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治與經濟有什麼關系
法制是指社會的制度和環境。我們講法制社會,依法治國。這是社會的大內制度和環境,在這個制度容和環境下我們可以發展經濟、文化、醫療等事業。大力發展經濟是目前我們國家的發展主體,和主要任務。所以,針對經濟發展,法制有相應的經濟法、金融法等與經濟相關的,用於約束和規范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
通俗的比喻法治是路,經濟是車。車無論往哪跑,怎麼跑,跑多快一方面是根據道路條件(法制的完善、健全程度),另一方面跑在路外面(不能違法)。
㈡ 如何進一步發揮法治服務的功能和作用
■ 無論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無論是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還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都需要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 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法治的生命線。要增強人民群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必須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付出更大努力,讓人民群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社會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 法治文化是更好發揮法治引領和規范作用的重要支撐。要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深入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和誠信體系建設,把法治建設和道德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他律和自律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 法治體系是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的前提和基礎。必須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加強這五大體系建設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建設法治中國的制度支撐。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鮮明提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這「四個更好」,深刻揭示了法治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深刻闡明了法治對於提高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意義(+微信關注求是網)。
一、全面准確理解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引領和規范是法治發揮作用、顯示價值的兩種重要形式。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指引國家發展方向。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規定了國家的國體、政體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基本制度及活動准則,規定了黨和國家發展的根本任務和奮斗目標,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憲法反映了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反映了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是一個歷史時期黨和國家中心工作、基本原則、基本方針、基本政策在法制上的體現。因此,法治的作用首先體現在保持國家制度穩定,引領和確保國家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二是確立行為規則。治理國家、治理社會,必須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律就是國家的最大規矩,規定了每個公民、法人、政黨、社團必須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賦予國家管理的權力並明確其邊界。法治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明確告知人們,國家希望社會成員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哪些行為是允許並受到保護的,哪些行為是禁止並將受到懲罰的,並要求所有社會成員必須遵守這些行為規則。
三是整合社會利益。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人民利益的根本保障。一方面,法律是社會關系和人的行為的調節器和平衡器,通過法定程序制定法律能夠最大限度凝聚各方面利益訴求,最大限度達成共識;另一方面,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平等,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功能在於平等保護每個人的合法權益,以法律為准繩協調各種利益關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有利於在尊重個人權益基礎上構築全社會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實踐證明,法治是整合社會利益的最有效機制,法律制定和實施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社會利益的整合過程。
四是化解社會矛盾。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任何時候都會存在利益沖突和矛盾糾紛,關鍵在於怎麼去解決。法律是定分止爭的最有效手段。這是因為,法律明確規定了社會成員的行為和利益邊界,是社會利益關系的最大公約數,能夠被全體社會成員普遍認同和遵守。以法律為依據構建沖突解決機制,在法治軌道上解決矛盾和糾紛,可以避免或減少矛盾激化和社會沖突,確保社會正常秩序。
五是凝聚社會力量。寶劍和天平作為法律的象徵,向人們昭示了法律懲惡揚善的功能。懲惡,就是對違法行為進行懲處,防止違法行為造成更大危害,同時也警示人們不能逾越法律紅線、觸碰法律底線,從而維護社會公正、弘揚社會正氣。揚善,就是清晰告知人們法律是保障自身權利的有力武器,只要遵守法律,就能在法律保護下實現自身利益、保障自身權益不受侵犯。充分發揮法律懲惡揚善的功能,有利於在全社會樹立守法者得利、違法者吃虧、犯罪者必懲的價值導向,扶正祛邪,增強社會凝聚力、向心力。
