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響中國經濟重心變遷的幾個代表性事件是什麼
近兩年,我國資源、人口、土地紅利不斷消減,出口、投資、房地產等拉回動增長的傳統引擎答明顯動力不足,多年快速發展累積的風險不斷凸顯釋放。我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已然發生重大改變,傳統增長模式無法適應,而依靠結構優化、效率提高、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力,為中國經濟增長開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就是新的動力格局開始顯現。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投資,服務業增加值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都反映了經濟結構調整的積極成效。當然,眼下不少地方、行業和企業正在承擔著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陣痛,主要表現為工業增幅回落較多,投資增幅持續放緩,主導經濟增長的傳統「發動機」乏力,必然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困難增多。透過這些有快有慢、有喜有憂的數據,我們一方面看到轉方式、調結構取得重要進展,另一方面則是整體經濟運行對傳統增長動力的依賴仍然比較強,而其內在動能卻在急劇衰減。
2. 誰能告訴我關於天津港的詳細信息,特別是現狀和發展前景,以及所需人才類型(回復翔實准確另有加分)
一部分:天津港基本情況
天津港位於華北平原海河入海口,是中國最大的人工港,我國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天津港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漢代,自唐代以來形成海港。1860年正式對外開埠,是我國最早對外通商的港口之一。塘沽新港始建於1939年,建國後經過3年恢復性建設
,於1952年10月17日重新開港通航。
天津港現有水陸域面積近20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47平方公里,規劃到2010年港口陸域總面積達100平方公里。目前,天津港航道可進出20萬噸級船舶,水深-17.4米。天津港主要分為北疆、南疆、東疆、海河四大港區,天津港集團公司所屬公用泊位76個,岸線長度15.6公里。北疆港區以集裝箱和件雜貨作業為主;南疆港區以干散貨和液體散貨作業為主;海河港區以五千噸級以下小型船舶作業為主;東疆港區為天津港正在建設的新港區,規劃面積為30平方公里。
天津港(集團)有限公司是天津港的主體,目前擁有總資產210億元,員工2萬人,下屬二級企業和單位共計63家。在2006年全國500強企業評選中,位居第409位,港口行業第二位。
第二部分 天津港特點
1、天津港是中國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是在淤泥質淺灘上人工挖海建港、吹填造陸建成的。隨著港口治理泥沙回淤技術的發展,人工港在深水化建設上的優勢逐漸顯現,為天津港躋身世界深水港行列奠定了基礎。
2、天津港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天津港處於京津城市帶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交匯點上,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北京經海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90%以上經天津港下水。天津港也是環渤海中與華北、西北等內陸地區距離最短的港口,綜合運輸成本最低。隨著我國經濟由南向北的梯次發展,天津港在北方地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3、天津港經濟腹地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天津港能夠服務和輻射的范圍包括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區的14個省、市、自治區,總面積近500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52%。天津港70%左右的貨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進出口貨值來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區,對腹地的輻射力和影響力較強。隨著環渤海經濟的振興、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的推進,天津港腹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為天津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4、天津港依託優勢明顯。天津港所依託的天津市城市載體功能強大,現代交通體系比較完善,金融、貿易、保險、信息等綜合服務功能完善,為天津港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依託。
5、天津港對外聯系廣泛。天津港處在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地位,距離日本、韓國的海上運距最短,距中亞、西亞的陸地距離最短,是蒙古、哈薩克等臨近內陸國家的出海口,是連接東北亞與中西亞的紐帶。天津港的國際交往廣泛,目前已同世界上的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每月集裝箱航班400餘班。
6、天津港是貨類齊全的綜合性國際大港。根據市場的需求,天津港已形成了以集裝箱、原油及製品、礦石、煤炭為「四大支柱」、以鋼材、糧食等為「一群重點」的貨源結構,是環渤海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港口。天津港是我國最大的焦炭出口港,第二大鐵礦石進口港,中國北方的集裝箱干線港,並已躋身全國油品大港行列。
7、天津港的現代化水平全國領先。通過廣泛採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天津港的港口現代化、信息化程度在全國港口中位居前列。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連續裝卸船設備,南疆港區採用的10公里長皮帶長廊煤炭輸送技術創世界之最。建立了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及電子口岸,可為客戶提供快捷、高效的口岸「一站式」服務。
第三部分 天津港「十五」成就
近年來,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天津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實現了各項工作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港口規模不斷擴大、港口等級顯著提高、港口功能日臻完善、布局結構更趨合理、現代企業制度初步建立、人文環境和諧共融、核心競爭力和對外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步入了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
基本建設投資由「八五」時期的年均5億元到「九五」時期的年均7億元,再到「十五」時期的年均26億元。「十五」時期,天津港累計投資129億元,在全國沿海港口率先完成了對老碼頭的改造,港口深水化、大型化、專業化步伐不斷加快,可滿足世界最先進集裝箱船舶及主流干散貨船舶進港的需要。相繼完成了10萬噸級和15萬噸級航道建設,港口等級由5萬噸級提高到15萬噸級,創造了在淤泥質海灘建設深水港的先例,躋身國際深水港之列。
天津港生產也呈現跨越式發展,從1952年重新開港時年吞吐量74萬噸到吞吐量突破1000萬噸用了22年;從1000萬噸到2000萬噸用了14年;從2000萬噸到2001年突破億噸用了13年。從1億噸到2004年實現2億噸僅僅用了三年時間,與北方其他港口吞吐量之間的優勢明顯增加。2005年,天津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4億噸,居世界港口第6位。集裝箱完成480萬標准箱,居世界集裝箱港口第16位。天津港總吞吐量佔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的比重由「九五」末期的7.6%提高到8.4%。
第四部分 天津港未來發展規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明確把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布局。天津港是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天津市最大的比較優勢和核心戰略資源。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為天津港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天津港要進一步加快發展,努力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港。「十一五」時期,天津港將投資367億元,進一步擴大規模、提高等級、完善功能,增強天津港的核心競爭力。
一是加快碼頭項目建設,提高港口吞吐能力。重點建設北港池16個集裝箱泊位、30萬噸級原油碼頭、10萬噸級LNG碼頭、南疆大型專業化煤炭及礦石泊位等,到2010年天津港吞吐能力達到3.3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1200萬標准箱,滿足國內外貨物大進大出的要求。
二是加快公用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升港口等級。重點建設深水航道、防波堤等項目,完善天津港集疏運體系。25萬噸級航道工程2007年完工,航道水深將達-19.5米,屆時只要能進入渤海灣的船舶天津港都能接卸。
三是加快物流項目建設,完善港口功能。建設26.8平方公里南疆散貨物流中心,成為國內最大的現代化綜合性干散貨和液體散貨物流中心及貿易基地。建設7.03平方公里北疆集裝箱物流中心,形成與南疆散貨物流中心相呼應的又一重要物流基礎平台。建設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區工程,形成港航企業聚集,航運市場要素活躍,配套服務完善的特色航運CBD。
四是開發建設30平方公里的東疆港區,拓展天津港未來發展空間。建成後的東疆港區分為碼頭作業區、物流加工區、綜合配套服務及預留發展區「三大區域」,具有碼頭裝卸、集裝箱物流、商務辦公、生活居住、休閑旅遊「五大功能」。 將東疆港區的一部分闢建成為東疆保稅港區,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國際轉口貿易、出口加工等業務,成為我國發展保稅物流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區位優勢最明顯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到2010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將突破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00萬標准箱,港口等級達到30萬噸級,成為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管理科學、運行高效、文明環保的現代化國際深水港;成為面向東北亞、輻射中西亞的集裝箱樞紐港,中國北方最大的散貨主幹港,規模最大開放度最高的保稅港區,環渤海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港口,成為世界一流大港,為天津的經濟發展,為區域經濟的振興做出更大貢獻!
