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發布時間:2021-02-28 19:37:46

㈠ 中國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經濟增長方式,是指推動經濟增長的各種生產要素投入及其組合的方式,其實質是依賴什麼要素,藉助什麼手段,通過什麼途徑,怎樣實現經濟增長。
(1)原因:在發展中國家行列,中國經濟保持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長,堪稱奇跡。但種種跡象表明,中國也為高速的經濟增長付出了沉重代價。一是環境污染嚴重,經濟增長以犧牲生態環境質量為代價。據預計,對環境影響消耗了所創造GDP的7%。二是經濟增長效益低。據有關專家計算,中國目前GDP總量大約佔世界總量的4%,但創造單位GDP所消耗的資源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很多。因此,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已經是不需要爭論的問題。
(2)意義:從近期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防止經濟出現大起大落的需要。從長遠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從更廣闊的視野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子孫後代和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3)現狀:經濟增長方式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根本性問題。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但增長方式轉變難如人意。1994年制定「九五」計劃時,就提出了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但是10年來,經濟增長方式沒有取得根本性轉變,「兩重兩輕」即重速度、重數量、輕質量、輕效益和「三高一低」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情況依然嚴峻。這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資源,也付出了環境破壞的代價。目前,煤炭已屬超能力開采,仍供不應求。國際原油價格節節攀升,壓力很大。今後如果不在增長方式上有一個根本的轉變,逐步走上新型工業化道路,資源、環境難以支撐,增長難以為繼。
經濟增長方式轉換,一定要突破傳統狹隘的發展思維方式,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放在「四位一體」(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發展、人自身的全面發展)中去把握,賦予經濟增長以新的含義。因為我國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不僅資源、環境約束相當嚴重,原來的那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而且推動新型工業與經濟現代化、中國在未來新時期所面臨的外部競爭壓力,也要求我們必須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還因為我國已經進入WTO的後過渡期,逐步與國際融合到一起,就有一個怎麼樣提高經濟競爭力的問題。加上世界范圍內的新技術革命崛起,這兩個潮流同時涌來,給中國經濟帶來極大的壓力,要提高本國的核心競爭力,必須轉變增長方式。
(4)指導思想: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本質就是站在「人」的高度看問題,一切從生活質量出發,讓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最根本問題,這一點解決了,也就解決了經濟增長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問題,也就解決了經濟增長與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在20多年改革發展的基礎上,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強調了要通過經濟文化的發展,實現、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過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把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即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這是我們黨在理論上的重大突破。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5)方式: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舉全國之力,從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進行不懈的艱苦努力。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摒棄傳統觀念。要辯證地認識物質財富的增長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關系,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觀念。發展應該始終把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為出發點和歸宿。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調整經濟結構。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途徑和重要內容。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推進科技進步。一方面,科技進步既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標示了方向,同時也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有效手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加快體制創新。經濟增長方式難以實現根本性轉變,關鍵在於導致增長方式不合理的體制和機制還沒有實現根本性轉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強化企業管理。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微觀基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必須提高國民素質。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歸根到底要靠人。

㈡ 為什麼中國要進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是這樣的。中國打算產品內銷來支持國貨,導致內陸商品價格下調。同時增加銷售量。以後的經濟中心將會向內陸發展,這樣,來改變中國內部的落後。

㈢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遇到哪些困難你認為如何解決

中國人賺了錢,只作生產投資,只為別人提供商品服務,不懂得消費,使中國消費市場經濟始終發展不起來。
中國八十年代就提倡高消費、超前消費,鼓勵發展第三產業,提倡發展服務業,為什麼中國消費市場經濟至今沒發展起來呢?為什麼中國2006年就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但真正意義的文化產業並沒有發展起來呢?

