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香港未來的前途和定位
全面深化改革對港繁榮至關重要
「四個全面」第一次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無疑將給香港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首先,服務貿易自由化將加快推進,在2015年末基本實現兩地服貿自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實行的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等制度創新,是促進內地與香港實現服貿自由化採取的措施之一。
其次,隨著國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優勢有望進一步得到鞏固和提升,特別是滬港通後有深港通,凸顯香港「超級連系人」的地位,不僅對內地改革開放、人民幣國際化等都有戰略意義,同時有利於香港擴展金融市場寬度和深度,增強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對香港未來二十年的繁榮至關重要。
再次,內地透過加速城鎮化和其他措施,轉向以消費和服務業來帶動經濟,這將為香港服務業提供一個長時期高增長的市場。
「依法治港」明確納入「依法治國」范疇
「四個全面」第一次將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鳥之兩翼、車之雙輪」。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這表明「依法治港」,明確納入了「依法治國」的范疇,這就是依循憲法和基本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
憲法和香港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是「一國兩制」實踐深入發展和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不可動搖的根基。全國人大常委會擁有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和立法會產生辦法修改的決定權。民調顯示,近7成香港市民支持人大常委會對香港政改的決定。
港人堅信,中國共產黨不但有能力領導內地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而且有能力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B. 香港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前景還是總體不錯的,就是要越來越有所該變的了,就是以內地的很多東西慢慢的侵入去更替以前的東西,這是逆轉不了的,行進的道路上也一定會有很多的碰撞!但大的市場還是不會有過激的改變,該去玩玩還是應該去的!但是隨時間推移,香港的神密性也越來越小啦!
說香港的法律制度、經濟體制、自由市場環境領先大陸20年,一點也不為過。但不能說因為這些原因,香港就一定領先上海20年,意識形態的東西不要過多去描述,也不要搞成宗教化。一切都在變,將來的事情誰也不知道。
統一台灣之前,香港可以繼續從深圳和珠三角獲得額外收益,如港珠澳大橋之類的事情;即使廣東不願意,香港只要往中央政府反映,肯定是中央壓廣東省向香港讓步。但是香港不能總是這樣自私,要學會處理和兄弟省市的關系。統一台灣之後,一國兩制的政策肯定會與時俱進的,香港同胞到時候在經濟利益上也肯定要向台灣同胞做些讓步的。
香港不要總和大陸的城市去比較,怕被人超越,因為人類社會總是在變化。過去的千年,世界中心從開封變到了紐約,未來的日子誰又能說得准確呢。香港人也不要太斤斤計較某些經濟利益的得失,畢竟香港是不要對中央上稅收的。還有,普選不是靈丹妙葯,就讓政客們去鬧吧,老百姓的日子不會因為普選就會有大改變。最後,恭喜香港同胞今後多多發財!呵呵。
C. 香港經濟前景問題
這次號稱『金融海嘯』,經濟下滑是全球的事,不單香港啦!美、歐、日,還有中國全都差啦!不過香港不論經濟環境還是言論都是最自由的地區,所以談論的人較多,所以有錯覺以為香港是單一的最差,其實是全球都差羅。
D. 香港製造業的發展前景
