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2016年經濟發展狀況

2016年經濟發展狀況

發布時間:2021-03-01 00:08:49

① 2016年經濟形勢怎樣與15年相比

眾說紛紜,但肯定是相比2015更艱難一些!
第一篇:
人民論壇,作者劉瑞,原標題《2016年中國經濟走勢展望》

中國經濟正在過一個大坎。許多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預測,在現實的經濟運行業績面前屢屢食言。比如有的預言中國經濟將會繼續保持8%的增長率,但是實際上是朝著7%、6%的趨勢下行。再如有的預言中國經濟將會出現一場危機,但是現實是只有困難而無危機。為什麼會這樣?其實自從2011年經濟增長速度開始下行之後,中國經濟就開始了新一輪的結構調整。而對於一個處於結構轉型期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言,常規的宏觀經濟分析均宣告失靈。認識當前的中國經濟走勢,需要堅持運用結構分析的思維眼光來看待。從結構分析的視角來看,2016年的中國經濟將會有如下五個基本趨勢的出現:
第一,傳統產業進入深度調整區間。鋼鐵、煤炭、建材等產能過剩的產業會繼續去庫存減產能,其中會出現多種分化:一部分傳統產業全行業經過調整進入正常業態,如房地產;一部分傳統產業經歷升級逐步走出低谷,如汽車、家電;更有一部分傳統產業繼續收縮,如鋼鐵、煤炭。傳統產業中的大批僵屍企業,是無法逃過2016年的。
第二,新興產業將會持續保持增長的勢頭。2015年國家推出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已經公布,需要在2016年落實。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電商、微商在「互聯網+」的戰略激勵之下,已經開始出現良莠不齊的亂象。這表明,2016年必須加強新興產業的行業自律和行業監管,建立新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環境和機制越來越重要。同時,即使新興產業也需要通過企業兼並實現發展,因此2016年將會出現一批新興產業企業的資本兼並重組。
第三,城市化進程將提速。自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推出之後,為穩妥推進這項巨大的系統化工程,國家選擇了66個試點城市進行綜合試點。經過一年多的試點,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各項配套改革措施也相繼出台,這都為新型城鎮化提速推進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外,城鎮化提速也有利於化解部分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因此,2016年各項有利於城鎮化的措施出台必然會掀起新一輪的消費和投資小高潮。
第四,資本市場重新活躍。本來2015年將是自2008年資本市場高潮之後的又一高潮,但是發生在年中的A股股災打斷了這個勢頭。股災暴露出我國資本市場存在的深層問題,涉及官員貪腐、券商違規、政策失誤等多個方面問題。隨後的行業整頓和追查,以及政策完善,使得資本市場開始步入正軌。中國的金融改革和市場化發展是持續的過程,隨著人民幣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之後,這個進程將會進一步加快。因此受多種利好因素刺激,2016年的股市及整個資本市場將會活躍,再上新的台階。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定,國際資本依然看多中國市場。
第五,對外經貿出現新的增長。有利於這個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其一,世界經濟繼續處於復甦通道上,沒有逆行可能。其二,「一帶一路」效應開始發酵,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關系將會大大強化。其三,中韓自貿區完成了所有的法定程序,將會給中韓兩國經貿關系注入動力和活力,並為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和周邊貿易擴大帶來新的增長機遇。其四,自2008年以來中國外向型企業調整已經大致完成,新的外向型企業在國際競爭力方面優勢有所加強。其五,如果人民幣納入SDR的過渡期沒有大的波動,控制恰當的話,目前人民幣的微幅貶值將有利於改善出口狀況。

第二篇!

2016年註定是一個轉型之年,也是需要耐心蟄伏的一年。目前經濟下滑明顯,在短時期內不會好轉。 在債務高企、產能過剩已無潛力出台大的刺激政策的背景下,通過貨幣超發進行需求刺激的凱恩斯主義行不通了。通過深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改善經濟運行質量是未來若干年的重點。
全要素生產率是指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目前中國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勞動力人口下降,逐步喪失人口紅利。 同時資金投入對經濟的刺激效率越來越低。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粗放型經濟已行不通。社會保障不足導致消費難以刺激,土地等生產要素被禁錮,市場機制失靈。在這種背景下,要實現破局,唯有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主要是指扣除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投入貢獻後,由技術進步、管理水平、勞動力素質、要素使用效率等其他因素的改進與革新帶來的產出增加,反映了各生產要素的綜合利用效能,體現了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是影響經濟發展和人均收入的關鍵因素。經濟增長、人均收入和財富水平提高以及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都要依賴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
目前經濟形勢具體存在下列問題:
十三五時期勞動人口或繼續降低1000萬人以上,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貨幣工資年均增長13.2%,高於同期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1%的水平,勞動力成本增長已快於勞動生產率增長。這需要減員增效,同時通過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解決對勞動力的依賴。
資本邊際效率下降,從20008年到現在,每增加1元GDP需要增加的投資顯著上升。投資結構也不合理,重復建設嚴重,產能過剩。這需要通過供給側改革,出清落後產能。同時依靠一帶一路戰略,進行國際間的產能轉移,促進全球經濟的平衡以帶動更多需求。
制度瓶頸抑制資源配置效率,國有壟斷企業效率低下,同時由於各種壁壘影響了資源流動和經濟活力。國有企業缺乏退出機制,僵而不死、尾大不掉。既得利益集團影響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是未來攻堅的重點。但上層建築如何自己改革自己,是幾乎無法破解的難題。
2008年後我國杠桿率迅速上升,地方債存在局部風險。 加上房地產降溫,金融機構的壞賬上升都將成為未來發展中的地雷。銀行對企業的停貸抽貸會加速一些企業的死亡,民間借貸的不健全和高成本也無法為企業輸血,甚至還有讓其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因此需要政府簡政放權,深化物價改革,國企改革,使經濟運營真正市場化。降低企業納稅,為企業松綁,提升企業活力。
提高勞動力流動性和勞動力素質,需要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以及企業用工制度,使勞動力市場化。需要進行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用工制度改革,增強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促進勞動力在地區、行業、企業之間自由流動,讓勞動力素質和市場來決定薪酬。只有勞動力市場化才能真正促使人才素質的提高以及人才的優化配置。
通過農村土地流轉等改革,促進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解決勞動力供給不足的問題,農民依靠土地流轉獲得的資金進行投資興業,可促進城鎮化,幫助穩定經濟的基本盤。土地的集中可促使大型農業機械的使用,可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但沒有了土地就沒有了根基,這一過程不宜過急,需配合農民素質的提高,否則會帶來社會不穩定因素。從歷史的興衰看,經濟惡化產生的流民是社會最大的不穩定力量。會決定政權的存亡。目前貧富差距加大,社會矛盾激化,群體性事件增多,很多地方出現一點就著的現象。促進社會發展必須先保證穩定和和諧,提高民眾幸福指數。
因人口結構問題帶來日益擴大的養老和醫療資金的缺口,目前只能依靠延遲退休,削減退休人員福利,提高在職人員繳費。這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是個矛盾,即便不進行這樣的改革,最終也會通過通貨膨脹降低購買力,形成實際上的轉移支付。其他出路只有通過養老全國統籌,劃撥國有資本充實社保資金。這將考驗政府能否放棄既得利益,藏富於民,配合經濟改革中國進民退,讓私人掌握經濟資源。

