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促進節能減排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河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熱烈祝賀省國土資源廳、省礦業協會在靈寶舉辦「河南省礦業循環經濟高層論壇」。通過這次論壇,必將對我省礦業循環經濟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產生積極的影響。
大家知道,黨中央、國務院近年來就環境保護、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環境保護加快實現三個歷史性轉變:「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從環境保護滯後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這三個轉變是方向性、戰略性、歷史性轉變,是對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根本性調整,是環境保護方式的根本性變革。目前,全國上下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局面正在形成,並越來越多地體現到各項經濟社會發展政策中,成為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一、認清形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我國進入21世紀前20年,將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形勢十分嚴峻。我們必須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胡錦濤總書記在2003年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逐步使生態步入良性循環。」《國務院加快發展循環經濟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少的廢物排放,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2007年5月我省人大在三門峽舉辦「河南省第二屆循環經濟發展論壇」,張大衛副省長在論壇開幕式上宣布,在今後我省循環經濟的發展中將完善政策機制,有效運用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杠桿,鼓勵節能、節水、節地、節材,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十一五」期間國家將支持一批循環經濟重大項目,全省各級政府建設資金,也要向循環經濟重點工程和示範項目傾斜,同時,要積極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循環經濟項目的信貸。進一步完善環境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試行排污交易權制度。研究建立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及統計制度,逐步將循環經濟發展目標納入各級政府考核機制。省委、省政府這樣高度重視,促使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為建設經濟強省,實現中原崛起,作不懈的努力。
二、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省在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盛華仁在給我省第二屆循環經濟發展論壇的賀信中說:「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這些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奮力實現中原崛起,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突出成就。」這是對我省發展循環經濟工作的鼓勵和肯定,省委書記徐光春在為論壇發的賀詞中說:「河南的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工作,已進入由點到面的實施階段,效果顯著,這對於促進我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並已取得顯著成效。」
(一)堅持科學發展,大力推進循環經濟,打造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已逐步貫穿到我省經濟發展全過程,特別是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省第二屆循環經濟發展論壇《三門峽宣言》提出,充分認識我省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機遇和挑戰、加大政府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推動和引導作用、盡快研究制定我省循環經濟發展的綜合評價體系,努力形成促進我省循環經濟發展的整體合力等。宣言已在全省產生重大影響,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並涌現出不少好的示範典型。三門峽市圍繞能源、鋁工業、有色金屬綜合利用及深加工,煤化工、林果生產加工等五大基地建設,打造了煤——電——鋁一體化、采礦——冶煉——精深加工——廢棄礦石利用、煤——氣——化工系列產品、果品基地—濃縮果汁——果汁飲料——果醬——果膠——果渣飼料綜合利用和木漿紙——板紙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九大產業鏈,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循環經濟發展體系。義馬市圍繞企業、產業和社會三個層面,即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很有起色,既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又促進節能減排,工業廢棄物得到綜合利用,已被國家評為「全國十佳節約型中小城市」,列入全國循環經濟建設示範城市。鶴壁市依託煤炭資源優勢發展循環經濟,將煤炭伴生的煤矸石、煤層氣、礦井水等多種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構建了煤炭——電力——建材、煤炭——煤層氣——電力、煤炭——煤化工三大產業鏈。昔日瓦斯、煤矸石、粉煤灰、礦井水對大氣、水造成嚴重污染,如今已大部分綜合利用、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節能減排。據有關資料鶴煤集團曾算過一筆賬,該集團循環經濟項目全部建成後,將有力拉動礦區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預計年經營收入可達114.04億元,實現利潤26.11億元,集團董事長李永新滿懷信心地說:「發展循環經濟不僅讓我們更富足,也會讓我們頭頂的天空更藍,我們身邊的淇河水更清。」鶴煤集團發展循環經濟成績是顯著的,國土資源的平煤、焦煤、永煤、義煤集團,鋁業、鉬業集團以及多金屬礦產、尾礦、廢棄物和礦井水的綜合利用等,都不同程度取得成效,礦業循環經濟成功或基本成功的範例不勝枚舉。最近,省中小企業服務局出台了《關於加快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意見》,將在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機械、造紙、皮革、農產品加工,廢舊物資回收等九大行業的300家企業10個工業園區和10個產業集群中組織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著力培育九大循環經濟示範工程。到2010年河南省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將努力實現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並創造100個資源綜合利用示範企業、100個節能示範企業、100個減排示範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建設改造20個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的產業集群和工業園區,打造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這是十分令人振奮的。
