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最近霧霾天氣如何看待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環境保護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的話題。經濟發展與資源生態環境之間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促進,只有經濟發展和資源生態環境相協調,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才能協調,才能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經過六十多年的建設發展,我們的祖國日益富強,許多發達國家在工業化時遇到的問題也切實擺在了我們的眼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大眾對環境質量和生存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寫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總體布局,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階段,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
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也是對科學發展觀的全面落實,正確處理發展與環境的關系,不僅關繫到人類發展與生存環境協調發展,而且也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歸根結底,原因有三個,一是環保意識差,認識不到位。在經濟發展上,重資源開發,輕生態保護,把生態環境保護排斥在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計劃之外,經濟發展思想出現偏差、宏觀決策出現失誤是產生生態環境問題的重要原因。二是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的發展取向偏重於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的增長,對環境保護、生態建設重視不夠,沒有把速度、質量、效益和人口、資源、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客觀上縱容了企業先建後批、邊建邊批甚至不批也建等違法違規行為。發展思路、政績觀念如果不能得到根本上的矯正,監管弱化、環境違法的現象仍將繼續蔓延。這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對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危害。三是資金投入不足。環境治理、防止環境破壞以及發展環保產業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許多企業認為花錢搞治理費用高、沒效益、不合算,因此不願做環保投入。環保投入不足,導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環保隊伍自身建設難以跟上形勢需要,環保機構設置滯後,缺乏有效的手段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面對加快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雙重任務,欠發達地區必須矯正發展思路,轉變發展方式,找准加快發展和保護環境的結合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做好環境保護工作。要協調發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方面
工業是國民經濟現代化的主導力量,同時又是環境污染的主要來源。對環境影響深的工業部門,像化工、冶金、能源、建材、輕工等行業,要制定詳細的環境保護措施,採用無污染或低污染生產技術,遏制環境惡化的勢頭。
(1)制定和實施正確的產業政策,通過調整產業結構,減少環境污染和破壞。要嚴格限制能源消耗高、資源浪費大、污染嚴重的企業的發展,通過產業政策,支持企業提高對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和綜合利用能力。
(2)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的要求,合理布局工業生產。制定工業發展地區布局規劃,並嚴格按照規劃安排工業企業的類型和規模,依據自然地理的條件和特點,充分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
(3)啟發和強化工業界決策者和管理者以及企業領導人的環境意識,鼓勵他們自覺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強化對工業污染的法制管理,增強對污染行為的約束力和處理強度,改變執法不力的狀況。
(4)正確運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經濟調節手段,制定能兼顧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政策,以增強對企業採取環境保護措施的吸引力。
(5)提高環境保護投資在工業建設投資中的比例。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是解決環境污染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決定性因素。 2.農業發展與環境保護方面
農業是我國保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礎。我國的農業屬於資源制約型產業,農業生態環境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農業的發展。
(1)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土地資源,治理水土流失、土壤鹽漬化和土地沙化。廣泛植樹造林,加強防護林、經濟林的建設。
(2)加強土地管理,整頓土地管理秩序,嚴格控制各種非農業佔用土地,努力穩定現有耕地水平。
(3)開發推廣無公害農業生產技術,防治農用化學物質污染土地,包括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配方施肥技術、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等。
(4)控制鄉鎮企業污染,加強鄉鎮企業環境管理,對污染嚴重的企業堅決實行關停。加強鄉鎮企業技術改造,調整行業結構、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發展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行業。
3.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方面
能源是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動力,是人類進行物質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質基礎,其消費量的多少是衡量人類進步和文明的標志。同時,能源又是對環境質量產生嚴重影響的要素。
(1)能源總量,既要保持人均能源消費水平的必要的、合理的增長,又要努力控制能源消費總規模,特別是控制煤炭消費總規模。要努力引導節能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通過革新,在較少能源消耗水平上達到較高生活水平。
(2)提高能源效率,每年減少3—4億噸標准煤的消耗,就會減少二氧化硫2 500多萬噸、粉塵2 500多萬噸、煤渣4 300多萬噸。因此,從經濟和環境的角度看,節能降耗都是正確的選擇。
(3)穩步降低過高的煤炭在能源總量中的消費比例。例如,發展水電建設,集中力量建設一批大型水利電力工程。在水力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發展小水電建設,替代一部分農村薪柴和煤炭消耗,也可將煤炭更多地轉換成電力,減少煤炭直接燃燒的數量。這些措施都能減少各種污染物的排放。
(4)使用清潔能源,積極發展核電建設,替代一部分火電。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推廣太陽能、風能,進一步減少物質資源的消耗。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 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報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認識的深化,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的高度來論述,也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所謂美麗中國,即是時代之美、社會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環境之美的總和。建設美麗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搞好頂層設計,明確方向、目標和任務,又要採取有效措施,扎實推進。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緊密相連。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全新的理念,伴隨著黨和國家把生態文明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應運而生,它是中國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迫切需要,為提升發展質量提供了新的戰略指導;是黨深刻把握可持續發展時代潮流和當今世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新趨向做出的戰略抉擇;是對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回應,標志這兒黨執政理念的重大提升。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達到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的目標,成為我們積極探索中國環境保護新道路的一個路標。
