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在一個國家的作用

經濟發展在一個國家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03-01 23:41:40

㈠ 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自然因素:自然資源的特點和在人類生產與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一個國家所擁有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和構成及其分布狀況,對經濟發展關系極大。

2、人口數量:人是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統一,人口發展必須與物質資料生產發展相適應。

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是社會生產力的主體,一定的人口數量是經濟發展所不可缺少的,適當的人口增長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因素。另一方面,人作為生產者又是有條件的,不僅要同生產資料相結合,還要受年齡、體質和技能的限制。

3、科學技術: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也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4、文化教育:對人力資源的開發是通過人力投資實現的,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力投資,一是智力投資。教育是對人的智力投資,是提高人力資源質量的各種途徑中最重要的途徑。

(1)經濟發展在一個國家的作用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的財富增長體現在國民生產總值,費用與時間在流通、管理、服務等環節的分配與效率直接影響生產的質量與效率;因而,管理、服務與流通等環節越是精簡、廉潔和有效率,就越能促進經濟發展。

生產要素變化包括數量增加、結構變化、質量改善等,實現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容既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容,還包括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鄉結構、區域結構、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內容。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達到經濟量的增長。

㈡ 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對老百姓有啥好處啊

近年來人們提到中國經濟時,總喜歡用「一枝獨秀」來形容,中國經濟的穩健發展和世界經濟陷入「增長性衰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2002年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中國經濟總量突破了10萬億人民幣的大關,人均收入突破了1000美元,經濟增長高達8%。但是我們在看到經濟繁榮的同時也要清醒地思考,這就是在中國,是不是所有老百姓都感到了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

鑒於對剛剛過去的2002年人們的幸福感受還沒有定量調查,在此我們引用的是2001年度「零點生活指數」的研究結果,這次調查覆蓋了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成都、南京、西安、鄭州、大連、沈陽10個城市,城市居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處在「一般」和「比較滿意」之間、偏向於「一般」的水平。滿意水平的分值較2000年稍有下降。如果要問目前中國城市居民的心情怎樣,那麼有超過四成(40.9%)的市民會感覺到「平靜」,而感覺心情「愉快」或「浪漫」的居民只佔到一成左右(11.4%),城市居民對未來生活的態度中,覺得未來生活「會變得很好」的樂觀群體比例明顯下降,預期「不會有什麼變化」和「說不清」的群體也分別佔到14.9%和18.4%。

這種調查結果與一般人的感覺大致相同。但這項調查還基本屬於城鎮范圍,近8億農民滿意的情況怎麼樣還不清楚。

不可否認,中國經濟「七上八下」和全球經濟相比已相當不易。這樣好的經濟增長已經給大部分老百姓帶來了實惠,這僅用住房面積、汽車擁有量、旅遊人數、儲蓄等增加的數據就能看出來。但我們還應該看到,還有相當一部分老百姓沒有感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也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重要問題。

一是就業問題。據北京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失業和就業問題是北京老百姓最關心的第一位的問題,而前幾年這一問題是排在第四五位的。就城鎮來講,2001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與國企下崗職工共1400萬人,約相當於城鎮從業人口的5.8%。如果再加上非國有企業下崗職工600萬人,全國大概有2000萬下崗和失業人員,相當於城鎮從業人口的8.3%。但根據《中國的勞動和社會保障狀況》白皮書,從1998年~2001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累計有2500萬人。應該注意到,這些下崗人數,還只是國有企業的下崗者,並不包含其他所有制企業的下崗者。目前中國城鎮至少有2500萬人等待飯碗,相當於城鎮中每10個人有一個人失業,這已經十分接近國際警戒線。如果考慮到中國農村尚有1.5億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需要另尋出路,那麼我們計算的結果是中國城鎮失業率為10.2%,農村失業率和全社會從業人員失業率更高。失業就意味著收入下降。盡管黨、國家和各地政府在這方面已採取了許多措施,但解決好這一問題還有很大難度。而不解決這一問題,這部分人的生活就會受到影響。

