融的。

E. 經濟發展與民族經濟思想之間的關系有哪些

歸根結底,(經濟 )發展在民族發展中起決定的作用。
經濟發展與民族經濟思想之間的關系有:
1、國際因素
2、國內因素
對我國民族關系產生影響,國際因素固然重要,而起決定作用的卻是內因。。因此國內因素更需要認真考慮和謀劃,從而為解決我國民族關系問題、加強民族團結起到積極作用。
3、惡劣的自然環境不利於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4、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環境差阻礙了民族經濟發展。
5、社會發育程度低,制度體系發展滯後。
總而言之,加快發展民族經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必要條件,為消除民族間的等級差別,構建和諧的民族關系,民族經濟事業至關重要。民族間的矛盾會在平等中化解,經濟的發展將給民族帶來更大的利益。

F. 阻礙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什麼,急求!

明清時期產生資本主義萌芽,但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阻礙其發展
統治者重農抑商
民眾思想落後
官僚資本主義的壓榨

G. 中國社會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看法啦,我們不應一口否決別人的結論。
朋友,關於你這句:中國社會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其實也應該看清楚是在什麼樣的時代與什麼樣的社會的基礎上說出來的。對於社會的演化論來說,一般社會都會經過:原始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這四大社會陣型都是很重要的,從第一個社會陣型到下一個社會陣型都是一種進步,生產力都得到一定的發展,進而生產關系也發生相應的改變,生產經濟決定上層建築,全部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演化。
這句話,對於現在的時代來說,無疑這是一種阻礙社會主義的前進的阻力,所以鄧小平同志發表要:解放思想,解放生產力。就是讓廣大受到封建社會思想束縛的人們解放思想而轉為信仰馬克思主義,並為中國走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對於封建社會來說,這無疑是一種進步。在秦皇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開始,這一步就說明中國社會的生產力得到相應的發展,生產關系也發生了改變。而儒家思想被封建變被封建社會利用,來鞏固自己的封建社會的穩定發展。這種思想,雖然比較守舊,也比較殘酷,也是因為當時的生產力水平較低,很多人文科學還沒有得到發展,而這種思想正可以說明人類自然發生的一切,如:皇上是神指定的,是天子,是龍脈等,這些思想,讓所有的百姓都信服於他。而整個封建社會的發展為接下來的社會進化做出了許多貢獻,資金的積累還有技術的發展等等,都是一些原始的積累,如果沒有這些都很難讓一個社會前進。
這是我個人的答案,如果有什麼不對的,請改正過來,

H. 為什麼戰爭年代經濟水平落後,人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反而高 .今天經濟發展了,人們

因為磨難可以鍛煉人們的意志,培養品質。現在條件好了,曾經的一些東西都丟了,換來的只是表面那層物質享受,其內心早已腐朽。

I. 革命或改革往往是由於某種舊制度阻礙 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生的,它是落後國家通向現代化的「橋梁」。懂得

(1)俄國1861年改革(或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
(2)廢除農奴制。作用:內為俄國資本主容義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僱傭勞動力、國內市場、資金以及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加快了俄國工業化的歷史進程。
(3)措施:①積極引進西方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②廢除封建領主土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③改革軍警制度,創辦軍火工業,實行徵兵制,建立新式軍隊和警察制度;④「廢藩置縣」,設立府、道、都、縣,由中央政府任免知事,加強了中央集權;⑤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發展現代教育,提高國民知識水平,培養現代化人才。(列舉兩條即可)
(4)性質:資產階級改革。中國的戊戌變法。結果:失敗。說明了資產階級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走不通。

J. 阻礙社會發展的是體制落後機智還是思想觀念滯後

都有
首先你是阻礙哪方面的社會發展。你認為如何是阻礙。為何阻礙……

體制落內不落後,是否要完容善,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形成的問題。
社會,歷史,一直是反復的反復,在長久的發展史上。思想觀念決定了體制,體制改變了人的思想觀念,兩者是互相的。

大多數問題都存在兩面性,社會發展的曲折,是個人或者民眾們的一種在精神和物質上的領悟。

體制的落後,能使人鑽漏洞,事情的質量得不到提高,延誤工作等等
思想的落後,則能摧毀一個人,一些事……
其實,思想大多不是滯後這個詞,而是「心」這個字,主觀在心,客觀在事

閱讀全文

與思想的落後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