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經濟環境對旅遊者消費產生的影響
旅遊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輛馬車之一,海南旅遊產業的確給一方經濟帶來了發展機遇,可以往政府和人民只注重旅遊事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忽視對綜合效益的研究;雖然認識到旅遊與環境的密切關系,卻忽視旅遊的發展給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其結果便是我們在發展旅遊的同時也在破壞著旅遊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環境,並且影響到人類發展的長遠利益。
旅遊是經濟、社會、文化等現象的綜合反映,這一特性決定了旅遊的發展必然給旅遊地帶來經濟、環境、社會等一系列積極的與消極的影響。在旅遊業發展帶動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同時,我們卻決不能忽視旅遊業給環境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帶來的消極影響,這種影響給我們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然而,人們還是忽視了這種影響。我們發現許多人在探討旅遊業發展帶來的影響時,往往注重於經濟方面,而對旅遊業發展帶來的影響的研究卻相對較少。眾所周知海南是我國的旅遊大省,一年四季都是國內外的遊客旅遊的好地方最佳選擇,因此旅遊環境應是人們首要關心的問題。就此,我們確定了小組課題??旅遊業發展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對海南旅遊業起一點積極作用。
利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沿著海南高速東線,經過了許多海南著名的旅遊勝地,在那些旅遊景點我們小組成員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對當地居民還有旅遊地的工作人員詢問調查。通過和他們交流,我們得到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社會實踐回來後,我們通過互聯網查閱資料,與我們收集的信息進行對比整理,寫成了關於「旅遊業發展給環境帶來的影響」這一論文
一、 旅遊影響環境的主要表現
通過在社會實踐中收集的信息,我們發現旅遊的發展對環境
影響表現在多方面,我們將這些影響主要分成兩類:
1、旅遊開發活動對當地生態和經濟模式的影響: (見圖1)
* 影響生態系統的結構(如:
草地、樹林和其它類型的生
態結構);
* 改變構成生態系統的物種、數量和比例關系(如: 物種的種類、密度、年齡、分布等);
* 影響生態系統的功能(如:蓄積能量和能量循環的能力、保持
養分和養分循環的能 力);
*改變旅遊區的經濟模式或發展軌跡。
2、旅遊者容易對旅遊地帶來的主要環境影響:(見圖2、圖3、圖4)
* 亂扔廢物,
引起嚴重的垃圾污染;
* 浪費飲食,增加旅遊地運輸
食品的負擔;
*遊人隨意采捕花、果、葉、
蟲、蝶,可能會破壞自然資
源;
*遊人的喧鬧可能會給當地環
境中其它生物帶來干擾;
* 遊人在旅遊區對都市化的娛
樂要求,可能會破壞當地文
化。
同時,旅遊業發展也會造成其他影響,例如造成雜訊污染,主要有1)旅遊交通工具的雜訊污染2)施工雜訊污染3)娛樂場所的雜訊污染4)影響旅遊氛圍的雜訊污染。
在旅遊旺季時人滿為患,景區內遊客容量遠遠超過旅遊環境承載量,造成交通堵塞,汽車廢氣增多,污染空氣。
二、旅遊影響環境的主要途徑
旅遊對環境的影響是來自多方面的,我們根據來源的不同將他們分成兩方面,即旅遊供給與旅遊需求雙方。
1、旅遊供給一方對環境的影響是在旅遊開發建設過程和旅遊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就旅遊供給一方而言,旅遊作為污染源與工業污染源有共同之處,即以旅遊服務設施所排放的「三廢」(廢氣、廢水、廢碴)和布局不當造成對環境的污染為主。還有就是旅遊開發往往使原本的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引起生態平很失調。
2、旅遊需求一方對環境的影響是在旅遊者的流動和暫時停留的過程中發生的。主要表現為:大量人口的涌人帶來擁擠、混亂;人的破壞性行為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大量人口的踐踏使土質發生變化;大量人口的暫時留滯使人們生產生活資料和能源的消耗增加;人群的過度集中,帶來的大氣污染、噪音污染、視覺污染等問題。
因為旅遊影響環境有著他的特殊性,並且旅遊供給與旅遊需求二者相互聯系,共同作用,使的旅遊影響環境的問題更加嚴峻。
三、對旅遊影響環境的幾點建議
對旅遊業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尤其是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已經隨著它所帶來的經濟益的提高,而且日趨嚴重。面對這一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做些什麼?