(二)節能減排,建設環境友好型企業
近年來,國家和省政府作出節能減排一系列工作部署,制定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下大力氣用真功夫,把「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節能減排任務落到實處,省政府已明確了我省2010年節能減排主要目標:「到2010年,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30%,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比『十一五』末下降15.6%,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下降17.4%,省轄市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縣城污水處理率達70%以上,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70%以上。」
節能減排工作是發展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如果沒有強制性節能減排指標,許多企業就沒有動力去減少污染和能耗,我省從2005年開始就抓得很緊,每年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國務院辦公廳曾下文件予以肯定。全省已關閉取締了541家(條)重污染企業(生產線),1207家企業限期治理或停產治理,其中,淘汰關閉水泥機立窯生產線338條,生產能力2983萬噸。2007年省委、省政府又確定對355家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或不符合總量控制要求的企業,實施停產治理或限期治理,並依法關停42台(合1435兆瓦)耗能高、污染重的小火電機組,要求33家(合10630兆瓦)電廠機組年底前完成脫硫治理任務,同時關閉、淘汰不符合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所有水泥機械立窯、倒煙窯的耐火材料企業。通過環境綜合整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採用先進技術和裝備。如我省在全部淘汰、關閉落後的水泥機立窯生產線同時,將大力支持5000噸/日以上技術含量高、節能效果好、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設,輝縣市2006年在淘汰關閉到位的28家47條,年產近500萬噸立窯水泥廠生產線、削減粉塵排放約 4萬噸的同時,市政府環保部門幫助4家關閉的水泥廠聯合起來,新上750萬噸/年新型干法水泥項目。現在又有3家聯合新上5000噸/日,目前已通過省環保局環評審批,預計2008年該市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能力可達930萬噸,比關停前提高86%,還增加了430萬噸。該市通過淘汰關閉落後的立窯水泥生產線後,環境效益已顯現出來,已大大改善了當地老百姓常說的「出門捂著臉,吃飯捂著碗,一年吃一塊預制板」這樣一種惡劣的環境狀況。當地幹部怎麼說的呢?他們說:不說別的,單從我市旅遊資源、壯美太行這一點,就得關閉!旅遊點好,有啥用!污染那麼重,誰來!俺要下決心讓能耗下降、生態好轉,產業壯大和旅遊繁榮實現多贏。這一番感言,體現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並重,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已深入人心。另外,按照國家和省統一部署,我省2005年開始對重污染行業、污染大戶推行強制性清潔生產,截至目前,全省已通過驗收196家企業,在生產工藝過程中減少污染,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從單純的末端治理變為生產全過程的污染控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成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環境友好型企業。
三、總結循環經濟成功範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同時帶動環保產業發展
全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各工礦企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取得不少成功或比較成功的範例,這些成功範例對於進一步促進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出積極貢獻,同時帶動了環保產業發展,值得認真總結推廣。
據了解,我省各地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的成功範例因地制宜、各有千秋。但有一個共同點是,轉變觀念、先進技術、創新管理、人才保障非常重要,如:①將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納入企業核心戰略,有規劃見行動;②重視高科技,有先進技術作保障,將「廢物」資源化,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綜合利用;③有適應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的相應機制,建立健全各項制度;④重視選拔人才,把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人才選派到經營各個環節中去,做到人盡其才。這些經驗是十分可貴的。
發展循環經濟與環保產業密切相關。發展循環經濟帶動環保產業發展,而環保產業領域產品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服務業、潔凈產品生產等又為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環境、防治污染提供先進技術和物質保障。據2004年調查統計,全省環保產業產值達160.1億元,居全國第八位,居中部地區首位。近年來環保產業每年以25%以上速度遞增,預計2010年我省環保產業收入將達到600多億元。目前,環保產品如除塵脫硫、煤氣發生爐、生物質氣化鍋爐、危險廢物處置、綜合利用粉煤灰、煤矸石、赤泥、電石渣所需的制磚機、砌塊機……城市污水處理所需的曝氣、格柵、板框壓濾機以及所需絮凝劑等300多種產品銷售至全國各地,並出口到美國、法國、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省僅綜合利用產品年收入即達39.5億元,義馬錦江能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生產的粉煤灰磚,年收入即達3.3億元,環保產業已成為推動我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這次「河南省礦業循環經濟高層論壇」,願河南礦業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工作更加扎實、蓬勃。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加強管理,採取措施,從資源開發的源頭起就搞好綜合利用,採用環保產業先進技術和裝備,使我省礦業真正步入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的軌道。
❷ 我國制定的循環經濟促進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體現了我國哪些重大發展戰略