這得從文化說起,「文化大革命」,無視人的主觀能動性差異,倡導平均主義,以低俗的群眾斗爭文化把「新文化運動」以來僅存的一點高尚傳統文化斬草除根,社會文化充滿矛盾與斗爭,社會物質文明也越來貧困。由於「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大多數中國人都保留很深的短缺挨餓記憶,對「餓肚子的文化革命」深惡痛絕。

改革開放後,提倡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極大解放了中國人民的主觀能動性,中國傳統高尚高雅文化也得以重生,國家經濟因此迅速恢復發展。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改革文化總想方設法否定、批判、擺脫「文化意識形態」,自上而下的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調整,使人們越來越關注更實在的「生產力」「經濟」,對文化意識形態越來越淡漠,越來越不懂得文化。社會越來越喪失高尚文化信仰,就連小學語文課本都自信地告訴學生「私慾推動了歷史進步」。
隨著以經濟為中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文化的逐漸形成,人們又不知不覺被引向另一個極端,政治經濟文化逐漸演變成功利的市場經濟文化,國民意識形態文化取向越來越世俗,社會價值取向標准越來越混亂,社會精神文明越來貧困,人們越來越見利忘義,使高尚高雅文化只能在世俗功利的商業文化夾縫中生存。

這種越來越「唯物」「務實」「功利」的商業社會文化,認為身體需要才是人的最真實需要,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實物消費才是「合情合理」的最「真實」消費,對脫離身體需要的高尚思想文化有種「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本能抵觸與鄙視,這種唯物功利主義的文化消費觀念,導致中國人只青睞與身體物慾有關的文化消費活動,如異常發達的餐飲業、洗浴業,但這種基於嘴巴、胃口等感官享樂的娛樂文化消費只能讓國人支出有限的富餘資金。這種唯物主義的物質經濟文化導致中國人在現代商業社會,仍象傳統封建地主一樣,有錢就買地,有錢就做房地產投資,只知道發展物質產業經濟,不懂得人的主觀能動性對創造社會價值的關鍵作用,不理解為什麼高尚文化「消費」本身還能增加社會財富,不懂得文化對社會經濟所起的決定性影響,導致中國文化消費經濟始終發展不起來。

掌握中國80%財富的20%富人,一般都缺少高尚的精神文化信仰,在解決衣食住行問題後,各種感官娛樂也消費膩了,剩餘的錢找不到合適的消費目標,就只好到處投資投機,由此造成流動性過剩,股票風險大,一般都用來買房子,由此把中國房價炒得越來越高,這種靠富人投資堆起來的房價,炒上去就很難降下來,而真正需要購房消費的普通老百姓,眼看房價越來越高,只好搜刮祖宗三代積蓄加貸款來買房。隨著房地產價格的不斷上漲,物價也跟著上漲,通貨膨脹更加大了貧富差距,老百姓可支配的社會財富越來越少,越來越沒錢進行消費,消費經濟更難振興,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發展越來越不平衡,越來越難以持續。

要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問題,關鍵要振興中國文化消費經濟,消化國內產業經濟所產生的剩餘經濟價值,改變中國目前偏重產業的經濟發展方式。要振興中國文化消費經濟,關鍵是引導全社會信仰高尚的社會文化,調動掌握80%財富的那20%富人,自覺自願地把財富用於社會文化消費,從根本上解決「想消費的沒錢、有錢的又不消費」,卻到處投資,又進一步加大貧富差距問題。
能發揮積極主觀能動性的勞動才能創造剩餘價值,能激發勞動者主觀能動性的企業文化是引導企業創造剩餘勞動價值之本因。應把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的主要功夫放在思想文化教育上,讓人民明白社會貧富差異之因——「主觀能動性」差異,引導社會崇信高尚高雅的社會文化。同時給所有孩子都提供同等的免費教育機會,尤其要給孩子以傳統高尚思想文化教育。只有高尚的思想文化教育才能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啟發智慧,人有智慧才能創新科學文化,才能創造社會財富。給人民提供真正高尚而且可信的思想文化教育,才是減少人的主觀能動性差異與社會貧富差異的最根本手段。

高尚文化——激發主觀能動性——開啟智慧——創造社會價值——形成社會財富——消費高尚文化,這一過程是文化創造經濟,再以經濟消費文化,提升人的文化智慧,經濟與文化、智慧在循環往復的相互轉化、相互促進中,不斷地升值升華,不斷地增長成長。