我們小組進行了探討,並通過查閱資料,針對旅遊影響環境所特有的性質,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旅遊環境保護的科研工作和旅遊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
長期以來,環境科學的研究只是從人類健康需要出發,很少從人類精神、心理需要進行研究,而這正是人類與環境相互聯系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並在人類旅遊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
從旅遊業對旅遊環境的依賴關系,旅遊區環境對旅遊活動的承載能力,旅遊業發展對旅遊環境的破壞等方面研究旅遊環境與旅遊業的關系;從確定景觀美學質量標准、自然生態質量標准、滿足特種旅遊活動的環境質量標准、旅遊區環境質量評價方法等方面研究旅遊環境保護的方法;從美學、心理學角度出發研究旅遊環境保護的工程方法;還要進行旅遊環境保護政策研究,為正確的決策奠定基礎。
加強旅遊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提高人們的旅遊環境保護意識,向全體遊人、旅遊從業人員和區附近居民宣傳旅遊環境保護知識。
2、調查研究旅遊資源與環境。
對資源和環境的清醒認識是旅遊業持續發展的前提。只有了解和掌握旅遊資源與環境的情況,才能真正進行保護和持續利用。海南旅遊資源類型多,分布廣,價值評價及開發潛力評價難度大;地理環境垂直分異和水平分異均較明顯,形成多種多樣的自然生態。而具體區域的環境容量測定必須把資源、環境與區域性主導旅遊活動形式結合起來,所以顯得更為復雜。這樣的調查研究工作,對於目前已成熱點的景區和度假區尤為迫切。
3、進行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
不當的旅遊開發活動對旅遊區環境的破壞是無法彌補的,從保護的角度出發。在開發前對開發活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分析、識別建設、經營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出相應的減免對策。把可能對旅遊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包括:旅遊區環境承載力分析、旅遊規模分析、開發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識別、旅遊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分析等等。
4、在旅遊區發展建設中做好旅遊環境規劃。
旅遊環境問題的產生、旅遊區環境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經濟活動的不當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和預見性的旅遊環境規劃。用於組織、管理經濟、旅遊及其它破壞旅遊環境的活動,來解決發展生產、擴大旅遊規模與景點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使其協調一致,以保證經濟發展和旅遊活動持續穩定地進行,防止旅遊區環境的破壞。旅遊區的環境規劃是旅遊區的經濟發展、旅遊業發展和旅遊區環境保護的綜合性規劃,這個規劃是從維護旅遊區環境美學質量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的角度出發,應用系統工程的原理與方法,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與旅遊區環境美學規律,對經濟活動和旅遊活動的結構、規模和布局實行統籌規劃,達到既發展經濟、擴大旅遊又不破壞旅遊區環境的目的。
5、運用經濟及其它手段,控制熱點旅遊廠的旅遊規模。
採取提高熱點旅遊區的門票價格、劃定特殊旅遊景點並控制其旅遊人數等手段;調整旅遊區的旅遊規模,在保證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使旅遊區的環境得到保護。
6、加強旅遊環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遊環境保護工作的保證,通過對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制定行為規范。對破壞行為實行強制性的干涉與懲罰。立法主要內容有1)旅遊區建設項目的審批辦法和許可權;2)旅遊區保護范圍和保護內容的確定;3)對違反者的處罰辦法等。
小結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活動,我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並且認識到了旅遊業的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但是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造成旅遊人口的湧入,這對旅遊景點的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有利有弊,不可一概而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旅遊景點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宏觀規劃,爭取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造福人類。
旅遊業發展固然重要,但環境保護卻是我們不可推託的責任,旅遊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把環境保護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做到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和協統一,這樣才能使我省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態省」。
❷ 消費對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消費對經濟有絕對的推動作用。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因為人們消費,所以提高了對經濟的需求,也帶動了資金的流通。消費可以刺激社會市場,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❸ 面對當下中國經濟嚴重衰退,娛樂行業的影響大嗎,比如夜總會,餐飲,茶樓
中國經來濟從整體來分析,依然會保源持平均8%的平穩增速。5年後,實際增長50%,各地物價水平、勞動工資、個人服務消費也差不多要跟著上漲30%-50%以內。無論中國經濟是好是壞,娛樂服務業只要你用心經營,又有經驗,都不會受多大影響。生意內行的賺錢,外行的虧本,關鍵就怕你不了解行業內情。什麼時候投資?取決於你對時機的把握。投資那一方面?取決於你認為那一方面更有勝算的判斷力。要想成功,就要做好充分准備,一定要深思熟慮後才能行動,否則浪費時間、金錢、人力、感情。祝你好運吧!