2. 治理霧霾比經濟發展重要的方面在哪
去年今春,我國持續出現了大范圍霧霾天氣,嚴重影響交通安全,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影響人的心情,降低人民生活質量;霧霾天氣頻出現,表明我國環境已面臨嚴重形勢,我們一定要落實保護環境的國策,加大防治污染力度,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創造條件;現階段,我國一切工作的重心是經濟建設,只有堅持這一中心,才能推動社會進步,為各項事業發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為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作出重要保障;保護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因此,必須把保護環境放到突出位置來抓,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不能把保護環境同經濟發展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不能走先治理後發展的老路霧霾對人有危害出門做好防護美國進口普衛欣天貓。
3. 辨析題:霧霾天氣真可怕,經濟發展是禍患,治理霧霾是中心,持續發展要努力
去年復今春,我國持續出現了制大范圍霧霾天氣,嚴重影響交通安全,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影響人的心情,降低人民生活質量;
霧霾天氣頻出現,表明我國環境已面臨嚴重形勢,我們一定要落實保護環境的國策,加大防治污染力度,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創造條件;
現階段,我國一切工作的重心是經濟建設,只有堅持這一中心,才能推動社會進步,為各項事業發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為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作出重要保障;
保護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因此,必須把保護環境放到突出位置來抓,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不能把保護環境同經濟發展對立起來或割裂開來,不能走先治理後發展的老路霧霾對人有危害出門做好防護美國進口普衛欣天 貓。
4. 霧霾為什麼能對經濟產生危害
引言:從最近幾年的天氣狀況來看,霧霾天氣的增多不但給居民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同時也影響了一些企業的正常生產。從霧霾產生的原因來看,工業污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要想從根本上消除霧霾天氣,就要從優化工業結構入手,減少或關停重度污染企業,合理布局工礦企業,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減少霧霾天氣。從最近幾次爆發的大規模霧霾天氣來看,霧霾天氣對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如果不能對霧霾天氣的成因有正確的判斷,將無法消除霧霾對經濟的制約。為此,我們應正確分析霧霾天氣對經濟產生的現實影響,達到治理霧霾、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工礦企業對環境的污染也在加劇,霧霾天氣的產生就是環境污染帶來的惡果。從霧霾的形成原因來看,霧霾主要是由工業排放、民用排放和汽車尾氣排放等幾個方面組成的,要想有效減少甚至消除霧霾天氣就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加強環境治理效果。從目前霧霾的出現來看,霧霾天氣對社會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對經濟產生了現實影響。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應正確分析霧霾天氣對經濟產生的影響,從優化產業結構的角度出發,制定具體的霧霾治理方案,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霧霾天氣的概念及形成原因分析
霾也叫霧霾,指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並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於10000米時,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或灰霾,霾的厚度比較厚,可達1-3公里左右。霾與霧、雲不一樣,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較均勻,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較小,從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徑大約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飄浮的顆粒物。由於灰塵、硫酸、硝酸等粒子組成的霾,其散射波長較長的光比較多,因而霾看起來呈黃色或橙灰色。霧霾的形成原因可以總結為;
第一,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等這些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此次空氣嚴重污染的根本原因。導致空氣質量下降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臭氧等。在一些地區,尤其是大城市,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建築施工、冬季取暖燒煤等排放的有害物質難以擴散,導致空氣質量顯著下降。從城市發展來看,城市規模的擴大不但使城市人口數量猛增,同時機動車數量、工礦企業數量和城市基礎設施數量也出現了大幅增加,對城市的空氣造成了嚴重影響。機動車數量的增加和工礦企業數量的增加,都增加了廢氣的排放,對城市空氣造成了嚴重污染,使城市空氣處於重度污染狀態。在這一情況下,一旦遇到大霧天氣或者其他惡劣天氣,就容易產生霧霾,給居民出行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從目前城市霧霾的產生來看,工業生產、機動車尾氣和冬季取暖是霧霾產生的主要原因,對此我們應有準確的認識。
第二,擴散條件不利。近期極端不利的污染擴散條件是形成本次污染過程的直接原因。一是這些地區近地面空氣相對濕度比較低;二是沒有明顯冷空氣活動,風力較小,大氣層比較穩定;三是天空晴朗少雲,有利於夜間的輻射降溫,使得近地面原本濕度比較高的空氣飽和凝結形成霧。從霧霾的形成過程來看,缺少大風天氣是導致霧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沒有大風天氣將霧氣吹散,城市上空的污濁空氣來不及交換排走,在特定情況下就容易形成霧霾,其中的顆粒可以被認定為煙塵等污染物,會對人的呼吸系統造成嚴重損傷,同時也給城市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從最近幾年的霧霾來看,霧霾的形成主要以霧為載體,污染物藉助霧這個載體附著在霧上面,加重了霧中水滴的重量,一旦遇到擴散不利的情況,很容易形成重度霧霾。因此,在霧霾原因分析過程中,擴散條件不利是重要原因。
第三,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疊加。PM2.5是比PM10更小的細顆粒物,它的一次生成,基本來源於工業排放和面源污染。建設項目增多,也是造成PM2.5濃度居高不下的原因。另外,PM2.5污染區域性以及相關聯區域污染傳輸,也是形成本次重污染的重要因素。在目前城市空氣污染中,PM2.5是主要的污染指標,空氣中的顆粒物數量較過去有了顯著增加,使得霧霾的危害性進一步增加。在城市空氣循環中,隨著大氣流通,城市間的空氣污染會逐漸流動,由本地污染變成區域污染。同時,受到大氣環流的影響,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會產生疊加,在城市上空形成污染雲團,一旦遇到大霧,就會與大霧附著在一起形成霧霾天氣,對城市空氣造成嚴重污染。所以,在城市霧霾天氣形成的原因中,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疊加是形成霧霾天氣的重要原因,對此我們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霧霾天氣的具體影響和危害