二是中國公眾從經濟增長的蛋糕中分得的份額。中國經濟從1978年~1996年間的年均GDP增幅為9.5%,1997年~2002年間年均增幅達到了7.8%,但改革開放24年來,全國工資總額佔GDP的比重卻從17%下降到12%,其中有16年工資總額/GDP的比重是下降的,上升或持平的僅有8年。當然,工資總量和平均工資上升很快,城鄉居民收入總水平和平均收入也增長很快。那麼工資比重為什麼會下降?中國繁榮的巨大財富何在?工資比重下降,是不是意味著積累率有點高了?值得研究。

目前中國出現了居民儲蓄總額的增長額超過了全國工資總額的情況,例如2002年工資總額大約是1.2萬億,而居民儲蓄卻增長了1.5萬億。這樣奇特現象最可能的解釋是兩種,要麼中國公眾有除工薪之外的巨額的其他收入,要麼財富被相對集中在少數富人手中。這種情況更值得注意,並令人擔憂。

三是農村居民。根據農業部的統計,在1997年~2001年間,農民從土地獲得的收入對農民純收入的貢獻率為-6.2%,如果沒有非農收入,農民的生活就難改善,而流入到茫茫城市的農民工多數從事缺乏必要的社會保障的「非正式就業」,即在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行業打一些無勞動用工合同的零工,這樣打工很難獲得穩定的收益保障。此外,20世紀90年代以後,農民儲蓄佔全社會居民儲蓄的比例逐年下降,約每5年下降5個百分點,人均存款不過數千元。農民正成為不能充分共享經濟繁榮成果的邊緣階層。

可以說,我們正在經歷巨大的繁榮,但還不是所有老百姓都能感受到這種繁榮帶來的好處。這是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黨的十六大提出今後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分享經濟增長帶來的成果。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非常清醒地指出: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要發展成為全面的、高水平的、平衡的小康社會,就要努力使所有社會成員都能體會到經濟繁榮帶來的好處。

令人欣慰的是,黨和國家已經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並採取了一些很有針對性的措施。如提高離退休人員的工資、提高社會最低生活保障的標准等。應特別指出:感受到經濟增長好處的人們越多,經濟增長

的基礎就越穩定。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會成為經濟增長的更大動力。

㈢ 發展中國家在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是什麼

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格局國際分工的低端從事資源類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 的生產。

國際分工格局事關一個國家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定位,其演進趨勢自然會引起人們的密切關注,已有不少文獻對國際分工的深化及變動做出了分析。事實上,當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工體系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1.傳統的垂直型分工正向混合型分工轉變,呈現出產業間分工、產業內分工與產品內分工並存的多層次的嶄新格局產業間分工。國際分工在不同產業間進行,主要特徵是發展中國家從事資源類初級產品的生產,發達國家從事製成品的生產;或者是發展中國家從事勞動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如玩具、鞋帽等,屬於製造業的低端產品;發達國家從事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如機械、電子等,屬於製造業的高端產品。在這種分工格局中,產業邊界是清晰的,形成以垂直分工為特徵的國際分工合作體系。
產業內分工。國際分工依據同一產業內部產業鏈條的不同環節來進行,具體而言,產業鏈條可以分為三大環節:一是技術環節,包括研究與開發、創意設計、生產及加工技術的提高和技術培訓等分環節;二是生產環節,包括後勤采購、母板生產、系統生產、終端加工、測試、質量控制、包裝和庫存管理等分環節;三是營銷環節,包括分銷物流、批發及零售、廣告、品牌管理及售後服務等分環節。經歷了多年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發達國家逐漸著力於研發和品牌營銷,控制核心技術和經營技巧,而把加工製造環節轉移出去,生產結構呈現出典型的「啞鈴」型;而發展中國家則在全球價值鏈條中,尋求自己的發展空間,明確自己的發展定位,承接著這種產業環節轉移,著力於加工製造環節。如耐克公司是一個典型的微觀案例。耐克公司掌握產品設計、關鍵技術,授權越南、中國等國外生產廠商按其產品規格、技術標准生產產品,自己則在全球建立營銷網路,進行產品的廣告宣傳與銷售及提供售後服務。