❹ 夜經濟對我國經濟的積極影響
拉動消費,推動第三產業發展。
反映城市發展水平。夜經濟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是體現一個城市文化特色和發展成就的鮮活窗口,滿足消費需求、創造就業崗位。
夜經濟不僅是城市發展水平和品位的一個縮影,也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好方法。政府如果充分挖掘夜經濟的潛力,可以使內涵和魅力更加豐富,可以吸引人們來城市進行發展,從而讓城市的夜晚亮起來、人氣聚起來、商氣火起來、財氣旺起來。
(4)娛樂消費對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一部分的夜間經濟從業者並沒有經歷過持續的行業統一規范、政府嚴格監管的過程,這也導致了從業者良莠不齊,同時政府的監管也沒有那麼成熟完善,這需要兩者共同努力,提升。
其次夜間經濟需要多元化發展,相應的也就需要相應適當的統一規范,而這些工作,政府牽頭,相關行業、從業者參與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
❺ 娛樂經濟的產業
(一)人類娛樂行為
「娛樂,即使人快樂或消遣,亦指快樂有趣的活動。」娛樂是人的本性,是一種身心聯動的體驗,結果應該達到某種愜意和滿足感,「就是美國學者提出的『高峰體驗』或『高潮體驗』,感覺是『flom』,譯成漢語就是『暢』或『爽』一就是讓你覺得爽!越爽,體驗的質量越高。」根據不同娛樂方式的主要功能,人類娛樂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1)文化娛樂,人們為了「心靈的愉悅」,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文化產品來消費的行為,這是人類所特有的娛樂;
(2)體育娛樂,人們為了獲得「身體的愉悅」,根據自身條件所進行的內容簡便易行、富有情趣的各種身體練習,如各種體育游戲等,運動就是「以愉悅為目的而從事的一種消遣或一種身體活動。」體育娛樂又可分離為文化性體育娛樂和休閑性體育娛樂;
(3)休閑娛樂,人們為了驅逐緊張、單調、寂寞和無聊,選擇各種「消費閑暇時間」的行為。當代最普及的娛樂是通過影視、音樂、演出與出版(看電視、電影、報刊、VCD、DVD 和文藝晚會,聽CD、MP3、MP4和音樂會等),玩游戲(網路、手機、游戲機等)與網上虛擬生活,參加歌舞廳、夜總會、健康休閑和趣味體育活動等來實現。這些「為社會提供娛樂產品的同一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類經濟部門的總和」,構成娛樂產業。
(二)娛樂產業是服務產業或第三產業的一部分
1、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概念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費雪於1935年發表的《文明和安全的沖突》一書中首先出現。第三產業就是各種提供服務的活動一大量的勞動和資本不是繼續流入初級生產和第二級生產中,而是流入旅遊、娛樂服務、文化藝術、保健、教育和科學、政府等活動中。這一概念的提出是相對於「第一產業」(農業和礦產業)和第二產業(「將自然資源以各種方式轉型」的產業即加工業)而言的,其劃分依據是「階段性經濟發展規律」。中國經濟領域長期使用「第三產業」這一概念,2001年國家統計局普查中心曾在全國第三產業普查實施方案中,將以下經濟活動的部門列為第三產業:
(1)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
(2)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
(3)為管理國家、管理社會服務的部門。從制訂「十一五」規劃開始,我國官方正式採用了國際通用的「服務業」。