3. 天津港腹地
樓上兩個外行了,腹地是指物流運輸覆蓋的范圍
天津港在全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現代物版流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權。近年來,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天津港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港口功能日臻完善,開發建設了南疆散貨物流中心和北疆集裝箱物流中心以及多個分貨類分撥中心,建設了天津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為客戶提供了口岸「一站式」服務,港口的對外輻射力和影響力明顯提高。
目前,天津港能夠服務和輻射的范圍包括京津冀及中西部地區的14個省、市、自治區,總面積近500萬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的52%。天津港70%左右的貨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進出口貨值來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區,對腹地的輻射力和影響力較強。隨著環渤海經濟的振興、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的推進,天津港腹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為天津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4. 天津市發展狀況及面臨的問題。
天津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這座擁有6 0 0 多年歷史的近代中國著名的工商業城市重新煥發了活力。天津地處中國環渤海地區的中心,距首都北京僅1 2 0 公里,面積1 . 1 9 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 0 1 0 萬,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國東部沿海開埠最早的城市之一。這里擁有著輝煌的近代中國工商業發展的歷史,建國初期,天津更是創造了像第一台電視機、第一台拖拉機、第一隻手錶、第一台縫紉機等幾十項新中國的「第一」。今天的天津由於有了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宏偉戰略,由於有了中央政府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由於有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由於有了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在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的諸多方面都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出現了一個日新月異的變化。
一、經濟總量快速增長
天津作為中國的四大直轄市之一,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中央政府為了帶動環渤海區域經濟的發展,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把加快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了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確定濱海新區做為全國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近幾年來,天津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 0 0 7 年,全市生產總值超過5 0 0 0 億元,比上年增長1 5 % ,比2 0 0 0 年增長1 . 5 倍,人均G D P 接近6 0 0 0 美元,全市財政收入超過1 2 0 0 億元,增幅3 0 % 。在對外開放領域,截至目前,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資項目超過2 萬個,累計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額突破7 0 0 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 7 0 億美元,世界5 0 0 強企業有1 2 8 家在天津投資,天津已成為全國外商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對外貿易2 0 0 7 年前1 1 個月實現進出口總額1 1 7 億美元,同比增長2 7 % ,其中出口6 8 億美元,同比增長3 2 % ,進口4 9 億,同比增長2 0 % 。天津口岸貿易從2 0 0 6 年開始成為全中國第4 個突破千億美元的大港。
二、一批優勢產業不斷壯大
電子信息、汽車、冶金、化工、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葯、新能源及環保是天津傳統六大優勢產業,產值超過全市工業的7 0 % 。目前,我市手機年產量超過1億部,佔全國的四分之一,無縫鋼管產量達到2 0 0 多萬噸,居全國之首。轎車產量達到4 0 多萬輛,佔全國產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近兩年,在大型石化、航空、裝備製造等領域,隨著國內外一批世界級產業基地項目落戶天津,一批新優勢產業不
斷壯大。在大型石化方面:天津已被確定為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我們在沿海規劃啟動了8 0 平方公里的濱海化工區,目前已有包括中石化、殼牌、道化學等十多家世界5 0 0 強企業入區,區內包括百萬噸乙烯和千萬噸煉油項目在內,總投資超過1 0 0 0 億元的2 0 多個項目已經或馬上開工建設。很多中外投資者已經用中國的「休斯敦」來展望天津化工發展的未來。在航天航空領域:全球矚目的總投資規模超過7 0 億歐元的空客首家海外生產廠—A3 2 0 系列飛機總裝項目已經正式落戶天津,2 0 0 9 年第一架飛機將從這里起飛,天津繼美國西雅圖、法國圖盧茲、德國漢堡之後,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大飛機總裝線的城市。我市規劃了佔地1 0 0 平方公里的現代化臨空產業區,國家民航總局將中國唯一的國家級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落戶在這里,包括中國航天運載火箭大型發動機、美國孟菲斯等一批大型飛機配套項目也逐步落戶。天津正在成為世界航空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天津良好的投資前景不僅吸引著境外投資,今年以來,包括中遠、中鋼、中國一重等在內多家大型國有部屬企業紛紛將生產基地向天津轉移,或將物流、研發基地設在這里。2 0 0 7 年6 月,中船重工決定建設華北地區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天津的年造船能力將達到3 0 0 萬噸。
三、城市載體功能日趨完善