從霧霾天氣的形成來看,霧霾天氣除了具有較強的毒性之外,對生產生活等多個領域都造成了嚴重影響,其中最主要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交通運輸影響
因大霧天氣對交通運輸的影響最為常見,高速公路、民航機場因強濃霧的出現而實施封路和停班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甚至還造成惡性交通事故。在霧霾天氣下,交通運輸受到的影響最大。首先,霧霾天氣出現之後,航空、鐵路、公路運輸都受到了嚴重影響,能見度低使得航班停運,鐵路延誤,高速公路封閉,給運輸業造成了嚴重打擊,許多對運輸時限有較高的要求的行業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同時,交通運輸有自身的時效性要求,受到霧霾影響而滯留的民航、鐵路和公路旅客,會給機場、火車站和汽車站帶來較大的壓力,不但無法實現快速運送人流的目的,同時影響了機場、火車站和汽車站的正常秩序,使機場、火車站和汽車站面臨嚴重的工作壓力。在霧霾天氣下,交通事故的發生頻次和數量也較正常天氣有大幅增加,給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損失。所以,我們應對霧霾天氣對交通運輸的影響有正確全面的認識,在霧霾天氣下制定科學合理的交通運輸方案,降低霧霾天氣對交通運輸的影響,提高交通運輸效率,保障交通運輸安全。
2、電力設施影響
大霧也是導致電力供應而發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線路輸電過程中,吊瓶、瓷瓶等絕緣設備表面若附有大量霧滴則會大大降低絕緣的性能和安全系數。 從最近幾年的霧霾天氣來看,不但對城市供電設施產生了嚴重影響,對長距離輸電線路也造成了嚴重危害。通過對輸電線路了解後發現,霧霾天氣對輸電線路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霧霾中的水滴和顆粒物容易附著在輸電線路上,危害輸電安全性。由於霧霾主要是由水滴和顆粒物組成的,因此在霧霾中的輸電線路上的水滴和顆粒物必然增多,會給輸電線路的安全性造成嚴重影響,不利於電力傳輸。
(2)霧霾中的水滴和顆粒物會增加輸電線路質量,對輸電效果產生影響。由於霧霾中的水滴和顆粒物會附著在輸電線路上,因此會加重輸電線路的質量,使輸電線路的下垂度增加,加重輸電線路支架的負擔,存在安全隱患。
(3)霧霾中的水滴和顆粒物會減弱輸電線路的絕緣性,使其絕緣性變差
對於輸電線路來講,水滴和顆粒物的增多會使輸電線路處於潮濕狀態,難以保持理想的絕緣性,使輸電線路的絕緣性變差,影響整體輸電效果。
3、農業生產影響
霧天對於農業生產同樣有著危害,其主要表現:農作物光合作用減弱,光照
時間減少。在農業生產中,光合作用是保證植物生長的重要因素。霧霾天氣的出現遮蔽了陽光,使陽關難以直射植物,使農作物的日照時間縮短,難以保證充足的日照量,嚴重時會造成農作物減產。從目前霧霾天氣的出現來看,由於霧霾中的顆粒物含有毒素,不但對城市居民的呼吸系統產生危害,也給農作物帶來了現實影響,使農作物難以取得豐產豐收的效果。在我國容易爆發霧霾天氣的地方,農作物產量普遍要低於氣候正常地區的產量。所以,對於農業生產而言,霧霾天氣對農業生產產生了嚴重影響,不但使農作物減產,還影響了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益。所以,對於農業生產而言,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霧霾天氣造成的影響,應在霧霾天氣下,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降低霧霾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保證農業生產能夠在產量上和作物生長上滿足實際要求,做到不因為霧霾而減產,促進農業生產需要,全面消除霧霾影響。
三、霧霾天氣對經濟產生的現實影響
從上述分析可知,霧霾天氣對交通運輸、電力設施和農業生產產生了重要影響,如果及時解決霧霾問題,將會產生更大危害。在這些危害之外,霧霾天氣還對經濟產生的了現實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霧霾天氣的產生倒逼工業產業結構調整
從霧霾天氣產生原因來看,工業污染是主要原因。在我國工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工業增速的加快卻成為了霧霾天氣的誘因,使工業發展成果大打折扣。從目前我國工業產業結構來看,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的數量依然很多,對環境的危害也較大,如果正確處理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成為了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課題。在這霧霾天氣的現實影響下,只有進行合理的工業產業結構調整,關停重度污染企業,加強工業企業的環境治理和改造,才能達到改善空氣質量,消除霧霾天氣的目的。所以,霧霾天氣的產生倒逼工業產業結構調整,使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同時對我國的工業結構布局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所以,我們應對霧霾天氣對工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有正確認識。
2、霧霾天氣的出現,使綠色環保經濟成為主要發展理念
霧霾天氣的出現,無論是給決策者還是給普通居民都好好上了一課。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的思路發展傳統工業,最終的結局是短期的效益卻帶來了長期的隱患,以破壞環境為基礎的破壞性發展手段和發展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於我國的經濟發展。通過對國外經濟發展模式研究後發現,綠色環保經濟應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理念,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轉變發展思路,必須從過去的高投入高產出高消耗的思維中轉變過來,利用環保經濟理念,確立現代化的工業化和經濟發展思路,滿足國家發展要求,努力改善環境、保護環境,最終達到消除霧霾天氣的目的。為此,我們應從霧霾天氣的出現,引發經濟發展模式的思考,積極建立綠色環保經濟理念,保證綠色環境經濟發展取得實效。
3、霧霾天氣的產生,使經濟發展在目標和內容上都發生了變化
霧霾天氣的出現,使我們清醒的認識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存在一定的問題,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已經徹底行不通了。從我國的經濟發展實際來看,霧霾天氣的出現,使經濟發展在目標和內容上都要發生變化。首先,在經濟發展目標上,我們要確立明確的綠色環保發展目標,將環境保護寫到經濟發展目標中,保證經濟發展目標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其次,在經濟發展內容上,我們應建立健全的環境保護機制和體系,保證經濟發展中能夠合理考慮環境保護因素,正確運用環境保護手段,提升環境保護能力,使經濟發展符合環境保護需求,最終達到減少霧霾天氣及治理霧霾天氣的目的。
4、霧霾天氣的出現,成為了加快經濟轉型的重要推動力
長期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都是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為輔的發展模式為主的。這一發展模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是隨著霧霾天氣的出現,曾經的優勢及發展效果已經被惡劣的天氣所取代,經濟轉型的呼聲越來越高。從經濟發展實際來看,綠色環保經濟已經成為了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理念,考慮到我國實際國情以及霧霾天氣的頻繁出現,只有經濟轉型,改變傳統的重工業為主的發展思路,積極發展輕工業,努力發展低碳環保的高科技企業,增加環境保護投入,做到加快經濟轉型,才能夠滿足經濟發展需要,從而減少霧霾天氣,加快經濟發展。
四、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霧霾天氣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交通運輸、電力設施和農業生產等方面。同時,霧霾天氣對經濟的影響更加深刻,不但對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經濟發展理念產生了具體影響,還對經濟發展目標和內容以及經濟轉型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我們要對霧霾天氣產生的影響有全面正確的認識,應正確分析霧霾天氣對經濟產生的現實影響,做到根據霧霾天氣產生的影響制定具體的措施和發展思路,保證經濟快速發展,達到有效治理霧霾天氣的目的。
5. 治理霧霾在經濟方面的辦法或措施
1. 關閉門窗;出現霧霾天氣時,空氣中的污染物難以消散,應緊閉門窗,避免誘發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2.