孫佑海:近年來我國推行循環經濟工作的力度明顯加大,循環經濟工作的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實踐證明,發展循環經濟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一是為經濟增長開辟新的資源。例如,一個年產800萬~1000萬噸的鋼鐵聯合企業,如全部回收可燃氣體,按熱值計算可供一個120萬千瓦發電廠所需的能源,如全部回收固體廢棄物,可滿足生產300萬噸水泥所需的主要原料。 二是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我國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物的大量產生,與目前的資源利用方式和水平有直接關系。據測算,如用礦石煉鋼,能耗為1.11噸標煤/噸鋼,而用廢鋼煉鋼,能耗僅為0.2噸標煤/噸鋼。利用廢鋼煉鋼,可減輕空氣污染88%,減輕水質污染76%。 三是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目前我國冶金、有色、電力、化工等8個高耗能行業的單位產品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平均高40%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5個~25個百分點,礦產資源總回收率為30%,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個百分點。只要適當提高企業資源利用效率和循環利用水平,就能較大程度提高這些重要行業的經濟效益。 發展循環經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踐,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長期性。但目前在循環經濟發展實踐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比如,發展循環經濟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不明確,缺乏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統籌規劃,政府、市場、企業和公民等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尚未清晰界定等。因此,迫切需要在立法中對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和方針予以明確,對政府、市場、企業和公民等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系予以界定,從而為循環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這部法律對政府部門和企業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規定了哪些新的責任? 孫佑海:本法第三條規定,發展循環經濟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應當遵循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企業實施、公眾參與的方針。通過法律的形式明確宣示了循環經濟在國家發展中的重大戰略地位,同時對政府部門和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概括規定。 所謂「政府推動、市場引導」,強調的是既充分發揮市場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又堅持以政府指導和推動為基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根據本法,政府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一,加強組織領導,制定發展循環經濟的規劃;二,建立協調機制,指導循環經濟的實施;三,完善和落實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建立信息和服務體系;四,實施循環經濟的試點工作。 所謂「企業實施、公民參與」,強調的是企業和公民兩類主體在發展循環經濟中的不同作用。企業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主力,發展循環經濟,應當堅持與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優化相結合,加強企業管理,逐步形成企業依法自覺開展循環經濟的機制。公民是發展循環經濟的群眾力量,公民參與主要體現為推進綠色消費,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實現社會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的節約和回收。 以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為例,本法第十五條分四款,分別對政府、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的權利義務作了規定。 第一款規定生產者自行回收、利用和處置。生產列入強制回收的產品或者包裝物的企業,必須對廢棄的產品或包裝物負責回收,對其中可以利用的,由生產企業負責利用。 第二款規定委託回收利用和處置。生產者委託銷售或者其他組織進行回收的,或者委託廢物利用或者處置企業進行利用或者處置的,受託方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負責回收或者利用、處置。 第三款規定了消費者的義務。消費者應當將廢棄的產品或者包裝物交給生產者或委託回收的銷售者或者其他組織。 第四款規定了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強制回收目錄和管理辦法
❸ 如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詳細
為實現未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目前我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氛圍和條件尚不完全具備,還存在以下問題:如社會對循環經濟的認識不足,轉變發展觀仍需努力;政策和機制對企業的引導力度不夠;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不夠,缺乏符合國情的循環經濟技術支撐體系;尚未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規、政策體系;尚未形成指導循環經濟的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推進計劃;缺乏符合國情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等。針對以上問題,必須切實找出解決問題如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文 | 朱仕祥【關鍵詞】 循環經濟,科學,增長方式的措施和對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才能從根本上轉變不合理的增長方式,確保未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這關繫到國家的經濟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和環境生態安全問題,也是關繫到我國能否在未來資源環境緊約束的條件下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的戰略性問題。調整國民經濟結構和布局首先,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結構升級。按照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振興裝備製造業,加快高技術產業化,積極推進信息化,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和傳統工藝,淘汰落後設備、工藝和技術。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業。加快低耗能、低排放產業的發展。限制高物耗、高能耗、高水耗的產業,限制或禁止那些未取得綠色標准認證、對人民健康有害的產品生產。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技術、工藝和設備。例如缺水地區嚴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項目;大力推廣先進的節能、節水、降低原材料消耗的工藝和技術。制定和實施各行業取水量標准,重點抓好火力發電、紡織、石油化工、造紙、冶金等高耗水行業的節水工作。建立城鄉廢舊物資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率和無害化處理率。推進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發展風能、太陽能、地熱、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其次,根據資源條件和區域特點,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區域發展、產業轉型和老工業基地改造,促進區域產業布局合理調整。