② 2016中國經濟怎麼看

2016年中國經濟將呈現趨勢放緩態勢,經濟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但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一)經濟增長仍將下行
1、領先指標不樂觀。2014年以來,作為宏觀經濟先行指標的「克強指數」呈現趨勢性下滑。2015年9-11月份分別為0.18%、0.38%和0.61%,1-11月份累計1.65%。從先行指標短期波動和累計指標的趨勢看無明顯改觀的跡象。
2015年12月中採製造業PMI 指數為49.7%,環比小幅上升0.1%,但連續五個月低於榮枯線,亦為2012年1月份以來較低值。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比上月上升0.8%,為年內高點,顯示以服務業為主的非製造業表現較好,是目前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總體而言,2015年PMI 指數顯示製造業在低位小幅波動,下行壓力依舊。
2、需求端改善預期減弱。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舊維持下行態勢。房地產投資增速將繼續回落。2014年10月份以來,隨著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出台,房地產銷售逐漸回暖,但房地產企業缺乏擴大投資動力,房地產銷售的好轉難以向投資端傳導。高庫存短期內難以消化,商品房待售面積從上年末的6.21億平方米上升至2015年末的7.19億平方米,加之73.5億平方米的施工面積,高庫存將隨著在建項目竣工進一步加劇。
2016年在政策層面,供給端如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將進一步弱化,需求端如信貸、利率、公積金政策則會相應加強,但政策旨在消化庫存,難以帶動房地產投資大幅度回暖。2016年房地產市場格局依舊是以消化庫存為主,房地產投資難有大的起色。
製造業投資可能繼續下滑。考慮到其本身具有的順周期性,伴隨經濟放緩,製造業企業利潤也將下降,企業盈利惡化將進一步拖累企業投資,加之企業高負債率、去杠桿,以及PPI持續負增長等多重因素疊加,企業經營2016年將更加困難,進一步對製造業投資產生抑製作用。
基建投資增長可能乏力。基礎設施建設還有較大空間,除交通外,生態環保、城市綜合管廊等領域有望成為新的投資重點;財政赤字可能將繼續提高,地方政府債務進一步置換,城投債發行加速,有利於增加財政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國開行政策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將繼續有助於基建設施建設增長。
但2015年以來基建投資增速已經逐漸顯露疲態,比上年同期低3.6個百分點。考慮到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捉襟見肘的現狀,以及未來供給側改革和相應的減稅政策,財政在收入端將面臨更大壓力。而基於前期基建投資高增長帶來的高基數效應,為維持基建投資的較高增速,在邊際上需要財政政策更大支持力度,基建投資維持較高增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因素。
未來基建投資增速主要看政府財政能否突破資金的約束,以及相關配套措施的落實效果,如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規模、專項建設債的發行以及PPP模式推進等,但基建投資增長乏力的可能性較高。

