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與對策研究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與對策研究

發布時間:2021-03-01 09:49:06

㈠ 請舉例說明農業循環經濟領域的發展成果

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中定義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結合到生產、消費和廢物管理等過程中所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活動的總稱。1996年德國出台的《循環經濟和廢物管理法》中定義為: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從這些定義中,我們可以簡言之為:循環經濟是按照生態規律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總量。
產生背景
資源方面:土地資源在不斷減少和退化;森林資源也在不斷減少和消失;淡水資源出現嚴重不足;某些礦產資源瀕臨枯竭。生態方面:水土流失;植被破壞;土地沙漠化;生物物種的消失。
環境污染方面:溫室氣體引起氣候變化;
臭氧層破壞;酸雨等。
基本特徵在資源開采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日資源。
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綠色消費。發展循環經濟的保障和原則:
一.技術支持清潔生產技術廢物 利用技術污染治理技術
二.法律法規保障
三.政策引導
四.資金的支持
五管理和監督的支持
3大操作原則:
減量化( rece)即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來完成既定的生產目標和消費的。再利用( reuse)即要求生產的產品和包裝物能夠被反復使用。
再循環( recycle)即要求產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後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也要求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邊角料、中間物料等也能返回到生產過程中或是另外加以利用。
發展歷程「循環經濟」一詞,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
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変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供參考。

㈡ 聯合國對世界各國可持續發展農業採取了哪些措施

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措施
2.1政府主導調控機制
2.1.1合理規劃,整體協調。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差異較大,為此,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不可「一刀切」,應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既要考慮整體布局,也要考慮本地特點,揚長避短,趨利避害。
2.1.2提高技術水平。政府應重點組織開發有重大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技術、替代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系統化技術等。支持建設農業循環經濟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及時向社會發布有關技術、管理和政策等信息,開展信息咨詢、技術推廣、宣傳培訓等。
2.1.3實現資源和農業廢物的綜合利用。在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使農業系統內部的能量、物質合理流動與轉化,通過生態系統內部食物鏈、生態網路和農業廢棄物的再生、綜合利用,以彌補資源的不足,既節約能源、變廢為寶,又改善了生態環境。
2.2構建可持續發展機制
2.2.1政府調整和落實投資政策,加大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要把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作為政府投資的重點領域之一,對一些重大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的支持,以解決農業生產者資金不足的難題。
2.2.2通過調整使農業生產者對環境保護的外部效益內部化,按照「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維修」的原則,大力推進生態環境的有償使用制度。
3 還要構建社會參與機制
3.1農業生產者的參與職責。農業生產者是農業循環經濟的主體,農業循環經濟能否發展,關鍵在於他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追求利益最大化,很多農業生產者不願意清潔生產,結果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因此,政府各部門必須通過多種手段,調節農業生產者的行為,使他們意識到發展循環經濟是他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同時,政府各部門要加大對農業生產者宣傳教育力度,使他們的行為能落到實處。

㈢ 如何促進農業生態經濟的發展

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有利於農業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及保護,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促進農業長期穩定和諧

㈣ 如何發展我國的生態農業 百度文庫

5生態農業發展對策 5.1創新我國農業生態理論與模式 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開展理論與模式創新研究,深化我國生態農業科學研究和保障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是非常必要的。開展中國生態農業理論與模式創新研究,不僅是推進中國生態農業理論探索、技術集成與模式創新的現實需要,具有重要科學價值,而且是改善我國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和農村、農民生活條件等的迫切需要,是建設資源節約型新農村[8]、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保障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和實現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生態環境安全的現實需求。 5.2加強法制、宣傳,增強全民可持續發展意識 生態農業建設盡管已有20年的時間,1993年頒布,2002年修訂的《農業法》沒有明確實施、發展生態農業的相關內容,對包含循環經濟思想的農業發展只作了一些原則性的規定,有必要通過立法予以解決[9]。還要通過各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生態農業的意義和重要性,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認知水平,激發發展生態經濟理念和熱情,自覺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無公害農產品產業的開發和經營。 5.3加速生態環境建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嚴格依法實行非宜農耕地的退耕還林、退田還湖;杜絕並嚴懲對天然植被的破壞,同時由國...