近年來天津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加大,最近五年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 1 %,年均投資規模超過1 3 0 0 億元。在港口方面:圍繞南疆散貨物流中心、北疆集裝箱物流中心等重點,天津港近期3 0 萬噸級原油碼頭、2 5 萬噸級深水航道、多個1 0 萬噸級的集裝箱泊位等項目正在加速啟動,2 0 0 7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7 0 0 萬標准箱,並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個貨物吞吐量超3 億噸的港口。在空港建設方面: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投資3 0 億元,新建1 1 萬平米航站樓和一條新跑道,機場綜合保障能力將躋身於國內大型機場的前列,預計到2 0 1 0 年左右,天津機場將成為華北地區第二個年旅客吞吐量千萬人次以上的大型機場。在路橋建設方面:投資1 2 0 億元,全長1 1 5 公里的京津城際軌道交通工程已於2 0 0 7 年底全線竣工,今年將正式投入運營,屆時京津兩地的旅程拉近到半小時以內。第二條京津塘高速公路今年內也將達到通車條件。天津在地鐵1 號線基礎上,還有5 條線路正在或准備開工,到2 0 1 0 年累計實現軌道通車總里程1 3 0 公里,位居國內城市前列。在各項基礎工程投入帶動下,天津交通承載能力大幅提升。
四、綜合配套改革不斷深入
2 0 0 5 年6 月,國務院批准天津濱海新區作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並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這是國家給予天津最大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市已編制上報了對於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主要涉及9個方面的內容,方案即將得到國務院的正式批准。2 0 0 7 年以來,我市在金融、科技、涉外經濟體制、土地、行政管理體制五個方面的改革已經取得了一些突破,包括金融改革順利推進,2 0 0 6 年1 月開業的全國首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渤海銀行已在外地設立分支機構。天津市商業銀行更名為天津銀行,獲准跨區域經營。全國第一隻總量為2 0 0 億元、首期募集6 1 億元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及管理公司已經設立。在涉外領域,國家已經率先批准在津設立全國目前最大的保稅港區—東疆保稅港區。這里將成為國內條件最好、政策最優、效率最高、通關最便捷、環境最寬松開放區域。現已圍海造陸1 0 多平方公里,並有4 平方公里已於2 0 0 7 年1 2 月實現首期封關運作。另外,在土地改革、稅收改革、科技改革方面各部門也正在開展多項先試先行的嘗試。
五、國際交流不斷增多
天津近幾年在文化、體育方面,與國際的交往也不斷增多。作為2 0 0 8 年奧運會的分賽場之一,天津在去年9 月份成功舉辦了「2 0 0 7 』女足世界盃」的比賽。為此興建的包括可以容納8 萬人的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在內一批現代化的體育設施業已陸續竣工。另外,經過我們的積極申辦,天津獲得了2 0 1 3 年「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的主辦權。全球矚目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成長峰會也將於今
年9 月登陸天津,屆時將有來自全球近1 0 0 0 家跨國公司代表雲集這里。 天津的快速發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 0 0 7 年,全市客運量增長了2 4 % 。世界上最著名郵輪集團——嘉年華旗下的義大利歌詩達郵輪公司,已正式將天津港作為中國的第二個母港航線,擬建設的郵輪母港將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融為一體,推動環渤海區域走向世界高端旅遊市場。
中央政府對於天津的最新城市定位是:要建設成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未來幾年,天津將進一步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我們的奮斗目標是: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全市生產總值達到8 0 0 0 億元,人均超過8 0 0 0 美元;開發開放實現新突破,人民生活達到新水平,社會和諧創造新局面,城鄉建設展現新面貌,生態環境得到新提升。
同時,天津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還面臨一些現實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清醒認識、認真對待,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比如,如何進一步保持和發揮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一個地區發展的後發優勢主要來自技術引進、制度創新、結構變動、規模擴張、要素資源等五個方面。改革開放以來,天津正是利用這些優勢,實現了快速發展。站在新的起點上,要求我們的思想意識、思維模式、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都要隨之發生顯著變化。推動天津經濟社會實現更大發展,必須進一步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智慧和汗水。比如,如何進一步增強實體經濟的整體競爭力。近年來,天津的經濟規模迅速擴大,但怎樣做強,提升產業引領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打造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有強大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是值得高度重視和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比如,如何進一步提高聚集和輻射能力。建設北方經濟中心,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勢頭,必須依靠強大的聚集和輻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天津在高效率配置資源中的核心作用,通過聯系國內外、服務各省區市源源不斷地獲得發展動力。高度發達的服務業是增強經濟中心城市聚集和輻射能力的關鍵,天津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仍然較低,這既是差距,也是潛力,更是需要我們盡快解決的重要問題。比如,如何緩解資源環境的約束。天津是一個城市經濟體,「兩頭在外」、資源能源的對外依賴性較強,必須認真對待資源環境約束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下大力量解決水資源、能源、土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5. 天津港的經濟腹地
經濟腹地以北京、天津及華北、西北等地區為主。其中,直接經濟腹地包括天津市、北京市回、河北省和山西省,間答接經濟腹地通過綜合運輸網延伸至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四川、西藏等省區和蒙古國的部分地區。
腹地橫跨我國東、中、西部地區,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腹地面積約 454 萬平方公里,總人口 2.4 億人。腹地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中均佔有重要地位,但地區間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
6. 影響天津新港港口經濟腹地的若干因素及其發展政策 要三千字
解讀
未來武漢新港啥模樣?