㈣ 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什麼

創造和維護公平競爭的環境。

真正想發展總部經濟的地方特別是打算把外部企版業總權部吸引進來的地方,要有一個好的、開放的心態,在創造和維護公平競爭環境上下功夫。

這樣對當地的龍頭企業是有好處的,因為一個總部集群所形成的種種環境、關系、特點和優點都會對當地企業有好處。

(4)經濟發展在一個國家的作用擴展閱讀

地方政府對產業集群的發展表現出非常高的熱情,採取不少措施推動產業集群的發展。

但從廣東、浙江等地產業集群發展的歷史看,基本上是在市場推動下成長起來的,政府主導也有,但是還是比較少的。

比如像北京,總部經濟事實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原因在於北京政府的公共關系、信息的交流、國際、國內人員的交流、教育、研發等方面具有其它地方不具有的或少有的優勢,大大小小的國內外企業的辦事機構在北京雲集的狀態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㈤ 高新技術產業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

從世界范圍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現象,除了像摩納哥、安道爾那樣的袖珍國家,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區域問題,特別是美國西部與中國西部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資源和對本國的重要性等方面都有許多相似之處。在中國大力開發西部的今天,借鑒美國西部開發的成功經驗,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美國對西部大規模的開發,准備於 19 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於南北戰爭時期,完成於 20 世紀中葉,前後經歷了 100 多年時間。美國西部的開發,是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在大規模人口遷移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資本主義工業化所提供的先進物質技術手段,開發各種自然資源,促進美國西部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就其性質來說,它是一種帶有典型意義的區域經濟開發模式。美國西部開發基本上實現了美國政府的戰略目標,即完成東西部之間政治經濟的一體化,對美國國民經濟的起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主要經驗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既堅持市場經濟原則,又充分發揮政府在西部開發中的重要作用。在美國西部開發史上,政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政府對西部開發事務的介入,不僅涉及到有關政策法規的制定與特屬政府部門的建立,而且涉及到政府對西部發展的資金投入與收入所得的再分配。除此之外,州、縣等地方政府具有相當靈活的自主權,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企業的進入,鞏固了美國西部開發的經濟基礎。美國西部開發開始是在市場經濟的框架下展開的,由於是以自發性的開發為主,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雖然存在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的現象,但資本和人力資源的解決沒有遇到大的困難。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經過上百年的開發,西部實現了與東部經濟發展的一體化。
2、鼓勵移民和人才的流動。在美國西部開發史上,移民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加利福尼亞金礦的發現和淘金熱的興起,吸引了歐洲大量移民,僅1848-1860年的十餘年中,這里就從一個西部小鎮發展成為擁有 38 萬人口的著名城市——舊金山。如果說淘金熱興起時的移民是靠利潤的誘惑和市場的自發作用吸引的話,那麼到後來,政府的引導對西部地區的移民起了重要作用。土地的廉價出售和低價租賃吸引了大量移民去西部定居。移民隊伍中不僅有普通的勞動者,而且有掌握各種技藝高素質的人才,有商人、資本家和各種手工業者。他們富有開拓精神和冒險精神,對美國西部的開發起了重要作用。
3、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美國在西部開發的過程中,十分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交通運輸設施的建設,19 世紀末基本形成全國鐵路運輸網,對西部開發和國民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很多經濟學家稱 19 世紀的美國歷史基本是一部鐵路成功史。交通運輸業的優先發展,促進了西部經濟的地區專業化和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了,也為西部其他部門、行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4、重視科技的推動作用。在美國西部的開發中,科學技術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西部地區土地價格低廉、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勞動力價格相對便宜,非常適合高新技術工業的發展。二戰以後,西部和南部抓住美國大量軍事工業轉為民用的契機,迅速發展了宇航、原子能、電子等高科技產業。美國幾個最著名的高新技術工業科研生產基地,如加利福尼亞州的「矽谷」、北卡羅來納州的「三角研究區」、亞特蘭大的計算機工業區等都位於西部和南部。
5、以增長中心帶動區域開發。所謂增長中心是指能促進相應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增長的經濟中心地區,大都表現為由規模不同的大小城市組成的城市網路。在美國長達 100 多年的西部開發過程中,興起了一大批層次不同的增長中心。增長中心對美國西部開發的影響,既表現在通過商品流、移民流、文化流、信息流的擴散對經濟施加影響的擴散效應上,也表現在通過中心城市的經濟文化聯系使經濟活動趨向增長中心的聚集效應上
不知道你能否看懂