㈤ 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概況如何

近年來,循環經濟作為人類社會發展史中一種新型的資源利用模式與理念, 正越來越被接受和認可。現代傳統農業所面臨的環境污染、 生態破壞、 資源浪費等問題有待於運用循環經濟原理與方法來解決。遠景設計院指出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能夠顯著緩解農業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沖突, 對於破解我國農村土地矛盾尖銳、 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不足問題有明顯推動作用。
根據農業循環經濟的「3R」原則 ,
減量化( Rece)原則要求減少農業投入,從而直接降低成本。目前我國農業普遍存在農葯、化肥等投入偏多的情況 ,導致環境污染 、土壤功能弱化 、農產品易受污染等負面影響,因此農業循環經濟要求在保證不降低產出的情況下,通過提高效率來相對減少投入量。
再利用( Reuse)原則要求對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 。通過對農業生產與加工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將廢棄物污染轉化為資源,不僅可降低污染,而且提高了資源附加值。
再循環( Recycle)原則要求對可再生資源進行反復使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盡量少產生廢棄物 ,少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評價體系和方法 ,可為今後的農業發展規劃提供決策依據, 對於循環農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㈥ 關於農村環境污染與治理的課題研究怎麼寫

農村環境問題分析與對策
1.1 農村生態環境現狀
1.1.1 農村環境概略
1.1.2 農村環境污染問題
1.2 農村廢棄物的特性、環境效應及資源化利用潛力
1.2.1 畜禽養殖廢棄物
1.2.2 農作物秸稈
1.2.3 農用塑料
1.2.4 農村生活垃圾
1.2.5 鄉鎮工業固體廢物
1.3 農村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分析
1.3.1 我國農村環境空氣污染的原因
1.3.2 畜禽養殖業產生污染的原因
1.3.3 我國農村鄉鎮企業污染嚴重的原因
1.3.4 農村生態破壞問題
1.4 基本策略
1.4.1 資源綜合管理
1.4.2 進行小城鎮環境規劃
1.4.3 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
1.4.4 鄉鎮工業企業固體廢物的污染控制策略
1.4.5 農村水污染治理對策
1.4.6 調整產業結構
1.4.7 加強環境教育和宣傳,鼓勵公眾參與
1.4.8 充分發揮環保科技的支撐作用
1.4.9 大力推進農村循環經濟
1.4.10 強化農村環境管理能力建設
1.4.11 認真搞好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
農業和農村循環經濟
2.1 引言
2.1.1 基本概念
2.1.2 與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和持續農業的異同
2.2 推行農業和農村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2.2.1 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2.2.2 必要性分析
2.3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可行性分析
2.3.1 循環型經濟在運行機制上的可行性
2.3.2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在技術上的可行性
2.3.3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在成本效益上的可行性
2.4 循環型農業評價指標體系
2.4.1 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評價的基本內容
2.4.2 評價指標的標准化
2.4.3 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障礙因素診斷
2.4.4 混合指標層次模糊決策法及其在農村循環經濟建設中的應用
2.5 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及示範
2.5.1 循環型農業發展模式
2.5.2 循環型農業示範
2.5.3 生態農業建設是發展循環農業的最佳實踐模式
2.6 農業清潔生產
2.6.1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的關系
2.6.2 農業清潔生產
2.6.3 農業清潔生產與我國畜牧業的發展
2.6.4 食用菌產業與農業清潔生產
第三章 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控制技術
3.1 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技術
3.1.1 農業面源污染的概況
3.1.2 農業面源污染的定量化研究
3.1.3 防治技術與對策
3.2 農村水土流失生態保護、修復與重建
3.2.1 我國水土流失的現狀
3.2.2 水土流失成因
3.2.3 水土流失類型及危害
……
第四章 農田氮、磷流失控制技術
第五章 村鎮壌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
第六章 農村污水處理及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
第七章 農村環境空氣污染防治措施
第八章 環境保護工程實例與示範