出口低迷態勢可能仍將延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匯率波動和製造業成本上升,都將對中國出口形成持續拖累。第一,全球貿易放緩將繼續使出口承壓。從全球范圍看,全球貿易增長連續三年低於全球經濟增長。根據WTO於2015年9月30日做出的最新預測,2015年全球貿易將放緩至2.8%,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增長率為1.4%,將首次低於發達國家的貿易增長率3.05%。第二,主要經濟體形勢對未來出口改善的促進作用不大。預計2016年美國經濟有所回暖,有利於中國對美出口回升,但TPP和TTIP協議反映出美國區域主義的貿易態度,對中國出口也可能產生阻礙;歐元區和日本經濟或有所改善,但預計總體依然低迷;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前景依然不太明朗,多數國家仍處於經濟萎縮周期中。第三,受全球低速增長影響,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分化,近期美國經濟數據持續好於預期,美聯儲已宣布加息25個基點至0.25%-0.50%,2016年可能進一步加息,包括歐元、英鎊、日元和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匯率的波動性可能加大,這將給2016年中國出口帶來不確定性。第四,從出口製造業成本看,在當前製造業勞動力減少,土地價格上升的局面下,製造業成本相對上升的趨勢短期內不變,對2016年出口產生不利影響。但中國中西部地區勞動力成本優勢仍然較大,未來在出口方面的潛力將逐漸顯現;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對外經貿合作力度加大及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可能有利於改善中國出口。綜合判斷,2016年出口仍將延續低迷態勢。
消費需求將繼續保持有所企穩的態勢。促進消費增長的有利因素主要有:首先,短期消費和房地產市場高度相關,2016年房地產銷售仍將保持增長,房地產銷售的增長將帶動家居、建材、家電等消費的增長。其次,近年來餐飲消費增速呈現上升態勢,未來有望繼續保持較高水平,但提升空間可能有限。再次,前期政府出台的相關政策措施將對消費產生促進作用。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國務院出台的《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等將帶來長期潛在消費需求的提升。2015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車輛購置稅減半政策對汽車銷量形成短期利好,也將對2016年上半年的汽車消費產生影響。
另外,鄉村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擴張。鄉村與城鎮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差值從2014年底的1%,增加到2015年末的1.3%,將對未來消費形成一定的支撐作用。但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及勞動力市場低迷很可能對2016年消費形成制約。國家統計局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總體放緩,全年實際增長7.4%,比上年同期低0.6個百分點。居民未來收入增長情況與就業均不樂觀,收入增速回落將影響消費增長,而勞動力市場低迷也將改變消費者預期,降低消費。綜合看,2016年消費需求將繼續保持相對穩定的態勢。
3、金融業對經濟增長貢獻度下降。金融業主要包括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三個子行業,其增加值近似為三個子行業增加值之和。從年度數據看,2015年金融業佔GDP之比為8.5%,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16.7%,拉動GDP增長1.2個百分點,皆為歷史最高。從季度數據看2014年第4季度至2015年第4季度,金融業當季同比增速顯著提高,分別為14.2%、15.7%、19.2%、16.1%和12.9%,不僅高於第三產業中的其他行業,也高於2008年以來金融業自身的增幅。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的增速提高與2014年下半年以來資本市場的繁榮有關。金融業相對發達的英、美、日、德金融業增加值佔GDP之比多數年份也在8%以下。
因此,無論從自身年度數據和季度數據的走勢,還是與英、美、日、德等經濟體相比,中國金融業佔GDP佔比相對較高可能是一個短期的經濟現象。考慮到經濟放緩對金融機構的影響及股票交易量可能放緩等因素,2016年金融業行業增加值增速將會下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可能下降。
總體看,短期內經濟仍將延續下行走勢,季度增速波動較大,全年可能在6.5%左右;中長期內,經濟增速可能會經歷一個L形增長階段,何時築底企穩,則取決於供需兩端發力和供給側改革的力度和效果。
(二)通貨緊縮風險有可能加大
從國際看,受全球需求增速放緩、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因素的影響,輸入型通縮的壓力將增加。從國內看,盡管逆周期的宏觀調控政策可能起到促進增長和價格穩定的作用,經濟增長放緩速度得以緩解,但受經濟增長放緩和總需求疲軟等因素的影響,價格水平仍將低位波動。
2016年豬肉和鮮菜鮮果等對CPI拉升作用有限,而諸如居民收入增速放緩、糧食價格下行等其他因素對CPI的抑製作用應受到關注,總體上CPI低位波動仍將延續,PPI繼續維持下跌態勢,跌幅有可能收窄,但存在不確定性。預計2016全年CPI漲幅在1.1%至1.5%之間,中值為1.3%;PPI漲幅在-5%至-3%之間,中值為-4%。
(三)就業壓力可能顯現
一方面,2016年經濟增速可能進一步放緩,影響就業狀況。另一方面,去產能可能對就業形成較大沖擊。2015年12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去產能的工作任務,2016年傳統行業的去產能和僵屍企業的關停重組如果推行力度過大,原來過剩嚴重行業的隱性失業將顯性化,就業市場產生壓力增大。
(四)金融風險動盪概率不減
1、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反彈風險上升。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186萬億元,已連續16個季度反彈;不良貸款率1.59%,已連續9個季度反彈。2016年去產能和處置僵屍企業可能加速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顯現。
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庫存消化周期拉長,房價下行預期增強。房地產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抵押物,若其價格下行將直接降低企業資產價值及抵押物估值,影響商業銀行信貸質量。部分中小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鏈較緊,存在高成本、多渠道融資現象,一旦房地產價格持續下行或預期變化,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非法集資等外部風險在2016年存在向商業銀行等轉移傳染的可能性。
2、債務問題可能凸顯。一是地方政府債務償債能力下降。近期3.2萬億地方債務置換緩解了地方政府短期償債的時間約束,降低了地方政府債務成本,減輕了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加之土地出讓金大幅度下降,使地方政府的現金流趨於衰減,償債能力明顯下降,部分地方只能通過舉借新債償還舊債。地方政府性債務與銀行體系有著密切聯系,需防範財政風險向銀行風險轉化。
二是企業負債率較高。我國企業部門債務與GDP之比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上升較快,目前是幾大部門中杠桿率最高的,並且顯著高於其他經濟體企業部門的杠桿率。根據經濟金融統計數據測算,截至2014年末,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在內的非金融企業債務余額96.6萬億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約為152%;如將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融資平台債務扣除,非金融企業債務約80.2萬億元,與GDP之比仍高達126%。2016年在經濟增長放緩、PPI長時間下降且仍未企穩反彈的情況下,企業部門債務風險加大。
3、金融市場風險不可忽視,流動性管理難度加大。2015年6月以來中國資本市場出現大幅震盪,盡管目前資本市場的整體風險下降,但市場的修復和投資者信心的恢復都有待時日,在此過程中市場的不確定性仍然很大。同時實體經濟放緩和金融體系的發展導致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信心不斷下滑,國內企業和居民為尋求更高的回報,選擇投資高風險資產或海外資產。
而在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率不斷下降的背景下,為刺激經濟需要不斷降息降准,在實體經濟投資率放緩的背景下,這會促使投資資金流向高風險資產,加劇金融風險因素的積累。
4、新型金融業態可能隱含風險。近些年來,中國金融業態出現多元化趨勢,一些市場交易所等類金融機構及P2P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缺乏有效監管,中小投資者缺乏風險自擔的意識和能力,部分交易場所違規經營甚至涉嫌非法集資等違法活動,一旦發生資金鏈斷裂,風險和責任有轉嫁社會、商業銀行和政府的趨勢。
5、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和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上升。伴隨美聯儲進入加息通道、中國經濟放緩及國內流動性充足、市場利率降低,我國資本流出的壓力加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可能上升。
6、國際金融風險上升。美聯儲已開啟加息周期,一些新興經濟體經濟基本面惡化,全球金融風險上升。目前部分新興經濟體經濟形勢較為嚴峻,貨幣貶值、資本外流,美聯儲加息已引起跨境資本異常無序流動和國際金融市場大幅波動,國際金融風險可能對中國產生較大負面沖擊。
此外,在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債務問題、金融市場及新型金融業態的風險、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風險等問題相互疊加,相互影響,將使這些問題更加復雜,流動性風險將以各種方式顯現。
(五)經濟政策面臨困境
1、貨幣政策空間較小。一是在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降低的環境下,降息降准會促使資金流向高風險資產,加劇金融風險因素的積累,特別是在當前新型金融業態、金融組織、金融模式不斷涌現的情況下尤其如此。二是寬松的貨幣信貸條件可能繼續推高企業杠桿、弱化去產能政策效果。三是在美聯儲加息背景下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有可能加大資本流出的壓力。
2、財政政策也面臨困境。在經濟增長放緩和減稅的背景下,財政收入增長將放緩。而財政支出將增加,這可能導致財政赤字率上升。同時,土地出讓金的減少及積累的大量地方政府債務也縮小了積極財政政策的空間。
2016年推動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需要權衡。去產能及企業部門去杠桿、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可能導致金融機構的加杠桿;房地產企業去庫存和就業狀況惡化可能導致居民部門的加杠桿。在企業經營困難、融資成本較高和居民收入放緩的情景下,2016年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保持在11%至13%之間,如何實現降杠桿可能是一個艱難的政策選擇。