循環、綠色、和諧的工業新城
2025年。船行江上,武漢新港長江沿岸,遠遠可看各種吊裝設備正伸展長臂,將油、煤、鋼、水泥等貨物吊上吊下。
現代化港口背後,是各種先進的製造工廠。原材料從沿海及東南亞地區通過扁平型萬噸巨輪經長江運入,直接進入工廠車間。製成品又直接從碼頭運往東南亞國家出口。
離港區和工廠區不遠處,是按宜居模式設計的生活區,不僅配套設施完備,還有大大小小的生態旅遊區,讓家宛如在畫中。
負責《武漢新港規劃研究報告》的武漢理工大學教授陶德馨,昨日向記者描繪了若干年後,武漢新港將呈現的誘人景象。
這一美好前景的理論表達,是武漢新港將成為一個循環、綠色、和諧的工業新城。它按中國四大交通樞紐中心來規劃,以兩型社會和中部崛起為基本思路,統籌考慮了沿江產業、循環經濟、交通運輸、城市空間布局和綠色物流等各項目標。「與此前的武漢港修編規劃和華中航運中心規劃相比,武漢新港規劃沒有就航運談航運,更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
武漢新港將成為湖北新型工業化、現代化、兩型社會的綜合試驗區,陶德馨將之稱為「武漢城市圈試驗區的縮影」,在相對集中的長江沿線80公里帶狀區域內,可以比較容易實現武漢城市圈所提倡的「五統一」,打破行政區劃,集中規劃、建設、投入,並較易看到示範效應。
十大專業碼頭打出「組合拳」
盡管結合了交通、流通、現代工業、城鄉建設等眾多主題,武漢新港的核心內容仍是港口。航運專家認為,水運的結點不是流動的水或船,而是有實在依託的地面的港口,如上海有洋山港,天津有濱海新區。
根據武漢理工大學編制的初步規劃,武漢新港的左岸從黃陂區窯頭至黃岡市的蔡胡廖,岸線全長59.72公里;右岸從青山區武鋼運河口至鄂州市長港出口,岸線全長71.31公里。港區規劃用地3225萬平方米,其中包括10大港口作業區,190個生產性泊位。
10大作業區展示了未來武漢新港龐大的「組合實力」。
陽邏一作業區。以鋼鐵和石油化工品運輸為主,規劃泊位8個,總通過能力665萬噸。
陽邏二作業區。以集裝箱和水泥運輸為主,規劃泊位14個,其中現有泊位5個,總通過能力1130萬噸,集裝箱105萬標箱。
陽邏三作業區。該作業區在倒水河以上部分以集裝箱運輸為主,以下部分以糧食及石油化工品運輸為主。規劃泊位24個,其中現有泊位1個,總通過能力930萬噸,集裝箱250萬標箱。
林四房作業區。以煤炭、水泥和非金屬礦石運輸及煤炭物流配送為主,規劃泊位19個,總通過能力3615萬噸。
唐家渡作業區。以煤炭及化肥、農葯、輕工等貨種為主,規劃泊位27個,總通過能力1110萬噸。
武鋼作業區。以金屬礦石、鋼鐵運輸為主,規劃泊位18個,其中現有泊位10個,總通過能力2950萬噸。
北湖作業區。以石油、化工及鋼鐵運輸為主。規劃泊位32個,其中現有泊位2個,總通過能力2575萬噸。
白滸山作業區。以石油、化工及集裝箱運輸為主。規劃泊位25個,其中現有泊位7個,預留集裝箱泊位17個,貨物吞吐能力788萬噸,集裝箱260萬標箱。
葛店作業區。以機械、材料、工業製成品等運輸為主,規劃件雜及多用途泊位25個,總通過能力465萬噸。
三江作業區。規劃以鋼鐵、礦建材料等為主,規劃泊位16個,總通過能力635萬噸。
到2010年,武漢新港將基本建成武鋼江北基地碼頭、南順石油化工碼頭、陽邏集裝箱二期工程、亞東水泥碼頭、國家稻米交易中心;到2015年,基本建成林四房配煤中心碼頭、80萬噸乙烯配套碼頭、白滸山作業區、陽邏三作業區、三江作業區、唐家渡作業區;到2025年,全面完成武漢新港建設。
中部通達世界的水上門戶
長江航運的一個特點,是5000噸船舶往上游只能到達武漢長江大橋。這意味著武漢新港是長江流域通江達海港口的起始點。
目前南京以下航道,3萬至5萬噸船舶可直達,實際上成為海港。武漢至南京航線上,通常只能航行5000噸級船舶。武漢新港建成,就將成為中國中部通達世界的水上門戶,中國內河最大的國際性港口。
專家認為,快速發展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吳家山台商投資區、葛店開發區、陽邏開發區、武鋼、化工新城等,對武漢新港建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武漢城市圈及湖北全省都成為武漢新港的直接腹地。通過長江、漢江水路、鐵路、公路包括航空,重慶、四川、湖南、陝西、山西、河南等省市,都將成為武漢新港深厚的間接腹地。
陶德馨說,武漢新港做好了交通的硬基盤,將成為中西部地區走向海外的國際港,可匯集中西部腹地水運貨物,開通直達日本、韓國、台灣地區、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航線,並提供便利的口岸通關服務。
背景
「首發陣容」:14個項目先行
7日召開的武漢新港規劃建設籌備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確定了武漢新港建設將從14個項目起步,概算總投資79.98億元。這些項目今明兩年陸續開工,最遲2015年竣工。它們包括:
南順石油化工碼頭。新建2個5000噸級石油化工浮式泊位,建設20萬立方米液體化工儲存基地,設計年通過能力177萬噸。投資5600萬元。
武鋼江北基地碼頭。新建4個5000噸級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433萬噸。投資5.3億元。
亞東水泥碼頭。新建2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294萬噸。投資1.04億元。
陽邏集裝箱二期工程。新建4個5000噸級集裝箱泊位,建成後年吞吐能力達到75萬標箱。投資10.8億元。
WIT多用途碼頭。新建1個多用途泊位(兼顧集裝箱與重件),設計集裝箱年通過能力10萬標箱,貨物年通過能力20萬噸。投資1億元。
陽邏三作業區碼頭工程。規劃建設15個集裝箱泊位,年設計通過能力250萬標箱。投資37.5億元。
中石油油碼頭。新建4個5000噸級油品泊位。投資3.6億元。
全國稻米交易中心配套碼頭。新建2個5000噸級散貨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109萬噸。投資1.8億元。
林四房配煤中心碼頭。新建4個3000噸級兼顧5000噸級煤炭泊位(其中3個出口泊位、1個進口泊位),年通過能力1000萬噸。投資7.48億元。
80萬噸乙烯配套碼頭。新建6個2000噸級兼顧5000噸級件雜泊位、3個2000噸級兼顧5000噸級液體化工泊位、1個2000噸級固體危險品泊位、1個3000噸級散貨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650萬噸。投資6.5億元。