2、服務產業。早在1965年富克斯就在一篇論文中提出了這一概念,1968年他又發表專著《服務經濟》,服務經濟的劃分依據是社會結構的變化一豐裕社會、後工業社會、服務化社會。 20世紀70年代,尼爾·貝爾用「服務業」代替了 「第三產業」,他說:「如果工業社會是以商品數量來定義社會質量的話,後工業社會就是以服務和舒適一健康、教育、休閑和藝術一來定義社會質量。」。也就是說,在後工業社會生產與消費都不再以物質產品為主,而是以服務為主。服務業的發展歷程大體為:個人服務和家庭服務一交通通訊及公共設施一商業、金融和保險業一休閑性服務業和「集體服務業」。
(三)娛樂產業主要生長在文化產業和休閑產業的結合部
1、文化產業。「文化包括公益文化、亞市場文化和市場文化,文化事業是國家文化發展的主流,文化產業是其必不可少的補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文化產業的定義是:按照工業標准,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在我國,指從事文化產品與文化服務的生產經營活動以及為這種生產和經營提供相關服務的行業,分為知識型文化產業、休閑型文化產業和娛樂型文化產業。目前主要包括圖書報刊、電影、廣播電視、音像、演出、文化娛樂、文化旅遊、藝術博覽會、藝術品經營、民間工藝、廣告以及其他生產文化產品或提供文化服務的行業。「文化產業」名詞最早傳入中國是起源於對日本文獻的翻譯,而不是直接源於英文文獻。2000年10月,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使用了「文化產業」這一概念。
2、休閑產業。現代休閑產業是指與服務於人的休閑生活、休閑行為、休閑消費、休閑需求 (物質的、精神的)密切相關的產業領域,形成以旅遊業、餐飲業、娛樂業、服務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等為龍頭的經濟形態和產業系統。一般包括國家公園、博物館、體育(運動場管,運動項目、設備、設施維修)、影視、娛樂、交通、旅行社、餐飲業、社區服務以及由此連帶的產業群。服務產業與第三產業、文化產業、休閑產業在本質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文化和休閑產業不是強調那個「業域」,而是體現以人為主體的服務型產業。
(四)娛樂產業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漸進的過程
服務產業(或第三產業)娛樂的產業化過程,主要從四個層次來展開:一是經濟活動中越來越多地注入了娛樂成分;二是娛樂與傳媒聯姻爆發出巨大的力量;三是娛樂與教育融合迎來「娛樂性教育時代」;四是純娛樂作為一種產業,在社會經濟結構中取得了日益重要的地位。
1、娛樂元素注入產品。娛樂同空氣、水一樣,無孔不入,成為人類基本的調適元素,正如美國娛樂界大亨米切爾·.J.沃爾夫指出,消費者不管買什麼,都要在其中尋求娛樂。娛樂不再是一個特定的行業,因為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換個角度或者方式來做,為人們提供娛樂、讓人們過得更輕松愉快。當今「社會已從『我要更多的家當』過渡到『我渴望更好的感覺、更加感性、更多信息,我希望吃得更精緻、活得更輕松」』的時代。娛樂元素注入產品的常見方式是:
(1)物質產品有了精美的包裝,消費者不僅需要好的產品質量,而且需要好的產品包裝,人們願意也能夠為令人愉悅的包裝付費;
(2)服務產品的趣味性增強,許多服務性產品功能多元化,不只是滿足人們的基本和原始需求,還要滿足附屬的派生需求,使人在消費時更感身心愉快;
(3)產品與娛樂活動相結合,廣告與娛樂營銷成為一種時尚,以大眾都能接受的娛樂因素來引起注意和推銷商品。薩繆爾森有一個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滿足/慾望,它所揭示的正是飢餓營銷的重要法則一弔胃口」。在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處處洋溢著娛樂性功能的優質服務,經常是以娛樂經濟和「吊胃口」為手段參與市場競爭:服裝商場有模特表演、酒樓有文娛節目、購物中心可以摸彩票,柯達和富士的攝影大賽、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頻繁的抽獎活動,各種世界性品牌贊助的體育賽事、文藝演出,麥當勞聲稱 「我們不屬於餐飲業,我們是娛樂業」⋯⋯這一切就是利用娛樂功能來吸引消費者。