③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如何走

2016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
消費形勢分析
消費、投資、凈出口,通常被稱為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首先看消費。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較上半年回升0.1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
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保持高速增長態勢,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達到2.15萬億元,同比增長34.7%,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0%。同時,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但是,受經濟整體下行的壓力、產能過剩及通貨緊縮的預期等抑制消費增長因素的影響,預期2016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小幅回落,增速緩慢下行。
與此同時,我國消費結構發生著變化,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政策的深化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西部地區的消費增速將有所提升;隨著年輕一代成為消費主力以及網路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互聯網消費增速仍將顯著快於傳統渠道的消費增速;農村商品流通領域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網路購物的普及,農村消費增速將繼續領先於城鎮消費增速;在高檔商品、高端餐飲消費增速大幅下滑的同時,大眾化商品和大眾化餐飲消費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休閑旅遊、文化娛樂服務消費將越來越受到青睞。
投資形勢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39.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較1—8月份的累計同比增速下降0.6%,顯示了較大的下行壓力。
特別是1—9月份第二、第三產業投資累計增速比1—8月份累計增速分別下降0.5%和0.7%。2015年前三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額為7.05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速為2.59%,比去年同期下降10.5%。
政府投資佔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也有所下滑,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完成額為9.1萬億元,累計同比增速為18.07%,比去年同期下降2.88%,比1—8月份下降0.72%。
其中,鐵路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1.8%,增速比去年統計下降23.3%。受經濟前景不甚光明、產能過剩以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大幅減少等因素的影響,預計2016年我國仍將延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緩慢下行的態勢。
凈出口形勢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為17.8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10.24萬億元,下降1.8%;進口7.63萬億元,下降15.1%;貿易順差2.61萬億元,擴大82.1%。與此同時,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額占進出口總值比重達到54.9%,較去年同期提升0.5%,其中,一般貿易出口增長2.7%。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影響,我國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前三季度,我國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增長。其中,原油進口量增長8.8%;成品油進口量增長4.7%;大豆進口量增長13.1%。同期,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下跌11.6%。其中,鐵礦砂、原油、成品油、大豆、煤炭和銅等大宗商品價格跌幅較大。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價格總體下跌1.2%,跌幅明顯小於同期進口價格總體下跌幅度。進口價格的下跌,有利於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
2016年,受國內經濟形勢和國際經濟變化的影響,預期我國進口規模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低速增長,主要原因包括:國內生產配套進口需求下降、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需求減小、國內投資增速回落等因素。同時,受到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我國出口將呈現增速將從高速轉為中低速狀態。與此同時,我國對外貿易方式不斷優化,一般貿易佔比將不斷提升。「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實施,將使我國中西部地區和沿邊地區的進出口貿易得到提升。
產業形勢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第三產業的增速繼續高於第二產業2.36個百分點,比去年統計高0.48個百分點。同期,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1.4%,比上年同期提高4.7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10.86個百分點。預期2016年,這一態勢將會持續。
不僅產業結構調整向好,而且中國經濟結構升級效果明顯,尤其是高技術產業增長較快。2015年前三季度,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累計同比增長達31.25%,與之相關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累計同比增速為17.04%。在國家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及大數據戰略的背景下,未來信息化領域的投資佔比將逐漸提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經濟將快速發展,並將帶動相關產業的改革,提高經濟整體活力。與此同時,製造業升級將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智能製造、互聯網、物聯網、戰略新興產業等戰略規劃的逐步實施將對我國製造業產生積極影響。預計2016年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仍將繼續向好。
事實上,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科技創新帶動下,一批新興產業,如「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新型材料、機器人產業、衛星應用、3D列印、現代服務業、網購與快遞業、生物和健康服務、現代農業等蓬勃興起。盡管這些產業目前在經濟中的比重尚不太大,但其生命力強,發展速度快,發展前途不可估量。目前很多傳統產業在科技創新和信息技術等推動下正在進行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例如浙江省湖洲知名的吳興區童裝生產基地引進機器人後,生產率大幅度提高,每個機器人8個小時可裁剪2萬件服裝,相當於10個工人一天的工作量。機器人裁剪服裝的質量較人工更好,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而且降低了生產成本,大幅度提高了該地區童裝的國際競爭力。
總體而言,2016年是我國執行「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我國完成「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宏偉目標」的關鍵一年,是一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變革之年、創新之年和轉型之年。
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在給出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值之前,首先給出對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走勢的定性判斷。