左嶺化學品碼頭二期工程。新建1個危化品泊位。投資1.9億元。
黃岡禹傑物流綜合碼頭。新建3個1000噸級散貨泊位,1個5000噸級件雜泊位。投資1.5億元。
湖北三和管樁綜合碼頭。新建2個800噸級泊位。投資2000萬元。
鄂州鴻泰鋼鐵綜合碼頭。
新建2個3000噸級礦石、鋼鐵綜合碼頭泊位,設計年吞吐量180萬噸。投資8000萬元。
亮點
武漢黃岡鄂州三地攜手發展
為了推進武漢新港項目,省政府有關部門、武漢市、黃岡市和鄂州市,形成了省市推進、三地聯手的合作態勢。
這體現在7月7日召開的武漢新港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省和武漢市、黃岡市、鄂州市,共同成立了新港領導小組辦公室,以負責武漢新港規劃發展的具體事務。辦公室設在武漢市,武漢市常務副市長袁善臘任辦公室主任,經費由武漢市承擔。
對於武漢新港的規劃,武漢市常務副市長袁善臘、黃岡市副市長龍福清、鄂州市副市長劉立勇都表示,將組織專人專班,在規劃、土地、外貿、工業、港口等部門深度對接。黃岡、鄂州市還表示,將調整本地的工業規劃,以對接武漢新港的工業規劃。
根據對本地長江岸線資源的了解,黃岡、鄂州兩市市長還提出,希望能將武漢新港的規劃范圍有所擴大,以更好地利用長江資源,發展區域經濟。
據了解,目前三市的國土管理部門正利用本輪土地修編,了解武漢新港規劃范圍內的土地狀況,以提出土地利用規劃的修編建議。同時實現三地土地規劃,與長江流域綜合規劃、防洪規劃、航道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城鎮發展規劃的重點對接。
影響
江城經濟重心或將東移
長期被視為心頭大患的「水」,今年成了湖北振興經濟、促進中部崛起的新載體。
以「億噸大港,千萬標箱」為目標,湖北將在今年8月制訂出跨越武漢、鄂州、黃岡三地的全新規劃,打造中國內河航運最大碼頭武漢新港。
這個「巨無霸」式的新港佔地3225萬平方米,10個港口作業區擁有190個泊位,到2025年,貨物吞吐量將達1.63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50萬標箱,未來將超過1000萬標箱。港區同時規劃布局「四大產業集群,二條沿江產業帶,四大綜合物流中心」的產業園區,和「一軸兩心四城」的區域城鎮體系,以港口帶動產業和城市發展。
有專家分析,這片長80公里的帶狀區域,將帶動湖北及長江流域經濟發展,形成中部崛起的一個高地。
作為歷史悠久的碼頭城市,武漢依水而生,九省通衢因水得名;百姓也畏水而居,防洪抗汛是每年夏季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相比鐵路、公路和航空的發展,相當於16條京廣鐵路的長江航道並未得到足夠重視和良好利用。如今,能源緊缺、油價飆升,黃金水道低能耗、低佔地、低成本、大運量的交通優勢凸顯。
5月7日,省委書記羅清泉提出,建設武漢新港,將其作為實施中部崛起和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試驗任務的重要突破口。
有別於普通港口的是,規劃中的武漢新港,不僅是集聚生產要素、服務中部崛起的重要平台,也是促進中部國際貿易發展的內河國際港,是促進臨港經濟和城市組群發展的先導區,它還是集納了高速公路、航空、鐵路和水運於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
而未來,武漢新港將形成以港口為點,長江為線,帶動中部地區「面」上一批產業集群發展的經濟成長新模式。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楊松稱其為「芝加哥 亞特蘭大」的模樣。
在武漢新港的初步規劃中,長江沿線將建設綜合保稅區、經濟開發區、物流加工區等產業園區,大力發展臨港經濟,形成物流、鋼鐵、化工、能源、造船、新型建材、光電通信和現代製造業等產業集群。
到2025年,貨物吞吐量達到1636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50萬標箱,未來將超過1000萬標箱。這相當於每天有至少5000輛大卡車運送6米長標准集裝箱從武漢新港出發。
專家認為,這將帶動武漢經濟重心的東移。
武漢經濟目前呈現西南強,東北弱的狀況,一個重要原因是西南地區的交通狀況明顯優於東北地區。在陽邏大橋通車前,從武漢市區通達新洲區及區內的陽邏開發區,都是件困難的事,雖然陽邏與青山隔江而望。
現在情況發展了根本性變化。陽邏大橋建成後,武漢新港規劃的南北兩岸連成一體,並成為由武漢三環線、武漢繞城高速、106國道、武鄂高速公路、唐家渡長江大橋、滬蓉高速公路等構成的「四縱五橫十聯線」公路疏港系統的一部分。鐵路方面,京九、武九及其間的鐵路連接線,形成「工」字形鐵路路網。未來還將規劃建設陽邏電廠鐵路專用線復線、武九鐵路至白滸山作業區、北湖作業區鐵路專用線等港區鐵路專用線項目。
這些交通設施以現代化港口為核心,推動武鋼鋼材深加工及裝備製造產業、80萬噸乙烯項目帶動的石化工業及下游產業、紡織服裝產業、新型建材產業等發展,形成以重化工為主的武漢經濟新重心。政府方面還希望以港口建設,帶動新城區建設,實現港城互動,促進陽邏新城和武漢化工新城加快發展,形成葛化港口工貿新城、唐家渡港口物流新城等城市組群。
7. 如何看到天津被迫開埠通商的歷史意義
不是問教科書式的回答吧?
通過一些史料可以認識到,天津開埠通商,一躍而成為北方經濟中心,形成南有上海,北有天津的格局,直到日本全面侵華,天津始終是北中國的金融貿易重地
8. 通商口岸城市的發展
沿海沿江口岸的開放和率先發展,國內外貿易規模的擴大,新的交通格局和物流、人員流、資金流方向的形成,促進了近代中國新的區域整合,並成為影響區域和城市發展的關鍵因素。
近代區域的經濟發展,大致體現出從重要開放口岸沿河流、鐵路、公路與依然使用的主要的傳統陸上道路,向口岸的內陸腹地逐漸推進的特點。經濟區是經濟地理學的基本概念之一,它是具有全國意義的地域生產統一體,內部主要通過市場進行密切的聯系。各個經濟區都有自己的經濟中心,這一中心往往由一個大的綜合性城市或一組城市所組成,是全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和交通中心,它的發展對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開埠以後,沿海港口城市的逐步成長和對腹地影響的不斷擴大,港口城市和腹地經濟聯系的不斷密切,為近代經濟區域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大約到20世紀前後,主要以沿海重要口岸城市為經濟中心,以它們的腹地為范圍,通過主要交通道路密切連接的經濟區已經初步形成。到了民國時期,我國至少已存在七大經濟區,它們是:以香港和廣州為中心主要包括珠江流域以及湘贛黔三省南部的華南經濟區,以廈門、福州為中心包括今福建省的福建經濟區,以上海為中心主要包括長江中下游和浙江的華中經濟區,以青島、煙台為中心主要包括今山東省和毗鄰地區的山東經濟區,以天津為中心主要包括黃河流域大部分以及內外蒙古的華北經濟區,以大連與沈陽(沈陽是大連溝通東北各地的主要聯接點)為中心主要包括東北各省和內蒙古東部的東北經濟區。