六是保障經濟發展。引導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既靠政策又靠法律。法律和政策本質上是一致的,兩者相輔相成、互聯互動,都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定階段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都是人民意志的體現,都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指明方向、營造環境、提供保障。但相對於政策而言,法律更具穩定性、長期性,成熟的政策可以上升為法律,使之發揮更為長遠的指導作用。同時,法律和政策一樣,也要與時俱進,只有適時制定新的法律,及時修改和完善現行法律,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因此,健全的法治能規范經濟行為,創造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社會環境,提供穩定的社會預期,引領和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㈢ 如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加強新農村普法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
「十一五」規劃勾畫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宏偉藍圖。農村普法教育是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如何圍繞「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切實加強宣傳教育的持久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維護農村基層穩定,尤顯重要。中宣部、司法部「五五」普法工作規劃已把農民確定為「五五」普法工作的重點對象。各級各部門就如何加強農民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都出台了一系列方針措施。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業人口所佔人口比例大,因此,筆者認為必須堅定不移地把普法工作的重心放在農村,為打造全縣平安和諧新農村注入生機和活力。
一要進一步鞏固農村普法陣地,確保持久性。農村普法工作任重道遠,非一朝一夕之功,貴在常抓不懈,持之以恆。為此,要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以鞏固農村普法陣地為突破口,不斷推動普法教育在農村的深入持久開展。首先是要完善農村普法網路。層層成立組織領導機構,加強組織領導。鞏固鄉鎮(區)法制分校、村(居)委會法制夜校、村組法律學習室、十戶法制宣傳員四級普法網路。加強人員隊伍建設,每個網路安排專人負責,並落實工作經費。加強工作的檢查與監督,使普法工作真正做到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要加強鄉鎮司法所建設,充分發揮鄉鎮司法所在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的「橋頭堡」、「排頭兵」作用。把農村普法納入各級綜治、文明建設的考核內容,使農村普法工作滲透到農村工作的每一環節,每一個層面。其次是要調整 充實農村普法隊伍。組建法律志願者隊伍。充分利用現有的人才資源,組建具有一定法律知識、熱心公益事業的離退休幹部、法律工作者、法學院學生為主體的法制宣傳志願者隊伍。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法律服務的整體優勢,協調聯系農村,支持志願者擔任村法制夜校教師,開展經常性的「送法下鄉」活動,為農民提供法制宣傳教育、法律咨詢、調解民間糾紛等各類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以鄉鎮幹部為骨幹組成普法講師團,按照分片包乾的原則,結合農民生產生活實際,進村入戶講授法律知識。明確村「兩委」成員、人民調解員為法制宣傳骨幹,牽頭組織農民學法。充分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生產生活中帶頭學法、用法、守法。第三是要加強普法設施建設。在人口較集中、經濟較活躍的農村墟場等中心區域設立普法宣傳欄,堅持定期更新普法內容,面向農民宣傳與農業、農村密切相關的應知應會的法律基本知識。每個村均應開辟至少一個以上的法制宣傳專欄,讓農民隨時學習和掌握政策、法律知識。要加強村組法律學習室的建設,充實法律書籍,為農民學法提供方便。同時,普法職能部門應抓住各個時期的一些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選取典型案例,編印普法宣傳資料或收集整理一些法制節目的音像資料,及時發到農村進行普法宣傳。
二要抓住農村普法重點,突出針對性。圍繞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突出普法重點,有的放矢地開展普法教育,增強農村普法的針對性。首先是要抓住農村普法的重點對象。「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黨員和幹部」。就農村而言,法制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應是村民中的黨員和村、組幹部,他們的法律意識,依法辦事能力和水平直接影響農民學法用法的積極性和農村法制氛圍。因此,應針對重點對象,組織切實有效的法制宣傳教育。其次是要明確農村普法的重點內容。大力加強與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土地承包、產品交易、勞動者權益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結合農村中心工作和農民關心的熱點問題開展普法活動,宣傳普及相關法律法規,使農民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要從農民的需要出發,從農民最關心的問題入手,將用法律教育群眾與服務群眾結合起來,將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和解決農民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工作做到農民的心坎上,力求取得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普法效果,進一步激發農民參與農村法制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三是要圍繞維護農村穩定開展普法。農村穩則全局穩,要針對影響農村穩定的苗頭,在不同時段,選擇不同的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民進行普法教育,依法排查和調處農村矛盾糾紛。結合嚴打、禁賭、禁毒等工作,大力開展「嚴打」法制宣傳,禁毒、禁賭法制宣傳,反邪教法制宣傳等活動,教育和引導農民樹立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依法規范言行,依法解決農村的熱點問題,幫助農民依法化解紛爭,依法處理事務,依法維護權益,預防違法犯罪,促進和維護農村穩定。第四是要圍繞民主法治建設開展普法。以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活動為載體,以貫徹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主線,認真落實「四民主,兩公開」制度,切實保障村民的民主權利,讓村民切身體會到學法、知法、用法、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現由「要我學法」到「我要學法」的轉變。