2、娛樂與傳媒聯姻。「傳媒理論宗師」馬歇爾·麥克盧漢,曾經提出「地球村」、「涼傳媒」與 「熱傳媒」等著名概念,提出傳媒是「人的延伸」, 「媒介(體)即訊息」等著名論點,還提出「媒介 (體)即按摩」,他認為真正的社會教育者在傳媒那裡,而不是在傳統的學校和教會,媒介在輕松的視聽享受中教育人,甚至改變人,媒介的力量首先是與人耳目,給人以快感、刺激,形成自覺接觸習慣,這是對傳媒本質的深刻揭示。目前,電視正恢復娛樂的核心功能,以至於國外把媒介視為娛樂性經濟。認為媒介消費是一個自覺享受過程,而不是接受宣傳灌輸的過程。
傳播產業是影響力經濟,娛樂是發揮影響力的前提和基礎,娛樂因素使消費者成為愉悅的過程,是產生影響力的必要條件之一。人們讀報首先看愉悅程度,看電視追求收視的快感。在市場中消費為中心、傳播領域里受眾主權條件下,傳媒與消費是雙贏交易,娛樂是其主打內容。近幾年,歐美經濟衰退,技術操作、資訊對人們價值判斷意義減少,替代性滿足上升,娛樂需求激增,新聞節目慘淡經營,退出黃金時段,真人秀、百萬富翁等娛樂、游戲、影視劇風靡世界,因此,傳媒內容業20%的產值在新聞,80%的產值在娛樂。在美國洛杉磯,「娛樂」就是一切,從電視頻道到百萬巨制的好萊塢電影,就連新聞也出現「娛樂化」的傾向,陷於「拳頭+枕頭+噱頭」式的程式,用娛樂節目托起新聞節目,打造黃金平台,美國著名的電視節目(60分鍾》之所以常盛不衰,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娛樂節目部門製作的新聞節目。
娛樂不挑戰現存社會制度的游戲規則,作為最普遍的傳播產品類別,受到最大多數人的歡迎。「湖南經濟電視台就是打娛樂牌成就電視經濟,湖南衛梘也於2003年取消原來的湖南 『宣傳頻道』定位,關閉一些衛生及其他行業節目,鎖定『娛樂、年輕、全國』,2004年6月,正式確定『造中國最具活力的電視娛樂品牌』的目標,秉持 陝樂中國』的核心理念」。結果一鳴驚人、二鳴上市、三鳴整合娛樂傳媒業。電視作為一種大眾傳播的媒介,是大眾的,不是精英的;是平民的,不是貴族的,作為電視娛樂節目更是如此,諸如《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星光大道》、《非常6+1》、《開心詞典》、《銀河之星大擂台》、《萊卡我型我show))、《同一首歌》、《藝術人生》、《真情對對碰》、《快樂大本營》等等,均贏得了廣大受眾的「眼球」,「作為國內電視娛樂節目的先行者湖南衛視,其娛樂節目《超級女聲》播出時,同時段收視率僅次於中央電視台一套,排名全國第二名。」「為中國內地的電視娛樂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超女勢必要在中國內地的娛樂史上留下一筆。」
3、娛樂與教育融合。大眾化的教育,已結束了板著面孔「傳道、授業、解惑」和政治教化的時代,娛樂與教育融合在一起,出現「娛樂性教育時代」,這種現象記錄了教育事業和娛樂產業一起來臨,既是教育的又是娛樂的。從大學課堂里的多媒體教學,到現代遠程教育方式的實施,再到大眾媒體文化藝術和科教板塊新面孔的出現,無不滲透著寓教於樂的「快樂教育」思想。同時,隨著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純娛樂也逐步溶入了教育的成分,一些傳統的、自發的大眾娛樂活動開始轉化為現代的、有組織的群眾文藝活動,娛樂越來越需要知識。由於人類娛樂創造了新的需求,形成了新的「產業鏈」,娛樂產品的生產、銷售和消費者教育,成為教育事業和產業發展的又一動力源泉。「對於才智的追求在某種程度上會超過對商業方面的追求,科技會給教育帶來娛樂性,以至很難分辨是在工作還是在游戲,智力資本的開發成為占支配地位的商業目標,因而雇員實際上要用全部學習時間學習新技術。換句話說,娛樂性教育將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4、純娛樂產業迅速成長。在我國,整個娛樂產業很難從服務業和文化產業中准確分離出來,在國家產業管理和公安部門的管理上也存在較大差異。我們認為,娛樂產業包括純娛樂產業與准娛樂產業,我國純娛樂產業應大致劃分為五大類:1)歌廳、迪廳、舞廳、酒吧、卡拉OK 和夜總會產業;2)演藝產業;3)游戲產業;(4) 博弈產業,我國僅開放了公益性博弈(如體育彩票、社會福利彩票等),民間博弈、商業化博弈和賽馬尚不合法;(5)陪侍業,在我國基本上屬於不合法職業和產業。當前,我國前三類純娛樂產業發展如火如荼,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二、娛樂經濟是後工業社會的重要成果