注意飲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老年人要保持科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多飲水,飲食清淡。
3.
減少外出;身體欠佳的群眾盡量少出門,必要外出時盡量帶上口罩防護,外出歸來後,應在門外拍打衣服上的灰塵,進屋後,清洗面部。
4.
出行要小心;在中等和霧霾天氣下,能見度較低,視線差,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避免發生交通事故。
4.
對霧霾天氣的治理措施
科學的宏觀調控,加強頂層設計,政府長期有效治理,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治理「霧霾」的根本要求。
從總體上看:新的體制格局,新的生態環境,意識形態斗爭新特點,對我們工程技術人員提出了新挑戰。
從社會組織系統看:社會結構深刻調整,經濟發展日益多樣,一方面激發了社會活力;另一方面不同社會群體之間存在著看問題的視角差異,存在著生活話語體系差異,存在者群體隔膜。
從市場經濟角度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改善了人民生活;另一方面,由於體制機制不完善,道德規范不健全,個人利益追求,競爭壓力,收入分配差距等引發部分社會成員心態浮躁,甚至心理失衡,過度的利益追求,拜金主義對社會誠信,社會公德帶來挑戰,私益破壞生態環境。之所以;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具體措施;
1.繼續加大房產行業的調控,把巨大的房產行業穩定地轉移到生態建設上來,改造山河,回歸自然,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生活宜居適度,生態山清水秀,身體健康長壽。達到「旅遊進生態,回歸住農舍,飲食無公害,四季新鮮菜,機械入農田,牲口繁殖快,污水進沼氣,環保有依靠,空氣不幹燥,經濟民生笑」。
2.必須增強創新意識,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調整結構,加大植被治理與保護,多栽長青樹,以「竹」子為本,繼續投資蠶桑養殖,二合一的開發利用,創新效能,代替一種「布」(纖維),重走新的絲綢之路。天然纖維是大自然「物競天擇」的產物,因此帶有面面俱到的性質;如果從一種纖維的各個方面去綜合評定,目前;還沒有一種「化纖」能比得上天然纖維。因此,國家能夠改變的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現象,但永遠改變不了的是大自然規律。
5
結語
生態環境保護的治理已是各國政府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一項艱巨任務,對不同類型的污染、處置措施應在詳實、認證的調查基礎上加以論證,真正本著「以人為本、惠及人民、因地制宜、技術合理、尊重自然」的原則,盡量避免或減少霧霾天氣對人民生活生命造成重大的危害。
6. 中國治理霧霾的舉措將對經濟產生哪些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霧霾已經成為我國最嚴重的危害之一,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政府將削減過剩產能措施作為解決工業污染和霧霾問題的重要選項。我們在執行這個措施的時候想到的都是這個措施所起到的正面作用,但這個措施執行幾年之後發現,在產生諸多正面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負面效應。我們接受幾家單位委託就來研究產生了哪些負面效應,這些負面效應如何解決。我們今天這個綠色金融會議上就介紹如何讓綠色金融發揮作用。普衛欣美國進口天 貓可以防霾吸入。
我們以河北省做了一個案例,進行了麻雀式的剖析,對河北省進行了一些數據的測算,主要測算節能減排,化解過剩產能措施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這個影響從七個方面來進行研究:
第一,從2010—2013年河北省化解過剩產能措施所帶來的能源和水資源消耗減少,從這個角度線切入。發現2012年河北省通過削減產能節約能源和水資源分別是3.33和5.43%,這一數字遠遠大於削減過剩產能導致GDP減少,GDP減少的量是3.08%,所以,削減產能客觀上可以達到降低能耗和水資源的目的。
第二,2011年,河北省削減過剩產能導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減少超過11%,工業氮氧化物排放量和煙粉塵排放量分別減少6%、7%,與經濟總量減少相比,明顯大於經濟總量的減少,可以說明在廢水、廢氣排放方面的影響還是比較卓越的。前面兩個研究還是有比較強的正面效應。接下來從五個方面研究的數據可以發現,削減過剩產能對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是非常嚴重的。
第三,除了削減的行業之外,產能削減對非削減措施產生的影響非常大,尤其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業、電力、工業、運輸、倉儲、批發、零售,尤其對金融業產值影響非常大,這點我們沒有想到。
第四,對經濟總量的影響,我們初步測算2010—2013河北地區削減過剩產能導致地區生產總值減少了2.7%,這是個四年的平均數。這一數字相比較於河北多年來持續多年增長的經濟增速壓力還是可以承受的。
第五,就業的影響,通過我們的測算,2010—2013年產能削減措施導致河北省四年就業人數分別減少72萬、141萬、48萬和16萬,這個數字還是比較驚人的。
第六,對企業經濟效益和稅收的影響,我們測算發現2012年河北省產能削減措施導致企業利潤直接減少11億元,增值稅減少了約42億元,可以發現削減產能措施對企業經濟效益和稅收影響主要集中在總產出變化大,利稅貢獻比較大的行業,且稅收方面受到的影響也明顯大於企業利潤。
第七,對企業資產負債的影響,2012年受削減產能過剩措施的影響,河北省負債合計和所有者權益合計分別受到影響511億元,635億元和431億元。這些測算反映出來的都是冰冷的數據。
7. 柴靜霧霾調查……結合材料一,運用矛盾基本屬性的觀點分析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霧霾的危害具體有多大?這在科學界其實並沒有確切的定論。柴靜在片中引用了前衛生部長陳竺的研究,認為每年因空氣污染而早死的中國人約有50萬(其實陳的原文是35-50萬)。但是這只是很粗略的估計,由於缺乏更詳細的研究數據,我們很難知道這樣的結論可靠度究竟有多少。
在整個科學界,對於PM2.5危害的研究也才剛剛有所進展。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其實並沒有發現大氣細顆粒漂浮物對於肺癌有什麼關系,2013年,當鍾南山宣稱空氣污染導致肺癌增加的時候,還遭到了方舟子的批駁。直到2013年底,根據幾個最新的調查,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才首次把大氣污染物列為一級致癌物。
不過,這些調查大多都是在西方國家做出的,而中國的PM2.5濃度往往是這些國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按照Turner等人的研究,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的PM2.5濃度,會導致肺癌死亡率上升15%-27%,按照這個演算法,光是大氣污染一項,就能導致中國的肺癌死亡率比歐美高出300%以上。但在實際情況中,中國的肺癌死亡率雖然略高,卻遠未達到如此誇張的程度。所以這些研究中發現的線性關系,能不能簡單地拷貝到中國,還是比較有疑問。
當然,很多人可能要說,知道PM2.5有害不就好了嗎?至於它每年究竟導致10萬人還是50萬人死亡,有多大意義嗎?