摘自http://natureamina.blog.163.com/blog/static/1232984732010101652431121/

㈣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在哪裡

可是,在我們見到聽到的「兩會」上,房子的聲音、低碳的聲音高過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聲音。可悲!我告訴你,製造業才是今天中國最大的危機。轉變中國經濟發展方式,也必須從製作業開始,這才是決定我們命運的重大抉擇。 我從不認為,政府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上會有多大的作用。恰恰相反,我們看到的常常是在阻礙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這個,我在以前出版的書中,已經說的很多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重要的不在於你有多少個下鄉工程,有多少個振興方案,而在於你是否給製造業提供了很好的營商環境。我一直說,我們製造業的營商環境始終在惡化,到今天沒看到好轉。這就是我們悲哀的地方。沒有製造業的強盛,我們沒有資格談轉型。我早在《產業鏈陰謀III》 里就給各位講過微笑曲線。什麼是微笑曲線?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庫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這六大環節,再加上生產製造,就叫做6+1的產業鏈。可是為什麼這條6+1的微笑曲線的底端就是製造呢?製造的價值為什麼就是最低呢?我們從來不知道為什麼。我告訴你,那是因為誰控制了6+1的6,誰就控制了定價權,就可以把製造的利潤完全吸干。只要我們是這條曲線中最弱的一環,一旦有風吹草動,我們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經濟增長不能只看GDP。企業投到房地產的錢哪裡來的?是製造業。企業越是把錢從製造業抽離出來,經濟發展的內力就越枯竭。企業利潤才是我們真正的內需,企業有一個好的營商環境,才不會拿了錢全都跑去炒樓、炒股,做好了實體經濟的產業鏈整合,才能藏富於企業、藏富於民,這才是經濟增長的真正動力,才是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 人民日報的這篇文章說,中國經濟增長高度依賴國際市場,外貿依存度60%,遠高過世界平均水平,稱這是一條「外向發展難以持續的風險之路」。我在《新帝國主義在中國》 好了,日本都尚且逃不掉被美國人狙擊,那麼我們的企業呢?你要知道,我們的企業根本不掌握核心技術。不管「中國製造」可以堆成多高的山頭,我們到現在還是做不了核心的東西。人民日報的文章說,中國企業缺乏核心技術,90%的出口是貼牌,靠著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來賺取國際產業鏈低端的微薄利潤,稱這是一條「國際競爭力難以提升的低端之路」。國際產業分工有條「U」型曲線,一端是高利潤的研發、設計,一端是高利潤的銷售和服務,中間是低利潤的加工生產,而中國就長期停留在這個低端。 我們還是踏實下來,搞好我們的製造業,少配合華爾街搞什麼融資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我們根本干不過華爾街。你做了,也就是中了華爾街的圈套。只要我們能整合和掌控產業鏈,傳統的消費品製造業也仍能創造出很高的利潤。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內需。我們不知道投了多少錢,包括稅收的優惠,給了所謂的高科技產業,我想請問,結果是我們又創造了多少真正的「核心技術」呢? ------------------------------------------------------------------------------------------------------ 極視-東方好書榜 (國家原創動漫扶持項目。全球第一套德魯克管理思想漫畫叢書之2,《杜老師的一天》創下管理漫畫銷售新記錄) 5、《決戰新能源》(世界新能源經濟為誰綻放?低碳經濟已經開啟一場新工業革命!)

㈤ 談談如何才能實現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

中國不是資本主義市場,但是有資本主義市場的趨勢,再過幾十年應該可以變

㈥ 論述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關系

摘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根據現階段我國發展的客觀實際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的正確方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內容是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根本保證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

㈦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現狀困境

還是老話題——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
1.消費,由於民生產業化,比如教育、內醫療、住房,導致容百姓將絕大部分財產投入到民生領域,而對其他商品早已無福消受,以至於消費市場越來越低靡。
2.投資,近年來GDP大部分投入到地產建設,很少一部分流入研發型產業,導致製造業發展極其困難,以至於很多公司將本來可以用於科研的經費投入到炒房的洪流,結果是萎靡不振製造業更是雪上加霜。
3.出口,這部分跟製造業也有很大關系,製造業的落後,導致我國產品質量沒有任何技術性優勢,被逼的只能提高匯率以低價格出售商品,造成進出口嚴重不平衡。

解決辦法:中央還在想。

希望能有幫助。

㈧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途徑有那些

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1重要性: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決策。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措施:(1)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發展新動力。(2)推進經濟結構戰略型調整。這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依靠內需拉動,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總體戰略,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3)推動城鄉一體化。要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要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4)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能力。

閱讀全文

與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