(1)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繼續小幅回落,下行壓力較大。預計2015年我國GDP增速為6.9%,比2014年下降0.4個百分點。2016年GDP增速為6.7%左右,比2015年下降0.2個百分點,降幅略有縮小。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為,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均GDP增長,經濟增速將會下降。根據世界銀行2013年世界各國GDP增長率資料,2013年高收入國家GDP平均增長率為1.31%,中上等收入國家為4.64%,中下等收入國家為5.05%,低收入國家為5.78%。一般情況下,一個國家的人均GDP愈高,經濟增速將會較低。許多國家和經濟體在經濟高速增長階段以後,經濟增長速度都出現大幅度下降的現象。如日本1955—1973年經歷高速增長。1961—1973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9.8%,1974年為轉折年份,1974—1980年經濟年均增長率為3.7%,1981—1990年經濟年均增速約為4.4%,年均增長率比1961—1973年分別下降6.1%和5.4%。新加坡1960—1995年GDP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約為8.36%,1996年為轉折年份,1996—2014年年均增長率為5.31%,比1960—1995年下降3.05%左右。這些國家高速增長後通常都轉為中速增長。中國的特點是高速增長階段以後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速仍保持在6.0%—7.0%。從中長期來看,我國經濟還有較大的增長潛力和空間。
(2)經濟增速的變化來自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增長動力的根本性變化。我國經濟發展將由主要依靠投資驅動和較多依靠出口驅動,轉向主要依靠消費同時三駕馬車全面驅動。如2006—2010年我國GDP增長中投資的平均貢獻率高達57.8%,投資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8.4%,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預計2016年及以後最終消費的貢獻率將進一步上升,逐步提高到70%左右。
(3)三大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發生變化。長期以來,我國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在GDP中佔主導地位,第三產業比重較低。如2010—2014年我國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僅為45.8%左右。目前發達國家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約為70%左右,很多發展中國家,如印度2011年第三產業的比重為57%左右。我國第三產業的比重不僅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而且低於很多發展中國家。
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速為8.4%,遠比第二產業增速(6%)和第一產業增速(3.8%)高,預計2015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將佔GDP51.5%左右。2016年我國仍將主要依靠第三產業推動經濟增長,第三產業的比重將繼續上升,預計2016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將佔GDP52.5%左右。我國新增非農就業也主要依靠發展第三產業來解決。
基於以上的認識,本文預測2015年全年GDP增速為6.9%左右,2016年GDP增速為6.7%左右,高於為完成「十三五」規劃的年增速6.5%的最低值。預計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將呈現出前低後高的趨勢,上半年GDP增速為6.5%左右,下半年增速為6.8%左右。預計2016年年中我國經濟將企穩回升,全年經濟發展比較平穩。
從三大產業來看,預計2016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約為3.6%,比2015年降低0.4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於2016年糧食可能減產造成的;預計2016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為5.4%,較2015年降低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為8.6%,比2015年提高0.1個百分點(表3)。
從三大需求來看,預計2016年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和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0.2%、38.5%和1.3%。和2015年相比,2016年三大需求對GDP增速的貢獻有如下三個特點:
(1)預計2016年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比2015年有明顯上升,由58.6%上升到60.2%,提高1.6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4.0個百分點;
(2)預計2016年資本形成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38.5%,較2015年下降1.3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2.6個百分點;
(3)預計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3%,較2015年下降0.3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0.1個百分點。
當前中國經濟的核心風險
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時期,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速需要維持在6.5%以上,即中國經濟仍需保持著中高速增長的要求。這一要求需要在「十三五」時期盡快實現經濟增速軟著陸,開拓新的經濟增長動力,讓中國經濟增長企穩。為此,需要正視當前中國經濟存在的核心風險,讓經濟盡快穩定在中高速的增長軌道上。
(1)產能過剩與有效需求不足。中國經濟的產能過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問題是植根於全球經濟的過剩問題的大背景下的。20世紀90年代末期,中國經濟就經歷了一輪產能過剩問題。但中國加入WTO之後,經濟中這些過剩產能找到了全球需求的巨大市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國際需求的負向沖擊讓中國經濟再次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產能過剩是相對的過剩,即供給相對於需求而言過剩,或需求相對於供給而言不足。產能過剩問題導致了價格下跌和企業的利潤下降,持續的產能過剩必將以企業破產清算告終,這將帶來失業和經濟下行。產能過剩的解決需要「開源節流」:一方面,需要為過剩的產能尋找新的需求,這也是促進消費和「一帶一路」等政策的初衷。但需要認識,這些新的需求必須是真實收入支撐的需求,而非貨幣信貸造成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通過兼並重組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形成更有效率的產能,讓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更好地匹配。
(2)杠桿率過高與潛在系統性風險過大。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金融體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穩定且良好運行的金融系統是支撐宏觀經濟有效運轉的基礎。但是當前,我國經濟存在著杠桿率過高的問題。據估算,截至2014年,中國政府部門債務規模高達36.8萬億,佔GDP比重為57.8%;居民部門負債23.2萬億,佔GDP比重為36.4%;非金融企業債務總額94.93萬億,佔GDP比重為149.1%,剔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的非金融企業債務總額為78.33萬億,佔GDP比重為123.1%。過高的杠桿率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期,更容易引發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3)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經濟增長質量不高。資源配置的方式決定了經濟效率,也決定了生產結構。在改革開放的早期,以政府為主導的定價模式和以商業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方式有力地促進了投資,使中國迅速完成了初級的工業化進程。但是,這一資源配置方式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地暴露出它的不足,一方面,重要生產要素並非由市場定價導致了價格低估,相當於長期進行隱形補貼,這使得經濟越來越向資源密集型發展,也是導致當前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傳統產業更容易獲得信貸融資,而小微企業、服務業等的融資成本高。這進一步導致無效的資源配置。更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要求政府放開競爭性產品的定價,並通過財稅政策的調節,讓價格反映其真實的社會成本,此外,應該推進更公平、更平等的融資手段,切實降低融資成本,並通過差別准備金等宏觀審慎政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有效的資源配置能夠降低市場的交易成本,實現更高效的經濟增長,而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需要兼顧效率與公平,這需要政府的財稅政策配合實現收入的合理分配,只有通過政府和市場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更好的資源配置,實現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