開發區建設要按循環經濟模式規劃、建設和改造,綜合控制企業的土地、能源、水資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發揮產業集聚和產業生態效應,形成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建設集中供熱和廢棄物集中處置中心。鼓勵加工工業集中的沿海發達地區,重點發展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中西部資源富集地經濟導刊 77 2010 / 07 建立配套政策體系通過深化改革,形成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制度安排和政策環境。調節和影響市場主體的行為,建立循環經濟的發展機制。首先,政府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相結合,通過運用價格、稅費、消費拉動、政府采購等政策手段,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其次,結合投資體制改革,引導社會投資向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方面傾斜,加大對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要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政府投資的重點領域,對一些重大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資金補助、貸款貼息的支持,並發揮好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的引導作用,特別是要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對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項目給予貸款支持。第三,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建立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企業組織結構。打破企業間單向式線性生產方式和「大而全」、「小而全" 的組織結構,研究制定有利於建立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生態工業網路的經濟政策,增強關聯度,提高資源效率,減少廢棄物,延長產品使用周期的產業鏈條,促進企業間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為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微觀基礎。循環經濟是集經濟、技術和社會於一體的系統工程。現階段,我國循環經濟的進展,還更多地停留在概念層次上。真正大力發展我國的循環經濟,需要政府、企業、科技界、理論界、非政府組織、公眾共同努力,從指導思想與公共意識、法制環境、市場機制、政府引導、科技發展以及典型示範與推廣等各個方面繼續探索新的循環經濟實踐模式,積極創建綠色企業、綠色社區、綠色村鎮、綠色城市、綠色省區,進而在我國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人、經濟、生態自然、社會發展高度協調的循環社會。 ( 作者為中國地質大學資源產業經濟學博士) 區,重點發展能源、原材料工業,並根據技術經濟條件逐步發展資源深加工和高新技術產業;在西部大開發中應加強環保措施,尤其要防止東部企業向西部轉移污染。引導鄉村企業向工業小區適當集中連片。第三,對中小企業加強指導。為中小企業提供環保技術服務,建設廢物處理的公共設施,集中處理廢棄物。第四,大力發展環保產業。重點發展煙氣脫硫、機動車尾氣治理、城市廢水資源化、工業高濃度有機廢水、城市垃圾資源化、生態環境保護、清潔生產裝備、環境在線監測儀器儀表、環保材料和葯劑等。建立環保產業服務體系,規范和培育環保產業市場。引入「誰投資、誰收益」的環境治理原則,積極鼓勵外資、企業和私人資本向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投資。第五,共同開發國際資源。探索建立石油等資源可持續供應體系,對東部中晚油田和新疆石油實行保護性開發。大幅度降低高能耗高污染強度原材料 ( 如鋼材、化工原料、合成纖維、化肥、紙漿、水泥等) 進口關稅稅率,提高進口比率。第六,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建立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基地,大幅度降低農葯、化肥的使用量。建立綠色技術支撐體系第一,努力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生產過程中的技術瓶頸。藉助現代高新技術,重點組織開發和示範有普遍推廣意義的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接技術、 「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術等。第二,大力開發廢棄物重新利用處理技術和裝備,包括廢塑料、廢玻璃、廢電器等的處理設備;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原位再生利用技術,海水淡化技術等。第三,研發適合國情的工業污染防治成套技術。重點安排高濃度、難降解的工業廢水治理、燃煤除塵脫硫、汽車尾氣控制、固體廢物污染控制等重大關鍵技術的開發。第四,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重點扶持企業與科研單位開發研究,逐步形成完善的能源循環利用、資源回收利用的技術體系。 第五,積極支持建立循環經濟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循環經濟作為重要指導原則從制定「十一五」規劃開始,把發展循環經濟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在編制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區域規劃以及城市規劃的過程中,把發展循環經濟放在重要位置,作為編制規劃的重要指導原則。加強對發展循環經濟的專題研究,加快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等循環經濟發展重點領域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轉變單純追求GDP的政策目標。在此基礎上,研究提出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目標及分階段推進計劃。各地區、各行業要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循環經濟的推進計劃,明確工作目標和重點。建立和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體系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盡快進行循環經濟立法,構建起完整、系統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根據發達國家先進經驗,循環經濟的法規體系應在3 個層面進行立法:第一層面是基礎法,一般包含政府、企業、社會公眾在循環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責任、權利、義務的規定,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總體目標;第二層面是綜合性領域的法律,在基本法的框架下制定本地區的發展條例;第三層面是根據各種產品的性質制定的具體法律法規,主要是對每種產品生產、回收制定具體的技術、目標要求。產經分析
❹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中出台了哪些激勵措施