我國地域廣袤,各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尤其是面積廣大的華中、華北兩大經濟區,地跨東部、中部和西部,區域內的經濟發展水平明顯存在西部不如中部、中部又不如東部的特點。這種差距,除了農耕條件較好的平原和可以通航的河流主要在東部、經濟發展程度和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主要在東
部、中部次之、西部較差這種地理條件和歷史基礎之外,主要是近代以來中國現代化空間進程的差異造成的。1840年以後,盡管農業仍是中國國民經濟的主體部分,但外向型經濟和近代工商業在經濟中逐漸佔有重要的地位,並代表了經濟的發展方向。東部由於有著眾多的較早開放的通商口岸,又有著良好的經濟基礎,率先得到了發展,並強化了它在中國經濟格局中的優勢地位,成為中國現代化最主要的基地和輻射源。對於中部、西部地區而言,靠近東部沿海就是靠近現代化源地,可以更快更多地接收到現代化的氣息、先進的生產力與文化;靠近東部沿海就是靠近中國的主要市場和世界市場,而是否靠近市場是影響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由於受上述因素制約,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大致表現出離東部口岸越遠速度越慢的特點。西部遠離沿海口岸,發展速度自然最慢,而鐵路、公路等新式交通興起較晚、密度比較稀疏這一點,加劇了西部對外聯系的不便,也不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進入。可以說,今天中國的東中西三大部分經濟差距的形成,主要是現代化的空間進程始於東部沿海再逐步往西推移這一特點造成的。
港口—腹地對近代區域發展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新的經濟區的形成和促使東中西三大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擴大上,也體現在同一地區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上。各地區的發展往往以口岸所在的沿海或沿江一帶較快,而在並非沿海沿江的地帶,發展較快的往往是在重要口岸通往腹地的主要交通線上擔任交通樞紐的城市。今內蒙古的包頭市1809年的時候才由村改為鎮,後來隨著天津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和鐵路的向西延伸,包頭成為陝、甘、新、內外蒙古的皮張、羊毛的轉運中心,以後又取代歸綏(今呼和浩特市)而成為內蒙古地區的經濟中心。濟南因位居南北大通道津浦鐵路和山東的東西大通道膠濟鐵路的聯接處,成為山東省內貿易的中心和青島港口—腹地系統中最大的轉運市場。濟南在20世紀以後經濟上在山東省具有一定的地位,顯然和其在山東新的交通格局與港口—腹地體系中的地位有關。
受近代的港口—腹地體系制約,以及新的交通格局和物流、人員流、資金流方向的改變與區域發展差距的影響,一些城市走向衰落,一些城市得以興起,中國舊的城市分布格局有所改變,城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的失衡現象進一步加劇。1930年代的建制市,無論人口規模處於何種等級,都以沿海省份占較大的比重,而且人口規模的等級越高,沿海省份所佔的比重也就越高,至於人口數量眾多的大城市,可以說絕大多數都集中在沿海省份。
口岸城市與位於口岸通往腹地的交通線上的城市的率先發展,還改變了各行政區內部原先的城市分布格局,顛倒了一些城市的經濟地位。近代以前,首都或省會、州府治所等不同層次的行政中心,因聚集了較多的消費人口,商品消費量大,工匠人數多,不僅是區內最大的城市,往往也是區域內的經濟中心。到了近代,那些以前並非行政中心的口岸城市或位於口岸通往腹地的交通線上的城市,經濟發展速度均超過行政中心所在城市而成為區域經濟中心,而以前集行政中心和經濟中心為一體的首都或省會、府州治所卻大多經濟地位下降,不再是區域經濟中心。
這種行政中心和經濟中心各由不同的城市擔任的現象,在沿海沿江的不少省份都有存在。例如,山東省的濟南和青島、四川省在重慶直轄市分立以前的成都和重慶、江蘇省在上海市分立以前的南京和上海,無不如此。前者都是省會、省內傳統的行政中心,後者則是省內的經濟中心,主要是在近代才發展起來的城市。如果我們將視野放到比省更大的范圍,也可以找到同樣的例子,例如北京和天津、北京和上海。北京既是中國的首都,也是北方的政治中心,而天津則是北方的工商業中心。上海不是首都,在設直轄市以前也不是省一級的行政中心,卻是中國的經濟中心。
有的省會城市位於沿海沿江,本身也是開放口岸,但發展速度慢於省內的其他口岸城市,也會導致省會城市經濟地位的下降。例如,福建的福州和廈門、廣東的廣州和香港(香港盡管割讓給英國,但區域經濟仍和廣東一體)就是這樣。這四個城市對外開放的時間約略相等,但福州發展慢於廈門,廣州發展慢於香港,省會自難一市獨尊。
這種經濟中心城市和行政中心城市雙峰並峙、原先行政中心城市經濟地位下降的現象,還可以使兩類城市在區域內的政治重要性倒置。省會城市如果因經濟發展速度慢於別的城市,以致經濟規模和人口數量在省內都不能保持第一,有時中央政府便會將省會改置到經濟中心或經濟有望得到迅速發展的新興的交通中心。河北省的石家莊取代保定、河南省的鄭州取代開封都是這樣的例子。這種狀況不僅出現在省域,也出現在府域、州域甚至縣域。廣東東部舊潮州府的行政中心向來在海陽縣(今潮州市),近代口岸城市汕頭興起,成為府境最大的城市並演變為區域行政中心,最後以汕頭作為地區名。廈門原屬於福建泉州同安縣,城市興起後成為周圍數縣的行政中心,而廈門市亦成為這一行政區的專名。
9. 天津被開辟為通商口岸給中國和天津各帶來什麼影響
中國:1.徵收內地抄稅完全喪失關稅自主權加深殖民程度2.經濟附庸3.更深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商品市場原料產地4.商品輸出到資本輸出5.資本主義勢力侵入內地6.破壞自然經濟加速瓦解7.促進民資發展天津:1掠奪市場原料2.經濟受控制3.客觀促進近代化瓦解自然4.促進天津近代企業出現5.全國先機先進理念