④ 2016年的經濟狀況到底有多糟糕

只要每個人都努力、勤奮工作,在13億人都必須維持衣、食、住、行的基本需專求的條件和國民經濟運屬轉的需求條件下,所有各行各業都有機會運轉起來,生產、運輸所有的產品和服務,所有的采購資金和產品銷售資金會使所有的銀行金融機構也運轉起來,國民經濟的一盤棋就會活起來。我們今天的經濟總量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強大數倍,家底雄厚,加上13億人的大消費市場,如果每個人都努力工作,未來的經濟狀況不會壞到哪去。

⑤ 2016年,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如何,哪些現象和問題值得關注

全球物價形勢也將持續低迷。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和總需求不足,是2015年主要國家物價水平持續下降的原因。大宗商品價格在2016年仍將低位震盪,總體來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難以推動全球物價水平上漲。
全球貿易低增長局面難以得到根本扭轉。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貨物出口增長率曾於2010年—2011年間恢復到20%左右。2012年開始,世界貨物出口增長率急劇下跌,2012年—2014年間,基本保持在3%左右。2015年全球貿易低迷狀況進一步惡化,全球貨物出口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
國際直接投資將保持基本穩定,跨境資本流動將更為活躍。國際直接投資至今沒有恢復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前的高峰。2015年全球並購活動開始增加,國際直接投資有企穩趨勢。2016年國際直接投資仍將繼續穩定增長,但難有大幅擴張。
2016年將是全球金融市場比較動盪的一年。發達經濟體的政府債務狀態雖然有所好轉,但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政府債務負擔持續加大。同時,全球非金融企業債務水平進一步升高,成為全球金融市場中新的脆弱點。非金融部門的債務違約可能通過降低金融部門的資產質量和增加政府部門的債務負擔引起全球金融市場新的動盪。另外,跨國資本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外匯市場和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也可能成為引發金融不穩定的重要因素。
值得關注的現象:
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方向不一致,大規模跨境資本流動,外匯與金融市場動盪,地緣政治變化和自然災變等。
資料來源:聯合國《2016年全球經濟形勢和展望》

⑥ 2016年中國經濟怎麼看

編者按:陶冬先生幾個具有前瞻性的判斷值得注意: 1. 企業的現金流正在迅速惡化,部分企業開始借錢發工資了。微觀企業現金流,是2016年中國經濟第一大看點。 2. 供給側改革或需要3-5年的時間來貫徹。 3. 財政赤字可能突破國際紅線3%,爭議經年的減稅議題將在2016年變成現實。 4. 匯率政策會成為明年經濟最大的政策黑馬,人民幣貶值是大概率事件。 5. 解決房地產高庫存,需要強力手段,製造市場出清的沖擊性效果。不能低估政府的政策創新能力。 6. 政策性利好和盈利利空,是股市的兩股相持勢力,也決定了2016年股市格局。中國經濟下行周期中,舊經濟消退和新經濟崛起並存。2016年的股市,買股不買市。 中國經濟在2015年充滿了意外,股市暴漲暴跌、人民幣升值預期終結、四萬億地方債置換、國企和地方大面積怠政,希望這些不是「新常態」。 變局會在2016年延續著,意外也未必少,畢竟中國經濟在轉型之中、政策在調整之中、外圍環境更難捉摸。以下是對2016年經濟的五個猜想: 1)焦點由宏觀轉向微觀,企業現金流值得關注 2015年市場對中國經濟的焦慮集中在增長動力之上,保七能否成功、統計數據是否造假、刺激措施如何出台,曾是市場的主要關注點。筆者認為,市場對於宏觀環境的關注可能會減少,大家意識到經濟處在「三期疊加」狀態,貨幣政策的邊際效應遞減,不過政府有能力控制住風險,硬著陸的機會短期看來似乎不大。 不過企業的現金流正在迅速惡化,而且風險可能由一家企業迅速傳導到一批企業身上,傳導到銀行賬面上。製造業名義GDP增長的惡化程度,遠遠快過全國實質GDP,凸顯出製造業目前所面臨的窘境,部分企業開始借錢發工資了。 2016年進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的關鍵期,基建增長未必突出,製造業競爭激烈,原材料價格反彈乏力。筆者認為微觀企業現金流,是2016年中國經濟第一大看點,而且由此牽扯到銀行不良資產狀況。 2)政策思維轉向供給側,實施難度未必小 「供給側」突然竄紅,給宏觀經濟政策帶來了一次理念上的革命。在過去十年以凱恩斯總量需求管理為指導的中國政策決策層,終於意識到「三駕馬車」政策思維無法引導經濟轉型,而且政策用力亦老。筆者十分認同解決目前經濟困境的方法在供給側,相信摧毀過剩產能、消除房地產庫存、打破國企壟斷、消減企業負擔、鼓勵創新創業,是令中國經濟重現繁榮的基礎,是經濟成功轉型之必需。 然而與貨幣擴張政策不同,供給側改革觸及利益。國企改革講了三年、消化過剩產能講了五年,雷聲大雨點小的原因在於既得利益的制肘。另外許多供給側改革,短期對經濟會帶來通縮壓力,也令決策層在實施上有所顧忌。筆者認為宏觀政策重點轉向供給側,在方向上正確,不過可能需要3-5年的時間來貫徹。2016年的重點或許在去製造業過剩產能和降低企業負擔上。 3)貨幣財政政策之外,匯率另闢蹊徑 「積極的財政政策」很穩健,「穩健的貨幣政策」很積極,是近年常規宏觀政策的尷尬,其背後是財政收支上的不平衡。2015年預算財政赤字為GDP的2.3%,以財政收入及賣地收入下降的勢頭看,實際財赤可能突破2.8%,甚至國際公認紅線3%。如果將貨幣化的財政開支(央行向政策性銀行定向注入流動性)計算在內,財政赤字比率更高。 但是既然要「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財政擴張無懸念,爭議經年的減稅議題也將變成現實。貨幣政策上,美國加息後中國降息的空間受到擠壓,常規政策主打落在降存款准備金率上,預計降准起碼200點,若銀行壞賬大幅上升,最多降准可達400點。不過由於銀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弱化,定向寬松仍是中國人民銀行的主要政策抓手。 無可否認,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邊際效用在逐年下降,央行降息降准對市場的影響可能只有半小時,對實體經濟的幫助更加有限。當傳統政策工具失靈,供給側措施遠水難救近火時,什麼是政策黑馬?筆者相信是匯率政策。 在美國聯儲加息、中國出口面臨寒冬的環境下,人民幣匯率正在成為利率、准備金率之外的第三個貨幣政策工具。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是大概率事件,對一籃子貨幣貶值也可以想像。在資本項目開放上,基礎性政策安排繼續放鬆,但是資金跨境流動的行政審批則可能進一步收緊。 4)房地產期待暖風,去庫存困難重重 房地產市場遭遇寒流,是目前經濟周期不斷下挫的主因之一,其中開發商建房速度驟降、買地趨向保守,為下行中的經濟雪上加霜。此時此刻,看不到哪一個行業可以像房市那樣給經濟打一劑強心針的,不過政府並不想過度干預市場。 與過往不同的是,此次房市下滑的原因不在政策打壓,而在庫存過高,是市場原因,政府救援更困難。筆者相信,現有的按揭優惠、取消限購令,不足以改變市場向下的大勢,指望農民進城來化解三四線城市庫存更屬緣木求魚。 解決中國房地產高庫存,需要強力手段,製造市場出清的沖擊性效果。或讓部分房企破產,或由政府收購部分庫存並轉成廉租房,但是政府有沒有如此的政治願望,不得而知。比較容易想像的是,房地產政策吹暖風,較大的開發商允許在債市集資,緩慢地消減庫存。 不過不能低估政府的政策創新能力,房地產市場早晚需要類似地方債置換的安排,不過難度更大。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房地產庫存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在那裡通過市場去庫存的的難度頗高,風險仍在聚集中。 5)注冊制新氣象,股市基本面仍脆弱 股市在2016年實行注冊制,對於中國資本市場這是一大進步,利好降低資金成本,利好經濟轉型。不過其短期利好效果,可能被過度評估了。同一批上市企業、同一批投資者、同樣的監管機制,舊酒換新瓶能否帶來煥然一新的市場行為?注冊制會否帶來蜂擁的上市,造成一時的資本供需失衡,也暫時難以評估。不過為了恢復市場的融資功能,增強資金的信心,政府在政策上加以扶持是可以想像的,所帶來的是流動性支持。 政策性利好和盈利利空,是股市的兩股相持勢力,也決定了2016年股市的上落市格局。中國資本市場走出強勢,仍待經濟轉型的成功,仍待民間投資的崛起,仍待企業管制結構的進步,仍待盈利基本面的改善。 必須看到,中國經濟在下行周期中,仍然出現服務業與互聯網+崛起的大故事,這折射著經濟轉型中的新趨勢、新投資邏輯。舊經濟的消退和新經濟的崛起並存,2016年的股市,買股不買市。 搜狐財經