香港製造業的發展前景 香港的製造業發展始於20世紀50年代,80年代中期是香港製造業發展的高峰期,1984年製造業生產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達24.3%。雖然曾一度衰退到1994年降至9.2%。但是製造業仍然是香港經濟的支柱。1998年製造業仍為香港第四大僱主,雇傭工人245457名,占就業人數的11.5%。 隨著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大多數的香港廠商已將生產基地北移至大陸,香港製造業面臨土地及勞力不足的兩大障礙從而得以解決。但也造成香港製造業相對萎縮的經濟結構局面,香港是否還有必要維持一定比例的製造業,香港將來的經濟能否依賴服務業的發展。就製造業資本的發展看,這種產業向內地轉移,只是把生產環節撤離香港,大多數高附加值的相關服務,如產品設計、原料和零配件供應、市場推銷及產品出口、資金、運輸、保險、倉儲等整個產供銷及指揮中心都在香港。如何看待這些現象,香港經濟結構如何適應香港經濟的發展,是未來特區面臨的一個挑戰。 1 香港有必要維持一定比例的製造業 ,製造業支撐著貿易和金融等服務業 國內外經濟發展經驗表明,發達的第三產業是建立在強大的第一、二產業基礎上。香港經濟轉型的必然結果是服務業成長為經濟中的主體產業,然而,無論服務業如何蓬勃發展,其本質也是為其他產業提供服務。沒有物質生產部門的發展與支撐,服務業是無法擴展的。就生產力增長速度而言,製造業要快於服務業。1995~1999年間製造業每名雇員的每年平均實際產出增長1.4%,服務業反而下降0.2%。 香港確實具有發展服務業得天獨厚的條件,諸如地處亞太經濟區戰略要沖,優良的港口,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以及自由港環境等。但香港服務業的主要服務對象是香港的製造業,主要是香港產品出口轉口貿易,離岸貿易以及由此引發運輸、倉儲、金融、信息交流、保險等。中國中轉站的角色更見鮮明,香港製造商主要負責出口或轉口原材料到各地生產,根據香港統計處數字顯示,涉及外發中國內地加工貿易,在1999年輸往中國內地的整體出口為2355.86億元,其中港產品值376.96億元,轉口1978.90億元,分別佔香港整體出口的52.6%。而加工後進口香港貨值為4875.07億元,佔中國進口香港的80.5%。 從長遠的發展來看,如果香港沒有發展的製造業,只是單純做一個金融和貿易服務中心,經濟結構過度向服務業傾斜,將失去平衡,一旦服務業出現因難,會嚴重影響香港經濟的穩定,其發展前景肯定有限。 製造業的存在能夠實現充分就業 製造業除了對貿易、金融等服務業的支撐作用外,在就業、技術進步等方面對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有推動和穩定作用。工業部門的雇員曾經佔香港就業總數的一半左右,對香港社會有穩定作用,1995年初,香港的失業率高達3%以上,加上7%左右的就業不足率和半失業者多達二十餘萬,造成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高失業的出現,其原因是製造業規模的急劇收縮。 製造業有利於抗禦國際風浪 香港經濟的脆弱性主要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香港是一個開放的自由港,經濟高度國際,幾乎是一個不設防的城市,因而國際經濟化的八面來風隨時可能沖擊香港;另一方面,香港畢竟是一個小型的海島城市經濟體系,資源缺乏,基礎簿,規模小,具有先天不足,只能在國際市場的夾縫中求生存。要克服這種脆弱性,香港必須擁有自己的工業和保持一個相對平衡的產業結構。工業在抗禦國際風浪和保持社會經濟穩定方面的特殊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科技開發是實現製造業升級的手段 隨著新技術革命迅速發展,國際競爭的焦點集中在高技術產業發展上。使香港的出口加工經濟承受巨大的壓力。香港只有加快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才能提高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十多年來,香港的科技開發和技術人才培訓已明顯落後於其他三小龍,其結果是經濟增長後勁不足、整體經濟變得比較脆弱,由此引來香港各界對今後經濟發展問題的關注和爭論。香港通過製造工序外移,利用珠江三角洲的廉價土地和勞動力資源提高其競爭力,但技術水平、科技含量並沒有質的提升。我們可以認為香港經濟已經「空洞化」,而高科技產業發展滯後,危及香港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也影響著香港經濟的長遠發展。對此,需要採取各種有效辦法,支持製造業向高科技、高增值方面發展。由此可以吸收新加坡、台灣和韓國經濟發展中的經驗,制訂產業導向政策,使製造業在香港重新發展起來,努力提升製造業的技術層次,力圖擠入資本與技術密集產品的市場。這正是香港在新國際形勢下的比較優勢所在,也就是說,要繼續升級才是香港工業前途的出路。而科技開發是使製造業升級的唯一手段。