1、《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4年修訂)為了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生態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該法,該法2004年修訂後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國家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實行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和無害化處置固體廢物的原則。該法中對城市生活垃圾清掃、收集、貯存、運輸、處置等過程中的污染防治作出了相關規定。2、《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2008年頒布)為了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和改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制定該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對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過程中進行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活動做出了相關規定。3、《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1992年國務院令第101號)為了加強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創造清潔、優美的城市工作、生活環境,促進城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制定該條例,1992年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01號頒布。該條例主要對「城市市容管理」和「城市環境衛生管理」及其罰則做出了相關規定。4、《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9號)為切實加大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力度,提高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等16部委聯合起草,2011年4月19日國務院批轉了該意見。
❺ 國家對發展循環經濟有哪些激勵措施
循環經濟促進法規定:1、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規劃區域經濟布局,合理調整產回業結構,促進企業在資源綜答合利用等領域進行合作,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使用。國家鼓勵各類產業園區的企業進行廢物交換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土地集約利用、水的分類利用和循環使用,共同使用基礎設施和其他有關設施。3、新建和改造各類產業園區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採取生態保護和污染控制措施,確保本區域的環境質量達到規定的標准。 產業政策政府規范和引導產業發展的重要依據。循環經濟促進法規定,國務院循環經濟發展綜合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等有關主管部門,定期發布鼓勵、限制和淘汰的技術、工藝、設備、材料和產品名錄。多能互補、綜合利用、講求效益的原則,加強農業和農村節能工作,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節能技術、節能產品推廣應用的資金投入。(3)國家鼓勵、支持在農村大力發展沼氣,推廣生物質能、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按照科學規劃、有序開發的原則發展小型水力發電,推廣節能型的農村住宅和爐灶等,鼓勵利用非耕地種植能源植物,大力發展薪炭林等能源林。
❻ 在實踐上,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在能源和環境方面還存在哪些難以克服的問題
制度創新、技術創新與循環經濟
摘 要 循環經濟是我國走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現實選擇,是當前經濟研究的熱點問題。分析了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闡明技術創新是發展循環經濟關鍵,而制度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制度保障。
關鍵詞 制度創新 技術創新 循環經濟
1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
1.1 突破資源約束「瓶頸」,防止經濟增長大起大落
我國經濟面臨的資源約束「瓶頸」正日益凸顯。從2003年開始,中國的煤、電、油、運全面緊張,這一現象在2004年尤為明顯。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物質資源的高消耗來實現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2003年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煤炭消費大國和第二石油、電力消費大國,水泥消耗佔世界總量50%、鐵礦石佔35%、氧化鋁和銅佔20%,而GDP僅佔5%,說明我國資源消耗是驚人的,同時伴隨高投入的是低產出。據測算,中國每創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因此,為了減輕經濟增長對資源供給的壓力,必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
1.2 減輕環境污染壓力,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我國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經濟增長的背後是資源耗竭、生態破壞、環境惡化,已嚴重製約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據世界銀行和國內有關機構測算,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每年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佔GDP比重已經高達6%~8%。我國環境污染已經達到十分嚴重的程度。2003年七大水系斷面檢測,達到Ⅲ類水質的僅佔29.5%,而劣Ⅴ類水質高達44%;全國城市有66.7%缺水;大氣中SO2排放量達
1 995萬t,比國家二級標准要求的1 200萬t容量高66.3%;農田化肥農葯污染、重金屬污染、土地荒漠化、各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等現象嚴重。淮河治污10年投入600億,治污水質又回到「原點」。全國「兩控區」(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控制區)面臨巨大壓力,原定目標難以完成。由於2003年全國煤炭消費量陡增,導致全國SO2排放量達到2 220萬t左右,比2002年增加293 萬t,酸雨控制區內年均pH值小於4.5的城市比例2003年達到16.5%,呈明顯上升趨勢,比2000年上升12.6%。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可將經濟社會活動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1.3 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選擇
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單純追求經濟增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採取掠奪式資源開采方式,勢必造成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循環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注重人口質量的全面提高,注重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同時,發展循環經濟,降低資源消耗,克服「綠色壁壘」,提高產品國際競爭能力,更有利於經濟增長。一句話,發展循環經濟有利於促進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 技術創新與循環經濟
實現循環經濟,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而新型工業化道路靠的是技術創新,特別是我國經濟發展仍處於追趕時期,註定要不同於西方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技術創新是關鍵。