但這恰恰是在公共決策層面至關重要的一點。如果不把霧霾當做私人恩怨,我們必須知道我們為霧霾付出的具體成本大約是多少。因為社會的決策,它不是講溫馨講情懷講故事,任何一個社會選擇的背後,往往都是冰冷的經濟學核算。很少有東西是無本萬利的,任何選擇都有得有失,我們要討論的,是它「值不值得」。
柴靜自己曾在博客里寫過一篇關於DDT的故事:當年農葯DDT被發明出來,用來消滅蚊蟲,減少瘧疾。但是1962年,蕾切爾·卡遜發表了著名的《寂靜的春天》,指出DDT致癌,並污染環境。《寂靜的春天》後來幾乎成了環保主義者的聖經,並最終導致了DDT的全面停用。
聽上去棒極了,但可惜,DDT停用之後,又沒有同樣有效的葯物來對付蚊蟲,這使得非洲瘧疾的發病率飆升,僅南非的一次瘧疾大爆發,就導致了至少10萬人的死亡。因為DDT的禁用,到了2000年,世界上至少有3億瘧疾患者,每年導致超過100萬人死亡,相當於每天都有「7架坐滿兒童的波音747失事」。
為此,科學家們開始呼籲重新使用DDT,南非在2003年採納建議,並迅速把瘧疾死亡人數降到50%以下。後來,連世衛組織都開始號召非洲國家重新使用DDT。
但此時,已經有大約2000多萬人死於瘧疾之下。後來著名作家邁克爾·克萊頓曾說,《寂靜的春天》一書所殺的人,大概比希特勒還多。
在這里,我並不是要對環保黨進行什麼非議。把柴靜自己曾講過的這個故事拿出來,無非是想說明,當進行一項公共決策時,我們不能僅僅只是訴諸感情。DDT污染環境好不好?當然不好。但是如果污染環境能夠拯救2000萬條生命呢?我們這里要問的是「值不值」,而不是「好不好」。所以,光是大罵一樣東西「很壞」是不夠的。我們至少應該追問三個問題:它「具體有多壞?」,「有沒有更壞的?」,以及」沒有它會不會更壞?」
霧霾問題也是一樣。但凡是個正常人的,恐怕沒有誰會喜歡霧霾,誰都知道霧霾對健康不好。但只有定量地做出分析,我們才能搞明白,在公共資源投入上,如何分清輕重緩急。比方說,如果要具體地應對空氣對人們的健康影響,我會建議更多地關注吸煙問題。從科學角度來說,吸煙對於健康的影響要遠比PM2.5來得明確,在所有的肺癌中,大約60-80%是由於吸煙所引起,而室外大氣污染恐怕不到10%。實際上,吸煙也是產生PM2.5的過程,一支煙就能產生濃度相當於633微克/立方米的PM2.5。而中國每年因吸煙而致死的人數,在120萬以上。
有人說,吸煙是個人的自由選擇,不能和空氣污染相比。但真的是這樣嗎?中國有88%的人在家裡被動吸煙,60%的人在公共場所被動吸煙,30%的人在工作場所被動吸煙。特別是在不吸煙的婦女當中,因為二手煙而患上肺癌的概率,恐怕還要高於大氣污染。中國每年有約10萬人死於二手煙,光是這一點,就不比燃煤造成大氣污染的危害小多少。
公共場合禁煙在中國難以徹底貫徹實施
可以說,在今天的中國,當你開始擔憂孩子的呼吸時,煙草是遠比霧霾更嚴重,也更緊迫的問題。很多人不知道,中國的PM2.5數值在過去的十年中,其實都是逐漸下降的(之所以最近才鬧得凶,只不過大家以前不知道而已),但吸煙人數卻正好相反,它還在上升,尤其以青少年和女性為甚。
然而在媒體宣傳上,霧霾卻遠比控煙要更受重視。從2012年開始,霧霾就是媒體最喜愛的話題之一,查查網路指數就知道,它受關注的程度遠高於控煙。誠然,煙草也是政府壟斷,且利益牽涉極廣的行業,在現實中也很難一下子改變,但在媒體關注度上有如此巨大的差別,這不免會產生一些誤導作用。這里並不是說不能關注霧霾,只是說當我們把健康問題和霧霾掛鉤起來的時候,最好有一些定量的概念,才能更客觀地進行相關的討論。
其次,真正關心公共問題的人應當能夠理解,很多事情並不是非白即黑,有百利而無一害。就像DDT的問題上一樣,我們要討論的並不是DDT是否有危害,而應該是DDT帶來的好處是否能夠抵消,甚至超過它的危害。這就是所謂的tradeoff,或者叫做利害權衡。我們歷來的討論中太缺乏這種精神,一件事情要不就是百分百的偉大光榮正確,要不就是百分百的十惡不赦。我原本期待《穹頂之下》能夠更深入、更客觀地來比較在霧霾問題上的各種利弊,但是它似乎在這方面並沒有做得太多。
在漫天霧霾的同時,北京也是全國人均壽命最高的地區之一
在片中,我們反復看到對於環境問題單方面的大幅渲染。柴靜把她的女兒關在屋子裡,面對著外麵灰濛蒙的天空:這個城市會傷害我嗎?答案是:會。但問題是,它更會在其它方面補償你。就PM2.5的濃度而言,雲南是全國環境第二好的地方,而北京則是倒數第二。然而,北京和雲南的人均壽命卻恰好倒了個個:北京全國第二長壽,平均壽命80.18歲,雲南則倒數第二,平均壽命只有69.54。這就是經濟發展,醫療資源的增長帶來的好處,它遠遠地抵消了環境帶來的危害。
如果我能夠選擇,我情願讓孩子出生在霧霾蒙蒙的北京,而不是山清水秀的雲南。這樣,如果運氣不是太壞的話,他能陪伴自己的家人多度過十個溫馨的年頭。
而很顯然,大批的人跟我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他們頂著霧霾,忍受著高房價,源源不斷地從各地向北京涌來,使得北京的總人口在十年內增加了一半。他們是不知道霧霾不好嗎?當然知道,只不過他們做出了自己的tradeoff,他們認為相比於其他好處來說,忍受霧霾的代價是「值得付出」的。
我一直希望能看到公眾進行比較認真的討論,即從定量角度來看,霧霾到底值得用多少GDP去「換取」?而不是永遠單方面的發泄,要不就不惜一切要發展GDP,要不就不惜一切要環保。在經濟學上,沒有什麼東西是值得「不惜一切」,或者以無窮大的代價去換取的,我們的決策也應當是兩種訴求的平衡。有人說,用健康來換取經濟的發展,又有什麼意義呢?但問題是,不發展經濟,這也是要用健康,甚至生命的代價來換的啊。