E. 去香港還有前途嗎
你有香港居民身份證(非永久的),如果同時是注銷了大陸戶口的那種,那麼你就可以在香港找工作了,所以工作方面,在身份證方面沒有問題。不過須注意,臨時身份證是受到很多限制的。比如要剝奪政治權利七年(沒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等,呵呵),在此期間,還不能做公務員,不能申請公屋等等。
而且一旦脫離了大陸戶籍,就不能回內地做公務員等等了,至少目前是不允許的。每個人在融入香港的過程中,都有磨合期與陣痛期,或長或短。有些本來在大陸混的不錯的人,因為落差太大,甚至還有少量人又希望迴流大陸。不過多數人堅持下來了。
因為你年輕,可塑性強,所以還是應該去香港闖一闖,見見不同的世面,趁年輕,鍛煉一下自己。又因為香港的競爭環境比大陸要嚴酷的多,正所謂人都是逼出來的。你經受了那邊的磨練以後,即使將來回內地發展,人生經驗的歷練也會對你有所幫助。
學歷方面,乾脆去香港再讀吧,但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香港。不過沒關系,現在不是有很多學生千方百計考到香港讀書,並希望留在香港工作嗎?你可以在香港申請插班讀高中,或許會浪費少許時間。但之後,跟上班了,就考一個香港的大學。注意,多讀書還是有好處的,尤其是現在大學生遍地都是,你沒有高等學歷,會很吃虧的。
至於香港和大陸經濟的比較,這個不好說,因為大陸的發展實在太快了,而香港近些年的確乏善可陳。不過,未來香港的優勢也許不在經濟的活力,而在於軟環境比較好,比如制度方面,公平方面,暫時要比大陸好,讓普通人覺得舒心一些,讓生意人做生意更方便一些,等等。。但是所有這些,都應該同你個人聯系起來說,比如,你在大陸是否有很好的人脈關系?你對去香港後的發展是否做好了准備?大陸經濟雖發展快,與你的關系有多大,你對前途是否已經胸有成竹?香港有不少優勢,但是否能夠助你扶搖直上?所以最終,都要聯系自己。不過,慢慢來,你還年輕,一切都有大把時間。
最後,不管如何,都祝你心想事成,前程似錦!
F. 香港經濟發展趨勢如何
2012年香港經濟發展趨勢
近幾年,香港經濟發展一直是穩步上升,經濟旺盛,在去年,香港不少行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同時,預計2012年將會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
預計:2012年香港經濟增幅6.5
香港特區財政司長曾俊華在一次公開講話中表示,預計2012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將上升6.5%。曾俊華同時認為,過去的一年裡香港經濟發展穩步上升,經濟旺盛,營商環境改善,訪港旅客上升,受惠全球經濟復甦,貿易持續增長,預計經濟將繼續向好。對此更多的香港公司表示同意,而對於2011年的經濟發展,香港在獲得全球經濟自由度第一名的時候更被看好。
2011年末季度香港失業率再次改良
2011年最後一個季度,香港失業率為4%。由於香港地區經濟逐漸呈現出回升的態勢,越來越多的香港公司開始加大對業務的投入和人力資源的籌備,失業率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而隨著進入2012年2月,傳統的強勢購買月將大大加強香港公司對人力的需求,香港的失業率情況有望進一步過得緩解。
第四季度香港失業率較之第三季度下降了0.1個百分點,由於經濟持續增長以及就業崗位增加,香港的總就業人數連續第七個月增加。目前香港公司和其他渠道提供的就業崗位達到了3563700人,是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最高位數字。恆生銀行表示,由於亞洲地區的需求不斷升溫,且海外買方市場刺激下香港公司產能不斷提高,使得香港失業率有望在2011年上半年再次保持好轉。
香港經濟自由度全球首屈一指
香港在2012年世界經濟自由度的評選中位列第一名,新加坡、澳大利亞分列二三位。獲得桂冠的香港在經濟恢復中無疑找到了較為強硬的支撐,香港公司表示對今後的貿易有了更強的信心。美國傳統基金會肯定香港健全的財政管理,認為這優勢對香港抵禦全球經濟下滑,大有幫助。傳統基金會稱許香港具有效的司法及監管制度,加上香港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地貿易往來,而宏觀經濟穩健,減少不明朗的因素,令企業能在港蓬勃發展。此外,香港在引進外來直接投資方面,繼續位列亞洲第二,僅次於內地。傳統基金會亦指出,香港與內地互動的經濟關系,透過強化的金融聯系,越趨緊密成熟。隨著2012年的新年到來,另外一波遊客經濟將會進一步提高香港公司在零售行業的銷量。