傳統經濟活動是 「資源消費→產品→廢物排放」單程線形的物質流動模式,而循環經濟是「資源消費→產品→再生資源」閉環型物質流動模式。其技術特徵表現為資源消耗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再生化,可以用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從表面上看,循環經濟只不過是強調「三廢」的回收利用,但這只是一種誤解。從技術經濟學角度講,循環經濟實際上是一種技術範式的革命。傳統經濟增長方式,表現微觀技術層面上是資源(能源)消耗增長過快、資源利用效率過低、資源再生化率不高。這一點我國經濟增長狀況表現尤為突出。因此,從技術角度講,循環經濟要求我們經濟發展必須大大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強調對廢舊物品回收利用和廢棄物的再生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在保護環境同時實現經濟增長。這就是循環經濟的技術範式特徵。
有關專家指出循環經濟的支撐技術體系大體由五類構成:替代技術、減量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系統化技術。替代技術是旨在通過開發和使用新資源、新材料、新產品、新工藝,替代原來所用資源、材料、產品和工藝,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輕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環境壓力的技術。減量技術是用較少的物質和能源消耗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在源頭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的技術。再利用技術是延長原料或產品的使用周期,通過多次反復使用,來減少資源消耗的技術。資源化技術是生產或消費過程產生的廢棄物通過回收處理,成為有用的資源。系統化技術是指主要從系統工程的角度出發考慮,通過構建合理的產品組合、產業組合、技術組合,實現的物質、能量、資金、技術的優化使用的技術,如多產品聯產和產業共生技術。
毫無疑問,發展循環經濟,就是要突破原有的技術範式,大力研發和應用環境友好技術,研究清潔生產管理、資源利用最大化和排污最小化技術,開展生態工業和產品生態設計理論研究與示範,實現末端治理轉向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
3 制度創新與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需要有相應的制度規范,沒有制度保障的技術是不能創造出循環經濟的。如果只有技術進步,而沒有良好的制度安排,再先進的技術也只能束之高閣,無法產業化,技術不能產業化也就無法對經濟增長起促進作用。由於環境資源是典型的公共產品,公共產品具有兩個基本的特性,即消費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如果某人投資控制污染改善環境,那麼其他沒有投資的人也可以分享環境改善的好處,即所謂「免費乘車」,那麼享受環境好處的人越來越多,願意投資的人越來越少,勢必出現資源耗竭、生態惡化,出現「公地的悲劇」。另一方面,如果企業投資設備控制污染、則勢必增加企業成本,降低產品競爭力,企業沒有激勵控制污染。因此,發展循環經濟,必須進行制度創新,建立一個有效的生態環境保護框架的利益分配體系。
3.1 制度創新的重要性
(1)為技術創新和循環經濟提供激勵機制。通過制度安排來規范企業的行為,做到「誰使用誰補償,誰破壞誰恢復」,有獎有罰,形成良性激勵機制。在美國,政府充分發揮綠色稅收政策,鼓勵新能源開發和節能技術的應用,每購買一輛新能源的汽車可減免聯邦稅2000美元。每回收處理一條廢舊輪胎,國家都給相應補貼,企業利用輪胎進行加工,製造成膠粉、添加劑等,獲得新的收益。而在我國,如果企業自己花錢收購處理舊輪胎,這便增加企業成本,使許多企業不能盈利。因此,國家應通過減稅、補貼和信貸政策,鼓勵循環經濟型企業的發展,使他們能獲得比傳統工藝更高的價格優勢和效益。制度安排使經濟主體的技術創新和循環經濟企業所付出的成本與收益相聯系,提高技術創新和循環經濟的積極性,保障其投資利益。
(2)制度創新為技術創新和循環經濟提供約束和規范標准,為循環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如制定循環經濟技術規范、框架以及行為准則,從而使技術創新和循環經濟的實現具有行為度量的標准,減少經濟活動的不確定性和信息成本,減少技術創新的障礙。
(3)降低技術創新的交易費用。好的制度安排可以通過降低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性,抑制「經濟人」的機會主義傾向、提供穩定的預期而降低交易費用,促進技術進步,並使技術產業化,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3.2 制度創新重點領域
(1)創建科技創新的激勵制度。建立健全促進循環經濟技術的政策保障體系,加強循環經濟科研隊伍建設,健全科技人員激勵政策體系,通過實施人才工程促進技術創新;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的多元化、社會化、國際化的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從根本上改變技術創新投入不足的問題。同時,通過科技制度創新鼓勵科研機構進入企業或與企業實現多種形式的合作,實現循環經濟產業化。
(2)制定循環經濟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結構重組。盡快研究制定循環經濟產業政策,實施強制性的耗能標准,促進產業結構重組。明確取締對環境破壞較大的落後工藝、落後技術、落後產品,用清潔生產技術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傳統產業,支持發展節能、降耗、減污的高新技術產業;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審計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按照「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原則,要求在產品的設計、生產過程中推行生態化理念。大力發展廢舊資源回收、再生利用和安全處置產業,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延長生態工業產業鏈,以創造更多的社會就業崗位。
(3)建立環境信息公開制度,提高公眾生態文明理念。因為環境資源的公共性,所以發展循環經濟需要大眾的參與,需要提高公眾的生態環保理念。可以建立國家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定期發布城市環境質量、主要河流斷面水質狀況以及企業環境質量。構建一個完全信息的環境質量平台,鼓勵公眾監督企業的環境行為,建立區域環境評估與巡查制度,促進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
(4)加快循環經濟立法,嚴格法律約束。我國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予以立法。德國和日本最先嘗試以法律手段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在德國,20世紀90年代以來相繼頒布了《包裝條例》和《循環經濟和廢物管理法》。《包裝條例》要求生產商和零售商首先減少直至消除不必要的包裝,其次要求對包裝物回收再利用,盡量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量。《循環經濟和廢物管理法》則系統地運用3R原則來解決廢棄物問題。在日本,2000年批准了《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這部法律對推進循環經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日本還頒布了《容器包裝循環法》、《家電循環法》、《廢物處理法》、《資源有效利用處理法》、《綠色采購法》等法律,這些法律構建了一個資源回收與再生利用方面比較完善的法規體系。
參考文獻
1 馬凱.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J].宏觀經濟研究,2004(3)
2 解振華. 關於循環經濟理論與政策的幾點思考[J].環境保護,2004(1)
3 齊建國. 關於循環經濟理論與政策的思考[J]. 經濟縱橫,2004(2)
Never say die.永不氣餒!