(一)「後工業社會」的提出
「後工業社會」這一概念的提出,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認識的過程,同時,也出現了許多類似的概念,用不同的方式概括這個社會形態的基本特徵
1996年,經合組織重提「知識經濟」概念,並明確定義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1997年 2月,美國總統柯林頓採用了「知識經濟」的說法。1998年,美國學者提出,20世紀90年代, 「體驗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它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之後的第四個經濟發展階段。 「體驗經濟要滿足人的『體驗需求』,它的核心是消費與生產的合一,以消費者作為價值創造的主體。在消費過程中產生『愉悅』、『難忘』、『酷』、爽』等等體驗」。我國著名學者吳季松、盧繼傳、朱澤厚、烏家培都對後工業社會的經濟形態進行過具體的界說,其中,「以智力資源的佔有、配置,以科學技術為主的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 (消費)為最重要因素的經濟。」這一概念影響較大。從經濟形態和「技術革命」的角度,我們贊成採用「新經濟」或知識經濟概念;從社會形態和 「產業革命」發展的角度,我們贊成採用「後工業社會」這個概念,因為全球不少國家工業化中期即將完成,新經濟尚未普及,當我們無法准確概括某個時代或運動的內涵和外延時,往往加上 「新」或「後」的字樣。
(二)後工業社會與娛樂經濟的形成
經濟活動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的需求或慾望,而「幸福和快樂是滿足人慾望最好的葯劑」 (孟德斯鳩),娛樂產品的特性更是符合現代經濟活動的目的。由於後工業社會顯現出的基本經濟特徵,決定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的提高。更多地關注勞動者自身的幸福與快樂,與此同時,社會也有可能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服務產品,娛樂經濟便應運而生。
市場上的產品和服務相應地提供娛樂功能或與娛樂活動相結合,形成娛樂經濟。可以說。娛樂經濟包括純娛樂經濟和准娛樂經濟(娛樂帶動的經濟)。娛樂經濟建築於一個高度發展的社會,其產生與發展擁有「三大基石」一許多人有閑和有錢構成其「物質基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誠信關系是其「文化基礎」,電子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是其高速發展的「科技基礎」。格雷厄姆·莫利托在《全球經濟將出現五大浪潮》一文中指出,娛樂經濟具備這樣幾個條件和特點:
(1)生產力高度發展。人類社會信息化;
(2)娛樂經濟產值將佔GDP500/6以上;
(3)人們對購買物品的態度、觀點和行動方式將發生根本的變化;
(4)提供奇遇和冒險的行業將尤為繁榮興盛;
(5)娛樂經濟的核心是創造內在體驗。
娛樂經濟起始於近十幾年來美國人對娛樂休閑的需求,娛樂經濟作為大眾商業文化的產物,也是一個十分大眾化的娛樂體驗活動,它的產生和發展有其現實條件:
(1)人的社會屬性是娛樂經濟產生的內在因素,需求上升規律是娛樂經濟發展的內在因素;
(2)生產力水平提高為娛樂經濟提供了日益充分的物質和時間條件;
(3) 消費者收入和素質的提高,為娛樂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購買條件與發展空間;