㈦ 高中地理題。我國農業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措施是幫我看下為什麼這幾個錯了。求解析

1、推進農業循環經濟,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1)建立和完善農業循環經濟內的法律法規體系容。(2)合理規劃,整體協調。(3)完善政策。(4)加快科技進步,提高技術水平。
2、構建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1)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2)政府要結合投資體制改革,調整和落實投資政策,加大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3)通過政策調整,使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有利可圖,使農業生產者對環境保護的外部效益內部化。
3、建立職責分明的社會參與機制:(1)規范政府參與職責。(2)明確農業生產者的參與職責。(3)增強公眾的參與責任意識。

㈧ 農業發展循環經濟,怎樣才更高效

循環來經濟不是一個新概念。源在國家大力推動下,循環經濟正在各地積極試點並推廣。最近,有消息顯示部分地區精心打造的循環經濟產業園,並沒有創造顯著的效益,反而陷入債務泥潭。很多循環經濟項目發展不下去。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冷靜反思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循環卻不經濟,這是為什麼?
事實上,一提到循環經濟,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工業、製造業領域的廢水、肥料再利用,或者是垃圾循環處理。各地的循環經濟示範園區,也往往以工業為基礎。然而,作為循環經濟的重要方面,農業方面的循環經濟模式缺少有人提及。而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恰恰是最易上手,也最普遍的一個方面。
去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將圍繞循環工業、循環農業和循環服務業三大領域,以一系列循環經濟示範工程為抓手,構建循環經濟的產業體系。將通過建立生態恢復和環境保護的經濟補償機制,激勵農民自願發展農業循環經濟。

㈨ 「三農」問題的現狀,成因,及解決的對策

「三農」問題是指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個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從事行業、居住地域和主體身份三位一體的問題,但三者側重點不一,必須一體化地考慮以上三個問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關繫到國民素質、經濟發展,關繫到社會穩定、國家富強。

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產業化的問題。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配置資源的經濟形態,農業的購銷體制不暢是農業不能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常常聽到農民兄弟抱怨種了東西賣不出去或賣得過於低廉,根子在沒有遵循市場規律。產供銷形成一條龍是當前農業在市場經濟中大有作為的一著好棋,黨和政府在創設「產―供―銷」鏈條的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農業產業化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農業目前基本上屬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沒有形成規模經濟。加入世貿組織後,如何應對國外的集約型農業的挑戰?這將是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面臨的嚴峻問題。從現在看來,目前中國應在解放剩餘勞動力的同時,通過加快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拋棄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迎接入世挑戰。

農村問題,目前突出表現的一個問題是戶籍制度改革。以往戶籍制度將城鄉予以二元分割,形成了城鄉之間經濟發展、文化水平的較大差異。這種戶籍制度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是自上而下行政管理的必要,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已經受到理論界的一致質疑。目前,各地興起的戶籍制度改革紛紛向這種不合理的制度「開刀」,希望能夠藉此進一步解放農村剩餘勞動力。但需要前瞻的是:戶籍制度改革以後,解放的剩餘勞動力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置和疏導,形成的移民潮會給社會治安造成相當大的壓力。因此,城市化的步驟需要控制,小城鎮是消解城鄉二元對立、改革戶籍制度的必要配套措施。

農民問題,可以分為素質和減負兩個問題。農民素質問題,主要是指文化素質。據統計,截至2000年底中國義務教育即普九中人口覆蓋率達到85%,在普九未能覆蓋人口中,農村人口佔大多數。同時,計劃生育政策在農村也受到一定抵制,在「放一隻羊是放,放一群羊也是放」的錯誤觀念指導下形成的便是「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惡性循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果沒有一定文化素質的國民如何與強國競爭?因此,提高農民素質是富民強國的重要舉措。