⑦ 2016年經濟形勢怎麼樣會不會還跟今年一樣

前瞻年,中國經濟可能出現怎樣的趨勢?我們的猜測如下:
1.經濟下行壓力可能略有緩解。
在2015年9~10月份,CPI和PPI之間的差異達到7.2個百分點以上,這顯示了201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加深的不景氣狀況。目前,令CPI下行的因素在於農產品價格和食品價格,令CPI回升的因素在於基數效應和服務業用工成本的推升。令PPI下行的因素在於美元指數的持續走強,令PPI有所改善的因素在於基數效應。
綜合權衡,從2015年11月份開始,中國CPI和PPI之間的差異可能溫和縮小。從物價的搭配看,可能暗示2016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會略有緩解。同時,在2015年餘下的兩個月時間內,央行降准和降息的可能性也會減弱。
2.投資增速將跌破10%。
2014年和2015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20%和17%,預期2016年中國投資增速可能跌破10%。支持投資的三大因素中,工業投資有好轉的可能性很弱,房地產投資增速將僅在0~3%之間,關鍵因素在於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2015年基建投資規模可能在13.5萬億元,即便要維持12%的基建投資增速,也意味著2016年基建投資規模要維持在15萬億元以上,這極具挑戰。即便財政政策將赤字率放鬆到3%甚至3.5%,也難以支撐基建投資持續膨脹,更何況財政發力的主要方式可能是供給側政策的減稅,而非基建。
3.實體經濟利潤率會有輕微改善。
2016年,從工業投資、增加值和利潤總額這些總量指標看,要觀察到中國實體經濟的改善是比較困難的。但也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的稅後凈利潤率會有所改善,這個凈利潤率在2014和2015年分別在5.5%和5.2%,到2016年工業企業利潤率也許會輕微回升到2014年的水平。原因有二:一是市場利率保持在穩定低位,改善了企業財務成本,並且企業債務成本的重置定價可能持續3年以上;二是PPI也許存在改善的可能。因此對2016年實體經濟的狀況可能會出現判斷分歧,關注總量指標者傾向於認為實體經濟仍在惡化,關注邊際指標者也許會認為出現改善的跡象。
4.中國銀行業利潤增速將進入零時代。
這並不令人奇怪,利率市場化接近完成,影子銀行重新萎縮,實體貸款需求不振,中間業務收入渠道枯竭,這些都迫使中國銀行業從2016年開始進入利潤零增長時代。2015年銀行業可能出現約3%的賬面利潤增速,之後2~3年中銀行業的大致格局是,整體利潤零增速,業績分化加劇,不良資產雙升,資本補充困難,行業並購重組提速,銀行控股漸成主流。如果說產能過剩行業大多屬於政府幹預下在次貸危機後三年擴張過快的行業,那麼符合政府幹預和急劇擴張的銀行,主要是中小城商行。
5.人民幣匯率日趨靈活。
目前看來,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的可能性很大,2016年也許是人民幣國際化逐漸加速發力的一年,央行的可能姿態是減少匯市干預,擴大匯率波幅,引導人民幣匯率走上均衡可持續的水平。因此2016年即便美元保持強勢,人民幣匯率的最大特點也並非貶值,而是波動區間的靈活擴大,市場自我調節能力持續增強。如果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最終圍繞6.35上下波幅達到4%左右,也並不令人意外。
6.消費增速可能提升至11%甚至更高。
導致消費持續較強的因素有二:一是涉房。存量住宅和商品住宅交易活躍,目前中國房地產已不太具備對鋼材水泥等投資端的拉動能力,但仍具備對家居家電等消費端的拉動能力,201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可能同比分別增長8%和15%,創造超越2013年的歷史峰值,明年地產情況和今年持平的概率較大;二是涉車,尤其是成品油銷售金額的改善。
「啃老」現象的普遍化,使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和就業困難並未直接沖擊消費。2016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能上升至60%,而工業的貢獻率則持續縮減。
7.A股市場加速常態化。
回顧2013年以來的中國A股市場,融資功能時斷時續,監管力度或松或緊,市場熱度忽冷忽熱,始終不是一個具有融資、重組和投資者保護的常態化、多層次市場。經歷了2015年7~8月間異常動盪之後,A股市場正從救市後的非常態加速向新常態回歸。IPO的重啟、注冊制的落地、新三板的分層、股指期貨交易的常態化都指日可待,甚至戰略新興板、國際板也並不遙遠。在人民幣加入SDR之後,2016年回歸常態的A股如果被納入到MSCI指數也並不會令人驚訝。
迄今為止,權益資本在中國居民的財富配置中不足5%,而該比率在美國為20%。此外,非居民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佔比不足3%。2016年中國股市加速常態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不可避免。
8.低利率終於姍姍來遲。
中國從2011年開始就呈現出增長持續放緩,但利率水平卻和增長放緩背道而馳,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影子銀行系統的不斷膨脹,加杠桿加風險的影子銀行提高的名義利率水平充實了銀行盈利,但目前影子銀行在中國已重新萎縮,銀行信貸在社會融資總額中的佔比重新回到決定性地位;二是利率市場化不可避免地推高利率,縮小利差和迫使中國經濟承受去杠桿壓力,目前利率市場化已近尾聲。
因此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利率水平呈現和經濟增長放緩逐步一致的狀態。如果未來數年中國經濟增長不太可能強勁復甦,那麼低利率也將持續。影響未來中國利率的因素有三個:一是國內物價的總體走勢,二是央行持續寬松的意願和手段,三是美元指數和美國國債收益率的變動。總體而言,至少在2016年上半年之前,中國利率水平將平穩,政府和企業債務重置致使債券供應端壓力沉重,信用債打破剛兌的陰影不散。
9.中國外貿將受煎熬。