G. 未來香港經濟以及在中國和世界的地位和前景怎樣
香港連續6年獲得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上海無)
香港獲得亞洲最廉潔政府(上海絕對無)
香港全年生產總值與整個廣東省相當(而廣東省全省年生產總值遠超上海)
香港多年獲選亞太區最安全城市(上海從沒聽說)
全球競爭力排名(以城市為單位),根據全年GDP、人均GDP、商業環境、軟體環境、城市基建、法律健全度、教育機制、醫療衛生福利、政府行政效率、廉潔度、市場自由度等綜合評估,香港在亞洲排名第三,大中華地區排名第一,上海至少落後20名之外。
而瑞士IMD公布全球競爭力排名(以國家/地區為單位),香港全球排名第三。
美國第一、新加坡第二、香港第三。中國台灣排名第十三位;中國大陸排第十七位。
香港為世界四大金融中心之一(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
香港為跨國集團亞太區中心,全球500強企業80%將其亞太區總部設於香港(500強通常把中國大陸總部設於上海)。
全球排名前100的銀行有90%在香港設立區域中心。
中國每年吸引的外資,有30%來自香港,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外資來源地。
另外,香港貨櫃集裝箱碼頭,年貨運量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香港國際機場為全球最繁忙及最現代化機場。
香港外匯儲備全球排名第八位,僅次於中國內地、日本、俄羅斯、台灣、韓國、印度和新加坡。(注意是比整個中國大陸少,而上海只是大陸的其中一個城市而已)
H. 香港經濟是靠什麼發展的
香港經濟主要是依靠轉口貿易、旅遊觀光、購物三種發展方式:
——1、轉口貿易又稱中轉貿易。轉口貿易是指國際貿易中進出口貨品的生意,不是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直接進行,而是通過第三國(或地區)易手進行的買賣。
——這種貿易對中轉地來說就是轉口貿易。貿易的貨品能夠由出口國運往第三國(或地區),在第三國不通過加工(轉換包裝、分類、選擇、收拾等不作為加工論)再銷往消費國;也能夠不通過第三國而直接由生產國運往消費國,但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並不發生貿易聯系,而是由中轉國分別同生產國和消費國發生貿易。由於中國是世界上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所以這種貿易形式,也幾乎變成躲避貿易制裁的專用方式之一。
——由於香港是一個自由港又稱「自由口岸」,是全部或絕大多數外國商品可以免稅進出的港口。這種港口劃在一國關稅國境(即關境)以外,外國商品除進出港口時免繳關稅外,且可在港內自由改裝、加工、長期儲存或銷售。只有將貨物轉移到自由港所在國內消費者手中時才需繳納關稅,因而香港利用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做轉口貿易一方面可獲取巨大的商業利益;另一方面又可幫助中國商品開辟新的外貿途徑,規避他國的貿易制裁;
——2、旅遊觀光是香港一張亮麗的名片。香港地華南珠三角地區,氣候溫暖宜人,又具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觀,因此中外人士在此既能找到自身文化的符號,又能欣賞異域景觀。中外遊客樂此不疲;
——3、購物也是香港經濟景觀的另一大特色,因為香港是自由港,商品沒有關稅,所以各種奢侈品都比較便宜,因而被稱為購物天堂。
I. 香港回歸後經濟到底在發展還是在倒退
香港回歸前,廣大香港勞工一直缺乏退休保障。回歸後的2000年,特區政府實施強制性公積金制度(強積金),為私營機構設定強制性供款計劃,幫助雇員為退休生活儲蓄。截至2016年底,強積金制度已經覆蓋香港超過270萬人,總資產凈值超過6400億港元。
為持續改善勞工福利,特區政府通過立法程序,修訂勞工法例,制定帶薪侍產假等措施;實施法定最低工資制度,不斷提高雇員的收入,鼓勵更多人投入到勞動力市場。得益於此,香港自回歸以來一直保持著高就業率,近五年來失業率保持在3.3%左右,基本實現全民就業。
回歸後的第三年,特區政府設立「創新及科技基金」,隨後陸續出台「創科創投基金」「院校中游研發計劃」「科技券計劃」等舉措,鼓勵和協助香港企業提升科技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為業務注入更多創新理念。截至目前,特區政府已投入超過180億港元財政配套資金,「創新及科技基金」已經資助超過5800個項目。