農民問題的另一個重大問題是減負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再三強調要減輕農民負擔,但個別地方「令不行禁不止」——農民負擔照原樣,引發農民抗交國稅和集體上訪等事件發生。農民負擔重直接影響農民收入的增加,農民負擔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夠,目前還有些地方政府部門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飯的人不少」。因此,減輕農民負擔首先應該考慮加大力度進行機構調整,減員增效,把農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有9億,佔全國人口70%;農業人口達7億人,占產業總人口的50.1%。「三農」問題的解決必須考慮農業自身的體系化發展,還必須考慮三大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系重大,不僅是農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黨和政府的大事。

具體的,詳細的 解釋 請您看 三農網站:
http://www.jgny.net/nong/

㈩ 急求:根據 我國農業生產現狀,用什麼措施向生態農業發展謝謝

生態農業發展對策
1創新我國農業生態理論與模式
總結國內外正反兩方面經驗,開展理論與模式創新研究,深化我國生態農業科學研究和保障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是非常必要的。開展中國生態農業理論與模式創新研究,不僅是推進中國生態農業理論探索、技術集成與模式創新的現實需要,具有重要科學價值,而且是改善我國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和農村、農民生活條件等的迫切需要,是建設資源節約型新農村[8]、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保障國家生態環境安全和實現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國家生態環境安全的現實需求。
2加強法制、宣傳,增強全民可持續發展意識
生態農業建設盡管已有20年的時間,1993年頒布,2002年修訂的《農業法》沒有明確實施、發展生態農業的相關內容,對包含循環經濟思想的農業發展只作了一些原則性的規定,有必要通過立法予以解決[9]。還要通過各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生態農業的意義和重要性,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認知水平,激發發展生態經濟理念和熱情,自覺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和無公害農產品產業的開發和經營。
3加速生態環境建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嚴格依法實行非宜農耕地的退耕還林、退田還湖;杜絕並嚴懲對天然植被的破壞,同時由國家扶持發展相關產業以解決有關地區人民的生活問題;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工作;國家加大生態環境脆弱區(如黃河上中游)的環境建設投資力度;嚴格控制各種危害農業生產的污染源,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再造秀美山川,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4切實貫徹「科教興國」方針,提高人口素質
加強農業科研支持力度,促進科研與農業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由於農業科研自身的一些特點,決定其不可能實現完全的自我發展,國家支持仍應為農業科研的主要經費來源。但國家應有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和獎懲辦法,促使農業科研與農業經濟發展的緊密結合,避免盲目性,以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10]。同時也應加強農業相關基礎科學技術的研究,如污水處理利用技術、農業污染物質的遷移轉化規律、作物抗性育種與生理以及我國北方氣候乾旱化與全球變暖的農業對策等,以保證農業發展的持續性。加強科技推廣力度,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農業技術推廣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國家應結合土地經營形式的調整,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龐大的農技推廣隊伍,通過增加農技人員的工資、增加和保證推廣經費,保證農技推廣渠道暢通等途徑,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大力發展農村基礎教育,最大程度遏制新文盲的產生;在農村廣泛推行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有針對性地培養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技能,這樣既有助於新技術的迅速推廣,也有利於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加強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5強化組織領導,制定生態農業建設投入政策
生態農業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按照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的管理原則,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系,科學規劃,制定目標任務和措施,同時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以政府投入為導向,業主和農戶投入為主體,落實生態農業建設的規劃及農業執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攻關和推廣網路建設等必要的投入政策。
.6堅持可持續發展,做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三統一
無論是深化傳統產業,還是開發新興產業,都要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到首要位置,絕不能以犧牲環境來謀求發展.決策部門要高瞻遠矚,開發立項要慎重,不至被短期利益和經濟效益所迷惑,樹立農業可持續發展觀念,注重將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以達到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協調發展。

閱讀全文

與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機制與對策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