正如上面說的,經濟水平是決定人均壽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對於「健康」的影響要遠遠超出了霧霾的污染值。經濟不發達的省份,哪怕再「環保」,你的平均壽命也要比污染大省低。在中國,東部省份平均每個人能比西部多活十幾歲。事實上,如果做回歸分析的話,各省的PM2.5濃度和人均壽命甚至是正相關的,也就是PM2.5越高的地方,人均壽命反而可能越長。這並不是說PM2.5對健康有好處,而是說在污染高的地方,往往經濟也比較發達,它對你健康的「補償」要大於污染帶來的損害。
關於中國各省經濟和平均壽命的關系,有過一些粗略的分析。有人建立過線性模型,大約認為人均GDP每增長1000元,能換來當地0.3歲的壽命增長。而霧霾造成的健康損失呢?之前有科學家發表論文,認為北方因為供暖燒煤導致平均損失5.5年的壽命,但並未獲得廣泛認可。最近又有人做了推算,認為PM2.5導致了我國74個城市中的居民平均「減壽」1.48歲。
把這兩個數聯系起來,我們會得出很有意思的結論,就是如果我們能以不超過人均5000元GDP的代價消滅「霧霾」的話,那就是劃算的(2014年我國人均GDP約4萬5)。而如果我們為了消滅霧霾,導致GDP的損失超過了人均5000元,那從「健康」角度來看,反而得不償失。因為大量的資源花在了環保上,或許會導致醫療衛生設施的不足,反而導致人均壽命降低。
當然,這只是非常粗略的計算,其中的數字和邏輯顯然是不嚴密的。這里只是想說,霧霾治理問題應當是一個經濟學上的收益-損失分析問題,而不是工業黨和環保小清新們的整天對罵。這里的損失和收益不僅僅只是錢,談錢也許太俗,我們來談命。霧霾會導致人早死,這是命。但是,如果為了消除霧霾造成大面積失業,就不會鬧出人命了嗎?最近《柳葉刀》的精神病學期刊上發表文章,認為失業率是影響自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63個國家的調查中,每年大約有4萬5千人因為失業而自殺。我們願意以多少命來換多少命?這就是殘酷的現實決策的問題。
再比如,霧霾是中國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副產物之一,《穹頂之下》里對如今城鎮化的規模進行了質疑,但是,中國真的已經過分城鎮化了嗎?顯然是沒有嘛。2014年,中國的城鎮化率才54.77%,還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城鎮化中涉及的也不僅僅是錢,也有大量的人命。20年前,中國農村女性的自殺率之高,一度引得全球矚目,而隨著快速的城鎮化,中國婦女的自殺率快速下降,從每十萬近30人下降到如今的每十萬不到10人,光這一項,每年就挽救了約6500條生命。當我們抱怨城市化帶來污染的時候,也把這些人加到天平上吧。
還有嗎?有的。如今中國每年出生1600萬人口,而男女比例竟然達到了驚人的1.17:1,導致未來的「光棍」問題成為熱點話題。但在這背後,每年多少女嬰還未降生就離開了人世呢?假設正常的男女比例是1.06:1,很容易得出,每年因為「重男輕女」等觀念而導致的「被殺女嬰」大約有80萬之多(「被殺」也包括提前流產等)。這些人的命應該怎麼辦?慢慢等待觀念的改變和風俗的改變嗎?也許正如柴靜說的那樣,我們不應該再等待,不應該再推諉。城鎮化是最有效地解決男女歧視問題的方案,通過進一步的快速城鎮化,我們可以挽救這每年80萬無辜的女孩。如果這會進一步加深環境的污染,這值不值得?
可能又有人要說了,《穹頂之下》正是在告訴我們,追求GDP不一定代表污染,追求經濟進步不一定會產生霧霾啊。但正是在這一點上,柴靜並沒有能夠說服我。因為這個口號太誘人了,太理想了,太完美了,太多的人都曾經許諾過這樣的烏托邦,所以我不得不以極為警惕的心態來接受,以極為小心的態度來看待她的論證。歷史已經告訴我們,當極端的理想主義者影響國家決策時,最終會導致什麼樣的結局。
中國要從煤炭時代進入油氣時代?
但在全片中,我所能歸納出的,無非是這樣幾條提議:首先是明確執法主體,加強環保部職權,有法必依,對此我舉雙手雙腳贊同。但這究竟會對經濟發展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並不構成論證關系。從片中我所能得到的結論,無非是眾多小鋼鐵廠如今利潤極薄,再一加強環保就要紛紛倒閉了,所以乾脆停止補貼,把這些落後產業淘汰,然後就能自動升級為既不污染環境,又能保持經濟不倒退的高級產業了。至於新的產業是否能容納相同的就業人口,能在多久之內完成,是不是符合經濟需求,這只能靠自己想像。從歐美的轉型歷史來看,我對此是抱有懷疑態度的,當然這又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在此不詳細展開。
其次,是能源轉型,這條就把我徹底驚住了。作為一個煤多油少的國家,柴靜居然建議中國放棄煤炭,而轉向需要嚴重依賴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但這需要多少成本呢?可行性又如何?對此卻隻字未提。當然我承認,這樣龐大的問題不可能在一部短短的紀錄片里說清楚,但《穹頂之下》隨後拋出的兩個說法卻有點匪夷所思。首先是認為只要打破「三桶油」的壟斷,石油產業就能自己進行創新,提高品質,減少成本。我在這里不去揣摩這是不是適應當下形勢的又一盤「大棋」,我也不反對打破石油行業的壟斷,但我強烈懷疑打破壟斷之後,行業就能自動創新的說法。柴靜似乎忘記了,她所反對的煤炭行業,正好是打破壟斷,充分競爭的呀,為什麼質量越來越差,反而不見創新呢?