(4)世界各國及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推動了娛樂經濟的發展。
按照西方經濟學的「效用」理論,人們從追求物質效用、精神效用到追求「幸福」的體驗,慾望與滿足成為娛樂經濟學的一個重要范疇。據美國學者預測,休閑娛樂、旅遊業將成為下一個席捲全球的經濟大潮,事實上,旅遊、娛樂、傳媒、信息產業目前已成為全球產業排行榜的前四名。日本的娛樂業產值僅次於汽車工業,財富 500強中許多企業的利潤增長點相當比重來自下屬的娛樂公司和傳媒公司業務,如通用、索尼、松下、百事可樂、西屋、三星、美國在線等。由於後工業社會的知識信息成為資本,數字娛樂產業來勢更為兇猛,「1999年美國的游戲產業已超過電影和錄音帶工業,成為其第一大娛樂產品,2000年全球數字娛樂業已超過傳統娛樂業,日本經濟的1/5由數字娛樂業創造,韓國數字娛樂業增長率達40%,成為韓國支柱型產業。」當代社會,娛樂經濟已成為新的「世界通貨」,被看成衡量一個國家生產力水平的標志和社會文明的尺度,它能促進產業結構與消費結構合理化,增加社會就業機會,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拉動內需,帶動新興產業的產生與發展,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
❻ 娛樂業對當地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起到的作用又有哪些
娛樂業首先是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其實是帶動了就業,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❼ 消費升級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何影響
業內人士表抄示,消費升級將是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隨著城鎮化進程的進一步推進,農村居民成為新城鎮居民後,其家庭設備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娛樂服務消費類需求將會進一步擴大。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原專職副主任彭波表示,擴大信息消費除了能帶來經濟增長,還將促進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相互滲透,優化產業結構,降低交易成本,節約資源能源,提高生產效率。另外,中國未來幾十年最大的發展機遇是城鎮化。在這個過程中,智慧城市、無線城市、數字鄉鎮會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信息消費則有助於提高新興城鎮活力,確保城鎮化順利推進。來源:經濟參考報
❽ 假如沒有娛樂圈,會對經濟上有什麼影響
娛樂來圈本來應該給社會帶源來貢獻,為人們帶來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糧。作為公眾人物,應該成為大眾的楷模,人間的典範。但現在的娛樂圈(特別是近幾年),亂得像「星球大戰」,爛得象「行屍走肉」。去問10幾歲的學生,有什麼理想,長大了想干什麼?10個人,半數以上會說:當明星哪,又帥來錢又快身邊美女又多。想想也是,拍一部電視劇電影就是普通人一輩子賺不到的錢。
總的來說,娛樂圈帶給社會的正能量太少了,更別說什麼精神了。隨著社會一切向錢看,整個社會都變得異常浮躁,從許多案例來看,大眾都已經習以為常了,這帶來的社會危害極大,這些公眾人物影響著許多未成年人,這種風氣必須打壓。私慾的膨脹是社會永遠不能滿足他們的,改造這些不利於社會的是永遠的黨和政府的義務和任務。
❾ 經濟危機對娛樂業的影響。請達人幫忙分析一下。
經濟危機,消費水平下降,人們首先考慮食住,再是工作收入,對服務業這種富裕消費大有負面影響.一是消費水平下降,無刺激消費.二是服務業必要性低,可不接受服務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