㈥ 股市的存在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底有何現實意義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大幅下跌表明經濟的下滑,不利於經濟發展。使版得失業率上升,使人民生活負權擔加重,不利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全球股市下跌壞處:1經濟危機(企業得不到融資支持發展,就業崗位減少,失業);2實體經濟受沖擊,內需消費不足,多家營業倒閉;3國民經濟和投資者財富及國有資產迅速非正常大規模縮水;4股票市場融資功能逐漸失去,阻礙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全球股市下跌好處:但同時股市下跌也能發現金融體系的不完善,能使金融體系得到改善。對中國會是對外貿易減緩,減緩GDP的增長。總的來說,股市大幅下跌不利於中國發展。參考雲掌財經

㈦ 股票在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起什麼影響作用

1)可以廣泛地動員,積聚和集中社會的閑散資金,為國家經濟建設發展服務,擴大生產建設規模,推動經濟的發展,並收到「利用內資不借內債」的效果。
(2)可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打破條塊分割和地區封,促進資金的橫向融通和經濟的橫向聯系,提高資源配置的總體效益。
(3)可以為改革完善我國的企業組織形式探索一條新路子,有利於不斷完善我國的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企業,個人企業,三資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組織形式,更好地發揮股份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4)可以促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發展,特別是股份制改革的深入發展,有利於理順產權關系,使政府和企業能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用其權,各得其利。
(5)可以擴大我國利用外資的渠道和方式,增強對外的吸納能力,有利於更多地利用外資和提高利用外資的經濟效益,收到「用外資而不借外債」的效果

㈧ 經濟對國家的重要性有什麼,在線等

通過歷史,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必須要大力發展經濟,提高國民經濟收入,提高國家的經濟總產值,這樣才能提升中國的地位,才能讓自己的國家變的強大,才能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才能讓中國這只雄獅屹立於世界之上,不再讓近代那段屈辱的歷史重演。中國近代歷史簡直就是一部屈辱的歷史,相信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不會忘記這樣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落後就要被別人侵略。如果想不受別人的侮辱和欺凌,我們自己一定要強大起來,怎麼變強大?首先要在經濟上強大。有句話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落後就要挨打,要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得發憤自強。在鴉片戰爭中國是落後的,武器落後,科技落後,經濟落後,最根本的還是社會制度落後。要發憤自強就要改造社會,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強國防。怎麼樣才能是國家發展、加強國防呢?只有我們國家的經濟富有了,才能發展科技、發展文化、搞國防、製造工業等等。由此可知,經濟在中國近代史中是佔有重要地位之一。經濟決定政治和文化,有什麼樣的經濟,就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政治和文化;反之,政治和文化又反作用於經濟。因此,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㈨ 知識經濟對一個國家發展有很多好處

知識經濟在一些國家的發展表明,它是對工業經濟迅猛發展帶來的實用主義價值理念、工具理性與技術崇拜、追逐物質財富的強烈目的的矯正,是致力於從新的高度和視角解決人本身、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矛盾的新型經濟。知識經濟的主體是人,生產工具是互聯網平台上的計算機、數控機械及科學新方法等,生產目的是通過知識生產力即人的綜合素質的提升,實現知識生產與外部環境(自然、社會等)有機協調,實現健全人格(人的文明)與創新成果(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有機統一。在知識經濟中,生產的核心要素是知識生產者的學識、技能、道德和創新等構成的綜合素質。對於知識經濟來說,創新是動力,教育文化和研究開發是先導,知識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最為重要的資源。目前,知識經濟在發達國家方興未艾,在我國也顯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深入研究知識經濟及其特點,探求知識經濟發展規律,並結合我國實際確立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這是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對我們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項極其重要的理論研究任務。知識經濟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的根本區別在於,它是從人的發展角度出發,在遵循知識生產規律的基礎上,解決人類經濟實踐中的問題。為此,它突破傳統單要素、單層面、單向度發展的模式,把人的全面發展與物質生產、精神生產結合起來。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在一個國家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