其次,是說打破壟斷之後,我們很快就能探明更多的油氣儲量,天然氣產量很快就可以翻番。這番聽上去頗有些大躍進氣派的言論究竟有何根據,我無從得知。但《穹》片隨後用了英國作為論據,說英國自從1952年倫敦污染事件之後,很快從煤炭轉型到了石油,並從此實現了環境的改造。事實本身我不否認,但《穹》片沒有提到的是,英國雖然在1956年通過了空氣清潔法,但直到70年代發現了北海油田之後,石油占能源的總比例才飛速上升。而要把我國的未來能源寄託在發現一個新的,未知的大油田或者大氣田之上,我總覺得有些不太可靠。所以不好意思,想要說服大家接受這一點,柴靜恐怕還得再舉出更多的證據才行。
實際上,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用煤還是用石油,這並不對空氣污染問題造成本質上的影響。我國的煤電廠,其環評標准本身是極為嚴苛的,只要能夠徹底執行,並不對環境產生大的壓力。事實上,今天在英國,煤炭占能源結構的比例反而又在逐漸上升。所以實際地說,要想治理霧霾,並不意味著一定要放棄煤炭。比較有效的辦法反而是關停更多的小火電廠,留下少數易於監督管理的大電廠,實行嚴格的環保標准和監督。原則上,這仍然是一個成本的問題。至於《穹》片中未提到的更多清潔能源,如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等,自然也都可以在考慮之列。
但這些仍然並沒有解決我之前的疑問,也就是《穹》片中並沒有提出可靠的證據,來證明中國可以很快地邁入又發展經濟,又不產生污染的階段。因此,作為一種呼籲,我認同柴靜的努力,她讓更多人開始關注環保問題,這當然是極好的。但對於她的觀點,我仍然抱有懷疑的態度。作為一個公共政策的討論,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更詳細的關於霧霾治理的成本和收益討論,我希望大家能更多地來權衡其中的利和弊,而不要訴諸沖動,理所當然地把「霧霾應該不惜一切代價治理」作為默認前提。天貓 的美國進口普衛欣 對您出行 會有幫助的
畢竟情感攻勢之後,理性才是實際解決問題的工具。
8. 如何協調中國當下經濟發展模式和霾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近幾年,霧霾現象日益嚴重和頻繁,影響范圍也越
來越大,給公眾健康、工作和生活帶來巨大危害,公眾對
霧霾治理訴求日益高漲。但是,霧霾治理是一個十分繁
雜的工程,而且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關系密切,處理不
當,短期內可能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研究
霧霾治理、經濟發展及其關系,具有重大意義。
一、霧霾現狀分析
(一)霧霾及成因
霧霾是霧和霾的統稱。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
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水汽凝結物。霾是一種由
於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霾的核心
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較為被公眾所熟知,危
害也較大的就是PM2.5 (直徑小於等於2.5 微米的顆粒
物)。霧霾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燃煤
排放的煙塵,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以及建築工地和道
路交通產生的揚塵等。在此基礎上,如果地面空氣相對
濕度較大,且大氣層比較穩定,通過大氣輻射降溫,空氣
極易飽和凝結形成霧霾。
(二)霧霾危害
首先,霧霾現象日益嚴重和頻繁,范圍也越來越大。
據調查,中國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區域的城市群
每年出現灰霾污染的天數達到100 天以上,PM2.5 年均
濃度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准指導值2-
4 倍[1]。受影響區域包括華北平原、黃淮等多個地區,受
影響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1/4,受影響人口約6 億人[2]。
其次,嚴重危害公眾健康。霧霾會造成呼吸、心腦血管等
多種疾病,甚至引發癌症。再次,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霧
霾會影響交通運輸的正常運行;危害個人或公眾設施;
造成人才流失;久而久之,勢必給一個城市乃至國家的
聲譽造成不良影響,動搖外來企業投資信心,損害經濟
環境以及經濟的長久發展。
據調研, 2010 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因PM2.5 污
染分別造成早死人數為2349、2980、1715、726 人,共計
7770 人,分別占當年死亡總人數的比例為1.9%、1.6%、
2.2%、1.5%,經濟損失分別為18.6、23.7、13.6、5.8 億元,
共計61.7 億元[1]。
二、霧霾治理
由於霧霾范圍影響之大、健康危害之深、經濟損失
之重,霧霾治理也因此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筆者認為
治理霧霾需要通過「大規劃」、「大數據」、「大行動」以及
「大變革」四個方面來實現。
(一)大規劃
「大規劃」是指從時間、空間、縱深等維度對霧霾治
理的各個環節、方案與實施措施進行規劃。其原因如下:
第一,我國是全球PM2.5 高污染國家之一,且人口
眾多,生態環境薄弱,霧霾治理可能需要花費十年、甚至
幾十年,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時間跨度巨大。第二,霧霾
治理涉及到多個省、市、地區,不單單是幾個城市的問
題,空間跨度巨大,且需要良好的協同合作精神。第三,
霧霾治理涉及到各行各業,需要政府、企業、公眾等共同
參與和努力。因此,需要制定「大規劃」,進行統一部署,
指導霧霾治理的實施,並跟蹤、審查治理效果。「大規劃」
需要從以下方面執行:
首先,法律法規先行。大力完善法律法規,並制定完
善的效果評定、獎勵懲罰體系,嚴格、明確的責任落實制
度,確保規劃能夠高效的執行。其次,成立專門管理部門
或團隊,協調各個省市地區,負責霧霾治理的計劃制定、
執行與監督,並對最終治理效果負責。再次,制定短、中、
長期治理計劃。計劃內容包括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調整、
經濟轉型計劃等,「城市病」治理計劃,新能源的研發與