❼ 如何通過資源高效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具體要求做了專題部署,全文共分9個部分35條。《意見》要求,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循環高效使用,推動利用方式根本轉變。
《意見》明確了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作為基本方針;二是堅持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三是堅持把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作為基本動力;四是堅持把培育生態文化作為重要支撐;五是堅持把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作為工作方式。
在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方面,《意見》指出,國土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堅定不移地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空間規劃體系,科學合理布局和整治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大力推進綠色城鎮化,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加強海洋資源科學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
《意見》指出,從根本上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必須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意見》要求,要在資源能源節約利用、循環利用等方面推動科技創新,要繼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大力發展綠色清潔能源,發展綠色產業。
《意見》指出,節約資源是破解資源瓶頸約束、保護生態環境的首要之策。要深入推進全社會節能減排,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各類資源節約高效利用。一是要推進節能減排,發揮節能與減排的協同促進作用,全面推動重點領域節能減排;二是要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加快建立循環型工業、農業、服務業體系,提高全社會資源產出率,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推進煤矸石、礦渣等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三是加強資源節約,節約集約利用水、土地、礦產等資源,加強全過程管理,大幅降低資源消耗強度,發展綠色礦業,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產資源高效利用,提高礦產資源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
在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方面,《意見》要求,要修訂礦產資源法、土地管理法、循環經濟促進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多項法律法規,同時完善一批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環境質量等方面的標准體系。
《意見》還特別明確,將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將對各類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明確國土空間的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監管者及其責任。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用途管制制度,明確各類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保護邊界,實現能源、水資源、礦產資源按質量分級、梯級利用。嚴格節能評估審查、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制度。堅持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管控,加強土地用途轉用許可管理。完善礦產資源規劃制度,強化礦產開發准入管理。有序推進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體制改革。
❽ 您對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有何建議
一、充分認識實施循環經濟促進法的重要意義。
二、深入學習、廣泛宣傳,形成全社會注重循版環發展、科學權發展的風尚。
三、抓緊完善《循環經濟促進法》配套制度建設。
四、積極實施有利於循環經濟發展的經濟政策。
五、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❾ 促進擴大內需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發改委財政部等促進擴大內需方案
促進擴大內需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
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
為進一步擴大汽車、家電消費,促進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特製定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實施方案。 一、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的重要意義
(一)拉動國內需求。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國汽車、家電消費快速增長,保有量大幅增加,淘汰更新潛力較大。據預測,2009年汽車報廢量將達到270萬輛,家電報廢量將達到近9000萬台,如果加快淘汰更新,將促進汽車、家電產業穩步增長。
(二)促進節能減排。老舊汽車油耗比新車高5%-10%,特別是「黃標車」油耗比「綠標車」高30%,污染物排放量嚴重超標,老舊家電電耗比新家電高20%-30%。實行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有利於提高汽車、家電能效水平,減少環境污染。