三要創新農村普法方式,增強實效性。農村普法工作要適應農民生產生活的特點,盡量避開農忙季節,努力做到生產、普法兩不誤。首先是要進一步發揮傳統方式方法的作用。把電影普法、文藝普法、法律咨詢、普法一條街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方式綜合在一起。通過以案說法、圖片解法、旁聽審判、現身說法等生動活潑的形式,把抽象的法律條文變成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牆頭詩」、「快板書」、「順口溜」,使農民群眾聽得懂、學得進、記得住、用得上。其次是要充分發揮現代傳媒在農村法制宣傳中的作用。利用網路、電視、手機簡訊等現代化傳媒手段,充分發揮其覆蓋面廣、傳播快、生動形象、影響大的優勢開展農村普法,增加宣傳的科技含量,擴大宣傳效果。第三是要認真組織開展好主題法制宣傳教育系列活動。抓住「農村法制宣傳教育月」、「青少年法制宣傳周」、「12•4法制宣傳日」等一系列主題開展普法活動。同時利用專業法、部門法頒布實施紀念日的有利時機,聯合稅務、安監、交通、國土等職能部門開展專業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為農村普法營造濃厚的氛圍。第四是要結合人民調解法律服務職能的發揮,搞好農村普法。在防調農村民間糾紛時,結合農村實際,深入透徹地宣講有關法律法規,達到「調處一起,教育一片 」的最佳效果。要為農村當事人提供優質法律服務,把法律服務與法制宣傳有機結合起來,擴大覆蓋面。
㈣ 如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深入開展區域、行業和基層依法治理,依法內治市進程不斷加快。容
堅持把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作為依法治理的關鍵所在。市委、市政府努力做到了出台政策符合淄博實際,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嚴把法律法規審查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以建設服務型、法治型、效能型和廉潔型政府為目標,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推進政務公開,加強社會監督。
㈤ 論如何運用法治思維及法治方法推動經濟發展
法治思維是在我國依法治國理論上的創新、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在行政領域的新發展,是對我國現有法治理論的總結與升華,是與法治中國相對應的先進理論
㈥ 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 的作文怎麼寫
12月4日是全國法制宣傳日,今年的主題是:「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宣傳法制日主題,深入開展「法律九進」活動,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擺在當前各級各部門面前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就是要緊緊圍繞經濟發展大局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活動。要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總要求,堅持以服務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中心,制定工作思路,強化工作舉措,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法律法規、與「三農」、環境保護等方面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加大宣傳力度,為經濟發展提供法治保障,為科學發展營造法治氛圍。
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就是要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教育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的職能作用,依法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依法及時解決各種矛盾糾紛,不斷減少不和諧因素,從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就是要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熱點難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使普法活動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要強化對農民工、流動人口和下崗失業人員的法律服務,強化對全社會的法律宣傳和教育,引導他們合理運用法律知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就是要緊緊圍繞重點普法對象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要以各級領導幹部、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者、農民為重點普法對象,認真學習憲法、基本法律和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學習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斷增強法治意識。
弘揚法治精神,服務科學發展,就必須加強對法制宣傳的領導,加大對法宣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充分發揮市司法局在法宣工作中的職能作用,構建大普法格局。
㈦ 淺談以法治建設促進經濟發展
要多淺?
㈧ 如何處理經濟發展與法治的關系
首先經濟必須全面放開和自由。法制不能幹預公平自由,只能監管其中違規現象專,比如造假屬。不能像國家某些部門一樣,覺得藝人工資高就封殺藝人,因為這是市場決定的,你國家又不給工資干預了市場經濟。還有雲盤有黃就封整個雲盤這就過了,干預太寬了,封個人IP和賬號還差不多。必須精準到個人。不可能一個人犯法,就把全國人都抓去坐牢。所以法治要好,權利必須得到更好的監督,就要民主監督官員和政府。
㈨ 什麼是法治經濟
法治經濟概述
法治經濟,是指國家通過制定法律、法規,調整經濟關系,規范經濟行為版,指導經濟運行,權維護經濟秩序,使整個經濟逐步按照法律預定的方式快速、健康、持續有序地發展。法治經濟的完整內涵應包括下列內容:有著完善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和健全的法律與經濟互動機制,民商事活動和私權利得到充分維護,國家宏觀調控法律化,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基本公平得到有效保障。德國作為當今世界上少數較成功實行法治經濟的國家之一,對我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有著重大的啟示作用。
㈩ 為什麼說法治政府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法治能營造抄公平競爭。
如果不是法襲治,則會有腐敗,勾結等不公平競爭產生。
因為我國當前還不是法治社會。所以
像開發商與地方政府勾結使得房價無法下跌。
地方政府為了自己政績而故意阻撓合法的經濟行為。
地方政府為了政績而認為放寬企業的環保要求。
為了政績而認為給予某些企業稅收優惠。
這些會導致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使得受賄現象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