應用計劃,環保科研投資計劃等。最後,需要培養環保文
化。環保不僅僅是專業問題、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環保
應當上升為一種文化倫理的高度,深入民族骨髓。
(二)大數據
「大數據」是最近十分流行的概念,公眾用它來描述
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並命名與之相關
的技術發展與創新。大數據被認為會給工作、生活與思
維帶來變革[3]。筆者認為,在霧霾治理方面,「大數據」作
用重大。要想有效治理霧霾,必須對霧霾的生成、演化、
降解和危害做出統計分析,才能制定合理方案並實施治
產業經濟
24
2013 年第8 期
JINGJI 經濟SHI JIAO
視角
理。另外,這些數據對於醫療衛生、工業生產等領域都有
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需要建設海量霧霾資料庫,以及
基於這些數據的分析、應用軟體系統。從數據檢測、收集
到數據統計分析,形成一套完整的、宏大的信息系統,服
務於整個霧霾治理過程,甚至整個環境污染治理、科學
研究與生產過程。為此,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構造「大數據」:首先,加大信息系統研發力度,構造整個
軟體、硬體平台,培養相關人才。其次,加大霧霾基礎數
據和霧霾危害數據統計、檢測力度。最後,數據公開與共
享,營造良好的數據應用環境,讓公眾和企業參與此項
工程。
( 三)大行動
霧霾影響范圍之大,程度之深,沒有人可以獨善其
身。因此,政府、企業、公眾都需要從自身做起,依照霧霾
治理「大規劃」中制定的各項計劃、政策,共同參與到霧
霾治理之中。首先,政府需要制定法律法規,以及相關部
門的設立,組織和調動各方積極性;其次,需要加大財政
投資力度;再次,公開各種數據,增加透明度,接受公眾
監督;最後,實施嚴格的監管與懲罰措施。企業需要增加
社會責任感,改進生產技術或採用新技術,減少污染排
放,提高再生資源利用率,並自覺公開各項排放數據,接
受公眾的監督。公眾則需要節能減排,養成良好的環保
習慣,並對整個治理過程進行監督。還有一點就是政府、
企業、公眾需要為整個社會形成一種環保文化共同努力。
(四)大變革
筆者所說的變革,不僅僅是指經過了「大規劃」、「大
數據」、「大行動」之後的一種結果,如霧霾得到了根治,
產業得到升級改造,經濟得到發展等,而是更加強調新
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產生、發展與成熟。具體包括:第
一,通過對「大規劃」、「大數據」、「大行動」的思考、檢驗
與論證,不斷修正計劃與實施過程中的錯誤與不足,豐
富與提升政府、企業管理能力和經驗。第二,在培養環保
文化過程中,對人與自然、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重新認識
與思考。第三,隨著取締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產業改造
升級等積極結果的出現,勢必對企業發展、企業管理等
理論產生新的影響與沖擊。第四,「城市病」治理、城市人
口規劃,勢必對中國城鎮化進程產生積極影響。第五,中
國人口眾多,能源消耗巨大,隨著能源消費結構升級、新
能源科技進步,勢必對能源戰略、經濟發展戰略產生積
極影響。
三、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
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關系密切,霧霾治理也會對經
濟發展產生影響。筆者認為對於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的
關系,應遵循短期求平衡、長期求發展的原則。
(一)短期求平衡
短期內求平衡首先是因為資源是有限的,要麼用於
治理霧霾,要麼用於發展經濟。其次,某些治理措施需要
把握力度。如汽車尾氣治理力度過激,勢必會減少汽車
銷量,影響經濟增長。再如短時間內急劇降低燃煤量,但
替代能源不能及時跟進的話,勢必影響公眾生活質量和
工業生產。最後,霧霾治理各項子任務也需要分輕重緩
急。形成霧霾的因素很多,如燃煤、交通揚塵等,相對燃
煤,交通揚塵對霧霾的「貢獻」要小得多,短期內治理燃
煤比治理交通揚塵成效更大。
總之,短期內需要權衡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應循
序漸進,把握治理重點和治理力度,不可急於求成。可通
過二八法則、決策樹、民主投票等原理和方法來評價、平
衡各項治理措施,決定是否實施治理,以及治理力度。在
極為特殊的情況下,可暫時放棄某項治理工作。但是,此
種情況需要慎重使用,並有法可依,否則會偏離霧霾治
理原有軌道。最後,需要注意的是,應用以上原理和方法
時,可能需要綜合考慮,以制定最優方案。另外,還需要
考慮其他因素,如公眾對於霧霾治理與經濟發展重要性
的不同理解,以避免產生社會問題。
(二)長期求發展
經濟增長不僅僅指經濟量的增長,更側重於經濟結
構的改進和優化以及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發展經濟
是我國第一要務,霧霾治理也不能偏離經濟發展這個核
心。長期內需要從根本上消除霧霾,但是,不能為了「治
霾」而「治霾」,應以霧霾治理為契機,促進社會經濟發
展,使霧霾治理成為經濟發展的催化劑。具體來說,通過
取締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優化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促進
經濟轉型;解決「城市病」問題;積極開發清潔和可再生
能源;加大環保科技研發等方式,在治霾的過程中推動
經濟的發展。需要強調的是,在以上治理過程中,加大創
新力度,完成治霾的同時,增大治霾對經濟發展的邊際量。
第一,環保金融創新。霧霾治理需要大量資金,因
此,需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力求創新,可嘗試發
行環保債券等金融工具,加大集資力度。
第二,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企業既是污染大戶也是
治霾潛力股。因此,需要從國家政策、稅收等各個方面調
動企業治霾積極性,如將其治霾成本轉為稅收進行減免。
第三,引進和吸收國外經驗、資本與技術。許多國外
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英國都經歷過空氣嚴重污染的
階段,這些國家治霾經驗豐富,資金充裕,技術先進,需
要充分利用,減少治霾彎路,並促進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