(三)有效利用資源。汽車、家電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鋼鐵、有色金屬、塑料、橡膠等資源,通過「以舊換新」,加快完善汽車、家電回收拆解處理體系,可使這些資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四)穩定和擴大就業。汽車、家電生產技術含量高,產業鏈長,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不僅有利於促進汽車、家電產業穩步增長,也有利於促進營銷、物流、售後服務以及報廢汽車、廢舊家電回收拆解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發展,安置大量人員就業。 二、基本思路
採取財政補貼方式,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促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堅持與「汽車摩托車下鄉」、「家電下鄉」等擴大消費政策相銜接;與將於2011年施行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制度設計相一致;既要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又要做到簡便易行,方便廣大消費者。 三、鼓勵汽車「以舊換新」的政策措施
在現有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補貼范圍,加大補貼力度,加快老舊汽車報廢更新。2009年在已安排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10億元的基礎上,中央財政再安排40億元。
(一)補貼范圍。一是對符合一定使用年限要求的中、輕、微型載貨車和部分中型載客車,適度提前一定年限報廢並換購新車的,給予補貼。二是對提前報廢「黃標車」並換購新車的,給予補貼。同時符合財政部、商務部公告的《2009年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發放范圍及標准》規定的車型,只能享受一種補貼政策;提前報廢「黃標車」並換購新車,新車已享受了1.6升及以下乘用車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政策的,不再享受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
(二)補貼標准。符合條件的老舊汽車報廢更新單輛補貼金額,具體標准為:中型載貨車6000元,輕型載貨車5000元,微型載貨車4000元,中型載客車5000元,輕型載客車4000元,微型載客車3000元,其他車型6000元。
中央按上述補貼標准,對地方實行補貼資金包干。地方可以根據「黃標車」的車型、年限以及城市管理等因素,調整補貼標准。
(三)資金補貼流程。按照《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車主將報廢汽車交售給有資質的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回收拆解企業向車主開具報廢汽車回收證明,車主憑報廢汽車回收證明、注銷證明、更新車輛購車發票和有效身份證明申領補貼資金。 四、鼓勵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措施
鑒於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尚未建立,2009年先在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有一定基礎的省市開展家電「以舊換新」試點,成熟後在全國推廣。2011年按《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的要求建立家電回收利用生產者責任制。2009年財政安排20億元資金,用於家電「以舊換新」補貼。(一)試點范圍。選擇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廣東和福州、長沙9省市開展家電「以舊換新」試點。
(二)補貼范圍。包括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腦5類家電產品。
(三)補貼對象。一是對交售補貼范圍內的舊家電並購買新家電的消費者給予補貼。二是對回收補貼范圍內的舊家電並送到拆解處理企業的運輸費用給予補貼。
(四)補貼標准。交舊購新補貼不超過家電銷售價格的10%,並分品種確定補貼最高上限。回收運輸實行定額補貼,具體標准另行制定。
(五)操作流程。
1.確定實施主體。家電銷售商和家電回收企業以招標方式確定。拆解處理企業由試點省市人民政府從現有拆解處理企業中確定,試點期間,原則上每個試點省選擇1-2家,試點城市選擇1家。拆解處理企業要符合國家有關環保法律法規要求。
2.收購舊家電。消費者通過網路或者電話提出交售舊家電,回收企業上門收購舊家電,並向消費者開具國家統一印製的家電以舊換新憑證。試點省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公布舊家電回收指導價格。
3.購買新家電。消費者憑家電以舊換新憑證,向中標的家電銷售商購買新家電。家電銷售商按照新家電售價減去補貼後的價格銷售給消費者。財政部門根據銷售商的有關記錄和憑證給予補貼。家電生產企業向消費者公告「以舊換新」家電產品的規格、型號和參考價格。
4.廢舊家電拆解處理。回收企業收購的舊家電交售給拆解處理企業進行拆解處理。拆解處理企業向回收企業墊付運輸費用,並開具發票。財政部門根據拆解處理企業實際回收量,按照回收運輸補貼標准給予運費補貼。回收後再流通的舊家電不予補貼。
(六)申領補貼資金。家電銷售商憑新家電銷售發票存根和對應的家電以舊換新憑證,到當地財政部門申領補貼資金。廢舊家電拆解處理企業憑收購發票底單及有關記錄,到當地財政部門申領運費補貼。 財政部會同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等部門制定家電「以舊換新」財政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工作,環境保護部負責廢舊家電拆解處理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工商、質檢等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加強監督管理,請中央宣傳部組織新聞媒體做好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宣傳和輿論監督工作。
❿ 高中地理題。我國農業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措施是幫我看下為什麼這幾個錯了。求解析
1、推進農業循環經濟,實現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1)建立和完善農業循環經濟內的法律法規體系容。(2)合理規劃,整體協調。(3)完善政策。(4)加快科技進步,提高技術水平。
2、構建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1)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2)政府要結合投資體制改革,調整和落實投資政策,加大對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資金支持。(3)通過政策調整,使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有利可圖,使農業生產者對環境保護的外部效益內部化。
3、建立職責分明的社會參與機制:(1)規范政府參與職責。(2)明確農業生產者的參與職責。(3)增強公眾的參與責任意識。