在特區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香港創科氛圍日漸濃郁,吸引越來越多國際頂尖科研機構在港落戶。2015年,擁有兩百多年歷史的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宣布在香港成立其在海外的首家分支機構「卡羅琳中國香港再生醫學中心」。2016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香港成立首個海外創新中心。
這兩家世界頂級學府選擇香港,絕非簡單設立辦事處或聯絡機構。卡羅琳中國香港再生醫學中心將全球招募科學家,憑借其優勢的幹細胞技術,重點研究心臟、脊柱受損及帕金森症的治療新方法。而麻省理工學院香港創新中心則將重點與珠三角合作,促進研究成果產業化。
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於2015年11月正式成立,專責推動科技、資訊及產學研協同發展。醞釀多年的港科院當年底成立,成為香港推動基礎科研的第一家民營機構。
港科院院長徐立之認為,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有其自身的優勢。一方面,香港高等院校基礎科研實力雄厚,創新活力充沛。另一方面,「一國兩制」使香港保有自由、法治的環境,對於知識產權和投資者利益的保護都十分嚴格。
在國家支持下,香港近年來積極對接內地各省份,在粵港澳大灣區產業格局和國家創新科技產業格局下努力尋找自身的新定位。
自2005年開始,香港六所大學陸續與國家科技部共建了16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香港夥伴實驗室。自2012年開始,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等六家機構先後被科技部批准成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
2017年初,香港與深圳兩地政府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兩地將在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打造香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創科平台。
(9)香港經濟發展前景擴展閱讀:
2013年,特區政府以家庭平均月收入為標准,設立香港歷史上第一條貧困線。在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看來,設定貧困線是政府首次以科學量化的方式檢視社會貧困狀況,引導政策制定和檢查措施成效,體現政府解決貧困問題的堅定決心。
毋庸置疑,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今天依然面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如房屋供應跟不上旺盛的需求,社會階層流動的通道仍十分狹窄,人口老齡化步伐即將加快。
面對這些深層次矛盾以及日益加劇的區域競爭,即將於7月1日就職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林鄭月娥表示,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首要任務仍將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新一屆政府將在發展經濟方面扮演更多的角色。
「香港的發展是在國家發展的大前提下找到自身經濟新的增長點;過去是這樣,未來也將是一樣。我對國家的發展充滿信心,在國家發展的大前提下,香港的前景將會非常好。」林鄭月娥說
J. 香港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什麽
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貿易、交通、旅遊、信息和通信中心.香港現代經濟發展基礎是製造業.香港是重要的國際貿易中心.香港是僅次於紐約、倫敦的世界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是亞太地區的交通、旅遊中心之一.特點是由優勢演變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