中國外貿增長在上世紀90年代和新世紀的前10年年均增速分別高達15%和20%,但這種高增長已逐漸遠去,因素有三個:一是全球化在倒退,而不是加速。新興國家無法再依賴外需型增長,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已從一度高達GDP的5%~10%萎縮到目前的只略高於2%。二是區域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抬頭,美國推行的TPP/TTIP都偏離了WTO框架,巴黎恐怖襲擊也會迫使歐洲更為右傾和保守,中國也許會盡力推動和相關經濟體的自由貿易和投資協定,但難以扭轉大局。三是人民幣匯率和出口退稅等不太可能再用以刺激貿易,中國外貿的增長將越來越依賴中國ODI(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2016年中國外貿仍將和全球貿易一同處於煎熬狀態。
10.中國金融改革將呈現新格局。
這種新格局具有兩種特點,一是金融改革快於實體經濟轉型的節奏,二是金融對外開放和國際化快於對內開放和市場化。「十三五」規劃給出了中國金融改革的清晰框架,監管框架的變革、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成為硬通貨都是「十三五」期間金融變革的應有之果。但實體經濟要實現去產能化、戰略轉移和實現新興產業的崛起仍然艱難。同時,以亞投行、「一帶一路」戰略和人民幣國際化為核心的金融開放布局,比國內金融改革市場化、私有化的阻力可能小一些。
總體上看,從2016年開始,金融變革新格局可能逐漸清晰。日美等國的歷史均顯示,一個國家主動引導儲蓄和產能的海外布局,是錢、產業和就業都向外走的過程,將對本國資產價格帶來長期抑制。

⑧ 2016年經濟很蕭條嗎

從現在的狀況來看,是這樣的

⑨ 統計公報呈現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三大亮點是什麼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從經濟增長到結構調整,從社會保障到百姓生活,公報呈現了「十三五」開局之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面貌。透過大量的數據,記者梳理了其中的三大亮點。三大亮點分別為,經濟增長提質,動能轉換加快以及群眾福祉增強。


——互聯網經濟迅猛發展。2016年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其中農村地區普及率達到33.1%;移動互聯網接入量93.6億G,比上年增長123.7%;互聯網上網人數7.3億人,增加4299萬人。2016年,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6.2%;快遞業務量達312.8億件。

——新產業新產品快速成長。2016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10.5%和10.8%,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5和4.8個百分點;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產量增長51.8%,新能源汽車增長40.0%,工業機器人增長30.4%。

——創業創新勢頭良好。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15500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全年授予境內發明專利權29.5萬件,比上年增長15.0%,境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00萬件。

「針對經濟社會發展傳統動能減弱,新動能亟須培育推動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促進創新有序健康發展,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調動微觀主體積極性,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激發經濟活力,新的力量、新的動能不斷發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不斷提高。」李曉超說。

亮點三:群眾福祉增強

改善群眾生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公報顯示,過去一年,我國著力增進群眾福祉,取得積極成效。

脫貧攻堅方面,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變價)的農村貧困標准計算,2016年農村貧困人口4335萬人,比上年減少1240萬人。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2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4%,增速比全部農村居民收入快2.2個百分點。全年全國農村地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158萬戶。

社會保障方面,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數分別比上年末增加2501萬人、375萬人和8257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人數分別為1480萬人、4577萬人和497萬人。全年資助5621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3100萬人次。

此外,恩格爾系數繼續下降。2016年,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0.1%,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全年全國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606萬套,棚戶區改造和公租房基本建成658萬套。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總體要求,黨中央、國務院堅持民生優先,努力拓寬增收渠道,大力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奮力實施脫貧攻堅工程,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和公平,織牢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居民生活進一步改善。」李曉超說。

閱讀全文

與2016年經濟發展狀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