10. 清朝時天津發展的特點
天津的傳統文化有著深厚豐富的內涵和突出的特色。表現在建城設衛、生產、商貿、文化、飲食、服飾、家族、民居、交通運輸、人生禮儀、歲時節日、信仰及民間藝術與游藝競技諸方面。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後,其孫朱允文繼位為帝,其子朱棣以「靖難」為名,向其親侄子朱允文發動了爭奪王位的戰爭。建文二年(1401年)九月,朱棣率軍由通州「循河而南,渡直沽,晝夜兼行」,破滄州,打通了南進之路。賜直沽以「天津」名,意為「天子濟渡之地」。天津老城北門外的渡口處,曾建有「龍飛渡蹕」的牌坊以示紀念。
朱棣稱帝後,認為「直沽海運商泊往來之沖,宜設軍衛」。於是,在明永樂二年至四年(1404年至1406年)先後設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於直沽,並令工部尚書黃福、平江伯陳瑄等築城浚池,建天津衛城。
天津衛城垣有「賽淮安」之美譽。其長9里13步,高2丈5尺。設4門,門上建有城樓。城垣東距海河220步,北距衛河(南運河)200步。由於初為土築故至弘治初年已頹圮不堪。弘治四年(1491年)天津兵備副使劉福積累帑項,於弘治六年(1493年)委都指揮使陳達用了2年的時間用磚包砌,在4門之上重建城樓並為4門題鎮東、定南、安西、拱北之名。
明代天津的城市生活,具有典型的封建性。在城市上層中,「日以戈矛弓矢為事,……爭相驕侈為高。」
清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三衛合一,統稱「天津衛」,這一名稱也成為天津城市的代表。
天津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天津農、林、牧、副、漁、鹽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其中作為經濟支柱之一的漁、鹽及手工業生產習俗頗具特色。特別是隨著元代漕運的發展,為之服務的手工業發展更為迅速,各類作坊相繼應運而生。尤其是開埠以後,帝國主義的經濟入侵又從客觀上刺激了民族工業的產生和發展,以三條石機械工業區為代表的民族工業形成規模。到了清朝末年,天津已成為華北地區民族工業的重要基地。
明代築城後,漕運發展,商業繁榮,財聚四海,「民喜為商賈」。憑借海河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匯南北舟車,集八方商賈,迎海運漕糧,納吳越百貨,成為華北地區商業中心。清代漕運、鹽業、糧業更漸發達,經濟空前繁榮,「輪蹄輻輳,舳艫揚帆,往來交錯,盡晝夜而無休止」。東門內、北門內及東門外宮南宮北大街,商號林立,錢庄、銀號櫛比,商貿發達,各業俱興。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城廂慘遭燒殺搶掠,商民損失額巨,元氣大傷,商業蕭條。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城牆拆除後,改為東、西、南、北四條馬路,店鋪賈攤沿街而立。繼而北馬路的北洋第一商場、國貨售品所以及商業總會、天津工商研究總會等私商機構相伴而起,形成以東北角為中心,向北馬路、東馬路延伸的商業區。從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商業中心逐漸南移到租界地。勸業場、小白樓等街區日漸繁華,周邊形成規模商業區。商業資本大量投入,旅店、飯店、商店、影劇院、歌舞廳櫛比鱗次而立,尤入夜燈火通明,觥籌交錯,輕歌曼舞,是聞名全國的享樂之鄉,並有「東方小巴黎」之稱,成為天津重要的商業、娛樂、休閑中心。
天津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在20世紀以後出現的「銀行熱」,尤以民國十六年(1927年)以後進入繁盛時期。作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銀號,發展更為活躍。由於天津金融業可以一直輻射到華北、西北腹地,因而形成北方地區的金融中心。就金融業的總體規模而言,天津僅遜於上海而躍居全國第二位。
隨著天津城市經濟和商業的發展,商人階層尤其是鹽商階層的迅速崛起,使城市文化有了長足的發展。清代著名學者紀昀在清代中葉到天津後曾寫道:「天津擅煮海之利,故繁華頗近於淮揚。……文士往來於斯,不過尋園林之樂,作歌舞之歡,以詩酒為佳興雲耳。」「豪於家財而風度彬雅」的大鹽商們無不廣交、延攬南北名士,附庸風雅,形成一個十分特殊的文化圈。馳名中外的由查氏鹽商修建的私家園林——水西庄就曾經是當時全國各地文人墨客聚集結社的著名場所。商人的倡導和世俗化的傾向以及城市社會商人與官僚身份的結合成為清代以來城市文化的最顯著特點。
帶有商業色彩的地域文化,影響著城市居民的風格習尚。特別是自清代咸豐十年(1860年)以後,天津開為商埠,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之典型城市,西方文化的侵入,加之天津人雜五方,使天津的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形成了以老城為中心的民間傳統文化、以9國租界區為中心的租界文化和以海河三岔河口為中心的漕運(碼頭)文化相互交融又各具風採的民俗文化風貌,具有都市民俗所特有的個性和魅力。成為濃縮中國近代歷史的寶庫。
津地飲食豐富,民眾愛吃會吃,尤喜食海鮮,素有「當當吃海貨,不算不會過」之俗語。民諺「天津衛三宗寶,銀魚、紫蟹、大紅襖」中之銀魚、紫蟹皆為天津特有的名貴海鮮食品。由於市內曾有許多清朝遺老遺少、文人、政客、軍閥等寓居津門,加之商人之間的交易和達官顯貴的宴飲,影響並形成了津人好「下館子」之風尚。每遇熟人在飯庄相遇,還講究「添菜」之禮。津人擅長烹飪,口味既有「南甜」,又有「北咸」,且酸、辣、香、麻一應齊備。津菜菜系以扒、烹、燒、炒、煎、烙、烤、煮、熗、涼拌、腌、醬等為主要烹調方式。並以「八大碗」配置宴席菜餚。
民間小吃風味獨特,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桂發祥大麻花不僅是舊時朝廷指定的御膳,而且也是今天享譽世界的美食佳品。
天津服飾頗具特色。富足者衣飾追求華麗氣派,面料考究,做工精細,款式新穎,極盡豪華奢侈,且不同場合穿用不同服飾。女服更講鑲滾沿邊,色彩艷麗,雍容華貴。無論貧富,皆崇尚紅色,尤以新婦為甚。而貧困遊民,其指身為業,日掙日吃的生活方式決定了其服飾具有典型的職業特點,夏著「短打兒」,冬著「二大棉襖」、「空堂」棉褲,腳腕扎腿帶子。婦人則多著「一裹窮」。貧富差異相當明顯。
天津舊時曾出現許多顯赫一時的大家族,其存在和發展的共同特點是必須有較強的經濟基礎。同時家族的維系還必須靠家族成員間共同經營一種產業來做依託,實行家長制的管理手段。但天津市區的家族觀念相對郊縣農村不甚強烈,特別是清代乾隆、嘉慶以來,城市商業經濟不斷增長,社會控制松動,家族的外部職能受到更多的重視,「家族主義」淡化,大家族減少,並逐漸由復合家族向單一家族過渡。
至於親族關系則重視母親家族,「娘親舅大」,舅舅的權威性可決定外甥的婚姻、分家等諸多事宜。另對結拜兄弟、姐妹及拜認乾娘等干親比較講究。
傳統民居以四合院為主,並有三合院、筒子院、獨門獨院和門臉房等,尤其推崇大四合套院落,以橫向連接的兩側跨院多為富,以縱向連接的進深院落層次多為榮。並講究裝飾磚雕、木雕。城廂內民居多坐北朝南
隨著前清遺老、軍閥、政客等寓居津門,在租界區內相繼營造了不少風格各異的花園別墅、洋樓。這些帶有異國風情的豪華宅邸多由外國人設計,像梁啟超、袁世凱、徐世昌、張學良以及慶王府的宅邸均為上乘。還有的採用中西合璧,將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歐建築風格有機結合,清雅別致。
郊區運輸,除河船外,多系單套或雙套的兩輪木製馬車;市內運輸,則多為人力雙輪或獨輪車;一般小販和短途運輸則為肩挑。
城市上層人物代步的交通工具為轎和馬,轎又分四人官轎及兩人轎。官員乘轎要求走得平穩,而商人乘轎卻要轎夫「飛轎」,跑步行進,以示有「派兒」;兩人轎,多為婦女乘坐。乘馬者多為武官,間有英武少年騎馬游獵於近郊。20世紀初,租界地外僑和中國官僚、軍閥均擁有私人汽車。有軌電車也以環老城4條馬路和日、法、德租界區域繞行。人力車、四輪馬車和自行車得到廣泛使用。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為中國北方「澤國水鄉」水路交通運輸主要靠擺渡浮橋和陸續建的可開啟的鋼橋。中國革命著名戰役之一的平津戰役就是在金湯橋會師的。
人生禮儀紛繁復雜,多姿多彩。雖為工商大都會,但思想仍有較濃厚的封建小農經濟意識,崇尚封建孝道和倫理,追求多子多福,家大業大,子孫滿堂,以養育5男2女為理想生育模式。求子育子諸禮莫不以祈求福壽安康為目的。婚姻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彩禮重聘。無論娶媳聘女皆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奢靡至極在所不惜。喪葬之禮更為奢華,縟節俗例兒比比皆是,推崇大出殯,重棺槨,重壽衣,事死如事生。舊時,祝壽講究宴請賓朋,請戲班唱堂會,並有男不過10(逢10),女不過9(逢9)之風俗,尤對66歲生日格外重視,有「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之俗諺。
津人為公好義,受元代漕運及居民多為明代屯兵後裔人口雜處五方影響,碼頭習氣、行武之遺風尚存,民眾多聚義互助,熱心公益,不僅有水會、杠子房、小大院等社會公益職能組織,還因其商貿發達,成立了許多相對具有約束力的民間職業社團組織及客商寓居津門所建的會館、鄉祠。普通居民喜出入相招,守望相助的鄰里之情,但攀比之風頗重,好散財「買臉」。
長期漂泊無定的生活,培育了津民喜團聚、好熱鬧,鍾情年節時令的慶賀活動。尤其對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民俗節日傾注了大量心血,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以火爆、喜慶,盡力渲染和營造年節氣氛,並形成諸如「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賺」的春節期間特定的傳統食俗慣例。
民間信仰廣泛龐雜,清中葉以前,共有各類廟宇500餘座,儒、釋、道及民間或地方崇拜諸神無所不有,廟宇之多,全國罕見。自然物崇拜、動植物崇拜、祖先崇拜、民間雜神崇拜以及跳大神、算命、看風水等活動極為盛行,特別是對神靈的信仰目的性極強,多隻祈求保佑現世生人,功利色彩較重。
在諸多民間信仰中尤以對海神天後崇拜頂禮至極,並將其與天津本土文化緊密結合,成為護佑三津的福主和城市保護神。津門歷史也多與天後文化緊密相連,不僅有「先有天後宮,後有天津衛」的歷史佳話,而且對天津經濟、文化、風俗習尚等諸多方面均產生重大的影響。
天津民間工藝美術種類繁多,受宮廷美術、文人美術及世俗欣賞需求影響,地域特色濃郁。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刻磚劉刻磚、麵塑、木雕、石雕、根雕、楊柳青年畫、塘沽版畫、剪紙、彩燈、地毯等民間工藝美術作品被稱為民間藝術之絕品,名揚海內外。
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相聲、時調、大鼓、快板等大眾化戲劇和曲藝在津十分興盛,這些戲曲雖大都起源於他鄉農村或城市社會下層,但最終有的在天津形成正式的藝術流派,有的在天津成熟或「走紅」,從而使天津成為中國主要戲曲藝術產生的搖籃。特別是名角兒的演唱,不在天津唱紅叫響就難以走向全國,過「天津關」是演員能否成名的標准,因而天津也是培養戲曲名家的搖籃。戲曲的繁榮也使茶園、戲園業大興,成為舊時民眾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
民間音樂舞蹈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演出團體多以老會、聖會呼之。法鼓、大樂、十番、杠箱、高蹺、秧歌等傳統樂舞十分普及,各會所在社區居民均以公益事業視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平日自娛自樂,為茶餘飯後消遣樂事。逢年過節或重大廟會活動出會表演,為本社區爭光添彩。聞名於世的天津皇會,在舉辦期間,曾是民間各道樂舞老會、聖會大顯身手,爭妍斗艷之大好機會,故每逢皇會舉辦之時,全民熱情參與,最多時有110多道會的表演,近5000餘位演員。《天津天後宮皇會行會圖》中就有於此的詳細記載。這一調動全民情結,達到萬人空巷的民間盛會終成為當時「全國各省唯一的神話盛事」。這些民間音樂舞蹈已被今各道民間花會所繼承。
民間游藝競技項目十分豐富,民喜運動,除放風箏、抖悶葫蘆、踢毽等全民性普及競技游藝項目外,部分群體以玩鳥、玩鷹、斗蛐蛐等為樂事,少年兒童尤其是男童的游藝競技項目則多室外追逐內容
租界社區僑民則多以舞會、音樂會、賽馬會、擊劍、草地網球、水上快艇、板球、馬球、回力球等為消閑方式,這些項目也影響了近代天津的城市生活。
天津 眾 維 插 畫 培 訓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